ZKIZ Archives


我的好壞企業標準 Ares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0uj.html

發展讓位于生存,將是未來世界的主流聲音. 業績的好壞並不是評判企業好壞的恰當標準,1.其是否真正有利於社會繁榮,2.是否對消費者與供應商有誠意,3.能否回報社會,4.是否對社會造成長期污染,5是否進行的是破壞式開發,是個人評判企業的主要標準,6.....

個人是消費構成迴圈理論的信仰者,所有僅僅能形成外迴圈的都被吾等視為不好的企業,這一觀念是在05年前基本成熟. 好的企業的第一條,可以讓我們在嘗試其產品後,可輕易買到他的股票,作為支.壞的企業,會以籌集資金為藉口,優先在H-M等市場發行上市,而其消費主 要群體所在地,則被直接忽視之,上市困難實際只是個藉口,而這類企業往往是規則2和5的直接限制者,我通常稱他們為偽一流企業.他們大多急功近利. 用上面5條去卡,我們市場絕大多數企業不符合的,若再加上行業地位產品的限制,剩下的選擇很少的 這裏要說明的是我從來就不相信什麼價值,所有的一切都是海灘上的沙堆城堡,你看到的現在只是個概率論的結果,億選1,總有一個會活下來,大眾的事務在於把失敗者通通忽視了,仿佛他們一開始就知道世界的未來是什麼. 我們的策略是用方法論.控制論去對付概率論,這裏聲明,這個話題跟數學關係不大,怎樣最容易被大眾所理解才是關鍵.我們這裏討論的是下個大波次如何標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9

鞋股好壞


盈進在新管理層的領導下,現金已被掏空,投資價值大減,又缺競爭優勢,所以都是我看錯的例子之一。

利信達財務雖好,加上又退出虧損業務,盈利亦因而好轉。但是公司的網點較少,所以都可能是一家被收購的對象。

信星財務不錯,但盈利情況較差,加上屬製造業務,又乏自有品牌,缺乏議價能力,但鞋類製造商這兩月在中國政府的紓困措施受惠,毛利有望好轉,加上公司說營業額會增加,都可作短線(—年內)的投資對象。

新灃和寶勝都尚算一家人(都屬裕元一系),但是新業務尚未顯出效益,但財務尚算穩健,只宜賭博,不宜投資。另外多年前,公司舊股東都有玩過財技。

寶勝上市前財政不太好,上市後只能解決部分問題,另外他們喪失中國ADIDAS總代理權後才上市,故我覺得他們上市動機不太純正,稍為扣分,但公司尚算專注本業。

九興上市後,公司盈利尚保持且增長,財政也不錯,年年有派息,上市的目的也不為錢(因公司之前都有派開息,加上上市前現金情況不錯),但公司缺乏零售業務(網點只約100多個),且盈利和現金流不相稱,為其缺點。

達芙妮在百麗上市前是鞋類零售股的龍頭,但百麗上市後,利用上市所得資金壯大其零售及製造業務,故失色不少,但公司財政好像不好,加上公司老管理層都有些不良紀錄,加上誤導基金盈分析員事件,曾令股價暴跌,故大家對其有偏見,但該管理層已離職,加上基金和管理層溝通在前述事件後應有改善,加上較龍頭百麗估值大幅折讓,我會以此為首選。

百麗取得資金後,已動用約幾十億元購入多家鞋類零售及製造公司的全部股權,但是,幾家不同文化的公司的整合,需要極多的時間,在這幾年間,公司可能有一段轉 折的時期,盈利可能會停滯不前。加上大股東本身已持股較少,另外在高位減持套現,持股更少,小股東和大股東的利益不一致,故可能有損害公司的行為(如去年 高價買入親戚持有的鞋類公司美麗寶),就是明證。公司財務面算不錯,但是估值較高,如再下跌30%-40%(此時估值是第二的達芙妮溢價20%),我才覺 得值得購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89

5隻REITs中評選好壞 王雅媛

2009-03-23  HKHEadline





看 了5 隻最近公布業績的REITs (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分別是冠君產業信託(02778 )、陽光房地產基金(00435 )、越秀房產信託基金(00405 )、泓富產業(00808 )及睿富房地產(00625 )。REITs 有兩大特點,其一是把最少90% 的除稅後淨收益洹予投資者,其二是銀行借貸不得超越基金總資產總值的45% 。因為篇幅有限,所以我只說說以上5 隻REITs 中印象最好及最差者。

投資物業大幅減值

當 中印象最好的是冠君產業信託,它手上只有兩個物業,一個是中環的甲級寫字樓花旗銀行大廈,另一個是旺角的朗豪坊。前者為不少對沖基金及投資銀行的辦公室, 雖然正值金融海嘯,很多對沖基金及投資銀行都輸大錢,但因為中環的甲級寫字樓供應實在有限,花旗銀行大廈的出租率仍非常高,再加上即將到期的租約也不多, 因此○九年租金收入不會出現問題。

至於朗豪坊商場方面,業務更是出人意料的好,商場租金還有上升空間。雖然兩個物業的租金收入在來年都沒有 大跌迹象,但集團還是非常大手地為投資物業減值。去年值470 億元的物業足足減值了70 多億元,差不多是總資產的20% ,減值後,集團的借貸跟基金資產總值比率仍只是33% 左右,距離規定的45% 還有一大段距離,因此集團沒有配股或供股的需要。

陽房睿富存在隱憂

印 象最差的非陽光房地產基金及睿富房地產莫屬。前者物業質素一般,多棟寫字樓中只有一棟是屬於甲級寫字樓,而其他零售物業都是位於較偏遠的地區如上水等。還 有另一樣不好的,便是集團此刻的借貸跟基金資產總值比率已經達到40% ,而集團○八年並沒有如冠君一般,為投資物業大幅減值,因此○九年陽光房地產的借貸跟總資產比率有機會超過規定的45% 。

至於睿富房地 產,它手上只有一棟位於北京燕莎區的甲級寫字樓,年報顯示未來其租金有相當大的下調壓力,原因除了是全球經濟惡化之外,原來去年燕莎區剛有一棟新甲級寫字 樓竣工,搶走了不少客戶。雖然內地建樓的速度非常快,但要建一棟甲級寫字樓我相信起碼都要3 年,因此睿富房地產應該是一早便知道這棟新甲級寫字樓的存在及何時會開始出租。但當我翻閱它去年的中期業績時,發現睿富房地產提也沒有提過這棟新甲級寫字 樓,似乎有點報喜不報憂之疑。

(作者為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以上股票)

王雅媛(Victoria )

曾勝出大學模擬投資比賽冠軍,現任職證券行。

我的投資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yayuan12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42

美聯儲高官:我們不懂該盯什麽指標,也不知道怎麽衡量好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287

美聯儲一知名“鷹派”表示,美聯儲“沈迷於”辯論無用的勞動力市場狀況,而真正應該做的事情是告知公眾準備好加息。

周五費城聯儲主席Charles Plosser, 在周五Jackson Hole會議前接受采訪時說,收緊貨幣政策寧可趕早不要趕晚。他認為要走上收緊貨幣政策道路的話,美聯儲必須先承認他們無法修複勞動力市場的“邊際”部分,而勞動力市場本身已經好轉。

Plosser認為,比如兼職就業工就屬於勞動力市場的“邊際部分。”

他說:““我們有自己綁在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上,因為我們太關註就業。”

“對於一場我們自己都無法評估的戰爭,我們如何宣告是否已經打贏了?我們不懂該盯什麽指標,也不知道怎麽衡量好壞。”

Plosser在上一次美聯儲FOMC會議上投出了反對票。

Plosser在作出這番表態之前,美聯儲主席耶倫在Jackson Hole年會上就勞動力市場發表演講,她說目前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有改善余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95

怎樣分辨管理層好壞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經常在blog內都指出一個概念,公司的管理層好壞確實為公司價值的一部份,早陣子就有blog友留言問及怎樣分辨管理層好壞,這是比較抽象的概念,跟很多問題一樣,沒有標準答案,好像在問「如何分辨一個人的好壞」。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討論題,讓大家也一起分享一下意見。

BT留言:

我是無意間留意到止凡兄的Blog,跟其他Blog性質迴異,但實在清清楚楚正面反面的說明價值投資的精神與概念,獲益良多。

自己對會計財務亦有一些認識,所以對一些financial metrics都可以有一點掌握和理解。

但是在止凡兄的行文中,常提到管理層質素的重要,可否能分享一下經驗,怎樣在balance sheet,income statement,financial metrics外,留意得到或可以評價到管理層的可信賴程度?


止凡回應:

這個相對細膩,不能三言兩語就容易說清,大至概念多是在公司操作手法,甚至有大動作、財技之時,較容易窺視管理層的質素,有時間分享多一點。

多謝支持。


後記:

正如我在留言中所提到,如何評價管理層的質素,實在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這比較像一種感覺多於有實際的答案。首先,大家要認同,一間公司的管理層質素高低及好壞,是會直接影響小股東的利益,亦會大大影響其公司的投資價值。就算某公司的盈利是如何的厲害,在熱爆的行業之中,但公司所賺到的盈利是否都會落到小股東的口袋內呢?公司管理層可以有很多方法把公司利潤與小股東的口袋隔絕。所以,對於一些管理層有問題的公司,投資者應該不理三七.二十一,避之則吉。

其實大致上可以有很多方面去評估公司管理層的質素,讓我舉些論點作分享。首先,是要衡量管理層所作的公司發展方針及操作公司的行為是否考慮公司的長線利益,照顧到公司的可持續性,即有否犠牲長遠利益而去追求短線業績。尤其是美國及英國style的行政總裁,通常一上任就話要cut cost、裁員,作任何決定都看看會計學的三張報表能如何考慮,保障帳目上的盈利,有趣的是這樣的行政總裁還會被人稱讚是高手,一上任就能交出好業績。但實際上是公司內部士氣低落,每個部門盡力把成本推到其他部門身上,交不到「數」的部門主管就要被裁,這都不是好的管理層。所以見到一些公司,隨意請個MBA回來,炒下人、減下成本,對公司前景又沒多大作為,但一上任就話能保持幾個巴仙的增長,感覺這些管理層好極有限。

另外,有些公司太著眼股價,不少小股東都會著眼股價,甚至會在股東會上發問有關如何提高股價的方法,這是一般小股東的擔心,但作為公司管理層,不應跟這些小股東一般見識,應該以公司利益為先,如何發展公司,如何爭取盈利,股價就交給市場去控制吧。就拿一個項目入帳,李嘉誠先生都會拿下限入帳,這是財政保守的行為,每每和黃賣東西時,大家都見到資產所賣得的價格比balance sheet內的入帳數字高很多,這證明李生對股價上落看得很輕,這跟一般公司管理層的行為相反。我聽過不少上市公司把一些內地的荒野地皮,包裝成很有價值的資產入帳,為求做大資產值,進而能提高股價,高股價能方便他們玩弄一些財技,投資者對這些公司又要小心。

有一個頗簡易的檢視方法就是看公司的派息政策,公司賺到錢,當然要跟股東分享,但分享之餘都要顧及公司長遠利益才是。如果公司是相當穩定,每年都有相當盈餘,當然應該盡可能派息,如果總是不派好息的話,這公司可能有點問題。然而,如果公司還在高速擴展之中,又或者是在需要資金的階段,管理層不保留資金去打仗,反而為推高股價及討好小股民而派息,這又不是好的派息決定。賺到盈利,全拿去派息?不派息?派六成?如何才對?在什麼適當時候作出調整?這都有關管理層的質素,不派出來的盈利,保留在公司之後,去了什麼地方?還是追蹤不到,這是小股東可以研究註意的。

一些公司經常動作多多,見股價高就想發股、供股,好像印銀紙一樣,見無事做就話發債借錢,到股價低時又想搞私有化,甚至先集資再作私有化,拿人家的錢買走公司,高超地玩弄財技,成功不成功也好,公司的管理層經常想這些東西時,小股東都不會好過。不過,不是當有大動作就一定是不好的,股市就是一個集資之地,公司可以運用財技達其目的,問題是其目的是否合理。例如匯控在2008年要集資保住個資本充足率,如果沒有集資平臺,可能它也會被沒頂。還有一些投資良機讓公司發展,例如要收購印度某家銀行,真金白銀不一定能買得起,發股作收購可算是高招。

如果公司真的出現一些大動作,如私有化、分拆、發債、供股、發新股等,每一樣都有其好壞處,亦在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取捨,這將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窺視管理層的質素。以上的動作在什麼時候可有較適合的選擇,可能要到另一篇文章才能詳細討論,但很快可以給大家一個概念,又拿2008年匯控供股集資的例子,為何不發債券呢?雖然這不會讓股東拿出資金,但當時正是金融海潚,誰都缺錢,發債券融資的能力不會高,風險會很高,印新股或發優先股會溝淡現有股東權益,又要找一些大戶入股,亦不是容易,而事後看股東供股的反應,證明匯控管理層的判斷不錯,當時解釋選擇供股的原因亦算合理。就是這樣推測,公司每有這些大動作,的確是分析管理層質素的良機。

如果管理層又是公司持有人,他們對公司股票的取態又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如果大家還記得思捷(330)在轉管理層之後,其業績一落千丈,在邢主席退下來之前一年半載時間,他不停沽出思捷股票套現,當時不少財演竟然話這不算是壞消息,話主席沽出股票可以增加市場流通量雲雲,聽起來都覺得怪。所以留意管理層持股變動,又是一個很好的分析點。

作為公司管理層,操作公司就好像駕車一樣,要安全,又要夠快到達目的地,所以看管理層對公司發展的取態又是一個好指標。管理層發展公司時要安全,例如舉債要有分寸,不應冒太大風險及太進取,把現金流控制得太緊張。相反,令公司發展太保守的話也不是好事,華懋集團沒有上市的,但如果上市,它的管理層都不是太好的一類,因為不少公司發展項目沒有寸進,落成物業可以20年都不賣,每天都在「曬太陽」,這都是股東的資產,可能這些資產不是被好好利用,而是用來被多場官司作爭奪的,如果華懋集團是上市的,大家都知道如何看待。

最後是管理層對履行承諾的態度,這只要翻多幾份年報就能知道,上年的目標有否達成,長、中、短的目標進度是否如上年、前年的年報所言,不能達標的話,管理層是如何解釋,有否重視股東呢?是真的有突發事件發生使事情控制不了嗎?還是達不到標就沒有再提起算了呢?這是我其中一個沽售瑞安房地產的原因,我發現它的售樓目標永遠都達不到標的,一次兩次三次,可能連三成售樓目標都達不到,這能反映管理層有多重視他的承諾,又有多重視他的股東,投資者自我分析。

一口氣說了很多點子,都是沒有很實在的數字支持,像開始所言,「管理層好壞」這個問題就如問「一個人是好是壞」一樣,不太可能量化。blog友對以上的論點有所掌握後,自然可以對熟識公司的管理層有個好壞的感覺,這個判斷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又是藝術多於科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82

馮侖:投資者怎麽看一家企業的好壞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24

馮侖:投資者怎麽看一家企業的好壞
作者:馮侖


公司都是好看的是臉,摸著舒服的是胸脯,不能掏的是褲襠。一個外人,未經對方允許隨意上下其手,會被斥為流氓,除非他(她)病得不輕需要手術,而你正好又是醫生才能看得真切。

財經媒體的一大主角就是企業。但凡談到企業難免要議論其優劣得失,包括經營業績,道德操守,甚至企業家個人氣質特征,都是創造財經媒體就業機會的領域。同一家公司被不同人看,或者同一人在不同時期看同一家企業,都會有非常不同的觀感,狀如觀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這也像看一個姑娘,一眼望去,十人十說。但總起來說,公司都是好看的是臉,摸著舒服的是胸脯,不能掏的是褲襠。一個外人,未經對方允許隨意上下其手,會被斥為流氓,除非他(她)病得不輕需要手術,而你正好又是醫生才能看得真切。因此人們通常為不能看清一家企業所煩惱,投資亦無從下手。近日求一中醫,見其望聞問切,虛實之間看個分明,不禁產生聯想,要為診斷企業號一下脈搏。

其一,好公司應當自己一句話說清楚,別人一眼看得懂。

比如,自己公司做什麽,是做食品,還是制衣,自己一句話就講完了,不僅老板自己一句話講得清楚,而且無論問哪一級員工,大家都眾口一詞,八九不離十。

另外,自己一句話講完了還不夠,還得看別人,特別是外行、普通人他們對你做什麽的說法與你自己的說法是否吻合。例如,牟其中不光自己一百句話也沒講清楚南德是幹什麽的,而且一百個人聽其言、觀其行之後仍摸不著頭腦。近來頻頻失陷的企業當中亦有不少這樣的故事:德隆的整合產業,三九的低成本擴張,各種系的資本運作,等等。

其掌門人大多自己一句話說不清楚,少說也得上百句才能把自己的故事說圓,同時,從媒體到投資者對企業亦如瞎子摸象。相反,再看那些穩健成熟如萬科、聯想、TCL、匯源等公司,其掌門人任何時候都只需一句,最多寥寥數語,就能說清了自己,我們外行也無需多花功夫,只需一眼就看得明白他們在做什麽。

其實國外也一樣,可口可樂、吉列、麥當勞都是簡單到我們一眼看得懂的企業。而安然這類怪獸,當人們開始看不懂它的時候,它便忽喇喇如大廈傾了。世間萬物,偉大只是一種簡單,只有真實才不怕簡單,複雜的東西特別容易好看,但好看的後面往往是荒唐和陷阱。

其二,一定要看得見終端產品的連續銷售。

商業的核心是交易,而交易的本能沖動無非是賤買貴賣,賺得利益。無論多大的買賣,無論多偉大的商業故事,說過來倒過去,如果只見其忙忙叨叨,不見有東西(最終產品)在賣,只聽說賣什麽東西,但市場上(如購物中心、超市等)並不怎麽能看到,或者雖有東西賣,但時斷時續,量又很少。那麽,這家公司顯然只是在中間過程倒騰資金或資本(號稱資本運作之類),其形跡便十分可疑。

沒有東西賣就說明它沒有穩定的經營性現金流。現金是公司的血液,而經營性現金流是唯一屬於自己的健康的血液。其他如資本性現金流和融資性現金流。固然可以輸入企業維持其生命,但畢竟不是經營性現金流,不具有健康的造血機制,早晚會繃斷的。時下資本運作最輝煌的企業,往往沒有足夠的經營性現金流,而是用融資性現金流偽造(如通過關聯交易編造交易記錄)經營性現金流,再用偽裝的業績去蒙騙投資人的錢,制造投資性現金流。

歐亞農業的楊斌便是吸食這類財務鴉片死掉的。所以,不管多堂皇的企業,只要在市場上看不到他有產品在銷售,就不應相信它的神奇故事,哪怕這故事再合乎邏輯也不要信它。比如坊間傳聞不少的某首富,據說近來甚是了得,可他所說的可以讓兩億人民聰明起來的神奇產品,市場上根本不見蹤影,所以,我寧願相信他只是虛構故事想在股市套錢而已。

其三,要看公司老板或經理下班以後幹什麽。

和什麽人混在一起。如果天天跟政府官員在一起扯,那一定是為了尋租或者遇到了什麽麻煩。如果還在酒樓桑拿里泡銀行,那一定是公司空手道還得銀行援手。如果左右不離是公檢法、軍警憲特、江湖弟兄,那一定還有也許是鋌而走險的事需要擺平。相反,一間公司,如果老板或經理並不成天往政府跑,而是往國內外同行那里跑,往市場(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上跑,那一定會變成行業先進。

如果銀行彬彬有禮、公事公辦,或者由手下普通員工公司就能搞掂,那一定是財務健康、運行良好。如果身邊出現的多是各路先進、親朋好友,哪怕是所謂“小鳳仙”,都說明公司中規中矩,並沒有牽涉到複雜的泥潭中去。這基本上應的是一句老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萬科聲言決不行賄、陽光利潤,所以鮮見王石混跡於官大人之間,亦不與公檢法司的人推杯換盞,反倒是落拓灑脫,寄情未來,玩山弄水。

生一場病,曉得以中醫的眼神對企業望聞問切,掐準了上面三脈,大抵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你要讓我把你看得清楚”——情場如此,商場亦複如此。

(馮侖:萬通控股董事長/新浪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41

冯仑:投资者怎么看一家企业的好坏 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http://xueqiu.com/2480001764/42443140
本系列的起始篇(http://xueqiu.com/2480001764/39752893)得罪了不少银粉。奈何按市值排,A股大盘股前三十名当中,大金融20席,银行股占一半。美股排头兵中的主力科技股、医药股和消费股在A股三十强榜单上都是0。撇开我们科技股的龙头BAT在海外上市,华为未上市,医药基本都是仿制药核心竞争力不强不说,消费股当中比较强势的娃哈哈、加多宝均未上市,台资企业在大陆赚得盆满钵满的康师傅、统一则是在香港上市。即便如此,消费品中的服装行业在A股和港股已形成板块效应。

本篇就以服装股为例,一探网点数饱和后的增长瓶颈。

七匹狼是中小板最早上市的服装股,也是闽企休闲服装的龙头。其2004年上市后至2008年最高点四年间股价一路攀升了6倍,期间门店数量从765家增长近4倍来到2769家。金融危机半年内下挫一半后在此后三年半时间内又涨了5倍,股价网点数均在2012年年中创下最高。其中,门店数4000家,股价从2004年IPO至2012年八年间上涨了15倍多。

以下见七匹狼历年门店数:
2004 765
2005 960,增25%
2006 1415,增47%
2007 1976,增40%
2008 2769,增40%
2009 3249,增17%
2010 3525,增8%
2011 3976,增13%
2012 4007,持平
2013 3502,减13%
2014 2821,减19%

尽管股价在2014年初见底后已开始反弹,但其业绩与店铺的增减保持高度一致—2012年净利润达到5.6亿的新高后,2013年3.8亿,2014年2.9亿,今年一季度继续下滑中。

再看港股中国利郎,也是骑行客组合中近期涨幅最大的股票。2009年上市后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上涨了4倍多。此后两年一路下挫,到2012年底见底跌幅达60%以上。所幸是,利郎上市后门店扩张的步伐并不算太激进,其业绩在2013年一年的调整后(从6.3亿下跌至5.2亿),2014年重归增长至5.5亿。

以下见利郎的历年门店数:
2008 2491
2009 2561,增3%
2010 2805,增10%
2011 3268,增17%
2012 3479,增6%
2013 3455,基本持平
2014 3079,减11%

再看A股的美邦服饰,2008年上市后,到2011年最高股价翻番,此后下跌70%,到2014年年中见底。业绩则与此保持高度一致(2011年12亿,2012年下滑至8.5亿,2013年4亿,关店比例近20%的2014年更是下坠至1.5亿元)

以下见美邦的历年门店数:
2007 2106
2008 2698
2009 2863
2010 3385
2011 4164
2012 5220
2013 <5000
2014 4000多家

休闲服装4000家门店是道坎!看美邦服饰招股书中披露的门店扩张节奏,如果当时是家上市公司,有百倍股的潜质。


上市后两年2010-2012的网店大跃进为后面的业绩大滑坡埋下了隐患。

在我国的工作场所中,较少有人穿正装,二三线城市更是如此,所以正装的网点瓶颈来的更快。所幸报喜鸟的扩张步伐比美邦和七匹狼慢很多,触及天花板也是软着顶,而非硬碰硬,门店关闭得少,销售收入的波动也更为平缓(仅2013年下跌10%之后在2014年已恢复增长13%)

以下见报喜鸟上市前的历年门店数:

以下是上市后:
2007 585
2008 637
2009 665
2010 715
2011 821
2012 875
2013 902

休闲当工装穿,运动服则是当休闲服穿。尽管老外对于看着运动服穿进办公室就像看着睡衣穿上大街一样不适,2008年北京奥运却是坑了包括NIKE、ADIDAS在内的所有运动品牌。竞技体育对运动服(这一在中国早已普及到社会各个角落的服装)的拉动远低于预期。而本土运动品牌也在奥运到来之际盲目地把门店扩张至6000家的瓶颈之上,最终只能迎来业绩股价大跳水。


李宁
,这个曾经港股的明星股。在2004年上市后,至2007年短短三年间上涨了15倍!08年调整后在2010年又创出历史新高。此后四年店铺数直线下滑,到2014年末关掉了巅峰期门店数量的三分之一,而股价更是只剩下巅峰期的15%。。。

以下见李宁的历年门店数:
2004 2887
2005 3373
2006 4297
2007 5233
2008 6245
2009 7249
2010 7915
2011 8255
2012 6434
2013 5915
2014 5626

安踏体育是本土运动品牌中少有的顽强者。从2013年开始不仅店铺数企稳,业绩反转,股价更是在上涨3倍后创出历史新高。到2014年末,仅比巅峰期关闭10%略多一些门店,具体见下:
2007 4716
2008 5667
2009 6591
2010 7549
2011 8665
2012 8075,减7%
2013 7757,减4%
2014 7622,减2%

无论如何,消费品因其属性和销售覆盖范围都有理论上的门店数量极限。过多之后,就是左右互博,徒耗资源。从最必须的饮料到食用油、洗漱日用品,再到家用电器、服装、家居,汽车,都不能逃脱此规律。对消费品牌而言,触及增长的极限后,对策有以下几种:
一是进军新的区域市场 - 上市公司一般都已是全国性品牌,唯有拓展海外市场,有部分香港上市品牌原本主攻区域或外销市场,可能存在更多的机会,如三年前的敏华控股;
二是渠道下沉 - 国内主流品牌已完成得差不多,参考是中粮益海嘉里食用油的终端达到几十万家,格力在年报中披露门店达数万家,服装的极限一般是一万以下,家居在3000左右;
三是拓展新的品牌和品类 - 如百丽国际作为鞋服经销商代理原来越多的品牌,而对于品牌起家的上市公司来说,复制成功一个新品牌则并不容易;
四是变加盟店为直营店 - 提升消费体验、品牌形象获取高附加值,标杆自然是优衣库和ZARA。但国内品牌如ME&CITY等所做的尝试到目前看来并不成功。尤其是电商时代,旗舰门店的投入,到最后反倒会成为一个包袱;
还有国内上市公司特有的第五招,收购一家概念好的公司,不务正业,股价高飞,散户大股东被收购方一起收益,还是社会主义股市好!

言归正传,有球友指出单凭增长的极限用于分析股票的前景过于片面 - 说的是在理的:任何投资都不是凭一根筋就能断乾坤。就好比人在地上行走受到的是多种力的作用。但只有认清每一个力背后的客观规律,加总才能得出更正确的结论。与宏观绝对空间中的运动所不同的是,股市背后的各种力的作用只是给出一个多种可能性的概率分布。所以不像在绝对空间中的运动,其运算结果也能唯一,股市更像量子物理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到最后大多数人因为看不到唯一的结果,而成为了怀疑论者,干脆不再试图弄清任何规律,单纯靠博弈去赌输赢。对此,骑行客一贯的方法是,把复杂世界中的各种因素一个个抽丝剥茧开来,放进历史长河的真空里,用数据说话,去除噪音,还原真相。当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单一规律后,加总也就离真相更接近。

P.S.有兴趣的朋友可对比$苏宁云商(SZ002024)$$国美电器(00493)$ 门店的变迁史,业绩和股价的对应关系,甚至是美股百思买和已破产的circuit city,零售与消费品本质上是趋同的,“增长的极限”原理也适用中外的任何市场。

@今日话题 @方舟88 $上证指数(SH000001)$    $中小板(SZ159902)$    $恒生指数(HKHSI)$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七匹狼(SZ002029)$ $美邦服饰(SZ002269)$ $报喜鸟(SZ002154)$


看更新的数据,读更长的历史,听异于市场的观点,关注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27

IDG資本熊曉鴿:判斷一個項目的好壞,我會做的五個思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7/157688.shtml

IDG資本熊曉鴿:判斷一個項目的好壞,我會做的五個思考
投資人說投資人說

IDG資本熊曉鴿:判斷一個項目的好壞,我會做的五個思考

熊曉鴿先生這篇投資心得,滿滿的經驗之談,文中熊曉鴿先生詳細闡述了自己這些年是如何甄別項目的,條理清晰,內容翔實,讀完著實讓人感慨,這真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最近投投也收到一些創業者在後臺留言感嘆,資本市場真是變化太快了諸如此類的短信,但又也許投資人的態度一直都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就如熊曉鴿先生所言:“盡管市場、技術變化很快,但任何生意的本質不會變,羊毛還是會出在羊的身上。 

今日的這篇文章,希望能讓深陷「寒冬」之中的創業者能正視自己的真實情況,因為真正的投資人從未走遠,一切都沒有想象的那麽糟。

1、天花板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回想一下幾年前,很多人不敢創業,有文化有本事的人選擇的大多是傳統路子,去當教授或是從政,現在不是了。有句玩笑話說,2015年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一杯咖啡潑到兩個人,一個是CEO,一個是創始人。由此可見如今這股創業熱潮有多猛。

但其實很多創業者在根本的生意邏輯這一點上沒有想清楚。盡管市場、技術變化很快,但任何生意的本質不會變。最終,羊毛還是會出在羊的身上。接下來我跟你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看待一筆生意或者說我是如何選擇一個項目的。判斷一個項目的好壞,我主要從這幾個思考點展開。

第一個思考:確定一家公司的「質地」(描繪一家企業的總體印象),主要指企業的天花板。

天花板是指企業或行業的產品(或服務)趨於飽和、達到或接近供大於求的狀態。在進行投資之前,我們必須明確企業屬於下列哪一種情況,並針對不同情況給出相應的投資策略。在判斷上,既要重視行業前景,也必須關註企業素質。

已經達到天花板的行業――極度飽和的行業(如鋼鐵行業)。

投資機會來自於具有壟斷經營能力的企業低成本兼並劣勢企業,擴大市場份額,降低產品生產和銷售的邊際成本,從而進一步構築市場壁壘,獲得產品的定價權。如果兼並不能做到邊際成本下降就不能算是好的投資標的。比如,國企在行政推動下的兼並做大,並非按照市場定價原則進行,因此其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此類國企不具備投資價值。

那些在行業蕭條期末端仍有良好現金流,極具競爭能力的企業在大量同類企業紛紛陷入困境之時極具潛在的投資價值。判斷行業拐點或需求拐點是關鍵,重點關註那些大型企業的並購機會,如國內四大鋼鐵公司。

產業升級創造新的需求,舊的天花板被解構,新的天花板尚未或正在形成。

如汽車行業和通訊行業。這些行業通常已經比較成熟,其投資機會在於技術創新帶來新需求。「創新」會打破原有的行業平衡,創造出新的需求。關註新舊勢力的平衡關系,代表新技術、新生產力的企業將脫穎而出,其產品和服務將逐步取代甚至完全取代舊的產品,如$特斯拉電動車(TSLA)和蘋果(APPLE)的創新對各自行業的沖擊。

行業的天花板尚不明確的行業。

這些行業要麽處在新興行業領域,需求正在形成,並且未來的市場容量難以估計,如新型節能材料,如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延長人類壽命的醫藥產品和服務。這類行業歷來都是偉大企業的搖籃,牛股層出不窮,要重點挖掘那些細分行業里具備領軍地位的優秀企業――即:小行業里的大公司

我們完全可以從公司和行業報道中,通過以上3點探討深刻了解一家公司的行業地位和未來想象空間。重點是明確,該企業有沒有天花板?面對天花板,企業都做了些什麽?

64550

2、商業模式

第二個思考:分析公司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是指企業提供哪些產品或服務,企業用什麽途徑或手段向誰收費來賺取商業利潤。比如,制造業通過為客戶提供實用功能的產品獲取利潤。銷售企業通過各種銷售方式(直銷,批發,網購等等商業模式)獲取利潤等等。

研究商業模式的意義在於:

是不是個好生意?

這樣的生意能夠持續多久?

如何阻止其他進入者?

這三個問題分別對應:商業模式、核心競爭力和商業壁壘。商業模式,核心競爭力和壁壘三位一體構成公司未來投資價值:前者指企業的盈利模式,核心競爭力是指實現前者的能力。壁壘是通過努力構築的阻止其他公司進入的代價

舉例來說:戴爾和聯想銷售的產品本質上沒有多大區別,但是戴爾的電腦直銷盈利模式不同於傳統電腦銷售,相應的核心競爭力是它的全球直銷網上管理系統。聯想若想重新搭建此平臺代價太高,且有可能遠高於戴爾構築的成本,因此這套直銷網絡成為戴爾的壁壘。但是,PC飽和是戴爾的天花板,限制了它的發展空間。

百度的盈利模式是搜索流量變現。搜索技術的不斷進步是其核心競爭力,先發優勢構築的巨大數據庫和大量的應用軟件是其壁壘。通過免費殺毒為入口,獲取流量變現是奇虎360的商業模式。強大的研發能力,快速的服務響應能力是其核心競爭力,快速累積巨大的用戶群構成競爭壁壘。

360利用巨大的用戶量努力進入搜索領域,但是一直沒有看到突破性的技術進展可以挑戰百度累積的巨大數據和應用壁壘,所以相形之下,360尚未具備顛覆百度的能力。

再比如,傳統銀行的商業模式是息差,競爭力要點是低成本攬儲能力、放貸能力和高度的信用。壁壘是用戶基礎。中國的銀行有政府信用作為擔保加上勞動成本低廉,所以進入國內的外資銀行很難與之競爭。

一旦推出存款保險制度,中小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將受到質疑,所以外資投資首選四大行,降低內地股份制銀行的投資比重。

簡要的商業模式情景分析:

靠什麽掙錢?產品還是服務?掙誰的錢?是從現有的銷售中挖掘、爭奪,還是創造新的需求?如何銷售?從產品生產到終端消費,中間有幾個環節?有什麽辦法能夠將中間環節減到最少?企業有沒有做這方面的努力?隨著銷售量的擴大,邊際成本會不會下降?等等

通常來說,我們盡可能投資那些用一句話就能說明白商業模式的企業

商業模式進一步分析涉及企業所處的產業鏈的地位如何?處在產業鏈的上遊、中遊還是下遊?整個產業鏈中有哪些不同的商業模式?關鍵的區別是什麽?那些是最有定價權的企業?為什麽?企業與客戶的關系是否具備很強的粘性?等等,這些決定該商業模式能否成功。

44

3、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個思考:尋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商業模式誰都可以模仿。但是,成功者永遠是少數。優秀的企業關鍵是具備構築商業模式相應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內容包含:股東結構,領軍人物,團隊,研發,專業性,業務管理模式,信息技術應用,財務策略,發展歷史等等。

專一性

專一並不等同於「單一」,而是指企業在某一領域具有深度挖掘和擴展產品或服務的能力。例如雙匯,在肉制品上做到絕對專一,除肉制品之外的行業均不涉及。其產品線豐富,在熱鮮肉、冷鮮肉、凍肉、肉腸和其他肉類加工產品方面有深入挖掘和拓展的能力。

相比之下,同樣是肉制品龍頭企業的雨潤食品卻涉足房地產、旅遊等非主業,管理層精力分散,多年來業績不佳。因此,專一性決定了企業的主攻方向和發展戰略,堅持不懈必有成就。

創新能力

優秀的研發團隊,已經獲得的能夠提供高標準產品和服務的先進的工藝、流程,或是發明專利等等。純粹的技術並不構成永久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某一領域的技術壁壘(如專利技術)卻能在一段時期內保持企業的領先優勢。此外,技術優勢會帶來生產效率以及生產成本的優勢,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就能夠獲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回報。可以通過企業的研發費用與收入的比值關系獲得量化結果做出邏輯判斷。

管理者優勢

企業的發展為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企業的領導者及其管理團隊的素質關系到企業的素質,關系到企業能走多遠、能做多大,「投資要投人」正是這個含義。

在這一部分,重點要考察領導者和管理團隊成員的背景,通過跟蹤他們的言行(通過新聞、招股說明書或董事會報告)中獲取企業的發展方向、行業戰略、用人機制、激勵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我們需要判斷他們的人品、格局和價值觀,這些因素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企業的前途,也間接地影響到投資者的回報率。

實踐證明,一流的人才做三流的生意,有可能把三流做成一流。相反,三流的人才做一流的生意,很可能把一流做成不入流

很多第一代創業者締造的成功企業卻有可能毀在繼任者手中,微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企業核心競爭力諸多條件中,對人的因素的考察極其重要。 

4、企業的護城河

第四個思考:辨別企業的護城河。    

護城河是一種比喻,通常用它來形容企業抵禦競爭者的諸多保障措施。上面所述的核心競爭力是護城河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我們還可以通過如下幾個條件來確認企業護城河的真假和深淺:

回報率

從歷史上看,企業是否擁有可觀的回報率?回報率主要指毛利潤、ROE(股東權益回報率)、ROA(總資產回報率)和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

這幾種回報率指標分別適用於不同的商業模式。重點是要從商業邏輯上判斷,企業的高回報率是由哪些方面構成?決定因素是那些?能否持續?企業采取了何種措施以保障高回報率的持續性?主要的量化分析方法有杜邦法、波特五力法和SWOT法。

轉化成本

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是否具備較高的轉化成本?轉化成本是指:用戶棄用本公司產品而使用其他企業相類似產品時所產生的成本(含時間成本)與仍舊使用本公司產品所產生的成本差值

較高的轉化成本構成排他性,如微信和易信,易信在本質上與微信差別不大,但對於用戶來說棄用微信而用易信存在諸多不便,存在較高的轉化(重塑)成本,微信因為先發優勢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商業價值。

如果能讓用戶不選擇競爭對手的產品,說明企業的產品對用戶來說有粘性和依賴性,那麽這家企業就擁有比較高的轉化成本和排他性。

了解企業的轉化成本必須要從消費者和使用者的角度考慮,從常識、使用習慣和商業邏輯來判斷。轉化成本不具備永久性,須結合實際情況綜合研判

網絡效應

企業通過哪些手段銷售產品?具體地說,是通過人力推銷、專門店銷售、連鎖加盟還是網店銷售?各種銷售手段分別為企業帶來多少銷售額?傳統企業如何應對電商?企業的網絡規模效應如何?網絡效應通常是指企業的銷售或服務網絡,這些網絡的存在為用戶提供了便利,以用戶為中心的便捷性就能產生粘性

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企業的價值也逐漸由於網絡和規模的擴大而不斷放大。比如,就全國範圍來說,工商銀行的營業網點遍布全國大街小巷,甚至在國外主要城市也有網絡分布。相比而言,它比地區性銀行具有更大更廣的網絡效應,因此,工商銀行的用戶更多,其企業價值也相對更高。

成本與邊際成本

企業的成本構成是怎樣的?成本的決定因素有哪些?企業的成本能否做到行業最低?如何做到?單位成本能不能隨著銷售規模擴大而下降?

企業要想長久地保持成本優勢並不容易,它需要有優於對手的資源渠道(原材料優勢)以及更優越的生產工藝(流程優勢),更優越的地理位置(物流優勢),更強大的市場規模(規模優勢),甚至是更低的人力成本。低成本的另一面就是高毛利,高毛利就是一種強勢競爭力的體現,高毛利的企業通常具有定價權。

品牌效應

產品或服務是否具有品牌效應?事實上,對於大多數用戶而言,他們對於品牌的敏感度遠不如對價格的敏感度那麽高,價格是指導購買行為的第一要素。

品牌的意義在於它能夠反映出產品或服務的差異性、質量、品位和口碑。品牌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改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從而為企業帶來高於平均水平的附加值。因此,具有品牌效應的產品或服務應該具有如下特征:

a.具有很強的辨識度。

b.是信任、依賴和滿足感。

c.高於一般水平的售價。

d.是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

e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種優先購買的選擇。

我們也會思考企業又采取了那些措施,來保持以上這些優勢(護城河)不被侵蝕?

5、企業的成長性

第五個思考:關註企業的成長性。 

成長性側重未來的成長,而不是過去,要從天花板理論著眼看遠景。成長性需要定性、而無法精確地定量分析。對於新興行業來說,歷史數據的參考意義不大。而對於成熟行業來說,較長時間的歷史數據(最好涵蓋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能夠提供一些線索,作為參考還是很有必要的。

收入是利潤的先行指標:

a、收入增長情況

b、主營業務的變化

c、主要客戶銷售額分析

d、主要競爭對手比較

毛利率水平體現了企業的競爭力:

a、毛利率水平

b、成本構成

凈利潤的水份:

a、經營性利潤(剔除投資收益、公允值變動收益以及營業外收益後的利潤)

b、真實的凈利潤(經營性利潤-所得稅)

收入與利潤的含金量:

a、現金收入率(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收入)

b、經營現金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收入)

c、自由現金FreeCashFlow(自由現金=運營現金流-資本支出)

d、自由現金/企業價值(FCF/EV,企業價值=市值+有息債務)

*註:自由現金和企業價值的計算方式可參考智庫百科。

熊曉鴿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07

真格基金王強:判斷一個項目的好壞,我會做的五個思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8/160565.shtml

真格基金王強:判斷一個項目的好壞,我會做的五個思考
投資人說投資人說

真格基金王強:判斷一個項目的好壞,我會做的五個思考

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是我做了這件事,它能夠越做越輕松,能夠不斷變大。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王強。

bd8cf5f0c09ae7b0a1983a39e60b54c9_副本

題圖: 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 王強先生

第一個思考:創始人的精神品質

真正做一個成功的大企業,創始人身上最需要什麽精神品質?

第一個,你必須想得非常清楚,你生命的終極目的是什麽。最後創業勝出的人,全對這個問題有非常明確的回答。不是為了錢,他要獲得人生另一個最重要的東西——一張人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用卡。跟你分享一個故事。

2007年我和小平(徐小平)第一次做天使投資的時候,投了世紀佳緣。世紀佳緣是小龍女做的一個婚戀網站。從投資角度來說,我們當時也不應該投,因為小龍女一直融不到錢,一到資本面前,她就無話可說,既陳述不清楚她怎麽賺錢,也沒有展現出一個領袖應該展示的勢如破竹的魅力。當時國內有幾家婚戀網站已經跑到他們前面了,因為他們至少先於小龍女半年融到了一千萬到兩千萬美金不等的資金。小龍女跑出來的概率已經不大了。

我們和小龍女一起喝了三四個小時咖啡,沒有聽到任何賺錢的主意。但是我當時跟小平說,我說從她身上看到了俞敏洪的影子,女版的老俞,吃苦、耐勞、堅韌,像駱駝一樣。

其中還有一個細節,讓我和小平認為非投她不可。小龍女告訴我們,2003年,她做家教,每個月攢下幾百塊錢。她要買服務器,要上萬塊錢。她跟一個叫漁夫的網民借錢,漁夫這個人在杭州開一個軟件公司,每年賺幾十萬塊錢,漁夫說你需要多少錢,小龍女說,如果可能想多借一點,連生活費帶服務器,一共借八萬塊錢。2003年,八萬也不算小數字,但是對漁夫來講無所謂。漁夫說你告訴我銀行卡。第二天,果真八萬塊錢匯到了小龍女的賬戶上。後來漁夫就把這個事兒忘了。

到2007年開始融資,小龍女一直跟我們講一個原則,如果沒有當年的八萬塊錢,我沒有今天。所以你們要想投我,你們必須同意,把八萬塊錢折算成股份。後來,我們當然被這種故事打動了,當然同意了。漁夫的八萬塊錢變成了世紀佳緣原始股。

2011年5月11號光棍節,世紀佳緣上市敲鐘,小龍女在網上搜尋漁夫這個人,結果發現這個人仍然在網上,仍然每年賺幾十萬塊錢,非常愜意地保持勻速地發展。小龍女說,你記不記得2003年,你在網上借給一個網名小龍女的人八萬塊錢?漁夫說,沒事兒,當時八萬塊錢就想送給你的。

小龍女說,我今天通知你,5月11號我經營的公司將在納斯達克成為中國婚戀網第一股上市,我邀請你作為敲鐘的嘉賓,順便還給你當年借給我的八萬塊錢。如果按照IPO的價錢,你這八萬塊錢已經成長了一千倍。也就是說,八萬塊錢,到2011年5月11號,世紀佳緣的IPO價,就變成了八千萬。

確實像阿甘正傳一樣的神話。當我們跟中影韓三平他們談的時候,他們要拍成電影,覺得中國還有這樣的愚蠢的事情發生。這種愚蠢真正是巨大的智慧。真正得天下的人,創業精神一個最大的基因是什麽?是騙錢嗎,是哄資本嗎,是哄市場嗎,玩腦殘粉嗎?NO,首先是自己的良知。這兩個人獲得的不是一摞金錢,他們拿的是人生的信用卡。

哪怕小龍女投資失敗了,她再想創業的時候,所有的投資人都會在第一時間,甚至在夢中都會答應給她錢的。因為這種人生信用卡一旦獲得,作為引領者的第一塊基因就具備了。

第二,分享你的夢想,讓大家一起跟你實現這個夢想。合夥人的精髓是什麽,就是分享。當年老俞從加拿大遊說徐小平,當然小平一下就回來了,因為他待業,只要有一個工作就來了。

老俞當然非常清楚我的薪水,他作為資本家,他很知道怎麽有效地控制成本,因為當年在北大我們讀的都是馬克思的著作,我和小平讀的是《共產黨宣言》,他讀《資本論》,我們是撒熱血的,老俞非常懂得控制營收。

他當時跟我說,王強,你現在答應回來,不要跟我談什麽條件,咱們就在新東方起家,咱們把自己的才智扔在這個平臺上,看看能做出來什麽。你回來,別期望我給你什麽待遇,第一個,我給不起。你現在和我在新東方幹了一年的收入一模一樣,我不能把我的全給你。我說這個沒有問題。在新東方歷史上,我們從來沒有和老俞花過一分鐘時間談個人待遇。

做了三年時間,1999年,新東方大了,有幾十萬學生,就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東方合夥人的精髓,最後怎麽樣真正變成生產力18頁財務報表和3頁審計報表是新東方的故事。 新東方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的時候,我們是中國第14家企業。前面全是國字頭的,中石油、中海油、東方航空、中國移動,全是這類公司。

喬布斯說做好一個企業就兩個東西,一個是STAY HUNGRY(求知若渴),一個是STAY FOOLISH(虛心若愚)。新東方愚蠢的事是什麽呢? 1999年開始股改,變成股份制,大家覺得既然我們都是股東了,我們要跟俞敏洪一樣,擁有對這個公司全部的知情權、掌控權,當然這個掌控是按照股份有區別的,但是知情權要有一樣的權利,為了這個打了三年。

從做賬開始。2002年,新東方全部的利潤大概也就是800萬人民幣,我們請世界五大的德勤來做賬,德勤開出450萬做新東方一筆賬。老俞說,今年做這筆賬,大家沒錢分紅了。大家說,寧可餓著,也要搞清楚公司究竟屬於誰的。老俞非常郁悶,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接受了集體的意誌,同意花450萬。幾個月以後,德勤拿出了18頁的財務報表,新東方的帳目非常簡單。

德勤說沒見過你們這樣的企業,別說國營的了,私營的更不可能,你們收入這麽少,做18頁的賬要幹什麽。老俞非常郁悶,大家做完了以後也郁悶,今年沒錢分了。但是幸虧當時大家對物質沒什麽期待,我回來騎了三年自行車,頂多再多騎一年,怕什麽。後來董事會又說,德勤這筆賬可不可信,要審計一下,我們最後心里這塊石頭才能放下來,大家才知道我們是不是作為一個戰車往前奔。

第二年我們找到了普華永道,他說你們千萬別花四五百萬做這個審計,德勤你們應該相信了。我們不相信,我們說一定要花四五百萬。最後,普華永道大概一個月出了三頁審計報告,說德勤的賬沒有一個是錯的。簽了普華永道,蓋了章,我們又交了將近450萬。

把新東方將近一年的利潤都花了,最後換來了21張紙。這21張紙大家非常珍貴,買了一個非常好的保險箱,讓會計趕快鎖了,人在保險箱在,這里面有大錢,里面存了800萬人民幣。到了2004年,突然有一個咨詢公司給我們咨詢,說新東方會很值錢。我們說能值多少錢,他們扔出一個數字,怎麽也值50個億吧,當時新東方整個市值一個億。

2004年底,美國老虎基金開始物色中國的教育市場,突然發現了新東方這個非常有特色的公司。他們的投資人陳曉紅找新東方,有興趣考慮考慮將新東方作為投資中國教育界的第一個試點。

陳曉紅看到德勤和普華給我們做的報表,大吃一驚,說我考察中國那麽多企業,沒有一個企業拿出這樣一個東西來。小紅當時說,好吧,我投兩千萬美金進來,你給個價吧,一個禮拜以後把錢打到你們賬上。就因為這21頁審計報告,大家知道我們為了一個原則做出來了,不是為了資本市場,不是為了吸引投資做出來的。恰恰,它節省了半年的時間。

第三,包容。作為公司的老大,最難戒掉的一個東西就是你的自以為是。因為這個夢想來自於你,你就覺得天底下只有你能夠完成這個夢想,其實這是一種錯覺,甚至是幻覺。因為這個夢想實現的層次非常複雜,它要涉及的層面太多了,任何一個簡單的產品投到市場,要穿過全部人性的各個層面,你才能最後完成它的銷售,哪一環都不能少。所以這種情況下,大家思想的碰撞就成了日常的形態。你能不能有包容能力,能不能變得作為一個傾聽者,就變成了你這個核心團隊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

要成大事者,必須有胸懷。這個胸懷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剛才談到小龍女事件,這個就是胸懷展示出來了,我們可以不擔憂他們企業能不能做大。只要胸懷不磨滅,他們永遠會找到願意跟他們奮鬥的極優秀的人才。

你作為一個引領者,要歷練你的心胸。我想用一個詩句,非常形象地來說明這一點。這是我非常喜歡的葡萄牙詩人佩索拉的詩,我的心只比宇宙大一點點。這一點非常關鍵,如果你想征服一個人,其實最簡單的一個方法論就是,你的胸懷只比他的大一點點,你容得下他,心胸只需要大一點點

比方他就看到十塊錢,你只要看到11塊錢就可以了,我再給你一塊錢,你就拿下他了。當然金錢還是太簡單的描述,任何東西,只要你的胸懷稍微比他寬一點點。你要想拿到這個市場,你的視野和胸懷只比這個市場大一點點,你一定拿這個市場,你要拿下中國,你的心胸要比中國大一點點。你要拿下世界,你的心胸要比世界大一點點

第二個思考:團隊建設

因為我們很多投資都集中在天使輪,接下來我打算從天使投資的角度談一下團隊建設。對天使階段,我認為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團隊搭建基本到位

股權結構非常合理

團隊的核心成員對將要進入的領域確實是有真知的

因為在天使階段,很多商業模式並不十分清晰,而且即便清晰,能不能跑出來還沒有把握。所以,最主要的事情是要有一個非常完整的團隊。

首先,你要有能力召集你的團隊。創業者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的,你的這個夢想能不能點燃自己周圍的人,這是驗證你能不能成功的第一步。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沒有辦法被你煽動起來,那可能說明你夢想的含金量太低了。

當你的夢想點燃了周圍人的時候,你還要讓他們和你一樣相信這個夢想,只有如此一個真正的團隊才會誕生。只有這樣,大家才覺得,你雖然是大股東,我雖然只擁有一股,但是我仍然是公司的主人。因此,我全部的才華、心血、努力願意傾全力為這個公司貢獻。做到這一點,才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原初的股權設定一定要合理。比如說你是不是一個獨大了,老大拿了90%,剩下的人只能分10%。在這種情況下,顯然其他人的動力是不足的,同時你這樣也是很難說服投資人的。要做到凝聚這批人,你要有一個相對合理的股權配制。當然,公司內部一定不要平均分配,一旦平均分配就很難確定這個團隊有老大,誰來負主要的責任。

最後,作為團隊的核心成員對於將要進入這個領域確實是有真知的。這就是說你們不要光想,如果只是覺得這是市場上很熱的領域,我要進去,這樣可不行。

天使階段你並不需要展示你未來宏觀的設想有多麽偉大,更不要展示什麽幾年就能上市,這基本都是不靠譜的。相反,你要多強調團隊和做這個事情本身的意義

延伸一點,到了ABC輪,你必須要向投資人展示的是這個團隊的執行力是非常強的。執行力體現在數據上。如果你能在一定時間內達到甚至超額完成預定的目標,這就證明了團隊各個成員是理解了公司要做的事情,並且大家的執行力非常強。這對於ABC輪的投資人而言,這會是他們非常看重的一點。

第三個思考:用戶需求

我之前看清華有個一分鐘的創意大賽,其中有一位同學的項目是洗眼鏡的機器,從技術上來看效果確實很好,但單價賣到2000元。不客氣地說,這是一個不靠譜的需求。再例如可視電話,但事實上很多人在打電話的時候並不希望讓人看到,因此這也是一個偽需求。

所以,作為一個創業者具備驗證真偽需求的能力非常重要。同時你也要不斷把自己的夢想狹窄化,狹窄到只有一件事你必須做而且明天就能做的程度,不要反複陷入到邏輯的構架中,最主要的還是要回到現實當中,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

在這方面,我的理解是小眾強需求優於大眾弱需求。新東方相比於阿里而言,顯得是一家沒有技術含量的公司,而它現在的市值可能還不低於新浪。為什麽?新東方其實十年就做一件事,就是把英文做透了。把英文切成99段,分段賣。結果發現,新東方形成了自我生態和現在雷軍構建的小米生態幾乎沒有什麽區別,甚至十幾年前新東方就做了。

如果一個人到新東方報班學習,最後手里往往拿著幾十個聽課證。新東方把英語這個非常薄的東西做成了「入口」,讓你進去以後越入越深。這種「入口」思維我覺得對任何一個互聯網創業公司都非常有借鑒意義。

我也見過很多創業者,一上來就想著要做一個非常複雜的東西,這讓我一聽就感到頭疼。因為當我和他聊了半個小時後,我可能都不清楚他想表達什麽,或是沒有讓我明白他究竟能提供什麽服務,究竟在什麽地方提高了用戶的效率。這就說明他沒有戰略,這樣無論在戰術上多麽先進最後都是無效的

第四個思考:商業模式

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是我做了這件事,它能夠越做越輕松,能夠不斷變大。我們通過聰明與努力將公司推到一定高度,接下來公司就可以比較輕松地繼續經營與盈利。舉一個極端一點的例子,如果一個公司能讓一個笨蛋經營3到5年仍然能存在,那這絕對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模式。現在比較典型的商業模式有3種。

1)麥當勞:強調對供應鏈的控制力。有人認為麥當勞的商業模式是連鎖經營,但是現在很多的企業都是連鎖經營,但麥當勞確實是其中獨一無二的,這是由於它的供應鏈商業模式。供應鏈保證了低成本和穩定的質量,在有一個很完整的供應鏈的前提下,它做的漢堡不是最好吃的,但是,它是在有兩萬家連鎖店的企業中做漢堡中最好吃的。同時麥當勞的供應鏈中可以按件計數,這樣的商業模式使得對於每個門店都有較強的控制力。

2)淘寶:平臺模式運營,即成為賣家和買家中間的平臺。很多公司都是這樣的商業模式,例如VISA卡,持卡人越多,就會有更多商家願意用這張卡;而同時越多商家願意用這張卡,就會有更多持卡人。

3)運通:主打虛榮心。關於虛榮心,運通做到了讓用戶掏出一張運通卡就被認為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同時運通的用戶也是美國最高的信用群體,是美國最富有的群體,其在信用上便有較高的保證。

另外,我也想分享自己在判斷一個項目所用的方法模型,我將其稱為PMRP模型。具體如下:

Product(產品):解決真正的需求。產品和需求永遠是在一切模式和創業路徑之上的

Model(模式):第一宇宙速度。好的創業項目需要有一種能擴張也能穩得住的模式。在產品能夠真正解決用戶需求的前提下,投資人在投資的時候不知道這個項目在競爭市場上是否是唯一的,在同類型項目中是否是最值得投資的。這時候投資人就需要看這個項目的模式,是否能夠低成本、高效率地生產,這種模式是否能夠持續帶來回報

Road(路徑):P=>M,即怎麽走到自己的模式上面去。有時候模式很好,例如我的模式是要讓電腦有很快的速度很大的容量,但是要怎麽去達到,怎麽去超越那些已有的大公司?模式與路徑都是需要創業者深入思考的。

People(人才):深入、執著和靈活。說到投資,很多都是在投人。好的創業者應該有辯證的素質。首先,他對用戶的了解要很深入;其次他需要有執著和靈活的特點,這要求創業者一方面能夠堅持自己的路徑,另一方面也需要能夠靈活變通,所以這是一個很辯證的事情。

第五個思考:融資層面

關於融資,我認為錢也是有價值觀的。對一個創業者來說,拿誰的錢,和找什麽樣的合夥人,和雇傭什麽樣的職員,選擇要進入到什麽領域,它們的重要性是一模一樣的。任何一個基金比你聰明的原因就是通過歷史的積攢,掌握了這個領域的基本數據,它能夠對過去給你做一些描述,但是未來一定是靠你自己的夢想去支撐的

現在很多創業者出於種種原因總是願意虛報自己的融資額,例如只融到2000萬卻說融到1億。可能自己會感覺很好,但其實你可能沒有想到會有副作用。最初公司估值越理性,未來越能顯現增長的想像空間,這樣投資人可能會更願意投。

還有些人故意虛報是為了震懾對手,這更加愚蠢。企業從來不是靠震懾對手活著,而是依靠拿下用戶才能活著,用戶是不會在乎你公司的估值的。用戶購買小米手機不是因為公司價值400多億美元,而是因為它好用,這就足夠了。

另外,我建議創業者千萬不要跟任何基金,簽對賭協議。由於你的經歷不夠豐富,很多事情沒辦法控制,在這種情況下,簽署對賭協議一剎那你可能已經遠離了自己創業的初心。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最重要的回歸商業本質,你提供的服務、進入的領域、生產的硬件和軟件有沒有真正的價值,有了這一點哪怕你不會討好投資者,投資者們也能看出這個項目是否有價值。實際的產品功能、效率、價格和壁壘才是最關鍵的。因為,不管是像董明珠做的傳統商業,或者是雷軍這些新興巨頭,支持他們的到最後就是市場。馬雲、俞敏洪即使再口若懸河,如果公司沒有實際的營收也是支撐不下去的。

商業投資團隊建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63

經緯張穎:衡量VC團隊好壞的三個指標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1/164248.shtml

經緯張穎:衡量VC團隊好壞的三個指標
張穎張穎

經緯張穎:衡量VC團隊好壞的三個指標

好的vc團隊什麽樣?

來源 |創業家(ID:chuangyejia)

作者 | 張穎

有些東西會歷久彌新,比如好文章。

這篇精悍的文章是經緯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於2010年給《創業家》的供稿。那個時候,還沒有O2O,沒有共享充電寶,也沒有無人便利店。那個時候,VC們還比較低調,沒有在電視節目上的各種秀,也沒有當下的焦慮。

0

七年過去了,如你所見,行業轟轟烈烈,同時也泥沙俱下。但願你是那個價值堅守者,能在泥沙之中淘到那為數不多的金子。

談創業公司團隊的文章夠多的了,人人都知道好的團隊對於創業成功的重要性,我自己也寫過幾篇。同時,我也談過自己心目中的好VC是什麽樣子,這主要針對的是個人。今天想換個角度談談VC的團隊,什麽樣的VC團隊是我心目中的好團隊,希望這個角度對大家有所幫助。

什麽樣的VC團隊是好團隊?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主觀的,首先評估任何一個團隊這件事本身就是比較主觀的,其次評價一個從事複雜工作(如風險投資)的團隊就更加主觀了。為什麽主觀?因為標準難以界定(或者說過於清晰)。

很少有一份工作像風險投資這樣完全以結果為導向:你的項目成功退出、幫基金賺到錢,那你就是一個至少稱職的投資人;你的項目因為各種主觀客觀的原因,最終沒有幫基金賺到錢,那外界可能就不會顧及你在整個過程中取得的種種成就而給你貼上“不稱職、不合格”的標簽。

1

正因為如此,在最終結果出來之前的各種議論就顯得語焉不詳,也非常主觀。當然,盡管主觀,畢竟還是有一些維度可供參考,這里我想特別結合自己在經緯中國組建團隊、管理團隊、擴大團隊的經驗,談一些個人看法。

首先,我認為好的VC團隊應該是專註的,這一點尤其在行業競爭激烈的今天顯得更加重要。什麽是專註?我這里指的就是行業(創業家&i黑馬註:如互聯網、無線、清潔能源等)的專註和職能(創業家&i黑馬註:如財務、法律等)的專註。大家知道,風險投資這份工作可以簡單分解成如下幾個部分:融資、找項目、評估項目、執行投資、管理所投公司、資本市場退出等。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里,因為行業專註,你就有更大的把握找到某一行業內的好公司、正確評估一家公司、順利說服一個優秀的創業者、幫助一家公司更好地成長(或者至少是不攪局);因為職能專註,你就有更大的把握去做好一個盡職調查、執行好一項投資、理解好一家公司的資本市場前景。這些專註帶來的競爭力直接影響風險投資的各個環節,並能最終影響你的LP選擇給你投資的概率。

最近一年我們在某一個細分領域的投資取得了不小的進展,這背後的最大原因是我們找到了一個行業的資深人士加入基金,他對行業的透徹理解和掘地三尺的能力一下子幫我們打開了局面。

其次,我欣賞的VC團隊是能夠保持核心團隊的長期穩定的。熟悉風險投資行業的朋友們都知道,國內外優秀的風險投資公司基本上都能長期保持核心投資團隊的穩定性,例如我個人比較尊敬的IDGVC,他們的核心團隊在十多年內基本沒有大的變動(創業家&i黑馬註:近幾年,IDGVC團隊也發生了很大的調整,多個合夥人單飛)。

有的朋友肯定會問:在風險投資這麽一個時時面對變化的行業,穩定是否意味著守舊?我的回答是,穩定解決的是保持一家投資機構的傳承、品牌和投資戰略(這些都是對一個基金最重要的方面),而只要能保持學習能力、不斷補充新鮮血液、建立恰當的激勵機制,核心團隊穩定的基金同樣能做到長袖善舞、與時俱進。

最後,我心目中的優秀團隊是能將個人戰鬥力和團隊協作力很好結合在一起的團隊。從行業特質上來講,風險投資首先是一個比較崇尚個人能力的行業,擁有一兩位能力超群的投資者對於任何VC團隊來講無疑都是加分。

9

同時,團隊合作力對於VC同樣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VC是一份時時面對多樣化的工作,所在的是多樣化的中國市場,面臨的是形形色色的創業者,承擔的是各方力量的博弈,擔待的是永遠存在的不確定性,這種類型的工作可能真的不是個人能力所能完全照料到的。一個性格、能力互補的團隊,一個氣氛和諧的團隊,一個既嚴肅又活潑的團隊,一個相互信任的團隊,一個擁有團隊合作力的團隊,當然是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

張穎VC團隊風險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