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研究:“PM2.5過早死”借國際貿易從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

細顆粒物(PM2.5)與國際貿易能扯上多大關系?清華大學兩個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發現,關系不僅很大,而且約占全球由於PM2.5汙染造成的過早死亡人數的22%。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3月30日,由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課題組、環境學院賀克斌課題組及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林金泰課題組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了題為《全球大氣汙染輸送和國際貿易的跨界健康影響》(Transboundary health impacts of transported global air pol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的論文,首次定量揭示了全球貿易活動中隱含的PM2.5跨界汙染的健康影響。

《自然》上有關《全球大氣汙染輸送和國際貿易的跨界健康影響》一文的頁面。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與PM2.5相關的室外空氣汙染導致全球每年300多萬人過早死亡。

PM2.5汙染的產生與各類商品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密切相關。傳統上認為汙染物排放主要影響本地區空氣質量,只有一部分排放會通過長距離大氣輸送對下遊地區造成影響。

上述課題組認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由於國際貿易的存在,商品生產過程從最終消費地區轉移到生產地區,與商品生產相關的汙染物排放也隨之發生轉移,從而改變了大氣汙染物排放的時空分布特征,並進一步對各地區的空氣質量和人群健康產生影響。

據介紹,由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自2012年開始研究消費及貿易相關的空氣汙染問題,先後完成了中國貿易相關大氣汙染物排放、中國出口貿易隱含空氣汙染及健康影響、國際貿易對全球氣溶膠輻射強迫影響等一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大氣化學與物理》(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

本次在《自然》雜誌發表的研究將全球劃分為13個區域,通過耦合排放清單模型、投入產出模型、大氣化學模型和健康效應模型,首次定量揭示了全球多邊貿易引起的PM2.5跨界汙染及其健康影響。

研究發現,與國際貿易相關的PM2.5跨界汙染水平要遠高於與長距離大氣輸送相關的跨界汙染水平。國際貿易隱含的PM2.5跨界汙染在2007年造成全球約76萬人過早死亡,約占全球由於PM2.5汙染造成的過早死亡人數的22%。

同時,國際貿易使中國、印度、東南亞和東歐等地區的PM2.5汙染暴露和過早死亡人數增加,而美國、西歐、日本等地區的過早死亡人數減少,表明汙染通過國際貿易從發達地區轉移到了欠發達地區。“國際貿易引起的汙染跨界轉移本質上反映了不同地區產業結構水平的差異。”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對記者說。

課題組稱,空氣汙染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已成為一個全球問題。國際貿易引起的汙染跨界轉移本質上反映了不同地區產業結構水平的差異。發展中國家應當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淘汰低端落後產能,在提升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的同時減少本地排放;國際社會應當提倡可持續消費,並通過建立相關合作機制促進技術轉移,從而降低貿易中隱含的汙染水平,推動空氣汙染全球治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