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兆星:“一行三會”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協調配合機制 消除監管真空

“第一個問題,目前金融創新是否已經過度,還是嚴重不足和嚴重滯後?第二個問題,在當前更加強調防範金融風險的背景下,要不要繼續支持和繼續推進金融創新?第三個問題,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基礎上,未來銀行業金融創新的方向和重點在哪里?第四個問題,銀行監管部門在金融創新過程的角色和職責是什麽?”

3月24日,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2017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發表講話時開頭就提出了前述四大問題,他表示,銀行監管始終面臨非常重大的挑戰,如何處理支持實體經濟和防範金融風險的關系,以及如何處理支持金融創新和加強金融監管的關系,是兩個重要方面,具體則包括上述四大問題。

目前金融創新是不是已經過度?還是仍然嚴重滯後、仍然有很大的空間?

最近幾年,金融創新日新月異,在資本工具、資產證券化、互聯網金融等方面更的創新,還產生了很多類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業務,影子銀行快速發展,體系外金融野蠻生長。王兆星認為,一方面這些創新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不過出現了很多金融風險和金融亂像,給金融體系、銀行體系安全穩定帶來一定的沖擊甚至是威脅。

面對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王兆星在談及銀行監管角色和職責定位時則提出,首先要加強加強和補齊金融監管制度和規則的短板,填補金融規則、制度、標準的空白,使所有的金融活動、金融風險都在金融規則和制度的監管範圍內。

其次銀監會要加強和保監會、證監會以及人民銀行的溝通和協調,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協調配合機制,推動信息有效共享,消除監管真空和監管空白。

再次則是要確保金融機構的創新風險可控,對所有金融活動過程當中的風險及時識別、及時判斷、及時評估、及時控制和有效防範。

“監管部門要對金融機構進行穿透式的監管。

當然,銀行面臨的風險也會來自於國際,要對國際風險及時監管,加強和東道國監管當局的監管合作和信息分享。”王兆星稱。

對金融風險的防範與監管需要加強,是否會放緩金融創新的步伐?對此,王兆星在前述會議上表示,真正服務實體經濟、服務金融消費者、風險可控和受到有效監管的金融創新還遠遠不足,表現在有助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產業向中高端發展、中國金融由大國變成強國等方面的金融創新仍然不足。

因此,王兆星同時也提出,在防範金融風險更加重要的背景下,應該繼續大力推進金融創新,鼓勵和發展金融創新,提升經濟、金融乃至銀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國際競爭力,尤其是有益於提升對實體經濟服務能力和改進金融消費者服務質量水平的創新。

此外,談及未來銀行業金融創新的方向和重點,王兆星也提出四大方面。

首先,要不斷增強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不斷改進和提升對金融消費者、對金融投資者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其次,為了更好防範金融風險,需要更加先進、更加有效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方式、金融模型以及風險管理體制機制。再次,金融創新應該服務和支持產業向中高端發展,有利於發展綠色經濟、普惠金融,改善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以及對“三農”更好的服務和支持。此外,要提升中國銀行業的影響力和在金融全球化過程當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也需要銀行業提高創新能力,推動中國從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