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新三板里的“眾籌第一股”起初並不想和眾籌扯上什麽關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09/151234.shtml

華人天地

創始人     張津

成立時間  2008年2月

掛牌時間  2014年8月

主營業務  影視制作及發行

頭頂新三板“眾籌第一股”的高帽,華人天地創始人張津還沒回過神。在他看來,當年引入的明明是PE ,咋就成了眾籌? 至於後來的定增 ,也是因為和上一輪投資人合作順利,對方能給其帶來更好的資源,並非為了趕“眾籌”這個時髦。

只是6月底受邀出席一個眾籌活動,看見臺下數百名熱情的中小投資人時 ,張津才逐漸對當下的這輪熱潮——“ 眾籌”找到了一些感覺。“它能夠起到橋梁的作用,而且這個橋梁特別直接。原來中小投資人投資無門,中小企業也找不到大投資人,它能夠把雙方對接上,讓大家互惠互利 ,這特別厲害 。”

華人天地上新三板前後的兩輪融資,都和股權眾籌機構眾投邦聯系在一起。即便張津一再表明其不是眾籌第一股,外界還是把這個名頭加在了這家公司上。

華人天地

華人天地創始人 張津

私募還是眾籌

成立於2008年的華人天地是一家影視文化公司,在有華娛、華策及小馬奔騰等大公司的市場里,它只能算一家中小公司。之前項目需要錢,大多從行業里及身邊朋友處募集,從大機構處募資並不順利。

張津與眾投邦創始人朱鵬煒的相識也是源於華人天地的融資。成立眾投邦之前,朱鵬煒曾有多年PE經驗,先後就職於深圳創新投及達晨等本土知名PE。不同於其他PE並不那麽看好這家輕資產公司,朱鵬煒非常看好張津所在的行業及其團隊,主動推進華人天地融資的事,並很快取得成果——為後者成功募集資金1000多萬元。

對於張津來說,這是一筆PE資金,因為它符合PE的一切條件。但對於朱鵬煒來說,因為手段的創新,此次募資成了眾籌的典型案例。“我們選擇了這個項目在平臺上做眾籌,線上有一個視頻路演,線下和線上互動,很多投資人對這個項目比較認可 。” 朱鵬煒說。

找到幾十位潛在投資人後,朱鵬煒向他們解釋道,新三板對企業股東數量有要求,這麽多人不可能都進入到公司里頭。當然,張津也不可能一下接受這麽多新股東加入公司,這會增加很多溝通成本。

通過GP+LP模式的設計 ,朱鵬煒既解決了前述合規性的問題,又打消了張津在溝通管理上的顧慮:朱成立了一個有限合夥公司,這些投資人作為LP出資,朱則代表這只基金進入到華人天地。 只是當朱鵬煒忙於這一切時 ,張津對這一切還不理解。 對他來說,他所面對的就是一家PE,對方通過私募來募資。

張津之所以謹慎地與眾籌劃清界限,是因為關於眾籌的政策法規還在完善之中,他也在留意政策走向。

“ 上了新三板就變成了公眾公司,每一步都要符合國家的規定。 萬一出現什麽問題,這個責任是我擔當不了的。我們當時對外沒有說是眾籌,所有合格的投資人都是在100萬元左右的,很標準的私募模式。”張津說。

眾籌帶來多贏

上新三板後不久,因為公司發展需要, 華人天地啟動了定增。而眾投邦的再次出現,讓華人天地成為了新三板上首家眾籌定增公司。在這輪定增中,張津對投資人同樣做了一層把關 。有幾個投資人達不到私募要求 ,最後被勸退。

這些投資人雖然不參與公司的運營管理,但都和張津曾見過面。這也讓張津感受到,眾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讓企業和投資人有機會直接接觸,讓投資人自己判斷,同時加上一些專業人士的輔導,對於小投資者來說,這是比較好的機會。

定增之時,華人天地很快獲得了超募待遇。不僅獲得了錢,還獲得了一些資源。兩輪融資以及新三板的掛牌,也讓這家公司獲得了高速發展。

“在第一輪投資的時候,華人天地估值幾千萬,現在快10個億了,投資人短短的時間賺了十幾倍的回報 。” 朱鵬煒說。

在朱鵬煒看來,最早將股權眾籌定位於新三板有兩個好處 :一是投資人退出時間比較明確 ,二是新三板的失敗率很低。“我們平臺上籌集了幾十家,還沒有出現項目死掉的情況,而(早年)定位天使的眾籌平臺好多家已經消失了。”朱鵬煒說。

在他看來,互聯網眾籌也彌補了以前PE模式的不足,之前創投行業效率太低,他希望用互聯網的方式提高投資對接效率及資金使用效率。

在去年和前年,當朱鵬煒和他的老領導溝通這個思路時,傳統PE還不能接受這一模式。今年,這家眾籌機構已獲得知名PE同創偉業50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日前,同創偉業也已掛牌新三板。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葉靜,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3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