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醫建設納入績效考核引爭議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226

2016年8月24日,一名中醫在為患者診脈。(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圖)

2017年2月28日,醫學媒體“丁香園”發布的一則消息,在醫療圈內引發熱議。消息稱,浙江某三甲醫院決定,將全院各科室的中醫建設納入績效考核。

通知規定,每個科室平均每月請中醫會診次數必須達到6次以上,出院患者的10%必須有中醫藥服務(含中藥飲片、中成藥、針灸、推拿等)。

此外,通知還明確了獎勵機制——凡邀請中醫藥科室參與本科室會診(包括全院會診、病歷討論等),邀請科室無需支付會診費用,同時給予10元/人次獎勵。

並非該院首創

“全國中醫藥示範單位的評審指標而已,沒什麽奇怪的。”成都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對此並不驚訝。幾個月前,她所在的醫院剛迎來上級檢查。

南方周末記者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網上發現,《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評估細則》確實存在相關規定。評估細則中,“加強中醫藥業務建設,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這一大項占據了55%的權重。

“診療工作中能夠開展不少於4種中醫藥服務,服務項目每少一種扣3分;全院日均中藥處方占全部處方比例超過10%,每降低一個百分點扣1分。”評估細則規定。

在“中醫臨床科室與西醫臨床科室的會診、轉診制度”部分,評估細則同樣明確:全院平均每個西醫科室申請中醫會診次數每月要達到6次以上,低於該指標將扣1分。

《評估細則》總共分為兩部分,分值均為100分,每部分低於75分代表未能通過審評。

在一些中醫界人士看來,邀請中醫臨床科室參與會診,有利於提高中醫藥使用方面的規範。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中醫院)原院長楊傳華,就曾對15家醫療機構降壓中成藥的臨床使用進行統計。在一篇名為《西醫院使用降壓中成藥不規範的問題》的文章中,他提到,“西醫執業醫師在使用降壓中成藥時很少遵循 ‘辨證用藥’ 原則,一般是根據說明書 ‘辨病用藥’ 或根據患者需求。”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持有不同看法。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一位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學西”、“西學中”無可厚非,該校中醫專業的學生也學習西醫課程,“但把中醫醫療項目納入硬性考核指標,明顯帶有行政化色彩。”

中醫藥迎發展春天

近年來,國家對中醫藥的發展十分重視。2月24日,人社部公布了新版醫保目錄。目錄中,中成藥部分1238個,新增品種285個。無論是新增的數量還是總數,中成藥都成為絕對主角。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中成藥所占比例過高,許多中成藥的療效並不確定,“無效就是浪費醫療資源,這樣的比例更刺激企業無序發展。”

與此同時,中醫醫師的地位也提高了。1月9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特別提出“鼓勵西醫師全面、系統學習中醫。”不僅如此,規劃還“支持非中醫類別醫師學習中醫藥理論知識和技能,並在臨床實踐中應用。”

2016年12月25日,國內首部《中醫藥法》獲得表決通過。《中醫藥法》放寬了中醫藥準入制度,中醫類診所由許可制改為備案制;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項目,將被納入醫保定點機構範圍和醫保支付範圍;符合條件的經典名方制劑,在申請藥品批準文號時,可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

業界人士分析,隨著中醫藥發展被納入國家戰略,或將有更多鼓勵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文件出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