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地資產證券化規模急脹

1 : GS(14)@2014-07-02 10:46:4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02/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中國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為改善銀行資產負債結構,人行近年主張資產證券化,各內銀亦不遺餘力發展,根據券商測算,今年至今,資產抵押證券發行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總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是去年全年的4倍。有經濟師預期,資產證券化最終規模可超萬億元,學者提醒,內地加快信貸資產證券化,有利於分散銀行的系統性風險,但亦要注意打包資產過程中容易出現標的不明確和定價不透明等問題,要慎防成美國次按危機翻版。


內地資產證券化市場開始於2005年,隨後兩年發展規模很小, 2007年時國務院批復擴大試點,瑞士信貸一份報告顯示,當年的資產抵押證券股發行量躍升至40億元,然而,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爆發,迫使內地終止了資產證券化進程,至2012年,監管部門將之重新啟動。

自從去年開始,銀行業對於資產證券化呼聲漸漲,人行亦力推動,今年至今,內地資產證券化規模已逾千億,是去年全年的4倍,2012年的6倍(見圖)。

總規模逾1000億元人民幣

目前,內地最普遍的證券化類型是銀行貸款,即信貸資產證券化項目,有經濟師預期,任何優質的資產都可以用來證券化,其最終規模將超過萬億。然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資行銀行業分析師對本報表示,內地大張旗鼓發展資產證券化,在打包完了優質資產之後,下一步便是影子銀行、地方政府債券等次一級質量的資產,而當證券化資產總量大到一定程度時,其打包的過程愈發愈複雜,標的資產逐漸看不清,定價亦不清晰,就不排除美國次按危機在中國重演的可能性。

事實上,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爆發,起因就是抵押的按揭資產價格大跌,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而銀行忽略了為這些資產打包、再打包過程中的層層風險,為危機埋下定時炸彈。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楊青麗也說,中國發展資產證券化需要汲取美國的教訓,產品不可過於複雜。

交銀國際:產品不可過於複雜

當然,短期之內,資產證券化對完善內地金融市場的正面作用依然明顯,最早試點資產證券化的國開行相關從業員向本報指出,當前內地證券化規模不大,證券化的資產也比較單一,沒有做結構化,也沒有做二次以上的衍生品,因此風險十分可控。

中證監日前也表示,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交易所發行上市有利於分散銀行體系金融風險;瑞信相信,資產證券化有助於內銀管理資產負債表、增加資金運作效率。

明報記者 張聞文
2 : GS(14)@2014-07-02 10:46:5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02/news/ec_eca2.htm



資產證券化利內銀分散風險


2014年7月2日





【明報專訊】以內銀為例,就是銀行將按揭資產打包成一個債券產品,再出售給投資者。通過此舉,銀行可以先行回籠資金,並一定程度分散風險,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投資者則可以獲取按揭貸款的利息收益。


內地的資產證券化進程實際起步於2005年,當時國開行和建行率先進行了信貸資產證券化和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化。2007年國務院批復擴大試點,惟2008年美國爆發次按危機,迫使中國的資產證券化進程中斷。

不過,到了2012年中國金融市場在面對流動性不足、期限錯配等問題日益突出的挑戰下,監管機構重新將目光投向了資產證券化,並達成共識指次按危機的癥結並非資產證券化本身,而是對其的濫用。

採雙評制度 防出道德風險

該年6月,人行、銀監會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標誌中國重啟資產證券化,首批額度達500億人民幣。去年9月,人行要求銀行商討資產證券化的落地方案,並再發放3000億額度,指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為汲取次按危機的教訓,中國資產證券化產品目前設立了雙評級制度,即採用兩間評級公司予以評級,以防出現道德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7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