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產給力 福建的GDP總量已躋身全國前十

近年來增速較快的福建省,2016年GDP實際增速達到了8.4%,名義增速達到了9.77%,經濟增速繼續在東南沿海省份中位居前列。

據福建官方消息,經國家統計局審定,2016年福建省實現GDP 28519.15億元,總量居全國各省(市、區)第十位,首次進入全國前十。2016年,福建省GDP比上年增長8.4%,增幅比全國高1.7個百分點。

此前的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福建GDP增速分別為11%、9.9%和9%,在全國均屬前列。

作為人口僅有3000多萬的中型省份,“八山一水一田”的福建能躋身全國前十殊為不易。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說,福建本身的經濟基礎差,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總量排在廣西、江西、雲南等中西部省份之後,位列第22位(若算上1997年直轄的重慶,則位列第23)。改革開放後作為最早開放的省份,福建經濟奮起直追,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上升至第11位徘徊。

2002年以後,由於基礎設施和產業基礎薄弱,很多要素向周邊兩個三角洲轉移,福建也一度有被兩個三角洲邊緣化的危險。但近幾年,隨著幾條出省高鐵開通和高速公路網絡密集,福建大大拓展了沿海港口的經濟腹地,提高了輻射半徑,同時各種生產要素重新聚集,經濟增長也不斷加快,人均GDP甚至超過了廣東。

福建省統計局局長孫希有說,福建GDP增長高,主要是這兩年第三產業增長高。第三產業這兩年增速高的原因是現在福建工業為主動力已經進入了後工業社會路徑中,後工業社會是以二產(制造業)為起點,逐漸向帶動三產發展。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福建服務業的發展速度快了,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開始提高了,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

不過,盡管如此,目前福建在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等領域與發達省份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丁長發說,福建人經商意識濃厚,也敢於冒險和打拼,但是由於特殊的地理面貌,經濟總量和市場總量都比較小,人口比較少,企業規模也相對不大,競爭力不夠強。“福建的很多新興產業,產業鏈都不夠長”。

比如在目前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領域,盡管廈門也冒出了一批在細分領域做得很不錯的企業,如美圖秀秀、美亞柏科等,但是無論是廈門還是福州都很難像深圳、杭州等地那樣產生出科技巨頭來。

丁長發認為,福建的兩個中心城市廈門和福州的城市規模都很小,與杭州、南京、武漢等二線城市有很大的差距,城市的集聚效應較弱,無論是對人才,還是資金、信息的集聚都不利。此外,福建的科教文衛水平相比江浙、湖北等地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他說,這幾年福建的基礎設施做得不錯,硬件設施已經較為完善,但是在軟環境比如教育、醫療等方面仍跟江浙等地差很多,未來還需要在這方面加強努力,比如在教育方面,目前深圳引進了那麽多名牌高校,江浙等地也在做,因此福建也要奮起直追。

表格:部分省份2016年GDP

省份

2016年GDP

實際增速

名義增速

廣東

79512.05

7.50%

9.20%

江蘇

76086.2

7.80%

8.50%

山東

67008.2

7.60%

6.36%

浙江

46485

7.50%

8.39%

河南

40160.01

8.10%

8.51%

四川

32680.5

7.70%

8.56%

湖北

32297.9

8.10%

9.30%

河北

31827.9

6.80%

6.78%

湖南

31244.7

7.90%

7.56%

福建

28519.2

8.40%

9.77%

上海

27466.2

6.80%

10.02%

北京

24899.3

6.70%

8.40%

安徽

24117.9

8.70%

9.60%

陜西

19165.39

7.60%

5.47%

內蒙古

18632.6

7.20%

3.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