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報告:人民幣競爭力影響因素發展不均衡 有很大提升空間

當前貨幣競爭力已成為國家間競爭的關鍵。

日前,在首屆優V國際貨幣論壇上,麻省理工-東南大學互聯網金融與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劉曉星稱,整體來看,人民幣的綜合競爭力已經超越發達經濟體貨幣的平均水平。但隨著美元的不斷走強,以及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瞬息萬變,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競爭力和擴大人民幣國際影響力的過程絕非一片坦途。

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鄒平座與劉曉星合作完成的《國際貨幣競爭力指數研究報告》(下稱《報告》)亦於當天發布。《報告》稱,當前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的國際貨幣競爭格局已然形成,人民幣國際化就是人民幣在全球的貨幣競爭。

基於貨幣競爭力的形成機制,《報告》將影響貨幣競爭力的因素歸納為貨幣競爭力的基礎因素、幣值因素、環境因素和持續發展因素四大類。構建貨幣競爭力指數體系是基於這四種成分指數進行的合成指數。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等問題,《報告》選取了包括G20在內的23個國家的貨幣相關數據,分別計算其貨幣競爭力指數和成分指數,並根據計算得出的指數值對各國進行了排名。

研究結論表明,以美元為首的發達經濟體貨幣競爭力普遍高於新興經濟體。近年來,新興經濟體貨幣競爭力普遍呈現出提升態勢。其中,韓元與人民幣的競爭力水平處於前列,人民幣的競爭力水平在2008年超越韓元在新興經濟體中排名第一。但人民幣競爭力的影響因素發展並不均衡,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雖然一些反映“量”的指標已經排名世界前列,但諸多反映“質”的指標則相對落後,這與中國當前經濟發展質量亟需提升的客觀要求相一致。

為提升人民幣貨幣競爭力,《報告》建議,可以著重從影響貨幣競爭力的四大因素來探尋。

比如,提高我國全要素生產效率水平,從生產端提升人民幣競爭力;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從貨幣端提升人民幣競爭力;以“互聯網+金融”為突破口,從金融服務端提升人民幣競爭力;合理引導我國“資本走出去”,從資本端提升人民幣競爭力;依托“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從貿易端提升人民幣競爭力。

此外,還要增強人民幣的貨幣供給彈性,提高人民幣的貨幣生產力彈性,增加對實體經濟和有效供給的貨幣投入。積極參與國家規則的制定和創造國際語境話題,提升國家貨幣話語權。構建新型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實現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自我修複能力,提升人民幣的貨幣環境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