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美國總統,也沒有兩篇一模一樣的美國總統就職演說。然而,新一任美國總統在國會發表的就職演說雖然總與其前任不同,但其討論的主題和傳遞訊息的方式卻有很多相似之處。
政屆和媒體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特朗普同以往任何一位美國總統都不同,他的講話風格也異於傳統政客,但是,在他本周五將要發表的就職演說中,卻可能會追隨往屆總統的腳步,談論一個之前被談論過多次的主題:國家團結。
當選總統特朗普過渡團隊成員表示,在這篇演說中,特朗普希望能夠緩和目前的各種緊張和敵對氣氛。
“他想要繼續討論能夠將國家團結到一起的領域和話題。”即將擔任特朗普白宮新聞發言人的斯派克(Sean Spicer)表示。
特朗普:就職演說我親自寫
去年年底聖誕節期間,特朗普曾表示,他將親自操刀撰寫這篇演說。本星期,特朗普團隊表示,除特朗普自己的觀點外,演說稿的撰寫同時得到特朗普長期以來的演說稿撰寫者米勒(Stephen Miller)和幾位助手的協助。
過渡團隊稱,特朗普已經通過演說臺和提詞器進行了演說的彩排,在這篇演說中,主題將集中在“美國優先”和 “讓美國再次偉大”。
外界紛紛猜測,喜歡即興發揮、不愛朗讀提詞器的特朗普是否會在正式的就職演說中“跑題”。對此,過渡團隊將此前特朗普接受共和黨總統提名的講話和大選夜勝利發表的講話為先例稱,就職演說一定會有明確的主題和目標。“他會發表一篇為所有美國人準備的就職演說。” 斯派克說。
必講美國苦難家史和殘酷現實
新總統就職演說也被看作是其首篇“國情咨文”,這也可以讓他借機為美國開出“藥方”。
“當美國總統不容易”,是歷屆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中一個隱含的主題。即使國家處於最繁榮、最鼎盛的時期,也會面臨挑戰。雖然美國總統就職當天的論調是“慶祝”,大部分的總統卻都會利用全國都會關註的這個機會提醒民眾,美國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是什麽。
比如,林肯1861年宣誓就職的時候,美國正逢國家分裂的狀態,他就發表了主題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演說。
“我們不是敵人,而是朋友。我們絕不能成為敵人。盡管目前的情緒有些緊張,但決不能容許它使我們之間的親密情感紐帶破裂。”林肯在演說中說,“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從每一個戰場,每一個愛國誌士的墳墓,延伸到每一顆跳動的心和每一個家庭,有一天它會被我們的良知所觸動,再次奏出聯邦合唱曲。”
不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總統就職,“貧困”都曾是困擾多個新總統的難題。因此,也就有多個總統在宣誓就職的演說中告訴那些美國社會底層為了生計掙紮的民眾們:“我沒有忘記你們。”
最經典的例子是1937年, 羅斯福在連任就職演說中描繪了一個在經濟大蕭條中掙紮並試圖探尋解決問題的政府。“我看到三分之一的民眾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羅斯福說 ,“我給大家描述這樣的景象,並不是對未來絕望,而是充滿了希望。既然我們國家出現了這些不合理現象,那就應該消滅掉。我們的任務不是讓富人更富有,而是讓窮人能夠豐衣足食。”
向美國的盟友和敵人傳遞訊息
因為美國總統就職演說總會受到來世界各國的關註,“外交政策”也通常會在這篇演說中扮演重要角色。新上任的美國總統都會利用這個平臺向美國的“盟友”和“敵人”傳遞訊息。
比如,在1985年冷戰時期,里根總統的連任就職演說中就把蘇聯作為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主題。“世界上有的國家蔑視我們對人性尊嚴和自由的觀點。這個國家就是蘇聯。他們進行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擴軍,擴充彈藥庫和進攻性武器。”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1961年,肯尼迪向美國在聯合國中的盟友發表“重申聲明”。“至於聯合國這個各主權國家的世界性大會,”肯尼迪說,“在今天這個戰爭工具發展速度超過和平工具的時代,它(聯合國)是我們最後的、最美好的希望。我們願意重申我們的支持諾言,不讓它變成僅供謾罵的論壇,加強其對於新國、弱國的保護,並擴大其權力所能運用的領域。”
不要忘談美國精神
沒有一篇精彩的總統就職演說是不談美國精神的。在美國人眼中,總統就職是僅次於美國獨立日和蘋果派之外最具美國精神的象征。
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美國人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宣誓就職時,就用了很大的篇幅講述美國精神的內涵。“我們面臨的挑戰可能前所未聞。我們迎接挑戰的方式也可能前所未有。”奧巴馬說,“然而,我們賴以成功的價值觀──誠實和勤奮、勇氣和公平、寬容心和探索精神、忠誠和愛國 ,均由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