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私募年終成績單:最高收益14217% 期貨私募搶風頭

只剩3個交易日,2016年即將收官,陽光私募行業也將交上年終成績單。

過去這一年,股票、商品、債券等大類資產均出現大幅波動。股票市場自年初熔斷之後便陷入震蕩格局,商品期貨則在大起大落之際演繹了大牛市行情。股票和商品表現冰火兩重天,股票型私募和期貨私募也在私募策略排名戰中提前鎖定了自己的“專屬”席位。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繼2015年股市調整捧紅了量化對沖之後,商品牛市使原先小眾的CTA基金在2016年成為私募行業的寵兒。與此同時,私募策略多元化的趨勢愈發明顯,貫穿全年的私募監管也正悄然重塑著行業生態。

股票期貨冰火兩重天

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3422只已公布凈值的非結構化股票策略產品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5.44%,而其余策略今年以來均取得了正收益,股票私募在不同策略比拼之中淒涼墊底。

不僅如此,記者統計發現,3422只產品中僅有979只獲得正收益,逾7成產品收益為負。包括“東方-乾朗金石成長策略”在內的4只產品虧損超過60%,57只產品虧損幅度超過40%。超過一半的產品虧損幅度在10%之內。

股票私募之中,雖不乏年度收益達到189.29%的“藍海一號”等黑馬產品,行業整體難獲豐收卻是既成事實。值得註意的是,不少明星私募、往年排名前十私募、公奔私明星也未能在虧損潮下獨善其身,不少知名私募虧損幅度超過了10%。

以明星私募葉飛旗下的“倚天雅莉3號”為例,該產品2015年以333.9%的收益率摘得股票策略的第3名,但今年以來卻虧損了47.68%;倚天投資旗下包括“倚天雅莉4號”、“倚天鴛鴦刀17號”等多只產品虧損超過30%。

“公”奔“私”的明星私募方面,原華夏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石波建立的尚雅投資旗下有近50只產品(包含母子信托產品)出現虧損,虧損幅度多在10%-30%之間,其中“尚雅12期”虧損了33.34%。另一位明星基金經理孫建冬成立的鴻道投資旗下產品更是全軍覆沒,虧損最嚴重者“鴻道國企改革”年度收益為-27.53%。

與股票私募“淒淒慘慘戚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期貨私募今年整體卻賺得盆滿缽滿。來自資管網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有持續業績記錄的CTA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為17.17%,正收益占比近8成,排名前十的產品平均收益率高達115.58%,7只產品收益翻番。

CTA基金產品尚且如此,風格更為激進的單賬戶產品更是將期貨的“暴利”本色展現得一覽無余。資管網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有持續業績的單賬戶產品今年以來收益達到59.13%,超6成單賬戶實現了正收益,收益超過100%的產品只有101只。

在一眾期貨私募當中,固利資產旗下的“固利資產趨勢進取策略”以14217.01%的收益問鼎年度冠軍寶座,該產品前11個月總盈利2.21億元。據記者了解,公司總經理王兵在進入期貨市場之前一直從事鐵礦石貿易,投資時擅長於基本面和技術面相結合,敢於重倉符合邏輯的確定性機會。

“今年主要是把握了4月份、10月份的黑色系行情。這兩波是邏輯比較清晰的交易機會,符合產業面的交易邏輯,行情走得也比較順暢。”王兵告訴記者,4月末,基於規避政策風險的考慮,他便止盈出來,直至8月底重新開始操作。“5月份的下跌不符合我基本面的邏輯判斷,所以沒有參與。年前一方面資金偏緊,另外我預計年前出現大級別行情的概率也不大,所以近期我也已經清倉。”王兵稱。

策略多元化

期貨強大的造富效應之下,市場資金湧向商品期貨趨勢明顯,原先小眾的CTA基金在2016年成為私募行業的寵兒。

中國期貨業協會數據便顯示,今年前11月,上期所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了70.16%和35.69%,大商所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45.17%和50.22%。今年前10月,三大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額便已比肩2015年全年水平,商品期貨吸金吸金效應驚人。

從產品角度來看,據格上理財統計,今年以來新成立的CTA基金數量明顯增加,在未清盤的CTA基金(單賬戶除外)中,有約45%成立於今年。私募機構方面,記者了解到,包括泓信投資、元葵投資、尊嘉資產等涉及商品期貨的私募機構今年以來規模擴張都十分迅速。

商品牛市捧紅了CTA基金,這一切不禁使人聯想起去年股市調整捧紅的量化對沖基金。不過,在股指期貨仍被“冷藏”,市場缺乏有效對沖工具,期指長期貼水的背景下,傳統阿爾法策略(相對價值策略)今年以來收益也不甚理想。私募排排網數據便顯示,今年以來相對價值策略平均收益率僅為1.8%。

“股災火了對沖,商品火了CTA。難說下一個風口在哪里,但是策略多元化,不單只依賴股票策略,應該是行業發展的一個方向。市場帶來風口,策略多元與否決定了機構能否站在風口。”上海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向記者表示。

無獨有偶,泓信投資董事長尹克也向記者表示,對於私募基金來說,獲取絕對收益最為重要的便是增加收益來源和分散市場風險。“多策略是一個其實非常自然的選擇,可以使投資組合能夠在不同的資產類別上獲取超額收益。”尹克說。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今年以來私募策略多元化的趨勢已經愈發明顯。例如,在期指受限的情況下,部分量化私募轉向多策略,並將商品、期權等納入投資組合,如泓信投資;也有量化私募將量化策略運用至定增策略,如富善投資。

另外,在股票收益不甚理想的情況下,多家股票私募轉而掘金低風險高收益的網下打新,如高毅資產、鼎峰資產等;為應對商品巨震的“新常態”,多家期貨私募也在趨勢跟蹤策略之外,開發了對沖套利及商品中性策略。

監管重塑行業生態

私募基金策略百花齊放,而與此同時,貫穿全年的私募監管也悄然重塑著行業生態。

2016年農歷春節前夕,中國基金業協會連發3份重要指引的舉措令人印象深刻。2月1日、2月4日,《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幹事項的公告》(下稱“備案新規”)3份公告相繼出爐。

其中,備案新規明確了私募備案不是“一備了之”,私募應及時備案產品、履行信息報送義務及按時提交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告;新申請私募、首次備案產品或重大事項變更等需提交法律意見書;私募高管人員應當取得基金從業資格。

4月15日,《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正式出臺。7月18日,證監會發布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正式實施。11月15日,《私募投資基金服務業務管理辦法(試行)》開始征求意見。

一系列自律規則接連出臺,私募行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募集行為、合同指引均有章可循。此外,募集成本、運營成本及合規成本等提高了行業門檻,三人搭臺就能做私募成為歷史。有私募人士向記者笑稱,“留下來的都不容易,今年以來一個又一個的文件,找回了讀書時期不斷學習的感覺。”

“私募投顧行為得到了具體規範,通道類產品縮減,結構化產品和杠桿使用水平也得到了規範。”格上理財研究員徐麗便認為,過去一年,私募在規範化發展方面發生了本質變化,2016年堪稱私募監管元年。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私募自律體系的完善已經初顯成效。例如,今年4月,被稱為“史上最熱鬧”基金從業資格考試共有31.3萬名考生參加,達到歷史峰值,其中私募行業人員報考的有近8萬人。經過5月1日、8月1日兩個保殼大限,已有超過1萬家空殼私募被清理。

“大量空殼私募機構被清理,只有真正能夠展業的機構被留下。同時行業二八分化也在加大,10億以下私募機構的占比在不斷上升,而10億以上的機構占比在不斷下降。”徐麗表示,明年整個私募行業將進一步得到規範的基調不會變,私募行業將向更加規範化方向發展,行業分化也會成為更為明顯的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