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IPO筹资主要用于扩充产能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4/HTML_C2ITJ71SA9F2.html


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忠旺”,01333.HK)会成为今年以来全球集资额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么?答案即将揭晓。

根 据招股书,中国忠旺的定价区间介于每股6.8 至8.8港元,相当于公司2009年预测市盈率10.4~13.5倍,集资上限高达123.2亿港元,约合15.8亿美元——该金额将创2009年全球 IPO新高。中信证券、摩根大通、瑞银担任此次IPO联席全球协调人及联席账簿管理人。

一位接近本次发售承销团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忠旺的国际配售部分已获超购两倍,可能以下限定价,将于4月24日开始招股,于5月8日上市。

而中国忠旺董事长兼总裁刘忠田“辽宁首富”的光环,也将因此而添加更多关注。在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刘忠田排名130位,身家为约27.2亿元。

4月23日,正在新加坡做上市前路演的刘忠田,以及其他三位公司高管透过视频和记者见面。刘忠田一如既往地低调,全部提问都由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路长青,以及首席财务官张立基代为回答。

刘忠田的开场白里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交通运输”。这个既是中国忠旺的主打产品——工业铝型材的主要销售领域,也是这次在香港上市的卖点。

“中国政府早前宣布了4万亿人民币的刺激经济方案,重点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的投入,加上各地政府推出的地方经济刺激方案,我们的工业铝型材产品将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他说。

中国忠旺1993年在辽宁成立,按照2007年的产能计算,是全球第三大,亚洲及中国最大铝型材制造商。公司于2002年全面转型交通运输领域,制造工业铝型材。

对于这个转型,刘忠田颇为自得。“5年以后的2008年,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公司的经营业绩依然取得大幅增长,营业收入达113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50%,年度利润达19亿元,比2007年飚升124.2%。”刘忠田说。

路长青对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未来筹集的资金中,35%用于现有产品产能的扩充,35%用于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设施的购置,15%用于偿还现有的一部分负债,10%用于一般的企业营运资金,最后5%用于研发投入。

未来三大发展战略

《21世纪》:你们希望把产能从由2008年的53.5万吨,到2011年增至80万吨,这个计划需要多少投资,是不是用上市集资的35%资金就可以完成了?

路长青:我们计划把募集资金的35%用于现有产品线的产能扩充,我们预计这些资金已经可以满足公司在这方面的需求。

我 们未来发展的策略有三个。第一,扩大产能,增加市场占有率。第二,将在高附加值工业铝型材方面进行投入,目前我们供应给下游客户的产品,客户购买之后一般 会进行一些二次加工,比如说供应给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产品,它们要进行一定的批装和焊接之后才能使用。考虑到客户的需求,我们将来会完成这部分生产工序, 使下游客户使用时更方便,也有利于我们利润率的提升。第三,利用研发优势,与客户共同研发产品。

针对这些策略,筹集的资金将用于五个方面,35%用于现有产品产能的扩充,35%用于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设施的购置,15%用于偿还现有的一部分负债,10%用于一般的企业营运资金,最后5%用于研发投入。

《21世纪》:关于电解铝的价格,以前你们没有做这方面的对冲,以后是否会根据市场的变化考虑做对冲?

路长青:我们目前产品售价方式的制定,是采用当期的铝锭价格加上加工费的形式,所以我们能够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到下游。

上市前资产负债率为74%

《21世纪》:尽管工业铝型材的消耗量比较大,但是从2001年以来国内工业铝型材的生产量也逐年上升,是否会有产能过剩的局面呢?

路 长青:工业铝型材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前不久,中国铁道部对于目前正在建设的从上海到北京的高速列车也有一些要求,国 产化率要从目前的20%多提高到85%。从整个行业来讲,目前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是如何能让更多的工业铝型材企业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满足中国在交通 运输领域的需求。

去年集团生产的工业用铝型材占销售额约55%,期望未来可逐渐增加所占销售额的比重,于2011年该业务占销售额比重可上升至80%。

《21世纪》:根据招股书的数据,中国忠旺在06年和07年分别录得流动负债净额2.609亿和2.07亿元,而且在上市后12个月期间,公司的银行借贷及短期融资券的债务付款预期为48亿元。你们如何应对未来流动负债额可能导致的流动资金短缺的风险?

张立基(首席财务官):我们在06年和07年有一个净流动负债的情况,是由于我们与银行有一些一年期的短期贷款,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对于一年期的短期贷款,一般的做法是每年更新,一般来说不会影响正常的业务。

在2008年,我们已经达到净流动资产的水平,净流动资产为1100万元。在上市之前,我们的资产负债率为74%,在上市之后筹集的资金将扩大我们的净资产和权益,估计上市后资产负债率将保持在30%。

《21世纪》:今年订单情况如何?

张立基:2009年到目前为止,我们拿到的订单已经超过我们过去一年的销售额,而去年销售额约为112.64亿元,下半年的情况估计也会比较乐观。

而对于存在风险而不能收回来的应收账款,我们会做拨备。对于新客户,我们会收取30%的定金,剩下的70%会在到货的时候支付。不过对于老客户和大型国企,我们会给予30天的应付账款期。在2008年我们的应收账款拨备是800万元,在总销售中的占比不超过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1

明星潛力股 15年成為全球原料藥主要供應商 台耀要做台股的重量級新兵

2010-10-11  TWM




預計明年第一季上市的台耀化學, 是台灣原料藥產業的新明星,前台大教授程正禹從創立至今十五年,已讓台耀取得多家歐美大廠認同,並在今年上半年生技股的獲利排行中名列第七,更是四位生技 專家票選的九大潛力股之一。

撰文‧林宏文

繞過桃園縣蘆竹鄉的鄉間小路,走進台耀化學廠區,一桶桶化學原料排列整齊,六月才完工的辦公大樓,聞得出新裝潢的油漆味,數棟偌大的建築物,讓人感覺好像 來到新竹科學園區。

﹁我們的廠,不僅有國內GMP查廠,歐、美、日大廠都來認證,美國的FDA官員,也來過兩次。﹂創立台耀已十五年的台耀化學執行長程正禹,指著台耀生產線 驕傲地說。在生技業浸淫二十多年,程正禹抓住大商機,毅然辭掉台大教職,專心經營台耀,如今台耀已是他人生最大的成就。

在全球原料藥的競局中,台耀是少數崛起的新明星,也是國內生技製藥業達到國際水平的明證。目前台耀的產品線中,紫外線吸收劑主要提供給荷蘭DSM集團,是 全球三大供應商之一,五年合約會持續到二○一四年。紫外線吸收劑原料最大的市場就是防晒系列產品,在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下,每年保有兩位數的成長。

持續擴大產品線的布局

此外,在微生素D衍生物部分,目前台耀主要供給學名藥廠,已是全球兩大供應商之一,另外還包括消炎止痛劑、呼吸系統疾病用藥、膽固醇及磷酸鹽吸收劑等,都 已成功開發,未來更預計每年啟動十個新研發計畫,並至少商業化五項新產品,持續保持成長性。

對於台灣原料藥產業的發展,程正禹相當樂觀。他認為,美國占全球醫藥市場近四成,目前歐巴馬政府積極進行醫改,對於學名藥的態度愈來愈開放,也讓原料藥廠 的機會大增,而台灣的價格比日本便宜,品質及技術層次又比中國、印度更好,許多歐美大廠紛紛來台尋找合作夥伴,也讓國內原料藥廠出現一波大成長。

對於正在崛起的中國競爭者,程正禹倒是顯得老神在在,他認為,台灣目前在製劑及原料藥方面還領先大陸業者,但也因為大陸產業逐漸蓬勃發展,可以提供台耀許 多化學原料及中間體,﹁目前大陸業者與我們競爭很少,但合作很多,甚至還要一起合作設廠,進攻中國內需市場。﹂其實,對於歐美大廠外包的趨勢,程正禹很早 就觀察到,早年他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後,到美國杜邦藥物部門服務三年半,其間還到麻省理工學院一年,總計在美國待了十年。當時他就看到,台灣擁有人才、資 金及勤奮的工作態度,未來一定有機會在全球醫藥大餅中占一席之地。

近年EPS達三、四元

因此,當他回到台大教書,課餘時他參與協助多家公司的研發,例如早年旭富製藥與瑞士藥廠進行合資設廠,他就參與旭富的技術開發;後來聯僑生技於一九八四年 成立時,他也參與投資並擔任董事及董事長。

由於參與多家公司的投資與經營,程正禹也逐漸抓到商機,一九九五年,他創立了台耀化學,後來更主導台耀與聯僑的合併,這個合併案也是讓台耀能夠扎根茁壯的 重要布局。

台耀與聯僑的合併,充分發揮互補的作用,聯僑當年替瑞士羅氏藥廠︵Roche︶量產,有豐富的生產經驗;至於台耀則有研發能力及GMP的查廠紀錄,兩者結 合完全互補,因此,雙方○八年正式合併後,台耀的業績也跟著明顯好轉,每年EPS都在三、四元之間。

還有一點很重要,很多公司進行合併後,往往主管會有流失,但兩家公司合併後,幹部幾乎全部留下來。最有趣的是,目前台耀還有一位外籍總經理博彼德,他是當 年瑞士羅氏藥廠的廠長,由於羅氏後來把個人保養品系列賣給荷蘭DSM公司,因此,程正禹便把這位擁有蘇黎世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的瑞士籍專家,延攬到台耀 擔任總經理。

至於台耀其他高階人才,也都有多年合作經驗,例如研發副總魏慶鵬,是當年旭富的研發部主任;業務副總劉善珍不僅是程正禹台大藥學系學生,也是旭富第一位研 究員;至於財務副總羅玉貞則是聯僑多年老臣,而生產、品保、資訊及採購等部門主管,也多有十年以上的老經驗。

不過,台耀的成長也並非一帆風順,創立至今十五年,其間還曾因為虧損而進行減資,一直到最近六年才開始獲利,而這種長時間的煎熬,幾乎也是生技業必經的過 程,與電子製造業相較,生技業的進入門檻更高,燒錢的時間更長,不過一旦切進大客戶,要被換掉的機會也較小,這是投資生技業相當不同之處。

預計於明年第一季股票上市的台耀,屆時又將為生技產業增添一個重量級新兵,不過,程正禹覺得,上市只是手段,維持企業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在這一行,單 打獨鬥絕對不行,不論是團隊或生意夥伴,我們都要多方合作!﹂看著生產線上揮汗工作的員工,程正禹也發誓,要為台灣生技業再打拚十年!

程正禹 Profile

出生:1953年

現職:台耀化學執行長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藥物化學博士

經歷:台大藥學系教授、

聯僑生物科技董事長、

美國杜邦藥物部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96

武夷藥業(1889)主要股東為中國高速頻道的股東(待續)-極強賣出建議,建議港交所停牌

1. Muddy Water :CCME: Riding the Short Bus to Profit

http://www.muddywatersresearch.com/wp-content/uploads/2011/02/CCME_MW_020311.pdf

2.China MediaExpress Holdings, Inc. Announces Resignation of Independent Auditor and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http://www.ccme.tv/eng/ir/press/p110314.pdf

3. China MediaExpress Receives Delisting Decision Letter From Nasdaq

http://www.ccme.tv/eng/ir/press/p110519.pdf

4.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399067/000095012309047346/y78076r4prer14a.htm#262

高速頻道借殼文件 (p.104)

As of the date of this proxy statement, Zheng Cheng beneficially owned 59.5% of CME’s equity interests, Ou Wen Lin beneficially owned 30.5% of CME’s equity interests through Thousand Space Holdings Limited and Qing Ping Lin, the brother of Ou Wen Lin, beneficially owned the remaining 10.0% of CME’s equity interest through Bright Elite Management Limited. 

...

 

Marco Kung

Mr. Marco Kung Wai Chiu, is currently serving as a financial controller, qualified accountant and company secretary of Wuyi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a company listed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He has over ten years’ experience in business advisory services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He graduated from Hong Kong Lingnan University in 1997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 further obtained two master degree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Australia, in 2005, and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from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 2008. He is a fellow member of both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nd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He registered as 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practising) in

Hong Kong since 2007. He is also an associate member of both 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Secretaries and Administrators and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hartered Secretaries.

 

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22/01889/EWP115.pdf

武夷藥業上市文件:

(1) Thousand Space Holdings Limited is an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whose entire share capital is wholly owned by Lin Ou Wen.

(2) Bright Elite Management Limited is an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whose entire share capital is wholly owned by Lin Qing Ping.

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22/01889/CWP115_c.pdf

武夷藥業上市文件(中文):

(1) Thousand Space Holdings Limited 為一家投資控股公司,其全部股本由林歐文全資擁有。

(2) Bright Elite Management Limited 為一家投資控股公司,其全部股本由林慶平全資擁有。

7.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399067/000095012309047346/y78076r4prer14a.htm#262

Prior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CME, he had held a number of senior executive positions in various government agenci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other companies, including the 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Yunnan Province, Yunnan Qingnian Xinchangzheng Trading Company, Fuzhou Shoushan Waterfall Group EM Polder Co., Ltd., Fuzhou Electronics Mall Co., Ltd. and Fuzhou Mandefu Food Co., Ltd. 

8. http://www.mdf.com.cn/company/company_browse.aspx

曼德夫所有的技術、配方、管理是香港曼德夫集團有限公司和福州曼伯羅食品有限公司1998年聯合從美國MINNEBEARL(曼伯羅)公司引進中國市場,有關標誌、技術已在中國相關部門註冊登記。關鍵技術已獲得國家專利,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號:ZL99 2 29995.0。美國MINNEBEARL成立於1968年,在全球擁有2000多家連鎖餐廳,主營炸雞、漢堡和三明治,是美國快餐行業七大品牌之一。香港曼德夫集團是一家致力於全球飲食業創新與發展的綜合性實力企業,在海內外享有廣泛的知名度。

9.http://finance.sina.com/bg/tech/sinacn/i/2011-05-27/11175579765.html

“曼德夫”隸屬於香港曼德夫集團。香港曼德夫集團與香港上市公司武夷藥業擁有同一辦公地址和電話號碼。

1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418/LTN20110418258_C.pdf

孔 維 釗 先 生,37歲, 為 公 司 秘 書 兼 財 務 總 監。 孔 先 生 於一九九七年在香港嶺南大學畢業,取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於二零零五年,獲澳洲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頒授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於二零零八年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企業管治碩士學位。他為香港會計師公會、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及香港稅務學會的資深會員。他亦為英國特許秘書及行政人員公會以及香港特許秘書公會的特許秘書。他自二零零七年及二零一零年分別註冊為香港執業會計師及註冊稅務師。他於商業顧問服務及財務管理擁有逾十年經驗。他於二零零六年八月加盟本集團。

11.

核數師

陳葉馮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執業會計師

12.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209

總結起黎,同陳葉馮有關的公司都必然存在債券,我說的債券當然包括優先股,壞公司同差公司可以用價值投資的手法排除,唯有好公司的報表都相當完美,這樣的好公司絕對是投資的一流目標,第一天然正是如此,但結果卻是災難的,這些好公司空有大金,卻無力支付少少的支出而發債集資,由於發債集資時都會有當而皇之的理由,加上派息又一直正常,這一點實在難以令人發覺,真係死左都唔知乜事,正正堂堂的老千股用腦可以分得出,但陰陰濕濕的騙子股就害得人多了,結果陳葉馮的危害性遠比其他同行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9

【專訪周小川之六】人民幣國際化主要取決於市場

http://economy.caixin.com/2011-12-31/100344793.html

財新《新世紀》:從推出人民幣貿易結算和發行人民幣債以來,有一種看法認為,央行的思路主要是摸著石頭過河,但人民幣國際化與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開放、外儲保值之間有密切聯繫,應該統籌考慮,以減少其間的內在衝突。

周小川:這個問題應當說是各界研究工作相對較弱的一個環節。理論上說,事先應設計一個最優順序,但操作起來,不是每項改革都能夠按部就班地去推進,因為改革措施往往是在壓力大的情況下才能出台。

現在有些意見提出,人民幣國際化怎麼走到可兌換前面去了?同時反映,其他條件還沒準備好,就開始在進口付匯時用人民幣替換外匯,這樣外匯儲備不是會增長更快嗎?這裡面有一個對外匯儲備的認識問題,有一些聲音把儲備多了純粹當壞事,這也不全面。要抓住儲備過剩有副作用的核心,那就是儲備增加太快了會導致外匯佔款投放過快,如對沖不足就會加大通貨膨脹壓力。但是用人民幣支付進口,表面上看替代了部分外匯儲備支付,但這部分外匯儲備不需要對沖。

財新《新世紀》:不過,是不是有個更清晰的目標安排會好一些,比如是希望錢出去優先,還是其他?和其他的目標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周小川:道理上說,要改革就應該先解除各種不必要的管制政策,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然後再推人民幣的海外使用。但是,解除了管制也不見得就能實現本幣國際化。比如盧布,可兌換後很長時間了也不被廣泛接受,這是因為它沒有具備其他一些重要條件。

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推動是起源於一個機遇,就是在本輪金融危機之初,韓國的資本外流問題比較突出,希望和中國進行貨幣互換以增加流動性和信心。但當時情況下,中國如用美元去互換的話,大家不能接受,因為誰也不知道危機會演變到什麼程度,萬一我們自己也受衝擊而出現美元短缺,到時候就不好交代,所以提出用本幣互換的建議。韓國覺得中韓貿易量這麼大,人民幣拿來是可以用的,所以就做起來了。後來十多個國家都與我國開展了本幣互換,而且還想進一步用於貿易、投資的結算。當時正趕上美元在危機中受到影響,威信不高,這有點巧合。這個發展順序確實不完全符合一般規律,但即使人民幣還沒可兌換,也已經受到了周邊其他國家的歡迎,那你攔著幹什麼?當然,基本的邏輯關係早晚還得理順。現在做事的順序可能有違過去我們所持有的常識,但也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這是機遇造成的,而且可以倒逼我們把沒做的事抓緊做掉。

也要注意到還有一種可能性,貨幣國際化一段時間後有可能衰落。日元在日本經濟鼎盛的時候,國際使用量的佔比也曾一度較高,但進入90年代以後,跨入所謂 「失去的十年」,由於日元基本上實行零利率制度,致使人們有了日元就要抓緊花出去,導致日元在儲備中的地位不斷降低。對此我們要有認識,不能簡單設想人民幣一路順風、越走越強的圖景。關鍵是適應形勢和市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急於求成。

總的來說,人民幣國際化主要取決於它被市場接受的程度。首先,這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影響,改革開放慢了,受歡迎程度就會下降;第二,與宏觀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有關,在金融危機期間有個相對比較效應,中國宏觀經濟目前相對而言還不錯,但實際上我們也有很多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經驗看,要保持持續、穩定、較快發展,並不是容易的事。所以關鍵是把當前自己的工作做好,在這個基礎上尊重市場參與者對人民幣的選擇。

財新《新世紀》:有說法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動作太大,會帶來境內外套戥行為的出現,對此怎麼看?

周小川:對套戥行為要從兩個角度來看。首先,經濟中有一些自然的套戥機會。那麼多對沖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很多是專門做套戥的,因此不必持太負面的看法。只要市場中存在差價,就會有套戥,就像改革之初「二道販子」做長途販運,不可避免,但後來價差少了販運也就很少了。其二,有些差價的出現是和政策有關係的。這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決策制定方事先沒想到的,事後看到了就做出相應反應,套利者自然就會離開這個領域;另一種是決策方可能事先已經想到了套戥空間的存在,但是經過政策目標的權衡,利大於弊,還是要做。對後一種情況,要儘量把這些套戥行為的負作用控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比如在匯率單邊升值期間放開QFII進來,肯定是有套戥空間的,但是門不要開太大。這是一個政策權衡的問題。

總之,本幣國際化不是在辦公室設計出來的,是金融危機給出的一個機會窗口。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步驟、順序我們事先無法做充分準備,但又想抓住這個窗口,就會有差價和套戥的問題出現,這是不可避免的。從另外一方面看,這也會對進一步推進改革和完善政策產生壓力和動力。此外,這種套戥空間也有自我彌合的作用,比如在人民幣升值時,大家都去香港買匯,買多了就產生彌合效應,隨著NDF轉向,這種套戥機會就會逐漸消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42

啟明創投甘劍平:投資主要看人 不論「海歸」和「土鱉」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8873/

【創業邦訊】6月28日,由創業邦主辦,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組委會、大連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創新中國2012大連分賽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舉行。啟明創投合夥人甘劍平先生出席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投資人眼中的成功海歸創業者,分享了自己12年來做創業投資及對創業團隊尤其是海歸創業團隊的一些看法。

不論「海​歸」還是「土鱉」 會孵蛋都是好龜

甘劍平回顧了中國創業投資最成功的上市公司,他說,第一波比較成功的企業應該都是由海歸創業的,當時有新浪、網易、搜狐、亞信等,這是第一批成功去美國上市的公司,這裡除了網易之外其他都是海歸創立,新浪是一半一半。第二批成功去美國上市的企業是攜程,2003年12月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價翻一番,攜程也是海歸和土鱉的組合。其他比較成功的海歸創業企業空中網創始人是楊寧,百度、藥明康德等等。

啟明過去投資的一些企業當中,其實也有很多海歸創業的。甘劍平總結下來,海歸和土鱉不重要,只要會孵蛋都是好龜。在過去12年中,也是建造了上千個公司,可以說幾千甚至於上萬的創業者。要投什麼樣的人,一直說到底是投資還是投人,投同一個跑道。

成功創業者要具備三點:誠信、激情和執行力

甘劍平認為沒有一種特殊的性格或者技能確定創業者或者創業團隊成功,但是有一些重要的因素是必須具備的。

首先是誠信,資本市場最主要的基礎就是誠信和契約精神,因此對於犯過罪的他不會投,騙過投資人的不會投,騙過消費者的不會投,騙過合夥人的不會投,只要是做過壞事犯過錯的都不會投。

其次是執行力,任何行業在進入一段時間後都會變成紅海,繼續做下去必須靠執行力,除了創始人、創世團隊的執行力之外還有中層幹部的執行力。他認為要專注,在某個細分行業有技能,有一定人脈,要能適應環境市場變化。

第三是激情,尤其是從零開始的創業團隊必須至少有一個人充滿激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39

新世紀以來中國貨幣政策主要特點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23/100464418.html
□ 周小川 | 文
 

  進入新世紀的十幾年可謂極不平凡,中國金融宏觀調控經歷了一系列重大挑戰:中國開始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快車道,各方面發展熱情高漲,貨幣政策需要更好地把握增長與通脹之間的平衡;金融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國有銀行從計劃色彩濃重、主要監管指標不達標轉為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利率、匯率改革和市場化機制建設任務繁重;加入WTO顯著提升了中國的開放程度,面對開放經濟格局的政策調控需要更加重視內外部協調;美國高消費與亞洲新興經濟體高儲蓄相疊加所引發的全球經濟失衡,加大了中國平衡改革、發展與穩定的壓力;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新興經濟體更加重視積累儲備,而儲備持續增長帶來的流動性偏多使貨幣政策面臨全新的環境;美國次貸危機演化為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國房地產過熱問題有所顯現,傳統上以CPI穩定為單一目標的主流貨幣政策框架面臨巨大挑戰,迫切需要引入宏觀審慎政策以豐富和補充新的調控手段。

  正是在應對上述種種挑戰的過程中,中國的貨幣政策以控制通脹為主兼顧改革和轉型需要,保持了經濟和物價水平的基本穩定,金融調控機制的建設、改革和轉型也取得重大進展,利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邁出較大步伐,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進一步完善。在極端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取得了來之不易的調控成果,積累了轉軌經濟體金融調控和機制建設的寶貴經驗。總結這些做法和經驗,對於未來的理論發展和實踐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轉軌階段存在「過熱衝動」,需要始終強調防範通脹

  從全球範圍看,中央銀行普遍都以維護物價穩定和金融穩定為主要目標,而貨幣政策則更加直接地關注於物價水平穩定。《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中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不過,與其他經濟體相比,由於中國經濟具有「轉軌」特徵,需要更加關注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問題,並始終把防範通脹風險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轉軌」的發展階段特徵,使中國的貨幣政策面臨明顯不同的調控環境。一方面,中國人均收入較低、提升空間較大,處於起飛和趕超的較快發展階段,各方面的發展積極性很高,經濟主體容易出現過於樂觀預期。另一方面,中國仍處於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軟約束」的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各地方舉債、上項目的動力都很強,都希望「銀根」鬆一些。加之中國尚在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城鎮人口占比從2000年的36.2%升至2011年的51.3%,地方政府建設發展任務較重,也傾向於融資條件更寬鬆一些,金融支持力度更大一點。總體來看,各地各方面都希望生活水平和城市鄉村面貌更快得到提高和改善,這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巨大動力。但局部和個體行為加總在一起,容易造成經濟易熱不易冷、潛在通脹壓力較大等問題。此外,在經濟快速增長以及國際產業分工鏈條重組的推動下,中國在較長時間裡面臨著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外匯大量流入導致流動性被動投放較多,也對物價形成了壓力。

  在過去十多年的絕大部分時間裡,中國經濟都表現出了走熱容易、走冷不易的不對稱特徵,通貨膨脹是主要的宏觀經濟風險。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中國始終把貨幣政策作為維護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的主要防線,金融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得到明顯提升。2003年4月,在SARS疫情嚴重、伊拉克戰爭爆發等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的情況下,人民銀行就創造性地及早啟動央行票據收回流動性,並成為長期運用的靈活管理流動性的有效工具。2003年9月開始使用存款準備金手段,並逐步將其發展為常規的、深度凍結流動性的「中性」工具。在流動性偏多、城鎮化加快發展的背景下,2003年6月就適時加強對房地產信貸的風險提示,建立了以調節首付比例和利率槓桿為主要內容的市場化調節機制,體現了強化宏觀審慎管理的政策理念。總體來看,中國成功運用大規模對沖和漸進升值的組合應對了雙順差帶來的挑戰和問題,保持了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和經濟的平穩增長,並為結構調整創造了較為適宜的貨幣環境。

適應國情的需要,堅持實行多目標制

  作為一個處於經濟轉型期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既有一個改革和完善機制的過程,也有一個在改革過程中保持經濟和就業穩定增長的任務,兩者相輔相成。由於中國在市場化程度、貨幣政策運作和傳導機制上不同於發達國家,也不同於一些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新興市場國家,因此單一目標制並不符合中國國情。中國的貨幣政策具有多重目標:一是維護低通脹;二是推動經濟合理增長;三是保持較為充分的就業,維持相對低的失業率;四是維護國際收支平衡。防通脹一直是中央銀行最主要的任務和使命,在貨幣政策中份量最大。

  多目標制與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體制轉軌有關。在轉軌過程中,中國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消除價格扭曲,轉向市場化的價格體制,與國際價格體系接軌,同時優化資源配置。比如,1999年之前工人、教師、政府公務員的住房都是由政府計劃分配的,工資不覆蓋這部分支出,1999年之後住房逐步轉向市場化,這意味著工資和價格同時上漲。如果中央銀行過多強調低通脹目標,可能就會阻礙政府進行價格改革。換言之,貨幣政策需要對這些有助於優化資源配置的改革引起的物價改革留出一定空間。中國當前未採納單一目標制,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再有,中國長期面臨國際收支大額雙順差格局,流動性被動投放較多,對貨幣供應量和通脹有重要影響,這使中央銀行必須去關注國際收支平衡問題。這是當前中國貨幣政策框架的現狀。

  此外,金融機構是否穩健、金融生態好壞都是貨幣政策能否有效傳導的關鍵,這就要求不斷深化金融改革,解決妨礙金融穩定的體制性問題,更好地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這也意味著貨幣政策在必要時需要為改革和穩定提供一定支持,中長期看這也有利於實現價格穩定的目標。

  鑑此,中國的貨幣政策在關注價格穩定的同時,歷來十分關注金融穩定和金融改革,注意對發展、改革提供配合與支持,統籌協調好物價、國際收支以及就業、增長等目標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以CPI穩定為單一目標的主流貨幣政策框架的確出現了問題,貨幣穩定並不等同於金融穩定,各方面的反思進一步加深了對此現象的關注和思考。

  我想,即使全球經濟逐步回歸常態,中國還是會用多重目標制,不過,低通脹的權重將更加高於其他三個目標。

高度重視金融機構健康化,強調在線修復和緊急救助

  基於以上考慮,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金融穩定問題,並把金融穩定看作價格穩定的重要前提,注意發揮好央行「在線修復」金融體系、維護金融穩定的功能。之所以要在線修復,是因為經濟運行沒法中斷,機器要繼續運轉,同時更換問題部件。中央銀行不應只是發揮好危機管理的職能,而是應在經濟正常增長時期就著手制定金融市場的規則和標準,並持續維修、改善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這台機器,及早提升防範系統性風險的能力。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加快了改革國有銀行體系的步伐,有效解決了曾被西方一些媒體判定為「技術性破產」的中國銀行體系問題,並積累了寶貴經驗。

  首先,通過擴張央行資產負債表和外匯儲備註資方式解決了國有銀行資產負債表問題。在剝離不良資產後利用外匯儲備補充國有銀行資本金,並通過專項票據和借款方式對農村信用社提供財務支持。

  第二,強調花錢買機制的改革原則,以最大程度降低道德風險。在完成資產剝離和注資後,推動國有銀行改制上市,並提高監管和會計審計標準。工、中、建、交、農等國有銀行都已建立起現代公司治理架構,並先後成功上市。對改革後符合資本要求等條件的農信社才全額兌付專項票據,充分體現了激勵相容的原則。

  第三,注重做好救助和改革成本的分擔與回收工作。在「做大」央行資產負債表修復金融體系的同時,也考慮了如何解決可能出現的損失和再度「做小」資產負債表的措施,保持資產負債穩健。

  經過上述改革,中國銀行體系沉重的歷史包袱得以解決,資產負債狀況煥然一新,穩健程度和競爭力大大提高,在本次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也有較好的表現。穩健的銀行體系顯著改善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環境,提高了金融調控的有效性。中國的經驗表明,中央銀行在必要時進行在線修復,對於維護金融穩定、改善宏觀調控具有重要意義。但必須儘量減少可能產生的道德風險,設計正向激勵的措施,並與推動改革結合起來,為其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應重視解決成本分擔和央行資產負債表可能產生的問題,注意維護央行宏觀調控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從計劃手段轉向強化貨幣政策

  1978年的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經濟轉軌之路。但由於體制改革和市場發展的漸進性質,也由於人們經驗和認識的侷限條件,在起初一段時間裡,市場化的宏觀調控框架還沒有建立,政府管理、調節經濟運行仍然多採用傳統計劃經濟的工具和手段。金融方面主要是依靠對信貸規模的直接控制來調節宏觀經濟。當然,伴隨經濟體制的變化,這一時期金融機構的信貸管理自主權也在不斷擴大。

  1993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運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調節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基本平衡,並與產業政策相配合,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宏觀調控框架由此開始創建。從貨幣政策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股票市場等逐步建立,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作用日益增強,為從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變奠定了基礎。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信貸限額管理。進入21世紀以後在調控方式上逐步形成了以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和利率等構成的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確立了以間接手段為主的調控模式。

  貨幣政策框架的調整適應了企業自主權不斷擴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斷增強的要求。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從微觀經營機制改革入手,通過逐步增強微觀主體自主決策和配置資源的能力,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微觀經營機制和資源配置方式的變化也必然要求宏觀調控機制進行調整。這構成了中國漸進式改革推進的內在基本邏輯,反映在貨幣政策方面就是對間接調控機制和價格型調控手段的運用逐步加強。

  當然,中國市場化的宏觀調控框架仍然帶有中國自身體制的特點,仍然處在探索和完善的過程之中。從過去十多年的經驗看,由於對行政手段比較熟悉,有時仍會出現財政、貨幣等經濟手段與一些行政手段並用的情況。經濟與行政手段並用可以產生政策合力,有時它是一種優勢,但也會產生政策效果不易把握、政策力度波動過大和制度安排不穩定的問題。一個例子是2004年經濟出現過熱苗頭時收緊「銀根」的經濟手段與收緊「地根」的行政手段並用。一方面,確實短期見效比較快。但另一方面,「地根」的使用對財政、貨幣政策工具也產生了很大的制約,而且中長期看其順週期性比較強,不太適合作為常規性、市場化的總需求和總供給管理工具。總的來看,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不僅宏觀調控框架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市場主體和調控部門也需要有一個學習、認知的過程。

合理把握匯率改革進程

  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決策當局認識到積累大量外匯儲備的重要性,它不僅可以降低匯率大幅波動的風險,而且有助於提高信用評級和降低借貸成本。因此,儘管2000年以後外匯儲備漸漸超過了通常的進口和外債所需,但由於對危機的擔憂及政策的自身慣性,新興市場經濟體仍在繼續積累外匯儲備。

  中國面臨類似問題。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對防止競爭性本幣貶值、維護亞洲乃至全球經濟金融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後,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勞動生產率快速提高,國際收支不平衡以及匯率靈活性不足的矛盾也逐漸顯現,中國一直在考慮恢復和進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對中國這樣的大經濟體而言,外部不平衡是由國內外多種因素所致,國內主要原因包括儲蓄率過高、消費內需不足等結構性問題,不能單一依靠匯率工具。因此總體上選擇了以擴大內需的一攬子結構性政策和匯率政策共同承擔的戰略來實現經濟結構的再調整和優化。

  而且,匯率機制改革需要一定的條件和合適的時機。按照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2002年人民銀行著手統籌研究包括匯率改革在內的多項金融改革,對改革順序逐漸形成了大致的共識,即在匯率改革之前應先進行銀行部門改革、減少外匯管制、發展外匯市場等方面的改革,在改革時機上需要國內外宏觀經濟金融環境相對平穩。

  首先,2003年底到2005年上半年,先後對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等大型銀行進行了財務重組,包括核銷損失、不良資產剝離、注資並進行股份制改造和發行上市,2003年啟動的農村信用社改革此時也進展過半,銀行體系的財務穩健性得到明顯加強。同時,逐步取消了一些對資本賬戶交易不必要的管制,外匯市場經過逐步發展也有能力為企業提供一些必要的避險工具。

  到2005年上半年,中國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投資過熱得到抑制,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利率水平總體下行,同時美聯儲連續加息,本外幣利差因素較為有利,美元匯率也比較穩定。在此有利條件下,2005年7月,啟動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由於企業、居民、金融機構對浮動匯率制度需要有一個認識和適應的過程,匯率靈活性的增強採取了可控、漸進的方式。起初保留了人民幣匯率自1994年開始的上下0.3%的浮動區間。2007年5月,將匯率浮動區間由0.3%擴大至0.5%。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最嚴重時,為防止競爭性貶值,中國又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的實際浮動幅度。2010年6月,中國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匯率彈性。隨著外匯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匯率彈性的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需要更大的波幅區間。2012年4月,將匯率浮動區間由0.5%進一步擴大至1%,同時大幅減少了外匯干預,讓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國際收支趨於均衡,2011年經常項目順差佔GDP比重降至2.8%,落入國際社會共識的較為均衡的區間,外匯市場供求趨於平衡,人民幣匯率趨向均衡水平。

重點做好流動性對沖

  進入新世紀以來的絕大多數時間(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例外),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和外匯儲備大量積累是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一個顯著特徵。2000年中國外匯儲備餘額僅1656億美元,目前超過3萬億美元。國際收支順差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過程,但在問題解決之前就已經對貨幣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主要是會形成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因此這個時期中國貨幣政策的主要任務和挑戰,正是應對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抑制貨幣信貸過度膨脹和隨之而來的通貨膨脹壓力。中國人民銀行的應對之策是進行大規模的流動性對沖,而公開市場操作和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的靈活運用保證了對沖得以完成。

  得益於靈活性和市場化強兼具的特點,公開市場操作成為人民銀行最早選擇的對沖工具。起初主要是開展正回購操作以及現券賣斷,不過,這很快受到了央行持有債券資產規模的約束。為此,人民銀行積極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創新,從2003年4月起發行央行票據,年發行量從2003年的7200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4.2萬億元。公開市場操作從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央行票據的期限品種和發行方式。

  2004年12月,為緩解短期央行票據滾動到期的壓力,在原有3個月、6個月和1年3個品種基礎上增加了3年期央行票據品種,有效提高了流動性凍結深度。2006年和2007年,根據調控需要,還多次向貸款增長偏快、資金相對充裕的商業銀行定向發行央行票據,以強化對沖效果。同時,央行票據具有無風險、期限短、流動性高等特點,彌補了中國債券市場短期工具不足的缺陷,為金融機構提供了較好的流動性管理工具和投資標的。定期發行央行票據還有助於形成連續的無風險收益率曲線,從而為推進利率市場化創造了條件。

  另一項重要舉措是發揮存款準備金工具深度凍結流動性的作用。在一般教科書中,作為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的存款準備金率調整被視為貨幣調控的「利器」,並不輕易使用。但在外匯儲備大量積累、基礎貨幣供應過剩的特殊情況下,需要把存款準備金率發展為常規的、與公開市場操作相互搭配的流動性管理工具。這主要是隨著對沖規模不斷擴大,公開市場操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商業銀行購買意願、流動性凍結深度等因素的制約;而存款準備金工具具有主動性較強的特點,收縮流動性比較及時、快捷,能夠長期、「深度」凍結流動性,更適合應對中期和嚴重的流動性過剩局面。

  自2003年9月起至2011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36次,其中上調32次(2008年下半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期間4次下調)。具體操作時,都是採取小幅調整且提前宣佈,給金融機構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供緩衝的時間。

  成功的流動性對沖緩解了貨幣信貸過快增長的壓力,維護了宏觀總量的基本穩定,為經濟結構調整儘可能地爭取了時間。隨著擴大內需等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以及人民幣名義匯率逐步升值和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顯著上漲,再加上歐債危機等國際因素的影響,近期我國國際收支明顯趨於平衡。根據流動性供需格局的變化,人民銀行已數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通過常規性的逆回購向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

率先啟動宏觀審慎政策框架,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

  在20世紀80年代至本次金融危機前的較長時間裡,全球貨幣政策的主流是所謂「單一目標(CPI)和單一手段(調節短期利率)」。這一模式有助於緩解動態不一致性,提升透明度和規則性,但問題是若通脹指標衡量出現偏差,政策就可能出現系統性的偏離。近些年來,經濟不穩定最先往往不是通過CPI而是由資產價格和信貸擴張表現出來,貨幣穩定並不必然等於金融穩定。由於微觀審慎監管的核心是保持個體機構穩健,但個體穩健之和不等於整體穩健,甚至還可能表現為順週期性和整體不穩定,不能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這就要求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框架,關注更廣泛意義上的整體價格平穩,關注宏觀總量和金融穩定問題。因此迫切需要豐富和補充金融宏觀調控的工具和手段,強化宏觀審慎政策。

  宏觀審慎政策以防範系統性金融不穩定為目標,重點針對金融體系的順週期現象實施逆週期式的調節。可以說,宏觀審慎政策是國際上反思危機教訓、彌補傳統金融管理制度缺陷的一個「集大成者」。作為G20成員,中國認真履行承諾,著力加強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已明確作出構建逆週期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的部署。

  實踐中我國在實施宏觀審慎政策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礎。人民銀行既重視利率等價格型指標,也重視貨幣信貸增長狀況,注重通過窗口指導等方式加強風險提示,並注意運用信貸政策、差別準備金、調整按揭成數等手段,這些做法實際上都蘊含著宏觀審慎管理的理念。汲取國際金融危機教訓,人民銀行從2009年中開始系統研究並試行宏觀審慎管理。2011年引入了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制度,將信貸投放與宏觀審慎要求的資本水平相聯繫,同時考慮了各金融機構的系統重要性、穩健狀況以及經濟景氣狀況,並制定了透明的規則,有利於引導和激勵金融機構自我保持穩健。從調控實踐看,動態調整措施與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相配合,取得了明顯效果,有效提升了金融機構的穩健性和抗風險能力,使宏觀審慎政策在中國得以率先實踐。

  在金融宏觀調控的工具選擇上,目前中國採用了數量型調控、價格型調控以及宏觀審慎政策相結合的調控模式。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看也符合危機以來國際上對傳統政策框架進行反思而產生的新思潮。

  從十多年來的調控實踐看,人民銀行往往首先考慮運用價格型調節工具,但當價格型工具受到特定製約時,則需靈活運用數量型工具和宏觀審慎性政策工具。作為可供研究的案例之一,2009年一季度人民銀行在面對零下界利率選擇時為避免流動性陷阱效應,較多使用了數量型工具。當然,在全球化和開放宏觀格局下,利率受到的約束也有所增多,並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這也是運用宏觀審慎管理以豐富和補充調控手段的原因之一。實際上數量工具也會對利率產生明顯影響,兩類工具也有等價的一面,在抑制總需求和控制流動性上是相通的。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靈活選擇和搭配使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多種工具,著力強化宏觀審慎管理,總體看提高了金融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配合金融改革進程來把握利率市場化和利差形成

  資金價格市場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立和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關鍵環節。利率市場化改革大致包括逐步放寬利率管制、培育基準利率體系、形成市場化利率調控和傳導機制、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以及發展利率風險管理工具等內容。以此衡量,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已取得重要進展,利率市場化的程度實際上要超出很多人的主觀想像。

  目前中國僅對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進行管理,貨幣、債券市場、理財產品以及境內外幣存貸款利率已全面市場化。2012年6月以來,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進一步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7倍。目前佔金融部門融資總額近一半的非貸款類業務(股票、債券、信託及租賃融資等)資金價格已完全市場化;另一半依靠銀行貸款實現的融資,絕大部分也已在貸款利率下限之上自主定價。金融機構間的存款定價也逐漸有所差別。中國已從融資利率高度管制轉為主要依靠市場決定利率。

  中國的市場化利率調控和傳導機制建設也有了長足進展。2007年初推出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已成為中國金融市場上重要的基準性利率,為拆借及回購交易、票據、短期融資券等提供了定價參考,對浮動利率債券以及衍生產品也在發揮定價基準作用。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水平和金融產品定價能力逐步提高。央行引導和調節市場利率的能力不斷提升,形成了央行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引導市場利率並行的利率調控體系。

  總體來看,目前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敏感和有效的市場化利率體系和傳導機制。實證研究發現,中國的市場化利率能夠對物價水平和產出缺口變化及時反應,央行調控對市場利率有顯著的傳導和影響作用,貨幣市場利率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走勢之間也較為吻合。這些經驗事實表明,中央銀行已具備較強的引導和調節市場利率的能力。目前由法定準備金利率、超額準備金利率、再貸款利率、再貼現利率等構成的央行利率體系,一定程度上具備 「利率走廊」的類似功能。這些都是金融宏觀調控由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逐步轉變中的必要步驟。

  在考慮利率政策時,還要注意把握好利差及本外幣協調問題。近年來對銀行業的批評多集中在高利差上,認為利差既保護了商業銀行的利益,同時也塑造了銀行信貸擴張的強烈願望。這個批評有其合理成分,但也不是沒有問題。

  迄今為止的研究尚無法說明銀行業是否存在一個最優的利差水平,而且中國商業銀行的利差與新興市場經濟體比是相對較低的。在考慮利差大小時,不能只注意經濟景氣上升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強,還須關注經濟下行週期的情況。應以一個完整週期中銀行消化金融風險的平均能力作為標準。

  還應看到,貨幣政策傳導效果取決於金融中介的行為。在近兩年全球金融危機中,主要發達經濟體實行零利率政策,中央銀行雖向商業銀行提供了大量流動性,但銀行放貸積極性降低,出現了惜貸。這提示人們考慮利差可以作為一個工具對金融機構給以某種激勵。

  此外,近年來中國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並在較長時間裡面對著國際收支雙順差和外匯大量流入格局,因此在利率政策上還需要考慮利率平價問題,做好境內外的協調。要注意配合金融改革進程,協調好各變量及約束條件間的關係,處理好利率調節、利差水平及利率市場化這幾方面的關係,保持穩定的宏觀經濟大環境。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要快速反應、力度充分、適時退出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是宏觀調控不可不提的重要事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人民銀行配合政府採取一攬子刺激計劃的應對措施,堅持了快速反應、力度充分、適時退出的政策理念,注意在危機發展演變的不同階段把握好政策的取向和力度。

  之所以選擇「快速反應」,是因為國際金融危機來勢兇猛,在各方面難以預估衝擊強度的情況下,有必要把問題考慮得嚴重一些,採用「貝葉斯決策」,果斷出台「力度充分」的應對措施。總體看當時採取的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傳導順暢,有力支持了一攬子刺激計劃,遏制了通縮與經濟下滑相互強化的潛在風險,對促進經濟企穩回升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而之所以要「適時退出」,主要是基於中國經濟易熱不易冷的體制特徵,考慮到寬鬆貨幣條件可能會產生副作用,隨著形勢好轉應適時調整政策取向。人民銀行在2008年10月至12月份將存款基準利率降至2.25%並大幅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後沒有繼續降息,既是為了避免掉入流動性陷阱,也是為了維持一定幅度的利差,使商業銀行有擴大貸款的積極性,此舉既有助於經濟復甦,也有助於商業銀行修復資產負債表。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2009年中期開始根據形勢發展變化進行動態微調、逐步退出。之後一直著力提升政策靈活性,注重處理好速度、結構和物價之間的關係,引導貨幣信貸回歸常態。2010年秋按照國務院部署開始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並引入宏觀審慎手段加強調控。這些措施有助於遏制物價漲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不斷測算產出缺口、潛在增長能力和供求結構匹配性

  制定貨幣政策必然要測算潛在產能水平和產出缺口,潛在產能包括了工業產能以及基礎設施等總供給能力,而供給能力的形成又取決於資本存量、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總體上的產出缺口是估算潛在GDP增長能力的重要根據,從而也是制定貨幣政策的重要基礎。近年來,貨幣當局還特別注意根據經濟運行規律和結構變化做好調控工作。

  中國經濟在現階段有幾個值得重視的特點:

  一是高儲蓄、高投資的GDP結構模式,使得短期性的產出缺口較容易通過投融資來加以彌補;二是由於某些行業仍存在過度管制,導致易於出現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而另一部分行業產能不足的失配現象;三是價格體系仍存在部分扭曲以及原有計劃經濟傳統的影響,總供給和總需求仍易出現較明顯的結構失配,中國需大量依靠對外貿易和跨境投資來改善均衡狀況,因而對全球化和開放型經濟有很大的依存度,這對改善全要素生產率有著重要作用。

  隨著危機後外需逐步走弱、國內勞動年齡人口增長放緩以及轉變發展方式等影響,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能力會有所放緩。這意味著就業對增長速度的硬約束會小一些,而由於供給曲線可能會變得更陡一些,物價對需求擴張的敏感度會更高,需要更多依靠擴大內需和轉變發展方式來提升經濟增長的潛在動力。這些都需要根據經濟規律變化不斷修正對產出缺口、潛在增長能力的測算,以更好地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回顧起來,在應對危機過程中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和教訓。這包括:

  ——不斷改進貨幣政策的目標、工具、度量與傳導機制,改進統計分析與預測的科學性;

  ——危機應對要果斷有力,以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

  ——要增強政策前瞻性,針對形勢的特殊調控政策要及時出台和適時退出,常態下倚重市場機制;

  ——要把短期危機應對與長期發展結合起來,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金融市場改革,以提升增長的內生動力;要重視中長期風險防範,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守住底線。當然,在擴張性政策逐步退出過程中也曾遇到不少阻力,追求高增長的熱情和慣性很大,個別月份中國的CPI也曾超過6%。但在這些過程中,人民銀行對經濟運行規律的認識將更為深刻、全面。

  新世紀以來,中國緊緊抓住和用好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了新的歷史性跨越。作為宏觀經濟的穩定器,貨幣政策在維護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00年至2011年,中國GDP年均增長10.2%,分別比同期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年均多增長6.6%、5.0%、2.9%和6.7%;中國CPI年均上升2.3%,較上述四國分別少上升4.4%、10.5%、4.1%和3.6%。新世紀以來,中國城鎮新增就業接近1.4億人,對外貿易總額從世界第七位上升到第二位。2012年上半年中國經常項目佔GDP比重已降至2.1%,經濟增長更趨均衡。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金融宏觀調控的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斷完善,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提升。這為下一步的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回顧本世紀以來的調控實踐,我們認識到,金融宏觀調控要有大思路和大視野,服務於科學發展的整體戰略,前瞻性地謀劃和設計調控策略和方法;準確把握髮展階段特徵和面臨的主要任務,確立貨幣政策的調控方針、工具選擇和創新;堅持適應全球化和市場化要求的基本取向,推進調控機制的改革和完善,提高調控的科學性和專業化;把短期宏觀調控與中長期的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在保持經濟和物價水平基本穩定的同時加快結構調整和改革,夯實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53

中國主要港口梳理 西雨牛仔

http://xueqiu.com/5082116371/22743470
港口一般可以分為海港和內河港,本文主要說海港。中國海港大範圍可以分為三大區域以天津港領銜的渤海灣港口群,以上海港領銜定的長三角港口群,以香港港領銜的珠三角港口群。另外,這三塊區域中間還穿插著一些港口,如連云港、廈門港、防城港。

國際航運中心可以分為三大類:

中轉型:以新加坡為例,往往地理優勢很重要,馬六甲目前不可替代。

腹地型:以紐約、鹿特丹為例,經濟腹地強大,擁有強大的腹地交通網絡。

複合型:以高雄、釜山為例,既有較好的經濟腹地,又有巧妙的地理位置和很高的區域影響力。

目前,全球的幾大國際航運中心分別是倫敦、鹿特丹、香港、新加坡、釜山。能成為國際航運中心並不一定是吞吐量最大的,而是影響力最大的。以倫敦為例,其吞吐量相對較小,但依然是國際航運中心因為世界20%的船級管理機構常駐倫敦,世界50%的油輪租船業務、40%的散貨船業務、18%的船舶融資規模和20%的航運保險總額都在此進行。此外,香港和新加坡也擁有很強的金融實力。

在地理條件上,優良的港口通常具有不凍、不於、深水(大於15米為深水港)、風浪小等特點。同時,在港口的集疏能力、運轉效率、基礎設施、運營成本、腹地經濟、腹地外貿傾向、周邊港口實力等情況都是考察標準。

港口吞吐貨種可以分為兩個大類,集裝箱和散雜貨,散雜貨包括煤炭、礦石等。一般來說,集裝箱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它毛利率往往比散雜貨高很多,收入空間也更大,但是集裝箱的裝卸等作業也對港口有更高的要求。

參照以上的條件,對中國沿海的各個主要港口,特別是上市港口做一個梳理。所有數據均不來自年報,大部分數據來自新華社、政府官網、公開的學術文章,僅部分數據來源不明。

文中的港口是指整個港口而非港口的上市公司。

一.渤海灣港口群

主要港口;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中國北方三大港有兩個都在渤海灣,是天津港和大連港,另一個則是在山東半島南翼的青島港。這三大港口在很早就提出了建立東北亞航運中心,但是一直到現在這個航運中心還還沒有定論,或許還是釜山港,1700萬TEU,至少從集裝箱吞吐情況來講三大港口都有比較大的差距。就這幾年的發展來看,大連港發展最為緩慢,青島港和天津港齊頭並進,集裝箱吞吐量幾乎都為大連港的兩倍。

我認為,由於港口腹地不同,地理位置差異大,大連港與天津港的直接競爭是比較小的,營口港才是對大連港最直接的挑戰。這幾年,營口港發展突飛猛進,貨物吞吐量已經逐步逼近大連港,集裝箱吞吐量的差距也在縮小當中。

自然環境:

營口港:凍期三個月,對作業有較大影響,有淤泥,水深8-12米非深水港,單行航道,有較大風浪。

大連港:凍期兩個月,對作業影響較小,少淤泥,水深8-18米深水港,航道寬闊,水域,陸域開闊,可開發岸線長,有較大風浪。

從自然環境來說,大連港是比較強的,同時,大連港擁有較好的裝卸效率,集疏能力也還不錯,實力較強。對於營口港來說,集疏能力可能更勝一籌,更重要的是,地理位置更接近於以瀋陽為中心的經濟區,因此大量貨船選擇了成本更低的營口港造成比較大的貨源分流。大連港。此外,根據「東北振興規劃」石油、鋼鐵、汽車、造船的四大基地中,有三個都在營口港附近或更接近於營口,只有一個在大連。大連港為了遏制這種分流趨勢,入股葫蘆島港、錦州港。2011年,這兩個港口的吞吐量總量達到一億噸,但集裝箱差距還很大,營口港也不甘示弱,對盤錦港投資擴建,至此大連港聯盟和營口港聯盟基本形成,不過目前盤錦吞吐量幾乎可以忽略。我認為,這個小海灣四個港口,未來很可能形成惡性競爭。

這個與營口港搶生意的錦州港目前基本可以定義為煤炭加集裝箱的港口,相比之下,營口港綜合性比較強,煤炭、鐵礦石、集裝箱為重,而大連港的原油、成品油、液化工在東北亞領先,煤炭集裝箱也是一大支柱。

大連港和營口港曾經同時打算整合丹東港,不過都沒有成功,未來也不排除被某一方整合的可能性。丹東港雖然地處偏遠,但不容小視,其吞吐量在遼寧省可以排營口之後。它周邊只有一個比較遠的大連港與之競爭,不過相比大連與經濟中心更近,對於朝鮮開放也有一定想像力。

丹東港和營口港感覺像一個鉗子掐住了遼東半島的大片區域更是控制了瀋陽經濟區的出海口,而在靠近大連這一塊的遼東半島似乎也只有大連經濟實力比較雄厚,據前幾年的數據顯示,大連港來自於大連的貨源接近50%。而營口則是瀋陽及周邊的城市群。

大連港是外貿為主,營口港內貿更多。

大連港在渤海灣的入口,應該說還是比較適宜於中轉,也算是遼寧的一大樞紐港,但現在大量國際集裝箱船舶都選擇了釜山港中轉,目前集裝箱吞吐量幾乎為大連港的三倍。同時,對岸的龍口(屬於煙台港)、煙台、威海三個港口也大大分流了大連港的中轉船隻,這三個港口貨物吞吐總量已經超過3億,已經與大連港非常接近,集裝箱超過了200萬TEU,雖然與大連港有差距,但也完成了「分流」的任務。這其中為首的煙台港不於不凍,水域開闊,幾處港區最大水深超過20米,一些港區主航道水深也超過15米,集疏條件較好,大連港太多優勢。同時近兩年,煙台港與釜山港展開合作,共建東北亞航運中心,大連港形勢嚴峻。

大連港這幾年發展緩慢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東北地區第一產業比重較大以及第二產業以重工業為主使得集裝箱增長緩慢,同時東北地區的發展不夠快,外向程度不夠高,煙台港的崛起,營口港的崛起也大大分流了大連港的資源。

不過相對於營口港,大連港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比如營口港冰凍期更長,冰凍狀況更嚴重一定會使大量船隻選擇大連港,比如營口港淤泥、水深相對較淺,使得大型船隻能走水深優越的大連港,再比如大連港的國際影響力更強,外貿走大連港的多得多,營口主要是內貿,若未來東三省經濟更加外向的發展,大連港在外貿上也還有很大空間。未來的大連港可能會更多地向大型船舶的外貿發展,在中轉樞紐性能上則需要和釜山、煙台一搏,亞歷山大。

如果說營口和大連還有合作的話,大連和煙台就是赤裸裸的競爭。

至於天津港,不會像說大連港說得那麼多,簡單說一下。天津港是北方第一大港,貨物吞吐量在北方遙遙領先,集裝箱則略遜於青島港。

天津港是人工港,因為地理環境太差,是北方三大港口中地理環境最差。天津港,凍期三個月,淤泥重,是深水港,最深可達20米。淤泥重不好的就是疏濬很花錢。陸域狹窄,距國際航線遠,集疏能力較弱。可以說在地理條件上天津港是比較弱的,但是其經濟腹地活力比較強,總量也比較大,這算是天津港的一大優勢。

除此之外,天津港的競爭對手很少,不像大連港營口港一樣對手眾多。

乍一看,天津港周圍港口很多,吞吐量也比較大,唐山港,秦皇島港,黃驊港散雜貨吞吐量加起來超過7億,而天津港只有三億,天津港也形勢嚴峻。實際上,天津港要好很多,因為秦皇島港和黃驊港很專一,都是煤炭港,唐山港也有約50%的業務是煤炭,而天津港是綜合性港口,因此天津港實際上只有煤炭被分流了而已(毛估天津港煤炭吞吐量過億),天津港是可以避開競爭,主要做其他貨種的。在集裝箱上,天津港幾乎是壟斷這一帶。秦皇島、唐山、黃驊三個港口集裝箱加起來低於90萬TEU,而天津港已經達到了1200萬TEU的吞吐量,優勢明顯。

但是天津港的開發空間已經收到嚴重制約,未來跳躍性發展空間未知。

再聊一下唐山港。

唐山港分為三大港區:曹妃甸、京唐、豐南。唐山港主要以曹妃甸和京唐港為主,曹妃甸是著名的深水港,最深可以達27米,北方第一,不於不凍,地理環境優越,開發空間還很大,目前主要裝卸散雜貨,貨種相對較多,而京唐主要是以煤炭和集裝箱為主。

唐山港也是比較依賴臨近腹地的港口,唐山鋼鐵廠以及河北唐山附近的鋼鐵廠為唐山港提供主要貨源,鐵礦石、煤炭、鋼材等同類產品佔總吞吐量95%以上。

唐山港煤炭吞吐量大約1.5億噸,不如秦皇島港的2.6億噸,但超過了一億噸左右的天津港,和再往南的一億噸的黃驊港,但這一帶的煤炭競爭還是相對激烈。

近年,唐山港在曹妃甸港區和京唐港區興建集裝箱碼頭,在集裝箱領域發力,規劃到2015年達到240萬TEU,2020年達到300萬TEU。這對天津港達到一定的分流效果,但是威脅不大。對於唐山港本身來說,若能完成目標,空間很大。

另,河北省港口躍進計劃,唐山、秦皇島、黃驊升級為綜合性港口,秦皇島規劃2015年集裝箱吞吐量達80萬TEU,黃驊170萬TEU,不管是「綜合性」還是集裝箱,都是對天津港的威脅。

地理位置地理環境相近,交叉腹地較大的港口競爭來說,有幾個競爭要素

1.價格-成本2.裝卸通關效率3.集疏能力4.停靠能力5.配套設施6金融能力

北方港口有個天然的劣勢,由於緯度較高,國際航線偏少一些。

通過一些對比,我們還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北方港、渤海灣和山東半島以南這三大港口他們集裝箱吞吐量相對南方巨頭低很多。看完下文更加可以發現這個現象。而在本世紀頭幾年,北方南方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實際上都是在一個起點,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未來北方港口的集裝箱可以騰飛嗎?

二.長三角港口群及主要浙江港口

主要港口:


查看原圖
洋口港以及洋口港以北的大豐港由於開發時間較晚,規模還很小,雖然空間很大,但暫時不考慮,海門港則屬於台州港,規模不算大,數據不清楚,也不是上市公司也不做考慮。


查看原圖

長三角基本上就是上海港和寧波港的較量,第三大港口蘇州港則資料奇缺。其實,我認為蘇州港本來就是上海港的補充而已。

寧波舟山港就相對於蘇州港更有獨立性,雖然有大量交叉腹地但也有自身的獨立空間。從地理位置上,寧波港面臨著杭州港、嘉興的港的競爭,這種地理環境讓人想起了營口與大連的關係。寧波舟山港似乎無法享受杭州-嘉興-上海這一條經濟帶的資源,但不同的是,寧波沒有大連那麼長的半島,周邊臨近區域的經濟情況也比較好,並且他們北方還有強大的上海港,因此如今杭州嘉興的港口無法對寧波產生威脅。其實地理條件也站在寧波這邊,杭州港淤泥比較嚴重,水也不深,浙江政府當然願意傾向於環境更加優越的寧波舟山港。

此外,南邊的,台州溫州港口的集裝箱量太小了,寧波在浙江南部應該還是算一家獨大的。

接下來說一下寧波舟山港與上海港的比較。

上海港水深小於等於16米,泊位1200個,萬噸泊位率12%,航線>220條,有淤泥,寧波舟山港水深小於等於30米,泊位700個,萬噸泊位率17%,航線>180條,幾乎無淤泥。

寧波舟山港的地理條件要好很多,上海港不僅有淤泥,並且只有洋山港區水深剛剛過了深水港的線,其餘大概在12米左右,無法承接大型船隻,而寧波舟山港無淤泥,並且擁有北侖、舟山這些超級深水碼頭,能夠靠泊上海港甚至洋山港無法靠泊的船隻,因此近些年大量大型船隻棄上海港轉到沒有淤泥、深水的寧波舟山港。這大概就是近些年寧波舟山港吞吐量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

2010年,寧波港擁有深水海岸線333KM,未開發深水岸線184KM。

目前,寧波舟山港散雜貨吞吐量已經逼近上海港,未來超過上海港不是沒有可能,不過即使超越也無法撼動上海港航運中心的地位。首先集裝箱吞吐量還有不小差距,而集裝箱吞吐量可能比散雜貨更有價值和影響力。同時在文章開頭說過,不能光按照吞吐量來定港口的地位。倫敦港的吞吐量可能還沒有南通港高,但依然不妨礙地位。這包括金融實力,信息化程度,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對船舶或航運掌控力等等,這些除了信息化程度可能都是寧波舟山港不具備的,而上海港雖然也不夠強,但是金融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還是遠遠強過寧波的,這是寧波難以超越的屏障。

上海港貨種:集裝箱、煤炭、鋼材、機械

寧波舟山港貨種:集裝箱、礦石、鋼材、液化工品、煤炭、原油

兩個港口還是有不少貨種重疊。

從貨源上來講,上海港也更具優勢,一條長江像一條大動脈集結了沿岸很多省的貨源,上海港的外貿業務幾乎全部來自於長江流域,內貿則有超過一半來自於長江流域,目前上海港在長江流域的貨源控制力是寧波舟山港很難挑戰的。

而寧波舟山港的貨源相對單一很多,90%來自於浙江省,但杭州-嘉興經濟帶的貨源要麼自我消化,要麼取到上海港。

雖然這樣,上海港擁有那麼長一條江作為腹地,但其實長江越是上游經濟外向性越弱。長江中上游的一些船隻不少僅僅是內貿而並不出海。當然,不管怎麼說,上海港貨源上比寧波港更大更豐富更穩定。

就集疏能力來講,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都還不錯,上海港水路陸路都比較暢通,寧波實現海鐵聯運,公路也還算可以,但沒有上海港的水路優勢。

從成本來看,上海港運營成本更高,但有個人人士說上海港收費更合理,該高的高該低的低,這一塊我還不太清楚,但寧波舟山港更低的成本總應該更具優勢,這主要原因不是管理更好,而是自然條件更好。

裝卸效率來看,寧波港與上海港都比較強,但是更具國際航運公司馬士基的數據,寧波港是中國第一。

寧波舟山港與上海港各有千秋,但是我更傾向於寧波舟山港,小心溫州、台州港口可能成為未來的隱患。

另外,在上海港的北翼,洋口港和大豐港我認為還是很有潛力的,它們的空間都還很大,雖然沒有上市。

三.珠三角港口群

主要港口: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珠三角的港口群結構差不多是以香港港為核心,深圳港和廣州港為樞紐,其他港口作為補充和輔助。深圳港或者廣州港即使兩項吞吐量指標超過香港港也無法真正超越香港港,原因不累述。

對於那些小港口來說,虎門港氣勢洶洶,增長迅猛,珠海港、惠州港有和記黃埔投資增添活力,中山港則有新鴻基入股。這些小港口中,惠州港位置比較特別,離珠三角鬥爭中心較遠,獨立性較強,或許可以和更加東邊的小港口汕頭港爭一方霸主,也算一種前途;珠海港地理位置比較好,算是珠三角門戶,適合做中轉碼頭,可惜有一定淤泥,但還算有幾處深水,未來將要在小萬山建一個五十萬噸級的深水碼頭,有望成為珠三角最大噸級的深水碼頭。虎門港是很有骨氣,直接建在廣州港南沙港區的對岸,要知道未來的廣州港就是準備拿南沙港區打拚天下了。他們兩地理條件差不多,都不是深水港,都有比較嚴重的淤泥問題,集疏能力都不錯,他們比的就是成本、效率,虎門港背靠東莞,腹地也不會差多少。

廣州港分為五個港區,其中黃埔港是老牌主力,散雜貨:原材料、大宗商品,南沙港區則是新進主力,主要發展集裝箱。

深圳港分為八個港區,包括鹽田、赤灣、蛇口等。

兩個大陸的大港口深圳港和廣州港,曾經以香港為中心分工非常明確。廣州港做散雜貨為主集裝箱為輔,主內貿,深圳港以集裝箱為主,散雜貨為輔,主外貿。現在開始有些亂了。廣州港新建的南沙港區主攻外貿和集裝箱,搶佔市場,至此兩個港口才有真正的競爭關係。兩個港口相比,深圳港信息化程度更高,基礎設施更好,而廣州港成本更低,低價戰略,水上集疏能力更強,離經濟腹地更近。不過,就單純集裝箱未來的發展,廣州港可能還是會有比較大的阻力,首先對岸就是勢力不俗的虎門港,其次,南沙港水較淺,淤泥沉積,阻礙了它承接較大的船舶,相比深圳的赤灣和鹽田均不佔優勢。儘管如此,廣州港的綜合實力仍然不容小視。深圳港這兩年似乎也遇到一個發展瓶頸。

深圳港與香港港的對比的話,基礎設施差距不大,但是裝卸效率不如香港港,管理人才也比較缺乏,集疏條件來講,深圳港更好,香港的交通線路緊缺,趨近飽和,成本來看,深圳更低,定價也更低,但是深圳港對香港港還是有很強的依賴性,2009年,90%掛靠深圳的集裝箱船也掛靠香港。而香港作為自由港國際航線更加密集,碼頭管理更高效,金融實力強大,結算能力強。

由於上市公司的原因,順便說一下深圳港的鹽田港區和赤灣港區。

中國五個有名的深水港:鹽田港區(屬深圳港)、北侖港(屬寧波舟山)、湄洲灣港、大窯灣港區(屬大連港)、曹妃甸港區(屬唐山港)

鹽田港,沒有淤泥,以集裝箱為主,2011吞吐量達到1000萬TEU,約佔深圳港八個港區的50%,赤灣港則是佔25%左右。赤灣港算是水比較深,但還不是深水港,淤泥情況比較好,總體地理條件不如鹽田港。深赤灣還包括麻湧港區,總體散雜貨吞吐量達到1000萬噸。

赤灣港區收到珠三角港口激烈競爭的影響,遇到很大阻力,鹽田港相對較好,但是也不算樂觀。

深圳港的外界環境有經濟腹地西遷內遷和珠三角中心港口競爭激烈的嚴重影響。

粗略統計一下三大港口群總吞吐量:

渤海灣18億噸-3000萬TEU,長三角20億噸-5000萬TEU,珠三角12億噸-6000萬TEU

四.從渤海灣到長三角

主要港口
查看原圖

這五個港口中,大豐和洋口還在雛形,吞吐量都低於五千萬噸,集裝箱都低於10萬TEU,比較小。

查看原圖

青島港是北方第二大港,從地圖可以發現,不管是集裝箱還是散雜貨都在很長的海岸線上沒有競爭對手。

山東省的戰略是以青島港為中心,煙台港、日照港為兩翼發展。但近幾年山東省憑藉其良好的海岸線大量建設港口,使得山東省未來可能存在吞吐能力過剩。因此山東海岸線未來的競爭形勢也不太好。青島港還面臨著上海港和大連港同樣的問題,就是曾經的喂給港猛然崛起。這幾年煙台港和日照港都發展較為迅速,似乎逐漸有了叫板青島港的能力,煙台港貨物吞吐量達到2億,集裝箱接近200萬,日照港吞吐量達到2.5億,集裝箱為200萬。這兩個港口的散雜貨的總量已經超過青島港,這不能不說是對青島港比較大的分流。

目前,青島港的最大的優勢在於集裝箱,這也是附加價值更高的一塊。不過也不能大意,煙台港與美國環球貨櫃合作,日照港也準備發力它在集裝箱上的短板。對於青島港來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膠州灣已經飽和,未來它的發展必須新建碼頭。青島港和日照港、煙台港目前主要還是合作關係,比如他們一起與釜山港口合作,比如日照港在六七年前就與青島港合作發展集裝箱。但是未來,我看到的更多是競爭。順便說一下,作為北方第二大港口,青島港正在沖上市,成功過的幾率應該還是比較大。

江蘇北部的連云港實力也不弱,主要競爭對象是日照港,與青島港便沒有那麼多交叉腹地,而南方的大豐港也還沒有成形。日照港和連云港相比,散雜貨更勝一籌,但是連云港的集裝箱能力是日照港目前無法比擬的。

下面是幾個港口的貨種:

煙台港;煤炭、鐵礦石、化肥,液化工

青島港:煤炭、礦石、原油、集裝箱

日照港:鋼材、糧油、汽車零部件、礦石

連云港:煤炭、礦石、集裝箱

青島港是晉中煤炭和勝利油田的主要出海港,尤其是在原油上優勢比較強,貨源比較綜合。日照港是礦石獨大,佔散雜貨的50%,然後是煤炭佔10%,連云港煤炭佔散雜貨15%,礦石佔33%,貨源相對分散豐富,煙台暫時沒有數據。

從地理環境來看,青島港無疑是最優越的,深水港,水深12-21米,不於不凍,陸域空間也不小,但是集疏能力受到了鐵路制約。日照港,不於不凍,水深不錯,平均13米,但不是深水港,有大風,但年正常作業天數還是可以保持在300天以上。但日照有一個石臼港區,是難得的深水良港,業內素有「南有北侖,北有石臼」的美譽。就集疏條件來看,我認為不如連云港路上網絡的輻射能力,除此之外,連云港的海鐵聯運也是一個亮點,但也有文章指出,連云港路面的機構重重,效率很低,而日照港的結構相對簡單,體制相對完善,效率更高,這都還需探究。連云港在這些港口中自然條件最差,有淤泥,平均水深只有10米,冬季偶爾還會有薄冰,不過不影響作業,還好,似乎風浪不如日照。淤泥沒有辦法徹底解決,只有加大成本疏濬,但深水是可以發展的,像天津港也是從一個淤泥港發展成最大的人工深水港。2009年,連云港開30萬噸的人工深水航道,2012年年底,第一期工程25萬噸的航道已經通航,未來的連云港的深水碼頭將會對連云港的發展助力。

作業裝卸等運轉效率,青島港是最好的。連云港和日照港誰更強還不太清楚,可以做一個調研。

日照港和連云港有大量的交叉腹地,也被稱為亞歐大陸橋的出海雙子星,又屬於不同的省份,因此競爭性更加明顯。

首先,連云港因地理因素在煤炭、礦石、大宗散貨的裝卸上佔劣勢,其次,日照聯手青島港發力連云港的傳統強項—集裝箱,後續力量強勁,同時,連云港的淤泥和水淺也是一大制約。但連云港也是很有機會,09年投建的深水航道就是連云港未來的希望,集疏能力也更強,臨近腹地有色礦石增長也比較迅速,此外江蘇省除長三角以外只有連云港一個較為大型的港口,政策福利也會強於易被掩蓋的日照港。其他的,日照和連云港就需要拼效率和成本,這都是有很大的人為因素。(連云港先天多一塊淤泥疏濬成本)

從腹地來看,日照是魯南、河南,再往西的地區,連云港是蘇北,安徽,再往西的地區。

就遠處,較西部的地區來看,連云港會受到長江流域到長三角港口群分流的影響,不管是散雜貨還是集裝箱,日照稍微好一些,因為渤海灣主要是散雜貨分流,可惜日照也主要是散雜貨,不過它的集裝箱的發展阻力就要小很多。就臨近腹地也就是魯南和蘇北來講,連云港更佔優勢。日照臨近腹地濟寧、棗莊、菏澤、日照、50%臨沂,GDP為8500億,連云港臨近腹地徐州、連云港、宿遷、淮安、鹽城、50%臨沂(地理原因),GDP為12000億。未來鹽城附近的大豐港如果崛起可能分流鹽城的貨源,到時候,臨近腹地就變為10000億,應該還是好於日照。

其實日照在周邊還是算比較獨特的,因為它以內貿為主,內貿佔70%,青島港外貿佔50%,連云港外貿性更大,佔60%。不過一般在我的印象裡,往往集裝箱是要靠外貿撐起來,日照未來很可能更多地搶奪南北兩個港口的貨源。日照有一個不利環境在於山東太適合建港口,周圍港口眾多,政府也把港口看成發展經濟的方式之一,因此,日照在山東處於比較激烈的競爭環境。而連云港的集裝箱板塊向北只有170KM的青島港,向南只有三百多公里的上海港,南北五百公里的海岸線。散雜貨領域,附近也只有一個日照港。不過,未來蘇中地區的大豐港、洋口港未來如果崛起會是對連云港的一個大隱患,可能會大量分流散雜貨貨源。不過五年內兩個港口不會有多大威脅。

五.東南沿海

主要港口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基隆港是腹地性質的港口,以散雜貨為主,但周圍港口實在太弱,也擔當了貨櫃中轉的作用。目前福州港漸漸崛起,與基隆港隔海相望,從中轉效應上可以與之爭鋒。從腹地來看,福州港的散雜貨只能集中在福建和江西南部,而江西北部以及浙江南部的散雜貨源都會從溫州、台州等港口出海,浙江南部加起來應該有1.5億的吞吐能力,但從集裝箱來看,浙江南部的的吞吐能力顯然是不夠的,應該會有很多溫州集裝箱走福州港的寧德港區,江西北部會走寧波舟山港。

湄洲灣港是一個令人嘆息的港口,80年代中央曾經大筆一揮劃了四大樞紐深水港,大連大窯灣、深圳鹽田、寧波北侖、湄洲灣。他們都是不於不凍深水浪小,曾經規模起點都是一樣的,而現在北侖和鹽田都混出了出息,大窯灣雖然差一些,但也是北方三大港之一,而湄洲灣卻依然什麼都不是。這其中原因是湄洲灣由泉州和莆田兩個城市把持,實行一彎兩制,北岸為莆田港口,南岸為泉州港,兩個城市鮮有合作,泉州港的發展雖然快於莆田港,但是泉州內部也出現內部紛爭,並且拒絕與廈門港合作,導致泉州港一直落後於廈門港。08年前後,福建省實施港口整合,廈門港整合漳州港拉開序幕,接著就是湄洲灣南北岸整合,統一對外稱作湄洲灣港,終結了湄洲灣的分裂局面。這無疑是湄洲灣的一次機遇,不過,還是要看泉州政府與莆田政府的合作,雖然相比鹽田北侖來說發展晚了一些,但依然還有機會,未來潛力很大。

東南沿海最大的港口便是廈門港和高雄港。廈門港也是東南沿海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從散雜貨來講,廈門港卻沒有任何優勢,湄洲灣的崛起,福州港的強勢都是對廈門港很大的分流。相比湄洲灣港,他們地理條件都非常好,湄洲灣更深水,但廈門港集疏能力更好。作業效率和成本不太清楚。從集裝箱的角度看,廈門港是區域內比較強大,從寧波到深圳的海岸線,除了廈門港以外沒有一個港口超過200萬TEU,而廈門港則是650萬TEU,未來可以成為集裝箱的區域霸主。近幾年廈門港的發展大有逼近高雄港的趨勢。高雄港是老牌大港口,以貨櫃也就是集裝箱聞名。八九十年代,高雄港曾經一度有挑戰香港港的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的機會。但是本世紀以來,高雄港一直原地踏步,究其原因,可以分為兩個:一是這幾年其腹地-台灣的經濟持續低迷,二是以香港為核心的珠三角港口群強勢崛起,大量分流了中轉船隻,高雄港的樞紐地位大大降低。

但廈門港與高雄港相比,集疏能力比較弱,腹地經濟實力比較弱,信息化程度,裝卸效率,港口管理都不如高雄港,高雄港雖然沒有什麼發展,但其實力是很難超越的。廈門港的腹地經濟在中國幾大港口中都算弱的,福建GDP僅1.7萬億,加上江西南部也才2.3萬億,而擁有大量港口的山東為4.5萬億,連云港與蘇州港的江蘇為4.8萬億,廣東為5.3萬億。並且廈門港還要面臨湄洲灣港的強勢崛起,而浙江南部多出集裝箱要麼北上寧波要麼南下寧德,與廈門港關係不大,江西北部更不用想,而湖南,由於交通非常不便利,再加上廈門港的影響力不足,湖南貨源一般都會選擇長三角或者珠三角的港口群。

儘管如此,未來廈門的集裝箱業務應該還是會有一定發展,吞吐量超過高雄港還是有可能,但總體來講先天優勢不足,空間不大,但未來若努力加強後天實力,朝著大型集裝箱中轉樞紐港口發展,有希望與高雄港一決高下。

六.珠三角以西

主要港口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廣西由於經濟還不夠發達或者說經濟外向度還不高,因此廣西港口沒有一個吞吐量上億噸的。這當中上市港口只有北海港,規模還算廣西較大港口中最小的。從地理條件來講,防城港在包括湛江港在內的幾個港口中最好,不於,深水,水陸域開闊,而欽州港也算是深水港,北海港雖然地理條件不差,與欽州港相當,但沒有任何優勢。北海港離南寧經濟區比較遠,大量貨物都會走欽州港和防城港,而對於廣西最東部以及廣東最西部地區很容易被大港口湛江港分流,其貨源可能只能靠北海當地和玉林附近供給。

未來如果越南崛起,北海港可能會有一定機遇發展成中轉港,但也會面臨防城港的強力競爭。

七.內河港(帶過)

內河港眾多,上市港口有重慶港、蕪湖港、南京港。川渝地區發展迅速,全國居前列,有助於重慶港的發展。蕪湖港則把住長三角港口群的入口,且是長江中下游難得的深水港。南京港以煤炭為主,輻射供給浙北蘇南地區。

三個港口我更傾向於重慶港和蕪湖港。

八.喜歡的港口

海港有:

大連港、唐山港、連云港、大豐港(未上市)、寧波舟山港、溫州港(未上市)、湄洲灣港(未上市)、珠海港

內河有:

重慶港、蕪湖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46

美國頁岩氣主要產地北達科他州去年浪費10億美元天然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02

由於水力壓裂技術的推廣和使用,美國北達科他州一躍成為該國石油和天然氣第二大生產區。在頁岩氣的推動下,該州天然氣和石油的基礎設施投資也在加快進行,但依然有很多氣井的運輸管道或天然氣壓縮站等配套設施沒有建好,此外北達科他州現有天然氣管道的容量基本已經滿載,面對多餘的天然氣,許多公司考慮到成本因素,選擇燃燒浪費而不是鋪設新的管線。

下圖是NASA在太空中拍到的北達科他州Bakken頁岩層開採區天然氣燃燒圖像。

根據可持續發展組織Ceres的數據顯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北達科他州的天然氣生產商燃燒掉了總產量30%的天然氣,按照當時市值來算,燃燒掉的天然氣價值達10億美元,同時排放出的溫室氣體總量等同於100輛汽車的排放量。

目前,北達科他州的監管機構以及設置了公共目標,要求天然氣生產商必須在某個特定日子裡將燃燒的天然氣量至少降低10%。根據北達科他州的法律,天然氣開採商在第一年的時候可以燃燒開採出來的氣體,並且如果開採商認為一年後捕獲的氣體仍然沒有經濟價值的話,他們可以申請延長燃燒的時間。事實上,北達科他州的監管機構在去年兩年內批准了近95%的延長燃燒時間申請。

但根據美國能源部估計,目前全美範圍內,除北達科他州外,其他的產區燃燒浪費現象並不嚴重。如果按照1%的開採氣體被燃燒浪費來推算,佔全美天然氣生產總量四分之一的德克薩斯州僅有0.4%的天然氣被燃燒浪費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55

數點互聯網十大主要運營模式——一位多年網編的真切感受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572.html

1、搜索引擎+百科知識

代表企業:百度

百度公司,2000年1月成立,立足於「超鏈分析」技術專利,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5年8月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每股27美元,現在已彪至109.81美元,總市值383.68億美元。

商業模式:競價排名、廣告、點擊

百度為客戶投放與網頁內容相關的廣告,從而實現盈利。

立足於搜索引擎,建立了一個全面完善的百科知識庫。

2、及時通訊+遊戲+門戶新聞+郵箱

代表企業:騰訊

騰訊成立於1998年11月,立足於即時通訊,打造了一個龐大的親友互動交際圈,成全了一種在線交流模式。在這個交際圈內推行網遊、建立門戶。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註冊資金100萬元。目前港股市值4563億。

商業模式:會員制、遊戲、廣告

互聯網增值服務、移動及通信增值服務與網絡廣告。

騰訊做大,就如同當年對他的看法一樣,很多人不相信,但是這是事實。這也是目前中國互聯網巨頭中唯一一個初步完成全業務鏈條打造的公司。直接感受劍寒齒冷。

不過騰訊有一個天生的發展瓶頸,就QQ本身來說,只是一種軟性可選擇的工具,而並非客戶的剛性需求產品。正是這一點,大大制約了它這幾年蝗蟲般的擴張步伐。

3、安全+瀏覽器+搜索引擎

代表企業:奇虎360

2005年創立,即以免費的互聯網安全服務,風靡全國、一舉奠定中國互聯網安全市場的老大地位。先後贏得鼎暉創投、紅杉、Matrix等風投青睞,直接吸收數千萬美元資金,並於2011年3月登陸紐約證劵交易所掛牌交易。從14.5美元發行價到目前24美元的股價上漲66%,目前市值28.64億。

立足於網絡安全,佔據了瀏覽器近30%的市場,建構了殺毒、防火牆等系列產品;在瀏覽器市場之上,獨創了PeopleRank搜索引擎技術,並發布了具備「自學習、自進化」能力和發現用戶最需要的搜索結果的第三代搜索引擎。

商業模式:免費+有償增值服務

公司主要依靠在線廣告及互聯網增值業務創收。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一些不法個人和機構通過木馬盜取網遊網銀賬號、偷竊用戶隱私、惡意廣告點擊等牟取暴利,導致木馬氾濫,嚴重危害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傳統安全公司不能適應互聯網的新形勢,對於木馬查不出、殺不掉,更加劇了互聯網的安全危機。奇虎360公司於2006年7月17日推出

當年活躍的諾頓、卡巴斯基、瑞星、江民、金山等等逐步淡出,或者被迫重心轉型……

4、門戶新聞+微博

代表企業:新浪

成立於1998年的新浪,立足於門戶,微博通訊及相關增值資訊服務,200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每股17美元,漲至目前63.6美元,市值42.07億。

商業模式:廣告

公司收入大部分來自網絡廣告,少部分來自移動增值服務。

5、郵箱+新聞

代表企業:網易

1997年6月成立的網易公司,立足於電子郵件,繼以門戶新聞、遊戲,2000年6月30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每ADS15.5美元,拆股復權後為3.875美元,目前每股48.99美元,總市值:63.84億。

商業模式:郵箱、遊戲、廣告

絕大部分收入來自網絡遊戲

6、下載+遊戲+視頻

代表企業:迅雷

2003年1月成立,立足於下載,正在進行納斯達克IPO上市申請,將融資1.125億美元,目前總估值為9.16億美元。

商業模式:會員制、遊戲、廣告

7、輸入法+地圖搜索+遊戲

代表企業:搜狐

成立於1998年2月,做的最多、廣為人知的是搜狗地圖和搜狗輸入法。2000年7月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發行價13美元,目前為41.0美元,市值15.62億美元。

商業模式:目前搜狐的收入主要由品牌廣告、在線遊戲、無線增值三部分組成。

8、視頻

代表企業:優酷土豆

立足於視頻業務。

土豆網於2005年4月正式上線,2011年8月登陸納斯達克,發行價29美元,2012年8月23日停牌前每股28.36美元。

優酷網2006年12月推出,2010年12月在紐交所上市,發行價每股12.8美元,中途增發,目前每股17.85美元。

優酷網與土豆網宣佈以100%換股的方式合併,2012年8月20日,優酷土豆股合併方案獲批准通過,優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商業模式:主要收入來源於廣告。至今仍未實現盈利,不過虧損在逐漸收窄。

9、電子商城、平台

代表企業:阿里巴巴

立足於網上貿易平台,1999年創立,2003年5月,建立淘寶網;2004年10月,阿里巴巴投資成立支付寶公司;

2007年11月6日在香港上市交易,融資116億港元,當時市值超過1516億港元。2012年2月,宣佈向旗下子公司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要約,回購價格為13.5港元。2012年6月20日阿里巴巴完成私有化。6月8日終止於每股13.46美元。目前即將完成贖回雅虎持有的兩成阿里股權,正準備明年重新上市。

商業模式:為網上企業對企業「B2B」交易市場提供軟件、技術及其他服務「B2B服務」,並獲取報酬。

10、網絡文學+遊戲+影視

代表企業:盛大

立足於網絡文學、遊戲和影視,1999年11月成立,

2011年11月22日陳天橋家族將以每股ADS41.35美元的價格收購盛大全部剩餘股票。2012年2月15日完成了私有化,公司股份自15日起停止交易,並在證券註銷後即刻終止,盛大網絡成為一傢俬人持有的公司。

商業模式:遊戲、文學平台、廣告

11、其他特色網站

代表企業:拉手網、珍愛網、大眾點評、神州租車、趕集網、58同城……

大眾點評網:2003年4月成立,立足於本地生活消費,第三方消費點評;商業模式:廣告。

珍愛網,立足於婚戀交友,運營模式:網絡徵選+紅娘電話,人工紅娘服務,創始於1998年5月,數次獲得風投資金。商業模式:會員制、廣告。

拉手網,2010年3月18日成立,立足於團購,提供低折扣價格、優質服務。商業模式:賣服務賣產品

神州租車:成立於2007年9月,立足於汽車租賃業、以及GPS導航、道路救援等完善的配套服務。年初曾經提交赴美IPO申請,擬融資約1.3億美元。商業模式:租賃、服務收入。

58同城網與趕集網相似:均成立於2005年,都是立足於本地生活及商務服務。商業模式:廣告。

後記:記得第一次用電腦,是在學校的286上學習WPS。第一次上網,是在網吧註冊免費郵箱……互聯網變化快……以上出自小編自己生活、使用互聯網的視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49

外匯縱橫(7):外匯匯率對國際貿易的主要影響 寗零

http://notcomment.com/wp/6474

外匯匯率對國際貿易的主要影響:

  • 外匯匯率的變化影響貿易以外幣為單位的收支(交易風險)
  • 外匯匯率可以改變國家的貿易競爭力(經濟風險)
  • 外匯匯率能夠改變外國人直接投資海外的盈利能力(經濟風險)
  • 外匯匯率可以改變一間公司的綜合財務報表(匯兌風險)

大部分跨國企業,包括金融機構及中央銀行,都會在外匯市場做對冲hedging,不過就千萬唔好over hedge 囉!

如果大家記性好的話,這幾年最矚目的事件就是中信泰富Citic Pacific 的澳幣交易。話說2008年10月當時的主席Larry Yung披露,CP因「未經授權的交易」,損失了HKD15billion!這也令他下台及幾名公司高層職員resigned。

這些交易是對冲一個澳元1.6 billion的潛在收購及其資本開支,當中所用的衍生產品名叫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 ,是當時及到現時一些大企業用作對冲/投機的外匯衍產品。但CP的澳元合同承諾購買總值高達AUD9.44billion,遠超出CP的市值四倍多!這合同迫使CP要一特定日子購買澳元對美元在0.87水平,而當時AUD/USD的水平是0.6670。

在其他國家,如巴西有家禽公司和一家水泥公司,也因為用貨幣衍生工具對冲外匯風險而損失重大。

以下幾星期,筆者會用簡單的文字給大家談談外匯101及一些流行衍生工具。

想:做外匯如打麻將,真的要有幾成LUCK,如果CP坐盤坐到今日就唔知賺幾多了。問題就出在over hedged。可惜可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