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技術突破為病毒疫苗 研制提供新思路

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日前發表了來自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德敏教授以及張禮和院士課題組關於流感病毒疫苗的突破性研究進展。

研究人員以甲型流感病毒為模型,應用基因遺傳密碼子擴展技術成功制備了複制缺陷型疫苗病毒,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護效果等方面均要優於現行的流感疫苗。

這項研究的原理是通過調整活體病毒的遺傳密碼,以流感病毒為模型,發明了人工控制病毒複制,從而將病毒直接轉化為疫苗的技術,即在保留病毒完整結構和感染力的情況下,使病毒的自我複制機制失效,從而使宿主細胞生成免疫力。

此前,使用具有完全感染力的活病毒被視為一種禁忌,因為病毒會迅速傳播。獲準臨床使用的活病毒疫苗通常都經過結構上的處理,使病毒的毒性減弱,但這影響了疫苗的效力。因此目前廣泛銷售和使用的疫苗通常要麽含有死病毒,要麽含有毒性減弱的活病毒。此外,很多致命的病毒都沒有相應的疫苗。

周德敏說:“這不僅是一種疫苗,也是一種藥物。”這種疫苗使用的禽流感病毒與天然禽流感病毒有99%以上的相似度。他還表示,研究團隊僅僅調整了病毒DNA的三個堿基,而通常病毒有幾十萬個這種堿基。

經過周德敏團隊培育的遺傳改性的病毒只接受一種特定形式的氨基酸,周德敏的團隊在人造細胞系里制造這些病毒,細胞里充滿了非天然的氨基酸。病毒隨後將在這些人造細胞里大量自我複制,“把這些病毒註入宿主體內以後,因為缺少(適合的)氨基酸,它們就無法自我複制,最終會‘餓’死。”

這一發現顛覆了病毒疫苗研發的理念,成就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有望簡化疫苗的研發過程,幫助科學家在疫情暴發幾周內就得到有效的疫苗甚至療法,以對付禽流感、非典、埃博拉和艾滋病等各類病毒。

但是由於病毒結構的複雜性,這種僅調整病毒的三個堿基做遺傳基因修飾的方法可能並不適合用於所有的傳染性病毒疫苗,比如流感、艾滋病和丙肝。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金俠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技術。周德敏的團隊創造了一種新的減毒方法,把過去的經驗變成了一種能夠普遍應用的技術,在業界影響很大。這種技術為將來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嘗試。”

金俠稱,第一步是做病毒疫苗研究,第二步是研制疫苗。“實驗中使用禽流感病毒做研究雖然取得了成功,但是現實中的流感病毒是一種基因非常複雜的病毒,因此能不能研制出一種流感的廣譜性疫苗還有待觀察。此外針對結構複雜的艾滋病病毒是否有用,也是未知數。”

據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王建華博士介紹,艾滋病領域是最早引入複制缺陷型全基因組疫苗的,主要是作為治療型疫苗研發。不過到目前為止都還未取得突破。

盡管商界迫切等待這種流感直轉疫苗技術盡快商業化,但是目前針對這項技術的臨床試驗仍未展開,也無從得知何時能夠大規模使用。“重要的是研究方法和思路很值得借鑒,相信今後很多實驗室都會使用這種方法進行疫苗研制。”金俠對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