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臺演講時,“40後”的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並沒有按“規矩”走兩側的臺階,而是從中間一步跨上了半米高的臺子。
在12月2日的第一財經年度峰會上,有2位演講者如此上臺,另一位,是70後的摩拜單車CEO王曉峰。
站在演講臺上,68歲的劉永行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現在經濟從高速發展期進入了困難時期,社會也進入了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可是,東方希望從事的還是傳統行業,要怎麽應對?
接著,他自問自答——東方希望雖然身處經濟紅海之中,但“我們想駕駛自己綠色的帆船,開辟一道屬於自己專用的藍色的航道。”
投身紅海34年
所謂身處紅海,是指東方希望在34年的創業發展歷程中,不管是前20年聚焦的飼料行業,還是後14年聚焦的重化工業,都是大家公認的最困難的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尤其是重化工業,是重資產行業,對資金需求量極大,再加上產能過剩,長時間全行業虧損,發展難度極大。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後建立的第一批民營企業,上世紀80年代,東方希望從做飼料開始起步,目前在飼料行業有100多個工廠分布在中國以及東南亞。2001年東方希望又開始進入重化工行業,涉足電力、有色金屬、生物化工、煤化工等,在內蒙古、新疆、重慶、河南、山西等地建設大型熱電、電解鋁、氧化鋁等重化工廠。
目前,東方希望已經成為集農業和重化工業等為一體的特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年產值約700億元。這其中,尤其以重化工業為重。目前,東方希望95%以上資產分布在重化工業,5%分布在飼料行業。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去產能”首當其沖。本輪去產能主要是針對包括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多晶矽等行業。
以電解鋁為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累計關停電解鋁產能達815萬噸。與此同時,電解鋁產能利用率恢複到80%以上。而在此前的2013年和2014年,中國電解鋁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8.9%、71%。
不過,劉永行更願意透過紛繁的變化,去看到那些相對不變的內涵。在他看來,互聯網、大數據不過20年,飛機、電氣化不過百年,工業革命也不過300年,與大自然、宇宙相比,這些只不過是嬰兒。從這個角度定戰略,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以不變應萬變,就形成了一個風格特別一致,特點異常鮮明卻也相對“異數”的東方希望——堅持在最傳統的行業經營,不追趕時髦的商業潮流。
但更重要的是,這34年來,不管出現什麽困難,劉永行說,東方希望做到了在集團層面沒有出現過一年甚至一個月的虧損。
在產能過剩的行業里,如何做到這一點?
劉永行特別喜歡用老子的思想來闡釋企業的戰略和自己的判斷,他將之歸納為“勢、道、術”三個層面——順勢卻不隨流、明道而非常路、習術要善修正。
具體來說,就是要順應大自然之勢,而不一定隨經濟形勢變化潮流,所以東方希望的發展道路很少調整。而且即使在農業和生產資料最傳統的行業經營,但東方希望會在工具、方法上不斷改進。
劉永行說,雖然現在都說形勢不好,微觀企業也確實難以改變整個宏觀形勢,但是只要自己的思路、方法正確,管理改進快,不被淘汰,那麽企業就會變得強大,變得領先。“我們依靠內生能力,最終各種效率都有增長。”
做小“小數據”
內生的能力,包括了成本觀念、價值觀念、管理觀念、投資觀念,依據建立在科學規律基礎上的正確觀念,把員工的潛能充分發揮起來。
在東方希望的官網上,劉永行的投資理念被總結為——既好、又快,還要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費,其中“好”是前提,“快”和“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費”是手段。
消除一切形式的消費,就是在投資、生產過程中一切以滿足功能不浪費為原則。比如,同樣產能的工廠,能用沙漠戈壁就不占農田,十畝地能保證功能絕對不用十一畝地。投資上以“現代化、信息化、自動化、規模化、集約化、露天化”和“多用機器少用人”為目標。
由此一來,對大自然的索取最少,對資金占用最少,對大自然的精華人力資源浪費最少,企業財務費用、折舊費用、原料費用更低,競爭力就更強。
劉永行和東方希望在這些年里,做的最執著的一個工作,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也是劉永行戰勝對手並保持盈利的關鍵。
11月2日,劉永行到包頭希鋁檢查,這是東方希望進入的第一個重化工項目。劉永行就提出,99.85%鋁應該自然生產,不要特意去追求使用最好的氧化鋁和碳塊;要加強工藝管理及生產管理,不以增加成本為代價,吃粗糧產精品,達到少消耗多產出降本增效的目的,並減少對大自然的索取。
為了做小“小數據”,在重化工業領域,劉永行正在新疆推進一個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實踐。
這也是劉永行所言的“駕駛自己綠色的帆船,開辟一道屬於自己專用的藍色的航道”。
2010年12月,東方希望在新疆準東煤電化工基地投資建設煤、電、鋁大型一體化循環產業項目。5年內累計投資超過了350億元人民幣,其中新疆希鋁已成為昌吉州最大的工業企業之一。
今年4月8日,東方希望在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年產3萬噸多晶矽項目開工。這是這個循環經濟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依托準東煤田規劃建設的大型煤電煤化工產業示範區,是國家第十四個煤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準東煤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煤炭資源預測儲量3900億噸。
劉永行介紹說,在這個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前端,首先使用當地的煤來生產電,年產約500億度電,以及發電後剩余的大量低品位的蒸汽;在中端,用這些電,來生產鋁、鋁合金、碳素、粉煤灰、多晶矽等一系列產品。到了後端,則是用自己生產的多晶矽供東方希望及下遊企業生產約500億度的太陽能電力。而未來,還要發展農業養殖產業,形成超級產業生態循環互聯網。
由此,就形成了一個“煤谷”、“電谷”、“鋁谷”、“矽谷”、化工谷、生物谷的“六谷豐登”的局面。
而且,中間所有的產品基本上都零能耗。這幾十平方公里的工業產業集群里,沒有一滴水外排,全部循環使用。
這個多產業集群生產模式,劉永行稱之為對互聯網思維的逆向思維,反向操作。在這個能源局域網、產業生態循環互聯網中,大幅度減少包裝、運費和交易成本。
同時,通過對大數據的逆向思維、反向操作,讓企業經營的一些指標數據越來越小,比如單位占地最少,投資浪費最小,勞動力最少,耗水量最少,能耗最少,排放最少,周轉時間更少。也只有這樣,企業的競爭力就可能是全球“第一”。
“(一)是整數中最小的一個數,是我們追求的小目標,而不是大。我們從來不考慮什麽世界500強,從來不考慮今年銷售多少。當你把小數據做好了,自然結果就出來了。”劉永行說。
結果就是,“這里的發電量是三峽電站的一半,成本也是三峽的一半。”
而到了“十三五”末,新疆希鋁將實現投資超千億,產值超千億,利潤過百億,稅收過百億的企業規模。
在演講中,劉永行多次提到“極致”,比如東方希望晉中鋁業項目開工,要打造鋁系綜合循環經濟項目,建成集“煤、電、鋁、化工”於一體的大型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從2015年9月建設到2016年4月投產,只用了七個月時間,而通常是需要三年的。同樣,這里電耗全球最低,水耗零排放,占地也是最少的。
做好“小數據”之後,劉永行說,企業對銀行的依賴,對上市融資的需求就降低了。“我們可以不追求上市,不去求銀行,不找投資者,不把精力放在公關宣傳上。”
與此同時,身處最傳統、最困難的行業,在最困難的今天,劉永行說自己看好未來。
作為看好未來的一個證明,東方希望今年計劃投資100億元,而且主要用企業利潤來投資,今年還減少了20億元的銀行貸款。而明年,劉永行說,東方希望計劃投資1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