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野台戲路邊上演、42公里賽道變吃到飽餐桌 彰化小鎮辦馬拉松 當媽祖遶境

2015-11-16  TCW

這裡高鐵還沒通過,沒view又缺旅宿,卻吸引上萬人來路跑,沿途有人煮東西給你吃、樂隊為你加油,還有唱戲助陣,一個地方企業家與4萬鎮民,催生全台最有人氣馬拉松。

一場辦在台灣鄉間小鎮的馬拉松,竟能吸引國內外五萬多人搶一萬二千個名額,兩秒鐘就被秒殺,比江蕙演唱會的票還難搶!

這是田中,位在彰化縣東南邊的農村小鎮。二○一二年開辦第一屆賽事「田中馬」以來,它就成了全台灣人氣最高的馬拉松。亞瑟士(Asics)、BMW等國際知名品牌都是它的贊助商。

它沒有六都直轄市的豐沛資源。原本,從任何角度來看,田中都不可能會適合辦馬拉松賽。

論交通,若不是自己開車,就得先搭高鐵到台中烏日站後,轉乘台鐵的慢速區間車,當地也沒多少輛計程車,非常不便。

論景致,田中只有稻田水圳,跑的是鄉野間的產業道路,沿途看不到曾文水庫、苗栗南庄那樣的獨特景致,沒有萬金石馬拉松可見的大山大海,更不用說太魯閣馬拉松能提供的鬼斧神工美景。

啦啦隊,從3歲到8歲都有女孩拉小提琴、大叔用奶粉罐當鼓

連最基本的住宿飲食,田中都沒有像樣的場地。參賽者開玩笑的說,到田中跑馬,就是要有「餐風露宿」的準備。

這樣的地方,怎麼可能成為兩秒完殺的馬拉松勝地?

這是一個在地企業家和小鎮四萬鎮民攜手創造的回春傳奇。

十一月八日,早晨六點二十,起跑線上,鳴槍倒數:三、二、一,砰!」跑者們立刻奮勇向前,才剛過第一個路口,就出現了夾道歡迎的鎮民啦啦隊。

這是田中馬拉松第一個吸引人的特色:從三歲到八十歲,幾乎全鎮動員的超熱情啦啦隊。

他們手裡拿著的加油道具是,家裡廚房搬出來的鍋鏟瓢盆。一位中年大叔拿著兩根搟麵棍,把垃圾桶與克寧奶粉罐當成爵士鼓猛敲:旁邊的小女孩,拉著剛學一年的小提琴在伴奏。乍聽之下節奏與拍子都亂成一團,但現場氣氛卻是high到最高點。

背景音樂一會兒是經典台語歌曲<內山姑娘要出嫁>,一會兒是俗擱有力的<小蘋果>。路旁有布袋戲團、野台戲劇場,與管樂隊、重金屬搖滾樂團相互拚場,台味十足的熱鬧混搭,把整個路跑弄得像是現代版的廟會。

最讓跑者慼動的,是全長四十二公里從未停歇的加油聲。

「在台灣跑城市馬(拉松),不要被(周邊居民)罵就好了,根本沒妄想有人會幫你加油,」曾征服過東京、柏林等六大世界級馬拉松賽事、業餘跑者褚伊哲說。

他指出,台北雖然路跑風氣盛,但因為封路阻礙交通,市民對跑者並不友善。他自己經常跑到一半被口出惡言或狂按喇叭。反觀東京,每年的國際馬拉松賽期間,市民不僅自動讓道,還會扶老攜幼遞上毛巾、開水,沿途不斷有人擊掌打氣,大喊「乾巴爹!(加油)」

田中鎮雖然硬體與基礎建設欠佳,連縣轄市等級都沒有,但鎮民創造出來的友善與熱情氣氛,卻直追東京的國際級水準。

「能動員民參與真的很不簡單!」本身也是擁有十多年經歷的資深馬拉松跑者、《運動筆記》共同創辦人姚焱堯說最讓他驚訝的,是縝密的流程安排。

補給站,比一般賽事多一倍跑不到兩公里,就有人遞茶水給你

四十二公里的賽道,有多達二十六個補給站,等於是每跑不到兩公里就有人會遞上食物與茶水,比一般賽事多出近一倍。機動車隊五分鐘一班來回巡邏,隨時回報賽道狀況,選手在賽後十秒鐘內就能拿到完賽證明。

田徑協會副秘書長鄭世忠觀察,就一個業餘賽事來說,「它能做到讓一切都很順,跑友覺得很舒服,就已經非常不簡單了!」能把一個資源匱乏的鄉間小鎮,帶上都市級水準,關鍵人物,是田中鎮觀光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鄭宗政。

本身就是在地的田中人,家族經營紡織業,在東埔寨、中國、台灣三地,擁有近五千名員工,年營收達五十億元。

二〇一一年,鄭宗政第一次到日本參加馬拉松,慼受到國際級賽事的人氣。他心想,如果能在故鄉辦出一場馬拉松,不僅可以吸引觀光客,刺激經濟,還能帶動地方產業升級,一舉數得。

田中鎮前鎮長鄭俊雄,也是運動愛好者.蛙人部隊出身的他,每天固定要跑一萬公尺。任內每年都會舉辦鎮運動會、修建自行車與登山步道,一聽到鄭宗政的想法,大表支持,立即編出二十萬元預算。

有了錢,要有人。邀請全台灣的人來跑馬拉松與自家辦運動會不同,不僅要考量到選手的交通、食宿、動線,更重要的是醫護與安全。一個環節出錯,不只形象破滅,還可能鬧出人命。

然而,當鄭宗政找上專業的馬拉松主辦單位與行銷公司協助,結果是被狠潑冷水:「田中辦馬拉松?天方夜譚!」

不得已,鄭宗政只好捲起袖子自己上。經營過公司的他,知道吸引人潮的第一步就是要打出品脾。

他以田中的稻田水圳風光為訴求,打出「台灣米倉」的招牌,為了向國際看齊,還取了個洋氣的名字「Taivan RiceHeaven」。

接著,找來幾個年輕人成立團隊,蒐集鎮公所過去舉辦攝影展的照片,配上知名台語歌手嚴詠能的歌曲<只要大家攏吃台灣米>,製成MV放在You Tube上,同時在臉書上成立粉絲團,三個月內點閱數破萬,第一年報名人數就達到四千。

他說服鎮民,路跑像踩街達境

阿公阿嬤埋單,在廟口包粽子、煮湯

有了人氣,下一步是要做好產口叩。鄭宗政知道硬體毫無優勢,要用「人情味」的軟實力做為訴求。

他花了七個月與鎮民溝通,跟田中鄉親們解釋什麼叫作「全馬」、「半馬」(全程馬拉松與半程馬拉松)、為什麼需要封路等。

一開始,沒有多少人聽得懂他在講什麼。他靈機一動,改以元宵踩街、媽祖邊境等傳統宗教活動形容。阿公阿嬤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馬拉松是請全台灣的客人來家裡跑步,雖然不是拜神,但也算是另一種「踩街邊境」。

他還進一步把馬拉松與農村傳統的秋收慶典結合,賽前一天請鎮民在宮廟前、社區裡包肉粽、煮飯拌滷汁、貢丸竹筍湯,當成酬神做戲時辦桌宴客的「割稻仔飯」,彌補鎮上餐廳不足的問題。

買菜做飯、當啦隊,要花錢花時間,也有反對的聲浪,「日子過得好奸的,幹嘛沒事找麻煩,」但鄭宗政一方面撥出部分經瞢補貼,一方面讓鎮民們覺得這像農村時代辦廟會,家家戶戶出錢出力,不分你的我的。少了都市人的斤斤計較,多了濃厚人情。

對一個沒有電影院、K T V可以去的純樸小鎮來說,一年一度的媽祖進香、踩街遶境原本就是全鎮大事,只是過去都是老一輩的人在熱鬧。如今有了馬拉松,不只阿公阿嬤,連年輕人都覺得很「fashion(時髦),返鄉的人還越來越多。

鄭宗政的左右手、田中馬副總幹事陳孟楷,七十八年次。他被鄭宗政的熱情與理念慼染,甘願放棄都市生活,返鄉當音樂老師,還籌組了一個樂團,幫田中馬創作了多首主題曲。

田中的農村人情味,成為其吸引跑者的最大特色。

但他們還不放棄,讓田中馬變得更好的可能。

食物補給一項,是田中馬的第二大特色。長達四十二公里的賽道,動輒四、五個小時的長跑過程,選手必須不斷補充水分與熱量。一般馬拉松多提供營養棒、巧克力等簡便食物。

但鄭宗政卻主張來者是客,應該要讓每個跑者「吃飽、吃好」。除了大量的水果外,還提供了維力炸醬麵、泰山仙草蜜、滷肉飯、蜜麻花、煎餅等在地企業食品(見表),今年還多了烤山豬、烤蛤蜊。「整個補給站看起來根本就像是台味十足的buffet(吃到飽自助餐)!二位跑友說。

辦廟會般的熱情啦啦隊助陣,加上流水席般的補給,田中馬的名氣迅速在業界炸開來,第二年報名人數即破萬,連續兩年都發生報名系統當機問題。

為此,鄭宗政還換了好幾套晶片,引進與高鐵同等級的訂位系統。不過,他也姻一承無法做到一〇〇%公平。當田中馬暴紅之後,不少外地親友託阿公阿嬤來關說拿票。「人家孫子要回家跑步,他要幫孫子加油,這個我真的拒絕不下去。」

他辦三年,從倒賠到小賺把小鎮一手爛牌,翻轉成王牌

這個小鎮,因為一場賽事,一個想讓故鄉變得更好的夢想,而變得不同了。這不是條簡單的路。鄭宗政要用慼性驅動鎮民,也要用理性謹慎管理數字。他拿出一張Excel大表,裡面密密麻麻的記錄了所有比賽流程與細節,就連幾分幾秒,第幾公里處,誰要站在哪個位置,要準備多少c.c的飲水、食物補給,都寫得一清二楚。過程中有人質疑,鄭宗政是否藉著辦馬拉松賽事撈油水。一個人報名費一千元,一萬人就是一千萬,對小鎮來說是筆不小的數目。他苦笑回答:「第一年虧十三萬,鎮長想辦法補貼:第二年虧三萬,我自己掏腰包;第三年有一些盈餘,我們就辦慶功宴吃掉了,」

今年碰到的熱浪事件,也讓田中馬備受抨擊。賽事結束,我們打給鄭宗政時,他的語氣除了疲累還有沮喪。

在台灣,我們永遠不缺隨意質疑與批評的聲浪,也總有人抱怨資源少,手上都是爛睥。但這個小鎮跟鄭宗政的故事卻讓我們看到:只要願意捲起袖子做事,勇敢想像,原本的負資深產(人口流出的農村),有可能翻轉成最吸引人的正資產(人情味)。

天下沒有絕對的爛牌,翻轉,有時只是在心念之問。這,是田中小鎮提醒台灣最重要的事。

除了熱情,田中馬如何做得更好?

第四屆田中馬落幕,卻意外傳出有十七個跑者熱衰竭中暑送醫。雖然沒有大礙,卻傳出抨擊聲浪。

有人質疑,當天氣溫高達攝氏三十二度,紫外線、空污指數都破表,如此惡劣環境,為何不停賽還硬要跑?

台灣史上最熱的馬拉松,是一九八一年十月底舉辦的區運動會,三十一度的高溫還創下世界紀錄。當年也曾出現檢討聲浪,但並未因此而停跑。

擁有英國諾丁漢大學運動醫學博士學位、田協副秘書長鄭世忠分析,確實世界各國都會設立標準,例如新加坡、北京就曾因為霾害嚴重而考慮停跑。

而台灣,目前並沒有制定出明確規定,更不要說配套措施。一場馬拉松,牽涉到數萬人,若停賽,是否要退費?退幾成?跑者是否能接受?先前投入的成本該由誰來負擔?這些前提沒有確立,不可能憑主墾葸見就停賽。

事實上,田中馬舉辦的當天是農曆節氣的「立冬」,而田中的地理位置,又是在所謂氣候最宜人的「水頭風尾」,任誰都想不到當天環境會變得如此惡劣。

「送醫後無大礙,這真的要給予肯定,做得非常好了!」鄭世忠觀察,如果不是田中馬有足夠的飲食補給,救護車三分鐘內就到位,狀況可能會更糟。當然,好,永遠可以更好。若各縣市政府在沾光之餘,也能規畫出環境標準與配套措施,台灣的馬拉松才能真正走向國際級水準。 (文.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