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誰在做空中國概念股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2683&time=2011-03-05&cl=115&page=all

從研究到發報告,再到做空那些存在欺詐行為的中國赴美上市企業——這已經成為一樁能長久做下去的生意。誰是它們的目標?
《新世紀》週刊 記者 王姍姍 見習記者 谷永強

 

  2011年2月4日,一家名為渾水(Muddy Waters)的美國研究機構發佈一份針對中國高速傳媒控股有限公司(NASDAQ:CCME,下稱中國高速頻道或CCME)的研究報告,質疑該公司蓄意 誇大盈利能力,並指出其向工商局提交的盈利數據與向美國證監會(SEC)遞交的財報數據嚴重不符的事實。

  這家名不見經傳的研究機構,對中國高速頻道給出「強力賣出」評級,目標價為5.28美元,同時聲明將直接參與「Short」(做空)這只涉嫌 「造假」的股票。所謂做空,是股票市場的一種交易模式,即在預期某隻股票可能下跌的情況下,選擇先賣出該股,然後確定在未來某個時候買入同樣數量的該股。 如果預測準確則賺取差價,獲得盈利。

  就在「渾水」發佈研報三天前,另一家名為Citron Research的美國調查機構發表了一篇針對中國高速頻道文章,同樣質疑該公司「業績好得難以置信」。

  而出自「渾水」的這篇研報顯然更為來勢洶洶。中國高速頻道的股價全無招架之力,研報發佈當日便暴跌33.23%,報收於11.09美元。此前一週,這只中國概念股剛剛升至上市三年來的歷史最高價——23.97美元/股,來不及歡慶,便被推進夢魘。

  隨著股價大跌,先後又有四家美國律師事務所宣佈將對中國高速頻道進行調查,並代表某一時期購買中國高速頻道股票的投資者,向其發起集體訴訟。

  通過做空有問題的上市公司來牟利——這在美國資本市場中並非新鮮把戲。中國高速頻道所遭遇的做空及訴訟,也並非一起偶發個案。綠諾科技、東北石油、東方紙業、中國綠色農業、多元印刷……在中國高速頻道之外,是長長一串「遇難者」的名單。

  隨著2009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潮的興起,大大小小、知名不知名的中國企業八仙過海、跌跌撞撞地擠進美國股市,卻不知自己已經成為那些「資本獵手們」最熱衷於狙擊的目標。

渾水摸魚

  「中國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叫『渾水摸魚』,是說在混濁不清的環境裡更容易抓住魚,換言之,渾濁可以創造掙錢的機會……如何來應對『渾水』的狀態,西方的投資者以及市場監管機制,對此並未做好準備。」

  這是一段寫在「渾水」研究機構官網首頁的開場白。其作者正是「渾水」的創始人,也是中國高速頻道研究報告的作者——卡森·布洛克(Carson Block)。

  這個曾在中國陸續生活過六七年、做過律師、建過網站還辦過倉儲公司的美國人,在2010年上半年,註冊成立「渾水」,憑藉自己對中國的瞭解,開始研究那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

  「最初我開始做研究,還是因為我父親的公司當時正好看中了一隻中國公司股票。」卡森所指的這只股票,正是「渾水」日後發布的第一份研報的主角——東方紙業(NASDAQ:ONP)。

  2010年6月28日,「渾水」發佈報告,聲稱其研究人員通過調閱東方紙業工商稅務登記信息和實地考查,發現東方紙業在營收、客戶數量、資產估值、產能、毛利等方面存大嚴重誇大。同時參照同業優秀公司的運營能力,對該公司的存貨周轉也提出質疑。

  鑑於東方紙業「存在嚴重造假詐騙嫌疑」,「渾水」對其做出了「強烈賣出」的評級,並聲稱目標價低於每股1美元。「渾水」在報告中聲明,該報告發佈之日已同時「做空」東方紙業。

  受該研報影響,東方紙業股價從此前的8美元一路下挫至4.3美元。雖然不知道有多少機構曾一同參與做空,但這單生意至少讓卡森本人有錢可賺。

  「當時我真的不知道有誰會在乎這份報告,也無法判斷自己的研究會有多大影響力,我只是把報告貼出來,但那之後便引發了其他的事情。」卡森告訴本刊記者,在發佈第一份研報之後,有一些盯著中國公司的投資者開始與他聯絡,其中一些人來自於對沖基金。

  「他們認為我幹得不錯,並且告訴我,像東方紙業這樣存在舞弊嫌疑的公司還有很多。」隨著不斷有人向其爆料各種「問題公司」的線索,卡森的生意一 下子火起來了,他意識到有很多投資者「渴望瞭解真相」。這意味著,從研究到發報告,再到做空那些存在欺詐行為的中國赴美上市企業——這的確是一樁能長久做 下去的生意。

  「並不是每一個想要做空某隻股票的機構告訴我線索,我就會幫助他們。我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然後讓研究團隊開始工作。」

  2010年12月,中國高速頻道成為卡森繼東方紙業、綠諾之後的第三個研究目標。

  中國高速頻道引發卡森好奇心的地方,在於這家連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熟悉的廣告傳媒企業,比中國境內數家知名的同業企業,擁有更強的盈利能力。

  針對高速頻道的實地調研持續了一個月,與對東方紙業的調研方式基本相似——他首先偽稱自己是中國高速頻道的潛在客戶,向對方索取了一份廣告客戶 資料;之後向中國高速頻道的競爭對手、客戶以及供應商詢問有關中國高速頻道的情況;並前往北京、天津、石家莊、福州等地實地觀察中國高速頻道廣告播放設備 的運轉情況;同時核對了中國高速頻道向中國工商局和美國證監會提交的相關財務數據是否匹配。

  「我在幾個機場坐了安裝有CCME設備的機場巴士,此外我還去看了一些城際長途客車,從一個城市坐到另一個城市,觀察他們是否播放CCME的廣 告視頻節目。」卡森還從公司獲得了一張業務介紹的宣傳頁,上面稱大約有1.2萬輛客車安裝了他們的車載廣告,但CCME的上市財報中發佈的數字則高達 2.7萬輛。

  卡森告訴本刊記者,這樣的實地調查往往持續數月,投入成本很高。而目前公司運營主要依靠做空來獲得收益。

  「我目前並不擁有任何對沖基金,但未來也許會成立一家。」

  「這生意其實很危險。過去我只是一個普通人、過著普通的生活。但現在一切都變了。每次我寫完報告,都會收到那種恐嚇要殺了我和我妻子的郵件。」電話那頭的卡森,語速很慢,所說的每一個字似乎都經過仔細琢磨。

狙擊者「特質」

  採訪中,卡森始終拒絕向本刊記者透露自己研究團隊的實際人數,而只是以「少於20人,但員工涵蓋了6個民族(nationalities)」之類的措辭含糊作答。卡森還告訴本刊記者,在美國成立一個研究機構,並不需要擁有任何的資質證書。

  「他們會說任何他們想說的,以便通過看空一些公司的股票來牟利。」在中國操作過多家企業赴美借殼上市的貝爾蒙合夥人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約瑟夫·默茲(Joseph Meuse)向本刊記者抱怨說。

  由貝爾蒙充當財務顧問的中國綠色農業,於2009年3月在紐交所上市,後從OTCBB轉板至納斯達克。OTCBB是美國證券商協會管理的一個交 易中介系統,上市程序簡單,費用較低,在OTCBB上面流通交易的股票,一般都是不能達到在納斯達克或小資本市場(Small Capital)上掛牌上市要求的公司的股票。

  2011年1月5日,投資機構美奇金(J Capital Research)發佈了一份指責中國綠色農業造假的研究報告。受其影響,中國綠色農業股價於當日暴跌10.4%、次日繼續下跌7.8%。默茲稱中國綠色 農業曾到美奇金位於香港的辦公室拜訪,結果發現「整間屋子空無一人」。而美奇金的研究亦真偽難辨。

  在默茲看來,美國股票市場比較情緒化,投資者具有從眾心理;當研究機構發佈一些針對中國公司的負面信息而投資者無法證實相關信息的真假時,美國股票市場就會表現出非理性的一面。因此這些散佈公司負面消息的狙擊者,做空成功率很高。

  遭追擊的中國高速頻道,於2月7日對外發佈《致股東的一封信》,反駁了渾水公司的質疑。強調其財務報告是聘請著名審計師事務所操刀完成,並自我 辯護稱,近期公司成為多家空頭的攻擊目標,而對於這些空頭髮布的報告中「存在多項與事實不符的內容」,未來將會採取合適的回應措施。

  然而,中國高速頻道所面臨的「禍事」並未就此終結。因為它與那些代表投資者提起訴訟的律所之間的「鬥法」才剛剛開始。

  美國仲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譚敏亮向本刊記者介紹說,美國的律師可以代表同一批受害人做民事索償。在美國,一些規模較小的律所,往往樂於去主動發 覺一些「可能的被告」,然後與那些個人投資者原告一一接觸,說服他們簽訂一份法律訴訟的代表合同。如果訴訟成功,則原告所獲賠償的50%將充當律師費用。 如果敗訴,原告也無須向律所支付費用。

  「中國公司遭遇做空」是這些律師最熱衷跟蹤的案件。

  「一旦發現某家中國上市公司是有問題的,一家律所對其提出訴訟後,該行業中其他的律所同樣也會想加入。」譚敏亮告訴本刊記者,不同的律所選擇起 訴同一家企業,會自動尋找不同的小股東作為訴訟原告。涉及證券投資的訴訟,常常會持續長達一年,最終雙方達成和解或由法院來裁決。

  一旦遭質疑,中國公司往往在是否反訴問題上非常小心。McDermott Will & Emery律師事務所的Tames G. Rizzo告訴本刊記者,反訴意味著接受訴訟調查,這往往會暴露出更多中國公司不願公佈的東西。

做空是一種「陽謀」

  據統計,2009年1月1日至今,通過IPO方式去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共63家,通過反向收購轉板方式去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有68家。

  「去年10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要求紐交所和納斯達克採取更嚴格的上市資格審核標準,確保在美上市的公司符合標準。」默茲表示,目 前每季度都有30至40家中國公司去美國上市,每年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數目約增長20%,他預測2011年去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大概會在150家左右。

  回顧多起中國公司遭遇做空狙擊的案例,可以明顯看出,那些通過反向併購借殼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的誠信度,是最常受到詬病和質疑的。

  「買殼上市公司一直都受到投資者的質疑。這段時間針對中國買殼公司的質疑比較集中。」紐交所中國首席代表楊戈向本刊記者指出,很多大型知名基金 公司對選擇投資公司股票有明確規定,比如有的規定不能買OTCBB板上市公司的股票,有的規定不能買5美元以下的股票。投資買殼上市公司的大部分是個人投 資者,而做空那些存在問題的借殼上市股票的行為,則多發生在一些對風險偏好更高的小型投資基金。

  「做空某類公司的股票,對這種投資基金來說是一種商業模式。這不是一種陰謀,而是一種陽謀。」楊戈說。

  譚敏亮建議,中國公司在決定赴美上市前,應聆聽專業機構的意見,瞭解上市背後的風險。尤其是那些通過借殼上市的公司,應做好充分的盡職調查,透徹瞭解美國對上市公司的各項要求,同時制定和更新信息披露制度。

  此外,僱傭知名的專業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以及財務諮詢公司將會很有幫助。

  「每一個包裝『亮點』背後都要有證據,而且也要把證據給所有律師看過、跟投行做討論。」譚敏亮指出:「一招防範被做空風險的重要防禦是,招股書要寫得儘量實事求是,不要那麼誇張。」

  從數份引發「做空」的研報所引用的證據來看,目前中國公司向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局申報的年度財務收益與向美國證監會申報材料之間存在的差異往往成為中國公司遭到質疑的導火索。

  針對這種現象,楊戈表示,「兩套賬」雖然在中國民企中頗為普遍,但畢竟是不規範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投資者幾乎是一抓一個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上市公司的欺詐行為,我相信一年以後,美國股市如今的混亂局面就會有很大改觀。」卡森·布洛克告訴本刊記者,2011年「渾水」的工作計劃是完成六篇研報。

  「等到這個市場變得乾淨了,我想我會開始研究一些值得做多的好股票。」卡森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1

巴菲特、吉姆.羅傑斯等九位富豪默默在做的致富法則 生活中的小事 富豪致富的大事

2012-5-14  TWM



百億富豪陳珠祈與陳和錦不外傳的九堂課,雖然看似平凡且淺顯易懂,但對一般人來說,往往知易行難。

但是,你知道嗎?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富豪們,也都因為默默地遵循這些法則,才得以享有一生的富足。

撰文‧陳兆芬

人的一生到底擁有多少錢才算是富裕?

《今周刊》曾做過「財富自由」的調查,大多數的上班族認為,「在三十五歲賺到人生的第一個一千萬元,即是進入了人生的理想國度。」現在油電雙漲、通貨膨 脹,平凡的上班族要敲開「理想國」的大門,已經難上加難!

誠信待人吃虧無妨

王永慶重承諾 破天荒退還投資人四千萬但是,在看完陳珠祈與陳和錦的故事後,你將發現,百億富豪的成就並非遙不可及,只是他們貫徹了每一個行事原則,並且將其運用到淋漓 盡致。《今周刊》進一步整理才發現,原來這些也是許多國內外百億富豪都在遵循的道理。其實,只要你做些簡單的改變,你也可以成為富豪的候選人。

陳珠祈認為,「隨口一句話,重若泰山」,他的下一代、大倉久和飯店董事長陳珍堉,與人約定訪問時間,不僅不遲到,甚至提前到達等待,讓我們見識到富豪的信 守承諾。

而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一直是許多國內外企業家所崇敬的對象,「信用」兩字更是他做人處事的宗旨。

他年輕開米店時,店小利薄,競爭激烈。有一天半夜,外面下著大雨,附近一家旅館廚師前來敲門,因為臨時有旅客光顧,但剛好米缸沒米了,要他馬上送一斗米過 去。一般人會認為賣一斗米才賺一分錢,不符合效益,一定裝作沒聽見,繼續睡覺;但是王永慶卻立刻起床,冒著大雨送米過去,這就是日後得以建立台塑王國的第 一塊基石。

而一九七三年台塑辦理現金增資的「差價退款」事件,更是廣為流傳的事蹟。當時台塑為了擴廠辦理現金增資,以每股二四四元辦理承銷,但卻遇到石油危機,股價 跌到二三八元。次年,台塑召開股東會時,那些被套牢的股東,希望公司能補足承銷價與市價間的差額。

王永慶當場爽快答應,承諾在六月三十日前,如果增資股的市值未超越二四四元承銷價,公司願意用六月三十日的收盤價,作為補足承銷價與市價間差額的基準。結 果,增資股六月三十日的收盤價只有二○二元,台塑總共退了四千萬元,開創股市空前紀錄,也讓王永慶一諾千金的美名不脛而走。

對王永慶而言,「一個人要修養成被尊敬的人格,需要長時間被信任,但要人格破產,只需要做錯一件事。」他厚道的企業家精神,讓老一輩的投資人到現在仍津津 樂道。

沒有把握決不進場

羅傑斯:不知道在做什麼 就什麼也別做而現年七十歲的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奮鬥了四十四年,被譽為「商品大王」。但其實,羅傑斯的投資之路並非一路順遂,他也曾經因為盲目投資而栽了大跟頭。

一九六八年,羅傑斯進入華爾街工作,擔任初級分析師。當時的他年輕氣盛,不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只要一有利多,就不顧妻子佩姬的反對,毫不猶豫地下大注, 甚至將全部財產投入股市。

很快地,市場給了他人生最大的震撼教育。他在一九六八年八月進入市場,到了一九七○年九月,短短兩年,全部財產賠個精光。羅傑斯說:「經過這次教訓,我學 會除非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否則,最好什麼也別做。我也學會,除非等到一個完全對自己有利的時機,否則,最好不要貿然進場。」在那之後,羅傑斯開始只專注在 自己了解的領域,「看看全世界所有有錢人的故事,哪一個不是『聚焦投資』而來的成果?」而美國石油大王洛克斐勒則認為,「專注與執著占了一個人九五%的能 力。」身為世界巨富的他,向來只投入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因為這樣才能釋放出最大的能量,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股神巴菲特專注在財務報表,陳珠祈與陳和錦分別專注在房地產與飯店、生技事業的投資。所以,先找出自己熟悉的領域,並勤做功課、閱讀大量的資料,培養自己 獨立思考的能力,自然能在其中找到獲利方程式。

用失敗累積經驗值

柳井正事必躬親 失敗再繼續挑戰日本首富柳井正在接手家業、創立UNIQLO初期,因為年輕氣盛、改變經營模式而引起老員工的不滿,憤而相繼離職,最後只剩一個人留下來。 從進貨、整理庫存、銷售到打掃,兩個人包辦所有的工作,每天忙得累癱了。

柳井正認為這段日子是他成功的最大關鍵,「創業成功不需要什麼特質,重要的是自己做做看,不論失敗幾次都不氣餒地持續挑戰。在這樣的過程中,就能培養出一 位經營者。重點在於嘗試,錯了也沒關係,錯九次,就有九次經驗。」柳井正大小事都親力親為,自己思考、自己行動。現在他看一個人的穿著,就可以一眼看出他 穿什麼尺寸的衣服、腰身多少,這是他用逆境累積經驗值後,學到的致富能力。

若以股市來說,投資人賠錢是必經之過程,但大部分的投資人賠錢卻都是同一個模式,上漲時小賺五%就落跑,下跌時大賠五○%還是死抱不放,拒絕設定停損點, 認輸退場。

知名財經著作《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作者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曾說,「投資人犯下最不可原諒的錯誤,就是只設定獲利的上限,卻坐視虧損不斷擴大。因為大家都想再賭一次機會,結果大錢沒賺到,虧損 卻有如無底洞。」科斯托蘭尼建議,如果已經蒙受損失,便必須收手,把帳算清,馬上從零開始。千萬不要因為期望股價有一天會大反彈,而忽略風險的存在。

不管是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抑或是投資大師科斯托蘭尼,許多富豪成功的背後都僅是實踐淺而易懂的道理。他們都是白手起家,從小事做起,慢慢積累巨額的財 富。財富的累積別無他法,就是腳踏實地發展出自己的賺錢法則。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睡覺,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生活,真正用來工作的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如果人生只有七十年,你已經度過了多少人生?還有多 少剩餘的時間?「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從今天開始,跟隨著富豪們的腳步,學習富豪們傳授的九堂課,日復一日地改變,你也可以很快地到達財富的理想國度。

全球富豪每天都在實踐的9個法則

不做輸不起的投資

投資人犯下最不可原諒的錯誤,就是設定獲利的上限,卻坐視虧損不斷擴大。

–投資大師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購買價值被低估的資產股

發掘資產股的機會到處都有,而擁有資產的公司也要會運用才行,其餘需要的就是「耐心」。

–投資大師 彼得.林區

對新趨勢保持高度熱情

我總是從閱讀中培養好奇心,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大量閱讀,你會得到更多寶貴的東西。

–股神 華倫‧巴菲特

只做懂的事不賺潮流財

只投資自己了解的領域,在沒有徹底了解前,寧可什麼都不做。

–投資大師 吉姆.羅傑斯

在逆境中學習成長

不論失敗幾次都不氣餒地持續挑戰。重點在於嘗試,失敗九次,就有九次經驗。

–日本首富 柳井正

出口的話重若泰山

一個人要修養成被尊敬的人格,需要長時間地被人信任,但要人格破產,只需做錯一件事。

–台塑集團創辦人 王永慶保持熱情 再有錢也不忘初衷人愈有成就,愈要有感恩和回饋社會的心,今世的成功是前世的修為。

–長榮集團總裁 張榮發

把夢想當成財富的驅動力

我們來到世間,就是為了要在宇宙中留下不朽的印記。

–蘋果電腦創辦人 賈伯斯

守住地產

就是守住財富

有錢就要往土地裡堆,儘管現在是塊廢地,但房地產的價值是超乎想像的。

–宏泰集團董事長 林堉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81

睡前30分鐘 決定明天8小時的競爭力 有錢人默默在做的睡前好習慣

2013-04-29  TWM   
  

 

你,睡前都在做什麼?看電視、玩手機、逛FB……有一本暢銷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事實上,有錢人不僅僅想的和你不一樣,他們的睡前習慣也和你不一樣。

到底睡前所做的事,和你我的財富有何關聯?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每天睡前一小時思考未來策略方向,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說:「晚上,是要用來超越競爭對手的。」股市大贏家陳進郎20年來,每晚睡前必做三小時功課。

透視有錢人的睡前習慣,學習他們的方法,你也可以變有錢!

撰文‧施禔盈、林宏文 研究員‧孫蓉萍王品集團年營收破百億元,在兩岸三地有十一個餐飲品牌,是社會新鮮人最想進入的企業,王品能夠雄霸餐飲市場,與董事長戴勝益十多年來,每天睡前的小習慣密不可分。

戴勝益紀律的生活,媒體已多所談論,最為人所知的是他每天必走一萬步;然則,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生活紀律,則是他的睡前習慣。

白天走萬步的戴勝益,晚上六、七點回到家一定會先沖個澡,這當然不稀奇,稀奇的是到了近子夜的十一點,他會再沖澡一次,他的目的不是為了「好睡」,反倒是為了「好清醒」。

為什麼睡前還要「好清醒」?戴勝益解釋,創業以來,白天總像在打仗,事情一個接一個來,根本無法靜下心來思考,晚上的時間因此變得很寶貴,「沒有人吵、沒有電話、沒有會議,這是動腦筋的大好時光。」也因此,戴勝益養成睡前規畫明天行程、擬定公司策略方向的習慣。

不過,因為白天的萬步運動與繁忙的工作,讓他經常在晚上八、九點時就會感覺昏沉,「如果不夠清醒,安排事情也是沒效率。」為了喚醒有氣無力的腦子,戴勝益會選在晚間十一點左右再洗一次「戰鬥澡」,「我都會先沖熱水,然後沒多久,我會把開關一次轉到全冷水的地方,哇!這時候整個人都醒過來了,因為太冷,兩個眼睛頓時會睜得大大的。」講這句話時,戴勝益也俏皮地睜大了眼睛。

戴勝益睡前規畫行程 沖冷水澡喚醒腦袋督促身體醒來,是為了維持強而有力的戰鬥精神,是為了ready for something(為事情做準備)。就像近期大陸H7N9禽流感疫情擴大,未雨綢繆的他已經在睡前想好,萬一台灣也出現類似病例,進而衝擊餐飲業,要如何應變的對策。「把實際狀況講出來就好,因為王品旗下的餐飲不以雞鴨為主,大家可以安心食用。」這又是睡前習慣的「產物」。

戴勝益提到十多年來不論夏天、冬天,他的睡前一小時,因為有「冷水」加持,所以思緒特別清楚,在這段時間內,他會拿出上面印有「戴勝益」三個字的專屬筆記紙,把明天要做的事情一一列出來;思考之後,戴勝益會再拿一張紙出來,按照先後處理順序再抄寫一次,「最棘手的事情就列在第一,提醒自己明天一早進公司先處理最困難的部分。」「最難、最棘手的先做,之後便會漸入佳境,整個人也會神清氣爽起來。」戴勝益談到睡前為明日做規畫的好處。另外,他強調身為一位領導者如果不好好利用晚上做思考,隔天到職場上會感到心虛,「因為睡前都已擬好對應策略,胸有成竹,所以往往一進公司還沒坐下來就已經處理好五、六件事了。」戴勝益顯露高度的自信說,「心頭抓呼定」很重要,領導者給的就是一個大方向,而大方向的形成,經常來自睡前一小時的思考力。

睡前蹦出好點子 王品多品牌策略奏效現在的戴勝益固定一天睡五小時,他認真的說,時間不應該浪費在睡覺上,嗜睡的人太享受人生,一定沒有前途。這就是戴勝益,直接切入核心,點出成功人士與一般人,睡前習慣與睡眠時間的不同。

問戴勝益這樣的睡前習慣,是否曾經哪一天鬆懈或怠惰?他篤定地說:沒有,從來沒有一天不思考。「如果我改變了這個習慣,那代表我退休了。」戴勝益提到,思考對他來說是一件樂事,「人家都說苦思、苦思,但在我身上是樂思。」戴勝益爽朗的笑答,因為他很享受思考的過程,所以也發生過睡前思緒泉湧、一發不可收拾的狀況,「就是停不了,也不能停,思考了整個晚上,等到帶著滿滿的收穫去睡時,天已經曚曚亮了。」而思索王品集團的多品牌策略,就曾經讓戴勝益「停不了」。

「過去台灣沒有一家餐飲業做多品牌是成功的,沒有典範可參考,我是摸著石頭過河,只能訂定目標,成功與否卻在未定之天。」後來戴勝益樂思出「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方針。戴勝益讓集團旗下各品牌擁有各自的特色,就是「兄弟登山,各行其事」,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主廚,連裝潢餐廳的設計師都絕對不用同一位,餐具更是不能互通,「如果我的思考不對,事情就搞混了。」而這些突破性作法,都來自戴勝益睡前所做的思考。

不過,他強調,再怎麼樣一天也要睡滿五小時,「否則隔天進辦公室兩眼紅紅,人家還以為我去打麻將或者生病了。」戴勝益幽默地說。但很多人一定會好奇這位睡前慣於思考的董事長,會不會因此影響睡眠品質、或睡不著?「我一天的睡覺時間就是固定五小時,這麼濃縮的休息時間,加上白天運動身體會疲勞,所以一定睡得著。」倒是睡前為明日做規畫這件事情可不能在床上進行,「睡覺是睡覺、思考是思考,兩者要做切割,所以房間一定被塑造成是一種睡覺的情境;至於思考,我都在家裡的餐桌上完成。」其實以外界的眼光來看,王品已經達到一個成功的境界了,戴勝益的紀律生活似乎可喘一口氣,但他不這樣看。戴勝益說,每一階段打仗的內容都不同,過去他曾經為餐飲的多品牌策略「樂思」,終於建立典範;現在他則為社會口碑知名度在做努力,但一樣需要「樂思」,反正就是持續打仗。「困難本身不是壓力,壓力來自沒有處理與面對,面對它,壓力就釋放了。」這是戴勝益睡前必定思考的核心精神。

杜書伍用睡前時間 超越競爭對手當然像這樣善用睡前「大好時光」的人,絕不是戴勝益獨有的作為,許多成功人士都有類似的習慣。「晚上,是要用來超越競爭對手的。」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用這句話來詮釋。

從一九七六年加入神通集團至今三十餘年,杜書伍一路帶領聯強國際集團發展成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三大3C專業通路商,回想走過的日子,杜書伍覺得,一個人能否成功,睡前是否認真做功課,具有關鍵影響力。

杜書伍說,年輕時他全心投入工作,白天跑客戶,傍晚還利用時間開會;通常下午五點與幹部開會,一直開到八、九點,回家用完餐後,他又利用睡前的時間,思考白天無法做的事情。

例如,早期杜書伍還是小業務時,晚上就用來K書及準備技術資料,了解產品的應用,準備隔天報告給客戶。後來聯強從神通分出來後,他擔任部門主管,白天忙著做部門營運,晚上就想該如何規畫制度細節,讓公司運作更順暢。

到了聯強規模更大後,晚上他會用來思考經營策略、海外擴展等計畫,這些都需要反覆思索,把商業模式釐訂清楚,讓事業發展有可依據的藍圖。如今,聯強發展更加穩定,他便把晚上時間挪來寫文章、做教育訓練及培養人才等工作。

杜書伍認為,產業競爭很激烈,與你一樣或比你厲害的人很多,只有做得比別人多一點才會贏,而大部分人白天都很忙,只能處理緊急的工作,就剩晚上可以進行長遠基礎建設、培養真正實力。杜書伍說,他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都凌晨二點才睡,一直到一九九六年公司掛牌後,才恢復到十二點左右就寢。

戴勝益睡前樂思把王品推向高峰、杜書伍睡前用功一步步超越競爭對手,進而累積厚實的財富,那麼,你呢?睡前都在做些什麼事?根據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和《今周刊》對網路會員進行(國人睡前習慣大調查)調查的結果,有高達六成的人睡前習慣看電視及上網,僅有約三成的人習慣看書及為明天工作做準備。

再從交叉分析可以看出一個現象,那就是越有錢、職位越高(包括高階主管及企業主)的人,越習慣為明天工作做準備。再則,越有錢的人睡前做投資功課的比重也越高,淨資產三千萬元以上睡前做投資功課者,為一百萬元以內者的三倍。

這顯示,投資功課做得越多,越能提升賺錢實力,一旦賺錢實力提升就會產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睡前做投資功課將變成習慣;因為習慣,所以天天自發性的做功課,於是變得更有錢。而這樣的正向循環,就發生在美麗多金的股市名人何麗玲身上。

養成睡前好習慣 讓潛意識幫你吸收能量何麗玲有一句至理名言:腦袋決定口袋的深度。說起她的睡前好習慣有二:記帳、做投資功課。「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沒有一天不記帳,每天睡前花個五分鐘整理帳目,就與女人卸妝一樣自然。」另外,每天工作十二小時的她,睡前一定會花一小時研究股票,「順便與手上的股票說晚安。」何麗玲經常談起她的投資思惟,她說,買股票,要把自己當成那家公司的老闆,這樣才有機會獲利。所以她關心產業獲利前景、看財報、也以技術分析判斷股價位置。而研究這些功課就是她的睡前習慣,當然把她推向有錢人行列。

一小時也好、三十分鐘也行,即使十五分鐘也罷,總之,若養成睡前好習慣,確實足以影響你的成功力與有錢力,而這股力量遠超過你的想像。

《黃金睡前三十分鐘學習法》一書提到,睡眠不是一天結束時的休息時間,而是大腦為一天開始做準備的時間,因此,改變「睡前三十分鐘」的習慣,你的人生也將會跟著改變!

時間管理大師博恩.崔西(Brian Tracy)也表示,時間管理是所有領域的人成功的關鍵,他研究時間管理三十多年,發現了一項簡單公式,那就是就寢前替接下來的一天列出所有待辦事項,潛意識就會整晚處理那些事情 。

這當然不是臆測,事實上,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指出,在快速動眼睡眠的時段中,我們的意識程度較高,腦波測量也顯示此時期腦波波形與醒著時幾乎相同,且容易作夢,而「作夢是記憶的再現」。此時,大腦會快速重播前一天(睡前)所發生的事,或是剛學習的內容;另外,也會將已記憶的資訊與新進入的資訊,進行隨機對照比較。

簡單來說,大腦會選擇在無外來資訊干擾的情況(睡眠)下,進行「整理資訊」與「強化記憶」的工作。因此,《黃金睡前三十分鐘學習法》一書強調,若改變「睡前三十分鐘」的習慣,便能將耗費六到八小時的睡眠轉換成完全不同的東西,並產生十倍、甚至二十倍的效果。

習慣可以養成 是否變有錢由你自己決定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教授級醫師蘇東平也表示,人在進入睡眠後,潛睡、深睡的循環會發生四到五次;處於潛睡期時,確實會將睡前的記憶保留下來,這是為什麼常有人說睡前學英文效果最好的原因。

相對來說,如果睡前盡是聽些令人亢奮的政論性節目,或者陷入悲傷的情緒,大腦也會加倍反應。

現在,你知道睡前三十分鐘的力量了,只是睡前習慣該如何養成?《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一書提到,改變習慣不見得有速效,也不見得輕鬆容易;不過,改變習慣絕對可行。

從今天起,學習有錢人的習慣,睡前為明天的工作做準備、思考未來方向、做投資功課、甚至是讀一本書,相信透過長期點滴累積的能量,將可以創造出超乎你自己想像的財富。

就像《股市大贏家》系列作者、投資高手陳進郎,二十年來他每天睡前做三小時功課,累積兩萬小時的功力,身價非凡,及早享有財富自由境界。想變有錢人,就從改變睡前習慣開始吧!

成功非偶然

有錢人默默在做的睡前好習慣

國人睡前習慣大調查

單位:%

超過6成的人平日睡前看電視及上網,但有錢人多在看書、為明天工作做準備

看電視(含看影片)

一般人 63.2

有錢人 57.9

上網(含線上聊天)

一般人 59.5

有錢人 43.6

看書

一般人 33.1

有錢人 45

為明天工作做準備

一般人 30.1

有錢人 42.9

打電玩

一般人 16.4

有錢人 10

做投資功課

一般人 14.2

有錢人 24.3

記帳

一般人 12.8

有錢人 11.4

運動(含瑜伽、伸展操)

一般人 9.6

有錢人 10

檢視一天做對哪些事 做錯哪些事

一般人 8.4

有錢人 8.6

註:有錢人以淨資產3001萬元以上的數據做統計越有錢的人越習慣睡前為明天工作做準備(為複選題組)

萬元 單位:%

100以內 25.9

101~300 28.4 301~500 33.3 501~1000 36.4 1001~3000 38.5

3001以上 42.9

越有錢的人越習慣睡前做投資功課(為複選題組)

萬元 單位:%

100以內 8.0

101~300 13.3 301~500 20.3 501~1000 21.7 1001~3000 27

3001以上 24.3

職位越高者越習慣睡前為明天工作做準備(為複選題組)單位:%

非上班族 9.4

一般職員 27.5

部門主管 37.6

高階主管 45.6

企業主 44.7

自營商∕個人工作室 25.7 調查說明:本問卷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與《今周刊》對網路會員執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500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1.69%。調查時間為2013年4月10日至17日。

睡前好習慣5步驟養成術

Step1 將想要養成的目標具體寫下來一個新習慣的養成,最重要的是做好正確的「目標設定」。例如,希望睡前能做到檢視明天的工作,那麼,就把這項目標清楚的寫在紙上。

Step2 建立成就感或訂定清楚的獎酬為了讓自己有養成習慣的動能,開始時可以給自己小小的犒賞。例如,如果睡前有做到檢視明天的工作,那就告訴自己隔天可以喝一杯好咖啡。

Step3 至少堅持21天任何事都會因為「重複」的動作而下意識地逐漸喜愛。而多數心理學家認為,只要21天就可以養成新的習慣。

Step4 習慣成自然

習慣的定義為:刻意或深思後而做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每天都在做的行為。因為形成習慣了,所以一切變成自動自發。

Step5 邁向成功、有錢的境界睡前所思考或學習的東西,會在睡眠時被大腦整理,效果會擴大,長期累積就有很大的機會變身為有錢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65

創始人經驗:快銷品的市場部都在做什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717.html

市場部工作之一:

洞察和市場調研,就是保持對消費者行為及心理、對行業發展趨勢、對競爭對手動向、對零售市場份額和變化、對媒體傳播特點等各種信息進行持續性地跟蹤,這部分工作特別重要,很多公司專門成立部門,甚至有些大公司還設置兩個洞察部,一個在市場部,重點在消費者,一個在銷售部,重點在渠道研究,但一般兩個部門上邊是一個老闆,因為很多數據來源是一樣的,比如AC尼爾森、明略行、索福瑞等

市場部工作之二:

新產品概念研發,產品都是有生命週期的,即使再暢銷的產品,總是有沒落的時候,所以儲備和研發新產品特別重要,而研發的來源一般在市場部的產品概念,通過對消費者的研究和對零售市場的跟蹤,會對未來消費趨勢有一些感覺和線索,比如什麼口味、什麼包裝、什麼形象、什麼成分、什麼顏色等等,新產品開發並不一定是完全嶄新的產品,很多時候在原有產品基礎上做一些升級和改良就成了新產品,關鍵是新產品要包裝成新的概念,讓大家感覺是完全新的產品。

市場部工作之三:

品牌定位和推廣主題,這是市場部的核心工作,就是品牌經理的最重要工作,要對每一個品牌今年推廣的主題是什麼、設置幾個窗口、投入多少資源、要不要請代言人、線上線下的資源是如何分配的,最後要落實到一個預算表,包括銷量多少、增長多少、各地區各渠道的增長率、拉力預算多少、推力預算多少、推拉結合預算多少、各地區各渠道的策略和預算分配如何,這些都應該邏輯清晰具體可執行,當然要和各銷售部門負責人反覆商量和確認。

市場部工作之四:

媒體投放和廣告,這裡包括兩個工作,媒體部主要是媒體採購,包括GRP的監控和CPRP的控制,當然這裡的媒體包括類似電視、戶外、報紙、廣播這樣的傳統媒體,也包括象網絡、視頻、微博、分眾類似的新媒體,媒體的投放因為投資特別大,一般要特別認真,很多公司為了防止貪污腐敗都採用招投標制,當然招投標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第二塊工作是廣告部,主要是視覺設計和物料製作,包括各種廣宣品的設計和各種物料的委託製作。

市場部工作之五:

市場推廣及促銷,這是很雜亂很具體的工作,要策劃各種品牌推廣活動和促銷方案,當然這裡的促銷方案主要是指針對消費者的,渠道促銷是下一個話題,市場活動也是分季節和分渠道的,比如比較多的是學校校園活動、城市廣場活動、三四線鄉鎮推廣活動、餐飲渠道推廣活動等,這裡主要是定主題、定KV主畫面、定活動機制、定預算,這些方案確定以後就交給區域市場部去執行了。

市場部工作之六:

Trade Marketing,渠道拓展部,一般負責各渠道的促銷和推廣,包括促銷方案和陳列生動化投入和執行,一般還分成現代渠道和傳統渠道,渠道促銷包括進貨獎勵、抽獎、免費派樣、特價、贈品、促銷員等各種方式,節假日促銷和平時促銷很大差別,DM促銷、店慶促銷、新品上市、鋪貨促銷、互動促銷等各種方式都有各自適用的情況和優缺點。

市場部工作之七:

Field Marketing,區域市場執行,一般是落實市場部在各地區的市場活動和生動化佈置,是具體落實工作,要及時保障各種物料到達市場第一線,保證活動按質按量的安全地完成,保證廣告宣傳的形象統一,保證各地區終端品牌顯現和生動化按統一標準執行,這個工作特別繁雜和重要,對品牌的統一性和標準化很關鍵,一般需要及時地對預算花費、完成項目、終端落實門店進行統計和彙總,定期要組織最佳案例分享會進行交流和評比,讓大家互相學習和提高。

 

這就是我初步想到的市場部工作,都是我零散的感受,不夠理論和高度,但都是實戰經驗,望同行們交流指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71

到底在做什麼?

2013-07-01  TCW
 
 

 

那是一個有意思的遊戲。

一群帶孩子去參加夏令營的父母們,被分成五組,進行一場比賽。台上老師帶著詭異微笑,發給各組一套蜥蜴拼圖,裡頭包含紅、藍、綠共十五隻小蜥蜴,每隻蜥蜴都有頭、尾巴及四隻腳,形狀相仿,顏色各異。

接著,他宣布了題目:請各組完成一個均等三角形!

輸人不輸陣!父母們雖然都是第一次見面,但身為父母的榮譽感是如此強大,因此比賽一開始,不須暖場,大家立刻發揮團結力量大的精神,進行專業分工,有人動腦、有人動手、還有人四處探查敵情,更有媽媽主動發揮鼓勵者的角色,吆喝著團隊全力衝刺。

時間到!講師走到台下繞行一圈,每組都完成了任務,並宣稱自己拼的就是均等三角形。

這時,狡猾的講師問了:什麼是均等三角形?

一陣沉默,講師接著問:為什麼都沒人問我要的是什麼均等三角形?

陸續有人出現恍然大悟的表情。是啊,所謂的均等,指的是顏色相等?邊長相等?還是顏色分布相等……。

這是標準的情境遊戲,讓人們藉由遊戲的場域,離開日常工作或生活場域,以跳脫慣性思維,發現自己的盲點。

有趣的是,這種未先搞清楚目標就陷入瞎忙的狀態,竟然大家有志一同?平常我們都知道,先有目標才能執行。但多少時候,我們接到了模糊而不清楚的目標,竟然不知(或不敢)提出應有的質疑或確認,仍然一股傻勁的悶著頭往前衝;或者,我們就是那給出連自己也搞不太清楚的目標的人,可想而知,結果當然是一團糟。

若沒有時刻警醒,慣性,常常會產生可怕的後果。上位者慣性的訂出模糊的目標,下位者慣性的執行著模糊的目標,最終,雙方都對結果不滿意,於是,熱情就在過程中被消磨殆盡,甚至導致對自己或他人能力的否定。

十二年國教、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公共政策,要不朝令夕改,要不讓民眾措手不及,其源頭跟公務體系上下沒把目標搞清楚,恐怕大有關係。

蜥蜴拼圖,一個源自半世紀前,「幻覺藝術之父」M.C. Escher的構想,卻意外協助人們搞清楚目標的重要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63

【案例】從蝸居創業到融資千萬,37健康這兩年都在做什麼?

http://www.iheima.com/thread-1529-1-1.html
37健康CEO代萬輝看起來性格溫和,彬彬有禮,但是三句半之後你會發現,對面坐著的這個有點萌的年輕人,骨子裡其實是個瘋狂的產品經理。
  和熵量談起兩年前創業之初的情景,代萬輝顯得很興奮,「當時六個人就擠在我家10平米的屋子裡辦公,沒有家具,我們就擠在一張床上寫代碼」。聽到這裡,創始人之一的張曉明沉默了一下,然後認真地說,「確切地說是四個人坐在床上,還有兩個站在地上。」
  記者:跟讀者介紹一下37健康。
  代萬輝:37健康目前做的是一個互聯網高血壓管理平台。我們一邊和國內幾家電子血壓計廠商合作,將採集的用戶血壓數據進行分析反饋,同時為用戶提供高血壓管理的知識;另外一邊我們對接的是醫療機構,希望在用戶需要醫療干預的時候,可以找到合適的醫生。
  記者:目前在醫療機構這邊的進展如何?
  代萬輝:正在和安貞醫院和北大醫學院談。
  記者:如何在更大範圍內和更多的醫生展開合作?線下溝通的成本可能很高。
  代萬輝:我們是這麼界定這個問題的:當用戶真的需要我們幫助他找到醫生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做這件事情,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用戶會有自己相對固定的高血壓醫生。所以我們自始至終做的都是一個工具,而不是要承包所有的事情。但是如果有醫生已經在管理一個相對固定的患者群,我們也可以提供給醫生工具,讓他在終端隨時查看和管理患者的數據。
  記者:那我們產品的核心是什麼?
  代萬輝:核心是基於算法的整套數據評估體系。我們的應用會根據用戶連續一週的血壓值給出較為個性化的數據反饋。根據這些數據反饋我們會給出運動和膳食處方,或者提醒他們去看醫生。
  記者:也就是說,我們干預用戶高血壓管理的方式有三個,第一是高於警戒值之後醫生的干預,二是家人朋友的監督幫助,三是關於運動和膳食的建議。
  代萬輝:另外還有用戶之間的交流,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交流。
  記者:我不知道這些干預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代萬輝:慢病管理本來就是逆人性的過程。如果一個胖子承認自己就是吃貨,就是要過度飲食,任何人也拿他沒辦法。我們只能提供一個工具,千萬不要想著解決所有問題。
  記者:算法很複雜嗎?
  代萬輝:有一定的難度。高血壓的個體差異很大,有人是單純的高血壓,有人可能合併糖尿病並且是個胖子,那麼後者血壓的所謂正常值範圍和前者就會有不同。我們通過算法去刪選這些用戶,讓情況近似的人處在同一個分組中。目前我們仍在努力深化算法,最終希望真正實現個體化的數據反饋。
  記者:這其實是一個機器學習的過程。
  代萬輝:對。其實類似醫生看病。醫生通過大量病例的學習就可以積累很多經驗,他的診斷也會越來越準確。
  記者:用戶對數據反饋的準確性有明顯的感知嗎?
  代萬輝:可能不會。我們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但是我們並不指望用戶能理解這件事。
  熵量:目前用戶對產品的反饋如何?
  代萬輝: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現在的裝機量大概是50萬,活躍用戶佔10%,很大一部分用戶對我們的應用相當依賴。
  記者:他們會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嗎?
  代萬輝:非常多。我們收到大量來自用戶的意見,很多時候都是很長的一大篇,而且是用手機輸入的。正是這些真誠的反饋幫助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界定用戶需求,讓我們對自己的產品更有信心。
  記者:用戶真正的需求其實很簡單,同時又很難把握。
  代萬輝:確實是。我們在做產品之前做過相當大範圍的普遍性調研,產品做出來也讓家人朋友反覆體驗,但是這些都代替不了在真實的使用環境下用戶的感受,我們也是在日復一日地與用戶接觸中才體會到最核心的需求。之前我認為用戶會對自己的血壓數值非常敏感,但是後來我們才知道很多高血壓患者自己都不清楚血壓的正常值應該在哪個範圍。
  記者:這個過程是不是在做減法?
  代萬輝:對。而且我們承認自己走過一些彎路。後來我們發現用戶的需求真的很單純,單純到他們只需要一個可靠的血壓記錄和反饋的工具。
  記者:非常珍貴的領悟。可能馬上就會出現和你們非常相似的產品。
  代萬輝:這是一定的。任何人都可以和我們做看起來差不多的產品,但是我們比較自信的是自己對用戶需求的把握,這是一種感覺,基於此我們會不斷深化和細化服務。最終只有服務才能打動用戶。
  記者:高血壓患者很多都是老年人,他們使用智能手機可能會有障礙。
  代萬輝:的確是,這個問題我們後續也會想更多的辦法。比如推出老年版,子女版,醫生版,我們會用多元化的工具全方位服務用戶。
  記者:目前用戶還需要手動輸入血壓數值,什麼時候可以實現數據自動上傳?
  代萬輝:我們正在和硬件合作商談接口的問題。電子血壓計目前同質化競爭很嚴重,廠商都希望在硬件之外提供一些附加服務,相信不久之後這個問題就會解決。
  記者:醫生對產品的評價如何?
  代萬輝:非常好。以前讓醫生發愁的一件事情是,患者往往無法提供準確的持續一週的血壓數據。很多醫生沒有辦法,只好讓患者把數據錄到表格里,然後發電子郵件給他們。但是整個過程很混亂。現在病人通過我們的血壓管家,可以把非常詳細整齊的數據拿給醫生看。
  記者:你們和投資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代萬輝:機緣巧合吧。大家也是在一些活動中認識的,後來聊著聊著覺得很投機。真正懂醫療的投資者很少,我們很幸運。
  記者:投資者看重我們什麼特質?
  代萬輝:首先可能覺得我們在軟件開發、數據算法還有醫療信息化方面都有不錯的積累,而做高血壓管理應用又是一件非常跨學科的事情。第二是我們非常專注於高血壓管理。其實任何一個醫療細分領域的產業鏈都非常長,如果把面鋪的太廣,對於我們創業團隊來說,產品和後續服務肯定做不好。
  記者:目前我們團隊的結構是怎樣的?
  代萬輝:我們有20個人,其中三分之二是技術開發,三分之一是運營。
  記者:現在有沒有想過盈利的事情?
  代萬輝:沒有,還太早。我們現在唯一想的事情是如何把產品做好。
  記者:為什麼起37健康這個名字?未來公司是否會做高血壓管理之外的業務?
  代萬輝:可能主要是好記吧,哈哈。未來我們希望37健康是一個慢病管理的綜合平台。
  記者:你如何理解移動醫療,或者互聯網給醫療帶來的價值?
  代萬輝:我覺得醫療是主體,互聯網是手段,永遠不能忘記我們其實做的是醫療健康服務,而不是互聯網產品。如果投資人要求我們用戶量要爆髮式增長,我們會直接回絕。我們所做的事情其實是用互聯網的方式再造醫療的某個環節,用更高效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數據,延長醫生的觸角,幫助整個社會更高效地使用醫療資源。
  記者:你一定對移動醫療充滿信心。
  代萬輝:是的。幾年前,不管我怎麼說,家裡老人也不會相信網上購物,他們總是擔心付了錢對方不發貨或者怎樣,但是現在他們已經沉迷其中了。互聯網真的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我相信未來互聯網也會徹底改變人們就醫和疾病管理的習慣。
  記者:什麼精神力量在支持你的事業?你的興趣點在哪裡,移動醫療還是創業本身?
  代萬輝:做傑出的產品是我的興趣點。創業不是,太辛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007

當你還在看電視 他們存摺已經進帳7位數 有錢人下班後惦惦在做的事

2014-05-05  TWM
 
 

 

下班後,你怎麼過?吃喝玩樂尋找小確幸,癱在沙發上無意識地按著遙控器選台,

上網逛臉書、打電動……

如果你總是望屋興嘆、見到存摺簿就長嘆,你一定要看看有錢人是怎麼經營下班後的時間。

晚上八點鐘,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朱幸兒打開電腦,一旁準備數張白色紙卡,她正在「瘋狂」閱讀整天的財經訊息。這一天,她在親手裁切的白色紙卡上寫下一段文字:阿里巴巴馬雲:成功的關鍵,就在於「現在!立刻!馬上!」的精神。執行力強,就不怕點子爛;執行力差,好點子也會被搞砸。

在朱幸兒的書桌上,像這樣的字卡可以見到好幾疊,數千張的字卡中,有的充滿人生智慧、有的蘊含管理能量、有的顯現市場走勢;其中,有一張字卡是她三月中讀到一則新聞隨手抄寫下來的:香港豪宅市場出現「虧損照賣」的多起案例,即使嚴重虧損二○%,也拋售出逃。

每天五張字卡

記下閱讀重點,累積高深功力「台灣房地產市場約落後香港半年,我自己預估,台灣房市八月就會出現轉折點,終究台灣房市與國際重要城市還是會出現連動。所以我已經有一段時間都不在國內看房子了,把目光移往海外。」朱幸兒不只將事件寫下,也提出深層思考後的觀點,並付諸行動。

晚上八點到九點半,是朱幸兒結束一天工作、用完餐後的「獨處」時間。窩在書房的這一個半小時,她會把當天的財經新聞、收到的電子郵件全數瀏覽一遍。這項五、六年來的習慣,是她下班後最重要的充電時間。

至於寫字卡,則是大約在三年前養成的習慣。當時,由於經常接獲學校、機構和同業的演講邀約,於是她把每天閱讀時所見到的重點,摘要式地寫在自製的白色紙卡上,一天總要寫個五張以上。「這樣天天做準備,只要有相關邀約,就可以很快翻閱字卡,從中找尋適合的主題;然後輕鬆帶著數張字卡上台演講,不會臨時抱佛腳。」其實,一張字卡通常只有不到五十字的內容,但她就是有本事把這五十字的重點發揮到淋漓盡致,一講五十分鐘都停不下來。然而,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是朱幸兒善用下班後時間,甚至是早上九點上班前,持續閱讀約一個半小時,累積出的高深功力。

至於週末,朱幸兒也沒閒著,她會到處看房地產案子,一則保持敏感度,二則過去幾年台灣房市充滿機會,她自己也因此成交數件案子,為財富增添不少厚度。事實上,不論出國開會,還是度假,只要逮到機會,朱幸兒便會想辦法約看建案。

今年二月,朱幸兒去了一趟澳洲雪梨,會議結束後抓緊時間瞭解當地房市;她發現,雪梨銷售小套房的思惟與台灣大異其趣,「十五坪的房子,在台灣一定沒有人想要加車位銷售;但在雪梨完全不同,沒有車位的房子,未來無法轉手,因為當地人外出交通仰賴自行開車。」度假不休息,到處看建案保持房市敏感度,幸運拿到海外案子沒想到回來台北沒多久,就有一位建商打算在台灣推澳洲房產,因為朱幸兒有辦法談論雪梨的房市、知道如何在台灣銷售雪梨的房子,因此順利拿到了這個案子。「如果我沒有去雪梨瞭解過市場,可能連敲門的機會都沒有。」而這又是下班後累積的能量、在職場上得以爆發的故事。

下班後的時間,對你來說意義為何?根據《今週刊》所做的「上班族下班後習慣大調查」顯示,有三八%的受訪者認為「可好好經營與利用」,三三%的人表示「只想好好休息」,另有二五%的人對於下班後時間的看法是「無所謂,想到什麼做什麼」。若依年薪交叉分析,我們會發現,年薪在兩百萬元以上的族群,有高達四五%的人表達「可好好經營與利用」的態度,而年薪兩百萬元以下者,則降至三八%。

「下班後的時間安排,是拉開個人能力差異的開始。」資誠管理顧問諮詢業務負責人劉鏡清強調,白天上班,大家都可用相同的時間累積經驗,讓個人成長;但要拚出差異化,關鍵就在下班後的時間管理。

一九九三年進入台積電時,Eddy是一位時間永遠不夠用的工程師,每天工作十四小時,輪夜班、不時加班。感覺上,這樣的人下了班後,應該是屬於「只想好好休息」的一群;但Eddy憑著「好好經營與利用」下班時間,一九九九年,也就是他三十二歲那一年,就脫離苦悶上班族的行列,開始玩吉他、玩重機……,過起財富自由的日子。

其實,當初進台積電時,Eddy也和大部分的工程師一樣,下班後「只想好好休息」,但當第一次拿到公司配發的股票時,卻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當時身邊的同事都在談論股票,什麼EPS(每股純益)、什麼PE(本益比),我從來沒聽過,搭不上話。」見到身旁的人儼然個個是專家,Eddy萌生學習動機,「那時,台積電股價波動極大,最高可到近兩百元,但最低時又殺到五十元;我心想,如果能把手上的股票全數賣在一八○元以上,不就太完美了嗎?」爆肝工程師,下班勤練功六年賺到財富自由,向台積電說掰掰想要賣在高點的念頭,觸發了他找尋答案的動力。大概有一年的時間,Eddy下了班,就會打開電視收看投顧老師解盤的節目;同時,他還頻繁跑書店找書來閱讀,這一買就買了兩百多本,書架滿滿都是投資相關的書籍。

「輪夜班,會做兩天休兩天;休假的那兩天,我幾乎都埋在書堆,不想外出。」Eddy大量吸收資訊,把《股價趨勢技術分析》、《陰線陽線》、《挑戰股市》、《十倍數操盤法》、《艾略特波浪理論》、《技術分析大師論金融操作》等書反覆研讀,畫重點、寫筆記,最後歸納出他自己的操作體系。

Eddy利用下班時間練了三年功;九七年之後,他操作股票的贏面已經十分可觀,但下班後他還是不懈怠,只要股市開盤,他都會一一印證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同時檢查主力進出、個股型態是否破線等,以做好隔日上陣的準備。不到六年,Eddy就瀟灑地與台積電說掰掰,成為一個快樂的專業投資人。

一位一天工作時間長達十四小時的工程師,下班後不是癱在沙發上休息,更不是上網聊天,而是把自己沉浸在書堆、丟入市場,用三年極度壓縮的時間,練就了一輩子都好用也受用的投資技能;也因此,他才得以拿下自己人生的選擇權,享受財富與時間的自由。

成功者想的永遠和一般人不一樣,根據《今週刊》調查,年薪兩百萬元以下者,下班後最常做的事是:上網、看電視;至於兩百萬元以上者,看書比重最高,其次才是看電視。兩相對照,會發現有錢人下班後習慣做的事情,確實與經營自己有較高的關聯性,包括看書、做投資理財功課、參與社團活動的比重,都相對高於年薪兩百萬元以下的族群。

有趣的是,年收入越高,下班後繼續工作的比重越高;同時,有錢人的下班時間都較晚。調查顯示,年薪兩百萬元以下者,下班時間多集中在傍晚五點到晚上七點;但年薪兩百萬元以上者,則集中在晚上七到八點,甚至晚上九點後才下班的也為數不少。

儘管下班晚,但有錢人還是積極運用時間,想辦法累積財富,因此,當問到每天下班後,大概會花多少時間做投資理財功課時,有五一%年薪兩百萬元以上的族群表示會花約一小時,另有兩成花一到二小時。相對來看,年薪兩百萬元以下的受訪者,有高達四成完全沒有在做投資理財的功課。

再問到會關心的投資理財訊息是哪些?可以發現,有錢人嗅聞市場趨勢的雷達是三百六十度轉動,除了台股外,美股、歐股、中國股市、海內外基金市場的變動、匯率全都不放過。

歸納問卷調查,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給了一個結論,有錢人下班時間晚,但理財時間卻相對長,且下班後會繼續工作,「整體的感覺是,高薪族上下班不分,且時間的運用更精準;而這樣長期養成的習慣,讓他們躋身贏者圈。」工作狂管理師,沒下班時間總在辦公室跨年,八年爬上總經理大位從IBM專案管理師起步,八年之間,一路做到總經理大位的劉鏡清,連續七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是在辦公室度過,聽著外面的群眾喊「五、四、三、二、一,Happy New Year !」但他不以為意,「二十五歲到四十歲,我的下班時間配比都在事業上;之後,才把家庭和個人慢慢拉進來。」劉鏡清的經歷,詮釋了有錢人上下班幾乎不分的狀態。

說起來道理很簡單:「要是你有時間看電視,你就有時間閱讀。」而這句話也可以是:「要是你有時間逛臉書,你就有時間吸收投資理財資訊」;「要是你有時間上網聊天,你就有時間為接下來的工作預做準備。」看來,一般人常掛在嘴上的「沒時間」,不過是藉口罷了!

這是一個龜兔賽跑的人生,休息的兔子永遠贏不了持續前進的烏龜。顯然,下班後還在持續前進的烏龜,力量更為驚人。

一場贏家與輸家的龜兔賽跑─有錢人與一般人的下班時間管理比較註: 「事業」項目,包含經營個人競爭力,持續工作。

「個人」項目,包含休閒、上網、放空。

「家庭」項目,包含陪伴家人、小孩。

有錢人

有錢人50歲前像一隻努力不懈的烏龜,下班後花70%~80%的時間在相關事業上,以提升個人競爭力、創造財富為主。

25~34歲 事業80% 家庭10% 個人10%35~49歲 事業70% 家庭20% 個人10%上半生努力,因此50歲後,下班時間可均衡分配至事業、個人與家庭,享受生活。

50歲之後 事業30% 家庭40% 個人30%

一般人

一般人50歲前只想當一隻休息的兔子,下班後90%的時間都花在個人休閒與家庭上。

25~34歲 事業10% 家庭10% 個人80%35~49歲 事業10% 家庭30% 個人60%50歲後,因為職業及財富漸現窘境,只得花費大把時間在兼差上,形成「事業」配比高達80%。

50歲之後 事業80% 家庭10% 個人10%

採訪整理:施禔盈

有錢人下班後跟你不一樣

─上班族下班後習慣大調查1. 45%有錢人,會好好經營下班時間Q:你對於下班後時間的看法是?

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可好好經營與利用 45% 38%無所謂,想到什麼做什麼 33% 25%只想好好休息 20%34%辛苦了大半天,下班就是應該吃喝玩樂 2%3%2.有錢人下班後相對不愛上網,勤做投資理財功課Q:下班後屬於自己的時間內,你最常做的事情是?(複選)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

看書 52% 41%

看電視 43% 50%

做投資理財功課 34% 25%

上網 31% 60%

運動 30% 23%

繼續工作 23% 11%參與社團活動/學習課程 21% 13%與朋友餐敘 19% 16%培養第二專長 13% 11%

打電玩 3% 11%

3. 有錢人下班時間通常比較晚Q:你平常的下班時間是?

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傍晚5~6點 20% 27%晚上6~7點 18% 35%晚上7~8點 25% 19%晚上8~9點 8%7%晚上9點後 24% 9%其他 / 不一定 5% 3%4. 51%有錢人,每天花約1小時理財Q:你每天下班後大概會花多少時間做投資理財功課?

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1小時以內 51% 44%1~2小時 20% 12%2小時以上 11% 3%

無 19% 41%

5.有錢人關心的理財資訊廣泛,不限於台股Q:你主要關心的投資理財訊息是哪些?(複選)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

台股 59% 56%

美股 53% 22%

匯率趨勢 47% 30%海內外基金市場變動 44% 27%中國大陸股市 26% 12%

歐股 23% 7%

無 11% 29%

註:年薪含獎金及紅利。

調查說明:本問卷由《今週刊》針對網路會員執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810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3%。調查時間為2014年4月7日至18日。

撰文‧施禔盈 研究員‧辛曉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302

姬十三:果殼網在做什麼?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90
不知什麼時候起,互聯網界很喜歡 「初心」這個詞。

「科學傳播」是我們團隊的初心。

2004年我在《牛頓科學世界》發表第一篇作品,在這個領域,整整十年。果殼網的主編拇姬,從時評作者轉行成科學編輯,也有十年;COO姚笛,化學系畢業的互聯網人,六年前向我投稿而結識……四年間,各行各業背景的同事,為了這理想紛至沓來。那些跟我們好多年的網友,認的也是這個理。

對用戶來說,科學傳播這件事,本質是什麼?

我的答案是:把先進生活方式帶給一部分人。


無論是理性選擇一個化妝品,還是尋覓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花時間練習巴氏刷牙法,通過最流行的在線學習資源提升自己……你都是在認知更先進的生活方式,改變自己。

作為一個創業者和科學傳播人,我的挑戰是,怎麼找到發展模式,同時保有初心。

一開始,果殼網想通過泛科學內容討論,構建一個社區。很快面臨問題:要選擇成為一個越來越大,用戶越來越雜的社區嗎?再大十倍又怎樣,如何變現?

歷史上看,無一倖免,高質量內容社區一旦開始快跑追求流量和內容變現,就離最初調性越來越遠。像果殼這樣有著強烈氣質的社區,會面對更大衝擊。我們真的甘心去做一個蕪雜的網站嗎?

試來試去很久,轉變思路。我們的答案是:不再單純通過加速擴大用戶量來變現,而是在內容的再開發和用戶集群價值上做深挖,精耕細作。

要實現有效變現,只靠堆積內容是不夠的,必須下沉到行業裡去。科學傳播尚未成為一個有效行業,我們必須找到具體行業。

去年初拿到B輪投資後,果殼開始部署下沉戰略。

首選行業是在線教育。從果殼社區孵化的子品牌「MOOC學院」,一年時間,聚集了在線教育時代最優質的一群受眾,成為全球在線教育內容的中文用戶入口,對接20多個國際在線教育網站,和部分平台建立戰略級合作。

我稱這個模式為「在線時代的留學」,接下來路徑不難想像。

用優質內容和社交媒體佈局低成本地獲取優質受眾,建立有勢能的品牌,再下沉到具體行業解決變現問題,這就是果殼的答案。作為一個科學傳播人,傳播方式更豐富了;作為一個互聯網創業者,看到的是以專業角度切入到細分行業的各種機會。玩法很多,豁然開朗。

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果殼的媒體屬性重,UGC不純粹,投資人不喜歡。

因為,很多時候,科學事實是反認知本能的。科學不是多數人說了算,不能靠投票轉發選勝負,堅持一條科學結論往往意味著挑戰日常認知。因此,果殼呈現出鮮明的價值觀,媒體屬性重。

工作上也越來越「重」:為了保證輸出內容的科學性,我們建立了專業編輯和外部專家隊伍;為了報導最全面的科研進展,要在科研領域深耕,對接打通和科研機構、高校、政府部門的關係;我們小心翼翼處理商業和市場項目,接每一個案子之前要判斷是否在科學上站的住腳,為此拒絕了大量合作。

但是這麼做下來,果殼成了一個受尊敬的、響噹噹的品牌。可能很少有一個初建互聯網品牌,能這麼高頻度地和國際機構、500強企業對等合作。一位品牌營銷前輩對我說,「果殼是個有稀缺性、氣質佳的品牌,有突出的人格屬性,佔據了一個品類,這很難得」。

氣質佳的結果是,用戶識別度高。社區裡有50萬用戶在聊美容護膚背後的知識和技術,30萬用戶的女性內衣小組討論「為每一個妹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Bra」……等等。這就是「科學在生活」。

氣質佳的結果是,網友和我們的精神聯結很強。去年開始,果殼嘗試將線下活動「萬有青年燴」開源化管理,效果很好,現在每週都有2-4場幾百人的活動在不同城市舉辦,完全由網友策劃、組織。在上海幾個學校試點的萬有青年協會,掛靠校團委,也穩定運營中。

因為品牌氣質佳,用戶識別度高,大量一線商業品牌積極找我們合作,今年這部分的預期收入很不錯。接下來我們會在品牌和粉絲經濟方向上試很多有趣玩法。

很多年的網友給我留言,

「你變了」,「你越來越像一個商人了」。

怎麼說呢,這就是當初選擇這條路必然要面對的改變啊。我開始認識到個人理想只有在企業理想同步實現之際,才值得尊重。

耐心看這些事慢慢變好,不再激動嚷嚷。

回到一開始談論的「初心」問題。因為在模式上選擇深耕,現在,我們有機會回到原點,來做一個有價值、有質感的科學傳播品牌。

在果殼「好大一盤棋」裡,「科學人」這個新品牌,不是改個名字和版式那麼簡單。從去年開始,我們和nature,science兩大國際學術刊物建立了合作關係,和全球科學媒體搶報導速度;增加直接對話科學家的文章比例;和中國科協嘗試合作「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項目,旨在打通中國頂級科學家與媒體的傳播通路,讓科學共同體聲音在第一時間不失真地傳遞給靠譜媒體。

很顯然,「科學人」這個品牌,是對《科學美國人》的致敬,我們將加大投入,向國際一線品牌看齊。這可能需要更持久的耐心,很多次實驗的推倒重來。「每片森林的家史中,都曾有火光閃耀」,一個網站的生態也是如此。

謝謝你們的一路同行。

鐵甲依然在。

來源:果殼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85

贏家們 午休偷偷在做的事

2014-08-25  TCW
 
 

 

上班日的中午時光,你是否是這樣度過的:邊吃飯、邊開會,有時囫圇吞棗到吃了什麼都不知道。跟辦公室飯友匆忙去餐廳占位,邊吃邊吐苦水。或是,拿著便當,繼續黏在電腦螢幕前,漫無目的看文章。

這不是令人意外的情景。《哈佛商業評論》曾引述一項名為「能量計畫」(The Energy Project)的調查結果指出,四分之一的上班族,午休時間沒有離開辦公桌;六成受訪者的午休時間少於二十分鐘,甚至少於十分鐘的,也大有人在。

但你知道嗎?我們可能正錯過,一天最能添人緣、衝創意,甚至補充活力的黃金時光。

尋找午休新配方全球正在做:丟掉滑鼠+便當

其實,午休時間,是一天中唯一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光。因為,白天我們被工作綁住,晚上下班,時間屬於家庭,只有午休,老闆跟家人都沒辦法干擾。但,卻只有少數贏家,意會到這個「真空時間」的好處。

例如,掌握全台最大廣告預算的群邑台灣分公司董事長余湘,就很會利用午休時間廣結善緣。若約晚上,顯得太侵略私人時間,大家參與意願不一定高。但約中午,半公半私的時間揪團吃飯,不談正事,讓人放鬆,反而讓她的飯團集結宏?痋B海洋拉娜與天空傳媒等高階經理人,牽出來的商機更大。

「人緣好,大家就會喜歡你,人脈就會不自覺的產生。」余湘說。

老爺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則利用午休時間,幫自己「充飽」創意。

「(午休時間)若只用來吃飯,太可惜了!」有將近三十年職涯經驗的沈方正觀察。工作越忙碌,越要學會中場時間抽離工作。這位執行長每週會抽出一天午休時間,坐公車前往他的神秘基地:美術館。這個形同讓大腦先休息再啟動的儀式,讓他在下午工作,能激發出更多創意。

當然,我們多數人的午休時間有限。但起碼,你可以選擇好好的吃。

好好吃,不是指吃大餐,而是專心一致的去享受食物。根據商業雜誌《快公司》(Fast Company)引述,專心吃飯的人,會比邊吃邊聊天的人,擁有較好的血壓、睡眠品質,這也會反映在工作效率上。

就算你要午睡,也請記住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的關鍵數字。研究已證明,一個午間的短睡,能帶來的活力,勝過你晚上多睡好幾鐘頭,這是一個多划算的投資。

其實,現在全球正流行,用新視野看待午休時間。「找回你的午餐時間,就是拿回人生自主權的第一步」著有《這樣WORK才WORK!》的職場暢銷書作家史瓦茲(Tony Schwartz)說。

史瓦茲曾對企業經理人,發起名為「搶回你的午餐(Take Back your Lunch)」的能量計畫,鼓勵大家遠離辦公桌,外出吃午餐。

1小時可以不一樣贏家午休小改變,翻轉人生

這其實有科學根據。我們若一直處於工作的緊張情緒,對腦子的傷害很大,實驗已證明,壓力是造成記憶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實驗也證明,走出去散個步,創意反應是久坐辦公室的兩倍。

不管你選擇午休時間該怎麼過,但一場午間的小改變,是可能翻轉人生的關鍵。

台積電研發經理謝志宏,因為一個不甘陷入中年肥胖危機的念頭,決定重新安排午休時間,三年後,他打破全國「百馬」紀錄,還換來了職涯高峰。

一個超商副店長,選擇了深耕午休時間,現在,他是中國最大網商阿里巴巴的在台負責人。

讀到此時,若你仍堅持,午休時間太短,真的很難拿回主導權。

沈方正建議,先跳出框架思考。

我們可以問自己,多數時間,是否總為午餐吃什麼而想破頭,然後又陷入,「要和同一群同事」及「進餐廳吃頓飯」的雙重框架,導致我們總將午休活動空間,限定在從辦公室出發、步行十分鐘之內的餐廳,因此,想不到吃什麼好,也是必然的結果。

但如果把這個框架拿掉,把吃午餐簡化為吃個三明治,「哇,那你就可以利用午休,逛書店或去美術館,甚至看紀錄片,做自己喜歡的事,多麼過癮!」他說,午休時間怎麼運用,就像人生的各種可能性一樣,「往往是被我們自己否決掉的!」

英國作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說:「一個人可以在午餐前是個悲觀的宿命論者,在午餐後卻是個樂觀的自由意志信徒」。

別小看午休時間可以帶來的改變。上述的這些贏家,可能一週只是做一次小改變,哪怕是十分鐘的心靈對話,效果,都很驚人。

曾獲《國家地理雜誌》「年度探險家」稱號的韓福瑞(Alastair Humphreys),曾大力推廣在午餐時間進行「微探險」。他說,與其浪費時間在辦公桌前啃三明治,不如用全新的眼光到附近的綠地走走:當你走出去,你一定會看見不同風景。

他說,多人都以為探險一定要在遠離城市的鄉間,卻又常排不出時間。但我們所在的城鎮裡便有公園、歷史建築,你可以從窗戶往外看,隨便選定一座建築物,在不看地圖、不用手機輔助的情況下,運用自己直覺,或步行或轉乘大眾運輸工具,想辦法抵達目的地,就算最後無法到達也沒關係,關鍵是享受過程,重新思考我們所處的周遭世界。

今天起,若你已準備讓自己的午休時間不一樣。探險,已經開始。

【延伸閱讀】午休新提案 6件事提升你的戰鬥力

美國商業雜誌《快公司》用已證實的科學方法提出建議,午休做不一樣的事,能提高生產力;就算只是吃飯,吃對了,也能比同儕有創造力。

■提案1:好好吃,補腦力》適用對象:公事如麻、過目就忘的失憶一族》大腦也會餓,但要吃對腦有幫助的食物。1.魚:Omega 3 有助腦力運作,增強記憶。2.黑巧克力與堅果:幫助減緩認知退化。3.酪梨、藍莓:抗氧化素豐富,可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提升學習跟肌肉能力。

■提案2:20分鐘「創意眠」》適用對象:下半天常漏電的「度估」一族》20分鐘,小瞇一下。實驗驗證,最好的午睡長度是15分鐘到20分鐘,但別吃飽後立刻趴下睡,這會帶來胃病後遺症。

■提案3:走出辦公室微探險》適用對象:整個上午零產出的跳針一族》飯後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散步。實驗證明,去公園或廣場走走,能將注意力轉移,回到辦公桌後重新聚焦,你的生產力會更佳!

■提案4:窩進「爆米花工作站」》適用對象:即將提案報告的焦慮一族》前進咖啡廳對工作是有好處的。1.Renew注意力辦公室之外,還要有「爆米花工作站」(Workstation Popcorn),可以是咖啡廳或公園長椅,在新地點「爆」出創意。

2.提高生產力條件許可下,飯後到咖啡廳開工,也是不錯主意。咖啡廳音量,約70分貝的噪音,比全然安靜,更有效提升注意力跟生產力。

■提案5:7分鐘椅子運動》適用對象:連鄭多燕都跳不完的少動一族》科學家發現,下午運動比清晨好。》原因:午後,人的肌肉最暖和且最有彈性,反應最快,受傷的風險也會比較低。》實踐:美國運動醫學學院旗下期刊的論文指出,只要一張椅子、一道牆和7分鐘時間,做12項劇烈運動(如仰臥起坐),運動量跟長跑一樣。

■提案6:上網po文衝人氣》適用對象:不吐不快的社交一族》中午經營社交網站,最具投資報酬率。》原因:根據網路調查機構Kissmetrics統計,中午跟下午六點,是推特點擊率最高時刻。臉書,接近中午的時間,也是最多人關注po文。》提醒:最好別邊吃邊上網。研究指出,專心吃飯的人,會比邊吃邊聊天的人,擁有較好的血壓、睡眠品質,這也會反映在工作效率上。

資料來源:《快公司》(Fast company)、Kissmetrics、《健康與健身期刊》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19

32歲上班族 憑甚麼10年存出一千萬 存錢高手 悄悄在做的9個好習慣

2014-09-08  TWM
 
 

 

四十歲變有錢,是許多人的夢想。

從大學畢業開始,每個人都在累積第一桶金,十年後就可見分曉!

貧與富之間,差別就在於存錢高手們養成好習慣並持之以恆,讓他們能在黃金十年內,打造千萬元身價。

撰文‧鄧麗萍、歐陽善玲

研究員‧孫蓉萍

同一家公司的上班族,薪水與職級差不多,但是十年後,有人富、有人窮,為什麼?答案是,贏家們把握踏入職場的黃金十年,靠著努力工作及兼差、節儉和投資理財,資產比別人多一千萬元。

三十二歲的小偉,私立大學畢業,自認不夠聰明,也不是名校出身,但有別於一般社會刻板印象,這位七年級生,從大學時代就有很強的賺錢欲望,抱著「英雄不怕出身低」的想法,常告訴自己:只要比別人更拚、更早起步,最後結果就不會比人家差。

身材略顯福泰的小偉,雖然理財觀念很早熟,但白裡透紅的臉龐,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小一些。「大學畢業前,我的戶頭存款已有七十萬元。這些錢,是我假日早上兼家教,平日晚上在3C賣場當介紹員,偶爾在朋友公司幫忙,一點一滴存下來的。」他說,每月家裡原本就會給零用錢,自己賺的部分,就能全部入帳,一個月平均存下二萬到三萬元並不難。

小偉打從心底認為,財富多寡是這個社會評價一個人最直接、最現實的方式,要讓人看得起,就要趁年輕、有體力的時候,厚實自己的資產。而兼差,是他累積千萬元身價的第一步。

「一邊念書,同時又兼二、三份差,賺錢速度雖然快,但也超級累,課業多少也受到影響;記得有一年的暑修,考試前一晚還打工到半夜。當我睡眼惺忪、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教室時,同學們都覺得我很扯。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有點誇張。」

危機意識比別人強

念書時,他比同學早一步知道「人脈就是錢脈」大學時代,小偉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外打工,與同儕相比,視野大不同。「兼差多,認識的人也多;我很用心經營人際關係,在朋友介紹、幫助下,賺錢機會愈來愈多。後來才知道,原來人脈就是錢脈。」剛開始,小偉在一家美商3C公司擔任產品介紹員,時薪一五○元。之後透過這個工作,得知3C產品批發管道,他便以低於市價兩成左右的價格,購入電視、相機等產品,再轉手賣給熟識的中南部網路店家,一來一回就能賺到一二%。像這樣批貨、轉銷售的中盤商角色,小偉也愈來愈上手。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他投入台北電子商場大本營:光華商場。這份工作對他而言,早已駕輕就熟。「我的本薪兩萬五千元,加上業績獎金,一個月大概可領四萬元;又因為我念的是資訊科技,先前對3C產品、通路還算熟悉,所以本業之外我又開始兼差,自己批貨做一些小買賣,或提供軟體、銷售服務給需要的人。像這樣額外接案子,一年光是兼差進帳就有六十萬元,比本業還高。」小偉不用當兵,工作第一年就存下六十萬元,加上大學打工累積的資金,二十三歲就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利用這一百萬元,他開始學習「用錢賺錢」的技巧,讓累積財富的方式,進階到股市。

賺錢欲望比別人高

工作後,他把閒錢投入股市「用錢賺錢」「那段時間,我看了很多技術線形方面的書,但實際操作結果小賺小賠,對提升資產沒太大幫助;後來還因聽信明牌賠掉二十多萬元。」從小賺小賠到穩健操作,小偉在股市經驗中學到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能年年穩定賺錢的公司,完全不碰。」即使因此錯過一些飆漲三至六倍的股票,他仍不貪婪,並歸納出三種股票投資最穩當的方法:分別是高殖利率股、危機入市股,及對公司消息把握度高的個股。

他分享,有些公司每年收益穩定,配息水準也不錯,股價愈跌,現金殖利率愈高,買了絕對不吃虧;長期來看,股價也會反映公司獲利,不用擔心賺到股息、賠掉價差。還有一些好公司,遇到倒楣事的時候,股價不理性重挫,也可趁機介入,事後來看都是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

「像二○○八年金融海嘯,聯發科股價最低跌到一七七元,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初沒買到一八○元以下的聯發科,是股市最大遺憾。也因為這樣,後來我設定了一個波動區間,只要聯發科跌破二八○元就買進,突破三七九元就賣出,這樣幾年操作下來,我投入股市的資金就翻了一倍,不斷複製成功模式,果然是投資硬道理。」過去幾年,小偉透過穩定的高殖利率股票、危機入市原則,鎖定股價一度超跌的聯發科、可成,等到股價反彈至合理價位,他不貪心、及時停利出場;這樣反覆操作下,他自己的本金,加上父母資助的錢作為資本,只要看準時機就出手,資產累積速度也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快。

如今,小偉準備結婚,在新北市汐止買下總價一五二○萬元的房子,手上現金還有四四○萬元,扣掉家人資助的四百萬元、房貸二五○萬元,淨資產已達一千三百多萬元。這也意味著,從大學時代至今,小偉在黃金十年內,為自己累積了千萬元身價。

小偉無疑是人生勝利組的其中一員,因為在低薪化、貧富差距擴大的台灣社會裡,能夠累積千萬元資產的年輕人,其實是鳳毛麟角。根據《今周刊》針對二十六歲至四十五歲台灣人進行的最新調查發現,在四十歲之前達到淨資產一千萬元的人,僅八.三%!

國人理財能力大躍進

存到第一桶金的人,較三年前增加事實上,《今周刊》調查發現,高達八二.六%的受訪者,回答對現在的財富狀況表示不滿意;但近五成受訪者,只有五十萬元的投資理財部位;更有一八%受訪者沒錢可投資,苦無翻身機會。

如今上班族薪資普遍偏低,年輕一代重視生活品質,玩樂與美食的支出偏高,使得很多人成了月光族,既沒存到錢,也不相信自己有機會變富有。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近三年來經濟景氣欠佳,國人反而更加積極理財,財富狀況比以前來得好。

《今周刊》早在二○一一年就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進行「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如今,隔了三年,本刊再次調查,發現二○一四年有五一.一%的受訪者,尚未存到一百萬元,比起一一年的六七.一%,比重已降低了十六個百分點。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郭迺鋒分析,「過去三年,經濟景氣欠佳,反而激發台灣人更加積極理財。」在世新大學教了十年「理財與生活」通識課程,郭迺鋒發現,金融海嘯後景氣變差,理財觀念反而變得健康,父母主動要求子女記帳,學生們也較認真看待理財這件事。不僅如此,過去三、四年來,全球股市從谷底回升,加上房地產價格持續飆漲,也使得存到第一桶金的人比三年前增加。

身價千萬的人都怎麼存錢?

「投資理財」是主要致富途徑,其次為努力工作調查也發現,三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十年時間內會達到希望的財富目標。然而,要如何才能像小偉一樣,在短短十年內就擁有一千萬元的資產?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指出,單靠固定薪水想存一千萬元,不可能!他舉例,若十年要存一千萬元,假設只靠薪水,就算能存一半,年薪至少要有二百萬元才能達陣。「事實上,近年來,國人的致富途徑,主要靠房地產和股票投資。」主持「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的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公司經理董彥欣,把受訪者的淨資產和致富管道交叉分析,發現到一個有趣現象:淨資產在一千萬元以上的受訪者,逾三五%認為「學習投資理財」是致富最有效的途徑,其次才是「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薪資」(占三一.一%)。

這說明了,貧與富的分水嶺,關鍵在於有沒有投資理財計畫與行動!小偉並非特例,只是比一般人更拚,更願意學習理財。

早熟的理財觀念、兼差賺得比本業多、投資高殖利率股票等,這些都是小偉持之以恆的好習慣,因此在四十歲前便累積了逾千萬元資產。《今周刊》採訪多位專家以及存錢高手,歸納九個存錢好習慣,上班族只要學起來,就有機會和他們一樣,累積千萬元身價。

打造3份收入,他32歲身價逾千萬——小偉資產累計變化18~21歲 70萬元 大學4年打工存款22~25歲 310萬元 薪水結餘 光華商場銷售員40萬元.兼差 3C產品批發220萬元.投資股票虧損20萬元26~28歲 710萬元 薪水結餘 日商公司銷售員50萬元.兼差3C產品販售50萬元與友合資經營3C賣場50萬元.投資股票獲利300萬元 投資朋友公司失利賠50萬元29~30歲780萬元 薪水結餘 房仲50萬元.兼差3C產品販售30萬元.投資股票獲利110萬元 投資成立新公司失利賠120萬元31~32歲 1310萬元 .薪水結餘: 網路購物公司業務30萬元.投資: 投資房地產50萬元、 股票結清入帳50萬元.家人資助:400萬元

好習慣1

編列年度預算書

詳列每月收入、投資、儲蓄目標,依規畫執行首先,替自己理財,就像經營一家公司,要先編列「年度預算書」,學會為自己的生活定出財務總目標,包括每月生活收入、支出與計畫追求的儲蓄目標,建立自己的投資地圖,清楚所在位置與終點站,才不會迷失於人性的弱點當中。

「把自己或家庭看成是一家公司,並以經營公司的方式來管理財富。」郭迺鋒指出,看重自己,以財務大臣的心態打理資產,是打造黃金十年、累積千萬元財富的第一招。

有「賺錢之神」稱號的已故經濟評論家邱永漢,對小孩的金錢教育曾有驚人之舉。他發零用錢的方式,是一次發整整一年份,目的就是讓小孩當自己的財務長、學會管錢。剛開始,小孩一下子就花完了,才發現大事不妙,反而體會到「這樣下去不行」,自己主動產生學習理財的動機。

養成編列預算書、規畫如何賺錢和花錢的習慣,既能培養強烈的賺錢欲望和企圖心,可以激發出潛在的爆發力,並且更能左右你的行為,是成為存錢高手的前提或必備條件。

國人財務狀況變好了!

── 《今周刊》國人貧富調查3年前後對比存到100萬元者多16%改變1 存到100萬元者多16%2011年有67.1%的人尚未存到100萬元,2014年則有51.1%,降低了16個百分點。

改變2 處於負債的比重降低3%2011年有21.8%受訪者的淨資產(總資產扣除負債)處於負債狀況,2014年則是18%,降低了3.8個百分點。

好習慣2

每月對帳

分析自我消費形態,從大錢到小錢都要在乎想掌握資產的累積速度,必須養成每月對帳的習慣、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包括收入與支出的結餘、投資的賺賠等。雖然對帳的動作看似無趣,但日本理財作家中谷彰宏在《不愛錢,你有事嗎?48個變身有錢人的招財行為學》一書中指出,「對錢的事情一板一眼,就能讓散漫的人生轉變為豐富的人生。」對帳的習慣要從小處著眼,中谷彰宏發現,很多人在餐廳或飯店消費時,幾乎都不會仔細核對帳單上的消費明細,然而,帳單當然會有出錯的時候,必須確認帳單明細,「無論帳單的金額多少,只要察覺有誤,就要立即反映。」這個動作在於檢驗你對金錢的態度是否慎重。不論小錢或大錢都要在乎,這是邁向有錢的重要習慣。

從消費小錢到投資的大錢,都要定時檢視,除了分析自己的消費形態,檢討自己是否有多餘的消費之外,還要檢討自己的投資績效,學會調整投資組合、執行停損等。

好習慣3

強迫自己多存五千元

每月投資二萬元,三年半就能存到百萬元同樣投資報酬率八%的基金,假設每月投入一萬元,約六年五個月才能存到一百萬元;若能提高儲蓄,每月存一萬五千元,四年六個月就能存到;如果每月存二萬元,只要三年六個月就能存到,等於每月多存五千元,比別人快一年存到第一桶金。

每月二萬元怎麼來?二十三歲的護理師羅玄微靠著兼差及省吃儉用,每月存下二萬至三萬元,大學畢業兩年多就已存到人生第一桶金,她的目標是在三十五歲前存到一千萬元。「以前工作壓力大,常靠著大吃大喝排解壓力;像吃自助餐時,完全沒有價錢概念,想吃就夾,最高紀錄一頓要花將近兩百元,真的很驚人。」定下存款目標後,羅玄微對日常花費也開始錙銖必較;最重要是,趁早存到一百萬元後,不但能提升財富自信,更可因此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量入為出,產生正向循環。

「地瓜葉一把只要十元,高麗菜一顆六十元,買回家自己煮,一魚一肉、兩道菜就能吃得很飽,煮一次可吃二到三餐,平均下來一餐也不過六十元;還有,以前會花幾百元買上衣,穿沒幾次就不想再穿。這種被我歸為『消耗品』的東西,我都接收朋友送的二手貨,再也不用花錢買,現在的衣服、鞋子多到穿不完。」每月多投入1萬 比別人快7年 存到1千萬(每月投資) █ 理財目標:100萬元 █ 理財目標:1000萬元1萬元 6.5年 26年1.5萬元4.6年 21.6年2萬元 3.6年 18.7年註:以每月投資金額,定時定額投資年報酬率8%基金,試算達到理財目標所需時間

好習慣4

每月買年化報酬率8%基金以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培養敏感度再加碼定時定額投資基金的好處,在於避免看錯進場時機、選錯個股的風險。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若能每月投入三、五千元、利用基金布局全球市場,也是以小額資金學習投資理財很好的管道。如果能從中挑選出每年皆可提供六%至八%的基金標的,長期來看,就能達到小錢滾出大財富的目標。

以過去三年,國內核備的境內外基金來看,年化報酬率超過八%的基金,包括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摩根環球醫療科技等。不過,投資人宜隨時掌握趨勢變化,瞄準時機轉向最具潛力的產業,才能選對長期「保八」的基金。

投資人可以先用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掌握全球股市的節奏,以及產業景氣脈動;隨著投資敏感度提高,再逐步加碼投資部位,並隨時調整投資配置,如此便能以擴大投資本金方式,加速累積財富的速度。

8檔連續3年

年化報酬率

高於8%的基金

基金名稱 2013年 2012年 2011年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 64.27 26.81 9.60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 61.0422.12 12.91 德盛德利全球生物科技 39.62 24.57 10.99 貝萊德世界健康科學 37.28 14.80 8.89 瑞萬通博美國價值股票 27.26 15.47 8.06 摩根士丹利環球品牌 19.23 13.21 8.32 天達環球特許品牌 16.3915.83 8.37 ING(L)食品飲料投資 11.02 8.47 9.76 註:年化報酬率(%)以新台幣計算 資料來源:晨星基金評比公司

好習慣5

每年買現金殖利率6%股票長線布局,利息比定存多三倍投資最怕不確定性,若能確保收益,就能大幅提升資產累積速度。對上班族來說,買進長期獲利、配息穩定的高股息標的,是股市投資相對可行的作法。

以過去五年平均現金殖利率在六%以上、公司平均配息率在六成以上,且連續五年沒有虧損、今年可扣抵稅率在二○%以上的公司來看,包括豐藝、威健、競國等皆符合資格。

長線布局持有高殖利率股,可望取得比定存利息多三倍的收益,最適合想穩健累積財富的投資人。但要注意,高殖利率股最怕賺到股息、賠掉價差,因此篩選標的須以本業獲利能力和長期獲利表現為主,不能只看公司配息條件,忽略營運成績。

若不想押注在單一個股,投資人也可考慮投資「台灣高股息ETF」(○○五六),這是從台股市值前一五○大公司中,以「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排序,篩選出現金殖利率最高的三十檔個股為成分股;歷年來現金股息殖利率平均有六%以上,且幾乎都能填息,想避免選股困擾的投資人也可留意。

10檔現金殖

利率高於

6%的股票

公司 2009~2013平均

現金殖利率(%)

豐 藝 8.22

威 健 8.14

競 國 6.74

敦陽科 6.73

同 亨 6.67

新 產 6.54

全國電 6.28

宇 瞻 6.28

海韻電 6.20

崇 越 6.09

註:篩選條件包括①過去5年平均現金殖利率6%以上;②過去5年平均配息率在60%以上;③過去5年EPS都大於0;④2014年可扣抵稅率在20%以上

資料來源:CMoney

好習慣6

把現金變成資產

與其花掉或放在銀行,不如拿來買房投資手上有閒錢的時候,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該如何花掉它,但存錢高手盤算的卻是:如何能將現金變成資產。

知名財經作家張真卿指出,現金如流水,常常不是花掉、就是放在銀行被通膨吃掉;但資產不同,不但可保值,還有升值空間。因此,當你拿到分紅、獎金時,應該思考如何把這些現金投入可增值的資產。

張真卿建議,將現金變成資產,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買房。一般人常把買房當作負債,「買不如租」觀念大行其道。但他建議,四十歲前至少要有一戶不動產,出租、自住皆宜。

「不應將房貸看成負債,而是資產,只要房價上漲,個人淨資產就能跟著增加。但要注意,若以自住為前提,就要考量居住環境,隨時都可進場;若以投資為目的,就要先做足功課,評估景氣位置再決定,不必急著出手。」張真卿提醒。

好習慣7

換季採買省七成

別失心瘋狂買「限時特賣」,換季時更便宜「錢就是要花在刀口上。」從沒沒無聞的廣告製片,變成家喻戶曉的「全聯先生」,邱彥翔私底下也是個很「摳」的人,他的消費哲學就是「慢一點,就省一點」。他認為,在換季時才下手購買,折扣達三.八折,加上買千送百等回饋金,同樣的東西,足足省下七成。

邱彥翔認為,資訊產品推陳出新,但折價也很快,等熱潮過了再買,比較划算。像他用的手機,剛推出時要三萬多元,他等了差不多三年,只花五千元就買到了,而且還很新。

邱彥翔接拍超過六十支全聯廣告,加上代言價碼飆漲,估計年收入數百萬元,但他仍是過著「一塊錢也要計較」的儉樸生活,比如車子要加油時,他會找有自助加油的,因為每公升可以省下○.八元;為省停車費,他寧願走遠路,停在不用收費的馬路黃線或巷子裡的停車位。

「我不敢說自己買得最便宜,但是買之前,我一定會做功課。」邱彥翔認為,抱著「想買、隨時都能買得到」的心態,讓他不會被「限時特賣」促銷模式,或商品包裝所誘惑,就不會急於想買下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好習慣8

兼差多賺二五%月薪

創造兩份收入,增加每月進帳一般公司編列損益表,會將本業及業外收入分得清清楚楚;張真卿認為,個人也應編列損益表,將收入分為本業及業外兩部分,再衡量如何創造收益。

「本業就是正職,業外就是兼差所得;要提升本業收入,可藉由跳槽或爭取升職等方式為自己加薪。至於兼差所得,最好能結合現有專業、人脈或技能,在上班以外的時間,進一步創造收入。利用房屋租金或其他理財工具提升每月進帳,也是不錯方式。」護理師羅玄微三年存一桶金,兼差幫了大忙。原本她在一家大型綜合醫院急診室服務,月薪約四萬多元;後來轉到一家小型診所,每天上班時間固定從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由於工作負擔不會太重,她早上八點到十二點,又去產後護理中心兼差,幫小寶寶洗澡、餵奶。

像這樣結合本身護理專業,利用本業加業外收入雙管齊下方式,羅玄微每月收入較之前增加一萬多元;以兼差後整體收入五萬多元計算,每月等於幫自己多存了一萬多元,相當於原來月薪的二五%。

好習慣9

提升判斷價格能力

多看數字,當買賣機會來臨時,就能出好價錢存錢高手平日養成的好習慣是,培養「出價力」。所謂出價力,是指能夠判斷合理價格的能力。要具有這種能力,必須養成情報蒐集的習慣,透過長期的觀察和追蹤,對價格波動往往比別人更有感受力,當交易買賣的機會來時,就能夠馬上出價,搶到便宜貨。

郭迺鋒舉例說,即使不打算買房,但只要經過房仲公司門口,他會瀏覽廣告單,感受房價的漲跌,當機會來時隨時能出手。

同樣的,買股票時,投資贏家們都會追蹤營收數字、法人進出和股價走勢,甚至寫投資日誌,讓自己對股價更有感覺。

投資達人、職業軍人李律理的投資日誌,記錄重點有兩個,第一是每天的重大事件,第二是自己有興趣的產業,最近發生什麼大事。但這不單是流水帳,更重要是在旁邊加上自己的觀察與看法,然後再與事實相互印證,提升對市場的敏感度,由於對股價敏銳,不論買或賣都可以掌握好的價格。因此,年僅三十歲就累積到六百萬元的資產。(詳見一一六頁)多數人以為,四十歲前要存到千萬元,在當前社會低薪結構下,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實,只要養成九個好習慣,愈早做到,就能愈快躋身財富贏家行列!

即使僅僅做到其中的六、七個好習慣,還是能讓財富隨著時間正向累積,在人生的黃金十年內,更靠近千萬資產的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