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消失的殼價 捕風.捉影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11/29/%e6%b6%88%e5%a4%b1%e7%9a%84%e6%ae%bc%e5%83%b9/

賣殼交易近幾年因北方企業帶來的強大需求而成為了股場hot talk,每隻沒有業務的港股只要一被新主青睞便頓時飛上枝頭變鳳凰,升價百倍,連帶一眾股民也懷著一個淘金夢參與殼股炒作。既然炒作殼股,那就要透過計算每隻殼股有可能被標上的售價而得出一個目標價。如此一來,學習殼股作價的算式就是必然。

殼股交易的作價有一套獨特的計算公式,交易作價通常是業務價值、資產價值加上殼價,所以市場中人都會透過時下交易來判斷上市地位在近期的價值。殼價近幾個月來都維持在5-6億元的水平,可是近來有單交易卻反映著不一樣的風景。文化地標投資(674)股權易手的整體作價僅得3.55億元,這是否意味著殼股的炒作風潮已經走到盡頭?

做生意就是要一買一賣,童叟無欺,殼價總要有交收。因此殼價對市價存在折讓,通常只有兩個理由。一係隻殼是訂造的,殼價以上市時雙方同意的殼價為準,當時的殼價比現時的低便造成折讓的錯覺。此類殼股多在公司上市一年前後易手,買賣時間可謂剛剛遇著巧巧。一係雙方透過資產買賣或炒作股票等另類方式交收殼價。較常見的做法是舊主在公司賣盤時留有一手,未有將所有股權賣給新主,這類看起來最sexy,最能給予投資者幻想空間。由於殼價在表面上交收不足,舊主又有持貨,阿戊都知新主希望餘下的殼價交比市場埋單。幕後人炒高股價,好讓殼主在市場套現出貨,收取餘下殼價,這便造就了散戶搭順風車的機會。文化地標投資的原大股東程揚在賣殼後仍持有7%的股權,而家唔賣留返拜山黎賣,肯定是因為清明時節價更高。

【捉影-鑽研上市公司企業財務技巧,拆解幕後操作佈局,善作股票炒作推演,閒讀歷史、經濟,深信人窮則有無限機遇的九十後屋邨仔】

捕風捉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