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制度關乎民眾切身利益,自今年“兩會”期間決策層提出個稅改革方案已提交國務院,每逢相關信息傳出,無一例外成為關註焦點。
11月22日,新華社旗下媒體報道,個稅改革正在提速推進,方案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出爐。將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為大方向,改革最受關註也是最核心內容之一的專項抵扣已經漸近破題,再教育支出或成為抵扣首選,首套房貸款利息也有望納入選項。
個稅改革之所以廣受關註而又如此迫切,很大程度上因為改革已成為國家和各收入階層民眾的共識。換言之,推進個稅體制,對國家和社會任何一個階層而言,都是“帕累托改進”。
首先,最為期待個稅改革破冰的無疑是中等收入階層。回顧上一次個稅調整,要追溯到2011年,時隔五年,物價上漲,居民基本生活支出水平提高,而單一且偏低的起征點讓個稅變異為“工薪階層所得稅”,不但違背了調節收入的設定初衷,還增加了中等收入階層的支出負擔。
其次,高收入者對於目前的個稅制度也頗有微詞。以目前個稅制度計算,年薪百萬者每年需要繳納30萬左右的個稅,中國的個稅稅率相較於發達國家而言雖然不高,但只減去3500元免征額,屬於“一刀切”,有別於發達國家可稅前抵扣教育、住房、養老等項目支出的綜合稅制。因此,高收入者普遍期待更多的稅前必要開支抵扣。此外,目前以公司代扣代繳的個稅征管模式,會遺漏部分高收入者,這種方式無疑有失公平。
更為重要的是,改革對於國家而言也是利大於弊。一方面,個稅在稅收總收入中占比較小,國稅總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個稅總額為8616億元,占稅收的比重為6.3%,減少征收對財政收入影響並不顯著。且在深化財稅制度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過程中,相比其他稅制改革,個稅改革可以說是風險最小、獲益最大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通過個稅改革,以降低中等收入階層稅負,還能起到提振國內消費作用,契合決策層前期提出的擴大國內消費支撐經濟轉型戰略。且隨著近年來教育、住房、醫療在居民支出中占比日漸提高,適時增加如教育、養老、房貸利息等專項扣除項目,可以說是民生福祉。
當前個稅制度存在弊端已成為各界共識,改革可謂勢在必行,而下一個關鍵點無疑是如何改。首先,相比於目前“一刀切”式,主要針對工薪收入征收的稅制,綜合稅制明顯較為合理。以美國為例,主要以家庭全年收入計算稅率,每個納稅人都有唯一的社會保險號碼,納稅人各項收入信息匯集其中,政府在要求納稅人如實申報納稅的同時,建立了嚴密高效的信息稽核系統,實現了對納稅人誠信納稅的監控,對故意逃稅的人將給予嚴厲處罰。
同時,對於綜合稅制下的抵扣項目,首套房貸利息、教育、撫養子女以及贍養老人費用,需先行列入。首套房對個人而言是必需品,房貸支出往往占據個人甚至家庭收入重要部分,從而抑制了消費;教育不僅有利於個人未來發展,且對於提高民眾素質至關重要;而撫養子女和贍養老人,既屬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亦為人類社會發展所必需,意義非凡。
總之,個稅改革不僅是稅制改革的重要一環,還與民眾生活狀況和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兩會”結束至今已過去8個多月,個稅改革的社會期待越來越高,期待新的個稅制度早日推出執行,以孚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