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商「在線」裁員:獨咽瘋狂膨脹苦果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6/3OMDcyXzM2NTM3OQ.html

裁員也可以傳染?

就在近兩個月內,國內互聯網公司集體陷入裁員糾紛。今年7月,窩窩團被曝裁員100多人;8月18日,高朋網開始對上海分公司的編輯部門裁員,當天就有將 近60人被裁撤,目前的裁員總數超過400人;8月底,電子商務新貴凡客被曝裁員5%,而就在9月9日,又有消息稱小額外貿電子商務平台公司敦煌網整體裁 員30%。

儘管凡客對裁員事件不做回應,敦煌網副總裁於立宏對記者亦否認了30%這一說法,但記者經多方求證,這幾家公司的裁員行動確實正在進行。幾大電商企業在此刻不約而同地減員,著實值得推敲。

「這些都是企業急於求成的戰略造成的,」知名互聯網評論家謝文說道,「為了盡快擴張上市,不少團購企業在開張半年內就增長到一兩千人的規模,但後台的管理能力根本跟不上企業的擴張。本末倒置後,它們根本無法避免成長的痛苦。」

而在麥考林電子商務總經理浦思捷看來,這些裁員事件有一個共同點,即階段性目標定得過高,擴張太快導致資金鏈緊張,而這些企業都用了短平快的方式來獲得暫時性的資金「鬆綁」。

當下持續發生的「裁員潮」,也將「網商入冬」的論調進一步推高。不過,摩立特集團合夥人陳兆豐則認為,發生裁員的企業在盈利模式上存在共性問題,即「營銷 成本、銷售成本比較高,可能已經超過投入所帶來的回報」,長此以往,不可持續。換言之,行業的岌岌可危從表面上看是資金問題,實質則反映了自身盈利模式的 脆弱與管理的混亂。而此番密集的調整,招人與裁人的時間間隔與緣由上的混亂,則充分暴露出電子商務行業盲目擴張、野蠻生長的弊病。

裁員接力賽

就在年初,凡客CEO陳年還表示今年將猛砸10億元進行市場推廣,並將全年的銷售目標定為100億元。但裁員信息傳開後,一封《三問陳年》的郵件中寫道,「每一個部門必須出5%的(裁員)名額,請問年初瘋狂招人目的何在?」

在浦思捷看來,凡客很有可能是「去年第四季度做了較高的銷售計劃,當時的資本市場又好,因此在今年有一個大躍進的心態」,反映到招聘計劃上,凡客的人員擴張也必然按著銷售額的增長計劃完成。

「下半年的經濟環境使美國的風險投資一下子收緊,與此同時,投資人認為中國的電子商務雖然來勢洶洶,但這種模式究竟該怎麼走、能走多遠,其實並不明朗。這種情況下,電子商務公司很難融到錢,要繼續生存,裁員就成了繞不過的坎。」浦思捷如是表示。

在家居建材團購網站齊家網CEO鄧華金的觀察中,納斯達克與中國概念股的蜜月期已經過去,VC市場如今對國內電商行業已經相當謹慎,「今年7月後沒拿到投 資的企業現在非常痛苦」。鑑於資本的收緊,有電商公司在眼下報出的融資價格已經低於前一輪。「到明年年初,我感覺有一批公司的風險會非常大,很可能會出現 倒閉潮。」

2007年10月成立的凡客,目前已躋身中國網上B2C領域收入規模的前四位。在2008年7月前,公司創造了10個月完成三輪融資的成績。2010年5 月,凡客又完成了第四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去年12月,公司完成了第五輪高達1億美元的融資。從2007至2010年,凡客的銷售額近乎達到了三百倍 的增長速度。

儘管成立以來便遵循著高速膨脹的邏輯,但「再這樣下去,幾個股東估計也不願讓凡客再做一輪Pre-IPO的融資」,一位接近凡客的人士說道,「因為股權稀釋後,大家的控制力都會比較弱。為了盡快讓財務報表上有利潤,實現上市,收縮一下戰線是很正常的」。

在互聯網領域,這種「大躍進」的思維其實並不鮮見。2006至2009年間,敦煌網的增長率亦高達1771%,成為電商領域中成長最快的一家公司。今年成 立的窩窩團在草創3個月時,已經發展成一個5500人規模的大盤子,並在7月獲得約1.2億元的全國銷售額,躍居團購網站第二。高朋網今年上線之初,其 「高薪挖人」和驚人的擴張策略更是鬧得沸沸揚揚。據一位高朋的離職員工稱,最瘋狂的時候,每天進入公司的新員工數都超過50人。

鄧華金則舉了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家財大氣粗的B2C公司,成立伊始便從百度招搜索的人,從淘寶招運營的人,從騰訊招產品的人,再到沃爾瑪招采銷體系的人。 「他們認為這樣一來就能建立起中國最好的電商公司,但最後發現自己的戰略大框架其實都沒想好,企業文化也不行」,於是短短幾個月後,這家公司燒完幾億元的 資金便關門大吉了。

失控和剎車

太容易複製的模式,近乎盲從的跟隨者,讓所有電商、團購企業瘋狂地追求規模的膨脹。而當潮水退去,窩窩團、高朋網的裁員速度和氣魄卻幾乎和當時圈地時一 樣,像極了2008年時的視頻行業。當下的裁員潮,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那時,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從2000年的3月10日 5132.52點的峰值暴跌,IT行業的市值在此後的兩年內蒸發了5萬億美元。時隔11年,電子商務是否會重蹈覆轍?

對此,謝文認為,此次的網商寒冬與2000年有著本質的不同。2000年,互聯網公司處於「集體無知」的階段,各種配套設施發展極不完善;而如今,互聯網 行業的盈利模式比以往更加清晰,環境總體正常,只是在局部領域出現過熱的現象。在這些領域,VC過度興奮,模式大量雷同,「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欲速則不 達」。

在不少分析人士眼裡,「凡客之前衝的太猛,現在是時候踩剎車了」。 不可否認,對於高速膨脹擴張的電子商務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往往是內部的管理問題,因為增長太快而無暇去優化團隊和管理。人員冗餘便是一種典型的表象。

事實上,互聯網公司內,類似凡客這樣「儲備人才」的做法十分常見。「大家都知道人是最重要的,但人究竟怎麼用卻還沒想好。現金充裕的時候,許多公司會先把人搶過來,以便給競爭對手形成壓力。」浦思捷稱,類似騰訊、阿里這樣的公司都存在這種情況。

但這種做法的弊端是,企業在大量吸收新員工時並未給他們安排具體的職能,員工常常很空閒,找不到方向,也沒有產出。而公司又會覺得新人沒有產生預期的效益,於是給出負面的反饋,導致惡性循環。「這樣循環一段時間後,離跳槽或裁員也不遠了。」

除了人員的粗放管理,過度追求規模化的增長也讓企業在運營和控制方面稍顯遜色。

這種現象或許可以從V+平台的供應商張欣(化名)的例子上得到印證。「我們在V+平台上的銷售額並沒有明顯增長趨勢,流量、轉化都不是特別好」,張欣說 道,「V+不斷地要求品牌商打折,它的扣點又很高,合作夥伴變得無利可圖。」換言之,平台把規模做大了,但商家卻感到動力不足。

在此基礎上,凡客之前海量投放廣告的增長模式如今似乎也遭遇到挑戰。儘管海投廣告加低價策略能輕而易舉地為凡客帶來訂單增長,但隨著廣告成本的節節攀升, 轉化率又沒有太大變化,廣告的ROI(投資回報率)較此前已很難做到理想的回報。Alexa數據顯示,凡客眼下的用戶量、頁面訪問量等數據幾乎和半年前持 平。

「它的成本鋪得很高,但做廣告、請代言人對銷售的促進作用並不大,」張欣指出,「凡客的核心消費群是價格敏感型的,公司的產品並不會因為名人代言後就能提高單價。換言之,你每打一輪廣告產品能賣的更貴一些,你就是成功的,反之就是失敗的。」

如今,隨著電商整體環境日益白熱化,廣告單價逐年走高,新進入者越發頻繁,「每一個小的垂直領域的增長率都很難保證」。對凡客而言,裁員只 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背後的問題很可能是企業的發展遭遇瓶頸——譬如在規模增長、毛利水平等方面出現問題,導致成本和現金流無法滿足團隊的成長。

這種情況下,先知先覺的凡客提前做了減法——除了裁員外,也包括降低網盟合作佣金,比例自16%調低至10%。據悉,此舉至少可以給凡客帶來兩千萬的利潤。

如果說凡客的「冒進」體現在廣告投放與人員招聘上,那麼高朋在中國面臨的問題就更「幼稚」一些。畢竟,團購是一項基於本地化生活的服務,要求決策者對各地的消費習慣十分熟悉。在這一點上,完全由老外管理的高朋顯然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用浦思捷的話說,高朋渴望在中國市場做到專業的程度,「但最後發現,之前想的十件事只做了兩件,這兩件又都失敗,接下來的8件也不想做了。而公司招人的節奏是按照此前想的做十件事來招的。」

打個比方,高朋網希望網站上的產品全由自己來拍照片,這就需要請專業的攝影師,但團購產品的流轉速度非常快,許多諸如餐飲類的團購並不需要網站專門去拍。在此基礎上,高朋網認為在推進具體業務前,必須先把各地的

架構搭好,這導致公司在收入不多的情況下,成本卻急劇上升,很快入不敷出。

而在謝文看來,互聯網企業的成長可以分為幾個階段,100人以下的規模是「無痛經營」,而發展到100至500人時,就會出現正規化的層級、部門的利益和 溝通難題等,這時公司很容易面臨管理不良的挑戰。從500人到1000人,一般互聯網企業要經歷三五年才能過渡好;而從1000人到1萬人,互聯網企業可 以很順利的跨越。對年輕的團購企業來說,短期內建立龐大的架構顯然是不理智的,何況,「團購企業的一大特點是在各地建分公司,相比一般的互聯網公司,它們 還要面臨標準化與效率的難題,其中的難度更大」。

進入壁壘和資本泡沫

就在去年3月,團購網站還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出,卻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內,就如櫻花凋謝般謝幕。面對如此的大起大落,鄧華金的解讀是,「團購和電商企業近 兩年最大的特點就是同質化,這是此番裁員潮反映出的核心問題」。全國五千家團購網站一窩蜂地做同一件事,導致產品全線打折,人工成本和營銷成本直線上升, 團購的商業環境及其惡劣。

今年8月,人人網旗下的團購網站糯米網的財報顯示,公司今年二季度總營收僅為110萬美元,運營開支達到560萬美元,淨虧損達450萬美元。然而和動輒幾千名員工的競爭對手相比,糯米網的運營成本已屬良好,截止到6月23日,公司的員工總數僅為499人。

相比起團購,已經上市的一些B2C公司同樣不容樂觀:噹噹網今年第二季度淨虧損440萬美元,同比增加了60%。浦思捷指出,電商的特點是傳播速度快,資 本又頻頻加倉,導致大家對市場的拼搶尤為激烈。「地面商場的拓展和選址講究時間差,如果別人比我早半年進駐商場,我再進入就很難。但電商並非如此,各種網 站的廣告位是海量的,只要有資金,就有可能後來居上。」正因為此,各大B2C在產品、營銷領域相互抄襲,竭力跑馬圈地,先行者要樹立競爭壁壘十分困難。

今年上半年,一線團購網站融資總額佔行業融資規模的80%,在鄧華金看來,「團購業的冬天或許是個契機」,因為只有等資本的泡沫破滅,健康的企業依舊生存下來,行業的轉機才會到來。

眼下的種種跡象表明,團購網站已充分意識到粗放式競爭的弊端,正試圖尋求更加精細化的發展模式。易觀國際在今年2季度針對國內團購市場的數據監測報告認 為,團購模式的差異化已經開始顯現:拉手網試圖成為綜合性的團購交易平台,商品類交易的比例越來越突出;24券今年二季度在每日團購之外,增設了商城頻 道;而聚美優品在限時特賣的基礎上,正式向B2C模式進行過渡。

在鄧華金看來,差異化的一種方式是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找準自己的位置,「電商產業鏈裡,有做供應商的,有做軟件系統的,有做物流的,有做營銷和分銷的,有 做用戶分析的,每個公司找準自己的定位和優勢十分必要」。第二,如果在規模或用戶體驗方面做不到差異化,這樣的公司最終也會被收購或倒閉。畢竟,用戶的習 慣會越來越統一,「沒有人會同時記很多個域名」,企業要做的就是先入為主,儘可能地增強用戶的黏性。

而就裁員潮本身而言,「它給電商公司提了一個醒,就是要冷靜地把握髮展的節奏,避免大起大落」,浦思捷表示。

在陳兆豐看來,如今的電商企業大多只是將互聯網作為一個渠道的企業,其在戰略、管理、商業模式上與傳統企業並無多大差異。「公司首先要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與可持續的發展戰略,然後才去擴張它的業務和團隊,而不是靠一個概念去圈錢,爭搶份額。」他說道,對管理者而言,他們需要做的是回歸到最基本的商業運籌, 用戰略和管理體系去支撐企業的擴張。

進一步看,「無論是哪個行業,其演變史都是相同的。」浦思捷補充道,「一個新興行業開始發展的時候都會出現這些跡象,但最終的價值觀其實很簡單,你必須是一個能夠長期發展的、盈利的且最好是規模化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