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雙11還會爆倉嗎?物流效率背後上演“數據戰爭”

社會化物流的協同能力馬上又將受到一年一度的最大考驗。

11月11日下午3點19分,深圳大運中心雙11數據直播大屏蹦出了一個數字,912億。這意味著,此時已經刷新了去年雙11全天的GMV交易額。在這個時間點45分鐘前,菜鳥網路雙11訂單量超過4.67億,刷新了去年雙11全天的訂單量。包裹量正在以快於交易額的速度創造著新的記錄。

截至11日16時,物流訂單量已刷新到4.90億個,其中1.87億個訂單已點擊發貨。菜鳥預計,經過一個周末之後,14日將正式迎來物流配送的高峰,壓力最大的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

不久前,國家郵政總局給出了今年雙11的訂單量預測,估計今年雙11期間(指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處理的郵件(快件)業務量將超過10.5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當然,這個數字除了菜鳥系的“三通一達”外,還包括了像蘇寧、京東等自營+開放平臺電商所產生的訂單量。

由雙11激發出來的瘋狂購買欲直接帶動了中國快遞公司的一次上市潮。中通剛剛在紐交所上市,14億美元的融資規模遠超此前在A股借殼的圓通、申通、順豐、韻達等。但在行業毛利率普遍較低的情況下,不斷增長的包裹量也讓民營快遞公司感到成本壓力。

去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快遞包裹量國家,日均產生包裹5700萬單(美國是3500萬單)。不久前的雲棲大會上,菜鳥網絡首席技術官王文彬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日均1.45億單,按照新零售的發展趨勢,未來有可能每天產生3億個快遞。在主要由電商拉動的快遞量增長中,單純靠電商自建倉儲與配送體系很難去消化未來的單量,社會化物流之間的協同必不可少。

但一組數字大致描繪出眼下國內物流體系的短板,整個中國物流成本大概是15%,這個數字在發達國家只有8%;國內符合現代化標準的倉儲網絡面積占比只有12%;在上千萬輛物流用車中,平均空駛率高達40%;因為行業不穩定,小件員一年的流動率高達50%。這說明,與美國相比,國內物流效率普遍偏低,當包裹量幾倍於美國增加時,倉儲與配送壓力就會更大。

國家郵政局和菜鳥聯合統計,今年雙11期間,一線快遞人員和幹線車輛的增加均超過50%。圓通速遞運營中心高級總監王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通達系快遞公司普遍采取自營+加盟模式,加盟網點的人員彈性很大。像雙11這種特殊時段,派送壓力最大的環節在社區末端,雙11的包裹量甚至是平日的10倍,這些加盟網點“親戚朋友齊上陣”去緩解壓力。而在線上線下新零售趨勢下,以眾包配送服務為特點的新達達也加入雙11末端的3公里配送中,對接服務超市、藥店等線下商戶,總計分擔了300萬雙11訂單。新達達方面將自身與快遞公司之間定位於合作關系。

為提升實效,今年雙11菜鳥嘗試聚單直發,以圓通上海業務為例,對於同一地區消費者(比如都來自廣州)購買的貨物,圓通不必再統一將分公司的訂單先運輸到位於上海青浦的總分撥中心做中轉,而是總部派車下放到上海各分公司,直接將貨發向廣州。這相當於將以往總部分撥中心的轉運壓力分攤到各分公司頭上,也是從減少貨物搬運次數的理念出發進行優化,避免往年的“爆倉”現象。

但雙11整體物流效率的提升仍需要靠技術手段統籌協調,而非只依靠資源的堆砌和彈性配置。就像聚單直發,在非雙11的常態化時段,這種方式並不一定代表高效,因為按目的地城市聚單,平時通常沒有雙11這麽大的單量去聚齊。記者從菜鳥方面拿到的數據顯示,雙11晚會上林誌玲送給觀眾的Buberry外套被一位河北石家莊用戶搶到,11日下午兩點多,該用戶已經簽收了這件從深圳發出的外套,配送用時14小時。菜鳥聯盟對這單快遞線路進行了算法優化,以最省時的路線配送。

這背後是對物流實時數據的分析,算法是菜鳥最核心的價值。菜鳥CEO童文紅在雙11現場說,看著直播大屏上不斷攀升的訂單量,不可能沒有壓力。但菜鳥現在編織的這張網,正在對全國18萬個快遞網點進行數據監測,可以提前預測未來一天每個網點進出的訂單量,供快遞公司去控制調撥與中轉的節奏。

快遞公司扮演著中轉站的角色,本身並不儲存商家的貨物。今年雙11國內第一單13分鐘簽收,海外第一單28分鐘簽收,這依靠的是倉配能力。通過預測銷售,提前將配送商品搬到靠近目標消費者的菜鳥倉、第三方倉庫和各地保稅倉中。特別是對於大家電品類、具備規模銷量的核心商家等,提前在菜鳥聯盟的160多個倉庫中備貨已成為趨勢,越來越多第三方倉庫被納入這個倉配系統中。童文紅透露,今年美的采用這種方式將庫存周轉率提高了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