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攻防長三角農業汙染 中科院、安利組“聯合艦隊”

當前中國社會經濟改革和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的作用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全球直銷巨頭安利積極參與十三五重點科技研發項目中,獻策農業汙染防控。

近日,“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長江下遊農業面源汙染和重金屬汙染防控技術示範”項目組與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在無錫簽署合作備忘錄。

“長江下遊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防控技術示範”是十三五期間國家首批重點科技項目“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複技術研發”方向的一個重點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經獲得國家科技立項並順利通過科技部網站公示,於日前正式啟動實施。

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作為項目團隊成員與主持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其他參與機構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一起立足長江下遊地區這一國家經濟中心和發展引擎,圍繞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防控主題,共同推動並形成若幹業內領先的環境友好型農業示範研究與生產基地。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面源汙染治理技術研發中心主任施衛明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該項目團隊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級野外實驗臺站、農業部教育部和環保部多家重點實驗室等,在農業面源汙染防控方面已開展十余年的系統研究和技術攻關。”

安利大中華研究開發和技術法規及質量管理副總裁陳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安利紐崔萊在全球累積了80余年的有關有機種植、質量管理及植物營養素研究的經驗,希望能夠在項目研究中不遺余力貢獻安利的一份力量。”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於2015年在無錫落成,該研發中心歷經6年籌備,由先進的科研實驗室,智能研究溫室和占地700多畝的研究農場組成。致力於中草藥植物的有機種植研究、提取物研究,開發具有保健美容功能的創新中草藥新原料。

農業汙染問題刻不容緩

  近年來,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問題已成為我國廣泛關註的重大農業生態環境問題。據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顯示, 化學需氧量COD、總氮、總磷等主要汙染物排放中, 農業汙染源排放量占全國汙染物排放總量比例分別為43.7%、57.2%、67.3%,農業源汙染已經成為環境汙染中的重要因子。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當前國家重點戰略之一,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長江下遊地區經濟相對發達,農業集約化程度高、降水頻繁,面源和重金屬汙染嚴重,對糧食生產和人體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產學研”結合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於1953年,是中國土壤科學研究的發源地,自成立以來,一直是中國唯一專門從事土壤科學綜合研究的機構,為我們國家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農業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

安利旗下品牌紐崔萊一直倡導避免使用農藥和化肥,采用接近自然的方式來種植原料作物。與此同時,紐崔萊也不斷總結發展可持續有機農耕理念,已經形成完善成熟的有機農耕標準。

安利紐崔萊是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在自有有機農場種植、收獲和加工植物原料的營養保健食品品牌,在美國、巴西、墨西哥擁有三大獲得權威認證的有機農場。

陳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有機種植作為一種農業生產模式,由於其在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社會效益,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這次能夠參與十三五重點研究計劃,是學界對於安利公司研發實力的認可,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身處無錫,擁有研究型農場,未來將繼續與各機構協力合作,推動項目的順利進行。”

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從籌備伊始就開始尋求與國內頂尖的機構合作。據了解,目前已經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開展多項合作研究,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合作建立企業院士工作站,促進和推動中草藥有機種植的發展和提升。

 引入企業參與

今年10月,國務院印發《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從五大領域布局“十三五”期間全國現代化發展任務,並提出註重可持續發展的新目標,指向創新綠色。不久前的7月,國務院還發布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圍繞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篩選出來的若幹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或重大工程,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十三五”國家科技重點研發計劃羨慕在現代農業領域設立了14項專項研究。

但目前,根據2015年發布的《農業部關於打好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中的表述,我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汙染和內源性汙染的雙重壓力,依舊是制約農業健康發展的瓶頸約束。

一方面,工業和城市汙染向農業農村轉移排放,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令人堪憂;另一方面,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稭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導致農業面源汙染日益嚴重,加劇了土壤和水體汙染風險。

“長江下遊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具有汙染物負荷量大、複雜性高等特點,聯合業內領先的學術研究機構和標桿企業的優勢資源,才能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施衛明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對於長江下遊農業面源汙染和重金屬汙染防控技術示範項目中,引入企業力量參與,施衛明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企業是國家科技創新實踐的重要參與者,對生產實際情況的了解和技術需求有切身的體會和實踐經驗,也是部分重要技術和產的擁有者,是鏈條式科技創新體系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同時,他也表示,優秀的企業加入有助於形成的優秀的技術集成模式在更大範圍內推廣輻射。同時,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也是希望項目過程中形成的優秀生產模式及優秀的產品能夠由企業開發成有影響力的產品,為優質的農場品找到出路,推動新型農業模式的良性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8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