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盤生意正生校監林希聖

2009-08-06 NextMagazine





先說日本近代史上一宗大事:一九七二年二月,連合赤軍五名成員逃避警方追捕,跑到長野縣輕井澤町淺間山莊,脅持山莊管理人的妻子。

第十日,警察用吊臂大鐵球擊毀山莊,殺入屋救出人質,拘捕所有赤軍,其中一人的父親在家自殺謝罪。

淺間山莊事件中,兩名警察、一名平民被赤軍殺死,十六名警察及記者受傷,有人永久失明。事件拍成電影,役所廣司主演。

後來政府重建山莊,去年易手,買主就是香港正生書院。

受爭議的學校,買下受爭議的物業。

當年NHK電視台全程直播,錄得90%收視率,歷來最高,「當時新聞日日播,大單過正生(遷入梅窩事件)!」

正生會創辦人、正生書院校監林希聖說。

林校監五十五歲,開過室內設計公司,當過老闆;後來成立正生會,也用營商手法

運作,專執平貨。去年淺間山莊放盤,大割引只售一千四百八十萬日圓(約一百二十萬港元),「日本人避忌死人屋,其實裡面無死過人。」

本來已是激安の筍盤,也只有林希聖這粒搾不出油的癟芝麻,說中國人不喜歡四四聲,「佢死蠢又信,終於千三萬成交(約一百萬港元)。

如果佢係中國人,就叫價一千三百八十萬啦,你話死唔死?」

毋懼日圓高水,「點高都係筍!四千幾呎屋,一萬呎地,大陸都搵唔到啦,你搵俾我睇!」

幫助正生學生成材,也是一盤生意,「他們學會謀生技能,自力更生,可以減少社會負擔。我條數係咁計。」

近年港人大談社會企業,以商業手段達到慈善目的,廿四年前林希聖已經如此,「正生會係註冊慈善團體,如果唔做生意,靠社會捐獻囉,你認同這項服務,就一定要俾錢,但我希望用這筆錢運作這項服務之餘,同時產生造血功能,我覺得這是責任。」

做什麼生意?記者跟正生書院十數師生乘搭街渡,到達碼頭,林喝令記者:「俾錢啦,六十蚊呀!你可以寫埋:『嘩,佢要我俾錢!』梗係要你俾,鬼叫你訪問我,你可以開數嘛,俾我哋揩多少油水啦,這叫生意!」

近年生意,專攻日本房地產,「我哋專執筍嘢,待他日賣出賺錢。梗係為賺錢,唔賺錢做嚟為乜?淺間山莊事件就快四十周年,到五十周年半世紀的時候,發達咯,向每人收一千日圓入場費,都夠啦。」

一般港人到日本血拼買衫,他只買樓買地。東京池袋有塊四方形地段,政府買了大部分起路,餘下五百呎三角空地,落入正生會手中,「二千六百萬日圓,咁鬼平!政府收地,地主已賺了一大筆,池袋喎大佬!剩下的求其賣出,我又執到!」

趁低吸納,獲利回吐,誰都會說,林希聖做得到,「塊地一買已賺,現時升了一千幾百萬日圓!」目前正生會在中、港、日合共約有三千多萬港元資產。

計劃率領正生學生到日本見世面,住在自己的物業,「邊間學校的公民教育、通識教育有咁立體?」

籌錢開辦學校,幫助日本吸毒學生,「愈有錢的國家,愈多人吸毒。」日本人有的是錢,何須港燦多事?「香港人夠有錢,點解又要幫?」

開荒

八五年成立正生會,搞福音戒毒;現時學生戒除毒癮才入正生,「現在社會有戒毒資源,點解要自己做?黐孖筋!搵對方危險,搵自己辛苦。」

八七年開始做生意,五十萬元買下元朗萬八呎農地開荒,包括三層村屋,「平到冧樓!」教會捐十萬繳付首期,月供二千多,「利息又低到黐晒肺!」

九二年以一百七十多萬出售。埋單結賬,扣除利息,淨袋一百多萬,「這是正生會第一桶金。」

立即斥資九十多萬購入大埔三百呎單位,十二年後賣出,「又執幾十萬(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賺了七十三萬)。我們將這筆錢慢慢變,九七年一炮過買下長洲山頂道物業。」

話 說當時一名教會弟兄經營地產,以二百四十萬將該物業賣給林希聖。幾日後另一名買家出價二百八十萬,那時候林希聖未辦手續,那弟兄大可反轉豬肚,穩賺四十 萬,但他只拿廿萬,另外廿萬交給正生會,叫林希聖放手,林企硬要買。那可憐的弟兄呢?「死死氣少賺廿萬囉,做乜啫,識到我哋係咁o架啦!」

○二年再以百一萬購入隔壁相連樓。目前正生超額收生四倍,宿舍爆棚,部分學生到長洲那兩幢宿舍住宿。

正生書院就是這樣捱出來的。

二千年購入長洲花坪路另一幅地,準備起分校,百七萬元,萬七呎地,「每呎九十幾蚊,買塊田都唔得啦!」

早前網友「踢爆」此事,「我踢爆佢個契弟!」林希聖着火:「離島區議會通過這項申請,所有區議員都知,踢爆?慳啲啦!有啲人唔知(長洲買地),現在發現,無問題;你話踢爆,即係話我隱瞞!」

他是基督徒,但言談寸爆不拘小節:「你(網友)試吓同我講,你客氣講,我客氣答,你懷疑這樣懷疑那樣,無問題,我解釋;你亂噏,我分分鐘告到你甩褲。我唔客氣,我諗你都幾難捱,咪以為我係善男信女,我絕對唔係!」

寸爆

談到學生,更寸,「感化官判你兩年,我哋加價,兩年半呀!唔嚟?唔好嚟囉,反正爆棚。古惑仔都知道我哋寸,你唔嚟關我屁事?」

有些學生離開正生,寧願坐牢,卻又後悔,盼望重收,「第一次你住幾耐都得,我幫你幫到盡;你一放棄,OK,你的責任。別人一次機會都無,你有兩次?憑咩呀你?你話:『對唔住呀,以後唔敢……』坐監啦講咁多嘢!」

極少學生打老師,一出手,即被眾人圍毆,「這裡邊個做庄?邊個馬多?」

林希聖中五學歷,不能當校長,因此找來陳兆焯;不能當老師,不可以走入課室教書,「校監無限制,只要係社會賢達。我話我係社會賢達,得唔得?」

只有在課室外抓住頑劣學生罵個夠,「鬧到佢喊,或者我喊,有幾出奇?上心就喊啦。」嘴硬骨頭酥,到底還是緊張學生,「佢哋唔係我客戶,係我仔女。」

有些學生感化令屆滿,自願留下,「你估這裡的飯好好食?這裡不是朝豬扒晚牛肉,逢禮拜一三五海鮮;沒有冷氣房,我用爛地吸引你,因為我把炮!」他又來了,「我唔牙擦,邊個牙擦?」

每 個學生每月學費七千,住宿生活費三千多,網友嫌貴。「特殊學校平均收二萬幾;我哋個個學生有案底,多過一般特殊學校,我哋收七千幾,三分一喎,貴咩呀?唔 識嘢!你唔好理我班學生食乜嘢飯,有時我甚至唔俾飯佢哋食,點吖?出來的product先重要,班o靚仔做到嘢,你就唔好出聲啦,你都要讚我叻,讚我醒。 我係寸,係值得我寸!」

正生開設薄餅店,讓學生打理,提升責任心,「客人俾錢食他們的功課,寸唔寸呀?」

記者上次訪問亞視高層鄭偉強,他打算聘用兩名正生學生,以示支持。林希聖說:「如果你(學生)成個阿福咁款,點支持呀?支持你唔住啦!但若你做到嘢,聽話有禮,老闆用到個好人,嗒糖啦。」

窮慣

論學業,正生舊生黃榮新剛獲嶺大取錄;當年林希聖會考只有三科合格,「可能我認為自己腦筋轉得快,不受規條限制。」本來有神學院取錄了他,「一見張cert,叫我找第二間。」第二間也不收,「我連張cert也撕了。」

在室內設計公司打工,月薪七百。當時中環有兩種飯盒,三塊錢、三塊半,他內心交戰,「最後揀三蚊的。」老闆請客,埋單百幾,「有時令我心理唔係好平衡,三六一十八,我一個禮拜食十八蚊,你兜友一餐百幾蚊!」

幾年後開室內設計公司,每月支薪四千,有好日子過,豈料九個月後退出,「身邊無一個人同意。」加入晨曦會福音戒毒,「我無讀過神學,教會唔要我;無讀過社工,有什麼社會工作要我?戒毒所要我,佢哋係人都要。」

三年半後自立門戶,成立正生會,月薪八百,打回原形,並且多了一仔一女一老婆。節衣縮食,送過花給妻子嗎?「有一次佢病咗,我送咗一朵。」

朋友將半個月薪金二千元交給他,「唔止一次喎,每個月自動轉賬,咁至寸喎!」又有教會弟兄借出吉屋給他一家住。咁大隻蛤乸?「對基督徒來說唔奇怪,我奉獻給社會,佢哋奉獻支持我。」

當年設計公司一個伙記,現在有幾千萬身家,「這廿多年我做生意的話,可能好發……可能啫,完全無根據。」

搞正生,犧牲了高收入,也用不着他的高轉數?「點會?對住出面班人,蠢啲都唔掂。佢哋係古惑仔,我係大古惑!」

更正:上期《非常人語》吳昊的主診醫生應是鍾尚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4

【麻煩大了】樓市調控,一盤下不完的棋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480

一則傳言的威力有多大?

2012年8月2日,中國A股市場哀鴻遍野。申萬23個行業指數中,房地產以4.87%領跌,而其連襟家電行業指數則以1.54%排名跌幅榜亞軍。 當日,萬科、招商、保利和金地四地產巨頭股價跌幅分別為6.75%、9.81%、9.17%、6.38%,而整個地產板塊蒸發了400億市值。

這則傳言是:住建部將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並從北京開始試點。對於如驚弓之鳥的房地產從業者來說,如果傳言屬實,意味著開發商將面臨嚴重失血危機。預售期房佔到一手房成交比例近七成,一旦由預售款和定金構成的外部主要資金來源被切斷,那麼開發商將至少失血30%。

當日,被打爆電話的任志強在個人微博中感嘆:「這麼愚蠢的傳言也會有人信」。而另一位長期多頭派代表、北師大房地產研究中心教授董藩,午夜時分趕寫 了一篇「房地產預售是一項偉大的發明」長微博,稱該制度的貢獻「與按揭一樣巨大,一樣璀璨」,不出意料又一次迎來網友們如雨板磚。

很快,住建部官員就站出來闢謠。這位負責人提醒說,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明確規定可實行商品房預售制度。

儘管如此,這則傳言仍在開發商的心裡種下了恐懼的種子。另外幾樁事件也加重了這種恐懼感。

2012年7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表講話稱,「要毫不動搖繼續推進房地產市場各項調整工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決不讓房價反彈」。這樣的 表態,被業界普遍看作是對前期二三線城市放鬆限購政策的回應,但仍看不出更積極調控政策的行動指南。通常,中央政府每次重大行動前,會有多次表態,如基層 心領神會,則「引而不發」。

但另一件事卻頗堪玩味。從2012年7月25日至8月3日,八個國務院督察組10日內巡查16省市。也就是由一干副部長領隊八個督察組同時調研。

在明清戲文中,往往有一個虛構的頭銜——「八府巡按」,替朝廷探查民情,便宜行事。當然,一旦遇到頑劣地方勢力,那麼那把「可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 就要亮一亮了。然而,這一次,調閱相關數據、聽取政府匯報、走訪相關樓盤、召開業務座談……督察組眼在耳在,獨獨金口不開,更遑論勞什子寶劍了。

有時,「沉默也是一種力量」。不少督察組造訪之地,事後就高調表示「繼續調控不放鬆」,一些地方住建委在面對開發商審批預售許可時強化政策導向。這或許也是那個最終引發股市大跌愈傳愈盛的信源之一。

但這種沉默,也可以理解為暫無更佳調控辦法的緩兵之計。畢竟就在眼皮底下的北京,2012上半年土地出讓金僅144.8億元,同比下降55.7%, 只佔上一年全年數據的13.7%。當然還有更慘的,上海同比下挫62.77%至184億元。而全國主要300城市6個月內土地出讓金總額已整體下降38% 至6526億元。長期將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基建發展資金來源的地方財政,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在2012年到期的1.84萬億地方債務中必須償還佔比接 近18%。

兩難的不止是政策制定者。2012年5月開始,樓市漸火。到了7月某周,成交同比上漲150%的城市達到6個,蘇州一地甚至上升了306%。六七兩 月,全國重點城市中房價上漲者9個月來首次超過了下降者。以量換錢的開發商終於又有了一些銀彈可以低價入市抄底買地了。從7月17日中冶溢價45%以22 億拿下北京大興某地塊後,中鐵、中海、信達等央企,萬科、保利諸老牌巨頭紛紛在多地溢價拿地。同時喘過氣來的開發商也希望抬高某些樓盤售價以彌補前期損 失。但樓市究竟能火多久,不確定的政策前景仍如黑云壓頂。「取消預售制度」的傳言之所以能展現威力,只不過是引爆了人們內心對這一不確定前景的恐懼。

中央政府的對手到底是誰?這一點,說不清道不明。但可以明確的是,預售制度之所以能存在,也只不過是需求推動的結果,若需求不再,別說看不見的房 子,就是擺在面前的,也無人問津。若硬要按住需求,談何容易?如果對手是極度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放開社會對其權力的監督,公佈其詳細預算,才是正 道,這種「你進一步,我退一步」的棋局才有終結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99

通用全球一盤棋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38
變化來得真快。僅僅在職權擴大之後的一個月,通用汽車中國總裁甘文維(Kevin Wale)就要從這個位子上離開了。


  甘文維自2005年起開始擔任通用汽車中國總裁。在任期間,通用汽車在華年銷量由2005年的56萬輛增長至2011年的255萬輛。


  通用汽車的一紙通告顯得有些突兀。9月12日晚間發佈在其官方網站上的公告說:甘文維將於10月31日退休,繼任者為現任通用汽車全球採購及供應鏈副總裁蘇瑞博(Bob Socia)。公告並沒有解釋具體的原因。


  「年齡」並不足以解釋甘文維忽然退休的原因。因為不僅接任者蘇瑞博比他還大一歲,而且就從2012年8月起,甘文維還受命兼任中國、印度和東盟首席地區運營官一職,獲得了更大的職權。


  最大的可能是,甘文維的突然去職可能與中國區市場地位即將產生的變化直接相關。


  更確切地說,這個變化正在發生。雖然中國的戰略中地位日益提升,但隨著通用汽車組織架構的調整,通用中國的自主性卻在降低。


  2009年,通用汽車破產保護重組後,取消了此前的四大區域總部,新設國際運營部,統管除北美和歐洲業務之外的所有海外業務。國際運營部總部設在上海,與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同在一棟樓內辦公。


  中國是對通用汽車國際運營部貢獻最大的區域市場,去年佔通用全球銷量的28%。重組之後,通用中國與國際運營部的溝通更順暢,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支持。


  不過與此同時,國際運營部插手業務管理也不可避免,中國區的權限逐漸被削弱。對甘文維而言,他的角色無形中由此前的決策者轉變成了執行者。


  這一變化從通用汽車國際運營部總裁李添澤(Tim Lee)的一項新任命可以看出端倪。今年7月,李添澤被任命為通用汽車全球製造副總裁,同時還兼任國際運營部總裁。他負責通用汽車全球生產製造業務運營, 主持全球生產製造的工程設計、勞資關係、安全及生產戰略和規劃等工作。


  據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話稱,「區域負責人在營銷、採購、產品開發三方面的權力將會被轉移到全球負責人手裡。」該消息已經得到了證實。比如在這次有關甘文維的人事變動公告中,已經明確「蘇瑞博就任之後將向李添澤述職」。


  通用汽車希望以此解決一個長久的歷史遺留問題。由於通用汽車旗下的品牌大多是通過收購而來,多年來這些品牌的運作相對獨立,導致諸多業務線之間缺乏協同。


  為了加強全球總部的集權,通用汽車CEO丹·艾克森正在推動公司全球業務進行重組,上任後他先後任命了研發、銷售、人力資源、信息技術開發、生產等方面的全球負責人。他在公司年度會議上稱,要抑制過分的區域集權,「必須結成一個全球性的實體而非散亂的諸侯王國」。


  甘文維的「退休」看上去就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並且恐怕還遠未結束。

 

 

艾克森上任後任命的全球業務負責人

 

2010年12月
Joel Ewanick  全球首席營銷官(已因曼聯廣告事件被辭退)

2011年1月 
Mary Barra  全球產品開發副總裁

2011年6月 
Cynthia Brinkley  全球人力資源副總裁

2012年2月 
Randy Mott  全球信息技術負責人

2012年6月 
Alicia Boler-Davis  全球質量副總裁

2012年7月 
Tim Lee  全球製造副總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03

【解讀】阿里投資海爾:劍指中國農村電商與物流,巨大的一盤棋!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0/57032.html
  馬云做什麼從,來都是不心血來潮。已經宣佈「退休」的他這次高調為阿里和海爾的合作站台,無疑是看中了海爾已經擁有17000多家服務商網點的日日順物流體系。i黑馬覺得,電商向三四線城市滲透的速度已經加速,長期佔據電商頭把交椅的阿里一定不想錯過這股浪潮。而對海爾來說,傳統家電行業已經到了「要麼觸網要麼死亡」的關頭,轉型是唯一出路。i黑馬分享黃剛的這篇文章,對阿里、海爾,以及電商和物流的發展,解讀地非常到位,值得一讀!
 
\
  黃剛/文
 
  海爾與阿里兩大巨頭的戰略合作無疑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雙劍合璧,直指中國電商+物流暗藏的另一個巨大的商業平台。這個平台是什麼?有多大商業價值?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海爾的發展戰略是什麼?缺什麼?擁有什麼?
 
  1、張瑞敏的互聯網化戰略
 
  海爾,作為中國民族家電品牌巨頭,63歲的張瑞敏在2013年還在大膽推動企業的改革創新,要以破壞性創新「顛覆」海爾模式,這個模式正是海爾的新供應鏈模式,張瑞敏認為互聯網經濟時代迫使海爾變革,未來的商業是與顧客零距離的時代,傳統企業要麼觸網要麼死亡,互聯網經濟時代傳統中國製造必須思考的轉型思路。張瑞敏認為:大海爾拆分成2000多個"小海爾",扁平化,適應快速響應互聯網經濟;同時推動C2B戰略,讓"用戶"全流程體驗整個供應鏈...
 
  從以上張瑞敏新的戰略來看,海爾邁向互聯網經濟的決心已定。而國內最懂互聯網經濟的巨頭是誰?當然,那是馬云!這一點是絕對的互補。
 
  2、物流,海爾擁有的絕對戰略資源
 
  2013年4月,海爾宣佈在第五個「七年計劃」的開局之年,重點推進網絡化建設,海爾剝離物流業務 打造開放式電商物流平台,張瑞敏計劃在日日順物流持續投入60億以上資本,進一步深耕家電商家的線下的物流、服務體系,打通中國網購的「每一根毛細血管」。
 
  時至今日,海爾電器旗下的日日順物流在全國擁有9個發運基地,90個物流配送中心,倉儲面積達200萬平方米以上。同時已建立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約26000個鄉鎮專賣店,19萬個村級聯絡站。並在全國2800多個縣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和17000多家服務商網點。
 
  注意:海爾已經擁有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約26000個鄉鎮專賣店,19萬個村級聯絡站。這是蘇寧、京東、亞馬遜都不能具備的絕佳資源(除某國有物流企業之外)。
 
  二、阿里巴巴擁有什麼?缺什麼?
 
  作為中國電商鼻祖的馬云,從交易到金融、從數據到物流、從收購新浪微博到收購高德地圖、從滲透製造業代工到O2O的戰略佈局...這一切都是在建立一個龐大的生態帝國。咱們一一解讀吧!
 
  1、交易、金融、數據。這個不用多說,阿里已經有一套成熟體系。
 
  2、收購新浪微博、收購高德地圖。收購新浪微博股份,這是從供應鏈前端需求挖掘、精準營銷的重要戰略;收購高德地圖,本地化O2O的重要戰略,同時是與物流密切相關的,因為任何物流都是在地圖上運營的,基於物流大數據的挖掘,地圖是重要的數據載體。
 
  3、滲透製造業前端。這是11月份阿里巴巴的新動作,阿里巴巴的"淘工廠"試運營,整合供應鏈前端平台,以整合各大代工廠為核心,依託電商平台快速幫助需求者找到代工廠,Zara、LV等20多萬代工廠已入住…這是阿里推C2B的重要策略,同時隱藏著重大供應鏈金融市場和打造敏捷製造的供應鏈平台。
 
  這與海爾的C2B模式完全融合,海爾的多個品類就相當於一個大包的融合。
 
  4、物流。2013年,馬云算是影響中國物流發展的風雲人物,5月28日宣佈投資菜鳥網絡,整合「三通一達」+順豐,同時加上自己投資的百世匯通,真正把中國快遞進行了一次整合。但今天的菜鳥落地的僅僅是地產和政府資源,真正要實現全網、全平台運作,還需要很長一段路,但時機是不等人了。看看京東的物流發力、順豐的全網佈局,這一切已經給馬云敲響了警鐘。
 
  14億人口的中國,一線城市的4億網名已經互聯網化,未來中國電子商務的競爭不是在一線城市,而是在二三線、三四線、農村市場,這是目前的絕對商機。10億人口的市場潛力是任何一個電商都不會放過的機會,但要抓住這個商業機會,物流成為馬云的一大心病。
 
  海爾日日順的這個物流體系,剛好彌補了馬云的欠缺,這正是馬云急需的資源。
 
  三、2014年中國電商、中國物流行業環境及格局
 
  1、政策環境:
 
  從今年1月溫家寶點名邀請馬云參加國務院會議,到11月李克強總理邀請馬云參加國務院經濟座談會議,兩屆總理的重點接待。完全可以看出,馬云是一直把脈這國家政策動向的商業大佬,政策背後的商業機會,對於他來說是瞭如指掌。
 
  從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家庭農場政策,到十八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政策,預示著農村電商的春天來臨,從土地改革到城鎮化,這都當然預示著中國農產品電商迎來重要商機,當然也是中國物流發展的重要商機。
 
  我在12月4日的《2014年中國生鮮電商即將引來新爆點》文章也做了全新的解析。
 
  2、王衛的佈局:
 
  王衛的暗藏的重大黑馬電商順豐優選今年已經發力,2013年經過了7次重要擴張。在12月1日宣佈上線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張,常溫品類擴展至全國,凡是順豐速運可到達的地方都將成為順豐優選的服務範圍,如此順豐優選也正式成為全國性食品電商。這裡暗藏著王衛要依託順豐快速物流服務滲透全國的大戰略。
 
  3、柳傳志的佈局:
 
  柳傳志的互聯網農業已經全面鋪開,計劃要用互聯網思維改造農業,未來賣農產品像雷軍(微博)賣手機一樣,抓住三中全會后土地政策扭轉將產生新型農業。從獼猴桃、藍莓種植到全日通快遞持續併購,以及增益供應鏈的全網鋪開,再到互聯網營銷。無疑看出農業戰略已經是柳傳志的重點,遠遠高於傳統聯想PC的商業價值。
 
  4、劉強東的佈局:
 
  京東的物流可以說是中國電商自建物流的標竿,一線城市最高效的電商自建物流服務,目前找不出第二家,這一點是馬云、張近東都無法趕超的。但京東在三四線城市、農村城市的物流覆蓋也是個大問題,所以,未來的電商誰是贏家,關鍵看物流。京東的農村電商計劃推進進度還有一定的時間,目前農產品「ABC」模式也會面臨冷鏈物流的挑戰。
 
  未來的家電,誰能最先滲透農村,誰將具備重要的先機。
 
  當然,別忘記了京東的O2O的戰略,如果各地有具備類似與太原唐久這樣的便利店,特別是農村便利連鎖,這將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商機。
 
  5、張近東的佈局:
 
  O2O一直是蘇寧今年的重要戰略,蘇寧具備線下絕對的優勢,今年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對外宣佈:2020年蘇寧實體店舖將由現在1700家增加到3000家,新增1300家不同於此前的實體店,蘇寧要打造移動互聯體驗式購物,把實體店互聯網化。不可否認蘇寧具備O2O的絕對優勢,同時蘇寧計劃在2015年將實現60個物流基地和12個自動化倉庫的全國布,快遞隊伍近8000人。
 
  蘇寧有著絕對的線下優勢,但從格局上看,蘇寧的優勢頂多能滲透到縣級城市,要想海爾那樣擁有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約26000個鄉鎮專賣店,19萬個村級聯絡站,這是暫時無法達到的。
 
  四、綜合分析阿里巴巴投資海爾的商業價值
 
  阿里巴巴投資海爾商業內涵,目標劍指農村電商、農村物流大平台的商業價值,原因:
 
  1、因為此時的菜鳥一時半會無法"上天",還在糾纏在物流地產和資本的遊戲,無法支撐馬云的夢想,但時機不等人。
 
  2、海爾日日順的這張物流網,是全國為數不多的資源,是京東、蘇寧所缺少的重要的農村電商平台支撐資源,誰先下手,誰將獲得先機。
 
  3、農村電商是一個超級大市場,14億人口,4億已經成為網購人群,最大的10億人群在農村,這10億中至少具備7億人口的市場開發價值。同時農村互聯網化在城鎮化發展的推動下,商機已經非常明顯,誰能解決物流+本地化服務,誰就獲得這個市場,未來農村電商O2O的購物體驗將成為主流的發展趨勢。
 
  4、對於海爾日日順價值,海爾日日順的物流業務其實是出於不飽和狀態,借阿里合作推動農村電商市場,是將日日順建成中國最大的農村物流平台的夢想得以實現,也就是將目前尚未成型的平台快速推向成型並具有絕對的行業領先價值。
 
  5、對於海爾從傳統製造向互聯網製造企業轉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力,C2B的家電購物+快速的物流,將徹底贏掉其他的家電品牌。同時大家應該看到,這兩年是中國家電更新換代的重要年頭,張瑞敏將借助馬云的合成,徹底顛覆傳統家電的供應鏈模式。
 
  幾句話一定要記住:
 
  1、未來的電商,得物流得天下。
 
  2、農村電商是個大市場,7億人口的消費潛力完全有可能再造一個阿里巴巴。
 
  3、阿里與海爾聯姻,這將對京東、蘇寧帶來重要壓力,但對加速中國物流整合發展絕對有利。

   (作者係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高端聯盟理事、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諮詢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356

基金買賣記錄一盤混賬(2014/6/5) 林本利

2014-06-05  NM
 
 

 

早前在本欄撰寫文章,以親身經驗指出「101」壽險連基金投資的產品「食水深」、投資表現差,保險公司還設下陷阱,令筆者幾乎失去合約屆滿的3.5%紅利。

文章刊出後,有金融界朋友在一個關於商業道德的研討會上,拿筆者的個案作討論。收了多個電郵,又有多位財經日報的專欄作家,指筆者不懂選擇基金,因輸了錢,故此憤怒地作出投訴。既然文章已引起一些回響,就讓筆者在此再作一些補充。

上次提到四月初筆者向保險公司作出投訴,兩天後公司便決定補回3.5%紅利給我,並且以4月1日之後的基金價格作準,金額合共17,000多元。個人已把整筆款項捐給三個慈善機構。

筆者撰文揭露事件,不是因為輸了錢,也不是想「唱衰」整個行業。從大學提早退休後已不用月供公積金,基金投資佔筆者的總投資額不到1%,就算輸清光的影響也微不足道。筆者的家人、教會的會友,以及很多好朋友,也是從事金融和保險業,又怎會故意唱衰行業,影響他們的生計。至於八年前向我推介產品的學生,到今日我們仍是很好的朋友,她本人其實也買了類似產品,而且供款長達20年。

當日認購產品,因花了兩位理大畢業生數小時解釋中介及基金公司如何賺錢,是清楚知道產品「食水深」,亦因他們的誠實和誠意而作出認購決定。預計不到的是八年之後,基金投資回報竟然是負數,違反「長期平均成本」的投資法則:投資回報不單未能抵銷費用,反而令虧損擴大。

其實一直希望到今年四月合約屆滿後,就可以「脫苦海」,無須每月被扣千多元(絕大部分是費用),亦不會向人多談如此「羞家」的投資決定。但上天似乎要筆者遇上「怪事」,藉此揭露金融業的陰暗面,希望行業能作出改進。特別是基金公司喜愛以過去五年的往績作為銷售亮點,以2009年全球股市低位作起點去誇耀往績,很容易誤導小市民入市認購。

筆者除了要求保險公司補回3.5%紅利外,還要求公司提供過去八年的買賣記錄資料(公司每年只發年結單,沒有買賣記錄),讓筆者明白何以投資28萬元,最後只餘下不足19萬元,損失9萬多元。以為保險公司很容易從電腦下載基金買賣資料,沒料到過了數個星期才收到有關資料。仔細查看這些買賣記錄,發覺是一盤混賬。

保險公司所提供的資料,頭一年尚算清楚,明顯見到公司在每個月初收到供款後,會在下一個月頭三天(1至3日)從基金單位中扣除費用(每月0.3666%)。但一年過後,就出現極不尋常的情況,公司有時在每月9日、10日,甚至26日才扣除上月的費用。筆者認購的兩個基金,其中一個基金一個月內被扣兩次費用,買賣記錄又竟然遺漏了一個月(2008年11月)的資料。

最離譜的是兩個相隔多天的交易日期,基金價格竟然一模一樣,小數後五個位也一樣,或然率差不多是零。筆者上網查核過有關基金價格,得到的資料與保險公司所提供的有異。若然保險公司可以自行決定在每月哪一天買賣和扣除費用,基金買賣價格又可以自行編製,投資者又有何保障?

筆者向保險公司提出11點質疑,至今只收到一項回覆,就是補回2008年11月的資料。公司職員說其他事項,還在調查研究中,不知何時可以作答。根據公司提供的資料,9萬多元的損失中有5萬多元是費用,收費如此高,是否應該向客戶提供更準確和更快捷的服務?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306

搶占農村!借助先鋒站計劃 京東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3/147689.html

文/本刊記者 徐利君

為進一步拓展自營配送體系,將渠道快速下沈至國內三~六線城市,京東於2014年初推出了先鋒站計劃。
 
先鋒站,即京東按照渠道下沈戰略布點需要,從現有配送體系中抽調精幹力量,通過層層選拔,派遣最終合格者回到各自家鄉,在政策、資金等支持下,由這些員工在當地成立的京東配送站。
 
就站點布局標準而言,先鋒站多處於國內偏遠地區或此前尚屬京東市場盲點區域,比如各遠郊區縣或村鎮等,它們大多具備一定訂單量且與現有自營站距離適中以確保貨物及時收轉。先鋒站在完成商品配送的基礎上,另承擔業務開拓等多項任務。
 
作為京東渠道縱深走向全國的排頭兵,各先鋒站站長們正在積極探索,近於創業狀態。按照規劃,先鋒站在業務量穩定達到一定規模後,將被調整為自營站,各站長順調為自營站站長,業務模式與當前京東各普通站點無異。
 
先鋒站計劃迄今已完成三期。經選拔、集訓、考核後,共計145名員工已先後奔赴各地開展工作,目前已建站點135個。
 
《創業家》記者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河南省汝州市采訪到兩位先鋒站站長。雖面臨各種壓力與挑戰,他們仍視先鋒站為未來事業,願與京東共成長。
 
借助先鋒站計劃,京東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1-27 10:35 編輯

小米增持金山:雷軍在下什麽樣的一盤棋?
作者:天成

金山軟件自去年4月份以來至今,因獵豹分拆上市以及金山軟件營銷、研發費用的大增導致利潤大幅下滑等原因已令股價完全腰斬。不少持有金山股票的死忠粉絲含淚提出疑問:為啥我一直看好的金山軟件(3888)跌成這樣?還能持有嗎?這個問題先放一邊,讓我們來看看最近金山股價的表現:120日那天,金山股價漲幅8.17%,竟然創了自去年最高價下跌到現在的單日最大漲幅!而今日金山又大漲6.48%。這一表現多少讓持有金山股票的粉絲喜出望外,尤其遙想當年(1176日)雷軍回歸金山,騰訊入股後金山股價一路從3元漲到30元暴漲10倍,這次小米增持,金山會否重現往日輝煌?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來探索金山近日大漲背後的原因。

120日金山的大漲與下面的公告有關:119日,金山軟件發布公告稱,小米科技將通過其全資附屬公司,從騰訊全資子公司TCH Saffron Limited手中收購金山軟件2.98%的股份。雷軍表示:“我將持有金山 29.9% 投票權(包括我個人持股、求伯君及張旋龍持股,還有小米持股),此舉表達了我個人及小米科技對金山雲服務戰略的強烈信心。”此外,金山軟件201412月對外宣布將在3年內對雲業務投資10億美元,執行“All in 雲”戰略,希望通過5-10年的發展,成為一家基礎雲服務提供商。此前,雷軍系的金山和小米合計向世紀互聯投資2.2億美元,入股之後,雷軍間接控制了世紀互聯15%的股份並擁有29.9%的投票權,成為除管理層之外最有影響力的股東。

從雷軍的此番動作和表態可以看出:金山雲已經成為整個金山軟件的的戰略未來了。那麽,為何金山此時要執行“All in 雲”戰略,這背後隱藏的邏輯又是什麽呢?

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業績下滑和獵豹分拆上市令股價腰斬,“雷軍溢價”正在減弱。
20109月,雷軍回歸金山軟件,帶著對移動互聯網極深的感悟,啟動金山軟件改革。由於騰訊火速入股、確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戰略和“3+1”的業務框架、主要子公司相繼MBO,在“雷軍”溢價的不斷催化下,最後以金山軟件股價暴增10倍,以及獵豹移動的分拆上市為完美收官。然而,在2013年以移動互聯網戰略為起點的第二階段改革中,體現在金山軟件身上的“雷軍溢價”正在減弱。
首先,金山移動化戰略投入期拖累凈利潤率。2011-2013年,金山軟件的凈利潤率均維持在32%以上,而到2014年中期,其凈利潤率下降到26.62%。與此同時,研發費用和營銷費用猛增。尤其是營銷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一路飆升,從2011年的12.33%升至2014年中期的22.69%。研發費用占比一直穩定在將近30%。西山居副總鄭可表示,2014年單單在手遊研發上資金投入就將過億元。在1023日發布的盈利預警中,金山軟件表示,因研發成本、營銷費用、期權費用大幅增加,凈利潤大幅下降。
金山軟件研發和營銷費用飆升,大幅拖累凈利潤率

其次,受獵豹移動的分拆上市影響。獵豹移動分拆上市後,金山軟件對獵豹移動仍然有控制權,只是持股比例從54%降到47%,仍然是合並報表。表面上,從收入和利潤來看,金山軟件沒有受到分拆的任何不利影響,反而因此獲得了發展資金並提升了市值。但是從市盈率的角度,則有不同的解讀。金山軟件將上升勢頭最好的獵豹移動分拆上市,相當於把高PE業務分拆出去,而留下低PE業務,那麽母公司的PE也會拉低。反映在股價上,自然是獵豹移動股價上漲,而金山軟件股價下跌。尤為明顯的是,在關於獵豹移動分拆上市的首個公告出來的前一天,即201442日,金山軟件創下歷史新高33.5港元/股,此後則一路下跌。

2、金山遭遇成長困境,需要新的增長引擎。
目前金山有4大子業務:獵豹移動、西山居、金山辦公和金山雲,收入大部分來自獵豹移動和西山居(網遊)。
金山業務結構

從近年來金山各子業務收入來看,明顯依賴於獵豹移動的快速增長。14 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實現銷售收入8.52億元,同比增速54.62%,環比增長13.55%。分業務來看,網絡遊戲、獵豹移動、辦公軟件及其他三大業務同比分別增長了12.2%155.3%-3.2%,獵豹移動的強勁增長依然是帶動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
金山近年來整體收入增長及分業務增速情況

但對於向移動化轉型的獵豹移動而言,活躍用戶中有66%位於海外,雖然還在持續增長,然而,擺在獵豹移動面前的任務是,如何將這部分用戶變現。無論是清理大師,還是金山毒霸,抑或電池醫生,都不能直接變現,需要依賴於瀏覽器、網站導航和網絡遊戲來變現,海外業務貨幣化仍處於早期階段,過往也沒有成功先例,獵豹移動的未來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對於向手遊全面轉型並宣布不再開發端遊的遊戲業務而言,有13款手遊處於研發期,目前遊戲收入嚴重依賴於其旗艦遊戲《劍網3》的增長,而在一片紅海的手遊領域金山能否保持其在端遊市場的成功,依然是個問題。此外,金山辦公(WPS)雖然長期來看將受益於軟件國產化和正版化的影響,但目前來看由於政府采購市場畢竟不如企業市場大且易受政策影響,143季度WPS同比收入也出現下滑。而金山雲目前處於燒錢期,未來能否成為金山軟件新的增長引擎,則需要來仔細考量了。
因此,面對股價的腰斬,也難怪不少人質疑:金山軟件是否已經淪為小米生態鏈的一顆棋子?獵豹移動雖手握海量用戶,但海外市場移動端貨幣化能力面臨考驗。而金山軟件手中現存的西山居、WPS和金山雲三大業務,誰又能成為下一個“獵豹”?是的,從現階段金山軟件各業務的疲軟表現來看,確實是需要一個新的增長點了。

3、雷軍的判斷:第三方獨立的雲服務企業會一步一步興起。
阿里雲與12306鐵道部火車票訂票網站合作,令雲計算在2015年伊始就開始火熱起來,阿里雲負責承接12306網站75%的余票查詢流量,幫助往年備受詬病的12306挺住春運關,而近日小米首次收購金山軟件股份,無疑也是看重了中國雲計算行業的巨大前景。
同樣看重中國雲市場發展的不止雷軍,李彥宏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覺得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真正的重要性體現在雲端,就是能夠提供什麽樣的雲服務,目前各種各樣的應用都是從終端向雲端搬的趨勢,未來幾年這個趨勢會更明顯,應用在雲端實現要比操作系統端實現要好的多,而百度也更看重雲計算服務能力。”

曾幾何時炒的火熱的雲計算概念已經真真切切進入到產業化階段。隨著移動互聯的白熱化發展,智能移動產品、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技術不斷完善,用戶需求強勁增長,雲計算將迎來高速增長期。市場研究公司IDC表示,未來五年全球公共雲服務增速預計將是傳統IT行業增速的6倍,雲計算進入黃金期,未來四年複合增長率將達22.8%。自2007年起步後,中國雲計算產業也在不斷發展。特別是過去3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迎來高速增長,但目前我國公共雲計算服務市場仍處於低總量、高增長的產業初期階段。據計世資訊(CCW Research)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雲建設市場規模為383.6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達44.1%2014年中國雲服務市場規模達到1645.8億元,同比增長28.0%

中國雲建設市場規模變化


中國雲服務市場規模變化


4、服務小米生態鏈,金山雲任重道遠
目前,金山雲仍處於燒錢階段。2012年前三季度,金山雲凈虧1800萬元左右,2013年虧損6100萬元。雲服務是一個重資產投入的行業,雷軍此番宣布1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遠不止簡單只為做大雲服務市場,其背後更多考慮的是為小米生態鏈服務。

“以手機為中心連接所有智能設備”,按照雷軍的構想,智能設備有三大痛點:手機連接複雜,每個設備都需要App,雲服務投入大。因此,小米希望通過“智能模塊+控制中心+雲服務”的模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小米此前有意布局智能家電生態鏈,小米手環、小米手機都能操控並應用其智能家居並服務用戶。包括小米之前布局的小米電視、空氣凈化器和入股過的美的空調洗衣機等白電,都會產生大量用戶數據、用戶喜好、用戶需求等,如果再有一個很好地雲存儲空間,基本上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在小米生態圈中,金山在雲端架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去年12月小米入股世紀互聯之後,世紀互聯負責雲架構的網絡基礎構建,而金山對小米提供數據備份和雲計算服務,所有的應用在小米手機和小米手環中體現並操作,這樣小米的生態圈就形成了一個閉環。未來,不僅小米的智能手機等終端可以將數據同步上傳至金山雲,而且金山雲也可以為小米的視頻內容以及更多小米生態系統中的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等到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還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對智能終端的用戶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這樣一來無疑會將小米帶向一個新的藍海市場: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


5、挑戰BAT,金山雲必不可少!
如今“雷軍系”,包括小米、金山軟件、迅雷等已經逐漸成為除阿里、騰訊、百度BAT之外的中國互聯網第四極。小米從最初手機發展到由電視、路由、電視盒子等家具大件,再到智能家具和穿戴設備在雲端的硬件產品布局上已經領先互聯網3巨頭一步。雷軍想要打破BAT三巨頭的中國互聯網格局,同樣也需要做這樣的布局,依靠智能手機搞單點突破的目標已經實現,如何在此基礎上擴大戰果才是能否趕上甚至是超越BAT的關鍵所在。

雲服務是雷軍系互聯互通的重要棋子

而從另一個層面講,雷軍頻頻“燒錢”的背後,其實也是小米原有業務天花盤漸漸明顯的結果。以智能手機起家,經過幾年強勁增長並做到450億美金市值的小米公司,其智能手機出貨量的爆發式增長將不可持續:基數越大,增長就越困難;而且,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繼續依靠爆款產品打天下已經不太現實。登上巔峰之後的小米必須尋找新的盈利點,以支撐公司業務的繼續高增長,這也是小米在電視、路由器、平板電腦,甚至是房地產領域不斷探索的核心原因所在。
小米450億美金的估值顯然不是雷軍的終極目標,上市同樣不是,整合雷軍系企業的業務和資源,打造一艘航空母艦,甚至超越BAT估計才能真正讓雷軍滿意。正如雷軍在一封寫給公司全體員工內部信中所說的那樣:我們將全力為理想與使命而戰,我們的夢想在全球,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關於投資金山軟件:信則有
金山軟件作為雷軍的“四駕馬車”之一,其位置不可撼動。金山軟件是雷軍用情最深的地方。1992-2007年,雷軍一直奮戰在金山,由於無法真正施展抱負而選擇“退隱”3年。20104月,他帶著對移動互聯網的深刻感悟,創立了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總入口——智能手機,即小米,而後又在求伯君和張旋龍的說服下,回歸金山以移動互聯網的基因改造金山軟件。過往雷軍成功改造金山,創立小米的經歷讓我們由衷佩服,現在,雷軍能否再次揚帆起航,成功實施金山雲戰略呢?

宗教哲學有一句話叫做:信則有,不信則無。講的是你拜神求佛是無意識的把自己置身與那個你想要的世界,你相信佛教,那麽佛就存在,你不信佛教又怎麽會相信世界上有佛的存在。很多人批判這是唯心主義,其實這沒什麽不對,信仰的力量就是這樣,“信”本身就是有的一部分,你不信何來“有”?

對於股市來說,何嘗不是這樣:公司基本面並未發生任何改變,但股價卻一直往上漲;價值投資者們看好某家公司,買入放著幾年不動,卻遭致短線投機客鄙夷的目光。有時候,“信”的人多了,買的人多了,股價也就往上漲了。對於金山軟件來說,其實也是如此:如果你看好金山、小米的未來,如果你相信雷軍將成功登頂中國互聯網第四極,那麽你就買入吧。

小米增持金山是標誌性事件,一言以蔽之是金山雲的戰略價值使金山進入了小米體系的中心,這是自獵豹移動分拆上市後,金山軟件又一次重要的投資契機。可以說,如果金山雲戰略真的成功了,那就不僅僅是成為下一個“獵豹”這麽簡單了。

可以肯定的是,金山雲成功與否必須有小米硬件與雷軍系其他業務部門的支持,形成一個完整的雲生態閉環,小米與金山雲之間的互動也將更加頻繁。在進一步確定金山軟件的定位之後,雷軍對其的投資力度還將陸續加大,同時也許金山的凈利潤率還會下滑,但轉型期的互聯網企業哪家不是這樣呢。正如李彥宏在2015年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中所稱:在轉型中思考關於錢的問題,“我不在乎股價跌一半。不在乎短期利潤的犧牲是為了長期的發展

雷軍上次回歸金山,市場讓金山從3元漲到30元,這一次小米增持金山,市場將如何演繹,我們拭目以待。關於投資金山也許你會說沒必要目前進去啊,等金山雲有些起色再入也不遲,可是真的到那時候恐怕機會也少了許多。其實我想說,如果你真的看好金山,現在買入,“信則有”,畢竟好公司是不怕等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09

順豐牽手Uber,他們在下一盤什麽棋?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4/929932.html

嚴格來講,深圳Uber的“同城”優勢並不能完整體現“順豐次晨達”的“異地”投遞。並且,Uber最核心的客戶群:年輕人群,與“順豐次晨”覆蓋更多的商務人群契合度也不盡然。

每經記者 李卓

素以“低調”、“穩健”風格為外界熟知的順豐,正在開啟一場依舊低調但卻“華麗麗”的“冒險”:昨日(7月13日),順豐速運官方宣布,在深圳攜手Uber“一鍵呼叫順豐次晨”。

對於業界公認的營銷大師Uber來說,跨界就是一件平常的事。而相比此前火爆的“一鍵呼叫水陸空”(打車、打船、打飛機)以及近期“一鍵呼叫一個億”等案例來說,“一鍵呼叫順豐次晨”顯得太過中規中矩。

不過,對素以決策“穩健”著稱的順豐而言,在國內“私家車”專車運營資質尚未獲得政策明朗時,此舉無疑是在“冒險”。此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問號:順豐為何“冒險”選擇Uber,而不是專車市場占有率遠超Uber的滴滴快車,或者高端商務定位更貼近順豐品牌的神州專車?

所有的疑問都在指向:順豐+Uber,這絕非一次簡單的借勢營銷。

“一鍵呼叫順豐次晨” Uber司機收快件

按照順豐速運的官方表述:7月13日到7月17日,上午9點到下午4點間,深圳地區用戶打開Uber App,即可一鍵呼叫順豐次晨,Uber司機即化身順豐次晨大使,為客戶上門收取快件,Uber用戶則可享受“順豐次晨”免費寄件一次。

順豐深圳的客戶如果是新的Uber用戶,也可在Uber App中輸入“順豐次晨”專屬優惠碼,獲得深圳地區一次免費行程,最高減免50元。

什麽是“順豐次晨”?——基於對時效有精準要求的客戶,順豐將按照時效承諾,凡在指定的服務範圍和時間內寄遞的快件,將於次日10:30前送達。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今年5月初,順豐首批只開通了7大城市,深圳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幾天前,順豐宣布將“次晨”範圍進一步擴張至全國16個省市、37個城市。據統計,此次最新開通後,國家郵政局定期公布的快遞業務量前50位城市情況表,已有六成被“順豐次晨”所覆蓋。

那麽,從時間節點看起來,這的確很像一次簡單的產品借勢營銷。畢竟Uber“一鍵”堪稱“萬能”,叫個快遞必須輕而易舉。

但值得細細推敲的是,嚴格來講,深圳Uber的“同城”優勢並不能完整體現“順豐次晨達”的“異地”投遞。並且,Uber最核心的客戶群:年輕人群,與“順豐次晨”覆蓋更多的商務人群契合度也不盡然。

如此,看似“不夠精準”的營銷背後,實際並非“順豐次晨”的單個產品營銷,反倒更像順豐和Uber兩大巨頭思忖良久的一次“刻意”合作或者說測試。而在這個低調測試的背後,無論順豐和Uber,都在下著一盤大棋。

順豐“冒險”牽手Uber要下一盤大棋?

這是Uber首次與國內速遞企業的跨界合作,但卻不是Uber第一次涉足快遞行業。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2014年,Uber在紐約推出一項快遞服務Uber Rush:如果你在Uber所劃定的五個區域內,就可以像用Uber叫車那樣叫快遞,Uber司機——在紐約叫做Messenger(信使)就會來取件並派送到你指定的位置。

並且值得註意的是,在今年7月《財新》的一次公開報道中,Uber創始人兼CEO卡蘭尼克再一次提到了Uber在紐約的該項快遞業務。對話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及Uber Rush可能在中國的模式借鑒,但卡蘭尼克當時與媒體討論的主題,正是Uber將如何變得更中國,包括談及很多公司都在複制優步模式,並應用到其他行業,把自己變得“優步化”。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Uber Rush一度被視為Uber正式涉足物流行業的標誌。Uber已有的眾包模式、快遞物流經驗、中國化趨勢以及將生活方式與物流結合的理念,正是近年頻頻跨界、觸網的順豐此次甘願“冒險”最為“華麗”的部分所在。

而Uber之所以選擇順豐,一方面,順豐是國內目前國際化以及“互聯網+”轉型最為靠前的一線快遞企業,二者理念容易結合;再者,Uber要想把Uber Rush複制到中國來,目前不僅仍然面臨“私家車”身份如何被官方認可的問題,快遞營運資格也是一道大門檻,合作順豐自然就減少了上述一半的阻力。

雙方合作或引爆眾包物流

順豐、Uber未來想象空間巨大,背後是大勢所趨——眾包物流。

實際上,在Uber Rush更早之前,就有了眾包物流的中國版本——人人快遞。

人人快遞成立於2011年,用其創始人謝勤最通俗的業務描述就是:利用社會大眾完成貨物的隨身捎帶,你享受的是點對點的配送業務。而服務最大的好處就是快,在同城里實現30分鐘的到貨,在全城實現2個小時到貨。

Uber Rush在紐約的服務,Messenger也不一定是司機,他們可能會騎自行車,也可能是步行。用戶可以在Uber上看到Messenger取件的預計到達時間,也可以隨時檢查自己的物品移動的位置。與人人快遞的跑腿業務無限趨同。

在今年7月最近一次露面時,人人快遞創始人謝勤發表了《眾包物流將一寸一寸撬動交易的根基》的公開演講。他認為,在未來的O2O里,一定是靠人取勝,眾包是未來O2O的一種發展趨勢。

謝勤指出,做O2O平臺,第一個面對的是流量問題,第二是物流痛點問題,第三是平臺上的商超企業自身做物流的問題。所有的O2O平臺都要物流的平臺做支撐。因為沒有一家物流公司可以幫助實現快速到貨,所以一定會遇到眾包。那麽O2O平臺要麽自己做眾包物流解決未來送貨問題,要麽選擇人人快遞來幫助做眾包物流,解決物流的痛點問題。

順豐近年通過系列的跨界玩法,正一步一步打造出“快遞+冷鏈+電商直供+跨境物流+順銀金融+嘿客門店”線上線下的O2O閉環。同時,據資深業內人士爆料,早在去年人人快遞最火熱的時候,就一度傳出其與順豐合作的“緋聞”。雖然最後據說因為股權占比沒談攏,未能達成,但可以看出順豐在提升C端配送能力方面的迫切之心。因此,順豐此次與Uber的合作可以是一種測試、摸索,也更加顯得“合情合理”了。

此外,單就同城快遞的市場機遇來看,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2014全年同城快遞業務量完成35.5億件,同比增長55.1%;實現業務收入265.9億元,同比增長59.8%;今年1~5月,同城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36.3億元,同比增長51.1%。

所以,可以很肯定地說,順豐、Uber的這次合作,絕對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 每日經濟新聞
  • 劉小英
  • 每經記者 李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86

開發遠東,普京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785

俄羅斯聯邦遠東土地無償配送計劃 (梁淑怡/圖)

普京總統向中國展示的遠東是一幅誘人的情景:在伊爾庫茨克有俄羅斯最大的金礦產地——蘇霍伊;在克拉斯諾雅爾斯克有龐大的鐵礦藏——烏道榮格斯克和下安哥拉斯克,以及石油產地——洛道奇諾伊;在圖瓦有很有價值的煤礦藏。

俄羅斯在制定“東傾”政策時,中國一直是舉足輕重的因素。在普京總統的“東傾”決策進程中,隨著俄羅斯國內和國際形勢的發展,尤其是在“烏克蘭危機”發生、歐盟和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斷強化之中,中國因素的分量越來越重、越來越關鍵。但是,我們也絕不能認為,俄羅斯把自己擺脫制裁造成的困境、把開發這一地區的全部希望都押在了中國的身上。

2015年7月10日,在俄南部城市烏法總結金磚國家峰會和上合組織峰會成果的記者招待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說,為促進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開發,俄羅斯政府采取了若幹措施,其中包括建立為投資者提供部分稅收優惠的跨越式開發區、為初創企業減稅、在遠東地區建立自由港,為那些決定在遠東地區投資的企業提供一系列優惠。

普京說,俄羅斯將很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舉辦首屆東方經濟論壇,他已邀請中國夥伴參與這一論壇。普京表示,中國企業可以參與遠東和西伯利亞開發,相信中國企業在開發這一地區方面可以做出重要貢獻。

此外,普京建議,俄羅斯要和中國夥伴討論歐亞經濟聯盟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之間的合作問題。普京對俄羅斯國內因將遠東的土地出租給中國而出現的不安情緒作出了表態:“讓中國臨時利用外貝加爾湖地區的11.5萬公頃土地是很好的投資方案。”

普京究竟在想什麽

俄羅斯現在最迫切的是要一條通往太平洋的通道,避開被歐盟和美國封鎖住的西向之路。而能協助它打開這條通道的中國是最佳的、最可靠的夥伴。

普京的這一講話發出了3個實質性的信號。

首先,普京的講話表明,俄羅斯遠東開發政策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俄羅斯國策的“東傾”意圖是從普京擔任第一屆總統時開始的,只是到了2007年才把對遠東的開發作為一個現實問題提出來。這一年,俄羅斯政府提出了《遠東和貝加爾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但直到兩年後,即在2009年離開總統職位擔任總理的普京才批準了《2025年前遠東和貝加爾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這可以算是俄羅斯關於國策“東傾”的意向性階段,這一階段的實質就是“戰略”還停留在設計師們的紙筆上,因意見相左而蹣跚前行。

2012年應該是俄羅斯國策“東傾”發生實質性變化的一年。普京責成經濟發展部制定《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發展法》。俄羅斯試圖成立一個國家公司——“遠東和西伯利亞國家發展公司”,統管該地區的發展。這家公司的主要任務是“吸引投資來開發西伯利亞和遠東的領土並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它直屬總統,其他國家機構無權過問。

這一地區包括:阿爾泰、布里亞特、薩哈(雅庫特)、圖瓦、哈卡斯、外貝加爾湖、勘察加、克拉斯諾雅爾斯克,濱海區,哈巴羅夫斯克區,阿穆爾、伊爾庫茨克、馬格丹、薩哈林和猶太自治州以及楚科奇自治區。

2012年,普京就此法揭示了俄羅斯國策“東傾”的實質。他說:“俄羅斯——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我們的空間我們不僅應該保存,免於外來的威脅,而且要安排好它,形成一個適合於人生活、適合於在我國各地區工作的現代環境。當然,我們應該特別要註意發展東西伯利亞和遠東。這是最重要的地緣政治任務。”他還進一步強調:“我相信,俄羅斯向太平洋的轉向、我國東部全部領土日新月異的發展不僅能給我們提供經濟的新機遇,而且也為實施積極的外交政策增添了手段。”

為了實施開發遠東的戰略計劃,普京於2014年對領導層的人事安排作出了重大調整。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由內務部內務軍的司令員來擔任西伯利亞和北高加索聯邦區的總統特命全權代表:西伯利亞聯邦區總統特命全權代表——內務部內務軍總司令尼古拉·羅戈什金;北高加索聯邦區——北高加索內務部軍隊聯合集團軍司令員謝爾蓋·梅利科夫。

回顧一下歷史,就會發現普京在第一屆總統任期內,打贏了車臣戰爭後,派往各聯邦區的總統全權代表都是大軍區司令員。現在,內務軍總司令掌管西伯利亞和遠東的事務,與其說是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不如說是政治和安全方面的決策。其指向性更為明顯:保障國土的安全和保證西伯利亞、遠東、北極地區在俄羅斯控制下。普京總統下令讓國防部建立一支北極地區集團軍,以保衛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利益。

其次,普京總統在講話中提出了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問題。普京強調了俄羅斯國策的一個主要基點——“歐亞經濟聯盟”,並且將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並列。

普京所透露的意思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開發政策是為俄羅斯的利益服務的。普京向中國展示遠東的潛力和商機,是有著特定前提的——那就是一切不得損害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現在最迫切的是要一條通往太平洋的通道,避開被歐盟和美國封鎖住的西向之路。而能協助它打開這條通道的中國是最佳的、最可靠的夥伴。

再次,出租遠東的土地。這一政策是作為遠東開發的實際措施提出來的。2015年1月19日,當時的遠東聯邦區總統全權代表特魯特涅夫向普京提出了出租的具體建議:“建議向遠東的每個居民或者想來到遠東的每個人提供1公頃土地,他可用來從事農業、經商、林業和狩獵業,用期為5年”。隨後,普京簽發總統令批準了這個建議。它標誌著“東傾”國策的深化。這一深化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一是遠東土地太多,二是居民卻太少。特魯特涅夫在給普京的報告中說:“今天在我們那里國有土地為6.14億公頃。”而遠東地區的面積為俄羅斯全部領土的36%。至於人口,那是另一番情景:該地區的總人口為640萬人,居民的密度在全俄羅斯是最低的:每平方公里為1.1人。

現在,普京總統把出租遠東的土地特別提出來,顯然是想解決那里的人口過少、資金太缺,而土地又太廣闊的問題。當然,還遠不止是這些問題,更讓普京關註的是:這些土地對俄羅斯國家安全所起的至關重大的作用。在特魯特涅夫匯報時,普京曾警覺地提問:“這6.14億公頃土地”是國防和安全用地嗎?"

從普京總統的一系列講話可以看出,俄羅斯的遠東開發政策具有對俄羅斯的利益須臾不可偏離的指向性。

遠東是個什麽樣子 (梁淑怡/圖)

俄羅斯最缺什麽?

俄羅斯國內的大公司、大的潛在資金來源尚處於觀望等待階段,而來自西方國家的投資卻是愈益收縮。所以,俄羅斯期望來自東方的投資。

在對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開發中,俄羅斯目前最需要的是投資和勞動力。俄羅斯國內的大公司、大的潛在資金來源尚處於觀望等待階段,而來自西方國家的投資卻是愈益收縮。所以,俄羅斯期望來自東方的投資。盡管俄羅斯政府鼓勵居民遷到這里來,但是習慣於大城市和現代生活的俄羅斯人卻不可能舍棄他們已經擁有的一切的,這也是俄羅斯開發這一地區難以解決的難題。

向遠東移民,甚至用強迫手段遷移居民,是俄羅斯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沈重一頁。當然,現在的俄羅斯政府不可能重走此路。但俄國的歷史因素顯然對普京“東傾”決策有相當深刻的影響。

在這個國家的歷史進程中,對西伯利亞和遠東的開發,國策的“東傾”都曾使處於激變甚至衰敗進程中的俄羅斯 “中興”起來。在沙俄,最突出的例子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東傾”政策。1855年,登基不久的亞歷山大二世面對的是這樣一個俄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威信嚴重受損,地位從一個強國淪落為二流的國家。此時的俄國面臨歐洲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普魯士,後來還有統一起來的德意誌帝國)的包圍、制裁和孤立。亞歷山大二世決定重振雄風,改變國策,給外交大臣提出了4點指示:一、擺脫俄國在國際舞臺上被孤立的狀態;二、恢複俄國作為一個大國強國的地位;三、取消巴黎和約的屈辱性條款(禁止俄國擁有艦隊和在黑海有軍事要塞);四、鞏固俄國與鄰國,以及中亞和遠東國家的邊界。這大概是俄國歷史上最明顯的一次國策“東傾”。

在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時,他的重臣斯托雷平為了挽救俄國的衰敗,也把目光轉向了遠東。其“土地改革”的重點就是鼓勵居民移民遠東,期望對這塊土地的開發能拯救奄奄一息的皇權。

在蘇聯時期,斯大林工業化時期的一個重大標誌就是向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大量遷移人口,采用各種手段(包括強迫的)全力高速開發荒涼的遠東地區,最終在那里形成了一個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群集的地區。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蘇聯執政者在貝加爾湖的北端建造了橫貫東西的第二條大鐵路——貝阿鐵路。在東部濱海區修建了一系列海港。“東傾”國策所做出的成果在蘇聯解體後逐漸淡漠,有的甚至化為烏有。

普京總統非常崇拜斯托雷平,並且高度贊賞上世紀30年代的工業化決策。如今,俄羅斯的“東傾”國策除了一系列現實因素外,歷史的因素和影響顯而易見。

盡管如此,普京總統向中國展示的遠東是一幅誘人的情景。這一點,從幾個例子就可看出端倪:在伊爾庫茨克有俄羅斯最大的金礦產地——蘇霍伊;在克拉斯諾雅爾斯克有龐大的鐵礦藏——烏道榮格斯克和下安哥拉斯克,以及石油產地——洛道奇諾伊;在圖瓦有很有價值的煤礦藏。

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確實是個寶地,那里無限的潛力孕育著無窮的商機,遠不是租種一些土地就能概括的。而那里的商機又是和現代科技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僅僅靠手耕勞作不能挖掘那里的潛力。投資新產業、新技術、投資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投資勞動力的管理和使用,投資基礎建設,無疑會是有價值的商機選擇。

中國人要當心什麽

對於外來投資者,俄羅斯人一直懷有戒心,那種不信任感和生怕外來者拿走了俄羅斯利益的習慣勢力很強大。

但面對遠東的商機,投資者仍會碰到一系列潛在的不利因素。

首先,可能是俄羅斯的安全和利益問題。對於外來投資者,俄羅斯人一直懷有戒心,那種不信任感和生怕外來者拿走了俄羅斯利益的習慣勢力很強大(尤其是在東西伯利亞和遠東這些交通不便、人際交往不暢、現代生活影響淺的地區)。比如說,在俄羅斯上下兩院中,就有人擔心將土地出租給中國,會造成中國對這些土地的兼並。但也有清醒的頭腦,比如上院主席馬特維延科針對此議就表示:“在出租土地的協議中,我們會寫清下述問題:我們的利益應該得到嚴格的保障,我們出租多少土地,以什麽樣的條件出租,我們準備引進多少外國工人,要保證給當地人創造多少就業位置。”普京讓內務軍司令擔任在遠東的全權代表,加強這一地區的安全保衛工作並不是無的放矢。

其次,可能是各國在這一地區的競爭。有些中國人已經習慣於把普京總統示好的話語看成是唯一的標尺,把在俄羅斯受到制裁的困難時期我們所提供的幫助過分誇大了。

事實上,普京總統展示遠東的商機並不完全是針對中國的。在烏法峰會的同一次講話中,他還說過這樣的話:“我們將利用所有的手段來與所有國家——與美國,與歐洲國家,與亞洲國家進行合作。但是,當然我們將積極地發展首先是那些想和我們合作的國家的關系。”

因此,這里我們要搞清兩個誤讀:一是,認為俄羅斯與美國是解不開的死對頭的觀念。事實上,在當今世界上,國與國的關系早就不是那種非友即敵的僵化狀態了,有時是友,有時是敵,全看自己國家的利益需要了。而在普京總統的眼中,俄羅斯利益卻是永恒不變的標準。二是,似乎中國是俄羅斯的唯一選擇。對俄羅斯來講,似乎並不完全是這樣。俄羅斯把中國看成是“想和我們合作的國家”,而想和俄羅斯合作的潛在國家有的是。面對遠東這塊大蛋糕,美國難道不想嗎?只不過是在等待合適的時機而已。事實上,即使因“烏克蘭危機”引發俄美對抗,這兩個國家之間的經濟甚至軍事合作也並沒有完全中斷。

第三,可能是利用遠東商機者之間的不協作和不正規化操作。在新俄羅斯聯邦存在的近二十幾年中,這種情況時有出現,嚴重影響了中俄之間的正常合作。因此,在新時期,以公司、集團的力量、以新科技的手段開發遠東地區應成為中俄合作的主流。

此外,必須預防在中俄合作史上曾經出現過俄羅斯軍警肆意沒收華商財物的“莫斯科大市場事件”,或遠東地區“炮打中國船只”的事件。

總之,中國參與遠東的開發,將會引起整個東北亞格局的變化,對太平洋地區以至整個世界的戰略動向產生深刻的影響。俄羅斯在制定“東傾”政策時,中國一直是舉足輕重的因素。在普京總統的“東傾”決策進程中,隨著俄羅斯國內和國際形勢的發展,尤其是在“烏克蘭危機”發生、歐盟和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斷強化之中,中國因素的分量越來越重、越來越關鍵。但是,我們也絕不能認為,俄羅斯把自己擺脫制裁造成的困境、把開發這一地區的全部希望都押在了中國的身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82

融绿并购,一盘好棋何以成残局?

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506/t20150619_751284.htm

 融创中国收购绿城中国,就规模而言,前后耗资164亿元,堪称中国房地产行业规模最大的并购;就时间 而言,前后历时两年有余,累月经年;就过程而言,跌宕起伏,花明柳暗;就结局而言,出人意料,一地鸡毛。合作各方,进退之间,方寸大乱,一盘好棋生生被下 成了残局。或许,在这场并购未遂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符胜斌/文


  孙宏斌与宋卫平的合作其实由来已久。


  早在2012年,这两位地产界颇具个性的人物就已经开始亲密接触,双方共同开发了无锡蠡湖香樟园项目,就华东地区其他9个项目进行了股权合作, 并在2013年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2014年孙宏斌控制的融创中国收购宋卫平控制的绿城中国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只不过,像离奇的爱 情故事一样,世人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尾。


  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2年6月,上市不满两年的融创中国宣布投资33.58亿元收购绿城中国9个项目公司50%左右的股权(表1)。融创中国的出资额,相当于其2011年336亿元资产的1/10,而在2011年其营业收入才刚刚越过100亿元。孙宏斌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绿城中国此次拿出的9个项目主要位于华东地区,总投入为67.44亿元,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绿城中国对9个项目的股本投入22.57亿元;二是对项目的股东借款及其利息32.89亿元;三是绿城中国应得的相关已建成项目分红11.97亿元。


  对这9个项目,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采取了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对于上海绿城高尔夫,采取由天津融创置地独自收购50%股权的方式,对于其他8家 公司,则由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先设立合资公司,再由合资公司从绿城中国手中收购相应股权。也就是说,价值67.44亿元资产,绿城中国通过变现项目的 50%股权,获得收入33.58亿元。从收购价格来看,融创中国基本上是平价收购,没有溢价。


  对于此次合作,孙宏斌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认为通过与绿城中国的合作,使融创中国能够高起点进入上海,优化了战略布局,同时强化了融创中国高端 精品的产品战略,并有助于提升其打造高端精品的体系能力。确实如此,绿城中国的产品一向以优质、精品等形象示人。孙宏斌也在媒体上毫不掩饰对绿城产品的羡 慕和向往。


  但融创中国是以快在地产界闻名,快与精品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冲突的。融创中国与绿城中国的结合效果在2012年当年就体现出来了,2012年 合资项目总计实现销售收入208亿元,较2011年翻番,但毛利率却从2011年的33.63%下降到25.82%,净利润也仅仅只增加了不到3亿元。


  这些数据反映的情况是,孙宏斌在接手9个项目后,迅速将融创中国快进快出的风格植入进去,不图利,走量,由此推动收入飞快增长,但利润几乎没有增加。这种风格与绿城中国执行层的工作习惯和期望值之间,或许存在较大差距。


  相比文化融合而言,双方对合资平台上海融创绿城的治理结构设计更是颇费苦心,相互制衡,这也为后来的融绿之争埋下隐患。


  根据公开信息,上海融创绿城作为融创中国的附属公司并表,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3名由融创中国 提名,2名由绿城中国提名。在人员架构上,董事长由绿城中国派出人员担任,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人选则由融创中国提名。在财务管理上,财务总监和资金总监分 别由绿城中国和融创中国提名。


  这样的架构,表面上看起来合理,能够形成有效制衡,但实际运作起来会非常麻烦。如果双方股东意见稍有不合,上海融创绿城就将不能开展任何重要工作。唯一的好处是,其财务管理和资金安全能够得到极大的保障。


  另外,双方对上海融创绿城董事会表决权的设置,存在很大漏洞,与前述公司治理架构的设置目的背道而驰。


  双方约定,除增减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公司合并、分拆、清算;以及对外提供担保四项事情须有董事会2/3以上成员通过方可执行外,其余事项只需 半数以上董事会成员批准即可。也就是说,绿城中国只能对上述四项事情行使否决权,而对于上海融创绿城任何规模的资产处置、投资等其他重大事项没有任何话语 权;相比之下,融创中国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在董事会的多数地位通过利于自己的决策。绿城中国设计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制衡机制,在关键时刻,将很难 发挥预期的作用,形同虚设。这也为后来双方的冲突和争执埋下了伏笔。


  但此时的孙宏斌和宋卫平刚刚开始确定“恋爱”关系,也许出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共同展望,双方尤其是宋卫平不想,也不愿去讨论这些细枝末节。孙宋二人在迈向幸福生活的大道上一路狂奔。


  渐入佳境


  时间转眼到了2013年。距第一次亲密接触还不到1年的时间,2013年5月,融创中国再一次发布信息,又一次与绿城中国进行合作,合作的标的 是绿城中国在上海的另外3个项目公司。这一次合作模式与此前大同小异。比如双方还是采取五五开的股权比例设立合资公司,以合资公司为平台进行收购,合作后 相关公司董事会的设置上也是融创中国占简单多数等。此次合作与前次合作主要的区别之处在两点。


  一是规模更大。此次交易标的金额高达79.96亿元,主要由收购56.77亿元股权和承担23.19亿元股东借款组成,较2012年的67.44亿元交易标的额有所增长。按50%出资比例,融创中国需出资约40亿元。


  二是双方的交易发生在离岸公司层面。重组前,3家项目公司的股权是由绿城中国通过多层级离岸公司 持有。为了完成重组,双方先各出资50%设立一家离岸公司融创绿城(BVI),再由该公司收购优势有限公司(BVI)的100%股权,从而完成对上海3家 项目公司的收购(图1)。因此,尽管交易标的在境内,但整个交易在境外组成,不涉及境内标的企业股权的变化,操作程序极为简单。



  经过2012年和2013年的两次重大重组,融创中国透过两家融创绿城合资平台,将绿城中国12个项目纳入囊中,其中绿城中国还彻底退出了上海 绿城森林高尔夫。在这12家公司之外,融创中国还收购了绿城中国所拥有无锡绿城湖滨置业有限公司51%股权,代价5100万元。把这13个合作项目计算在 一起,融创中国为实施与绿城中国的合作,支出的现金应在74亿元以上。这对融创中国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另外一方面,这些项目对绿城中国而言也是颇为重要的。按照公开信息,这些交易都是按绿城中国的原始投入进行定价的。若不考虑项目背负的其他贷 款,13个项目的账面价值应在158亿元以上。与绿城中国超千亿资产相比,13个项目的账面价值虽然不大,但根据其2013年年报所披露的信息,绿城中国 几乎是把自己在上海的项目全部拿出来与融创中国进行合作,自己只剩余一些在杭州、台州、宁波、温州、义乌、慈溪等二三四线城市投资建设的物业。因此,双方 当时合作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


  但从最终的交易情况来看,这次合作并不顺利,有些资产甚至还未完成交易。工商登记信息显示,上海 华泽置业的股东还是绿城房产集团,上海融创绿城并未出现在股东名册中,2013年也没有股东变更的消息。根据公告,双方约定对上海华泽置业的重组将在完成 出售该公司若干资产后进行。因此,有可能到目前为止,相关处置工作还在进行中。而且,根据融创中国披露的2014年业绩快报,融创中国在完成这些项目并表 后,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均较2013年大幅下滑。


  这些热恋中不和谐的音符给渐入佳境的融绿双方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触不到的恋人


  时间又过了一年,经过两年热恋的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2014年5月,融创中国发布公告,宣布将以每股11.46港元,总计62.98亿港元(扣除应分股息后约为60亿港元)的代价收购宋卫平及其 长年合作伙伴寿柏年所持绿城中国部分股权。融创中国的收购平台是一家在BVI设立的全资离岸公司Lead Sunny Investments Limited(下称“Lead Sunny”)。


  收购完成后,融创中国将持有绿城中国24.313%股份,与绿城中国现有股东九龙仓并列第一大股东地位。而宋卫平持股比例由之前的 25.061%下降到10.473%,寿柏年由17.811%下降到8.086%。宋、寿二人合计持有18.559%,仅比孙宏斌少5.8%。


  这笔交易对宋卫平而言,其实是非常划算的。一是从收购价格来看,融创中国给出的价格是11.46港元/股,虽然较当时绿城中国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人13.18港元每股净资产有所折让,但较当时绿城中国每股8港元左右的市价,溢价近50%,宋、寿二人多获得将近20亿港元。这一价格与2012年九龙 仓5.2港元/股的收购价格相比,更是溢价一倍有余。二是转让完成后,宋、寿二人仍持有相当的股份,与两个并列第一大股东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在保持一定 话语权的同时,还能成为关键的“少数”。


  对孙宏斌而言,这笔交易更多的则是显示其战略决心和气魄。因此,孙宏斌收购宋、寿二人股份的溢价率如此之高,只能用其他因素,比如合作后成为中 国房地产行业领先企业、增加土地储备和融创中国发展后劲等宏大战略因素加以解释。这也就不难理解孙宏斌在交易股份尚未完全完成交割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 将60亿港元收购资金提前支付给宋、寿二人的原因所在了。


  应该说,经过前两年的合作,市场各方对孙宏斌和宋卫平的结合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融创中国在2014年7月就已派员介入绿城中国整个事务的管理。但就在围观群众慢慢散去的时候,整个事情逆转了。如今事后复盘,整个事情进展的大致脉络如下。


  在7月前后,香港证监会接到举报信,举报孙宏斌与宋、寿二人是一致行动人。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的规定,一旦被认定为一致行动人,在 因收购行为导致持股(投票权)超过30%时,收购人士须向全体股东发出全面要约。举报信认为孙宏斌与宋、寿二人构成一致行动人的理由是,融创中国和绿城中 国早已开展合作。据报道,香港证监会启动调查程序。


  8月,宋卫平方面的人士透露,融创中国方面催促宋卫平进行股权交割,宋卫平以交易正在接受证监会调查为由予以拒绝。


  10月中旬,宋卫平公开表示,对于有关后悔与融创中国合作一事,“事情做了就做了,不后悔”。


  11月19日凌晨,宋卫平以《我的检讨和反省》一文,首次对外完整公开回应了自己重返绿城中国的 心路历程。宋在此文中表示,由于自己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和前景预判出现错误,才把股份转让给孙宏斌。但从融创中国团队介入绿城中国后的经营情况来看,并没 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致使客户担忧不满,合作伙伴委屈且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致使很多基本承诺以及与地方政府所签协议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宋卫平还超越 商业规则,从责任和道德的高度,进一步给出自己重返绿城中国的理由:“这也失信,那也失信,前也失信,后也失信,我该如何选择?我想还是要守住对更多的 人、更重要的道理的信用,这大概也是我唯一的选择。”其意大致是舍小义,取大义,颇有杀身成仁的意思。只不过,从最终的结局来看,宋卫平杀的并不是自己的 “身”。


  12月24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宣布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交集团”)以与融创中国同样的价格、相近的比例收购宋、寿二人所持绿城中国股份。收购完成后,中交集团与九龙仓并列第一大股东,分别持股24.288%。宋、寿二人再次成为关键的“少数”。


  12月31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宣布以Lead Sunny和天津融创奥城为平台,分别收购与绿城中国设立的融创绿城(BVI)的全部股权以及上海融创绿城所持有项目公司的全部股权。融创中国声称收购事 宜已取得绿城中国方面的同意和认可。融创中国这次给出的收购价格是155.46亿元,其中对上海融创绿城所持项目公司股权的收购对价91.44亿元,对融 创绿城(BVI)股权的收购对价是64.02亿元。按照这两家公司的股本结构,融创中国实际支付的金额是77.73亿元。


  2015年1月5日和7日,绿城中国连发两份公告,指出融创中国在2014年12月31日的公告,是融创中国单方自行安排,且并未取得所需批准 和同意,公告内容没有事实根据。此时,融创中国副总裁、孙宏斌的得意门生黄书平罕见现身,且言辞激烈:宋卫平一再毁约,睁眼说瞎话,颠倒黑白,把完全合法 有效的法律文件竟然能够否认,完全失去了节操和底线,会受到市场和法律的惩罚。


  至此,融绿并购案暂时告一段落。纵观历时半年多的剧情,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基本上是绿城中国方面的人士不停地在公众媒体上发布消 息,作为交易对手的融创中国一直没有或者很少发出声音。只是到了最后,才听到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黄书平的“怒吼”,而掌门人孙宏斌则惜字如金,很少出声, 只是在微博上发了几条“感慨”。


  其实,仔细推敲,媒体所公开的信息有几处关键地方经不起推敲。


  首先看一致行动人的问题。在香港的《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中确实有这样的规定,但要适用触发要约收购事宜,还有一个前置条件,即一致行动人持有 的股份要超过30%时才会触发,即通常所讲的“一笔过三十”规定(《守则》中还规定了其他情形下的收购或增持也会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但因不适用融绿并 购交易模式,不再展开)。具体到绿城中国,在孙宏斌收购前,宋、寿二人持股比例为42.872%,已经超过30%。因此,孙宏斌若与宋、寿二人是一致行动 人,根本就不会触发全面要约,只需向联交所申请清洗豁免,甚至是提前通过咨询方式加以明确。根据过往的惯例,这种情况下的清洗豁免申请是比较容易获得认可 的,根本不会对交易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孙宏斌不是一致行动人,那就更加不会存在全面要约收购义务的事情。


  再比如宋卫平在《我的检讨和反省》一文中提到,自己没有估计到融创中国团队的经营风格,造成绿城产品品质下降,信誉下降。这更是令人匪夷所思。难道宋卫平对孙宏斌这位老友“走量不走价、快开发高周转”的经营风格不了解吗?


  第三,对于融创中国收购上海融创绿城和融创绿城(BVI)的相关股权,此举等于是将收购绿城中国 整体变成了收购绿城中国优质资产。但这种行为是在中交集团入主绿城中国之后,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发生的。融创中国似乎没有必要去“得罪”中交集团这个颇有背 景的新来者。融创中国在公告中还声称,交易已获得绿城中国的同意,这与绿城中国在2015年1月5日发布的公告内容明显不同。再者,根据上海融创绿城的董 事会表决权限,即使绿城中国方面派出的董事不签字,融创中国也完全可以在董事会上强行表决通过资产处置事项。黄书平所谓的宋卫平“一再毁约”,这个“再” 似乎有更深的含义。


  从目前的工商登记信息来看,融创中国只完成了三家项目公司的收购:上海融创绿城睿江置业,这家公司原由天津融创奥城投资和上海融创绿城投资分别 持股,2015年年初,完成二者将各自股权转让给天津融创奥城投资全资子公司上海融创房地产的股权变更登记工作;上海绿顺房地产和苏州融绿投资,原由上海 融创绿城投资持有100%股权,2015年初也完成了转让给上海融创房地产的股权变更登记工作。


  融绿并购中的种种迷惑,时至今日,仍无法释疑。有网友曾经评论:在绿城最艰难的时候,宋将股权溢价卖予孙。但现在最艰难的时候过去了,孙利用过 去绿城不曾有的战略,使销售业绩大幅提升。直至今日,政策环境大大宽松,绿城资金链也逐渐宽松,绿城已经没有了生存危机。宋现在执意要回绿城,并将出售股 权视为误判政策环境造成的,将回归视为孙的错误造成的。自己只是有点愧疚而已。更有网友说,宋卫平批评马云没有契约精神,本来约定投资绿城足球,结果转身 投的却是恒大足球。如今,宋卫平与孙宏斌签署了协议仍然毁约,又算什么呢?


  绿城到底有多难


  受限购政策影响,从2009年开始绿城中国的资金链一直比较紧张,资产负债率最高曾达88.47%。销售慢,资金回笼慢,企业资金压力可想而知。但2012年是绿城中国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其存货周转率和预付款周转率得以显著提高,整个局面为之一变(表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无论真相如何,随着央企身份的中交集团入主绿城中国,成为第一大股东,融创中国再想把绿城中国纳入囊中的机会变得更加渺茫。一盘好棋生生被下成了残局。


  前文曾经提到,上海融创绿城董事会的构成及表决权设计上存有漏洞。按披露的信息,融创中国完全有 机会以简单多数的方式在上海融创绿城董事会上通过相关资产处置的议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孙宏斌并没有利用这一漏洞,是没有发现,还是不愿,外人不得而 知。但从融绿并购案的结局来看,孙宏斌错失了一次跨越的机会。不过,孙宏斌在这场合作中也并不是一无所得,融创最终收购了融创绿城若干项目公司的剩余股 权,如愿带走了融绿平台大多数项目,巩固了其华东区域的战略版图。并且,另一个机会马上出现在了孙宏斌的面前—危机中的佳兆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8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