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B股暴跌會否成為A股先行指標?

10月17日下午一點半開始,B股指數突然加速暴跌6.15%,這引發了市場人士的極度擔憂,在過去一年多的熊市行情里面,B股似乎一直是A股的先行指標,此番B股大跌會不會掀起A股新一輪風暴?

2015年12月28日, B股指數收盤跌幅近8%,大部分B股都被死死封在跌停板上,A股也受到了B股拖累;在人民幣繼續貶值的繼續沖擊下,A股在1月正式開啟慘烈的股災3.0暴跌模式。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市場人士認為,17日B股大跌有人民幣貶值等內在原因,港股等新興市場其實上周開始就調整幾天,B股流動性較差也使得突然跌幅很大;從歷史經驗來看,B股並非完全是A股的先行指標,不可盲目把2015年年底跟當前的B股大跌類比。

華南某QDII基金經理向本報記者稱,如果按照先行指標這種說法,其實過去一年多的熊市以來,港股一直是A股先行指標,無論是下跌和階段性反彈都走在A股前面,B股來說其實只不過更快跟著港股走,港股和B股有更多的機構投資者,他們往往會比散戶主導的A股更早“嗅到”系統性風險,因此在熊市期間走在前面,但目前來看整體熊市是否已經結束依然有待觀察,一旦轉變成為牛市開端,那麽港股和B股可能就變成落後指標了。

申萬宏源策略團隊認為,人民幣匯率貶值可能有一定影響,雖然B股是美元計價,但B股的底層資產是中國資產,對於人民幣貶值有負面反應;在美元強勢的大背景下,新興市場本身就承壓,香港市場已經連續調整幾天,B股市場流動性更差,可能是由於某些大型機構避險撤資行為所帶來的單日大幅下跌;另外,美國貨幣基金監管新規正式生效,導致美元稀缺性增加,LIBOR上行美元強勢,如果是這個原因,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都會受到沖擊,事實的情況似乎並非如此,時間節點也有出入。宏觀層面匯率問題導致A股、H股、B股本身偏弱,而B股流動性更差,在多個因素的疊加下形成了單日暴跌的行情。

華泰證券策略分析師戴康認為,上證綜指總市值28萬億,深圳綜指19萬億,B股總市值小,為1049億,B股對A股的資金面影響甚微;B股和A股的投資群體存在差異,重疊度底,也許會在情緒面上影響A股,但影響力甚微。去年12月B股領先A股下跌是累計漲幅過大的調整,並不是A股的領先指標。B股市場15年下半年的暴漲並無基礎,12月突然下跌是B股前期累積巨大漲幅後的調整;而本次B股和A股都處於一個尋底的過程中,B股的下跌不會帶領A股的下跌。

華林證券策略分析師胡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紛紛開通,B股存在的價值已經不大了。B股無法融資,B股的投資需求被港股替代,資本市場的開放越快,越需要盡快解決B股的問題,這已經是個邊緣化的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