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龍三步棋 炒熱高雄「冷宮航線」


2013-06-24  TCW  
 

 

三個數字,先讓你看看兩岸直航有多熱:第一,去年全台兩岸航班搭乘人數近九百萬人,相當過去台灣人經香港到中國的三倍;第二,最新兩岸航班數增加到每週六百一十六班,四年來多了近三.六倍;第三,兩岸航班平均貢獻台灣三大航空公司逾三成獲利。

這些數字似乎說明兩岸直航後,沒人要飛到香港轉機,而台灣經香港到中國這一條全球最賺錢的黃金航線時代終結,香港要被打入冷宮了。

事實卻是,港龍現在每天從高雄飛往香港最多七班、每月來回三百六十二班,創南台灣市場所有航空公司單一航點航班數之最,還以最新平均七一.六%的載客率,稱霸高雄市場,成了南台灣航空業一方之霸,航班數比直航前多了近三成。

「當然都是想,開通後沒人到香港了……,」港龍航空行政總裁楊偉添在香港港龍大廈總部接受本刊專訪時不諱言,從一九九○年代開始,每一年都在關注兩岸三通議題,高層無不憂心香港原本的轉運角色被邊緣化,但「世界就是這樣子的,不怕沒有希望,往前走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打入冷宮、不利的競爭環境,港龍卻沒有放棄南台灣的航線,靠三步棋經營策略,逆轉劣勢。

第一步,用密集班次補市場缺口,搶進兩岸直航沒飽和甚至做不到的生意。原來,兩岸直航每週雖有六百一十六班,但除以三十多個航點,等於是上海、北京的黃金航線外,其他航點現有班次遠遠不足。換言之,有些直航是想搭搭不到,有些是去了卻一時回不來,方便性嚴重不足。

密集班次補市場缺口》一天三十航班,隨時可搭

「很多人常低估班次的重要性,」港龍航空台灣暨韓國區總經理羅穎怡解釋,外界每次想到往返兩岸,直覺都是直航最快,卻因為班次少,容易錯過;反觀港龍和母公司國泰的航班加總,台灣北中南到香港,光是一天就有近三十班,隨時都有班機可以搭,因此她認為對港龍來說,兩岸直航利空已出盡。

讓轉機比直航快》整合銜接,中轉時間減半

反之,台灣最熱門的上海、北京航線卻因為流量等限制,想加班次也加不了。所以第二步就是,讓從香港轉機比兩岸直航快,尤其是高雄地區航點有限,還是要到桃園轉機,缺口與縫隙是港龍的機會。

竟然做到比高雄搭高鐵到桃園轉機快。港龍的盤算是當班次頻繁、接駁能力提高時,旅客就有機會更快到目的地。楊偉添透露,過去,港龍接國泰在香港中轉要兩小時,整合後,現在花不到一小時,有助再強化航班密度。以香港為基地的港龍,正利用到中國各航點的密集班次,飛出競爭力。

一個小時,往北上的高鐵才剛剛過了台中,同樣的時間,旅客卻已從香港搭上轉往中國或世界各地的班機了。目前,港龍有一半班次經香港飛中國,加上母公司國泰,一天有十七航班到上海、十航班到杭州、九航班到北京……,比台灣三大航空公司加起來還多。

中鋼旗下的鋼友旅行社總經理張至勇觀察,高雄出發的兩岸航線僅七個航點,是桃園的六分之一,港龍雖然沒有直航班機,但比到桃園轉機省時間、彈性大,又比直航便宜。高雄等地的南部旅客選擇港龍的機會變多了。

發揮香港樞紐角色》借力國泰,兼打長程航線

第三步,重新定義市場,把餅做大,不把自己定位在兩岸三地,港龍不只做香港和兩岸點對點生意,還放眼全球網絡,把旅客從香港中轉到全世界。

簡單的說就是富爸爸策略,母公司國泰航空在香港樞紐的國際航網優勢,比台灣航空公司還強,特別是歐洲航線,華航與長榮航都遠遠不及,例如,光倫敦一天就飛了五班,有的商務客甚至能做到當天往返,飛往歐洲的班次非常密集。

「國泰加港龍香港網絡的優勢,不是同業隨便一、兩天就可以build up(建立)的,」羅穎怡說,國泰香港飛國際長程航點今年新推出的特選經濟艙,因為接近商務艙的規格但性價比划算,成了不少南台灣的「田僑仔」與企業主的最愛。

「就像手機,連結網路非常重要,國泰和港龍是長短互補,」楊偉添透露,從港龍角度來看,單趟點對點間是不是黃金航線並不重要,重點在從出發點到目的地的集團整體收益,他說,哪怕港龍從中國航點接香港的短程航線虧錢,但最終接到紐約等長程航點的航線賺錢,就算完成樞紐角色,帶來雙贏。

所以會出現,明明經過香港是搭了兩趟飛機,怎麼比從台灣出發,只搭一趟飛機直航的票價還要便宜。再搭配累積里程獎勵,綁住飛行常客,用幾乎是破壞市場行情的方式,祭出從台中、高雄往返香港可得三倍里數優惠。「一個集團嘛,反正是左口袋放到右口袋,我們犧牲一點,換來集團更大利益。」楊偉添說。

當然,港龍能夠在高雄坐大,是因過去四年來台籍航空公司光是增開兩岸航線就忙不過來,才會忽略角落裡的競爭者。

不過,港龍能在利空之中,相準了兩岸航班狹縫,重新定義自己服務高雄與南部地區的民眾,把一條打入冷宮的航線重新經營出新特色,正好給了台灣要發展轉運樞紐的目標帶來反思,現在台灣是航線與航點拚命開,但多不是好,反而漏洞百出,應該要學怎麼經營出轉運樞紐的價值與特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46

【敗局】第七大道創始人團隊全部出逃,已成暢遊“冷宮”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1/58882.html

昨天,一封暢遊的內部郵件顯示,第七大道COO(首席運營官)孟治昀、CPO(首席產品官)及神曲工作室負責人胡敏已經離職。至此,第七大道創始團隊已經全部出走,各奔前程。另一方面,第七大道的管理層也徹底被“暢遊”化。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局面?他們在與暢遊的磨合中出了哪些差錯?跟著i黑馬來看一下。棋走一步錯值得註意的是,已經出走的第七大道高管全都繼續投身於遊戲行業,並從事研發方面的工作。是什麽促使他們放棄暢遊優厚的待遇以及豐富的遊戲資源另起爐竈呢?這要從暢遊還沒有和第七大道走到一起的時候說起。第七大道創始人曹凱當時有兩個目標,一是做一家上市公司,二是在深圳蓋座大樓。但彼時的曹凱以及他的團隊對於資本市場的認知完全是零。雖然包括他在內的創始人團隊都希望能把第七大道做成上市公司,但內部卻沒有一個人知道如何籌備上市。恰在這個時候,連續將旗下兩家公司成功IPO的搜狐(75.65, 1.05, 1.41%)走到了曹凱的視野中。而暢遊在頁遊領域的乏力,也迫切需要收購一家比較成功的頁遊公司來提高自己的估值,兩家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曹凱在這個交易上存在一個錯誤的認識,他以為暢遊只是一個更懂遊戲的有資源背景的美元基金投資人,在他眼里這就是一種“財務投資”。直到2012年9月左右,在以保密提交的方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招股說明書草案後一個月,曹凱覺得應該是讓暢遊“交還控制權”的時候了,但暢遊顯然不會同意。“一控到底”的暢遊才讓曹凱看清,自己早已經變成持有股份的職業經理人。此後,第七大道的創始團隊便陷入與暢遊的股權爭奪戰中。這也是第七大道之後再也沒有開發出像《神曲》《彈彈堂》這樣遊戲大作的主要原因。直到2013年5月,暢遊提出提前完成對第七大道的全部收購,讓曹凱徹底心灰意冷,提出辭職。曹凱曾解釋道,內容制作公司上市後,難以再把精力用在做遊戲上,而變成資本運作為核心,違背了自己的初衷。知情人士稱,曹凱離職後將所有股票折現的總價,還不及被暢遊控股前的第七大道賬面現金。也可以說,曹凱用自己賺來的錢賣了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暢遊的“冷宮”隨著曹凱這一第七大道核心人物的離職,加上近一年的控制權的爭奪,讓第七大道的研發能力喪失殆盡。不過暢遊已經在第七大道身上賺的盆缽滿盈。在曹凱離職前,第七大道的營收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拉升到2.16億元,占暢遊總營收的21%。雖然第七大道一直在變,但在暢遊眼里,第七大道的作用從未變過:1.補強自己的業務弱點;2.擡高自己的估值。成為暢遊全資子公司的第七大道完成了歷史使命,已經逐漸成為暢遊並不怎麽關心的那一部分。上述知情人士也認為,暢遊已經不擔心第七大道的營收問題,屬於一種賺了更好,不賺也沒所謂的狀態。另外,第七大道遭到冷落從人事任命方面也能體現。雖然第七大道的管理層已經徹底的暢遊化,但暢遊安排的管理層人員也並不是能手幹將。以本次從暢遊空降到第七大道總裁的王舒為例,在暢遊的頁遊研發事業部任總經理已有3年之久,管理著300多人的研發團隊,但至今也沒有推出響當當的產品,反倒是第七大道在頁遊上的貢獻,成為暢遊這塊業務的遮羞布。遊戲行業觀察人士鄭化鋒也認為,第七大道已經成為暢遊後院的“冷宮”。同時他預計,第七大道創始人團隊出走後,還將繼續投身遊戲行業。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李何冉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孔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70

不從眾的公務員、特色小學推手潘文忠 住「冷宮」當挑戰 小學老師變新教長

2016-05-02  TCW

與歷任教育部長相比,潘文忠是少數從基層老師做到教長的一位,他仕途並非一路順,憑著人紅也拚,人黑也拚的精神走到今天。

截至目前為止公布的內閣人事,最讓人跌破眼鏡的莫過於教育部長潘文忠。當人事命令公布,國教界(指國民中、小學教育界)一片叫好,堪稱舉「國」歡騰。

就連教育立委也「沒聽過」他,但他其實在國教圈是響叮噹的人物。不但是史上最年輕教育部長,還是台灣唯二當過小學老師的教育部長,目前全台國小老師約為十萬人,加計退休者更不知凡幾,為何只有他當上教育部長?

基層出身,曾幫小校翻身他的崛起,固然反映新政府將優先處理國教免試與課綱爭議,更重要的,是他敢做不一樣的公務員,即使被打入「冷宮」,也奮力找事做的膽識。

台北師專畢業後,潘文忠到台北縣(現為新北市)海山國小擔任老師,體會到基層老師在行政體系下的無力;一旦老師缺乏熱情,學生便不愛學習,淪為考試的工具,而老師會缺乏熱情,關鍵是缺乏行政體系支持和自主性。於是,他當了幾年老師後,決定參加高考、進入文官體系,從督學做起,成為協助老師的人。

「我一直相信教育最核心的是老師,因為孩子接觸最多的是老師,」潘文忠被任命為部長後,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在一個更好的教學環境裡,行政要盡最大的力量協助第一線教學人員,這是最大的目標。」「協助第一線」這目標,最知名的是他推動新北市,乃至全國的特色小學。

0一年,教育部宣布全台灣各縣市展開迷你中小學裁併計畫,多數縣市局長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就是照做,當時潘文忠身為台北縣教育局局長,了解學校在偏鄉其實不僅是學校,而是當地居民凝聚力所在,廢校或併校對學生影響小,但會讓村民大量流失,因此他逆向思考:怎樣吸引學生來就讀。

他首先打破傳統學區概念,容許位置偏遠、全校十二班內的小校可接受跨區就讀的學生;其次,鼓勵偏遠小校申請「特色學校方案」,只要計畫通過,教育局提供補助成為特色學校,吸引學生越區就讀;另方面規畫十八條學習路線,讓校外人士可以來參觀、旅遊、研習。

二00三到0五兩年內,許多偏鄉小學由黑翻紅,學生人數提高近五0%,原本十八所特色小學增加到三十八所。後來他接教育部國教司長,更到全國推展「一校一特色」,把台北縣的經驗擴大到全國。

「你有想法、提出計畫,局長(指潘文忠)就會撥款支持你,」米倉國小前校長、現任大觀國中藝術園區總監吳望如說,「他會聽校長想法、跟校長討論,幫你解決問題,不是只給錢而已。」政黨輪替,一夕由紅翻黑他看到問題就想解決,跟傳統公務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文化格格不入。這種主動風格沒在官僚體系被打壓,與他的主管支持有關,而其中最關鍵的貴人,就是前台北縣長蘇貞昌。

潘文忠還是小課長時,當時《教師法》剛過,他主動承擔舉辦《教師法》研習的責任,後來又開辦台北縣藝術饗宴系列活動,勇於任事,讓蘇貞昌眼睛一亮,破格拔擢他從八職等的課長晉升到十職等的文化局局長。

「十職等要受訓、考很多試,許多公務員卡在九職等升不上去,蘇貞昌幫潘文忠跨了一大步,」一位熟悉文官體系的教育人士說。

有長官相挺,他更敢放手做。蘇貞昌擔任縣長時,台北縣國中的中輟生比率是台灣前三名,潘文忠當教育局長後,一家家走訪國中中輟生的學校,希望降低輟學比率;有一次,他跟某家校長面談時,發現校長吞吞吐吐講不出話來,來回聊過好幾次發現,原來中輟生背後有幫派控制,幫派首腦竟是縣議員!

這不是校長就能解決的事,於是他找了包括社會局、衛生局、民政局等超過十個局處溝通協調,並且說服蘇貞昌下令警察局少年隊支援,清除部分校園幫派勢力,此後台北縣國中輟學率從0三年的0.九%,在三年內降到0.0九%,創下歷年最低。

「一般公務員會發公文宣導了事,吃飽撐著才會真的處理,誰知道局長會當幾年?萬一議員找麻煩呢?萬一縣長不支持呢?不是灰頭土臉嗎?」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莊國榮說,「這種人很少。」0八年大選藍營獲勝,他被視為蘇貞昌的人馬,開始被邊緣化。0九年從教育部主任秘書被調到國立編譯館當館長,後又被調到國教院當副院長,負責十二年國教課綱的修訂。

失落五年,從沒閒下來過二0一三年,教育部授命國教院成立檢核小組,進行社會科、國文科的課綱微調,潘文忠認為研修程序有誤、參與成員也不具代表性,他勸阻當時教育部長蔣偉寧不合程序,事後他便被調離課綱規畫;「他在國立編譯館是『冷藏區』,被調離課綱修訂等同住進『冷凍庫』,」一位民進黨教育智庫說。

但就算在「冷凍庫」,他還是維持一貫自體發熱的本領,他在國教院認養九個計畫,擔任計畫主持人,涵蓋校長專業、美感教育、比較教育到資料庫運用等領域。

現任蘆洲仁愛國小校長包志強,當時以金美國小校長身分參與其中一項「中小學校長教導型組織發展運作之研究」,這項計畫要將校長由上而下的統御式領導,轉化為老師參與決策的教導型組織。

包志強回憶,每週三下午,潘文忠會帶著研究夥伴花半天時間到學校與老師分組討論、意見分享,長達半年,風雨無阻;「外面的人看他在國教院是『住冰箱』,他從來沒有冷下來過!」黑馬出線,課綱是首要考驗這樣人紅也拚,人黑也拚;晴天也做,雨天也做的功夫,讓他在國教基層打下口碑。「冰箱」待了五年後,他走出「寒帶」,台中市長林佳龍欲解決市內十二年國教問題,找上他當副手。

如今,國教全面免試是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教育政策之一,外加課綱微調爭議,是新部長一上任就須面對的事,這樣的時空環境,讓潘文忠出線。

「放眼台灣文官體系,像他這樣通透國教現場、組織、內容、師資和制度的人,且兼具地方、中央歷練,不會超過五個,」一位民進黨智庫成員分析,「而他是其中最年輕的。」國民黨籍教育文化立委柯志恩也認為,過去大學校長出身的教育部長看待國教,焦點多放在招生,無法評估制度對教學現場改變,聽不懂校長、老師回饋的現狀和建議,連帶影響國教教出來的學生無法銜接到大學;「至少潘文忠聽得懂校長、老師的回饋,也知道問題在哪裡。」過去,高教出身的教育部長「由上而下」推動教育改革,缺乏教育現場回饋的政策,製造更多混亂;現在潘文忠背後有龐大基層當後盾,即將開啟「由下而上」的決策模式,但此模式溝通耗時費力,時間與民意風向是否願意給他時間,是一大考驗。

但他似乎不改其志,「要先解決政治機關、分門別類的本位主義,是一個政府或一個機關能否讓大家往前走的關鍵,讓大家理解共同的目標,而不是被交代。激發熱情,形成超越自己的力量和概念,我相信合在一起的力量是大的,」潘文忠說,這也是他入行三十年來未曾改變的信念。

【延伸閱讀】他54歲上任,歷來最年輕—近12年歷任教育部長比較(近到遠)

潘文忠

經歷:台中市副市長

上任年齡:54歲

學歷:師大教育系博士

任期:2016/5/20上任

吳思華

經歷:政大校長

上任年齡:59歲

學歷:政大企業管理學系博士

任期:2年9個月

蔣偉寧

經歷:中央大學校長

上任年齡:55歲

學歷:美國史丹佛大學土木系博士

任期:2年5個月

吳清基

經歷:台北市副市長

上任年齡:58歲

學歷:師大教育系博士

任期:2年5個月

鄭瑞城

經歷:政大校長

上任年齡:62歲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傳播博士

任期:1年4個月

杜正勝

經歷:中研院院士

上任年齡:60歲

學歷:台大歷史系碩士

任期:4年

資料來源:教育部

整理:單小懿

潘文忠

出生:1962年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經歷:國小老師、台北縣教育局局長、教育部國教司司長、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現職:台中市副市長(5/20就任教育部長)

撰文者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42

絕望地黑仔? 馬明入完冷宮 出返變炮灰

1 : GS(14)@2016-12-17 23:54:34

有種炮灰,叫馬國明。馬國明貴為大台小生,有樣又有觀眾緣,但係唔知點解大部份佢拍嘅劇都變為「炮灰」,原因咪就係因為佢黑仔囉。首先,何謂「炮灰」?唔係代表套劇唔收得,而係講緊播出時間撞正大型體育賽事,或者撞正長假期,又或者唔好彩喺頒獎禮之後先播;頒獎禮過後,就算套劇幾收得,都要捱多一年先有得俾觀眾投票,到時觀眾都可能唔記得咗啦,又有可能被其他勢頭更強嘅劇集蓋過。好喇,講番馬國明呢筆,其實o依家播出嘅劇集《流氓皇帝》早於兩年前已經拍好,但因為當時馬明扭計,同大台未傾好續約嘅事,導致《流》劇被抽起。本身大台高層講明會力捧馬明,不過因為未傾掂續約,所以第一次被抽起;後來,到高層點頭say Yes,仲安排拍劇集宣傳片。點知臨門一腳撻Q,大台轉捧王浩信,將該檔期改播Signal Wong處男擔正嘅《樓奴》。有指係因為高層都係覺得馬明「唔乖」,所以連宣傳片拍攝都取消埋。到o依家馬明乖乖同大台續約,之前被hold起放入倉底嘅劇集,終於可以重見天日,不過都係淪為「炮灰」。皆因本月18號(星期日)就係頒獎禮喇,得番3日時間,又邊谷得起喎。劇集可以重見天日,本身係一件開心事,不過網民對《流》劇好多負皮,戥馬明唔抵,網民覺得:「都係舊版好睇啲」,「要馬明做小醜」,「我都留意到馬明做親都係戇X仔,俾啲好角色佢啦」,「馬明呆」。雖然今次《流》劇做咗炮灰,不過馬明都唔使灰心嘅,喺雪櫃行番出嚟又係一條好漢啦!啱唔啱先?有曝光總好過冇曝光嘛,加上《流》劇播完後,馬明會有新劇《降魔的》接住播,觀眾又可以Keep住見佢個靚仔樣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17/198683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3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