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任正非居安思危 高增長背後面臨挑戰

“垮臺”一詞,與處在高速增長中的華為公司似乎難沾上邊,但在最近幾次講話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流露出強烈的憂患意識。

華為微信公眾號最近流出一篇任正非內部演講稿,其流露出對“幹部流動板結化”、“幹部結構老化”的擔憂,並提出建立“戰略預備隊”進行內部組織機制變革,“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我們三十年大限快到了。華為公司想不死就得新生,我們的組織、結構、人才……所有一切都要變化。”

在外界對華為一片褒揚聲中,一些業內人士,包括不少華為高層人士,都指出其仍面臨較大挑戰,“解放戰爭勝利太快了”,而面對正在快速變化的技術和市場環境,所謂的勝利或許只是取得了一個不錯的開局。

任正非的擔憂

華為會不會得“大企業病”,任正非實際已給出答案。不知不覺,華為成了一家老牌企業,其伴隨而來的人員和思維固定化,不僅不利於其內部血液循環,也不利於對新業務的開拓。

“未來我們需要什麽能力,不知道;需要什麽樣的幹部,不知道。但是往前跑,我們就會一天比一天好。”任正非說。

他提出由自任“指導員”,華為三位輪值CEO及人力資源負責人參與,組成一個“戰略預備隊指導委員會”,以建立“戰略預備隊”,建立所謂“新軍”。他表示要讓優秀人才“下連當兵”,包括”研發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

不僅是對內部僵化的擔憂,在今年5月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談到技術創新時,任正非也坦言華為遇到了較大瓶頸和迷茫,進入所謂“無人區”。

“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演變成一個智能社會,其深度和廣度我們還想象不到。”任正非說。而他也指出,華為的創新停留在工程科學創新層面,未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這些基礎理論創新,對於引領通信業繼續前進至關重要。

“從某種意義上說,華為的技術創新已經到了天花板,科技創新等待質變。華為內部也有十幾萬人,老一批創業元老固有思維也需要創新、不斷攪動,給團隊帶來活力。”電信行業分析師孫燕飈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高增長背後

華為主要業務包括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截至2015年底,其15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323億元,在3950億元總營收中占比59%,消費者業務收入1291億元,占比33%,企業業務收入276億元,占比7%,其他業務占比1%。從收入構成來看,運營商業務仍占華為主要業務。

在2014年2882億元營收基數上,華為2015年營收又增長了37.1%。其中消費者業務增長約544億元,同比增長72.9%,運營商業務增長約409億元,同比增長21.4%,企業業務增長約84億元,同比增長43.8%。

“華為發展到現在,應該說多條業務線已經鋪開。”電信行業專家付亮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但要繼續保持這樣的高速發展,卻也已經比較困難。”

實際上,許多業內人士也看到,無論運營商市場、智能手機市場,都進入了增長放緩和加速整合的階段。經過2014年、2015年中國大規模開展4G、4G+建設,華為要繼續維持運營商業務的高速增長已經比較困難。此外,華為智能手機業務異軍突起,但要繼續搶占市場份額,將面臨和三星、蘋果、OPPO、vivo進行廝殺。而在企業網方面,市場雖保持較快增長,但華為面臨思科等多個強有力競爭對手,目前競爭膠著。

“高處不勝寒,當你走到前排的時候,怎麽走都是對的,又怎麽走都好像錯的,這是國際化大企業的通病。任何一個小失誤,都可能引起巨大的災難。”孫燕飈說。

內生發展利與弊

在通信業開展自主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華為走出了一條難被複制的發展道路。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數據,2015年,華為以3898件已公布PCT申請連續第二年居於榜首,較2014年多了456件。以銷售起家,在意識到專利技術重要性後,每年將10%以上營收投入研發,通過自身獨立研發,華為成為當前通信基礎專利主要擁有者之一。

不過這種內生式發展有利也有弊,“無論是愛立信、諾基亞還是高通,都在積極進行各種技術性收購。華為可以說我可以自己去做很多的研發,但通信技術專利可能實際上就掌握在其他小範圍人手里,不能在合適時間把專利拿到,後面就可能面臨較大的被動,或者增長步子會慢一些。”付亮對記者說。

而在資本布局方面,付亮認為,華為堅持不上市,雖有利於讓團隊著眼於長遠目標,卻也可能導致其難以進入部分國家市場,不利於全球化布局。

目前,華為已是”一手托運營商業務,一手托消費者業務“,成為既不像蘋果,也不像愛立信、諾基亞的國際化企業,已經沒有可參照、可借鑒對象。

在適應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發展新需求方面,付亮認為,習慣內生式發展的華為,在引進外部人才方面仍相對保守,“我們也看到華為引進了一些外部人才,但這還更多是在產品層面,在市場層面還相對較少。”而如果僅將“老紅軍”培養成“新軍”,可能還並不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