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MI能源接手艾芬豪資產 再獲中石油區塊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3/xMNDE3XzU2OTAxMg.html

與國內諸多集中於石油貿易的民營石油企業相比,從東北發家的香港上市公司MI能源(01555.HK)卻在上游勘探領域左衝右突。

11月21日,MI能源與Sunwing Energy Ltd.(以下簡稱「Sunwing」)簽訂協議,收購其全資附屬公司泛華能源全部已發行流通的股份,總收購價為3.51億港元,資金來源將通過內部現金或銀行貸款獲得。

MI能源發佈的公告中指出,泛華能源與中石油簽訂的產品分成合同中,泛華能源持有100%外國合同者的權力和義務。該產品分成合同最長期限為30年,於1997年簽署,目前涵蓋河北省大港油田孔南區塊31.29平方公里的面積。

事實上,Sunwing實為加拿大能源巨頭Ivanhoe Energy Inc.(艾芬豪能源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一名駐北京的外國石油公司人士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Sunwing自1997年左右進入中國以來,先後與中石油簽署了數份低品位油田的承包合同,但先後又退出了部分區塊的開發,「而這也給中國民營企業提供了開採權轉讓的空間。」

漸成氣候

作為一家曾依靠國有石油公司「邊角料」發跡的民營石油企業,MI能源如今的經營境況已然今非昔比。

來自MI能源的官方資料顯示,按照產品分成合同項下的總產量計算,MI能源目前已是在中國境內運營的最大的獨立上游石油公司。而除在中國境內的油田區塊外,MI能源的擴張觸角也已延伸至美國和中亞。

「民營企業的資金實力有限,但通過『化零為整』的方式也能積累成一定規模,MI採取的就是這種方式。」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前秘書長王勇對本報記者說。

MI能源此前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報也顯示,其日均作業產量已達24577桶/天,淨產油量也高達15590桶/天,與上半年相比,增長2214桶/天,增長率為16.6%。其中,增長的產量大部分源於哈薩克斯坦的Emir-Oil油田,其增長了1222桶/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MI能源的旗下油田區塊中,其於1997年獲得的吉林油田內大安、莫里青、廟3三個油田區塊也實現了929桶/天的增長,增長率為8.3%。

「低品位油田的開採難度相對較大,對於一個民營公司來說,達到這個日產量是非常高的。」中石油一名退休工程師對記者說。

事實上,MI能源試圖擺脫過度依賴吉林油田的多元化佈局如今已經初顯輪廓。

吉林松原市接近MI能源的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MI能源在吉林油田的三個區塊儲量前景可觀,僅大安區塊的探明儲量就高達1億多噸。但即便如此,這家憑藉「寄生」中石油日漸壯大的民營企業仍在積極擴張新的資源版圖。

今年6月,MI能源還以總代價1億美金收購了澳大利亞上市公司Sino Gas & Energy Limited 51%的股權。本報記者瞭解到,Sino Gas & Energy Limited 與中石油簽有臨興和三交北兩份非常規天然氣產品分成合同,兩地均位於鄂爾多斯盆地東側,覆蓋範圍分別約達1874平方公里及1124平方公里。

而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泛華能源的收購,MI能源的資源儲量也再度被刷新。來自加拿大艾芬豪能源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泛華能源的探明儲量及概算儲量分別為164.2萬桶及82.2萬桶,截至2012年9月30日為止,泛華能源總產油量為24399桶,平均產量為888桶/天。

風險猶存

一系列併購後,MI能源的業務版圖雖然大為延伸,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堪稱 「黑馬」的民營油企仍不得不面臨「賭博」似的風險。

「孔南區塊是大港油田的老區塊,屬於低壓低滲透油氣田,這類油田的開採難度很大,風險很高,打出空井就可能損失慘重。」上述中石油工程師說。

據本報記者瞭解到,泛華能源1997年拿下該區塊後,於兩年後才開始進行前期勘探,但採用鑽井液壓體系後,該區塊的實際效益卻仍不盡如人意。

「外國石油公司對投資項目的回報率要求非常高,往往要經過很多個環節的論證,如果發現投資風險較大,就會果斷退出。」上述外國石油公司人士說。

事實上,加拿大艾芬豪能源有限公司退出早有先例。此前,中石油旗下吉林油田將部分低品位油田對外招標時,加拿大艾芬豪能源有限公司就曾將已簽訂區塊進行轉讓。

「到目前為止,MI能源下面的油田儲量中,還是吉林油田的三個區塊儲量最高,其他的到目前為止都尚不可知。」

本報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MI能源在東北的鑽井總數已達121口,其中包含11口注水井和2口水平井。另外兩口水平井也將在第四季度投入生產,而今年新增的4口水平井中,2口在大安區塊,2口在莫里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90

MI能源(1555)關聯公司參與2個區塊的第二輪頁岩氣招標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11/29/mi_energy_and_shale_gas/

國土資源部11月27日新聞發布會透露將於下周發布第二輪頁岩氣招標中標結果,頁岩氣股又炒上:安東油田(3337)和華油能源(1251)分別漲8.5%及3.4%。其實內地傳媒一早預測中標結果在本周或11月底公布,中標結果 “遲了一星期才公布” 反而有得升,真有點無厘頭。而且假設安東油田2012年每股盈利為0.13元人民幣(HK$0.1625)計算,HK$3.19的收市價是2012年的盈利的19.6倍,股價一點也步不便宜。又假如2013年盈利有四成的增長,HK$3.19是2013年盈利的14倍,也不算便宜。

民企外資 摩拳擦掌
面對頁岩氣逾百億投資盛宴,國內外企業都紛紛有意進軍頁岩氣,其中MI能源(1555)也作了不少準備。

今年五月MI能源全資附屬公司通過收購美國White Hawk Petroleum的50%資本權益以獲取水平鑽探及完井的操作技術,和購入Pacific Energ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PEDCO) 100萬股認股權證。其後,在六月收購Sino Gas and Energy有限公司51%的多數股權,進入中國天然氣市場和獲得天然氣開發技術 (註: 頁岩氣屬非常規天然氣)。

PEDCO參與國內第二輪頁岩氣招標
根據PEDCO的資料,PEDCO 與 Guofa Zhonghai Energy Investment Co., Ltd (國發中海能源投資有限公司) 於9月簽訂具有約束力的戰略合作協議 參與國內第二輪頁岩氣招標。而根據PEDCO的第三季業績報告 “If we are successful in obtaining a shale gas award, we believe our relationship with MIE Holdings will prove to be extremely beneficial to us as a local operator in gaining access to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 services and labor at appropriate pricing levels.” 大意就是說如中標的話,MI能源會作為夥伴參與頁岩氣的開發。

而綜合上海證券報證券日報的報告,國發中海能源參與了湖北鶴峰區塊和河南溫縣區塊的投標。

國發中海能源是什麼公司? 筆者沒有資料,不過可以參加投標,注冊資本金肯定在人民幣3億元以上;而據說國發中海能源以16.61億元入標湖北鶴峰區塊,是該區塊報價最高的一方。看來MI能源很大機會分享頁岩氣的大蛋糕呢。

展望
MI能源中期每股盈利為0.13元人民幣,現價(HK$2.2)市盈率為2012年盈利的6.8倍,較安東油田的19.6倍低很多,不過MI能源受惠頁岩氣的程度暫時仍然很難說。話雖如此,股價好像沒有反映頁岩氣的潛在利好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77

比特幣關鍵技術「區塊鏈」將改變世界

2015-11-23  TCW

十月底,第二十五家國際銀行入股初創企業R3CEV,讓它的產品區塊鏈(blockchain)躍為《經濟學人》封面主角,還為這套數位貨幣技術冠上「改變世界」名號,全因它能創造為人類謀福祉的「信任」機制。

高盛、花旗搶著入股

《經濟學人》說,區塊鏈雖是產出比特幣的核心技術,不過高盛、花旗和巴克萊等看上成立兩年半的新公司可不是衝著比特幣來,百分百可信度才是關鍵:為它們開發內部共享的分散式公用總帳本,人人都可以檢查,但沒有任何單一用戶能控制它。

簡單來說,國際銀行與全球客戶交易,所有幣別轉換都得經過中央銀行;與交易對方調整帳項、同步內部帳本成了耗時、耗力的工作,因此開始考慮導入區塊鏈取代一系列內部總分類帳本。據業者估算,每年約可節省兩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五百億元)。

此外,區塊鏈加密程度幾乎固若金湯:導入數學方程式解構原始資訊後散列成代碼,只要有一丁點更動就打亂列序,系統隨即示警,資訊得以保密。透明、共享又高度保密,金融業因而爭搶當起「業界破壞王」的金主。

不過,區塊鏈的破壞力不僅見於金融業,《金融時報》指出,所有以「信任」為基礎的產業都是目標,醫療、房產,甚至政府機關都在其列,像是蒐集、記錄數據的區塊鏈技術商Tierion就與飛利浦醫療保健建構病患就診紀錄庫,維護成本、洩密意外可望大降。

《金融時報》推估,凡須層層中間商媒合的交易,最終都將扁平化,只剩買家與賣家:股票、合約、產權、專利等,以及結婚、戶籍登記等所有公共資料庫,居中管理、維運人力都免了,因此戴得起「徹底改變經濟運行模武」的大帽子。

然而,正值比特幣被打入毒品、洗錢管道的「黑金」之列,區塊鏈為何眾人追捧?《經濟學人》拿音樂網站Napster比喻,散播點對點技術的種籽,激發各式服務興起,最終改變音樂產業。它相信,區塊鏈也有同樣強大力量。

(文 邱碧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09

華爾街次貸之母 強攻「區塊鏈」

2015-01-11  TCW

從衍生性金融到大宗商品,很少人像梅斯特(Blythe Masters)這樣,在金融界不同領域都有驚世之作。被稱為「華爾街最有權力的女人」的她,目前正為其開發「區塊鏈」(Blockchain)的新公司進行首輪融資,此新技術也因梅斯特成為焦點。

今年四十七歲的梅斯特成長於英國,在劍橋大學取得經濟學位。她十八歲就在摩根大通倫敦分行當實習生。一九九四年,艾克森公司(EXXON)向摩根大通借 錢,但摩根大通的風險將因此攀升而違反監管規則.當時二十七歲的梅斯特開發出一種工具:把艾克森的違約風險賣給「歐洲重建與發展銀行」 (E BR D)。若艾克森倒債,則由該銀行承擔,而摩根大通則付出一筆費用,做為該銀行承擔風險的代價。違約風險轉移後,摩根大通順利將錢借給艾克森,這就是「信用 違約交換」(C D S)的由來,梅斯特隔年成為摩根大通史上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

這種新工具後來雖成為業界風潮,但也因為觸發二00七年次貸風暴而備受批評,英國《衛報》稱梅斯特是「發明大規模金融殺傷武器的女人」。梅斯特後來辯解:她從未參與房貸交易,次貸風暴前幾年,她就離開衍生性金融,轉入大宗商口凹領域。

二00八年金融海嘯初,梅斯特購併瀕臨倒閉的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旗下電廠及大宗商品交易部門:二0一0年初,接受政府紆困的蘇格蘭皇家銀行,出售其商品交易部門,梅斯特花十七億美元,完成這宗當時史上 最大商品部門購併案。她掌管的摩根大通商品交易部門,也成為業界收入第一。

梅斯特私下言行直率,某次內部會議她對旗下六百名交易員說,對手高盛及摩根士丹利,被她「嚇到屁滾尿流」(scared shitless)。她也曾惹上官司:由於她被控非法操縱加州市場電價,摩根大通在二0一三年付出超過四億美元,和政府部門和解。

隨著美國政府對銀行的大宗商品交易監管日嚴,摩根大通後來將該部門出售,梅斯特也在二0一四年,離開這家她服務了近三十年的公司。隔年三月她成為新創公司「數位資產控股」 (D A H)執行長,該公司的產品—「區塊鏈」,也因而受到矚目。

「區塊鏈」是一種類似比特幣交易紀錄的資料庫,它採分權結構,資料由每個參與交易者管理,梅斯特稱為「貨幣的電子郵件」。目前該公司正進行首輪融資,梅斯 特的老東家摩根大通已投資七百五十萬美元。為了推廣「區塊鏈」,日前金融業巨頭巴克萊(Barclays)邀請梅斯特掌管投資銀行,也被她拒絕。梅斯特能 否在這個新領域再掀波瀾,將是人們關心的話題。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10

它估值逾300億,LinkedIn創辦人也投資 主宰區塊鏈生態的隱形霸主

2016-03-07  TCW

如果說區塊鏈技術即將發動改變世界的革命,Blockstream(區塊流)這家公司就是加速這場革命的引擎!

成立不到兩年,融資總額已經達七千六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五億元),估值上看十億美元,是全世界近千家與區塊鏈相關的新創公司中,融資速度最快、估值最高的公司。

其背後的投資者更是驚人,包含全球最大人脈網站LinkedIn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個人,Google前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旗下創投,以及亞洲富豪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

能同時獲得東西方科技界與富豪們的青睞,在千家類似概念的新創公司中勝出,關鍵,就在它的核心創始團隊。

團隊兩成員有核心訪問權

執行長希爾(Austin Hill)從一九九0年代就開始研究電子貨幣,曾成功創辦兩家公司。其他成員則來自Google、微軟、火狐(Pirefox),有駭客級電腦高手,也有密碼學家與安全防護專家。最重要的是,這公司成員中有兩人握有進入比特幣區塊鏈核心資料庫的訪問權。

區塊鏈設計的原則,就是要去中心化,沒有任何單一個人或權威能決定其發展,所有的變動都是要採用共識決,就像是聯邦制度中的內閣一樣。比特幣核心開發者賀恩(MikeHearn)指出,全世界只有五個人可以修改核心源代碼,而Blockstream就占了兩個,另外三人中有兩人的立場向來都偏向該公司。

換句話說,它是區塊鏈世界的最大黨,只要他們四人意見一致,就能左右區塊鏈未來的發展。這讓該公司擁有了舉足輕重的業界地位。

創辦Linkedln之前曾擔任過電子支付系統Paypal的資深副總裁霍夫曼,在被問到為何投資Blockstream時說:「他們的技術不僅可以改善整個區塊鏈的生態系統,更會改變世界。」

獲利多來自加速流程技術

因區塊鏈現在還在萌芽階段,規模不夠大,傳輸速度也不夠快,平均一秒鐘只能完成七筆資料傳輸,若是應用在貨幣交易上,更可能延遲到一小時。

乍聽之下似乎沒什麼,但因為速度過慢造成使用者對整個交易過程產生懷疑,將近七0%的人不願再嘗試,更不用說交易速度要精確到毫秒的股票、期貨交易。

它的技術,正是能將整個交易流程從分鐘縮短到秒,大幅提高交易的便利性。這也是它主要的獲利來源,只要有人想要使用這個加速技術,它就能從中收取服務費。

另外,由於區塊鏈就像Linux Android一樣,屬於開放式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開發不同的服務,從而產生了不少旁枝,而每個旁枝都想爭奪主導權,各自訂定了獨立性的規則,造成了彼此之間難以串聯,就像現在台灣的第三方支付系統一樣。

Blockstream同樣能解決這個問題,它能把不同的區塊鏈服務整合在一起,讓資產可以在不同的系統問自由轉移。這就大幅提升了交易便利性,讓整個生態系統更加成熟完善。「我們就像是思科(Cisco)一樣,不是開發酷炫的服務或產品,而是把基礎建設與設備做好,讓更多使用者進來,」希爾說。

看上它的技術能力,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資誠(PWC)搶著與它戰略合作,創實體服務之先河。這意味著區塊鏈不只是一群宅男玩弄的高科技概念,而是可以與現實生活中的主流企業串聯。

採訪過程中,希爾興奮的談論著如何運用區塊鏈把貨幣決定權從政府收回人民手上,我彷彿看到一棟棟樓高牆大樓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廣闊平坦的新世界。

撰文者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70

11年內,全球將有10%GDP透過它儲存 2016非懂不可金融新科技:區塊鏈

2016-03-07 TCW

它,被今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點名,將帶動「第四次工業革命」,摩根大通、高盛、滙豐等四十二家銀行,破天荒組成聯盟研發此技術標準,從聯準會到中國人民銀行,全都嚴陣以待它將帶來的衝擊,二○一六年,你最需要認識的新名詞,叫作「區塊鏈」。

你能想像一個不用再害怕政府出錯,沒有負利率、貨幣寬鬆與金融危機、甚至不會有食安問題的美麗新世界?

區塊鏈(blockchain),就是進入這個新世界的金鑰匙!

它是數位貨幣比特幣(bitcoin)背後的核心運算技術,但運用的範圍遠遠超過貨幣本身。

它就像一本超大的網路記帳本,分散在各個區塊中,每一個區塊就是數筆帳,裡面記錄著各種交易明細,每筆交易要發生的時候,需要經過系統中超過一半以上的電腦認證其真實性才能成功。(見左頁圖)。

應用廣,食衣住行全都包

《華爾街日報》指出,區塊鏈很有可能成為網路世紀的記帳體系基礎,為所有經濟交易保留永久紀錄,包括銀行存貸款及支付,股票、債券等證券交易,甚至協助政府機關數位化管理, 記錄一個人出生、死亡、房屋土地所有權及買賣,還有護照、駕照等身分識別及證照。

一個真實發生的例子:一位在宏都拉斯的老太太住在自家房子三十年,某天忽然來了警察要將她趕走,原因是國家財產局的紀錄顯示,該房子為另一人所有,即便老太太出具了土地憑證法院也未予採信。當老太太的家被拆毀以後,法院才發現,財產局的紀錄有誤,房子是老太太的。

去中心,提高交易安全性

類似像這樣因為有意無意的記錄錯誤,而遵致的不公羲輿財產損失,每天都在世界各個角落發生。但人們對此無可奈何,因為最終判斷的標準掌握在少數人手上。

《經濟學人》認為,區塊鏈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它不需要中央權威,記錄在上面的所有資料皆經不同電腦交叉運算比對驗證過的,不會有違約或遭中介第三方操縱的風險。

傳統貨幣的發明,其實就是為了消除交易雙方彼此間的不信任關係,由財力雄厚(如銀行)或具備公眾認定權威(如政府)的中間人來發行。

但區塊鏈技術用「分散性的認證機制」重新建立信任關係,最重要的是,它讓支付方與受付方直接交易,完全摒除中介金融機構人為介入與可能破產的風險。換句話說,未來全球金融體系不用再看聯準會臉色,不會再有貨幣寬鬆或負利率政策,甚至可能避免金融危機發生。

「這是一台可以改變世界運作方武的信任機器(The truStmachine),」《經濟學人》在封面上寫著。不只華爾街,連政府機關,如倫敦交易所,到中國人民銀行,都大力投入其研究。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報告指出,到二0二七年,全世界將有10%的G D P(國內生產毛額)將透過區塊鏈所儲存。

區塊鏈不但可以用在金融交易,例如買賣股票、債券、期貨等,任何有契約性質且仰賴記錄的事務,如稅收、投票、醫療紀錄、出入境等,都能運用區塊鏈網路記帳本的特性解決(詳見第六十頁圖)。甚至,它還能保護食品安全!

舉例來說,目前要判斷食材的好壞,仰賴包裝袋上面的產地標籤,但食材從產地經農民採收、送檢驗,再經過大盤、中盤,最後到零售市場時已經過了好幾手,消費者無從得知流程,只能相信最後擺上架上的標籤。

若這些資訊是記錄在區塊鏈上,所有人都能追溯該食材的來源、產地、履歷等資訊。因為每一筆登記過程都要經過在網路上公開透明的驗證,很難有造假空間。

但它也不是完全堅不可破。只要全世界有超過五0%電腦

聯合起來改變對某個區塊鏈紀錄的認定,那資訊就會被扭曲.不過,這個困難度等同於說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跟你一起聯合起來造假。

雖然區塊鏈描繪的世界很美麗,但由於技術與環境還不成熟,規模還不夠大,衍生出很多旁枝,彼此之間互通困難,傳輸速度也不夠快,目前還處在相當混沌的階段,而它究竟能產生多少新的服務、改變多少世界運作的方式,也沒有人能完全說得清。

就像當年WWW網址剛問世一樣,基礎設施不夠健全,沒有光纖,只能撥接。沒有人會想到二十年後,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上面有數千萬款應用程式與無限的影音資源。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趨勢已然成形,下一波的革命將從這裡開始。

文·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79

麥肯錫:區塊鏈正在顛覆銀行業的“遊戲規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255.html

區塊鏈正在完成從理論到實際應用的轉變,對於銀行業而言,一場技術標準的競爭和顛覆式創新浪潮正悄然襲來。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科技之後,目前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將完全改變交易流程和記錄保存的方式,從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顯著提升效率。

在過去的一年中,區塊鏈技術已成為全球創新領域最受關註的話題,受到風險投資基金的熱烈追捧。僅2015年,全球範圍內投資在比特幣和區塊鏈相關的初 創公司的風投資金規模就達到了約4.8億美元,2016年第一季度已達到1.6億美元。

5月26日,麥肯錫在其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區塊鏈的特性將改變金融體系間的核心準則:因其安全、透明及不可篡改的特性,金融體系間的信任模式不再依賴中介者,許多銀行業務都將“去中心化”,實現實時數字化的交易。

麥肯錫認為,區塊鏈的應用在虛擬貨幣、跨境支付與結算、票據與供應鏈金融、證券發行與交易及客戶征信與反詐欺等五大金融場景將能產生最直接與有效的應用。

顛覆底層技術

如果將銀行商業模式層層分解,不同的新技術發展一直在推動各個層面的進步。

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夥人韓峰表示,互聯網技術帶動了應用層面的創新,例如,P2P借貸、在線理財、眾籌等;而雲計算技術則改變了業務處理和基礎設施部署的模式,大大降低了銀行的業務運營成本和IT投入。

“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則顛覆了商業銀行最底層的技術和基礎設施,並由此帶來商業模式的轉變。”她表示,隨著區塊鏈的應用,“清算”這個概念在區塊鏈網絡中將不複存在,所有的交易都是“發生即清算”。

“與此同時,由於所有系統使用同樣的技術協議,系統間的信息交互不再因為兼容性和互斥性而導致高成本或連接困難;並且交易規則一旦寫入區塊鏈成為標準後則不可篡改。”韓峰表示。

麥肯錫在其報告中提到,面對區塊鏈技術迎面而來的機遇與挑戰,全球領先的銀行們已經開始積極布局。各大銀行目前采取的策略不一,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 組建區塊鏈大聯盟,制訂行業標準;如R3 CEV集結超過40家國際領先銀行建立行業監管及相應的技術標準。(二) 攜手金融科技公司,發展核心業務區塊鏈應用;如Capital One及Visa通過戰略投資金融科技公司,緊抓區塊鏈技術的突破口。

(三) 銀行內部推進局部領域的應用,快速實施試點;如UBS、花旗、德意誌及巴克萊都已經成立區塊鏈實驗室,自行研發或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進行測試。

四大商業契機

區塊鏈不再只是理論上的探討,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嘗試其在實際業務中的應用。

“在最近一次麥肯錫對全球金融機構的高管的調研訪談中,50%的高管都認為最快是8個月,最遲3年內區塊鏈技術最後會有實質性的突破。對於商業銀行而言,如何在短時間內掌握這些新的技術並加以應用尤為關鍵。”韓峰表示。

對於未來區塊鏈應用帶來的機遇,麥肯錫在其報告中總結了金融機構不可錯失的四大商業契機:數字貨幣改革、跨境支付與結算、供應鏈金融,以及證券發行與交易。

麥肯錫認為,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本質能讓當今金融交易所面臨的一些關鍵性問題得到顛覆性的改變。具體來看,區塊鏈技術影響最可能發生在支付及交易銀行、資本市場及投資銀行業務的主要應用場景。

以跨境支付結算來說,未來,銀行與銀行之間可以不再通過第三方,而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點對點的支付方式。省去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中間環節,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根據麥肯錫的測算,從全球範圍看,區塊鏈技術在B2B跨境支付與結算業務中的應用將可使每筆交易成本從約26美元下降到15美元,其中約75%為中轉銀行的支付網絡維護費用,25%為合規、差錯調查,以及外匯匯兌成本。

此外,票據以及供應鏈金融業務因認為介入過多,也是近年來風險事件爆發的高危領域。而區塊鏈的應用則可以減少人工成本、提高安全度及實現端到端透明化。

根據麥肯錫測算,在全球範圍內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應用,能幫助銀行和貿易融資企業大幅降低成本,其中,銀行的運營成本一年能縮減約135億~150億美元,風險成本縮減11億元~16億美元。

事實上,這種應用已經實現。例如,Wave就與巴克萊銀行達成合作協議,將通過區塊鏈技術推動貿易金融與供應鏈業務的數字化應用,將信用證與提貨單及國際貿易流程的文件放到公鏈上,通過公鏈進行認證與不可篡改的驗證。

另一個區塊鏈應用的熱門場景則是證券發行。

區塊鏈技術使得金融交易市場的參與者享用平等的數據來源,讓交易流程更加公開、透明、有效率。通過共享的網絡系統參與證券交易,使得原本高度依賴中介的傳統交易模式變為分散的平面網絡交易模式。

2015年10月,Nasdaq在拉斯維加斯的Money20/20大會上,正式公布了與Chain搭建區塊鏈平臺Linq——首個通過區塊鏈平臺進行數字化證券產品管理的系統平臺。

除此之外,澳大利亞、德國、倫敦、日本等多國的證交所都已經開始發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中國近來也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牽頭組織ChinaLedger聯盟,組織國內商品交易所,實驗由區塊鏈發展場外交易平臺。

麥肯錫認為,面對區塊鏈技術的機遇與挑戰,銀行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例如,參與區塊鏈聯盟共同開發解決方案致力建立行業標準;攜手金融科技公司發展拳頭業務的應用;或在銀行內部推進局部領域的應用,快速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87

顛覆金融格局?區塊鏈將在股市大顯身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810.html

一年來,比特幣背後的核心技術——區塊鏈(Blockchain)受到全球關註,各大金融機構更是砸下重金對其進行研究,其中便包括悉尼證交所(SSX)。

SSX和比特交易實驗室(Bit Trade Labs)近日發布聲明,宣布將合作開發基於區塊鏈的股票市場結算和登記系統,使得實時結算和登記(T+0)成為切實可行的願景。

眾多國際投行認為,從全球範圍來看,假設成本和股市市值成比例,那麽區塊鏈每年節省的成本可能超過60億美元。但是,區塊鏈技術要在金融等監管嚴格的領域真正普及,預計還要近10年的時間,因此可以從OTC(場外交易)市場開始小範圍嘗試,再逐步推開。

當前,中國央行、證監會、交易所也在積極探究區塊鏈在證券交易、銀行結算方面的可行性。

當然,現在已經湧現出不少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身份識別和信用管理系統,這較於證券交易更易於實現。

悉尼證交所SSX向區塊鏈進軍

“T+0將提供諸多益處——消除抵押風險、提高交易速度和交回部分主動權給券商和市場參與者,而不是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向其他交易所支付費用,”悉尼證交所副主席、寶澤金融集團董事局主席王人慶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我們希望從OTC市場開始,等成熟了再推廣至整個交易所,同時這項技術屆時也可以服務其他國家的交易所。”

值得註意的是,即使是在美國,其實行的也是T+3結算制度,為各界所熟知的T+0僅是指交易制度,並不代表資金、股票到賬。

SSX是澳大利亞主板證券交易所,始終致力於協助中國企業赴澳洲上市。SSX采用納斯達克(NASDAQ)的OMX交易系統,今後將實現澳元和人民幣進行交易,並適時推出人民幣板塊,規避匯率風險,這也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SSX表示,據監管方和市場參與者的認可度和參與度,此次合作的目標是在數月內為SSX的私人財富市場網絡和在2018年年初為該所的股票市場實施區塊鏈解決方案。

王人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將首先為SSX開發區塊鏈解決方案,“但我們還打算使其可供其他市場使用,秉持開放式接入的理念。我們的主要驅動力是提高效率和節省我們的市場參與者和經紀人的成本。”

就效率和成本而言,此前高盛在研究報告中稱,如果股票交易引入區塊鏈技術,不僅能減少交易結算中的差錯,還能讓全球每年節省60億美元成本。

“通過在買方客戶、經紀商、托管行以及美國存管信托和結算公司(DTCC)中間,減少重複的和需要人工確認及協調的交易,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在美國將能每年節省20億美元成本(顯性成本和經濟成本)。”高盛分析師James Schneider等人在報告中寫道。從全球範圍來看,假設成本和股市市值成比例,那麽每年節省的成本可能超過60億美元。

對於SSX這個新晉交易所而言,研究區塊鏈技術的動力可能更大。“澳洲最大的證交所澳洲證交所(ASX)有2200多家企業上市,其中結算清算收入約占30%,美國三大交易所也是如此,因此可能短期內研發並使用新技術的動力不大。”

與眾多國際投行的觀點相似,王人慶也表示,區塊鏈技術要在金融等監管嚴格的領域真正普及,還要近10年的時間,“因此可以從OTC市場開始小範圍嘗試,再逐步推開。”據他介紹,現在已經湧現出不少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身份識別和信用管理系統,這較於證券交易而言更易於實現。

實現實時結算和登記(T+0)?

盡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區塊鏈在股票交易中的想象力的確巨大。其實,股票交易指令的執行環節較為簡單,而交易指令執行後的結算和清算環節則相當繁複,因此區塊鏈最大的用武之地可能就是實現實時結算和登記(T+0)。

以美國為例,美國證券結算制度為T+3,此處T+3強調的是,在美國賣了股票要3天後才能拿到錢;而中國A股市場T+1強調的是當天買的股票不能賣。

“區塊鏈卻能將效率提升到分鐘級別,這能讓結算風險降低99%,從而有效降低資金成本和系統性風險。”王人慶告訴本報記者,在區塊鏈上,交易被確認的過程就是清算、交收和審計的過程。區塊鏈使用分布式核算,所有交易都實時顯示在類似於全球共享的電子表格平臺上,實時清算,效率極大提升。

高盛也認為,股票交易的結算和清算過程中,區塊鏈技術能夠減少甚至消滅交易差錯,並能夠優化後臺流程、縮短結算時間。一般而言,這些細節的確認由多個參與方(DTCC、托管行、經紀商和客戶)在整個交易周期的多個時點進行。如果區塊鏈能在這些參與方中完全加以應用,其中很多屬性可以打包進智能協議,從而變成交易指令執行之前的要求,而不是在交易後要求多個參與方核驗並同意。

有跡象顯示,股票交易規模的迅速擴大已經對證券交易基礎設施的容量形成了很大的壓力。很多人開始擔心,如果不徹底改革現行的股票清算交割系統,將很快造成系統容量嚴重不足的問題,這些顯然是證券監管層擔心的重要問題之一。有鑒於此,全美證券協會目前正在推動將證券交割制度由原來的T+3修改為T+2或者更短。

2015年,美國T+2工業指導委員會(ISC)制定了一份白皮書,倡導在2017年第三季度引進T+2結算制度,並試圖獲得監管方支持。多位美國證監會(SEC)委員不久後對此表示支持。

ISC稱,縮短結算周期會給予交易更多的確定性、安全性,並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這將有助減少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減少順周期保證金要求和流動性需求。結算周期縮短將會有助於改善整體證券市場的效率,將美國與全球市場同步聯系在一起,以促進金融穩定。”ISC主席Marty Burns表示。

當前,24個歐洲市場都在2014年夏天開始向T+2制度過渡。縮短一個工作日的結算周期有助於降低整體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保證券商的資金自由度,也有益於投資者。

區塊鏈到底是什麽?

即便是說到這里,不少受眾仍然對於抽象到極致的區塊鏈困惑不已,比特幣至少存在一個圖形,但區塊鏈可謂是“無形”的強大存在。

“其實,一般受眾不用過多考慮區塊鏈究竟是什麽。隨著該項技術不斷成熟,就例如微軟Windows系統,如今還有人會想探究它背後的運作方式嗎?”區塊鏈創業團隊BITSE的CEO錢德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此前,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常務理事、北京艾億新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林對區塊鏈給出了一系列相當直白易懂的解釋。

張家林表示,區塊鏈是一個開放式自治賬薄系統(open autonomous ledger)。首先它是一個賬薄系統,按照複式記賬方法記錄了所有的交易數據——每一個單位的貨幣“從哪來,去過哪”的全部詳細歷史數據。開放式是指其存儲的數據對任何人都是開放的,除了交易主體的隱私信息采用加密方式以外,任何人都可以查詢其中的數據(加密的數據獲得授權後也能看到)。“自治”是指系統是按照公開的算法、規則形成的自動協商一致的機制基礎上運行的。以確保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每一筆交易的準確性、真實性。

至於區塊鏈的記賬方法,其實區塊鏈記錄了從第一個“貨幣元”交易發生開始的所有交易紀錄,每筆交易都是按照複式記賬法進行記錄。由於任何一筆交易的借方、貸方的複式記賬記錄都保存在一起,每筆交易的貸與借之間形成的會計關聯關系: 一筆交易中的貸方總能夠對應到之前一筆交易的借方。所有的交易就通過複式記賬的會計關聯成“鏈狀”結構。這樣就能夠對每個“貨幣元”的身世檔案有很精確的描述:由於複式記賬的好處, 從當前最新記錄開始,逐級向過去回溯的倒推方法,就能針對每個“貨幣元”,不僅知道它“去過哪”——這個“貨幣元”都經歷過哪些交易, 還可以知道它“從哪來”——追溯到它的源頭“出處”。

由於每個“貨幣元”的身世檔案都很清楚,這樣就給識別和驗證交易帶來非常大的便利。

例如,張三要支付李四100“貨幣元”,李四就可以對張三的這100“貨幣元”的身世檔案進行查詢,李四追溯到這100“貨幣元”是有源頭“出處”的,而且最新的交易顯示,這100“貨幣元”的最新擁有者是張三。李四就放心可以收到這筆錢了。如果李四追溯不到這100“貨幣元”的源頭,說明這100“貨幣元”不是合法生產出來的,張三就不應該擁有此100“貨幣元”,這樣的交易被認定為非法而無法獲得執行。只有那些可以追溯到源頭“出處”的“貨幣元”交易才被認定為合法並獲得執行。被驗證過的所有交易被永久性的存在區塊鏈中。

張家林也表示,隨著交易數量的增加,采取上述方法對當前的每個“貨幣元”的交易都查詢身世檔案進行追根溯源的話,由於需要回溯的“交易鏈”很長,按照上述方法來驗證一筆交易將會非常耗時,區塊鏈采用了非常巧妙“分塊”的方法解決了該問題。

所謂“分塊”,即把發生在某段時間內的交易打包成一個“區塊(Block)”,每個區塊保持著前、後區塊的鏈接指針。由於區塊是按照時間順序遞增產生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增加一個新的區塊,這個區塊和上個區塊鏈接起來,所有區塊就形成了“鏈”狀結構。

因此,區塊鏈可以看作一個可以無限“增加頁數”的巨型賬薄,每個區塊可以看作是這個賬薄的“一頁”,“每頁”賬薄記錄了1筆或多筆交易。每增加一個區塊,區塊的堆高(Height)就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16

區塊鏈進化論:從初始到成熟有多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555.html

這是一個科技驅動金融發展的時代,科技的驅動因素已經從最早的互聯網信息發展到近年的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但是,技術的創新是永無止境的,區塊鏈作為科技驅動力量已經呈現蓬勃的發展趨勢。

在5月30~31日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就金融科技最新、最前沿領域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現狀和未來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作為以去中心化理念、分布式共享記賬技術為核心的區塊鏈,未來將嵌入金融領域的諸多環節,例如增信、確權、股權登記、金融貿易、數字資產等。《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螞蟻金服目前已利用區塊鏈技術推進公益項目。

藍海市場

“我們現在正在用區塊鏈推進公益的項目。”螞蟻金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漆遠在論壇上明確表示,螞蟻金服已經在區塊鏈領域有所開拓和進展。“未來將用區塊鏈技術把每一筆公益捐款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整個流程記清楚。這是區塊鏈技術往前走的第一步。”漆遠表示,未來如果有政府層面的支持力量將會更易實現。

作為一種分布式共享記賬的技術,金融科技領域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區塊鏈在更大意義上是讓參與各方之間能夠在技術層面建立信任關系。目前這一技術無論是在金融領域的股權登記、確權、清結算,還是在物流領域、產品驗真的溯源領域均擁有大量的想象空間。

已經實現技術落地的不僅僅有像螞蟻金服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有在區塊鏈領域大量小而美的公司。布比創始人兼CEO蔣海在論壇上指出,目前布比更多技術集中於商用級的區塊鏈技術支持服務,具體包含三個領域,第一,數字資產領域,除常見的積分、入住卡外還包含其他數據化的資產;第二是貿易金融領域;第三則是股權領域,提高股權交易便捷性。

清華大學i-Center導師、量子物理博士韓鋒表示,區塊鏈未來在資產確權方面將帶來全新的革命。“第一代互聯網信息解決了信息的自由傳遞,但是沒有解決去中心化以及資產所有權的問題。”韓鋒表示,這個問題不能被小覷,在資本市場層面,如果任何一個技術能夠把原來不確定產權的事物明確產權了,那麽對整個市場將是一個巨大的變革。

以中國目前的房產確權為例,即便在當下,相比國外,中國的房產確權僅僅邁出了一小步獲得了70年的使用權。正是由於擁有了這一項資本市場的明確產權,人們進而擁有更多能夠承擔資本市場風險的能力。

此外,區塊鏈也將引領增信領域的巨大變革。據悉,目前中國擁有網民數量約為7億。“如果每一個網民通過區塊鏈技術即便增加幾萬塊的增信額度,那麽從全國範圍來看增加的額度將是幾萬億,而且在區塊鏈層面證明你所有的信用都是在全球通用的。”韓鋒說。

“未來中國金融領域的核心公司平臺將會把數據優勢跟互聯網渠道優勢結合在一起。”陸金所聯席董事長兼CEO計葵生在論壇上指出,未來在互聯網金融將會發生三件事情,第一,資產端和負債端良好的匹配模式;第二,以跟投和建議、告知式為兩種主要模式的智能投資;第三,區塊鏈。

“區塊鏈模式作為一個基礎,而非業務模式將解決大量的征信問題,未來3~5年時間最大的區塊鏈市場應該在國內。”計葵生說。

探索階段

雖然區塊鏈在未來可預期的金融發展中展現了巨大的成長空間和更為美妙的發展前景,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技術無論是從技術成熟度還是商業落地模式都尚處於初期階段,概念驗證、市場教育是當前該行業投入更多精力在做的事情。

“區塊鏈目前更多仍然在探索階段。”證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建華表示,如果區塊鏈的核心理念是去中心化,並且這樣的理念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思維和金融事件,那麽其中的基礎則是解決如何定價的問題。前景並不能通過理念來闡述,在萬建華看來,如果在商業領域使用烏托邦的想法那所謂的全球性均可實現。

不可否認,區塊鏈的探索非常有意義、有價值,但是對於商業機構仍應慎重考慮,因為區塊鏈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區塊鏈領域的推進和探索期待政府層面的支持,但是在理念上又想要無中心,這本身可能是一個矛盾。”萬建華稱,信息技術對金融領域影響仍然可期。

任何一種技術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均存在一個過程,在這個鏈條中,區塊鏈毫無異議地處於初級階段,而這種階段表現在技術的不成熟、尚無法高效解決金融領域的諸多弊端問題等等。

韓鋒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區塊鏈處於早期階段,最重要的表現是不成熟。“已經運行了8年的比特幣目前在支付處理方面,每秒鐘只能處理7筆交易,對比VISA動輒每秒上千筆,以及在雙十一期間極峰達到十萬的支付寶,仍然有巨大的差距。”韓鋒表示,區塊鏈技術還處於原始階段,但是不能因此而抹殺該技術。

從實際落地層面來看,區塊鏈技術也存在一定尚待填補的“黑洞”。“區塊鏈技術本身能夠解決數據所有權、定價以及分享機制,但是還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漆遠舉例稱,假設保險公司到螞蟻金服談意向合作,那麽涉及用戶的隱私則是一個亟待“確診”的問題。

漆遠表示,帶有用戶隱私的數據如何跟合作方對接,數據權如何明確,此外還包含如何定價、如何分割等市場機制問題,“區塊鏈是非常好的核心技術,但是尚不能覆蓋所有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55

區塊鏈重構信用體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213.html

試想,在A股市場交易中,投資者將錢存入銀行,券商在銀行擁有托管賬號,同時在不觸碰資金的情況下發送交易指令,而該筆交易卻又通過上交所完成,之後由中證登完成證券登記環節。但是,在順利完成一筆錯綜複雜的股票交易後,你卻不能在走出交易所之際,用出售股票的錢在門口星巴克享受一杯咖啡——因為資金要在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才能到你的賬戶中。

信用,作為這個世界上最稀缺、最昂貴的資源,在人類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曾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為了解決信任問題,規避道德風險,人們不得不將一筆交易拆分成多個環節,形成多個交易主體。

站在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新技術由於去中心化、分布式而構建的新信任體系似乎在全球“一夜爆紅”。

瞄準金融系統多環節

“未來擁有區塊鏈技術之後,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四步變為兩步,前三個環節可以並為一步做。”作為中國第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小蟻創始人達鴻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小蟻要實現的是股權的數字化管理,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非上市公司股權登記領域。

此外,在更為市場所關註的商業銀行的動向上,本報記者了解到,更多處於概念驗證以及內測的階段。2015年銀行業發生了票據流轉問題“黑洞”,在當前票據產品上沒有完全電子化的現狀下,票據流轉成為了最為經典的現實場景。未來商業銀行基於區塊鏈的應用主要包括以跨境支付、匯款等為代表的點對點交易、登記、確權、智能管理等領域。

興業證券分析報告指出,商業銀行基於區塊鏈的應用主要分為四個領域。一是,點對點交易,如基於P2P的跨境支付和匯款、貿易結算以及證券、期貨、金融衍生品合約的買賣等;二是登記,如存儲反洗錢客戶身份資料以及交易記錄;三是確權,如土地所有權、股權等合約或財產的真實性驗證和轉移;四是智能管理,即利用“智能合同”自動檢測是否具備生效的各種環境,如自動付息、分紅等。

一位長期觀察區塊鏈領域的券商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區塊鏈作為傳統金融行業的補充,短期不具備顛覆的可能性,而這種新技術想要被銀行吸納,也首先需要銀行業看到其在外圍取得的一些成就。該券商人士進一步表示,在過去他了解過的十幾家涉及區塊鏈概念的上市公司中,既包含傳統行業也有新興行業,但是距離落地仍有一段路要走。當前,區塊鏈的發展前景可期,更重要的問題在於需要尋找一個能夠引起市場強烈反響的爆款應用。

在金融領域之外的場景似乎成為可以突破的切入口。區塊鏈在歐美地域來看,在醫療上的應用是僅次於金融的最大方向,目前醫療領域面臨的問題是個人醫療數據的保管。“中國每年有70萬假LV包在市場上流通。”韓鋒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產品溯源是區塊鏈技術落地的一個較大方向,針對假LV市場上已經出現一家叫做“VeChain”的公司用以溯源LV的生產地。產品溯源技術在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的需求也同樣迫在眉睫。

然而區塊鏈並非萬能的,長江證券在分析報告中指出,區塊鏈技術存在的問題在於,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和可靠的數據實踐。目前存在著多種松散的比特幣、多種貨幣形態以及以太坊、超級賬本等大項目,沒有統一的標準,尚處於群雄爭霸的狀態。此外,雖然比特幣在過去7年運行良好,但是在目前的區塊鏈技術方案下,不能保證其承受能力能夠用於現在金融系統每天上萬億美元數量級的交易,很多項目尚處於測試階段。

重建以相信物為主體的信任體系

區塊鏈改變了什麽?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方式。

信用作為商品經濟發展的必要資源,在人類歷史上經歷了從相信物到相信人再到相信物的多個階段。

最初的以物易物到錯開時間空間交易而產生的中介和信用概念,讓具有稀缺性、便攜性的金銀成為全球的信用資源。但是隨著票號、銀行的出現,標誌著信任體系從相信物逐漸向相信人在偏移。

相信人的最高境界便是在當前世界金融體系中起著主導作用的央行,它擁有發行貨幣以及沒有任何兌付承諾的基礎上進行交易的權利。純粹相信人的時代正式到來,隨之到來的還有不可逃脫的弊端。2008年金融海嘯如期而至,信用極度透支在美國不斷推行QE政策、超發美元、轉嫁信用危機的行為上可見一斑。

“自從20世紀70年代,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兩者之間的通貨膨脹甚至達到了20多倍。”清華大學iCenter導師、量子物理博士生韓鋒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樣的信用體系直到同年中本聰對於比特幣區塊鏈發掘的產生為止,以消耗自然資源即通過消耗電力,依靠算力而決定挖到比特幣多少,這種的綁定物而產生的新的信用體系正式誕生。

中本聰良好地解決了共識機制問題,讓包括分布式、P2P、密碼學等核心元素融合在比特幣區塊鏈之中。在區塊鏈非比特幣的新應用場景中,區塊鏈改進了比特幣的以算力爭奪記賬權、來去自由建立賬戶的方式等形成新的去中心和去信任化體系,建立集體維護一個可靠數據庫的技術方案,形成全民記賬,即分布式記賬。

區塊鏈作為一種基於P2P網絡和開源系統之上的的技術,在同貨幣相關的交易支付等領域,手握諸多優勢,例如去信任機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在新的作業環境下,首當其中的受益表現在基於某些信任需要的交易環節減少進而帶來成本大幅下降。

2015年成為區塊鏈技術的轉折年,表現在人們將區塊鏈技術基礎從比特幣中分剝離出來,大量資本進入,技術應用場景的廣泛性和深入性得以被持續探討。申萬宏源分析報告指出,2015年數字貨幣、區塊鏈行業的年度投資金額已經達到49008.8萬美元,而在兩年在的2013年這一數字才僅停留在9462.5萬美元,不到2015年的五分之一。

資本這一項也成為中國與美國在區塊鏈領域存在巨大差距的重要表現。韓鋒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美國對於基礎架構項目,雖然短期內看不到盈利仍然可以做到千萬美元投資手筆,但是中國資本市場對於市場反響、效益要求較為嚴格,尚處於幾百萬元人民幣投放的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