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欄】盤點2014那些“死去活來”的智能手機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9/148471.html

i黑馬:回顧2014年的全球智能手機格局,只能用風雲變幻這4個字來形容。有衰退者,有興起者,也有碌碌無為者……

\1、三星幾乎一片頹勢,唱衰者如雲

三星作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自從今年在美國市場被蘋果的專利大戰拖累之後,三星智能手機就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了大片衰退跡象。尤其是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更是一片狼藉。先是Galaxy S5敗北,隨後Note4也無力挽回其高端品牌形象。

對三星來說,內部正處在一個權力的交接之際,可以說充滿了變數;而外部市場卻是危機四伏,高端市場正遭受華為吞並,而低端市場卻不斷遭受小米蠶食。

2、華為崛起高端市場,成首個打進高端市場國產品牌

今年,華為任正非正式對華為手機的戰略提出了調整,不再盲目追求銷量為目標,精簡品牌戰略向高端發起進攻。

不過華為並沒有放棄中低端市場,在中低端市場,華為仍然繼續主打榮耀系列品牌,從榮耀3X、榮耀暢玩、榮耀3C到榮耀4X、榮耀6、榮耀6至尊版、榮耀6 Plus等系列手機,榮耀今年可謂搶盡了風頭,並躋身國產第二大互聯網品牌手機。此外,今年華為榮耀也加大了對國際市場的投入。

而在高端市場,先有華為P7打響沖鋒號,後有華為Mate7掛帥。最令人可喜的是,華為Mate7攜帶著自產的海思處理器打進了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第一梯隊。

3、小米成長迅猛,在手機銷量上幾乎和華為打個平手,躋身全球前四

成長最為迅猛的恐怕要數小米了,小米今年上半年手機銷量達到了2611萬臺,遠遠超越了去年全年,而小米手機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手機銷量甚至已經跑到了全球第三,僅次於三星和蘋果,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也已經躋身第一。

與此同時,今年小米手機也正式打進了國際市場,先後打進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市場。而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創造的奇跡更是讓所有競爭對手眼紅,盡管小米受到了愛立信的專利投訴,不過小米手機很快就在印度市場恢複了銷售。

4、蘋果創新持續不給力,全球市場份額繼續萎縮

對於蘋果手機,不可否認它仍然是全球智能高端手機無可爭議的霸主。不過今年iPhone6手機的上市,幾乎所有的媒體、業內人士、粉絲都深深感受到了蘋果在創新能力上的補血不足。

盡管蘋果手機沒有像三星一樣出現大幅衰退,但是蘋果iPhone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卻也在不斷下滑。一方面是自身創新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受到了華為、小米、聯想等手機的市場沖擊。

5、曾經的手機之王諾基亞徹底退出江湖

最讓人痛心的當屬諾基亞手機了,先是被微軟高價收購,隨後竟然慘遭微軟徹底拋棄。

想想當年我們的學生時代,那個時候幾乎所有的同學們都喜歡使用諾基亞手機,無論大街小巷、還是犄角旮旯都能找到諾基亞的身影,對於諾基亞徹底退出手機江湖著實讓人有些惋惜和緬懷。

6、HTC、黑莓等老品牌手機也不堪競爭,市場一片低迷

說起黑莓和HTC手機,曾幾何時也是風雲全球的幾大品牌手機之一,今年的他們似乎同病相憐,市場銷量一片低迷。

HTC今年推出的HTC One M8這款手機還一度受到了無數手機愛好者的追捧,不過由於價格過高、它沒能持續獲得粉絲們的高漲熱情。隨後HTC又打起了進攻中低端智能手機的旗號,可惜這個市場已經被華為、小米、聯想等手機牢牢掌控,HTC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

7、魅族再度崛起,MX4以及MX4 Pro成國產新旗艦代表

黃章複出魅族CEO之後,的確給魅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9月份上市的魅族MX4更是創下了魅族手機有史以來最好的銷量,售前預定量一度突破1000萬,當然產能方面的不足也讓魅族險些陷入了危機。

而近日上市的魅族MX4 Pro也是獲得了眾多發燒友和粉絲的瘋狂搶購,大有在國產中低端市場取代小米的架勢。

8、周鴻祎寶刀未老,攜大神重出江湖

近日手機界最大的新聞恐怕當屬奇虎360公司4.0905億美元投資酷派旗下大神電商品牌手機了。

自打360特供機失敗之後,周鴻祎就一直想著借機會再度重返智能手機市場。這一年來,不斷有奇虎360投資一加、魅族、大神等互聯網品牌手機的傳聞。其實也無怪乎外界的猜測,因為周鴻祎在這一年當中先後分別與這幾家手機廠商進行了親密接觸。最終選擇大神手機,也足見周鴻祎吃下了定心丸要搶奪這個移動互聯網入口。

9、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欲與華為共同擠進高端市場

至於聯想,盡管其手機銷量一直都在持續增長。但是跟小米、魅族、華為等國產手機相比,聯想卻缺乏主打的大眾熟知品牌手機。

目前聯想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也排在全球前五,不過聯想大部分的手機銷量仍然是通過運營商渠道來銷售,這與華為、酷派等紛紛轉型主推互聯網品牌手機不同。收購摩托羅拉,正是聯想為了彌補自己在這一方面的不足,希望借助摩托羅拉與華為共同擠進高端市場。

10、中興、TCL、愛立信雖然努力,但卻停滯不前

同樣作為全球十大智能手機的TCL、索尼愛立信、中興,他們今年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表現似乎給人的感覺有些停滯不前。

當然,不是說這幾款手機沒有推出新機型。而是相比其他幾大手機品牌而言,他們既沒有向前邁進多少,也沒有向後退步多少。

11、一加、錘子等互聯網國產品牌尋突破

一加、錘子為代表的國產互聯網品牌手機新秀在今年上半年可謂是搶盡了風頭。

一加一代在上半年甚至與小米手機4、榮耀6並列為國產三大高性價比手機之一,不過由於新品更新換代上比不上這幾大國產手機,以及受到魅族MX4手機1799元的沖擊,一加手機慢慢變得冷清起來。當然一加也正在通過努力打造明年上半年發布的一加二代來改變現狀。

說起錘子手機,你不得不佩服羅永浩的營銷造勢功夫。當然由於產品的定位不準、對產能以及手機的生產把控不嚴導致錘子手機成為了業內的笑柄。不過隨後錘子手機的大降價以及對產能的提升,錘子手機又逐漸回到了正軌上。錘子二代也將是羅永浩實現市場突破的一個重大武器。

微信公眾號:bangkeji


人才觀眾雙失 電視業死去活來無綫獨大 流水作業礙創意

1 : GS(14)@2016-03-30 13:33:20

■免費電視台一哥無綫近日公佈去年本業首度虧蝕;圖為將軍澳電視城。


【電視風雲】【本報訊】陳豪、黎耀祥、陳豪……當亞洲電視即將由「永恒」走到「千古」,獨大多年的無綫卻10年如一日,未見轉機;曾經膾炙人口的本地製作電視劇,觀眾逐漸流失,去年本地業績更首次見紅。是行內青黃不接?還是政策累事?快將開台的ViuTV又能否為一池死水的香港電視工業帶來漣漪?本報將在亞視熄機前一連3日專題剖析。


■《壹號皇庭》系列監製鄧特希認為,一台獨大多年致台前幕後青黃不接問題嚴重。 仇志德攝


香港的電視台,曾是電影工業的少林寺,不少著名影視人都是電視台出身。但隨着電視台固步自封而被觀眾日漸離棄,電視人才亦出現斷層。負責影視課程的學者指,「以前入電視台做好威」,但現時學生都不以加入電視台為首選。資深電視人亦批評,政府政策也窒礙了本地人才的發展。政府容許一台獨大多年,令整個電視行業欠缺製作高質素節目的原動力,《壹號皇庭》系列及《妙手仁心》監製鄧特希認為,這是導致台前幕後青黃不接問題嚴重,「前排同TVB一位導演食飯,佢話同朋友傾偈時被嘲笑『最近拍乜X劇』,X係粗口嚟,咁情況下都唔想做啦!無綫一直冇對手,成班前輩又坐喺度,下面嗰班睇唔到前景同機會,人才自然流失」。



鄧特希:有知名度都返大陸

鄧續說:「幕前更現實,青春有限,稍有知名度都會返大陸發展搵多啲。香港製作費同內地冇得比,我哋(監製)選角好頭痕,假設一部劇要搵兩、三位男主角,約30至40歲之間,你話可以搵邊個?有啲喺TVB,有啲返咗大陸,有啲二、三線可能有潛質做主角,但實際市場又話畀你聽,不如搵番吳啟華、陶大宇、宣萱,喺東南亞一帶有呢幾個名就會感興趣(有市場)。」無綫前業務總經理陳志雲則指,青黃不接情況早已存在,原因是電視台流水作業式製作影響創作空間,加上內地節目需求吸納了大量香港人才,令香港人才買少見少:「但冇辦法,香港冇競爭,冇機會畀佢哋去磨刀,咪去內地!」其實香港不乏培育電視精英的硬件,知專設計學院每年有約200名電視電影課程學生畢業。學院傳意設計及數碼媒體學系主任黃培達表示,近年越來越多私人機構聘請攝製人才,時裝、地產等都需要人拍片及剪片,毋須大學學歷,實用攝製課程更配合市場需求,所以他們的畢業生基本上不愁出路。黃稱因出路多元化,學生想法亦有轉變,「以前好鍾意入電視台做,好似好威,而家好多學生都唔想第一份工就入電視台,佢哋自己都未必睇大台節目」。年輕一代不像以往般對傳統電視台抱幻想,學生九成時間對着電腦及手機,接受新媒體能力高很多,很多學生寧願加入小型網台,覺得發揮空間較大。



■知專數碼媒體學系主任黃培達指學生出路多元化,不再想加入電視台。張志華攝

■資深電視人蕭若元稱電視業行內老化,幕後編導缺人才。沈健程攝



蕭若元:台前出唔到周潤發

資深電視人蕭若元也認同說:「時代唔同晒,六、七十年代,電視係未來新嘢,當年大學精英如周梁淑怡、葉潔馨等,爭住入行,做電視係好潮職業,而家電視變成夕陽行業,成行老化,台前出唔到周潤發、劉德華同梁朝偉呢類巨星,幕後編導演都冇人才。」電視台本身未能孕育足夠人才,曾任職多間電視台的資深編導蔡錦源指出,電視業十多年前已出現人才斷層問題,電視台一直以來並無有系統訓練新人,沿用方式是舊人帶新人,但舊人又追不上影視新發展,「就算有訓練班,只不過幾個月至半年,之後就掟出嚟自生自滅」。蔡認為現時電視台太制度化,由高層管理人員控制創作,高層怕影響收視、怕孭鑊,不敢嘗試新意念,只會扼殺創意。政府限制發牌亦扼殺創作空間,現時相比70至80年代,已有多間大專開辦多媒體課程,有大量高質素影視畢業生,但電視業卻無一個好園地讓他們發揮。必須開放頻道,令更多人有機會不斷嘗試。■記者麥志榮、王麗春、周鳳儀、楊潔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30/195498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6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