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億的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為何被國資委放心交給中國誠通?
中國誠通背後的國資運營史或許能說明一切。
十年內已多次成功受托重組央企
這已經不是誠通第一次接到國資委交辦的改革任務。
2005年,國務院國資委根據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以及中央企業重組的總體需求,準備將部分中央企業的非主業資產、不良資產及所屬經營不善的企業,通過托管、無償劃轉、資產置換等方式剝離出來,交由一家央企集中按照市場原則和有關規定進行經營或處置。
當時,國資委選擇了誠通集團,其原因在於,誠通集團的改革發展自身就是在改革和重組整合中發展起來的。
早在1992年,19家原物資部直屬企業組建了誠通集團。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誠通集團內部大部分企業瀕臨困境。2001年、2003年,誠通集團所屬中國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先後接收11家軍隊保障性企業。2003年,誠通集團成立中國新元資產管理公司,將集團所屬76戶困難企業剝離進去,通過破產、關閉、改制或產權轉讓、重組為老幹部管理平臺、歇業、托管、劃轉、存續經營以及待定共計9類,不僅解決了虧損企業對經營正常企業的拖累,而且探索了專業化推進困難企業退出的路子,也鍛煉了一支隊伍。
國資委將國企改革新任務交給誠通,誠通集團也不辱使命,從此開始了十年資產經營探索之路。
2005年到2009年,誠通集團陸續接收和托管了中國普天集團8戶困難企業、中國寰島集團、中國唱片總公司、中國國企合作公司和華誠投資管理公司。這些企業因多種原因經營陷入困境,涉及資產整合、人員安置和企業發展等多方面棘手問題。誠通集團對這些企業分類指導,因企制宜,精心制定解決方案,在退出重組、孵化培育、妥善安置職工等層面做出了創新實踐,確保了企業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
近期又“救火”中國鐵物兌付危機
事實上,每次一受托誠通都是作為“救火隊員”搶付央企危機,而最近的一次正是引起市場廣泛關註的中國鐵物債務兌付危機。
中國鐵物債務兌付危機源於4月11日,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貨幣網上公布了特別風險提示和債券暫停交易的公告。
中國鐵物表示,由於該公司業務規模持續萎縮,經營效益有所下滑,正在對下一步的改革脫困措施及債務償付安排等重大事項進行論證。公告顯示,截至公告發布日,中國鐵物發行且尚在存續期的9期債務融資工具總額168億元,其中68億公募債即將於2016年到期,兌付期最早的一批是5月17日到期,最晚的一批也近在8月13日。
中國鐵物的債務兌付危機一旦處理不好,將造成連鎖反應,引發系統性危機。
今年4月29日,國資委召開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全體幹部大會,會議宣布為妥善解決中國鐵物債務兌付危機,國資委決定對中國鐵物實施托管,對中國鐵物領導班子進行改組,由誠通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正武兼任中國鐵物總經理、黨委書記,成立中國鐵物管理委員會,在托管期間實行管理委員會體制。
誠通集團臨危受命。在三個月內,通過自籌資金、清收欠款、盤活資產,連續兌付5筆到期債券,總計48億元,穩定了債券市場預期,避免了流動性危機與兌付危機,維護了債券市場的穩定,增加了市場信心。
中國誠通對第一財經表示,在此中國鐵物事件之前,誠通集團已經完成了6戶中央一級企業、14戶中央企業所屬二級企業、11戶軍工企業和1戶地方國有企業以及系統內182戶企業的重組整合,對1戶央企財務公司實施了破產清算,資產經營共涉及企業656戶,資產債務800億元,職工8.8萬人。
2016年2月,中國誠通已經被確定為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
搭建專業化平臺解決人走錢來大難題
對於誠通為何能屢次完成重組任務,搭建國有資產重組專業化運作平臺是誠通能夠用市場化方式完成重組目標的重要秘訣。
由於國資委交由誠通集團重組的央企都是全國性公司,無論是資產處置還是人員安置都需要全國化網絡作業。根據工作需要,誠通集團搭建了產權管理、資產運營、人力資源管理三個功能性平臺。
一是產權管理平臺。負責集中管理資產經營類企業的產權管理與財務,以形成規範的制度和流程,加強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是資產運營平臺。負責具體實施資產整合、退出、產業孵化等業務的操作,實現資產集中化處置,資產價值最大化。這些年,誠通集團立足自身原有基礎和接受企業資源,組建了北京、上海、東北、中南、陜西、四川、海南等7個資產經營區域平臺,形成了一支由100多人組成、熟悉企業改制和人員安置業務政策和操作的專業隊伍。
三是人力資源平臺。“人往哪里去,錢從哪里來”是資產經營的兩大難點。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就是靠市場化處置資產;解決人往那里去,一定要體現黨和政府對困難企業員工的關懷和保障,使他們離開企業後,有歸屬,有保障,有溫暖。
誠通集團表示,實踐中誠通集團還采取了“人資分離”,成立第三方專門機構,負責做好“三類人員”(離休、退休、內退)的管理服務,保障人員安置過程平穩。
誠通集團在接收重組的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公司基礎上,組建了“誠通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建立了第三方專業管理“三類人員”的專業化人員安置模式。在全國主要區域建立了26家分公司、4個辦事處,有一支近300人的隊伍,管理8000多名離退休、內退人員,服務內容涵蓋內退人員失業保障和離退休人員生活保障的各個方面。
處理不良資產誠通探索出“三個一批”
不同企業面臨的重組問題千差萬別,行業、地域、規模差異大,面臨的困難和癥結各不相同。如何對癥下藥,誠通拿出了“三個一批”的靈丹妙藥。
一是退出一批。國資委交給誠通集團整合的企業和資產基本都是經營困難的央企輔業資產和不良資產,劃入後需要發揮救助困難企業“ICU”(重癥監護室)職能,解決突發問題後迅速對企業做出“診斷”,對於經營沒效益,產品無市場,扭虧無望的企業,堅決退出。
2005年以來,誠通先後清理退出中國普天集團所屬8家二級企業,對央企一級企業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實施破產,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清理關閉,總計退出困難企業322戶,累計分流安置人員6.3萬人。集團還累計投資近2億元建成面積16萬多平米的住房,用於職工危房改造、異地搬遷,解決了2200多戶職工家庭的安居問題。
二是重組一批。誠通曾接收中國中鋼集團公司所屬爐料公司和濱海公司,支持了其緩解財務困難;將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破產財產中國天元華創有限公司股權置換到南光集團;幫助中國建材所屬洛玻集團、哈電集團所屬阿繼集團實施職工安置等工作,處理原中國康利實業公司職工安置等遺留問題,受銀監會委托組織華誠財務公司的清算和破產工作。重組了中冶科工所屬中冶紙業,通過債務重組,實現*ST美利(000815)撤銷退市風險警示(摘帽),同時引入民間資本,註入新產業,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升級,維護了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利益。
三是發展一批,即誠通對劃入企業資產當中有技術和產業前景的業務,從困難企業中剝離出來,培育孵化,重新確立其發展定位。
其中,與誠通主業相關的資產,整合清理後並入主業板塊;與央企其它企業有同質業務的,清理整合後劃出。
例如,中國唱片總公司並入誠通集團後,公司認真診斷公司面臨的發展困難,制定重組方案,一方面關停並轉扭虧無望的子企業,另一方面,培育發展數字音樂業務模式,使企業擺脫了危機,實現了正常經營,整體劃入了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又如,中國包裝總公司並入誠通集團後,其旗下的中國智能物流包裝公司在快速消費品、化工、物流、電子電器、煙草等眾多行業領域積極探索開展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服務,在提高客戶物流效率、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同時,也為企業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還有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重組整合時被剝離出人力資源業務,與誠通集團三類人員管理業務協同發展,成為專業化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為1600多家機構、近7萬人提供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人事管理、外事服務、招聘、測評等)。
另外,誠通孵化培育寰島集團海上旅遊等有效業務資產註入誠通集團在港上市公司,並在近期分拆上市,實現了資產證券化。
重組中商集團時,誠通將中商集團所屬歐洲商業管理中心,投資建設了中國最大的境外商貿項目——俄羅斯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履行了集團“走出去”戰略和國家中俄貿易戰略。幾年來,共計變現盤活資產變現近50億元,整合孵化有效資產477多億元。
國資運營先試先行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改革
除了推進央企重組,誠通集團在三中全會之後也按照國有資本運營的新任務做出了新變革。
第一財經從誠通集團了解到,2016年2月誠通集團被確定為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誠通提出,公司職能定位於服務國有資本戰略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的國有資本市場化運營平臺;通過股權運作、價值管理、有序進退,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實現保值增值。
以增強國有資本整體功能和效率為核心,探索運營模式,誠通特別提出,集團各項戰略一定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改革。
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誠通集團將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重點產業布局,通過股權運作、價值管理、有序進退,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加大對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資本投入,參與產業鏈關鍵環節、價值鏈高端領域的國有優勢企業整合,支持中央企業核心產業發展與結構升級,投資孵化戰略新興產業,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實現國有資本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實現國有資本整體效益最大化。
在推動央企“去產能”的改革問題上,誠通集團與中國國新、中煤集團、神華集團共同出資組建的中央企業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即國源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經成立運行。該平臺推動中央企業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和實現煤炭產業脫困發展,推動優化整合涉煤中央企業煤炭資源。
在服務國企結構性改革的問題上,誠通集團攜手中國郵儲銀行和招商局集團、兵器工業集團、中石化、神華集團、中國移動、中國中車、中交集團和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了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誠通集團表示,該基金要圍繞服務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國有企業結構調整的中心任務,要完成三大任務。
一是通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革,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重點產業布局調整總體要求,加大對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資本投入,優化國民經濟產業布局。
二是參與產業鏈關鍵環節、價值鏈高端領域的國有優勢企業實施行業整合和戰略重組,支持中央企業和國有重點項目投資、中央企業兼並收購和海外投資、核心產業發展與結構升級、投資孵化戰略新興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三是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實現國有企業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實現國有資本整體效益最大化。
未來,在消滅“僵屍企業”的核心問題上,誠通集團還將做多路探索,要探索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等多種市場化方式,支持傳統產業“去產能”及“僵屍企業”清理退出。
誠通集團對第一財經透露,該集團正在抓緊增立金融板塊,建立以財務公司、基金、保險、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核心的誠通金融板塊,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暢通資本運作通道,廣泛吸納社會資本,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形成支持國有資本戰略布局投資和國有企業結構調整的資本運作和融資能力。
同時,按照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定位,繼續推進資產證券化,增強資產流動性,強化資本運作,加強市值管理。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非上市資產、股權實現證券化;對難以實現資產證券化的資產,通過產權交易等資本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實現資本形態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