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年大考期滿 上海自貿區接著怎麽走

經過了三年的考驗, 上海自貿試驗區即將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 接下來會怎麽走?

9月24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論壇上, 許多專家都表示, 上海自貿試驗區一方面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 要進行更高水平、更高標準的試驗;另一方面, 也需要深化落實, 切實增強企業的獲得感. 

加強大規模短期資本跨境流動的監測

3年中, 上海自貿試驗區所處的外部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從國內看, 自貿試驗區範圍不斷擴大, 從最初的1個, 變成現在的11個;從國際上看, 全球經貿規則重構, 我國的全球自由貿易網絡也在加快布局……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表示, 現有的11個自貿試驗區範圍達到了1400平方公里, 但是, 不斷擴大的自貿試驗區, 充分證明了上海試驗取得的成功. 此後的自貿試驗區, 基本制度框架都複制推廣自上海.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曾表示, 上海、廣東、天津、福建4個自貿試驗區在投資、貿易、金融、創業創新、事中事後監管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 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 推動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肖林說, 接下來, 上海自貿區接下來依然要率先推進制度創新系統集成, 在更大程度上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比如, 要深化與開放型經濟相匹配的制度創新體系, 完善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創新. 在建立安全審查制度的同時, 減少禁止和限制外商投資行業的數量;同時完善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創新, 提高通關效率, 監管更加靈活彈性等. 

與其他幾個自貿區不同, 上海自貿區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相結合. 也因此, 上海依然要積極審慎推進金融開放制度創新. 

肖林表示, 目前的金融開放距離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的目標, 還有很大的差距, 特別是金改的部分實施細則尚未落地, 自由貿易帳戶功能還有待擴展. 

另外, 也要加快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稅收制度. 目前自貿試驗區鼓勵離岸業務發展的稅制設計仍是空白, 要盡快建立鼓勵離岸業務和境外股權投資發展的稅收制度, 對離岸貿易和離岸金融業務實行低稅率, 並探索建立稅收預先裁定制度, 幫助企業避免不必要的成本.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執行院長趙曉菊也表示, 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和深改方案里提出來的改革創新任務, 有104項涉及金融, 目前有13項沒有落實. 

"大的原因兩個方面, 一是國際國內經濟金融環境有時間窗口, 二是許多金改措施的落實需要跨部門全方位協調. ”趙曉菊說. 

而與此同時, 上海自貿區依然需要完善對外開放的風險防控體系, 特別是金融風險的防控體系. 

肖林說, 要按照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的要求, 建立與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相適應的金融綜合監管機制, 特別是加強對大規模短期資本跨境流動的監測分析, 完善資本流動管理機制, 提高金融風險協同管控能力. 

"現在國際資本流動非常頻繁, 包括我們一些資本最近一兩年的流出也比較明顯. ”但是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進程是不能停止的, 肖林說, 關鍵是要有金融風險的防控機制, 使得金融開放與風險防控結合起來同步推進. 

從國際上看, 新一輪國際投資貿易規則正在加速孕育形成, 推進高標準的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壓力測試非常重要, 因此, 上海自貿試驗區要在建立安全審查制度的同時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 而新一代經貿規則倡導的競爭中立、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保護等措施, 也可以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進行壓力測試. 

在自貿區擴容全國形成新的開放格局後, 上海也面臨了一個新任務, 就是要形成一個自貿區的網絡體系, 特別是統一的制度框架和市場制度、管理制度. 同時與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協同聯動, 在更廣領域中發揮服務全國大局功能. 

比如, 上海自貿試驗區下一步要強化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金融服務樞紐、貿易服務的樞紐作用, 同時發揮長江經濟帶的輻射帶動作用, 特別是長江經濟帶上航運中心的改革試驗經驗可以複制推廣. 

上海市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則表示, 目前的全球競爭已經轉向以知識資本為主的競爭, 因此沿海自貿區特別是上海, 在參與全球競爭時, 需要從原來已經適應的實物投資的體制環境, 逐步轉到適應知識資本投資的體制環境. 

王新奎說, 2008年以前全球競爭表現為以海關總量統計為依據的全球市場份額的競爭, 但2008年以後, 變成了處在價值鏈什麽位置的競爭, 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 

"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 認識還停留在上一階段的成功經驗基礎上, 我們所有的政策、思路、做法還停留在份額競爭上. ”王新奎說, 不僅是中國在面對全球競爭時如此, 國內東部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中部地區和內陸地區的競爭, 也都是份額競爭. 

增強企業獲得感

檢驗自貿區改革成效, 關鍵看市場主體的獲得感. 

9月24日發布的"上財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指數”, 調研了2000多家企業, 獲取了企業對自貿區發展的評價和企業所面臨問題的數據;同時還收集了社會公眾、相關專家的評價數據和自貿區及其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江若塵介紹說, 區外企業對自貿區發展有著一定疑慮, 而區內企業則保持樂觀,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貿區政策、發展情況、對外宣傳的力度及其透明度尚需提升. 

另外, 民營企業的信心較低, 而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相對較高, 表明相關政策對民營企業的激勵或者促進不大, 需要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的信心. 

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宏在接受采訪時曾對記者表示, 以外高橋保稅區為例, 區內很多企業從事的是貨物貿易, 對保稅區原來的功能、政策的依賴性更大, 而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創新和功能創新, 需要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 比如需要更多的金融、投資、外匯、結算等方面功能時, 體會才會更深刻. 

"我們接下來要加強的, 是把改革的成果, 與市場的需求、客戶的需求更好地對接起來. ”劉宏說. 

除了從國家戰略的層面繼續推進改革, 上海自貿區研究協調中心秘書長徐明棋表示, 上海的產業結構、經濟增長面臨很多挑戰, 自貿試驗區與上海本身經濟的增長如何結合, 需要更多的關註, 為經濟結構轉型和增長動力做出比較明顯的貢獻.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說, 上海自貿試驗區已經出臺了135個政策文件, 現在回過頭要梳理哪些管用, 哪些不管用, (把改革)做深做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