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紀委機關報:讓辛辣批評成為一種習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823

(新華社/圖)

最近,在和基層一位同誌談到“批評與自我批評”話題時,這位同誌有喜有憂,喜的是這幾年黨內政治生活日漸嚴肅認真起來,許多人做自我批評時能夠深挖靈魂、拳拳到肉;憂的是依然有不少人給別人提意見時放不開手腳,顧慮重重、避重就輕。沒有辛辣味的批評,很難治病救人。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延安整風期間,南方局每周安排一天作為黨日。一位部門主要負責同誌是大革命時期入黨的老黨員,聽報告時總愛搬把藤椅放在門口,蹺起二郎腿。周恩來見了,毫不留情批評:“你在專心聽報告嗎?你這是遵守學習紀律嗎?你以為自己資格老,自以為懂得多,滿足了,不在乎了!”接著又語重心長地說:“黨齡越長越要自覺遵守紀律啊!”

革命戰爭年代,形勢風雨飄搖,鬥爭你死我活,見錯不批可能導致流血犧牲,知錯即改就可能撥雲見日、扭轉局面。所以,一針見血的批評司空見慣,被批評的人也往往聞過則喜。然而毋庸諱言的是,當下這種直言不諱、切中肯綮的批評,在一些單位和部分黨員幹部那里卻成了“稀缺品”。有的開民主生活會提前“彩排”,說什麽、怎麽說都有“講究”;有的批評別人時,講幾點、批多深事先征求“意見”;有的當面接受批評,貌似從善如流,過後依然我行我素,等等。批評一旦流於形式,問題就容易積累、惡化。

批評難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歸其根本還是在於黨性原則不強,為人情所困、為關系所累、為私心所擾。在一些人眼里,批評別人等於結怨樹敵,害怕丟選票、失人緣,甚至引火燒身,遭到打擊報複,還是“自掃門前雪”為好。一些黨組織黨內政治生活失去原則性和戰鬥性,好人主義盛行,搞一團和氣,基本不開展批評,即便批評也是抽象空洞的,包裝了再包裝,致使批評失去了鋒芒,成為無的放矢。

忠言是良藥,媚語是病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只要出於公心,態度誠懇,講究方法,無論批評還是自我批評都是一劑良藥,是對同誌、對自己的真正愛護。”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因嚴重違紀違法落馬,幾乎都談到班子內部監督不夠,如果當時有人能及時咬咬耳、扯扯袖、紅紅臉,自己也不至於落到這種地步。小問題沒人提醒,大問題沒有批評,以致釀成大錯,值得每名黨員幹部認真汲取。

“對批評和自我批評,不能持有偏見,也不能心有余悸,而要本著對自己、對同誌、對班子、對黨高度負責的精神,大膽使用,經常使用,使之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效。”批評利器要想始終保持銳利鋒芒,必須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心無雜念、拋開情面,少點“甜味”、多點“辣味”,揭短亮醜、清弊除垢,切實觸到思想的暗角、黨性的缺口,擊中精神堤壩的松軟之處、為官做人的軟肋短板,讓真刀真槍、見筋見骨成為一種習慣,使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一種常態。

紅臉出汗是最大的愛護。實踐“四種形態”,必須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對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而言,批評他人時態度端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真心誠意地為其指出問題、對癥下藥,這才是對同誌、對組織負責任的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0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