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增速下滑和去產能、去庫存的雙重壓力下,以煤炭為代表的昔日強勢產業已經淪為過剩產能行業,煤炭企業經營壓力增加的同時,在投融資界地位“一落千丈”。
“煤炭對山西太重要了。雖然我們一直在致力於產業轉型升級,但是轉型需要一個過程,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煤炭產業仍然是我們山西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現在這個‘根本’遇到了困難,我們不能置之不管。”7月13日,山西副省長王一新在北京主持山西煤炭產業發展專題推介會上,如是表達了他親自率隊赴京路演的初衷。
會上,山西省九大煤炭、能源企業(焦煤集團、同煤集團、陽煤集團、潞安集團、晉煤集團、晉能集團、山煤集團、永泰能源、美錦能源)負責人逐一上臺路演,與投資者溝通企業運行情況。
撥開煤炭行業迷霧
7月13日上午,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來自政府,煤炭企業,銀行、信托、券商、基金、資管等金融機構,新聞媒體等各界人士對這場由山西省政府主辦的路演活動,表現出了廣泛的關註和熱忱。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著去杠桿、去產能、去庫存的轉型之痛,集中表現在煤炭這一昔日輝煌的行業,煤炭企業銷售量價齊跌,效益大幅縮水。
由此帶來的是煤炭企業在投融資界地位的“一落千丈”。王一新表示:“金融界對煤炭產業出現了幾種態度。一是,‘既然我看不清你,我就遠離你’——抽貸壓貸,減少規模,上收權限,煤炭企業發債一概不買;第二,照顧到國家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照顧到地方政府的面子,照顧到企業過去的交情,不壓也不新增,繼續保持存量規模不變。只有少數投資者認識到,當下正是進入優質煤炭企業的重大機會。”
在王一新看來,中國煤炭企業獲取煤炭資源成本較低,而煤炭開采工藝技術已非常成熟,各方面成本已有比較公允的行業參照值,只要企業管理科學,即使是今天這個市場價格,煤炭行業也應該是盈利能力很穩健的行業。
路演結束後,王一新對記者表示,希望通過推介會,能夠撥開投資界看待煤炭行業的迷霧,使投資者客觀、理性、積極健康地看待煤炭企業,政府幫助企業搭臺,整合資源,促進企業和投資者深入交流。
銀行不抽帶、不斷貸、不壓貸
山西銀監局顯示,初步統計,2016年一季度末,七大煤企全口徑融資總量7255億元,占全省各類融資的21%。七大煤企貸款余額4400億元,占融資總量的60%和全省各項貸款的23%。其中,中長期貸款占比55%,比年初上升7個百分點。
其中,銀行通過表外業務、理財、信托和資管計劃,為七大煤企融資800多億元,支持直接融資業務發展。不完全統計,七大煤企直接融資2065億元,其中73%的直融資金來源於省內銀行。一季度,銀行承銷七大煤企各類直接融資債券800億元,持有債券增加500多億元,同比多增130億元。
“堅持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是監管部門對銀行提出的要求。山西銀監局局長張安順表示,對存量貸款,今年為七大煤企累計辦理轉貸、續貸554億元,貸款展期26億元;對優勢項目,合理調劑授信額度,適度增加信貸投放。一季度對焦煤、晉能、潞安等煤炭集團累計新增授信145億元、貸款201億元、表外業務146億元。
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方面,張安順表示,目前銀行對七大煤企貸款利率全部實行基準利率,取消了5%-10%的利率上浮,並對存量貸款協議利率采取下浮10%-15%的優惠。一季度,全省銀行業減少七大煤企貸款利息收入近10億元。
此外,按照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關於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意見要求,山西銀監局研究出臺《關於銀行業支持省屬煤炭集團化解過剩產能、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引導全省銀行業提高認識,不抽貸斷貸,創新信貸產品,嘗試開展省屬煤炭集團轉型升級中長期專項貸款,支持煤炭去產能與分流人員就業創業。
山西省煤炭集團無不良、無違約
山西省金融辦主任郭保民表示,融資成本較低的債券成為山西省融資的主渠道。2016上半年,全省社會融資總量2139億元,其中直接融資1438億元,占比67.25%。煤炭行業貸款余額達到4715億元,上半年煤炭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新增461.7億元。
郭保民表示,在當前煤炭價格下行、煤炭產業面臨嚴峻形勢下,山西省七大煤炭集團基本保持了按時、接續。山西省的煤炭集團是銀行和投資機構的優質客戶,至今沒有發生任何一筆不良貸款,也沒有任何一筆債券違約。
郭保民表示,山西省政府高度重視債券市場的風險防範,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零違約。目前,通過債券市場的直接融資已經成為山西省煤炭企業融資的主渠道。維護好債券市場的規範,健康平穩運行,山西省政府責無旁貸。
目前,山西省在銀行間市場債券融資余額排名居於全國第6位,發行量排名全國第7位;今年上半年,又新增發行債券融資678億元。
郭保民表示,今年以來,山西企業經營面臨諸多困難,省政府高度重視,出臺了諸多確保債券到期兌付不違約的防範措施,一是建立預警機制,對發行債券的企業實時監測給予,幫扶,確保企業平穩運行;二是進行動態監管,實施關註企業資金運行情況,實時預警;對每只債券到期提前15天提出兌付措施,確保不發生一筆違約;目前,山西煤炭企業面臨一定壓力,省政府近一個時期去產能、減產量、保增長,調整結構,綜合施政,用市場的手段讓煤炭企業產能保持在合理的區間和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