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南海仲裁公布在即,國防大學少將建言軍隊該這麽幹

7月12日(今天)北京時間下午5點左右(歐洲中部時間上午11時左右),位於荷蘭海牙的仲裁庭將公布由菲律賓單方提起的所謂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結果。

菲律賓單方提起南海仲裁案,加上美國等域外實力的介入,將南海問題推向了歷史上第三次爭議高峰,南海博弈更加複雜激烈。

與此同時,美國“里根”號航母等七艘美軍艦船目前都集結在南海,其中三艘“宙斯盾”驅逐艦在過去兩周多次“悄悄接近”中國南海島礁。7月8日,中國海軍三大艦隊在南海舉行實兵對抗演習。

各方很關註南海仲裁結果公布後,中美及南海爭端聲索國的反應,特別是中國的應對。為此,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少將朱成虎,他認為,“對於東盟國家的聲索與申訴,中國當然需要通過談判來解決,而且解決領土爭端只有通過談判一個途徑來解決。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坦率來說這不是最好的選擇,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選擇。”

朱成虎表示,“美國自身都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稱《公約》)的締約國,到現在美國國會都沒有批準通過《公約》,說明美國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來履行職責的國家,美國沒有權利和資格來批評指責別人。”

談到美國對南海問題的軍事幹涉,朱成虎表示,“我們當然絕對不會像過去那樣。中國軍隊要時刻準備著,絕對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妥協或者讓步。對中國來說,南海問題涉及領土完整和主權問題,所以沒有妥協的余地。”

菲律賓單方提起仲裁“不地道”

第一財經:菲律賓仲裁案主體裁決結果於7月12日公布後,中國如何應對?

朱成虎:中國應對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第一,對不同的事情可能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對東盟國家的聲索與申訴我們當然需要通過談判來解決,而且解決領土爭端只有通過談判一個途徑來解決。

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坦率來說這不是最好的選擇,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選擇。

多邊的平臺來解決領土爭端問題是不可能的。我在新加坡的朋友說,你們為什麽不能跟東盟一起來談這個東西。我說如果東盟先把越南和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南海領土爭端先解決了,解決完了再來和中國一起談,行不行?

多邊不是一個解決領土爭端的平臺,至少不是一個理想平臺。通過多邊來解決、域外國家介入來解決領土爭端的例子不是很多,不能說沒有但不是很多。

中國和越南解決的北部灣劃界問題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既然在越南北部灣我們能解決劃界問題,那麽在南海、在南沙,為什麽不能夠解決?問題是其他各方沒有坐下來認認真真和中國談。

所以中國還是要努力地說服各聲索國通過雙邊談判來解決爭端,其他任何形式中國都不可能接受,特別是域外國家的介入。靠其他國家來幫助聲索國解決南海問題,沒有可能。

還有一個方式就是通過國際仲裁。仲裁不是不可以,中國也不是堅決反對仲裁。但是仲裁必須有一個條件,必須是雙方都同意提起仲裁,這才可以解決。菲律賓單方面地提起仲裁,用我們的話說就是“不地道”。

中國與菲律賓等東盟國家簽署有南海行為宣言(DOC),這個行為宣言明確規定要通過雙邊談判來解決南海爭端,而菲律賓食言了。宣言雖然不是一個國際法,但是中國和東盟十個國家達成的官方文件,應該具有國際法的效力。菲律賓把宣言拋在一邊,跑到仲裁法庭上尋求仲裁,這顯然是違背宣言精神的。

對於海牙仲裁法庭裁決的結果,中國政府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所以對仲裁法庭可能裁決的這些內容以及結果,中國政府部門,包括法學家、海洋問題專家,在最近這段時間已經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希望仲裁法庭能夠謹言慎行,不要做出使南海形勢進一步惡化的裁決。

第一財經:南海問題對中國的對外關系有何影響?

朱成虎:第一,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會受到一些損害,特別是和聲索國的關系。第二中國在南海的開發活動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第三對中國新提出的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顯然會有破壞性的影響。

南海問題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另外,(在多方壓力下)中國(不得不)需要加大在南海問題上的投資,不投資也很難維持住局面,不投資也很難使南海的形勢得到控制。

當前是南海爭端的第三次高峰

第一財經:您如何看待南海問題?

朱成虎:現在南海問題不平靜,實際上這是南海爭端的第三次高峰。

第一次是在南海發現了石油天然氣資源以後出現的爭端,有些國家開始對這個地方進行申訴。在這以前,20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實際上是沒有爭端的。如果把菲律賓、美國和西方主要國家的地圖拿出來看,他們那個時候都是接受(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的,而且九段線是被美國認可的,九段線也不是中國自己想劃就能劃的,是美國的軍艦去勘探以後劃的。

第二次爭端的高峰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署。公約的簽署帶來一些問題,公約中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和二百海里專屬經濟區的提法,就給其他國家帶來了申訴的機會,也導致了南海問題爭端的第二次高峰。

第三次高峰就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以來。在美國再平衡戰略下,美國樂見南海地區有問題有亂子。其他聲索國和中國比,實力肯定不在一個檔次上,就像美國跟中國比,中國怎麽能在一個檔次上一樣。所以南海問題為美國重返亞太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到目前為止,可以看出,南海的形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有一個大的改觀。中美的博弈、各方圍繞南海的博弈可能會繼續下去。

中國軍隊決不在南海問題上妥協讓步

第一財經:您怎麽看美國作為域外國家介入南海問題?

朱成虎:美國介入南海是一種挑釁的行動。對美國,第一,我們絕對不會同意它介入南海事務,因為美國是域外國家,跟美國一點關系也沒有,美國所講的所謂美國在南海的利益,中國從來沒有破壞過。

美國人講美國在南海有航行自由、企業現實和潛在利益、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嚴肅性等五大利益,這五大利益從來就沒有遭受過中國的破壞和挑戰。

像航行自由,中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南海的航行自由,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中國當前85%的貿易通過海上貿易實現,中國比誰都需要海上交通線的安全。美國講的這些東西,完全是強詞奪理,而且南海的航行自由完全沒有受到過任何主權國家的挑戰,這實際上是個偽命題。

至於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嚴肅性,美國自身都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到現在美國國會都沒有批準通過《公約》,說明美國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按照《公約》來履行職責的國家,美國沒有權利和資格來批評指責別人。

公司的利益,同樣沒有什麽問題。中國一直是主張和平解決的。中國如果是主張用武力解決,那早就打了。中國要動這些被其他聲索國占領的島嶼易如反掌,只不過是中國為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大局,所以一直采取著克制的行動。

當然中美在什麽叫航行自由、什麽叫無害通過這樣一些問題上是有分歧的。因為美國抵近中國領海線偵查不是無害通過,美國抵線偵查實際上是損害中國國家安全的一種行為,所以不是無害通過。這個問題美國沒有弄清楚,這也是美國作為頭號海洋大國不願意受約束,國會拒絕批準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重要原因。因為一批準美國就要履行《公約》賦予其的職責和義務,美國就沒有權利對別國進行抵近領海線偵查了。

實際上在這個問題上不是中國與美國有分歧,美國和其他很多沿海國家都是有分歧的。所以很多國家對美國的這種霸權行徑,這種挑釁的行動,損害其他國家安全的行為都是表示不滿的。只不過他們國家小,所以敢怒不敢言。所以對美國,中國要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中方觀點,毫無疑問美國是域外國家,不要在這攪局。

另外對於美國軍事幹涉,我們當然絕對不會像過去那樣。中國軍隊要時刻準備著,絕對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妥協或者讓步。對中國來說南海問題涉及領土完整和主權問題,所以沒有妥協的余地。

中美兩國在南海問題上仍保留著對話的渠道。如果有可能,中國並非不歡迎美國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對話。實際上南海問題已經成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是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互訪和國際場合會見的一個重要話題。這說明中美兩國南海問題的戰略對話的渠道一直是暢通的。

另外要防止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挑撥離間。在南海問題上我們要準備和美國長期地博弈。美國把南海問題作為抓手,所以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妥協的余地不大。美國如果讓步太大,那麽美國對盟國的承諾就會受到質疑;美國的延伸威懾戰略(extended deterrence)就會受到盟友和夥伴國的質疑。因此中國不能指望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做什麽妥協、讓步,可能性不是很大。

中國對美國還是要兩手準備,方方面面都要做工作。除了外交上保持通話,在軍事上我們還是要做好應對的準備。我覺得中美兩軍要就海上和空中行為準則和預防突發事件發生等一些問題進行磋商和談判,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這對中美雙方現階段特別重要,因為如果中美在南海發生擦槍走火,受損害的可能不僅是中方,美國也不會得到太多的好處。

“航行自由”是個偽命題

第一財經:美國介入南海問題背後是什麽?

朱成虎:中國人要看到這樣一個本質,美國在南海的行為只是美國全球戰略和對華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即使沒有南海問題,還可能出現其他問題。美國全球戰略就是要獨霸世界,對華戰略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要遏制中國。美國在中國周邊所采取的這一系列行動沒辦法讓中國人相信美國不是在遏制中國。當然中國發展本身對美國就是一個挑戰,不承認這個事實就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

你看美國人在中國這邊花了那麽大的氣力,花了那麽多的錢,折騰了那麽多的事情,為什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真正跟著美國跑的就是一個日本。中國的影響力在擴大,世界就這麽大,中國的影響力擴大了,美國的影響力就小了嘛。

看看美國的全球戰略,要遏制中國現在哪有多少抓手。經濟上不敢動,因為經濟一動,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致殘了我,同時也損害了你自己。政治上它一直在搞演變,但也一直沒有達到目的。那就通過軍事,給你制造麻煩,通過安全問題來給你制造麻煩。外交上,想孤立中國也孤立不起來。

中美關系發展到今天,如果沒有南海問題,可能還會有什麽西海問題或者東海問題,美國總會要找抓手來折騰中國的。中國可能要有這個思想準備,即使南海問題中國與其他周邊國家談妥了,美國也一定會找其他問題來折騰中國,這是毫無疑問的。這是因為中國現在已經被美國認為要挑戰它霸主地位的這麽一個國家。

所以我們說中美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並不是中國說了算的。中國沒這個權利,中國沒這個影響力,沒強大到那個地步,中國能不能和平發展也不是中國能說了算,要看美國讓不讓中國和平發展。

所以美國人肯定要使各種途徑,政治上怎麽演變,經濟上怎麽折騰你,人民幣國際化怎麽樣遏制你,軍事上絕對要阻止中國成為美國勢均力敵的對手。那麽美國在周邊給中國制造一系列的事端,南海只是一個而已,東海是另一個,包括美國最近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美國對中國的四個“沒想到”

第一財經:您提到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猜疑大大加強,為什麽?

朱成虎:我個人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判斷這幾年在出現變化。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美國在判斷的時候前三十年的發展是符合美國利益的,但是今天中國在美國人的眼里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

中國的發展有好多東西是出乎美國人意料的。

第一,美國沒想到中國會發展那麽快。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紀80年的時候,中國的GDP是美國的8%,今天是70%多,實際上如果你考慮到其他一些因素的話,中國的經濟總量可能已經超過美國的總體了。因為中國的GDP統計實際上是不完全的,因為個體經濟有很多東西都沒有被統計進去。美國沒有想到中國能發展那麽快。

第二,美國沒想到中國發展起來以後要另起爐竈,修正現在這個美國主導下建立起來的經濟秩序。中國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銀行、一帶一路;美國搞一個TPP談了那麽多年,到現在因為美國大選而拖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多國響應,有些國家還積極奔波投入進來,包括拉美和非洲國家,都願意參加一帶一路倡議中。一帶一路是開放型的,而 TPP是封閉型的,思維不一樣,方法不一樣,環境也不一樣。

第三,美國沒想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基本原理在中國怎麽不適用了。美國希望通過市場經濟的發展能夠改變中國的社會政治制度,當然最好能讓共產黨下臺。沒想到中國越發展越強調共產黨的領導。看看其他國家,蘇聯還沒有開始經濟改革共產黨就被推翻了,蘇聯就解體了。我想美國何嘗不想中國像俄羅斯那樣?這樣中國就沒有能力來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當然這我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第四個,美國沒想到中國的軍事實力發展那麽快。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實際上沒有隨著改革開放以後的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實際上是被耽誤了十幾年,中國軍事現代化在1995、1996年才正式開始。短短二十年,中國軍事力量已經發展到讓美國人生畏的地步,這是美國又一個沒想到。

照此速度發展下去,美國認為中國一定會像美國那樣搞侵略擴張,首先要把美國在韓國和日本的駐軍趕出去,然後奪取東亞地區的領導權,然後不斷地向外發展。當然這個邏輯是按照美國的擴張史和霸權維持史推演來的,按美國的看法中國一定會搞侵略擴張,不管中國怎麽說,怎麽解釋。美國人不了解中國以和為貴、共生共贏的文化思想。

基於這樣的判斷美國認為中國將來也會走美國的老路,搞侵略擴張。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哪一天不在打仗?既然要這樣,美國為什麽要讓中國崛起?

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猜疑是基於美國的判斷,而且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當然還有很多美國人是對中國充滿信心的,不像一些精英們說的那樣。但是確實有很多美國人對中國發展判斷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所以才有了美國對中國的一些政策,才有了美國在南海、東海這樣的一些行動。

美國南海政策的六大調整

第一財經:國際及地區格局中哪些變化助推了南海問題的升級?

朱成虎:最大的變化可能還是美國南海政策的調整。美國南海政策大概有六個方面的調整。

第一個調整,美國由在領土和地區問題上的中立調整為現在的選邊站,美國很顯然是站在其他聲索國的一邊來與中國對抗。

第二個調整,美國由過去主張由外交來解決紛爭變為現在主張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加大了軍事部署的力度,而且還在尋求新的軍事基地,可能還會加強軍事同盟,引入域外國家。

第三個調整,美國已經從幕後走向臺前,希望同其他聲索國一起在臺前與中國對抗。現在看來很明顯,這些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有紛爭的國家和中國相比,實力不在一個檔次上,美國擔心這些國家無法實現牽制中國、遏制中國的目的,所以美國不計成本派了那麽多軍艦公然進入中國12海里的領海。

第四個調整,美國由幹預變成今天的幹涉,這完全是一種赤裸裸的幹涉。美國有很多的主張,過去不存在的問題如今都提出來了,甚至包括一些十分奇怪的問題,美國很多行為是置事實於不顧。比如要求中國澄清九段線等。美國和菲律賓之間有兩個條約,都規定了菲律賓的疆界。現在的黃巖島、還有菲律賓占的南沙群島的幾個島礁,都是在菲律賓的疆界之外。而黃巖島是菲律賓通過修改自己國家的憲法把黃巖島劃在國界之內的。美國在南海就願意看著中國出亂子,亂有利於美國從中牟利。所以我覺得這是美國一個非常具有破壞性的舉動。美國罔顧歷史事實,只要是能夠對遏制中國發揮作用,都支持鼓勵。菲律賓這些國家完全是在美國的鼓勵之下而采取一系列的反華行動。

第五個調整,南海爭端從南沙擴大到南海,美國實際上是要擴大南海的爭端的範圍。本來就是南沙的爭端,中國和越南和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爭端,當然和印度尼西亞還有文萊之間在一些海域劃界問題有一些重複,這個是正常的。很多國家都有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當然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有通過談判來解決。在領土問題上中國已經明確地表達了和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沒有爭端。

第六個調整,南海爭端本來是中國與其他聲索國之間的問題,那麽現在美國實際上把南海問題變成了中美之間的問題,而非僅僅是中國和南海聲索國之間的問題。

從美國對南海問題的這些政策調整上可以看出,南海怎麽能夠安寧?美國已經把南海問題作為其落實再平衡戰略、遏制中國的一個抓手。美國把南海問題變成它擴大軍事存在,增加軍事演習,甚至尋求新的軍事立足點的一個重要抓手。美國也把南海問題變成一個在其國內爭取更多軍費支持和開支的一個重要抓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