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給蚊子做絕育手術登革熱生物戰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058

每周周二、周五,如非天氣因素,聯合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會到島上的釋放點,打開籠子,放飛白紋伊蚊。 (受訪者供圖/圖)

進入6月,又到了登革熱高發期。全球每年約有50萬人因患重癥登革熱住院,約2.5%的感染者死亡。沒有針對性藥物,沒有疫苗。

伊蚊是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廣州一家研究機構正在“創造”一種特種部隊,以蚊治蚊。

這是一場蚊子和蚊子之間的戰爭。

2015年6月9日,廣州沙仔島。隨著紗布被揭開,數百只雄性白紋伊蚊飛出籠子,四散開去。如果順利的話,它們將在接下來一周里,找到一只只野生雌蚊,在飛舞中、在葉片上,一次次地交配、交配。

不過,那些野生雌蚊誕下的蟲卵,將等不到發育成蚊的一刻。

這正是這群雄性白紋伊蚊的目的。它們身上帶著科研人員專業挑選的沃爾巴克氏體,與它們交配後,野生雌蚊的卵在胚胎發育早期便直接發生卵死亡。

以蚊治蚊,中山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下稱“聯合研究中心”)計劃用這種形式,使沙仔島的白紋伊蚊數量至少減少90%。

人類策劃了這場戰爭,更期待自己是真正贏家——項目的最終目標是抵抗登革熱。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50萬人因患重癥登革熱需住院治療,約2.5%的感染者死亡。沒有針對性藥物,沒有疫苗。伊蚊是登革熱的主要傳播蚊種,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後者在中國分布廣泛。

雄蚊兵團

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奚誌勇每天都會關註反映蚊媒種群水平的各指數變動,就像金融投資人員看股市指數的變動,“緊張”。

2015年6月5日,誘卵器指數顯示蚊群數量下降50%。

“可能由於廣州接連的特大暴雨降低了釋放到野外的雄蚊的存活。”像一個戰爭指揮官,奚誌勇下了指令,“馬上加大釋放量。”

6月5日、6月9日,約20萬只帶新型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被釋放到沙仔島。

這場戰爭還只是試驗階段。2013年底,聯合研究中心獲得由農業部頒發的釋放沃爾巴克氏體白紋伊蚊田間試驗許可證,沙仔島成為從試驗室走向社區的第一個地點。

這是一座位於珠江口的小島,面積僅約3平方公里,島上常住人口2100人,與外界唯一的連接是一座超過三百米的橋,而白紋伊蚊最長飛行距離不過百米。這個小島就像一個天然隔離的“試驗室”。

聯合研究中心初期本底調查顯示,島上的白紋伊蚊成蟲數量遠高於廣州的絕大多數地方。“拿下”這個島,控蚊成功經驗將極有可能順利推廣到別的地方。

由於不咬人,又能減少當地蚊群數量,這些試驗室雄蚊被稱為“益蚊”。

常駐島上的項目組成員負責釋放益蚊和日常監測工作。從2015年3月12日開始,除非天氣原因,他們都會開著三輪車,裝著幾十籠益蚊,到小島上確定的釋放點“出兵”,這些釋放點靠近植被、多露水、陰涼。“出兵”時間固定在周二、周五,數量每次7萬至10萬只不等。

廢棄的舊鞋、亂扔的瓶瓶罐罐——白紋伊蚊喜歡在人工容器里產卵,孳生地分散、隱蔽,常規控蚊手段難以覆蓋。受生理本能驅動,益蚊“兵團”卻能迅速找到孳生地,與野生雄蚊奪偶。

野外一百多個誘卵器、幾十個成蚊誘捕器,提供著每周實地戰況數據。5月底,數據顯示,沙仔島白紋伊蚊種群數量已大幅降低。

不過,敵人的數量卻處在變動中。

研究發現,伊蚊的卵具有很強的抗幹燥能力,如果缺乏合適的生長條件,這些卵可以在野外一直存活,等待合適的孵化時機。這部分卵被學術界稱為蚊卵庫存(egg bank)。一場大暴雨,隨時可能喚醒大批潛在的敵軍。

“在完全釋放出蚊卵存量之前,數據會在波動中前進。”奚誌勇說。

火種

“我們這里,蚊子是飛不出去的。”2015年6月5日,聯合研究中心試驗室,工作人員鄭小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進入試驗室,需要經過一個緩沖間,從試驗室進入養蚊室,需要再通過一道簾子和一道門。為以防萬一,養蚊室里還備著電蚊拍和捕蚊器。

這是國內唯一一個運用沃爾巴克氏體控制蚊媒及登革熱傳播的研究中心。2012年,聯合研究中心通過顯微胚胎註射,成功培育出一只理想的帶新型沃爾巴克氏體的白紋伊蚊雌蚊。

“火種”,奚誌勇這麽叫它。

理想的“火種”有三個特征:所攜帶的沃爾巴克氏體菌種能產生完整的細胞質不相容性,具備登革病毒抗性,與宿主形成穩定的共生關系、可世代相傳。

戰爭武器的原料——沃爾巴克氏體早於1924年便被發現,是一類廣泛存在於節肢動物體內、可以經卵垂直傳播的胞內共生菌。但將它變成子彈裝入槍支卻經過了約80年。005年,奚誌勇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將一個新型的沃爾巴克氏體引入登革蚊媒,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

除了發現和提取合適的沃爾巴克氏體菌種,掌握顯微胚胎註射技術也是培育“火種”的關鍵。

聯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用小毛筆挑起一顆剛產下不久的白紋伊蚊蟲卵,放在載玻片上,置於顯微鏡下,視覺上將蟲卵放大到雞蛋大小,再用毛細吸管將沃爾巴克氏體註射到卵細胞的包漿中。熟手完成這個過程,只需要30秒。但胚胎的成活率很低:註射、幹燥、共生適應等過程,稍微控制不好,絕大多數卵會死亡。

一旦成功培育“火種”,意味著建立穩定的白紋伊蚊株,大規模培育飼養蚊子成為可能。2013年底,位於廣州蘿崗科學城的“蚊子生產工廠”建立,利用“火種”及其後代產下的蟲卵,項目組在這里生產試驗蚊子兵團。

這群蚊子兵團雌雄分開,它們被裝在一個個15厘米見方的紗籠里,其中一面是帶松緊口的紗布。

雌蚊將在試驗室完成交配、餵血、產卵,以延續“火種”。大部分雄蚊被裝入用於釋放的容器,帶到沙仔島。

試驗島

陳錦添在沙仔村村口開小賣部,很多村民買東西時會說起放蚊子。“初期大家都很懷疑,會不會越放越多蚊子?”

2014年4月,項目人員到沙仔島進行試驗前的社區教育。“我們參照國外同行的標準,一旦現場地確定,社區教育必須最早開始,如果得不到其中75%的居民支持,我們會放棄這個現場點。”奚誌勇介紹。

社區教育人員把手伸進籠子里,讓村民們親眼看到,試驗室雄蚊不咬人。各種形式的社區教育後,村民們大致得出一個判斷:蚊子會減少。2015年1月項目組調查結果顯示,項目獲得超過90%居民的支持。

現在,負責社區教育的科研助理每周仍有三天時間住在島上,聽取居民反饋。

項目組開始釋放益蚊後,不少村民向他們反映:晚上蚊子還是很多。這令項目組哭笑不得——夜間行動的是另一種蚊子庫蚊,並不傳播登革病毒。不過,項目組還是對沙仔島進行排查,找到十多處庫蚊孳生地,利用生物制劑對幼蟲進行處理。

陳錦添至今仍分不清白紋伊蚊和庫蚊,最近幾天他的感受是:白天種瓜菜時沒蚊子咬了,三四個晚上都不用掛蚊帳。

普通村民對蚊子往往只有最直觀的感受:叮人、煩。他們很難意識到,項目的目標是為了抵抗一種叫“登革熱”的傳染病。

在全球範圍,登革熱發病率最近幾十年大幅度上升。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世界上有5000萬至1億登革熱感染病例,占世界人口40%以上的約25億人面臨罹患登革熱危險。

廣東是登革熱的主要流行區,2014年更遭遇20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發病例數高達4.5萬余例,是2013年全年總數的30倍。為了切斷蚊媒傳播疾病途徑,多年來廣東采用大規模化學藥劑滅蚊,沙仔島也在其中。然而,因為破壞生態平衡,使蚊子產生耐藥性,化學藥劑滅蚊一直備受爭議。

世界衛生組織更提倡通過控制蚊媒、防控登革熱媒介的綜合性措施。“這需要居民都參與進來,翻盆倒罐,減少伊蚊孳生地。”廣東省登革熱防控專家組成員汪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5年,聯合研究中心通過廣州市愛衛辦與沙仔村村民溝通,暫停在島上使用化學藥劑滅蚊。項目組就選擇通過“手動模式”,翻盆倒罐,清理積水。“村民看到瓶瓶罐罐積水里的幼蟲,也覺得害怕。”鄭小英說,“他們也開始有意識動手清理。”

 

在聯合研究中心實驗室的養蚊室里,白紋伊蚊被裝在一個15厘米見方的籠子里。 (劉文慧/圖)

“以蚊治蚊”2.0

讓昆蟲不育的技術早已運用到實際中。美國、墨西哥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合作,徹底清除了南美洲農業害蟲螺旋錐蠅。具體到蚊子,澳大利亞於2011年率先開展通過沃克次體控制登革病毒的現場可行性測試。“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任何負面作用。”奚誌勇介紹。

樂觀的話,沙仔島上白紋伊蚊種群數量將在今年夏天降低90%以上。這個數字遠低於導致流行病蔓延的蚊群數量臨界線。聯合研究中心希望向世人展示,綠色、環保、低成本的新手段,可以達到遠高於常規殺蟲劑的控蚊控病效果。

絕育,只是“以蚊治蚊”項目試驗的第一階段。如果證明通過釋放雄蚊可有效大量降低蚊子數量並維持壓制效果,試驗將進入第二階段:種群替換以降低蚊子的傳病能力。屆時,少量帶沃爾巴克氏體的白紋伊蚊雌蚊將被放出,沃爾巴克氏體能通過它們的卵遺傳,使沙仔島的白紋伊蚊世世代代都具有對登革病毒抗性。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吳偉堅認為,如果試驗第二階段能順利進行,將對蚊媒控制起重要作用。“類似讓蟲卵不能發育的技術,以前也曾應用到農業病蟲害上,在隔離、孤立的環境下容易成功。而要推廣到大的範圍,因為蚊子會飛,則需要從根本上進行免疫。”

與此同時,聯合研究中心仍不斷地進行試驗室研究和嘗試。每天,研究人員仍對蚊卵進行顯微胚胎註射。

火種所留下的沃爾巴克氏體菌種對登革熱病毒能持續多久是一個問題。“澳大利亞的釋放試驗持續了4年,埃及伊蚊種群體內沃爾巴克氏體的登革熱病毒抗性仍保持穩定。”奚誌勇說。

他滿懷信心,也許在“火種”失效之前,“我們已經發現了更好的沃巴克次體菌株進行了‘武器’的更新呢。”

沙仔島之後,海口北港島將成為第二個試驗現場。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和海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項目組已前往進行前期本底調查和社區教育。

“我希望以後會傳染病的、咬人的蚊子都殺絕。”陳錦添對項目期望很大。

“我們項目的目標是控制登革熱的傳播。為達到這個目標,不需要滅絕蚊子,而且蚊子也不可能滅絕。”鄭小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試驗希望達到的目標是:有蚊子,但非常少,人們感受不到蚊子的存在,而存在的蚊子不傳播疾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