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全球將更慘?歐盟不夠好,引發保守派反撲 脫歐成功 都因為「受夠菁英了」

2016-07-04  TCW

英國脫歐帶來兩個問題:是否會掀骨牌效應?全球化與經濟整合是否將逆轉?答案將取決於歐盟這個產品的「供給」與「需求」,能否持續達成均衡而定。

從英國看全球

脫歐過關三大理由,早就蔓延各國歐盟的「需求」源自終止戰禍,也就是二戰之後,各國領袖與民眾深恐戰亂重演,經過演變各種組織,成為今日歐盟的起源。

六十多年後的今天,對戰禍的恐懼不再,入歐、脫歐皆以是否對自己有利為標準。如今不少國家民眾對歐盟好感度偏低,英、法、德等歐盟龍頭國家有一半民眾對歐盟沒有好感,顯示出各國對歐盟所能創造出來的「利益」,產生巨大分歧;英國脫歐後,法國等國家亦有呼聲要跟進,反映的正是對歐盟需求下滑的大時代背景。

時代改變,歐盟卻未與時俱進,更使其需求進一步下滑。歐盟這個「產品」號稱可整合歐洲各國,但實際使用後發現各國差異仍無法化解,英國就是最明顯例子。

沒福享,有難卻要擔!

歐豬五國爛帳,英國卻得幫忙收歐盟這個「產品」組成,近年來摻雜了一些「劣質品」,自認為優等生的英國因此不願與其為伍。歐盟前五大經濟體(德、法、英、義、西),英國最近三年平均成長率是其他四國平均的兩倍;從「歐豬四國」到希臘債務危機,最後皆由德國為首的富國出面收拾殘局。看在英國人眼裡,加入歐盟不是在消費享受,而是要「能者多勞」做善事,英國脫歐派認為,英國對歐盟的貢獻遠大於歐盟對英國的好處,就是源自於此。

其次,歐盟制定的法律凌駕在成員國法律之上,這些法律卻不是根據各成員國的民意來制定的。像歐盟決定坐牢的犯人也有投票權,包括英國在內的成員國並不認同。此外歐盟的官僚機構不斷擴大,這些官僚皆要靠各成員國的公民納稅養活,他們不是各成員國人民選出來的, 但他們制定的政策法令卻影響每一個人。一些英國民眾認為加入歐盟反而 自縛手腳,自然就有退出的呼聲。

此外,歐盟各種管 制也伴隨其官僚機構擴大而增加,它 的管制遍及生活各層面(詳見五十六頁表),例如小到香蕉太彎不能賣,小黃瓜要直的才可

銷售之類的管制,讓歐盟各國吃不消。智庫「開放歐洲」(Open Europe)統計,歐盟讓成員國負擔最重的前一百項管制,每年造成英國四百六十七億歐元的成本。

雖然無數專家表示英國脫歐將惹禍,但脫歐派主張的其中一種論點是:英國脫離歐盟,產業將不再受到歐盟的重重管制,其競爭力可望提升,這種論點並非全然沒有道理。

除了歐盟供給的品質下滑,近年來從英國到歐洲各國,對歐盟的需求也發生變化,這來自利益分配不均等。

反移民,不滿搶工作!

見其害不見其利,是脫歐最大盲點

此次英國公投,倫敦支持留歐的比率近六成。這和倫敦的結構有關三五%人口出生在海外,八分之一人口是穆斯林,今年五月六日倫敦還選出史上第一位穆斯林市長,倫敦吸引的多是高學歷、從事外向型服務業的工作者。

但出了倫敦,英國鄉村地區以藍領工人為主,這些地方的發展和倫敦差異極大,當地人民多從事內向型工作,對這些人來說,移民搶走他的工作,占據他的醫生預約,奪走他孩子的學校名額,他們對全球化只見其害不見其利,自然傾向脫歐。

英國脫歐是全球化面臨挑戰的縮影,但真正挑戰不在於全球化的利弊。

事實上近百年來各國發展軌跡,早已證明「開放即富,封閉即窮」這個道理。

就算英國今後全部斷絕對外貿易,將所有移民驅逐出境,英國鄉村人民的處境也只會變更糟,因為沒有移民創造財富,整體消費及投資下降,他們能銷售的產品與工作機會也變少了。

然而全球化帶來的利益是無形的,移民已現實存在,人們無法設想沒有他們時,自己財富會下降多少;卻很容易看到多了移民時,自己會遭遇什麼不便。有心人只要利用移民帶來的種種亂象,很容易就可說服一般人移民有弊無利。事實上英國脫歐派宣傳主軸,就是「留在歐盟,無法控制我們的邊界,更多移民將湧入」。無形的利益不敵現實的亂象,使一般民眾反全球化聲浪高漲,這不僅是英國,也是在各地皆有的現象。

反菁英,激起民粹反骨!

專家、企業主警告,越聽越反對但英國脫歐還有一更深層原因,那就是反菁英情緒。

在一些選民看來,不斷警告脫歐會出問題的,不都是那些公司老闆、首相高官、諾貝爾經濟學家嗎?脫歐帶來經濟衰退,受害最重的不正是這些菁英嗎?專家說要往東,我偏要往西,就如《金融時報》引述英國公投前夕電視辯論,脫歐派大將高夫(Michael Govc)的話:我認為,這個國家的人民對於專家的話已經聽夠了!」投下脫歐票來「教訓」這些專家,順便告訴他們誰才是主人,這就是一些英國脫歐派民眾的心理。

這種反體制、反菁英的情緒,不只出現在英國,法國、奧地利極右派政黨崛起,希臘與西班牙反撙節勢力高漲,在美國則是走極端路線的川普可能入主白宮。

同樣有無數專家菁英警告,這些人若當權將帶來危險,但他們卻深受民眾歡迎,同樣亦是這種反菁英情緒展現。英國脫歐公投後,川普就恭喜英國「重新奪回自己的國家」。

不過英國脫歐,畢竟是公投的結果。以民主方式決定重大政策,有何不對呢?《金融時報》經濟學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否定「不公投就是反民主」的論點,「早在脫歐公投前,英國就已是成功的民主國家。」在他看來,歐盟去留問題,「不應由全民公投決定,而應由議會決定。」他認為公投的危險在於助長民粹主義,「英國是否應留在歐盟是個(很複雜的)技術問題,」其中利弊絕非三言兩語能說清楚,在全民論辯過程中,正、反方往往會誇大甚至誤導,「我不相信選民在這種氣氛下會做出明智決定。」

從馬丁·沃夫的論點來看,現代社會已是專業分工,選民選出政客,委託他們在一段時間內管理國家,這是代議政治的精神。受委託的政客自然不一定能把國家管好,但若事先認定選民選出的專業政客無法勝任重大決策,那麼美容師、水電工、畫家等無數選民,是否能比專業政客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英國公投脫歐,除了顯示歐盟這個制度的「供需失調」,英國選民展現的反菁英情緒,以及直接訴諸公投的代價,都值得其他國家思索。

創始國德、法民眾’逾半對歐盟沒好感——會員國人民對歐盟喜好度歐盟香蕉太彎也管,讓英國人抓狂!

——歐盟管制項目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