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應用迎來第二波出海潮
GGV和Google聯合舉辦了“中國創業公司的全球化之路”圓桌會議。會上,GGV管理合夥人童士豪發表了演講,他認為出海將會是創業公司的下一個風口,不全球化,創業公司將難成獨角獸。童士豪以自己投資過的四家公司為IOT、電商、旅遊、移動應用行業代表,詳細分析了它們得以實現全球化的原因和條件。
大家好,我是GGV紀源資本的管理合夥人童士豪,在座的都是老朋友,我就不多做介紹了。紀源資本在2003年投了一家爭議挺大的小公司,那時候它的估值很高,高盛覺得它上不了市,所以賣掉了手中的股票,這家公司就是阿里巴巴。那時候,阿里剛盈利不久,估值1.8億美元,當時這個估值被認為很瘋狂。沒想到兩年後,有個更瘋狂的人,把雅虎賬上1/3的錢都投到阿里。那年也剛好是百度上市的時間,上市第一天,股價就翻了四倍。猜猜那時百度的銷售額是多少?只有1400萬美金,估值卻達到50億美金。所有矽谷人都說“中國太瘋狂了”。但是,大家看,如今百度市值多少?600多億美金。買它股票的人賺了多少?十幾倍。而阿里巴巴的估值如今已達到2000億美金,從1.8億到2000億,翻了1000多倍。什麽是瘋狂,這其實是一座金礦。
什麽是有前瞻性的投資?光看數字、做分析是判斷不出來的。雖然每個VC都在這樣測算公司估值,但是這種算法根本算不出公司未來的成長空間。所以怎樣對未來做出正確判斷,使得自己做的事情有價值,是我常常思考的問題。這也是我們今天聚在一起的原因,我們想和大家探討下已經發生的、正在發生的、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不全球化,難成真正獨角獸
那今天為什麽選擇談全球化呢?是因為,我覺得未來10年仍然是移動互聯網的黃金10年,但這樣的機遇不只在中國,要想把握住機遇,中國企業就需要考慮出海。我覺得中國和美國都到了一個特殊的階段,我把它稱之為大航海時代,全球化將會成為一個大趨勢,我們所有的創業公司都需要面對它。中、美兩國的互聯網用戶即將達到飽和點,但是其他市場依然有廣闊的空間。大家都知道印度,由於印度沒有寬帶,亦沒有Wifi,上網的人少之又少,但從2013年開始,印度在不斷改變,與此同時,印尼、巴西、俄羅斯、東歐等幾個國家,都在往4G方向走。這些國家中,大部分跟大航海時代的新大陸是一樣的:沒見過現代武器,也沒機會打現代化戰爭,所以沒有經驗,不知道怎麽做。他們既不知道如何用互聯網創業,也不知道怎樣實現快速叠代。那時候我就想如果把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打法和模式配上一個相對比較國際化的團隊走向世界的話,只要網絡逐漸普及了,那這些國家都將有極其廣闊的市場。
此前,在矽谷的第一代移民創業者,他們不管來自歐洲、亞洲,還是南美洲等,創業的重心都是美國市場,因為他所學的東西只能在美國市場發揮作用。但隨著網絡的普及,全球化的普及,第一代移民在矽谷學完本事後就可以在本國發揮了。2013年時我感受到了這個趨勢。所以,我在投資時也改變了策略,開始就一個好的idea在全球找項目,在幾個重要國家同時投資,鼓勵這些團隊互相交流、分享,這里有中國經驗,也有美國經驗,讓這些企業成為全球化企業。我腦子中始終有一個藍圖:只要全世界很多國家的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一旦達到某個臨界值,那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經驗就將變得非常有價值。
2005年的時候VC在中國喜歡投資“土鱉”,但是之後投資逐漸增加了有國際背景的,在美國讀過書的,或者在大公司工作過的,這樣的人才對於企業做全球化布局會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在不斷增強,GDP占全球GDP比重也日益增大。而智能手機的出現和4G的到來,讓很多年輕用戶開始通過手機上網,在手機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多。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也改變了中國公司的出海路徑,使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成本變低,效率變高。同時近幾年,越來越多出國留學者選擇回國就業或創業,中國留學生回國增速遠超出國,至2014年時,回國占出國比例已經達到了81%。隨著人才儲備日益完善,中國企業出海的基礎已經成熟。國內走出去的公司,做得不錯的一個是獵豹,一個是UCWeb。獵豹面對360的競爭,選擇出海,把中國模式拷貝到國外去,它產品叠代速度非常快,最終成功導入流量。
我非常喜歡讀歷史,特別愛研究歷史上的一些事件是偶然事件還是必然事件,這讓我對這個世界有更深了解,做判斷也更容易。而就我個人來看,我覺得全球化是創業公司的下一個風口,想抓到風口要先思考,謀定而動。
中國公司如果準備好了,有了國際化人才,未來能在全球做的事情很多。阿里巴巴做得不錯,但是目前也只在俄羅斯、土耳其、巴西幹得不錯,在美國、歐洲缺乏國際人才,這也是我們投Wish的原因。如何用中國式的工作方法、市場、毅力,加上美國工作的視角、思維,找到個一定贏不會輸的方法?這便是最大的機會所在。
那麽,在眾多的行業中,哪些行業將在全球化浪潮中先行呢?我認為是以下四個行業:IOT、電商、旅遊、移動應用。接下來,我想以我投資過的四家公司分別作為這四個行業的代表,分享一下我對它們得以實現全球化的理解。 IOT:互聯網的3.0時代
IOT行業的崛起離不開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們稱為互聯網3.0時代,在這個時代里,從個人電腦到手機,再到pad,任何硬件都可以聯網,聯網後,它們將發揮很大作用便利我們的生活。據預測,到2020年,智能聯網設備將達到500億個,這個市場雖然巨大,競爭也同樣激烈,創業公司要想在這個行業勝出,得做好三點:1選好某一細分市場深挖下去,做得細致專業,爭取把全球的這一市場囊括麾下;2選擇那些剛起步的、競爭還不太激烈的市場,規避AFG、BAT等巨頭的競爭;3建立國際化的團隊,利用中美各自的人才優勢。
我們以小米做個例子。小米現在通過複制自己的模式到傳統行業里,造就了一系列小米生態鏈企業,有50多家。有做空氣凈化器的智米、做手環的華米、做移動電源的紫米等。這種家電類的產量會非常大。怎麽用小米的模式改造這些行業,去制造符合年輕人需求的產品?前途非常廣闊。
小米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也是做得不錯的。2015年印度智能手機在線銷售市場份額中,小米已經排到第5,我相信在未來五年之內它的排名一定會上升的,當用戶通過3G、4G上網以後,他買的第二、第三個手機很有可能就是小米。而像小蟻、紫米、華米這樣的小米生態鏈公司,未來也都會全球化。這些公司如果想調動海外資源,必須有了解中國且願意跑海外市場的人幫忙,找當地人才,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不管是做營銷,還是做PR,或者做研發、做產品,需要這樣的人才幫助中國的公司在海外建點,這樣才能拓展海外市場。
我們是小米最早投資者之一,當年雷總依靠“專註、極致、口碑、快”七字口訣,迅速切入市場,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後來小米要做生態鏈企業,這些產品將來都是可以往國外走,其國際化有很大市場,我們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後來我們也投了1More、智米等等。
電商:中國買全球,也賣全球
我們在中國做投資時,電商滲透率不到0.1%,今天這個比例超過了11%。2006年時,有多少VC看得出中國電商這麽巨大的發展空間?那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中國電商起不來。為什麽?沒有信用卡怎麽支付?沒有社會互信,怎麽產生電商?沒有UPS,也沒有物流,怎麽配送?幾乎所有美國電商得以成功的因素,中國都不具備。在這樣分析下,任何理性的人都認為中國電商不會有美好未來。但是,現在我們再看,電商在中國已經變得非常強大,改變了中國零售市場的格局,造成眾多商場的簫條,也改變了大家的消費習慣。
投電商久的VC都會知道,如果一家電商只賣東西,在當下是沒有競爭力的。我認為,新的電商在大公司雲集的情況下想獲得競爭優勢,“社交”是一條可選道路:鼓勵用戶主動生產內容;激發用戶在社區分享,通過分享增加自身影響力,也吸引更多粉絲;建立線上的信賴關系,形成圈子。只有建立起這樣的機制,電商才會有機會賣產品。而電商要想社交化,一個好的切入點便是選擇大家不熟悉的細分領域,這樣對社區的依賴就強,所以,社區和電商是應該同時做的。看小紅書的時候,我就這個的投資邏輯。看Wish的時候,雖然它的社區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它能把中國便宜的東西很有效率地賣到國外,這很關鍵。所以面對不同項目,我們的關註點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毋庸置疑,便是無論哪種電商,必須采用跟現有公司不一樣的打法,才有機會做大。
我見Wish團隊時就問了它幾個問題:
一、你的平臺上面什麽賣得好?是有品牌的還是沒品牌的?他們團隊技術出身,不懂電商,不知道是該有賣品牌的東西還是沒品牌,但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賣便宜的東西更能打動用戶,所以Wish開始賣更多中國電商會賣的東西。有沒有品牌不重要,能夠把便宜東西賣好才有價值。
二、沒品牌的產品來自哪里? 90%的產品來自中國。
三、在美國誰買你的產品?哪些城市買你的產品?他們給我們看了一個地圖,上面洛杉磯、舊金山、紐約等大城市占比非常低,不足5%。
四、美國銷售額占多少?他們告訴我占50%到60%左右。
五、在中國有多少人?那時是2013年,wish團隊在中國還沒有成員。我們幫助他們找到了合適的人才,在上海建立了一個團隊。它的SKU從投資前的10萬變成現在的3000萬,銷售額從一天5萬美金增長到如今的幾百萬美金。這個成長速度是非常驚人的,在美國,它絕對是前五名,有時是第一名。
很多美國的VC和創業者都很驚訝,為什麽Wish會變得這麽有影響力?
Wish趕上了好時機,利用中國便宜的商品、移動網絡的快速普及、物流的發展迅速成長,成為移動端的沃爾瑪。
旅遊:天然是全球化行業
旅遊行業天然就是國際化的,這一點,我們看三大在線旅遊巨頭就能發現。第一巨頭Priceline,市值670億美元,94%的收入是來自於美國以外的市場;第二巨頭Expedia,市值163億美元,它有44%收入來自海外;Trip Advisor是第三巨頭,市值102億美元,它50%的收入也是來自海外。而近些年來,中國出境旅遊的人數不斷上升,2015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次達到了1.2億人次,以後這個數據還會進一步上升。他們去哪兒?一開始是港澳臺,然後是東南亞,後來是日韓,最後進入了歐洲和美國,雖然現在出境的人84%去的亞洲,但未來他們會去更多、更遠的地方。
基於這個趨勢,我們投資了Airbnb。現在,我們很多同事去美國都是住在Airbnb,它提供了完全不同的體驗,你可以充分感受當地的文化和生活,也給出行帶來很大便利。我一些同事以前去美國,吃不習慣時都是吃泡面,但是住在Airbnb後,他們會借用當地人的廚房做飯,在異國他鄉享受著“睡在山海間,住進人情里”的舒服和愜意。Airbnb顛覆了傳統的酒店模式,價格更便宜,提供的服務更多、更好,它不僅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居住意識,也改變了它所在的行業。它的邏輯和滴滴的邏輯是相似的:出租空閑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共享效益。
那Airbnb有多大成長空間呢?你可以選擇一個估值模型計算一下。僅以中國為例,我們每年有1億多出境遊客,他們中會有一定比例的人選擇Airbnb,這是多大市場?而且我相信,未來這些出境遊的人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Airbnb,而與此同時,出境遊的中國人也將越來越多,Airbnb潛力巨大。
去年6月底的時候,在Airbnb系統里面,已經有超過100萬的房間了,估計不需要8年,這個數字就能翻好幾倍。把前三名的酒店比一比,沒有一家有它這麽多房間。前十大上市的酒店加在一起的市值是千億美元,Airbnb能夠占到一部分,市場就很大,這是我們敢投它的原因。
移動應用:迎來第二波出海潮
關於出海,移動應用行業是大家最不陌生的。這個行業第一波出海浪潮以2010年、2011年為主,獵豹、360、UC Web都是那時候出海的移動工具。獵豹在全球發展得不錯,但是工具性很強的應用,長遠看要產生價值,就得增加社交屬性,增加用戶黏度,這是它後來投資musical.ly的原因。
我認為,當下的移動應用只有讓用戶有參與感,才會吸引用戶在上面花時間生產、分享內容,也會激發用戶吸粉的動力,才能夠讓用戶沈澱下來。Musical.ly致力於做用戶想要留下來的社區,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它本身就帶有一定社交功能。它通過采用feature機制和熱門榜運營產品,把流量分給一些做得不錯的用戶,鼓勵他們生產更多內容,獲得更多關註,慢慢這些被高度關註的用戶就成了網紅,擁有了自己的粉絲。這些粉絲和網紅不斷互動,時間長了,很多人逐漸形成歸屬感,會選擇留在這里。在不到一年時間里,美國很多青少年通過這個APP獲得了幾十萬、幾百萬的粉絲,有些青少年甚至因此上了美國主流媒體的節目。這是比較中國式的玩法:在把一個工具變成社區。
Musical.ly的用戶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國,很多用戶都是90和00後,我白人同事們,他們小孩基本都是Musical.ly用戶。老一輩白人VC一開始並不看好這個APP,但後來發現他們的小孩,小孩的朋友都在用這個APP的時候,就都想參與投資。2015年7月Musical.ly成為排名第一的APP,此後一直保持在前40,是美國最受歡迎的熱門APP。
你們知道這樣一款風靡美國的APP是哪里的團隊創造的麽?中國團隊,一支在上海的中國團隊創造出了火爆全美的產品。中國有一流的工程師,這些工程師和擁有全球化背景的創始人組成的團隊是有能力創造出一款高質量的APP;其次,在社交領域深耘多年的中國互聯網團隊積攢的豐富用戶運營經驗,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有效的,能使自己的APP得以流行。中國社交產品的變現模式也是全球領先的,Musical.ly團隊具備比海外更強的優勢,就會形成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GGV團隊,同時在中美兩地投資,以後還會加歐洲、東南亞等,這是商業大航海時代必須做的布局,也是GGV把跨境領域投資作為核心主題的一個原因。在這種投資邏輯下,我們先後投資了Wish,小紅書,Musical.ly、Airbnb等一些具有跨境特點和全球化特征的公司,並且幫助這些公司搭建全球化的網絡資源。如今,這些公司都實現了高速發展,短時間內成為了各個領域的獨角獸。我相信,未來會出現更多類似的公司,我們也很希望在矽谷召集一批對美國用戶了解的人才,和中國的團隊一起合作,做出更受全球歡迎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