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無毒豬天王 拒打抗生素營收破億

2011-6-27  TCW




我的豬肉絕沒有抗生素!」說這句話的養豬戶十分的自信。因為他的無毒豬,在肉豬時期不用抗生素,卻能夠擁有一項領先全國的紀錄:這裡的豬隻育成率高達九成五以上,遠高於國內平均值七成,及歐美的八成。

而且很難聯想的是,這位紀錄創造者,其實是半路出家的豬農,靠著科學、靠著執著的研究精神,打拚出一片不一樣的養豬事業。

他,是三久牧場、三久食品公司總經理洪崇拼。時間回到十五年前,當時洪崇拼從事電動捲門、電動大門、水閘門等建材業有成,因為想讓務農的哥哥轉換跑道,免 於風災、水災老是讓農作物損失連連,於是蓋了可以養五千頭豬規模的豬舍。沒想到,哥哥被這樣的規模嚇到,始終不敢接手。最後,他只好硬著頭皮開始他自己的 養豬事業。

蓋豬舍比專業! 門外漢苦讀,考上廢水處理證照

對於養豬什麼也不懂的洪崇拼,沒有技術,更無外援,只能大量閱讀文獻報告,四處向人打探消息。

洪崇拼說,因為想走一條有別於傳統的路,養豬並不如想像中簡單,「你不光只是專注在養豬的知識上,疾病、疫苗、營養、獸醫等各種專業領域都得熟悉。」他猶 記得,在飼料方面,玉米、黃豆、全脂豆粉、大麥和小麥的營養功效各不同,像是大麥可以增加豬的瘦肉比、黃豆脂肪較多等,這些書上都有寫。不過,真正到了要 調配飼料之時,比例為何?不同豬隻需要的營養有何不同?就得不斷的問廠商、學者和參照過去經驗,從中找到完美配方。三久牧場成立十幾年來,至今,飼料配方 都還在調整中。

甚至,豬舍該怎麼蓋、材料怎麼選,又是一番建築的專業。他甚至為了豬舍的汙水處理,跑去考一張「乙級廢水處理專責」的講師級證照,利用三、四個月的週末, 到中興大學上課。他回憶,光是法規的書厚厚一本,他也差點吃不消,最後,還是靠著他看三遍的方式萃取精華,才一次考過。

更難的還在於,書上的理論能夠累積基礎,卻不一定適用於現實環境。例如,他的豬舍原本都採用傳統的管線運送濕式飼料,但是用了一段時間才發現,雖然濕式飼 養可以增加夏季豬隻的食量,環境卻容易潮濕讓病菌滋長,他立刻把小豬畜舍的管線都拆掉,換成餵食乾式飼料,四百萬元的投資,瞬間化為烏有。

他太太曾貴美說,剛起步時,為了養豬,洪崇拼不但幾乎放手建材事業和家庭,還直接從台中市搬回到雲林,在現場找廠商來開會、討論,她和小孩經常一、兩個星 期不見洪崇拼人影。 拆掉幾百萬設備,還是小事,到他養豬的第三年,他又發現,最初蓋的開放式傳統豬舍,豬隻容易受到高溫差、高濕度影響,染病而死。

找種豬比耐心! 花十年飛遍國外,才相中丹麥種豬

他,四處打聽,找到國外行之有年的密閉式豬舍飼養方法,可以大大提升豬的育成率。然而,若要這樣養豬,先前花了三千多萬元蓋好的新設備,都得拆掉。花了長達一年確認這是正確的決定後,他竟毅然決然又把三千萬元丟到水裡,一切拆掉重來。

他在雲林鄉間蓋先進的設備和廠房,格外引人注目,但包括洪崇拼的親戚長輩都覺得他腦筋可能壞掉了。曾貴美說,「別人都笑我們有錢沒地方花,認為我老公不是 傻子,就是瘋了。」然而,這些冷嘲熱諷反而成為洪崇拼的動力,他經常向曾貴美透露,養健康的無毒豬目標明確,只要做到最好,把進入門檻提高,不需要三、五 年,良心事業也能賺錢。

不甘心只做市場中沒沒無聞的豬農,洪崇拼對於所有嘗試一試再試。可以說,洪崇拼很敢從錯誤中學習。在他的想法裡,只要越早失敗,成功也就越早來敲門。他說,「我沒有比較厲害,但我失敗的比較多次。」

以豬隻的育種為例,早期在台灣買來種豬,可是他卻發現,母豬的穩定度不夠高,生育的幼豬經常參差不齊。後來,他甚至自己跑到國外進口種豬。一隻種豬好不 好,得花上兩到三年長期觀察,但洪崇拼就是有耐心,從美國、挪威、加拿大的種豬,一路試到他心目中水準很高的丹麥種豬。這一試就是十年的時間,還砸了百萬 元的出差費。

不僅如此,買回來的種豬不是馬上就能用,還得自己交叉培育出好的品種。三久牧場的種豬,都是由三種不同的豬種配種而來的。

養小豬比健康! 裝空調、餵好菌,還學神戶牛聽音樂

如今,他的決心與用心有了收成。「原味便當」負責人鍾坤志說,為了找農畜產品全台跑透透,「這(三久牧場)是我看過台灣設備最好、最嚴謹的。」在洪崇拼的 豬圈中,連小豬每分鐘需要六立方米的空氣量,都得經過空調精準的送達。洪崇拼說,為了抓到這個精準的數據,他們花了一、兩年天天試,才找到設定標準。當豬 舍一蓋好,為了感受半夜的空調會不會太低,溫度應該怎麼設定,他會率先跑到豬舍去睡覺。豬舍也模仿日本聽音樂的高檔神戶牛常伴音樂,避免好奇心強卻又膽小 的豬受到驚嚇。

帶點龜毛性格的洪崇拼還想把育成率從九五%提升到一○○%,小小的五個百分點,卻是難上加難。為此,他在廠區成立實驗室,自製乳酸菌、酵母菌等優勢菌,添 加在飼料中,以降低豬腸裡的大腸桿菌,讓豬減少生病。單單要找出什麼比例下,乳酸菌的繁殖最快、能最快速分解蛋白質,就花了半年。他表示,接下來,還要與 廠商合作,從百種以上的乳酸菌來選擇,找出最具效果的。

費盡所有心思,就是要建構一個不用藥也能讓豬健康生長的環境。「只要豬隻夠健康,就可以不用施打抗生素,育成率也會更高。」九成五的育成率,也讓三久牧場和三久食品一年在生鮮豬肉及肉類加工品上,創造出高達一億八千萬元的營收。

和三久牧場建教合作的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維誠表示,洪崇拼對疾病防治、品質控管很有企圖心,從三久牧場定期對出場的豬隻做血清監控就能看 出。這是豬隻是否有抗生素殘留的檢驗,通常廠商不會主動提供。但是,對自家產品很有信心的洪崇拼,不但驗,還拿最容易有藥物殘留的豬肝去檢驗。

他不怕高標,還希望大家對他的要求能更高,才具挑戰性。「要好的,你(消費者)盡量來要求,我們都可以達到,這正是我們的本事!」採訪結束前,洪崇拼非常自信的講了這樣一句話。

經過一遍一遍的鑽研,搞懂所有細節,即使過程得錯上千百回,但對品質的要求絲毫也不能減少。洪崇拼讓自己化身研究員,打造了他的新富農成功之路。

【延伸閱讀】1.只要越早失敗,成功也就越早來敲門。

2.連空氣都要精算:豬舍裡的小豬,每分鐘需6立方米的空氣量,都是靠一個個的大風扇和水濂控制,絲毫不許有誤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0

聯邦製藥- 到印度賣抗生素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914673

聯邦製藥(3933),今年才上市,做抗生素制劑產品以及用於生產該等產品的原料藥及中間產品,是中國抗生素產品的主要製造商之一。集團亦生產及銷售較少量的止咳藥、抗過敏藥物以及空心膠囊。集團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之一,與清華大學有長期科研合作關係。

睇數。1082862-3933.xls上市後第一份業績相當對辦,計及2千多萬一次過上市費用後仍增長一倍,銷售、毛利皆升;貸款額下跌,利息成本有望穩定。現價$4.3計預期市盈率10倍多一點,PEG 0.1多一點。

公司主席是香港人,十多年前進入大陸,現在聯邦的藥超過70%在中國大陸銷售,其餘的賣在香港、印度、歐洲等。在原朗工業村、珠海、中山、成都、內蒙有一條龍廠房。產品主要為半合成青黴素、頭孢菌素及β-內醯胺抑制劑三類抗生素制劑產品。這些產品主要用作治療細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及皮膚及軟組織感染​​。06年尾有53種藥,33種是醫療保險可用藥,49種醫院處方用藥。下半年推出4隻新藥,包括一隻最近的乙型肝炎藥;12月尾,內蒙新產能投產;主要產品之一阿莫西林原料藥獲歐盟認証,是國內第一家得到這証書的藥企。

國家藥價過去幾年相當不穩定,發改委定下的最高零售價經常要降,但聯邦的毛利和純利都仍穩定上升。原因是醫藥行業規模效益巨大,尢其是原材料的volume discount, 而客戶(主要為醫院和藥房) 則比較散,議價能力的差異。另外,出口市場相當旺盛,毛利亦較高。它的香港商標為出口帶來優勢,大陸藥我都唔敢食。  

出口大幅噴井,出口佔營業額百分比為10% (2004), 20%(2005), 21% (2006), 25%(07H1). 尢其以印度為最強,以每年5倍的高速​​增長。據聞印度的食水十分污染,初去的人飲用後必瀉番一兩個星期,在這些地方賣抗生素商機無限。講到尾,買這隻就是賭印度的市場。

中期報告的展望口風幾樂觀:「儘管醫藥行業仍然存在成本費用繼續上漲的壓力,展望二零零七年下半年藥品終端市場依然旺盛,整體醫藥行業將繼續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海外市場對原料藥及中間體的需求仍將穩定增長。中國市場方面,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在全國七十九個城市開設試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進,社區和農村市場醫藥消費的巨大潛力正在逐漸顯現。在國家政策積極推動下,醫藥企業在研發、生產、營銷等各環節的運作漸趨規範,行業的生產經營秩序將獲改善,預期資源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效益水平經調整後亦將反彈。」

風險:

行業資訊不透明,佢做既藥價格、原材料價格講真真係冇人識,雖說係該類藥物的龍頭,但只要產品出事就好煩,而且這些風險非行內人唔會睇得明。不過股票$2.75上市,主席上星期在$4.5-$4.8大手增持,應該係已看過11月盤數,而且短期沒有內行人才明的古怪風險。另外,上市時,佢講話下半年多半藥價多半不會減價。

這隻算係半投資半賭博,現水平價平,業績對辦,風險不算大。風險來自行業的不透明,只作了小注,待出業績看看有沒有多點印度的描述才訂下一步策略。

後記: 寫完之後搵到唔少資料,間公司應幾有前途。主席在內地訪問講明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內地原料藥價大升(包括主力商品之一的6-ATA),主力產品質素國內第一,07年12中內蒙新廠投產,如果滿產後成本可降低30%,再增加毛利率及迫死細廠。不過內蒙廠和成都一樣,當地並無熟練工人,要把農民培訓成工人需要時間。現策略是主攻農村市場,醫保試點改革已推出,預計2010 全面推行,現在搶先進駐對建立品牌忠誠度有幫助。國內用藥亦開始升級改用功效較好的新藥,強大的import replacement effect 正展開。風險亦包括出口太強遇到的反彈,及之前聲稱已解決的環保問題有機會在今期業績中反映。1093 都是做有類似的產品,但3933 的毛利率、和原料藥的盈利率都明顯較高,應該比1093強,1093青黴素和頭孢原料藥部份07Q3 賺的錢已等如07H​​1業績,3933業績應有保障,除非業績好有問題,否則都唔放住。(1093 盤數在以上的excel)

近排相當喜歡R&D 強及知識密集的公司,買入300 及5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4

養殖業的抗生素之殤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622

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中國養豬場裡令人不安的現實。儘管研究只涉及三家農場,但它們在堆肥技術、抗生素劑量、耐抗生素基因的狀況都是相似的,這表示相似的耐藥性基因的蓄積在整個中國都存在,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國和消費國,年產抗生素21萬噸中的將近一半用在了養殖業方面。

儘管人們並不清楚確切的原理,但在實踐中,給畜禽喂食抗生素不但能夠治病,還能加速它們的生長。因此,在許多國家的畜牧業中,給豬、牛、雞等動物喂食抗生素是一種普遍的做法。

然而,過去三十多年的科學研究發現,這種做法會給人類帶來十分令人擔憂的健康隱患——耐藥病原體相伴出現並迅速佔據上風。在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中,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合作,揭示了中國養豬場裡令人不安的現實。

最大的消費國

「在中國,為動物治病和為加快生長而使用抗生素的情況是未被監測的,這常常導致其被大量使用。從動物糞便中廣泛檢出高濃度的抗生素殘留就說明了這一點。」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朱永官及合作者在他們最新發表的論文中寫道。據他們估計,中國畜牧業中使用的抗生素的量至少是美國的四倍。這篇論文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和消費國。根據2012年美國《科學》雜誌的報導,中國年產抗生素達21萬噸,其中有近一半用於了牲畜的養殖。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曾在2007年警告說,中國養殖的海魚含有氟喹諾酮等在美國海產品中不允許使用的抗生素。

過去兩年裡,不同國家的相關機構紛紛表示要強化對抗生素使用的監管。2011年11月,歐盟呼籲成員國確保抗生素只能作為處方藥,並加強對耐藥性病例的追蹤和報告。2012年初,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表示要禁止養殖牛、豬、雞和火雞的農場使用頭孢類抗生素。他們表示養殖業中對頭孢類抗生素的過量使用可能造成了某些耐藥性菌株的產生,而一旦這些抗生素在人體上失效,醫生就只能選擇那些不太有效或是副作用更大的藥物。而根據2012年世界動物健康組織(OIE)的說法,世界上仍有一百多個國家沒有相關法規,抗生素就像是糖果一樣被銷售。

論文共同作者、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詹姆斯·迪傑(James Tiedje)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說,在美國,在動物上市銷售之前,會有一段「退出時期」,這段時間內不再對動物使用抗生素,以便讓它們將體內的抗生素排空。美國農業部也會檢測上市銷售的豬肉中是否含有抗生素,但很少會發現。「如果農民遵照恰當的步驟使用抗生素,那麼就沒有證據表明這些豬肉會對人體有危險。」他說。

「在我看來,與恰當實施的養殖步驟下殘留在肉中的抗生素相比,更具危險性的,是那些散播在環境中的、數量正在增長的耐抗生素基因(ARG)。」迪傑繼續說。

動物吃下抗生素之後,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都會隨糞便排出體外。據估計,中國一年會產生7億噸動物糞便。這些糞便會被當作肥料施用或是作為堆肥銷售,也有可能隨河水流走,或是進入地下水。

由此帶來的問題之一是飲用水中的藥物殘留。美國在2008年已經在自來水中檢出了包括避孕類藥物在內的藥物殘留,這些殘留物是目前水處理過程中不會進行過濾的成分,但它們有可能對人體健康不利。來自動物糞便的抗生素也正是飲用水中藥物殘留的來源之一。「養豬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已經在地下水中被發現,也在地表水中被發現。」迪傑說。

飲用水中微量藥物殘留對人體的影響尚不清晰,而另一個目前看來更為迫切的問題,便是令迪傑擔憂的隨糞便一起擴散的耐抗生素基因。

在畜牧業中日常使用抗生素,會使得攜帶耐抗生素基因的微生物繁盛起來。有些情況下,耐抗生素基因可以變得具有很高的移動性,也就是說它們能夠遷移到那些可以對人體致病的細菌中去。這樣一來,當人類病患再去服用抗生素的時候,由於細菌已經具有耐藥性,原本神奇的藥物就失去效用了。

耐抗生素基因

為了查清養豬業中耐抗生素基因的種類和存在情況,朱永官等人先後在北京、浙江和福建的三家大型養豬場對豬的糞便進行了採樣。這些養豬場每家每年都能向市場提供超過一萬頭以上的豬。

在嘉興和莆田,基於豬糞製作的肥料還被當作有機肥賣給當地農民。因而研究人員也採集了這些肥料的樣本,他們還從養豬場附近的土壤裡採集了樣本,這些土壤都施用了由糞便製成的肥料。

作為對照,研究人員從福建莆田的原始森林裡採集土壤樣本,還採集了美國未經喂食抗生素的豬的糞便樣本。

以上這些樣本被拿到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實驗室裡進行了定量檢測。結果他們找到了149個耐藥基因,這些基因的出現頻率比對照樣本高出192到28000倍。他們同時還發現了大量的轉座酶,這些酶可以幫助耐藥基因從一個細菌移動到另一個細菌。

讓事情變得更為糟糕的情況是,研究人員發現,耐藥基因傾向於聚集在一起,並且能夠在成團的細菌間轉移。而養殖場中使用到的砷、銅、四環素強烈加強了這一過程。

「儘管這項研究中只有三家農場,但不論它們的地理位置(相距超過2000公里)、堆肥技術或抗生素劑量、耐抗生素基因的狀況都是相似的,這表示相似的耐藥性基因的蓄積在全中國,以及其他使用類似管理手段的國家裡都存在。」作者們在論文中寫道。

在同樣是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另一項研究中,迪傑及合作者報告了科學界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對美國養豬場中耐抗生素基因的研究。他們在研究中意外發現了一些基因,這些基因居然與養豬過程中未被喂食的抗生素相關。此外,大腸桿菌的數量在經喂食抗生素的豬的腸道內出現增加。

「全球來說,至少就封閉式養豬來說,喂食抗生素可能是最為廣泛應用的做法。」迪傑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為什麼養殖業中被喂食抗生素的動物很多,而他們單單選擇了養豬作為研究對象。

針對在中國養豬場中發現的耐抗生素基因,研究者們指出:「檢測到的種類繁多的耐藥基因具有對所有主要類別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潛在可能,包括了那些在臨床上對人類醫學很重要的抗生素。」

根據《科學》雜誌2012年的報導,在一項研究中,中國科學家在醫院裡發現,2009年患者體內金黃色葡萄球菌株超過60%為甲氧西林耐藥,這一比例在2000年還為40%。而肺炎鏈球菌耐受大環內酯類藥物的比例高達70%,大腸桿菌耐受喹諾酮類藥物的比例也大致如此,達到了世界最高比率。

全球威脅

「保護現有抗生素的有效性是一件迫切的事情,因為發現新藥是極為困難的。」朱永官說。

2013年1月,德國漢堡科學與人文學院和德國國家科學院共同發佈了一份聲明,提出了六項關於抗生素的研究和使用的建議。這份聲明指出,自1940年代發現青黴素以來,抗生素已經成為現代醫學的基石之一。它們是治療人類和動物細菌感染的基本藥物。然而,兩個方面的情況讓它們越來越難以成功治療疾病。一方面近些年來人類和動物中都出現了大量耐受抗生素的病原體,另一方面是自1970年代以來新開發的抗生素數量極其有限。

六項建議中包括「限制抗生素在獸醫藥物和植物保護中的使用」。「如若可能,抗生素應當僅僅允許在臨床診斷之後並基於耐受性測試的結果,有目標地使用。」聲明表示。

去年9月,德國政府已經宣佈要從2013年春天開始,大量減少抗生素在畜牧業中的使用。而在此之前,對耐藥數據不間斷的收集和記錄已經在進行。

迪傑也表示,整體上來說,抗生素的使用量是與抗藥性的增加相關的。在美國,豬肉產業界與農民有效合作,用最佳的方法將抗生素的使用量降低。「這是第一步,但根本上,喂食使用和為了人類治療使用而保護抗生素,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需要被討論和決定。」他說。

「我們的研究開展於中國,但它實際上反映的是世界上許多地方都在發生的事情。」迪傑說,「世界動物健康組織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都已經在呼籲加強對畜牧業中抗生素使用的監管,因為那些基因是不會老實呆在當地的。」

迪傑進一步說,這是一項全球性的問題,因為對多種藥物具有耐受性的病原體可以在任何地方出現,然後散佈到全世界。除了通過肥料,耐抗生素基因還可以通過國際貿易、移居和旅行傳播。

「這也並非農業和醫學上的『壞傢伙』之間的問題,它是任何實踐中不明智地、不恰當地使用抗生素的問題,因為耐抗生素的微生物不管誰喜不喜歡它們,它們時刻準備好擴散出去,並且一旦有機會就會佔據主要地位。」迪傑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26

麥當勞在美停用含抗生素雞肉 中國暫無時間表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151

資料圖:位於芬蘭南部的一家麥當勞快餐店。 (新華社記者 趙長春/圖)

麥當勞3月4日宣布在美逐步停用抗生素雞肉,但僅適用於麥當勞在美國的大約1.4萬家餐廳,暫不影響海外包括中國在內的2.2萬家餐廳。

3月5日,麥當勞(中國)官方網站宣布,將與相關政府部門、專家、供應商協作,根據中國農業的實際情況,逐步推進相關舉措。但對於具體時間表,麥當勞未披露。

“在動物治病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必須的。美國麥當勞停用的某些人類使用的抗生素,並非完全停用抗生素。”麥當勞中國在給媒體中的聲明中表示。

麥當勞在官網聲明中解釋稱,以雞禽飼養為例,供應商會在獸醫的指導下,僅在需要時使用抗生素,用藥的種類、用法和用量嚴格遵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麥當勞相關政策。麥當勞也嚴格要求供應商執行關於停藥期的相關規定,雞肉經第三方實驗室抽檢。

此前,麥當勞(美國)已宣布逐步停止采購在飼養過程中使用了某些人類抗生素的雞肉產品。據京華時報消息,3月4日,麥當勞美國公司宣布將停止出售使用了人類抗生素的雞肉,並提供未註射人工生長激素的奶牛所產牛奶,預計這一改革在兩年內完成。

對此,雞肉供應商泰森食品表示支持麥當勞的行動,將與其合作提供符合新標準的雞肉。泰森公司發言人稱,從2011年開始,泰森食品的雞肉業務已經將人類藥物中使用的抗生素在雞飼養過程中的用量減少了84%。

為何給家禽註入抗生素?簡單來說,抗生素是能幹擾其它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具有殺菌功能。在家禽生長過程中使用抗生素,雖然會讓它們避免得病,但是使用的抗生素並不能完全代謝出去,一部分抗生素會殘留在家禽體內。當消費者把家禽當做食物吃掉之後,該部分殘留的抗生素會在人體內沈積,人體產生耐藥性。

如今麥當勞為何決定封殺此類抗生素?對此,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食品研究專家朱毅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隨著人類對抗生素的頻繁使用,細菌抗藥性越來越強,甚至產生大量超級細菌(對幾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藥性的細菌統稱),麥當勞要求供應商禁用部分抗生素是一個進步,順應了產業發展趨勢,但理想狀態應該是全面禁止將抗生素作為生長促進素加到動物飼料里面。

北京青年報引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每年有超過200萬美國人出現具有抗生素抗性的病菌感染癥狀。抗生素抗性的日益蔓延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危機,而主要的成因就是肉制品行業在過去幾十年中的藥物濫用。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對於麥當勞而言,防止超級細菌的出現顯然不會是麥當勞高層考慮的主要因素,抑制逐步下滑的本土市場才是麥當勞率先在美國限制抗生素使用的重要原因。

新京報消息,麥當勞公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麥當勞第三季度總營收69.9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3.2億美元下降4.6%;凈利降至10.7億美元,同比下降29.61%。同時,麥當勞在全球開業13個月以上的餐廳營收下降了3.3%,下滑幅度遠超分析師預期。

另據來自美國快餐連鎖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美國消費者喜歡In-N-Out、Chipotle Mexican Grill、Chick-fil-A 這類在食物和配料上更為健康的速食品牌。面對激烈的競爭,麥當勞和肯德基如何重新樹立健康、安全的形象至關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38

江浙滬千名兒童58%尿檢出抗生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045

中國已成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圖為廣州一藥店售賣抗生素的櫥櫃。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澎湃新聞報道,複旦大學一項針對江蘇、浙江、上海逾千名8至11歲在校兒童尿液檢驗研究顯示,58%檢出1種抗生素,1/4檢出逾2種抗生素,有些樣本甚至有6種抗生素。

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有關“江浙滬兒童普遍暴露於多種抗生素”課題研究組成員表示,他們研究發現,此次從這1000名江浙滬兒童體內檢測出了臨床上早已不推薦兒童中使用的抗生素成分,並且,這些抗生素成分在我們生活的環境和食品中也能經常發現。換言之,不僅是臨床治療,環境與食品也可能成為抗生素的重要暴露源。

研究表明,中國兒童普遍暴露於多種抗生素的狀態可能加重細菌耐藥,從而威脅重要的臨床治療,也可能成為兒童生長發育與健康的潛在危害。此外,抗生素被機體攝入吸收後,絕大部分以原形通過糞便和尿液排出體外,對土壤和水體等環境介質造成汙染。這些環境中殘留的抗生素又會通過生物鏈對人體和其他生物體構成潛在危害。

《生命時報》早前報道,北京兒童醫院教授楊永弘說,在北京兒童醫院,上世紀80年代的細菌耐藥在10%以下,但是現在青黴素等耐藥達到了70%甚至更高,非常驚人。

楊永弘表示,兒科濫用抗生素問題突出,一方面是因為醫生為避免病情惡化導致醫療糾紛的風險等,會放寬抗生素使用條件,另一方面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受罪,就想用藥把病快點治好。

2009年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5家醫院兒科門診的調查顯示,抗生素使用量是同期國外兒科報道的2—8倍。相關調查同時顯示,兒科或兒童醫院濫用抗生素有以下共同特點:廣譜抗生素多、註射抗生素比例高、抗生素種類多、總用量高等。在《中國日報》11月9日的一篇報道中,記者將此現象總結為“抗生素上癮”。

此外,許多抗生素都是通過肝臟代謝的,由於兒童身體內的各種器官發育還不成熟,濫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臟功能的損害。

 

給孩子用抗生素常犯六個錯

錯誤一: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目前,國內抗生素濫用情況比較普遍,不僅普通百姓認為應用抗生素能預防感染,就連一些專業醫生也這麽認為。在門診,經常有醫生不問青紅皂白,就給寶寶開上一堆抗生素;手術後寶寶沒有感染跡象,有些醫生也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其實這樣做達不到預防的效果,而濫用的後果只能是細菌耐藥性越來越嚴重,感染越來越難以控制。

錯誤二:一種不管用馬上換另一種

抗生素發揮功效的前提是藥物在血液里的濃度,即血藥濃度達到有效水平,因此立竿見影的效果雖然不少見,但指望使用抗生素後馬上藥到病除也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抗生素療效不明顯,先要考慮用藥時間是否足夠。提早換藥不光無助於病情的好轉,而且會造成細菌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另外,“一旦見效馬上停藥”也是非常錯誤的。抗生素有其使用的療程,如果“見效停藥”,不光治不好病反而會因為殘余的細菌作怪而使病情反複。

錯誤三:幾種抗生素一起用

有的家長認為寶寶生病最好同時多用幾種抗生素,這樣可以防止細菌漏網。其實,臨床上如果沒有明確的治療指征,不宜聯合應用抗生素,而且對非專業人士來說,更不能擅自聯用。不合理的聯用抗生素,不僅不能增加療效,反而會導致更多的不良反應發生。

錯誤四:寶寶服藥劑量是成人劑量減半

寶寶用抗生素的劑量不能簡單地換算為成人劑量的一半。抗生素的使用必須有個限度和範圍,用量大了副作用會增大;用量太少達不到一定的濃度,體內細菌沒有被徹底殺死,不僅容易複發,而且也更容易造成耐藥。因此,使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劑量要準確,療程要足夠,這樣才能保證抗生素的最大效應。

錯誤五:感冒發燒輸液治療

很多家長擔心寶寶感冒發燒“病情進展”或希望“盡快好轉”,要求醫生使用抗生素輸液,結果不僅導致醫療費用增加,更嚴重的是耐藥性增多。其實,感冒和發燒並不是一回事。感冒可引起發燒,但有發燒未必都是感冒;通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於病毒沒有效果。

錯誤六:家庭藥箱常備抗生素

每次出門診總會遇到這樣的患者,要求多開幾天的抗生素,以備不時之需。對於這種要求,醫生們並不支持。一種抗生素不能包治百病,這次得病這種抗生素有效,下次得病這種抗生素未必就有效。因此,針對不同的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的抗生素,而這些知識必須是受過專業培訓的醫生才能掌握,家長隨意給寶寶使用抗生素不僅難以對癥下藥、耽誤病情,而且還會增加抗生素耐藥的機會。

來源:健康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13

抗生素歸途:半隨流水,半入塵埃 中國首份抗生素汙染地圖發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259

中國首份抗生素汙染地圖發布。 (李伯根/圖)

中國第一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公布。2013年,我國抗生素使用總量約16.2萬噸,其中獸用抗生素占一半以上。

抗生素大部分以原形排出體外,進入水體和土壤,又通過食物鏈再回到人體,從而增加耐藥性,這可能導致人類陷入“無藥可用”的境地。

“這是一個階段性報告,我們只是在網站上掛了一個消息。”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應光國沒想到,一項科研成果會引發全國數十家媒體聯系采訪。

2015年6月,長期關註化學品環境影響的應光國課題組公布了中國第一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

最初做研究時,應光國想從各個部門獲取一些基礎數據。但他跑遍了環保、農業、食藥、衛生等部門,卻一無所獲。

“多年來,我們到底用了多少抗生素,人用多少,獸用多少,都是未知的。”應國光感嘆。這也是他堅持要做這項研究的原因——中國至今沒有各類抗生素使用量的官方報告。

課題組在從事養殖業的農民家調研,詢問“平時會使用抗生素嗎”,答案都是一致的:沒有。

但檢測顯示,幾乎所有大型養殖場的動物糞便和飼料里都能檢出多種抗生素。

最終該研究項目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基金重點項目資助,通過模型預測得出全國58個流域的“抗生素環境濃度地圖”和36種常見抗生素的全國使用量和深入排放清單。報告全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ES&T)》。

這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抗生素汙染在中國河流環境普遍存在。人和養殖動物吸收的大量抗生素絕大部分以原形排出體外,進入水體和土壤中,又通過食物再回到人體,從而增加人和動物的耐藥性,這可能導致人類陷入“無藥可用”的境地。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國和消費國,此次課題研究顯示,2013年中國共使用抗生素16.2萬噸,其中一半以上用在了養殖業。

十年調研繪汙染圖

“我們跑遍了全國的大江大河,每條河從上遊做到下遊,采集水土樣品,獲取監測數據,收集環境汙染資料。”應光國說。

從2006年開始,應光國的團隊就開始進行基礎數據搜集。他們在全國各處進行野外調研搜集數據,有時采樣還會遭遇利益相關方“圍追堵截”。

最終報告形成了兩幅“抗生素汙染地圖”,一幅是全國抗生素排放量圖,一幅是全國抗生素排放密度圖。

從地圖上可以直觀地看出,海河和珠江流域是環境抗生素汙染最嚴重的兩條河流,平均濃度超過79.3千克/平方千米,比雅魯藏布江等西部流域數值高出幾十倍。應光國指出,由於海河水量少,其抗生素環境濃度高於珠江。總體上,我國北方流域的抗生素濃度高於其他區域。

就抗生素年排放總量而言,洞庭湖是排放量最大的,高達3440噸。黃河、淮河、揚子江也是排放量最高級別的流域,都超過了3000噸。總量較少的是北江和珠江三角洲流域。

應光國的團隊重點監測了36種抗生素,這也是環境常見的抗生素種類,它們的排放量高達53.8萬噸,其中46%到了水體里,54%進入了土壤。排放量最大的五種抗生素依次是,阿莫西林、氟洛芬、林可黴素、青黴素、諾氟沙星。

以珠江三角洲流域為例,濃度最高的抗生素阿莫西林,達到3384納克/升,其次為氟洛芬(2867納克/升)。諾氟沙星、青黴素等另外5種抗生素濃度也較高,均高於1000納克/升。

應光國解釋,我國目前沒有關於環境里抗生素濃度的標準,但1000納克/升以上的濃度已經屬於非常高的水平。

“從論文附錄看,高濃度抗生素基本上都是養殖水體和汙水排放口的檢測值。目前國家還沒有對汙水中的抗生素建立明確的標準(包括制藥工業廢水排放標準中都沒有列出),所以還是一個監管漏洞和難題。”清華大學飲用水安全教研所副研究員陳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無論是人用還是獸用,阿莫西林都是用量最高的一種抗生素。”應光國說。

以2013年為例,中國的抗生素使用總量約16.2萬噸,這大約是英國的160倍。其中人用抗生素占到總量的48%,其余為獸用抗生素。

中國和發達國家抗生素使用量對比。 (李伯根/圖)

數據推演靠譜嗎?

全流域的普查對於一個科研團隊,甚至對國家來說,都十分困難。應光國的團隊采取了一種較為巧妙的方法——基於市場調查的預測。

野外調研的數據成了這項研究的前期基礎。2012年之後,他們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大規模市場調研。

“環境抗生素含量可以通過綜合抗生素的消費量和汙水處理率、人類和動物排泄量來模擬推算。”報告指出。

應光國的團隊從中國化藥協會那拿到了一份國內所有化學藥廠的名單,他們從中分別選擇了各種抗生素銷售量最大的5-10家企業作為代表,共計237家。課題組向這些企業購買了2013年的市場份額、銷售量和銷售區域等數據,從而計算出這些抗生素在不同區域的使用量和途徑。

他們再根據各流域的行政區劃組成,將各市、縣的數據相加,得到流域尺度的抗生素排放量和排放密度。最後,在排放量基礎上,模擬預測了各種抗生素在全國各流域的環境濃度。

有人質疑用市場調查的數據推演結果的準確性。應光國解釋,“市場調查結果,與藥品經濟研究所與中國藥物工業的基本數據進行了交叉比對核實,基本一致。而模型預測的環境濃度與我們及國內其他實測數據比較,多數在一個數量級內。因此是準確的。”

在他看來,這項研究最重要的意義是構建了一個全國流域尺度的模型,將來可以利用這個模型計算任何一年的抗生素使用量。

人類活動是抗生素排放的主因。在兩幅圖上清晰可見,以地理學上著名的“胡煥庸線”(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也稱為“黑河-騰沖一線”)分界。在人口較密集的中國東部,其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流域的6倍以上。

“這是第一份覆蓋面廣、數據量巨大、研究介質全面的抗生素排放和歸趨的檢測和研究報告。”陳超評價。他認為,我國科研工作者在抗生素方面已經開展了十多年的工作,由於人力、物力所限,大部分只能開展很小範圍的檢測工作,但是將這些零星的研究拼合起來,已經反映出我國存在十分嚴重的抗生素濫用和環境濃度增加的問題。

失控的抗生素管理

中國一半的抗生素貢獻給了養殖業。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曾在2007年警告說,中國養殖的海魚含有氟喹諾酮等在美國海產品中不允許使用的抗生素。

而大量的汙水處理設備對抗生素的處理明顯不足。應光國發現,很多養殖企業未經處理的汙水就直接排放到河流,或用於農田灌溉。

為什麽連統計數據都沒有。專家們的猜測是,“他們都覺得這不是最重要的,所以都沒有數據。”

更大的威脅在於抗生素的耐藥性以及它帶來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應光國的報告顯示,抗生素的使用量、預測環境濃度、地表水環境中的細菌耐藥率和醫院的細菌耐藥率存在正相關,其中使用年代較短的新型抗生素正相關更顯著。

“現在衛生部門非常關註抗生素濫用問題帶來的耐藥菌的問題。”陳超說。

抗生素在人類和動物身上的濫用被認為是產生耐藥性細菌的主要原因。在我國動物的飼養周期中,農民和農場主們一直向其投餵少量的藥物,這些藥物不是用於治愈患病動物,而是為了促生長,並抑制因近距離接觸彼此的糞便而引發的疾病,動物吃下抗生素之後,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都會隨糞便排出體外。

2013年,8名中國和美國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過一篇研究報告,三家中國商業養豬場中的糞肥里發現了149種“獨特”的抗生素耐藥基因。

這種耐藥菌可通過環境、食用上述動物的肉制品等方式傳播至人體,有的演變成“超級細菌”,導致人們難以甚至不可能通過常規抗生素來治療感染,而新藥的研發根本來不及跟上。

威脅已經在人體中暴露。2015年4月,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周穎副教授課題組,歷經1年,通過對上海、江蘇和浙江的一千多名8到11歲的學校兒童人群尿中抗生素的生物監測證實,近六成檢出1種抗生素,四分之一檢出超過2種抗生素,有些甚至有6種抗生素。

抗生素在動物中的濫用和抗藥性已經成了世界範圍內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問題之一,醫生面臨著選擇越來越少、沒有充足時間做決定等問題,他們常常被如何拯救病人生命的痛苦選擇所困擾。每年至少有200萬美國人患病,其中約2.3萬人死於耐抗生素感染。

如何監管?

抗生素可以拯救生命,但濫用的威脅更可怕。學者們都希望抗生素能有統一規範的管理,不至於未來的人類“無藥可用”。

據長期關註藥品管理的北京大學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管曉東博士介紹,我國的抗生素管理人獸是分開的。人用抗生素由衛生部門管理,而獸用則是農業部門管理。近年來醫用相對控制更嚴。

2012年8月衛生部實施“最嚴限抗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以來,抗生素在醫院和藥店受到了越來越嚴格的監管。農業部門也不斷出臺禁用某些抗生素的清單,但由於農戶分散,監管困難,效果不彰。

“對比歐美,歐盟已經禁止用抗生素來促進生長,美國和澳大利亞也正在禁止更多種類的抗生素。”管曉東說。

2013年12月,美國FDA發布了行業指導性文件《獸醫飼料指令》,要求有執照的獸醫監督抗生素的使用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3月5日,麥當勞公司宣布其在美國的大約1.4萬家餐廳將在接下來的兩年內,逐漸停止采購使用了“對人類用藥有威脅的抗生素”的雞肉。

陳超認為跨部門的合作是解決獸用抗生素問題的關鍵。他希望政府對養殖業中濫用抗生素的行為加大執法,同時給養殖戶更多的用藥指導,必要時應該把獸用抗生素也比照醫院納入處方管理,由經培訓的獸醫來實施用藥。食品監管部門應該加大對肉蛋禽奶和水產品中抗生素含量的檢測,不僅是對出口產品做測試,也要加強國內產品檢測。環境部門則應該在重點區域和重點產業進行檢測,特別是抗生素生產企業、汙水處理系統。供水部門則應加強對凈水工藝進行工藝改造,特別是在有機汙染嚴重的地方。

2015年6月9日,農業部網站公布了最新的禁用清單,擬禁止在食用動物中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諾氟沙星4種原料藥各種制劑。征求意見稿指出,由於這四種原料藥及其制劑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隱患,且已有動物專用的替代產品,因此決定禁用。

“停止濫用抗生素,珍視環境健康,為人類對抗病原微生物保留殺手鐧,確實是人人有責,也人人受益。”陳超呼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000

美國發現“超級細菌”,所有已知抗生素對其均無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523.html

當地時間周四,美國健康官員報告了美國國內首例對所有已知抗生素有耐藥性的感染病例,並表示,如果這種超級細菌擴散開來,將造成嚴重威脅。

據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刊《抗菌劑與化療》(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雜誌刊登的一篇研究文章稱,賓夕法尼亞州一名49歲婦女患上了尿路感染,在她的尿液中發現了這種“超級細菌”,而此前5個月中她並未出門旅遊。這種細菌甚至能夠抵抗最厲害的抗生素——粘菌素的作用。

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主任托馬斯·福里登(Thomas Freden)表示,粘菌素是一種用來對抗“噩夢般細菌”的抗生素,通常只在其他抗生素未能起效的情況下才會使用。“我們已經處於一個後抗生素時代。” 福里登表示,盡管這是美國的首例病例,但不久之後還將看到更多此類“超級細菌”病例的出現。

據專家解釋,這種“超級細菌”首先是受到了一種被稱為“質粒”的DNA小分子的感染,“質粒”攜帶的mcr-1基因甚至能夠耐受粘菌素。

上述研究文章稱,“(這)預示著泛藥物耐受細菌所將造成的緊急情況,據我們所知,這是美國首例mcr-1病例。”文章還表示,對這種基因進行持續監控是非常重要的。“它很危險,我們應該假設它會很快傳播擴散,如果沒有恰當控制的話,甚至是在醫院環境中也會(迅速傳播),”微生物學家、哈佛醫學院高級講師蓋爾·卡塞爾博士(Gail Cassell)表示。

不過,卡塞爾博士也表示,在還沒有弄清上述賓州婦女是如何受到感染的、這種耐受粘菌素的超級細菌在美國和全球的現狀如何之前,其傳播速度尚且未知。

新藥研發刻不容緩

在美國,抗菌素耐受每年導致至少200萬人患病、2.3萬人死亡。

去年,中國在人和豬身上發現了Mcr-1基因,引起了廣泛關註。卡塞爾博士表示,這種超級細菌是否會由動物傳染給人類,是一個亟需關註的問題。目前來說,最好的預防辦法還是徹底洗凈雙手、蔬果,並以合適的方式烹飪食物。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專家們就曾警告說,超級細菌可能即將出現,但沒有幾家制藥商在研發相關藥物方面做出過努力。

“隨著對耐藥性研究的深入,我們越來越擔心了,”福里登說,“對一些病人來說,他們的藥箱是空的。如果我們不馬上行動起來,抗生素這條路我們就快走到盡頭了。”

醫生過量開具抗生素類藥物、抗生素被廣泛適用於牲畜的食物中,這些行為也是造成超級病毒危機的一部分原因。

住院病人中,有超過半數的人會在某個時候拿到抗生素,但據相關研究表明,醫院開具的抗生素類藥物中,有30%~50%是不必要的,甚至是不恰當的,這是目前抗生素耐藥性背後的一個原因。

許多制造商也不願意花錢研發新的抗生素,他們更願意用自己的資源去研發抗癌或治療罕見疾病的的藥物——因為盡管這類藥物的研發成本很高,利潤卻也高得多。

今年1月,十幾家制造商和診斷醫療公司,包括輝瑞、默克、強生和葛蘭素史克等知名藥企在內,共同簽署了一份宣言,呼籲政府支持對研發對抗超級細菌的藥物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80

麥當勞等在美國全面停用抗生素 中國市場至今無動作

日前,美國數個消費者團體向洋快餐企業遞交請願書,並呼籲停止使用含抗生素的雞肉。麥當勞此前發表聲明稱,將停止使用在飼養過程中攝入人類抗生素的雞肉,比原計劃提前幾個月,但這一措施目前只適用於該公司在美國的餐廳。

同時,作為麥當勞的競爭對手,百勝旗下的兩個快餐品牌——塔可鐘和必勝客,早前已承諾將2017年作為停用含人類抗生素雞肉的最後期限。

英國名為ShareAction的慈善機構說,在英國抗生素有一半被用於家畜,而在美國這個數字超過了70%。醫學專家警告稱,為促進動物生長和預防疾病而常規使用抗生素是導致抗藥性強的“超級細菌”產生的原因之一。“超級細菌”每年造成至少23萬美國人死亡,並對全球健康構成“災難性威脅”。

“我們希望這一行動將鼓勵麥當勞擴大他的抗生素承諾範圍。”ShareAction首席執行官凱瑟琳·豪沃思說。

由於全球各地的農業實踐和監管規則存在差異,目前為雞肉以外的其他肉類限制使用抗生素制定時間表尚為時過早。

抗生素也叫抗菌素,是控制細菌感染的有效藥物。在畜牧養殖業中使用抗生素可以起到促進畜類快速生長、殺死細菌或阻止細菌生長等作用,亦可預防和治療細菌性感染。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會導致產生抗藥性細菌,以及畜牧產品的抗生素殘留超標,對進食者及環境帶來一定危害。

從2006年起,歐盟已全面停止使用所有抗生素生長促進劑,並分別在2011年和去年公布“反病菌抗藥性五年行動計劃”和《關於謹慎使用抗菌類獸藥的指南》,旨在預防濫用和無用抗生素獸藥。但在中國、美國、加拿大、巴西、俄羅斯等畜牧業大國目前仍允許使用促生長作用的抗菌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77

為何麥當勞只在美國不在中國停用人類抗生素?

近日,麥當勞宣布,2017年美國市場將采購不使用人類抗生素的雞肉產品。然而在其他市場卻沒有要求供應商停用人類抗生素。麥當勞“歧視化”對待的行為引起了多個國家消費者不滿。英國一家慈善機構正在發起一場聲勢浩大的電郵運動,以向麥當勞CEO發送郵件的方式呼籲麥當勞在全球範圍停止供應使用人類抗生素的食材,而不只是局限於美國的麥當勞餐廳和雞肉制品。

這一事件再次引發公眾對抗生素安全問題的關註。第一財經記者向麥當勞中國方面發起質問,為何只在美國停用人類抗生素,而在中國卻沒有停用,對這樣差別化對待有沒有合理的解釋。對此,麥當勞中國方面並未正面回答,僅僅稱:“在動物治病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必須的。麥當勞要求中國供應商對於抗生素的使用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們將與相關供應商、專家協作,根據中國農業的實際情況,逐步推進行業的發展。”對於中國市場是否考慮以及何時停用人類抗生素並未作出正面回答。

歧視對待引發不滿

麥當勞在美國本土與美國以外市場的雙重標準引發消費者不滿。對於記者的質疑,麥當勞方面表示:“在動物治病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必須的。”而事實上,媒體及消費者並沒有質疑麥當勞的肉制品養殖中使用了抗生素。麥當勞被質疑的是因為在美國停用人類抗生素,而沒有在中國也停用,這種雙重標準,歧視性對待引發其他市場的不滿。

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表示,抗生素分三種情況,一個叫人用的抗生素,一個是獸用抗生素,還有就是人獸共用的,世界各國都是這樣規定的。麥當勞現在停用的是人獸共用的抗生素。麥當勞停用的就是人獸共用的抗生素。

那麽抗生素對人類有什麽危害?厲曙光表示:“我們人類的抗生素使用主要也是為了避免人類的一些疾病來進行消炎、抗菌、殺菌等作用,但是假如我們在畜禽類的肉里面也有一些獸藥的或者人用抗生素的殘留,那就會額外增加抗生素使用的量,那麽這樣就產生一個我們現在很擔心的問題,就是抗藥性和耐藥性的問題。更有甚者,我們現在經常看到有報道叫做‘超級細菌’,這種超級細菌實際上就是一種百毒不侵,水火不進的這麽一種細菌,什麽東西對它都沒有作用。等到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時候,我想對人類的危害是很大的。”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朱毅認為,現階段國內全面停用畜禽養殖業的抗生素並不現實,但是如果依法依規使用抗生素,監管執行到位,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

綜合幾位專家的意見可以看出,采購按照法律法規使用抗生素的肉類本身並不違法,麥當勞在美國停用人類抗生素是為了為美國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健康的產品。而在中國,麥當勞卻沒有做到這一點,這一雙重標準的行為讓中國消費者很不滿。

洋快餐走下神壇

對於麥當勞的做法,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表示,這背後也有我國在食品行業的標準和美國市場存在差異。由於我國在養殖業抗生素使用上監管不嚴,同時在餐飲業也沒有不用抗生素的相關規定,洋快餐品牌不做出現相關承諾也並不違反中國的法律法規。但是,我們觀察到,近年來,中國也在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在食品安全監管上的標準,逐步與國際接軌。未來,中國對食品原料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將會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減少使用抗生素也是發展趨勢之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指出,在動物養殖過程中,防治動物疫病、穩定產量等考慮使用抗生素是比較常見的,符合規定的使用也是被許可的。但出於避免抗生素殘留帶來的危害及對抗生素造成的耐藥性的擔憂,各地都在嘗試盡可能少用或者不使用抗生素。因此,麥當勞除了在美國,在中國等其他地區也應該努力減少抗生素的使用,而不僅僅為了保護美國消費者的利益。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健康需求加強,以及洋快餐屢屢爆出食品安全事件等問題,洋快餐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已不斷下降。曾幾何時,能夠在麥當勞、肯德基過生日、買一份兒童套餐是很多小朋友的心願,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複存在了。或許意識到市場在不斷變化,麥當勞與肯德基兩大洋快餐也開始加速發展加盟以及尋找戰略投資者出售股權,通過這些方式來變相撤出中國市場。

朱悅表示,隨著在外就餐這一消費行為比例的持續提升,未來人群在快餐消費上還是會持續增長。其主要拉動因素包括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和購買力的持續提升,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動,以及快餐企業網絡的進一步拓展。相較美國,中國的人均快餐消費只有其十分之一,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當然,隨著市場的發展,消費者的要求也會變得更高更多元。首先,強勢的品牌依然會獲得更多的青睞,消費者在就餐時,不單是註重口味,更關註服務體驗、就餐環境以及品牌附加價值。知名品牌通常更能提供高水平且標準化的服務,從而吸引廣大消費者。另外,中國居民現在也日益關註健康問題。知名洋快餐品牌在食品安全系統上的監管和標準都比較嚴格,同時,為了更好迎合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嘗試推出一些帶有健康概念的新產品和營養理念,希望能借此迎合消費者,從而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65

誰是中國抗生素濫用的“幫兇”

1943年,世界上第一種抗感染藥物(通常也稱之為抗生素)盤尼西林(青黴素)問世,它的出現讓“感染”從一個死亡的代名詞變為了僅需一兩天就能恢複的疾病。

在很多藥物學專家眼中,過去的70年可以稱之為擁有“抗生素”這種魔法藥物的黃金時代,但如今,幾乎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任何一處都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這個魔法黃金時代正在過去:由於對抗生素的濫用,超級細菌更在以嚴重超過藥物發明的速度快速進化,人們因為抗生素抗藥性而再次死於感染的情況或許會再次卷土重來。

數月前英國政府的一份報告指出:在目前,全球每年有約70萬人死於抗藥細菌,到本世紀中期,這個數字會達到1000萬,而該報告的作者指出,這些數字可能還是被低估的。

8月25日,國家衛計委、發展改革委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旨在為加強抗菌藥物管理,遏制細菌耐藥。

青黴素發現者:亞歷山大弗萊明

“魔法藥物”變身“惡魔”

從天使到惡魔,細菌耐藥的全球性蔓延與抗生素的濫用不無關系。

不妨先來看看細菌耐藥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從生物的生存機制上來看,為了爭奪資源與食物,細菌之間往往會相互競爭,進而制造致命的化學物質來相互對抗,某些細菌為了保護自己就會發展出防禦系統來對抗化學物質的攻擊。

在人類早期制造抗生素時,就是把這些物質帶進實驗室並模仿合成為抗生素,而細菌也通過不斷選擇淘汰,用耐藥性的方式來回應這些抗生素的攻擊。

1972年,萬古黴素發明問世,它的抗藥性出現在1988年,時隔16年;1985年,亞胺培南問世,它的抗藥性出現在13年後的1998年;2003年,達托黴素進入臨床使用,而它的抗藥性在一年後的2004年就已經出現。

可以看到,抗生素以及細菌耐藥之間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這意味著耐藥細菌耐藥性的進化正變得越來越快。

“70年來,我們研發的新藥以及細菌的抗藥性不斷試圖超越對方,緊接著我們研發出另一種新藥然後很快出現新的抗藥性……但現在,這個遊戲要結束了,抗藥性出現得越來越快,由於不符合經濟效益,不少藥廠決定不再研發新的抗生素,於是新的感染癥開始重新席卷全球。”知名公共衛生領域的記者Maryn Mckenna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如此描述細菌耐藥的發展史。

“也許你以為,只有病患才會需要用到抗生素,但事實上抗生素幾乎支撐著我們生活中的一切。”她說,“如果產生了細菌耐藥無抗生素可用,首先缺乏免疫系統功能的病患會失去抗生素的保護,包括癌癥、艾滋病的患者、早產兒都會無藥可救;緊接著,所有植入人造物品的醫療方式都無法使用,包括血管支架、血液透析、人工關節等等;所有的手術也無法進行,如果沒有抗生素的保護醫生無法切開身體,也就沒有了心臟手術、剖腹產……一項最近的調查顯示,如果沒有抗生素,每六個人中就會有一位死亡。”

而從16年到1年,誰該為細菌耐藥的超速進化負責?

青黴素的發現者亞歷山大·弗萊明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那些輕率地使用青黴素治療的人,應該對於那些由於細菌產生抗藥性受到感染死亡的人背負道德責任,而我希望這種道德責任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首當其沖背負這樣“輕率”罵名的是醫生,盡管,最開始他們的出發點只是為了治病救人。Maryn Mckenna在演講中透露的一項統計數字顯示,在美國,大約有50%的抗生素使用其實都是不必要的,在醫生診所開出的處方中,有45%的抗生素其實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抗生素的“短期無害”以及對待感染疾病的“立竿見影”甚至在日常診療過程中的“預防性作用”讓醫生們對這種魔法藥物如獲至寶。

漸漸地,人們學會了用抗生素自我治療。藥店對於抗生素藥物的隨意銷售,讓這類藥物成為了幾乎全球家庭的常備藥。

而在中國,這一問題更為嚴峻:無論是在城市還是縣域市場、等級醫院還是基層醫院的藥物銷售統計,抗感染類藥物,也就是各類抗生素的銷售額常年穩坐第一。

誰是幫兇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在多地采訪的調研發現,當地醫院的抗生素濫用與醫院所處區域的經濟的發展情況不無關系。

上海市複旦附屬中山醫院門診科室的醫生沈洪向記者透露,從幾年前嚴控抗生素使用以來,在上海抗菌藥物的濫用情況已經比以往好得多,“現在是抓得比較嚴,每一種抗生素藥物都有規定的使用比值,超過這個比值了,科室、醫生都會扣獎金,並且只有在特定科室的特定級別(往往是副高級別以上的住院醫師)才有抗生素的開具權。”

但從北京、上海這樣的一些城市向周邊蔓延,這樣的情況就變得不理想起來。

“抵制抗生素濫用的管理是從2012年開始,在去年,國家還針對這一情況出臺了抗菌藥物使用的指導原則,但不可否認,濫用的情況還是很嚴重。”上海市周邊某縣域醫院的感染管理科負責人劉天(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2012年開始正式管理抗生素使用後,幾乎每個等級醫院都必須配備這樣的科室,但實際管理權微乎其微。

在醫院的藥物管理中,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性、限制性、特殊使用三類級別。其中,非限制性使用的抗生素管理的級別最低,對應考核的微生物送檢率只需達到30%;限制類抗生素需要達到50%,而特殊使用的抗生素藥物,如四代頭孢,微生物的送檢率需要達到80%。

“特殊使用級別的抗生素抗菌的種類最多,按理說只有經過微生物送檢後確定必須使用的患者才可以用,我們醫院對這一送檢率的標準是80%,但實際可以達到50%就不錯了,非限制性使用的抗生素就更加不達標了。”劉天透露。

根據2015年國家出臺的抗生素管理辦法,針對抗生素的使用,醫院需要從科室到醫生個人進行逐級考核,但在大多數的醫院,這樣的考核都是效果甚微,由於不受重視,抗感染科室也幾乎沒有任何權利來對這樣的考核進行獎懲執行。

“在我們醫院,內科大夫收入的85%都是來自抗生素藥物產生的提成。”哈爾濱一家知名三甲醫院的感染管理科人員陳元(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據他透露,抗生素的濫用,兒科、內科、手術科室都是重災區。而其中的原因深究下來與藥物回扣、醫患關系矛盾不無關系。

“在黑龍江,主任醫師每月的到手工資也只有5000元左右,不僅待遇低,工作強度還很大,所以就比較容易出現多開藥、開貴藥的情況。”陳元所說的開貴藥,是指原本可以開非限制性級別的抗生素藥物(比如頭孢一代,價格約為十幾元),但出於療效和價格的考量開具了特殊使用級別的抗生素藥物(比如頭孢四代,價格約為上百元),而後者可以更快速地激發細菌耐藥的產生。

“兒科用得也很多,因為抗生素可以讓孩子好得更快,很多家長看孩子超過兩天病情還沒有起色,會找醫生理論,有的醫生為了避免麻煩,明明可以通過孩子自我抵抗力自愈的感冒發燒,也會開點抗生素,而且有時上來就是頭孢三代,因為這樣讓病情好得更快。”

抗生素濫用的另一種情況,業內稱之為“預防性耐用”。

“其實根據最新出臺的指導原則,手術科室為了防止術中感染,只可以在術前半小時、術後24小時內使用抗生素,但在目前,多數的情況是術後已經五六天的病人還在使用。”劉天舉例說,“有些手術,只需要使用一代、二代頭孢的也會用上三代、四代的廣譜頭孢,後者的價格會翻上好幾倍。”

對於醫院的院長而言,抗生素的使用管理更是矛盾。

“比如我們醫院雖然是公立醫院,但每年的政府補貼連醫生一個月的工資都不夠發,如果沒有藥物收入,醫院的正常運營都很難維持。”作為東北地區最好的醫院之一,陳元所在的醫院一次特需掛號的費用只有20元,而在北京、上海的三甲醫院特需門診費用普遍是這一價格的5到10倍。醫院運營的壓力讓這些醫院的院長對於抗生素的濫用不得不睜只眼、閉只眼。

“其實在很多一線城市的醫院,抗生素已經不作為主要收入了,而是以手術、檢查的收入為主,在那些醫院的抗生素濫用情況就會好一些,可以說,以藥養醫的機制不破,在基層醫院抗生素管理的路就還會很難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劉天這樣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中康資訊在2015年對全國的藥物銷售市場做出了統計,結果顯示,抗感染類藥物在多個統計方式中都牢占銷售第一的寶座。其中,城市的等級醫院和基層醫院在使用全身性抗感染藥物占總藥物比例上分別為15.1%和19.7%;而縣域等級醫院和農村基層醫院的這個數字竟高達23.2%及28.1%。

陳元曾經在東北地區的不少醫院做過調查,他發現抗生素導致的結果比自己預想中的還要差千百倍:比如在同樣作為重災區的ICU(重癥監護)病房,有40%以上的病人是多重耐藥菌感染,“抗生素種類目前一共15大類,有很多病人對7種抗生素都產生了耐藥,有的病人只剩下一種抗生素還有效,還有的患者全部出現了耐藥,對他們來說,就只能等死。”

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起醫院,農牧領域的抗生素使用更為嚇人:一位抗生素原料的行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我們日常所食用的大部分動物都是攝取抗生素的,而這不是為了治療,是為了使動物們適應工廠以及農舍的生活環境,這樣降低養殖動植物的死亡率、加速成長。

“在美國每年約有80%的抗生素是賣給農場的動物用,而不是人類。這使得農場培養出具有抗藥能力的細菌,並且這些細菌通過水和土壤散布到了水產、種植的各個領域。”Maryn Mckenna說。

在我國,這一問題也同樣嚴峻:上述抗生素原料藥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十年前,抗生素在我國農業領域的使用就已經很普遍,“比如在大閘蟹的養殖過程中加入抗生素,可以讓高密度養殖的大閘蟹死亡率明顯降低,而且生長得更快。”他說,“在我們日常所食用的魚肉、雞肉中也都有抗生素的存在。”

尋求高效管理

在歷史上,第一個接受青黴素治療的病人是一位名叫Albert Alexander的英國警察,曾經他因為細菌感染,需要摘除一只眼睛以保留生命,青黴素替他保住了雙眼。而那次感染的源頭是這位警察自家花園中的一根花刺。而實際上,一旦細菌耐藥風暴來襲,不僅重癥患者再難獲取有效藥物,就連這樣的來自日常生活中的感染也存在了致命的可能。

對於公共衛生領域來說,如何建立一個高效有力量的體系對抗生素的使用,進行管理是當務之急。

“8月25日頒布的這份行動計劃會對傳統、低端的抗生素生產企業起到限制作用,尤其是抗生素原料藥的生產企業受影響比較大。但對於抗生素的創新型企業反而會有促進,是一個利好的政策。”高特佳投資執行合夥人王海蛟對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目前,包括輝瑞、廣州白雲山、哈藥集團、國藥集團、華潤醫藥、揚子江藥業在內的諸多制藥企業都有布局抗感染藥業務。

以哈藥集團(600664.SH)為例,根據其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財報,其抗感染藥物盡管依舊在所有銷售品類中排名第一,上半年銷售破10億,但同比已經有所下降。哈藥集團的財報中將這一下降原因歸結為“受抗生素限用、醫保控費和醫保招標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事實上,在中康資訊的統計中,我國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在近兩年也的確是緩慢下降的,比如在城市等級醫院的用藥市場中,2015年全身性抗細菌用藥份額占總份額的比例是15.1%,但2016年預計可以下降至14.4%;而在縣域等級醫院市場,這一比例也有望從23.2%下降到22.8%。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不完全統計,在醫藥行業中,涉及抗生素生產的企業數量可以達到總量的80%,以阿莫西林為例,目前國內阿莫西林同類藥物的生產批文達到上百個,但伴隨著《行動計劃》的不斷推進,在抗生素限用以及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等多重政策的篩選下,這些生產企業也將在未來迎來洗牌。

本次《行動計劃》透露,到2020年,將實現在新藥研發、憑處方售藥、監測和評價、臨床應用、獸藥使用和培訓教育共6個方面的具體指標。比如,將爭取研發上市全新抗菌藥物 1~2 個,新型診斷儀器設備和試劑 5~10 項;零售藥店憑處方銷售抗菌藥物的比例基本達到全覆蓋等等。

“醫學上急切需要能夠對抗超級細菌的抗生素,那麽就需要政府可以對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進行補助,包括延長專利期限、提供優先審評通道,以吸引其他企業重新投入到抗生素的制造中來。”王海蛟對記者表示,目前,抗生素類藥物的研發時間平均超過了10年。

對於醫院管理來說,一套更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也正在被期待。

“政府可以嘗試建立一套系統來分析數據,自動化並且明確地告訴我們抗生素的使用情況,並且建立藥物醫囑的把關機制,對處方藥進行再次確認,這些都是信息化的解決方案,在未來可以被期待。” Maryn Mckenna說。

對於中國而言,如何破除以藥養醫的體制,加快醫院收入從藥物到醫療服務的轉變,以及提高醫生待遇,恐怕亦是破除抗生素濫用的根本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