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萬眾期待的私有化價-電訊盈科(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104/LTN20081104432_C.pdf

在今晚十點五十八分宣佈,真是夠絕。

最終私有化價為四個二(五合一前的八毛四),較沙示時期的四元一角五分(即五合一前的八毛三分)多五仙(多一仙),由李x楷和網通分別佔74.13%和28.57%,即今次李氏間新加坡公司出大份,網通出細份。

私有化之後,電訊盈科派息給李的公司和網通,和私有化所出資金相若,即不用一分錢就取得公司,真是高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87

期待全球「大交易」——專訪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1324&time=2011-03-26&cl=115&page=all

全球再平衡的關鍵是方向相反的需求變化步調一致,需要全球範圍的徹底談判,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則是「後話」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李增新

 

  金融危機之後,呼籲進行全球性變革的各種呼聲此起彼伏。但真正迫切和必須的,是什麼樣的改革和政策?3月17日,北京英國大使館,全球最重要的 經濟決策者之一、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的行長默文·金(Mervyn King)向財新《新世紀》週刊闡述其與眾不同的看法。

现年63岁的默文·金已在英国央行浸淫20年,担任行长也有八年。KathyWillens/人民图片

現年63歲的默文·金已在英國央行浸淫20年,擔任行長也有八年。 Kathy Willens/人民圖片


  記者面前的默文·金滿頭銀絲而目光深邃、中氣十足,學院氣的面部表情內斂拘謹。現年63歲的他已在英國央行浸淫20年,擔任行長也有八年。近年 來英國經濟遭受重創,他的決策力經受考驗;危機中他對銀行業的救助、一改通脹「鷹派」立場而推行量化寬鬆、對財政整頓的執著、在金融監管改革中的實用主義 策略,也使他備受爭議。

  此次採訪,默文·金希望多談「再平衡與結構調整」。此前一天,他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會面,並在北京中央黨校發表題為「我們是否需要一個國 際貨幣體系?」的演講。他呼籲全球各國作出努力,通過談判設定淨出口比例、真實匯率、資本流動、促進金融穩定的審慎宏觀政策及儲蓄率五個領域的具體目標。

  顯然,實現再平衡是他當前關注的重點。採訪中,對有關日本地震、北非及中東動盪對全球商品價格、通脹及政策取向的影響,他以「長期內世界經濟是 有韌性的」一言概之,對歐元區現狀與新的救助機制也未給出評判。

可信的退出

  財新《新世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復甦步調不一致,在 發達國家內部也存在差別。在政策上應該如何應對這種局面?

  默文·金:一些國家從危機中的復甦很快,是因為他們不存在銀行危機,其實他們在90年代也經歷過類似的危 機。工業化國家則經歷了重大的銀行危機,銀行業需要收縮資產負債表,貸款量急劇下降,實業投資的成本變得很高。這種危機就比單純的衰退在復甦時慢很多。

  將來,世界經濟取決於新興市場追趕先進經濟體生產率水平的速度。如果迎頭追趕,他們就能實現比發達國家更快的增長率。但一旦達到技術前線,一國 增長率就會出現拐點,之後會降下來。但哪些國家會最先步入這個階段,何時會發生,很難預測。沒人知道未來會怎樣,能做的就是設計一種經濟和政策框架,使我 們能夠在始料不及的挑戰到來時,具有足夠的韌性。

  財新《新世紀》:大家都很想知道,發達國家究竟怎樣使投資 人相信,他們具有可信的退出策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主要發達經濟體,調轉貨幣政策的方向。

  默文·金:沒錯。我認為要使政策框架值得信任,它首先要看起來可信,也就是必須是一種對銀行面臨挑戰的理 性、高明的回應。

  許多工業化國家的產出水平還是比危機前相差很多,還有產能閒置,通脹壓力主要來自外部的油價、食品和其他商品價格上漲,但國內產生的通脹壓力非 常低。只有當國內內生的通脹預期開始抬頭,才是需要結束刺激性貨幣政策的時刻。

  這是為何在我們的政策框架之中,強調當前的通脹率,但更重要的是要看未來18個月、兩年的走勢。貨幣政策遲早要退出,利率要回到正常水平。但這 不代表明天就要這麼做,也不代表永遠不做,必須在中期內的通脹風險與通脹目標之間加以平衡。只有當金融市場中的人們認為,決策是考慮了未來風險,並做出正 確判斷的時候,貨幣政策的退出策略才是可信的。

  財新《新世紀》:從歐洲的經驗看,是不是存在這樣一個臨界 點,即債務水平超過某種程度後,市場信心會突然會崩潰?包括美英在內的國家目前的財政整頓方案,是否足夠挽回和維護信心?

  默文·金:這並非是一個物理或機械問題,找到一個確切的臨界點是不可能的,主要還是取決於市場情緒。

  在危機中,公共債務佔國民收入的比例大幅提高,一個原因是政府需要支持銀行,同時也是總需求和產出大幅下降後稅收收入減少的結果。

  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市場有實實在在的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但當你正在喪失市場信心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令市場重拾信心,否則就要為債務 付出顯著增高的利息。自然而然地,各國政府紛紛宣佈中期內要有一個框架,將債務降到可持續的水平。

  如果看英國的經驗,可以說已經恢復了信心。當然,各國都處在不同的境況,將來還會有比較大的挑戰。日本地震的事證明了世界充滿了怎樣的不確定 性,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要設立明確的政策框架,才能對出乎意料的事件做出理智的應對。

調整「齊步走」

  財新《新世紀》:近來對全球再平衡的討論非常多,但世界經 濟真的實現平衡增長,就會避免未來的危機嗎?畢竟金融危機已經存在幾百年了。

  默文·金:我想強調,2008年的危機是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世界需求和產出以及世界貿易顯著下降,影 響了每一個國家,包括那些根本沒有銀行危機的國家。確保不再發生同樣的危機,符合每個人的自身利益。

  本次危機有兩個最主要成因,其一是世界經濟不平衡。資本流動的方向顯示,逆差國家一直在大量舉債,內需是在不可持續的高水平,遲早需要向下調 整;而在高儲蓄的國家,內需遲早要向上調整。

  另一個成因是逆差國家的金融體系需要改革。目前西方國家有對銀行業本質的大討論,涉及將來政府要如何在必要時提供支持。有時候這種討論是以去除 「太大而不能倒」為標題,我個人喜歡說「太重要而不能倒」,指的是納稅人對一些金融機構提供的隱性補貼。這種隱性補貼使金融機構的槓桿率大幅提高,其他國 家為他們提供了資金。由於能夠以廉價的成本舉債,這些機構擴大資產負債表的途徑並不是放貸、增加權益或再投資,資產負債表非常脆弱,有超高的債務—權益 比。

  如你所說,西方世界自打工業革命以來就一直存在金融危機。但這一次,兩大成因其一是全球經濟不平衡,其二是西方國家銀行體系問題。依靠這兩年的 政策刺激,才使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開始復甦,但根本性的問題仍未解決。刺激政策帶來復甦,作用是使調整不至於激烈到難以承受的程度,但不會減弱調整的需要。

  財新《新世紀》:問題是,在中短期內,有可能出現順差國家 的內需增加,趕不上逆差國家需求的下降,這個缺口如何解決?

  默文·金:是的,這也是最困難的環節,即要避免在再平衡過程中,使世界需求和增長降低至低水平,因為這意味 著全球範圍的衰退。要確保的是,不平衡在逐漸化解的過程中,維持一個高水平的需求和增長。因此要有國際協調,確保中國和其他高儲蓄國家國內消費增長的速 度,要與逆差國家國內消費下降的速度相一致。

  最重要的是要記住,經濟增長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拜貿易所賜,貿易中每個人都獲益。問題只出在不平衡,關鍵是解決不平衡的過程中不能扼殺貿易。

  財新《新世紀》:難題之一是,中國將來要面臨人口老齡化問 題,或「未富先老」,這種情況下內需增長很可能受限?

  默文·金: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不過,沒人不切實際地期望中國內需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確定的是,其 國內消費佔國民收入的比例目前是非常低的,這反映的是缺少保險的途徑和融資渠道,這些可都是可以改變的。

  沒人能獨善其身,即使像中國這樣巨大、強大的國家,也深受危機所害。這說明,每一個國家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都需要與其他國家合作。中國政府已經 意識到最基本的經濟因素,這不是西方迫使中國做不願意做的事,這本就不是個「零和遊戲」。出路是,大家把紛爭擺到桌面上來談,本著實現共同利益的原則,各 自做好自己的工作。

先交易後共治

  財新《新世紀》:提到國際協調,在演講中你給出了五點建 議,要尋找一些「公允標準」,這是不是一種對更明確、更有強制力的全球治理架構的探討?

  默文·金:我認為世界還沒有做好準備,接受強制性的指標信號或懲罰措施。但需要的是對要做什麼要有更明確和 更廣泛的認知和共識。

  G20內部,包括巴西,可能還有印度等國家,就提出來他們的本幣升值到了一種不舒服的水平,於是對資本流動採取管制。短期內確實有管制的需要, 因為匯率變動會使真實成本上升;但在長期內,我們都不希望有管制,資本應當自由流動到投資回報最高的領域。因此,我們需要規則,明確何種情況下,一國可以 採取管制。

  可能最重要的還是,在消除不平衡的過程中,需要各國在結構政策上的對話。要告訴中國和其他國家,西方國家要怎樣實現儲蓄率的提高。比如在英國, 我們有個五年計划來削減財政赤字,這是提高國民儲蓄率的措施之一。西方也需要其他政策調整,比如解釋將如何支付福利支出。同等地,我們需要與中國進行有關 結構政策的對話,在長期內如何提高國內消費。

  需要對化解不平衡的速度、節奏有個時間上的約定。在時間上達成一致,就對所有逆差國家、中國及新興市場國家都更有說服力。這以後,我們就會開始 琢磨:「那麼需要何種匯率政策,才能在期限內實現調整呢?」匯率是其中之一,但只是其一,要改變的比匯率寬得多。

  財新《新世紀》:具體到每個國家,比如順差國的中、日、 德,都有自身特有的情況,如何才是「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默文·金:確實如此,大家各不相同,都要有自己的對策。我不能替中日德說,各自需要做什麼。清楚的是,德國 順差主要是相對於其他的歐元區國家,那麼德國就需要從歐元區內部入手,這對全球再平衡同樣具有意義。

  正因為各不相同,簡單的強制性懲罰措施並非當下的解決之道。今天需要做的是具有大量信息交換的私下對話,而不是國際會議的會後聲明,要在不同政 府之間對經濟根基問題有真正的理解,並各自設立五到十年的調整時間表,也就是我所指的「大交易」。

  也許在將來,我們可以慢慢演進到設立一個類似於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機構或框架,在全球治理上推進一步;也許最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能夠設計出對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賬戶做出規定的類似體系。

  財新《新世紀》:這個「大交易」的過程,是否也需要全球貨 幣體系發生改變?

  默文·金:不。人們喜歡談國際貨幣體系,但往往並不清楚這指的是什麼。究竟哪種貨幣是國際儲備貨幣並不是當 前最緊迫的問題。因為國際儲備貨幣是由全球數百萬願意持有這些貨幣的意願來決定。今天,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儲備貨幣,美元取代了英鎊是由於美國經濟變得更 大、更重要。

  隨著時間的變化,人民幣會變成一個主要儲備貨幣,但絕不是國際協商的結果,而是中國經濟繼續增長,變得更大更強,最終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財新《新世紀》:但畢竟中國擁有巨大的外匯儲備,即使增量不再積累,存量已經是個大問題。人民幣是不是需要一種中間過渡狀態,比如先行加入IMF的特 別提款權(SDR)?

  默文·金:正因為逆差國家過度舉債,中國又是順差國家,才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結果是現在高度依賴國際經 濟,其他國家一有風吹草動,都要牽動中國的神經。中國的外匯儲備問題正印證了,沒有國家是「絕緣」的。

  可以考慮加入SDR,但人民幣仍要以可兌換作為先決條件。SDR不是貨幣,是儲備資產。人們可以持有任何想要的貨幣,美元、日元、歐元、英鎊, 想持有SDR也行。但SDR還是基於現有貨幣,換句話說並不存在一個過渡階段,加入SDR與人民幣變為國際儲備貨幣是相伴的過程。

  本刊實習記者余思偉、李婉然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0

2012年銀行股更值得期待 寧靜致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aecf01011oqa.html

銀行的生意模式是最好的商業模式,用別人的錢賺錢,資本是最稀缺的東西,銀行的產品永遠是供不應求的。信貸規模收緊時提價,信貸放鬆時規模超速增長,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其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更何況中國的銀行牌照不是那麼容易拿到的,本身就是一種資源。2011年部分銀行的PB下降到了1以下,就是用比原始股東的投入更優惠的價格入股,比自己直接去開銀行還合算。

 

只要管理好風險,不賺錢都難,所以選擇管理優秀的公司,成功是大概率事件。目前的銀行股估值比2011年初更有吸引力,從2011年銀行的表現看,沒有理由在2012年不投資銀行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38

存儲新星Fusion-io:期待2012

http://news.imeigu.com/a/1326407608093.html

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Fusion-io公司的成功上市是存儲行業內的重大事件。如果說,2008年初EMC宣佈將在高端Symmetrix DMX-4存儲系統中採用企業級固態盤(SSD),讓其供應商STEC在存儲行業內廣為人知,股價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後都呈上漲之勢;那麼,Fusion- io借助Facebook和Apple概念的高調IPO,則在讓更大範圍的人群瞭解固態存儲的同時,也引來了一眾競爭對手的搭車宣傳,意欲取而代之者更是 大有人在……

Fusion-io走過的「光輝歲月」

經濟危機之前實現IPO的幾顆存儲新星如Data Domain、Isilon和3PAR,都是把獨特軟件能力包裝在可直接交付給最終用戶的系統級產品中,這種模式一向被分析師和投資者看好,Data Domain和3PAR還經過了兩對業界巨頭(EMC-NetApp,HP-Dell)的幾輪爭搶「抬價」,最終被收購時的成交價也不過20多億美元。相 比之下,Fusion-io公司僅市值就超過了20億美元,似乎與很多人眼中「低人一等」的部件級供應商的定位不符。

Fusion-io的ioDrive閃存加速卡替代使用大量硬盤驅動器提供高IOPS性能的SAN存儲,也降低了對服務器和中間存儲網絡的需求,為用戶節約佔地空間和能耗

沒錯,Fusion-io所在的固態存儲領域,是正在冉冉升起的朝陽產業,市場潛力巨大。不過,具體到其提供的產品——PCI-E接口固態存儲卡 (Fusion-io似乎很不喜歡「SSD」這個詞),在英特爾、美光(Micron)、EMC、STEC、LSI和Marvell等或大或小的覬覦者們 的競爭產品即將「蜂擁而入」的情況下,Fusion-io的先發和技術優勢還能發揮多大作用?如果不能保持高售價,又不具備規模效應,(目前為止)最好的 2011年是不是Fusion-io最後的一個好年景?

Fusion-io CEO David A. Flynn認為,由於CPU與存儲的性能差距不斷拉大,導致服務器普遍利用率低下,而Fusion-io的目的就是減少處理器的閒置。通過把閃存變成內 存,讓存儲儘量地向處理器和服務器靠近,避免中間的存儲網絡環節,不僅提升了服務器利用率,也降低了供電、冷卻和軟件授權等相關費用,數據中心每年可節約 的花費超過2000億美元

簡而言之,如何保證2012年不會成為Fusion-io的「2012」?事關公司發展,當然是日前來京的Fusion-io CEO——David A. Flynn先生回答最合適啦。

競爭:「我們是一家系統廠商」

有讓Fusion-io遭遇「2012」的願望和潛能的,非2011年相繼發力PCI-E SSD市場的眾多競爭者莫屬。不過,David A. Flynn對STEC和Marvell等廠商頗不以為然,因為他們「都是部件公司」(全家都是Components?),而「我們(Fusion-io) 其實是一個提供方案的系統公司,有點像當時VMware在業界的地位也有很多人認識不到一樣。有些客戶或分析師理解我們的技術和我們的方案,就會很好的理 解我們公司的價值。有些不太懂的話,就會把我們看成類似STEC或OCZ(的部件公司)……我們和他們是不一樣的。」

與某些雖然同為PCI-E擴展卡形態,但通過多個SSD做RAID的方式實現的競爭產品相比,ioDrive的數據處理流程大為簡化,縮短了響應時間

2010年,Fusion-io剛開始在國內宣傳的時候,主要強調其ioDrive硬件上的優勢:直接將閃存當內存使用,中間不經過RAID控制器 和接口邏輯的轉換,明顯縮短了延遲,性能會更快。應該說,與當時為數不多的PCI-E形態的競爭產品如LSI WarpDrive相比,這一點基本成立。但在Fusion-io忙於IPO的時候,競爭對手們也沒閒著,譬如美光推出的RealSSD P320h同樣基於單芯片PCI-E控制器(沒有RAID和接口邏輯開銷),LSI則收購了知名的SSD控制器提供商SandForce。隨著產品形態獨 特性的喪失,Fusion-io的硬件優勢將大為縮減。

Fusion-io宣稱,其ioDrive閃存加速卡的訪問延遲比FC/SAS/SATA等驅動器形式(Drive)的SSD低3個數量級,響應時間上的優勢巨大

在這種情況下,David A. Flynn宣稱Fusion-io是一家解決方案提供商,堪稱明智之舉。軟件是解決方案中必不可少的黏合劑,譬如與ioDrive同為ioMemory平 台組成部分的Virtual Storage Layer(VSL),還有被歸入系統軟件的ioTurbine(Fusion-io上市後收購而來)。既然在商業模式上與那些SSD廠商不一樣,自然也 就不構成競爭關係。為了讓大家理解這一邏輯,David A. Flynn甚至做了一個不太恰當的類比:「EMC和希捷之間是不是有競爭?」(希捷是EMC的硬盤驅動器供應商,但Fusion-io是不會讓美光或 LSI供應PCI-E成卡的吧……)

蘋果的云服務從不太成功的MobileMe時期就成為了Fusion-io的客戶,使用ioDrive加速用戶數據庫訪問。在iCloud中的角色 應該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iCloud還採用了EMC的Isilon集群NAS存儲,堪稱閃存與傳統存儲分工協作的典範,估計EMC想用「閃電計劃」把 ioDrive也替換掉……

在被問到誰是最有實力的競爭者時,David A. Flynn對EMC的閃電計劃(Project Lighting)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因為EMC是(貨真價實的)系統公司,閃電計劃採用技術架構與ioDrive相似的PCI-E接口固態存儲卡,代表 承認了 Fusion-io的價值。但是,David A. Flynn認為,EMC的閃電計劃還是「SSD」的概念,而且只是作為數據的中轉站,最後仍然要傳送到共享的存儲系統(SAN)上,不像Fusion- io通過虛擬化層(VSL)把數據直接轉移到不同的應用中。最關鍵的一點是,EMC推動閃電計劃,可能會影響其賴以立足的SAN收入。所以EMC宣傳閃電 計劃時不可避免地談到Fusion-io,反而幫助更多客戶「理解我們的解決方案領先之處,其實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收益。」

平衡:大客戶、合作夥伴與渠道

作為存儲IPO成功的新典範,高速增長的收入和一路走高的股價是Fusion-io的兩大法寶。以2012財年第一季度7440萬美元的營收和1510萬的利潤來看,Fusion-io目前23億的市值較高,被收購的可能性不大。

Fusion-io能有明顯高於Isilon、3PAR等「前輩們」的市值,一方面緣於固態存儲市場巨大的潛力——這從Fusion-io營收的增 長速度上就能看出來;另一方面也離不開Facebook和蘋果的「光環效應」。在IPO之前,僅Facebook一家就為Fusion-io貢獻了近 50%的收入,蘋果接近20%,加上蘋果的另一個Steve(Stephen Gary Wozniak,斯蒂夫·沃茲尼亞克)也被拉來出任CTO,大大提升了Fusion-io在大眾投資人中的知名度。

ioDrive Duo屬於第一代ioDrive產品

於Fusion-io而言,Facebook既是最大的金主,也是最亮眼的招牌,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正所謂「福兮禍所伏」,一旦失去了這一客戶,對 Fusion-io將是巨大的打擊,很可能導致股價大幅下挫,墮入窺伺者收購的「心理價位」亦未可知。況且,就以IPO之後的第一個完整季度(2012財 年第一季度)來說,營收只比前一個季度增長了4%,不知已習慣了高速增長的Fusion-io作何感想?

第二代ioDrive——ioDrive2

David A. Flynn坦承,現在Fusion-io還是有55%的收入來自Facebook和Apple。「其實我們公司還不到一年的時候,就已經和 Facebook一起合作,然後一起去計劃他們下一代的數據中心架構,所有我們有非常強的信心(不會失去)。」當然Apple也是類似的說辭。至於營收, 他表示,在IPO之前做財務準備的時候,計劃每個季度大約5000萬的收入,而實際得到的多出了40%左右。之所以在這方面相對保守,因為他們擔心萬一有 什麼意外情況的話,不會讓投資商落空。

不管話怎樣說,誰都明白把公司過半的身家押在兩個大客戶的「忠誠度」上是很危險的。與前一季度相比,兩大客戶以外的業務增長了32%(可見大客戶的下降不可避免),而在這另外的45%之中,OEM佔了30%,其中約80%還是Fusion-io的銷售自己跟著服務的。

Oracle的Sun Flash Accelerator F20 PCIe卡一直是Fusion-io諷刺的對象,原因就在於其採用了RAID控制器加SSD的實現方式,而且SSD的控制芯片還是Marvell的「消費 級控制器」——如果直接OEM ioDrive,就不會成為Fusion-io打擊的靶子了……當然,在軟件上兩家公司的合作很密切,畢竟Oracle數據庫是ioDrive上最常見的 應用

在Fusion-io的三大OEM客戶(HP、IBM和Dell,Supermicro為新增)中,HP和IBM為主力,其中又以HP最多。但這顯 然不是第二代ioDrive只支持HP-UX而不支持AIX的理由,David A. Flynn告訴我,其實AIX在先,但是IBM行動太慢了……

在渠道合作夥伴上,除了原來的中科軟,Fusion-io又增加了神州數碼。神州數碼存儲及應用優化事業部總經理趙琳認為,很看好Fusion- io在云計算和虛擬化應用中的能力。David A. Flynn也表態說,Fusion-io在增值分銷商(VAR)的選擇上非常謹慎,不會簽約太多的合作夥伴,因為那樣會把雙方的價值降低很多。 Fusion-io的銷售系統有一個註冊誰先帶來客戶或項目,會得到相應回報的機制。如果Fusion-io的銷售是與合作夥伴拿下的項目,所得到的回報 會比自己去做更好,以激勵銷售與合作夥伴一起開拓市場。

目前Fusion-io在中國的重點縱向行業是Web 2.0(搜索、DB、遊戲、社交媒體)、政府、製造業、商務。作為Web 2.0的典型代表,新浪私有云平台系統架構師陳爾冬介紹了Fusion-io的ioDrive在新浪微博中的應用,目前新浪在使用的ioDrive超過 150個,承載著新浪約10%的數據庫。2012 年Fusion-io將大力拓展金融服務、電信、政府和公共部門等行業,而要更好的完成任務,無論借助OEM還是渠道合作夥伴,Fusion-io在中國 的人手,都還要增加才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19

低油價難以期待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23/100371978_all.html

  雖然全球經濟增長疲弱,但在地緣政治衝突的陰影下,國際油價仍在節節上升。去年10月,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還是每桶100美金左右,現在已經高至每桶125美元,漲幅接近25%。同期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幅度更是超過30%。

  除了政治因素,高企的能源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拜各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所賜。旨在拯救經濟的政策,現在已經顯示出損及全球經濟增長的副作用了。美國低廉的天然氣價格雖部分抵消了高油價的衝擊,但其強勢復甦的前景不可避免地籠罩上了厚厚的陰影。新興經濟體的任務更加艱巨,油價走高帶來的通脹和增長放緩的壓力同時存在,處此尷尬境地,政策抉擇愈發艱難。

不解的衝突

  經歷了自去年年底以來石油禁運、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大打口水戰、伊朗輪番軍演、美國航母游弋海灣水域等一系列波折之後,美國和伊朗之間的衝突升級,戰云愈來愈濃重。用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去年11月的話來講,「如果你現在還沒有聽到戰鼓敲響的聲音,那你一定是耳聾了」。

  不過,除以色列以外的各方近來頻頻發出緩和局面的信號:3月初,面對到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對伊朗動武可能性的遊說,奧巴馬強調仍有餘地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一週後,英國首相卡梅倫訪美,力挺奧巴馬此番表態,稱其「改變了局面」,「如果以色列對伊朗發動攻擊,將不會得到英國的支持」。英國駐美大使魏瑪科(Peter Westmacott)也稱「軍事打擊在未來數月並非正確選擇」。

  國際社會也在一年多以來首次嘗試與伊朗重回談判桌,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在內的六大國3月6日同意與伊朗重啟有關其核計劃的談判。作為回應,伊朗表示將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訪問一處伊軍事基地。2月伊朗曾拒絕了IAEA檢查該基地的要求。

  戰鼓為何有所平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東問題專家李偉建分析,因為各方要考慮衝突的代價。「如果一直向衝突方向發展,結果各方都無法接受,到一定時候就要緩一緩,看有沒有可能解決。」

  儘管不能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但鑑於國內政治和經濟情況,美國並不願意倉促地發動對伊朗的戰爭,主要有兩方面考量。

  一是戰略上美國剛從伊拉克戰爭泥潭走出,戰略重心從中東向亞太轉移;正值大選年,以連任為第一要務的奧巴馬無暇多添一個戰爭包袱。

  二是受伊朗局勢影響的國際油價節節攀升,對本已疲弱的美國經濟復甦造成威脅,也影響到奧巴馬的支持率,使奧巴馬不得不為開戰降溫,用他自己的話來講,「致使美國油價上漲的最主要動因就是對向伊朗動武的猜測。這也是政府近來試圖平息有關戰爭言論的原因。」

  而此前態度強硬的伊朗也樂見一個低風險的外部環境。伊朗的處境並不有利:其國防預算只有美國的五十分之一,既沒有對鄰國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能力,也無力長期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與美國交惡,在其周邊有超過30處美國軍事基地,美國早有政客反覆呼籲伊朗政權更迭。用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沃特(Stephen M. Walt)的話來說,伊朗有理由擔心,也確實需要核這樣一個選項。

  而一個本身處於相對弱勢的伊朗,其強硬態度更多是以攻為守。李偉建認為,「把話說得很厲害,讓對方考慮戰爭的成本」。但是,伊朗不會主動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主動封鎖等於宣戰,會失去很多原本處於中間立場或者反對美國做法的國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中東問題專家殷罡也認為,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對伊朗來說是向世界宣戰的行為,是一種自殺行為。「伊朗在沒有受到攻擊的情況下不會這樣做,在受到攻擊後也沒有能力這樣做。」

  對於美伊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殷罡分析,決定權在伊朗一邊。「如果伊朗不顧國際壓力,最終做出製造核武器的決定,肯定會爆發戰爭;如果伊朗放棄核武計劃,美國和伊朗的關係就會得到改善。」

  不過,李偉建認為,伊朗問題未來發展並不會平順,因為美伊之間的根本分歧沒有解決。其中顯性分歧是核問題,包括伊朗核項目的透明度如何,是不是用於軍事目的。隱形問題是美國和伊朗在本質上互不信任。

  他認為,伊朗不願意將核項目透明的原因之一是希望掌握對美國有所制約的籌碼,因為美伊關係不對稱,雙方實力相差大,以及美國對伊朗的敵對態度。「如果全部交給美國了,透明了,美國並未必會改變對伊朗的敵視。先例就是卡扎菲交出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還是被美國推翻,這就給了伊朗教訓。」

  他分析,在美國徹底改變對伊朗的看法,緩和雙方關係,建立初步的信任之前,雙方問題很難解決。

衰退之憂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3月6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反對包括伊朗在內的中東任何國家研發和擁有核武器,並在伊朗問題上與美國保持著密切的溝通。

  楊潔篪稱,在伊朗核問題上,中方反對中東任何國家,包括伊朗,研發和擁有核武器;所有國家都有在遵守義務的情況下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

  他表示,中方認為,應該通過對話而不是對抗,通過合作而不是制裁來妥善地處理和解決問題。「我們反對單邊制裁,持這個立場的國家在國際上是普遍的。」楊潔篪說,中方非常重視包括中美在內的六國同伊朗磋商談判的機制。

  對於中國在美伊衝突中的作用,李偉建認為,中國的態度將產生間接影響。「中國對伊朗問題的立場會對各方決策產生影響,成為各方權衡的因子。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如果真的要打,要批合法外衣,還需要聯合國通過。」

  他指出,美伊衝突對中國的影響取決於衝突的程度。「現在如果維持斗而不破,打口水戰,就沒有太大影響;如果斗而破了,影響就不只是對中國,而是對整個世界。」在他看來,一旦衝突升級,沒有必要把對中國的影響放大。他以利比亞為例,「利比亞開戰,所有在利項目都停止,不只中國一家。這和中國政策沒有關係,中國政策再好,在當時的情況下項目也會停止」。

  而在伊朗問題上,不是說中國和伊朗關係好了,伊朗就會把油便宜賣給中國。「我們講到中國利益總覺得好像和中國政策有關,而事實上衝突升級各方都要受損失,不要凸顯中國。」李偉建稱。

  他認為,中國可能會更加積極地在中東問題上發揮作用,避免事態惡化。「當前的問題是防止伊朗武力衝突。另外也做好多種準備,包括能源安全多元化,加大戰略儲備。」

  中金公司在近期發佈的報告中,將伊朗局勢變化對油價影響設定為三種情景,在未出現武裝衝突的情景中,OPEC國家選擇積極增產或溫和增產,布倫特原油年底價將分別達到124美元/桶和138美元/桶。而一旦爆發武裝衝突,布倫特原油價格將飆升至170美元到200美元/桶。

  中金公司認為,國際油價上升對中國的直接影響小,但間接影響則不容忽視。一旦出現武裝衝突的情景,將使此後一年的GDP增速下降1個百分點,並推動CPI走高0.7個百分點。這種場景出現的越早,對當年的影響就會更加明顯。在這種情境下,美國復甦的趨勢將出現逆轉,甚至可能出現衰退,歐元區經濟則會嚴重衰退,新興市場則出現「硬著陸」風險。

不排除更寬鬆

  在很多市場分析人士看來,油價高企的背後,深藏的推手是各國央行普遍推動的量化寬鬆政策。

  過去一段時間內,日本央行、英國央行陸續推出新的量化寬鬆政策,歐洲央行通過降息和長期再融資操作,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而美聯儲更是通過「扭曲操作」維持著低廉的融資成本和流動性水平。這些政策,向市場輸入了大量新增流動性,並成為推動油價走高的重要力量。

  美銀美林全球商品策略師薩賓·希爾斯日前指出,流動性大量增加,從某種程度上已經超過地緣性政治衝突給油價帶來的衝擊。在近期油價近20美元的上漲中,來自量化寬鬆的影響可能要佔15美元,而伊朗等地緣性政治因素影響僅佔5美元。

  雖然近期公佈的美國數據偏好,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美聯儲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的預期。但這並未阻擋油價的繼續上漲。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量化寬鬆預期有所減弱,但這也意味著未來能源需求可能攀升,在貨幣政策缺乏想像空間後,市場繼而從需求角度尋找新的炒作點。

  目前,市場對油價短期內的判斷,仍集中於溫和走高一段。當前最大的不確定性仍在於伊朗衝突是否會加劇,在悲觀的情景下,市場人士預言,油價甚至將突破每桶200美元的歷史高位。

  瑞銀首席經濟學家夏德威(Larry Hatheway)認為,和去年利比亞戰爭導致油價上漲相比,如果伊朗石油供應中斷,其後果可能更加嚴重。伊朗是世界第五大原油生產國,其石油日產量僅略低於350萬桶,其中250萬桶用於出口。而全球在供給中斷情況下能立即投入使用的閒置石油產能大約為250萬桶/天,這幾乎正好等於伊朗的出口量。如果失去伊朗的石油供應,全球短期內將不能提供更多閒置產能來彌補供給缺口。

  從供給一端來看,油價仍存在高企的支撐,儘管有分析人士認為,伊朗原油出口回落,或可通過OPEC增產或釋放庫存減弱負面影響,但在政治衝突陰影籠罩下,油價的下行動力並不充足。

  近期,沙特石油大臣納伊米稱,如有需要,沙特可以將原油日產量提升25%至1250萬桶。不過,他亦承認,如果西方國家對伊朗實施嚴厲制裁,沙特並無法完全彌補全球石油短缺。納伊米講話雖引發原油市場大幅波動,但至3月21日,布倫特原油價格依然維持在每桶125美元附近。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全球貨幣政策寬鬆步伐雖有所放緩,但未來仍存在政策加碼的可能性。部分接受採訪的經濟學家指出,目前美國強勁增長或無法持續,一旦經濟出現減速,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仍有望出台。

  布朗兄弟哈里曼(BBH)全球首席貨幣策略師錢德勒(Marc Chandler)認為,QEIII的可能性不算大,但仍無法斷言不會發生。「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目前都處於政策觀望期。但對美聯儲來說,如果經濟顯著惡化,在三季度啟動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的風險仍然存在。」錢德勒指出,QEIII出現的前提是,經濟顯著放緩和通縮風險加大,當這些風險出現時,政策將重新回到寬鬆一側。

  渣打銀行歐洲首席經濟學家薩拉·海文(Sarah Hewin)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則表示,儘管通脹壓力會有所增加,但歐洲央行的政策選擇不會如上輪油價上漲一樣,通過加息應對,而是將注意力更多放在經濟下行風險上。「油價每上升10%,歐元區經濟可能將下降0.1到0.2個百分點。正因為此,歐洲央行在二季度可能會考慮降息以促進經濟增長。」在她看來,歐洲央行的寬鬆政策雖暫緩腳步,但寬鬆週期並未結束。美聯儲也有很大可能開啟第三輪量化寬鬆閘門,全球流動性的進一步寬鬆,無疑將給油價提供更多上漲的理由。

  「一旦QEIII的猜想成真,資金無疑將更多流向風險資產,商品市場以及新興市場,油價上行的壓力也將增加。」海文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08

低端王聯發科期待復甦:不再依賴山寨手機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26/227471.html

在經歷了連續衰退後,有著「山寨機之王」之稱的台灣地區芯片廠商聯發科,最近似乎開始走上復甦的道路。這家功能手機時代的芯片王者,是否能在智能手機時代打個翻身仗?

5月25日,聯發科中國大陸區總經理呂向正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承認,智能手機時代的山寨機已不太可能重現當年功能機「百花齊放」的局面。山寨之王的復甦,或已很難再依賴山寨手機。

智能手機芯片出貨猛增

在功能手機轉向智能手機的過程中,步伐慢了半拍的聯發科隨後對內部高層大換血,重用創業時的老將。

2011年,聯發科約賣出5億5000萬個芯片,其中智能手機芯片只有約1000萬個。與此同時,世界手機市場已風雲突變,由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的過渡不可避免。聯發科去年營收衰退17%,相比之下,其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展訊去年營收卻暴增95%。

在手機產業中,聯發科以其著名的「Turn Key」(交鑰匙)解決方案而崛起,即聯發科把客戶需要的手機功能都集成在自己的芯片上。手機廠商採購了聯發科的芯片,只需要加上手機外殼,安上電池板,就可以把成品生產出來了,手機入行門檻近乎被「踏平」。

但在功能手機轉向智能手機的過程中,聯發科的步伐卻慢了半拍。聯發科的智能手機方案,一直到去年下半年才開始推出,當時聯發科和聯想率先合作,推出基於聯發科平台的聯想智能手機,量產初期的芯片出貨量有限,大部分都供給了聯想,整體出貨量不大。

與此同時,在聯發科起家的2G芯片市場,展訊、晨星對聯發科發起兇猛的價格戰,這讓聯發科非常難受,是其業績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聯發科創始人蔡明介在2010年底重掌帥印,並親自上陣拜訪天宇朗通等大客戶。與此同時,聯發科對內部的高層進行大換血,重用創業時的老將。

在此之後,該公司的情況有所好轉。從3月份開始,聯發科的智能手機芯片出貨量開始猛增,包括華為、中興、聯想、OPPO在內的眾多廠商都採用了聯發科的智能手機方案。例如市面上大紅大紫的華為360特供機「閃耀」採用了聯發科的MT6575芯片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近期聯發科將其智能手機芯片的全年出貨目標由5000萬個上調為7500萬個。聯發科的芯片之所以今年出貨較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今年手機市場「快魚吃慢魚」的市場態勢造成。

今年上半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特點,被業內形容為「快魚吃慢魚」,即出貨快的企業能佔到很大便宜。這是因為經歷了去年的市場培育,在運營商千元智能機的攻勢下,國內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認知度大大提升。

而市場上產業鏈也更加成熟,智能手機的應用變得非常豐富,因此國內出現了一波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過渡的換機潮。與此同時,市面上可供選擇的低端智能機相對較少,一有新機型推出,便能獲得不錯的效果。

聯發科的「Turn Key」方案,恰恰符合了國內手機廠商快速出貨的需求,使其能夠以最省力的方式開發出一款手機。

手機廠商拿到聯發科的方案,最快一兩個月就可以設計完成一款智能手機然後出貨。而一向重心在高端廠商的高通,其方案也往往還需要手機廠商在其基礎上做較大的二次開發和適配,需要3到4個月甚至半年時間才能出貨。

山寨智能機不再百花齊放

在今年聯發科智能手機芯片出貨的預估當中,沒有品牌或品牌較小的手機廠商,只佔其出貨量的20%左右。

與聯發科業績變化形影不離的是,中國的山寨手機產業在最近幾年經歷了大滑坡。

呂向正坦承,山寨手機很難在智能手機時代重現當年其在功能手機時代的「百花齊放」。在今年聯發科智能手機芯片出貨的預估當中,沒有品牌或品牌較小的手機廠商,只佔其出貨量的20%左右——山寨廠商的市場地位在智能機時代已經明顯被削弱。

「在2007年、2008年以後,山寨手機就已經不再是市場主流了。」深圳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研究組長潘九堂指出。這是因為山寨機的典型用戶多為第一次購買手機的低端人群,但在2007年前後,迎來了這批人的第一波換機高潮,大部分人在換機時傾向於選擇具有品牌、更有保障的手機,近幾年山寨手機產業一直處於衰退狀況。

而由於山寨機市場魚龍混雜,一些不法廠商開始用吸費軟件等危害消費者利益的事情牟利,中國政府由此提高手機的入場門檻。按工信部規定,所有在市面上銷售的手機都必須送往工信部的泰爾實驗室檢測通過,但這一過程費時費力,一款手機沒有十幾萬的支出很難順利通過檢測,許多山寨手機廠商並沒有這個能力。

此外,智能手機的進入門檻依然比功能手機要高很多,即使是聯發科的「Turn Key」方案成熟,手機廠商也不再是「加塊電池,配個塑料外殼」就能出貨。做3G智能手機還需要向高通繳納專利授權費,中小手機廠商也很難拿到比較好的顯示屏、觸摸屏這樣的緊俏零件,並不是每一家山寨廠商都有能力轉型做智能手機。

從整個手機市場的情況來看,大型手機廠商的智能手機售價同樣壓的非常低。例如華為和360合作的特供機「閃耀」,被市場認為擁有很高的性價比,其售價並不比中小及山寨廠商的價格高,這進一步壓縮了山寨廠商的空間。

潘九堂指出,宇龍酷派這樣的品牌廠商近期之所以出貨迅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價格壓得較低——今年許多品牌廠商的策略就是快速搶佔市場,先把市場份額佔住再說。

近期深圳的山寨手機廠商大都被迫轉型做出口。對此呂向正表示,在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國內的中小手機廠商很難打入,因此大部分廠商還是要從第三世界國家入手。

「許多較落後的國家,3G網絡還沒有建起來,因此出售給他們3G手機沒有意義,但是一些用戶有Wifi上網的需求,因此出售2G的智能手機給他們市場也不錯。」 呂向正指出,因此聯發科也供應許多2G智能手機芯片給山寨手機廠商。

「所以山寨廠商需要升級,升級成為規範、有品牌的廠商。」呂向正指出,中國手機會越來越規範,市場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對聯發科來說,山寨廠商群體的式微恰恰是它的一大挑戰,這意味著它不得不去積極開拓聯想、華為、中興等大型品牌廠商的智能手機市場,而這一塊也恰恰是高通重點開拓的領域。

去年年底,高通也推出了自己的「Turn Key」解決方案,並在積極推出自己的低價芯片,在低端智能機市場上,高通和聯發科必有一場惡戰。呂向正指出,聯發科的優勢在於它在「Turn Key」方案上的經驗,在和國內中小手機廠商的長期合作當中,聯發科和他們積累了比較好的合作關係,因此聯發科的智能手機「Turn Key」方案,比一些國際大廠的方案更加容易讓中小廠商上手。

聯發科智能手機芯片方案開始放量,一個直接的影響便是帶動智能手機的價格大幅下降。

去年國內運營商的千元智能機大戰已經使得智能手機價格第一次出現大幅下拉,今年下半年國內手機市場最大的變化將是眾多二三線、山寨手機廠商進入智能手機市場——因為運營商限於財力開始減少補貼力度,大批難以進入運營商補貼序列的手機,將依靠價格優勢出貨。

「短期內聯發科不會考慮依靠互聯網、軟件等方式賺錢。」 呂向正表示,雖然智能手機時代,依靠這些方式賺錢很誘人,但是聯發科短期內將專注於IC設計硬件領域。

聯發科財報顯示,其2012年第1季單月平均營收表現約在新台幣 66億元的水平,離2010年1月所創下的135.8億新台幣單月曆史新高紀錄,已腰斬一半多。聯發科要想重返輝煌,今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87

人們期待皇家同花順 但iPhone5只是一副對子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495

在2012年9月智能手機的牌局上,只有兩位選手在玩。其中一位是來自美國的蘋果,另外一位是來自韓國的三星。

美國選手的打法以「緊」著稱。只有拿到最好的手牌之後才會加注,一旦出手,就會把桌上的全部籌碼下進賭桌。好牌不易等,這種事情每12個月才會發生一次。2007年,這位美國選手曾以一手皇家同花順成為了行業的新貴。其他老手方寸大亂。

韓國選手的牌風相對寬鬆。過去他主打麻將,被視作低端玩家。前些年,他從一位美國山景城的莊家那裡拿到了一本秘籍。從此,每隔幾個月,他就會打出一手不錯的同花或者順子。最近,他的籌碼慢慢超過了美國對手。雙方發生了一些口角。


牌桌上還有一些積極的參與者,但在最近,他們都被當成了圍觀群眾。比如來自芬蘭的老字號麻將高手諾基亞,最近拿到了一本《葵花寶典》,決心改玩撲克。比如來自台灣的選手HTC,每手都跟,所以滿盤皆輸。比如許多來自大陸的觀光客,他們在牌桌邊上吵個不停,揚言自己但凡上桌,絕對把把同花順。

美國的前任選手喬布斯過世後,觀眾希望蘋果能延續奇蹟。韓國「三星」背後的莊家靠搜索引擎暴富,風頭正勁。芬蘭諾基亞,送他偏方的人還在賣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江河日下。台灣人的HTC,已經逐漸被人淡忘。大陸觀光客的名字太拗口,只被人記住了他們愛好吵架的習慣。

牌桌周圍的觀眾越來越多,高清攝像機和聚光燈也被搭了起來。蘋果的好牌越來越多地被人提前偷拍,拿出來給他的對手和追隨者們圍觀。「不過如此嘛。」那些提前知道了一切的追隨者評論道。

喬布斯在2007年的演講,至今無法從他們的腦海中抹去:「今天我們要發佈三個新產品。一支新的iPod、一部電話、一台智能上網設備。」場下響起了歡呼聲。「一支新的iPod、一部電話、一台智能上網設備。你們明白了嗎?」屏幕上的三個圖標合為一體。全場起立,掌聲雷動,iPhone問世。

見證奇蹟的時刻總是令人難忘。那麼動地驚天愛戀過幾年後,天線沒有了、鍵盤沒有了、手寫筆沒有了,剩下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iPhone。面對蘋果的年度魔術,人們期待重溫那次驚豔的登場。

蘋果知道如何用自己的牌技打動觀眾:從漫長的等待到事先預告的出牌,從盲注到加注,再到攤牌之後那手被聚光燈籠罩的皇家同花順。他們不僅在意贏牌,更在意為觀眾奉上一期精彩的德州撲克冠軍聯賽實況。

他們曾經用「再一次,改變一切」來吊起觀眾的胃口,但這次iPhone5卻只打出了一副對子。到了「iPhone問世以來,一次極其重大的飛躍」,雖然大部分觀眾已經看到底牌,卻仍在期待見證奇蹟的時刻。

喬布斯擁有「現實扭曲力場」。他曾經是世界上最好的魔術師,能和科波菲爾一樣,把那個埋在拉斯維加斯舞台下的巨大機關,包裝成憑空出現在你面前的超級跑車。接班人庫克失去了這樣的魔力,他是一個靠超級數字化運營換取超級供應鏈的超級管理者,卻不是一名優秀的魔術師。

蘋果仍然打出了比韓國對手高出一籌的牌——更快的速度、更好的系統、更舒適的屏幕、更強的內置應用、更精密的製造工藝。他還是贏下了這一手。但根據這兩年的出牌,人們不禁懷疑,他還是不是那個「重新發明電話」的神。

每年一次,無論手氣好壞,蘋果必須出牌,哪怕觀眾席裡沒有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畢竟每年越來越多的盲注,都讓他上次贏來的籌碼逐步減少。

桌上的其他選手,又蠢蠢欲動了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69

【記者觀察】期待透明的錢能透明地捐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625

裘國根豪捐2個億之後,不但在聚光燈下難以找到他,你甚至會發現他在刻意迴避曝光。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前,他糾結了好幾天。

不過,受訪過程中他倒是不慍不火。他首先提及兩點,一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力量越大,責任越大」:既然都知道你在投資圈混得還不錯,向母校捐點錢似乎在情理之中;二是國外大學的校友捐贈率很高。

有資料顯示,美國許多名校校友捐贈率為30%至40%,普林斯頓大學校友捐贈率甚至超過60%,哈佛大學的校友捐贈率為48%。相比之下,在中國高校中,清華大學校友捐贈率在2010年超過30%,然而中國大學的校友捐贈率平均水平不及5%。

當然國情不同,單純比較這一數字未必妥當。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中國社會的信任基礎不夠牢固。任何一件「善舉」都可能引來質疑或非議。裘國根的糾結也正在於此。當然這也不能單純抱怨外界的不夠理解甚至「小人之心」——慈善界以往被曝光過的一些醜聞事件令大家心有餘悸。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作「劣幣驅逐良幣」,意思是說壞東西充斥市場,有價值的好東西反而可能被擠兌出去了。「良幣」如何使自己回歸本原位置?一個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透明。

實業家捐贈尚且可能受到質疑,在「賭場」式的股市中搏擊的私募大佬捐贈時被拷問似乎也是「應有之義」了。裘國根要做的一件事,甚至是唯一的事情,就是透明、透明、再透明。

一方面,捐了出去卻又交由自己代為理財的教育基金,必須每年甚至每半年發佈財報,將投資組合和收益大小一目瞭然地公佈於眾。另一方面,重陽投資作為陽光私募的代表之一,未來可以盡其所能更陽光、更透明,從一家「很會賺錢」的公司向深受尊重的公司過渡。

如此一來,不但2億元的捐贈額可以真正做到細水長流,「自己捐款,自己打理」這一乍聽起來有些怪異的模式就不會再招非議。當然,裘國根提出「保證至少5%的年收益率,不足5%通過自有資金來補窟窿」的想法,是否可行且可持續,我們靜觀事情的發展。

對近些年其它備受矚目的捐贈校友們來說,透明一樣是對其最基本的要求,捐贈數目越高,越需透明。我們看到段永平夫婦在人民大學設立的基金會的管理委員會,每期等配比基金的「配比統計表」都向外界公佈,這值得讚許。

事實上於歐美基金會而言,透明乃常識而已。

只要透明,錢生錢任何人都喜聞樂見。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專門為基金會提供理財服務的非營利組織Commonfund調查了823家美國公立和私立大學從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總計4081億美元捐贈基金的運營,結果顯示一年中其平均收益率為19.2%,相比上一年11.9%的收益率繼續攀升(2008年和2009年則均為負增長)。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等財力最雄厚的大學捐贈基金表現最佳,平均回報率達20.1%。

在捐贈基金的投資方向中,美國國內及國際股票市場的投資回報率為歷年最高,分別達到30.1%和27.2%。包括私募、房地產、大宗商品和自然資源在內的另類投資也達到14.2%。

一些面臨財務赤字的美國大學因為校友捐贈而度過危機,成為了「救命錢」,自然以後對募集捐贈很積極,對基金投資也更上心。相比之下,中國的大學是行政撥款的,理論上是不缺錢的,是不是真的把校友捐贈當成一項事業來幹,不免讓人產生疑問。

於是,就像社會的貧富分化一樣,中國大學的校友捐贈近些年來也呈分化之勢,北大、清華、浙江大學和人民大學等名校的教育基金會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多數普通大學的校友捐贈總額增長緩慢,有的甚至幾年內顆粒無收,這樣一種情形下,校方提不起精神,最後整個捐贈系統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當然無論是出真金白銀還是像地產商黃怒波一樣捐地皮,且無論數目多寡,都是一種姿態,都值得期許。

校友捐贈與社會捐贈形成一個互動機制則更佳。香港新鴻基地產郭氏家族向西南交通大學捐贈並成立「郭氏基金」,雖然出資並不多,但可圈可點的是,西南交通大學於2010年成立了「郭氏基金同學會」,這一同學會有章程並分為幾個部門,開展系列活動,且每半年向郭氏基金西南交通大學獎學金管理委員會提交一份活動總結報告。

中國內地高校的教育基金會和捐贈文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現在一談「校友」,幾乎指的全是公立大學,民辦高校從一開始就被冷落了,這顯然也是有失偏頗的;再如幾年前一位發跡的中國留學生向母校耶魯大學捐贈888.8888萬美元後被一些網友謾罵,顯露出我們社會中的一絲戾氣和對捐贈認識的偏狹。校友捐贈從來都是無國界的,與捐贈者的透明行為相匹配的,是公眾的透徹理解。反哺教育的文化是經濟社會和公民社會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38

商業模式終結:別再期待免費音樂午餐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20/wNNDIwXzU4ODUwNg.html

「免費」模式曾重創了唱片行業,如今,曾經的毀滅者正在變身為守護者。只是,對於收費的目的,藝人、唱片公司、互聯網公司大相逕庭。

宋柯離開了。他是中國著名音樂人,高曉松的師哥,捧紅葉蓓、老狼、朴樹,第一個簽下李宇春。2012年初他撇下苦心經營的太和麥田音樂公司,開了家烤鴨店。臨走時,悲愴地在微博拋下一句「音樂已死」。

宋柯

宋柯又回來了。他的新身份是恆大音樂董事總經理。如果他預料到有人會讓音樂收費「復活」,可能他當初就不會走。近期有消息稱,QQ音樂、百度音樂、搜狗音樂、酷狗音樂等國內音樂服務類平台將聯合華納等幾大國際唱片巨頭嘗試實施音樂下載收費;百度悄悄將首頁的「mp3」標籤改成了「音樂」,並與幾大內容版權方簽署了版權合作協議;剛剛上線的京東商城數字音樂頻道,已經啟動音樂下載收費模式。

這段時間,回到音樂行業的宋柯經常坐在自己的烤鴨店裡凝思,他嗅到了來自數字音樂出版的機會:中國第一大音樂平台QQ音樂月度用戶已超過2億,每天活躍用戶超過4000萬,同時在線用戶超過1000萬。這個敏感的數字,給了音樂人不少想像空間。一個擁有2億用戶的互聯網產品已經可以被稱作「平台」,有條件在上面長出新的枝杈。

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一個擁有2億產品用戶的「入口」,以及由此而來的流量就是硬通貨。在中國,和音樂接近的視頻行業,用戶同樣在接近2億時進入正版化時代。2008年搜狐視頻打擊盜版曲高和寡,2010年各大視頻平台基本實現正版化,僅用了一年多時間,期間版權價格飛漲,各方都賺了個盆滿缽盈。

同樣從視頻行業得到啟發,騰訊QQ音樂開始醞釀Qplay計劃。QQ音樂高級市場總監吳偉林頻繁拜訪的不僅是音樂人、版權方,還有硬件製造商甚至汽車廠商。QQ音樂正在搭建一個能讓用戶隨時隨地無縫銜接的音樂平台,實現電腦、手機和車載音響等多終端聯動。

和宋柯同期的中國音樂人或多或少憎恨過互聯網人:是他們將樂曲免費放在網上,讓音樂人再也無法從唱片中賺錢。唱片行業因此衰落,就算有的公司願意為版權作品付出一些費用,也少得可憐,根本不夠維持生計。加上隨手可得的盜版,整個中國音樂行業被互聯網摧殘得奄奄一息。於是他們只能「把音樂當酒喝」(高曉松語)。

然而,曾經的毀滅者又變身為守望者,互聯網人在發起一場「音樂復興運動」,試圖建立一種全新的數字音樂商業模式。音樂人對此抱有希望,卻又不敢奢望。從1993年MP3技術誕生可以將一首樂曲壓縮到只有幾MB容量時,音樂人的命運就被裹挾在互聯網洪流中,而且只能是浮萍。

老故事是,音樂愛好者將自己的音樂轉成MP3放在互聯網上分享,這是最早的數字音樂傳播。當MP3開始集中,大的網絡音樂平台出現,將歌曲全部集中在一個平台上供用戶免費下載時,唱片公司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一種商業模式既可以統攝未來的市場,也可以擠垮當前的市場——在我們這個現代經濟社會裡,這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2008年前後,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費》一書開始風靡,中國互聯網紛紛高舉「免費」大旗時,音樂是首先被擠垮的市場。

李學凌

自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後,音樂產業幾無巨星出現,粉絲排著長隊搶購專輯的場景也不再。歡聚時代的CEO李學凌不無感慨:「巨星周杰倫也是2000年前後出道,那時中國互聯網還沒普及。」在港台地區,以前賣出2.5萬張專輯是金唱片,白金產品是5萬張,但目前唱片銷量逐年減少,到了2007年香港市場淪落到「金唱片」歌手10人都不到,為此香港、台灣都調低了認證標準,現在是金唱片1.5萬張,白金唱片3萬張。

宋柯說,「邁克爾·傑克遜一張專輯版稅也不超過20%,因為作曲、作詞等大量音樂人在為藝人服務。藝人可以靠參加活動賺錢,但背後的音樂人根本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其實相比傳統的音樂人,宋柯算是幸運者。他算半個互聯網人,也曾受益於互聯網。2003年彩鈴業務尚處於中國移動運營商測試階段時,他和高曉松創辦的麥田音樂就製作出中國第一條彩鈴,開始了數字音樂的嘗試。第二年,他的太樂網開始運營,第一個成功產品是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他以當時他人難以理解的高價買下刀郎作品在無線通信和互聯網的版權,之後獲得了幾千萬次累計下載,大賺2000多萬元。

好景不長,SP業務急轉直下後,宋柯開始遭遇入不敷出的「成功」。2005年他曾嘗試把李宇春的單曲《冬天快樂》放在自己的網站上供歌迷下載,售價4元多,推出不久下載量就達到了百萬次。但巨大的流量使麥田不得不按照下載峰值大量租用服務器,對於僅有個別收費單曲的網站來說,這是一筆高昂的支出。網絡支付也是個大問題,各種費用平攤下來,支付成本就高達歌曲定價的30%,最終他不得不放棄。

不過對於互聯網大公司來說,解決宋柯的問題輕鬆愉快。2002年百度音樂上線時,使用的是搜索方式,不需要佔用過多服務器。百度要獲取的是流量,而不是用戶付費,因此不必為支付環節付出成本。2005年騰訊QQ音樂上線,目的是為QQ用戶提供全方位的娛樂服務,也不是從下載音樂中賺錢。

「QQ音樂一開始就在購買版權作品。」吳偉林說,堅持下來並不容易,這些希望提供正版音樂的網站,除了要承受鋪天蓋地的盜版衝擊外,價格也是個大問題。大概是受了刀郎鼓舞,唱片公司提出的價格互聯網公司往往難以接受。

如克里斯·安德森預言,「免費可以擠垮一個市場」,但如果自己付費買版權,向用戶免費,最先被擠垮的可能就是自己。2012年10月,谷歌中國工程研究總經理楊文洛證實,谷歌將關閉中國音樂搜索業務,結束其在中國四年的運營,而谷歌曾經的合作夥伴——巨鯨音樂網,在谷歌關停音樂搜索服務後也遇到生存的問題。巨鯨CEO陳戈曾透露,巨鯨人員已縮減到不能再縮減階段,公司正在艱難轉型。蝦米網CEO王浩也對外表達了類似的無奈,「我們在2008年就開始做付費音樂下載,但是基數用戶非常少,因為其它網站是免費的。」

音樂不像視頻,可以通過廣告完成交替付費,恐怕用戶不會習慣聽幾首歌之後再插播一段廣告。如果說在PC端免費還能帶來流量,在無線終端上,由於用戶習慣的改變和產品APP化,讓用戶在界面間跳來跳去已經沒那麼容易。在移動互聯網上,由於帶寬、終端處理能力的限制,網站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卻無法再靠大規模投放廣告獲得收入。

在美國,免費模式也遭受打擊。最著名的互聯網音樂產品是潘多拉(Pandora),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歌曲類別或風格,但不能自由選擇歌曲,而且必須忍受中間插播廣告。「這和電台有什麼區別?」宋柯反問。

風水輪流轉,收費的好時光似乎又降臨了,當然,還夾雜著種種糾結。在最大的音樂下載平台iTunes上,一首單曲價格0.99美元,一部專輯9.9美元。「也不是我們想要他們(互聯網公司)收費,而是市場槓桿已經調節到這個地步。」宋柯比喻,「音樂行業就是做午餐的人,而互聯網企業是提供餐廳店面和端盤子的人,如今這兩種人都做不下去了,這個免費的午餐就沒有了。」

一種收費低廉的移動互聯網包月商業模式正在流行。最有代表性的是新興公司Spotify,這家2008年才成立的公司從2010年5月採取包月付費模式以來成長速度驚人,目前付費用戶達到了500萬,估計2012年的收入將達到5億美元,幾乎比2011年翻了一番。

收費產品已推動了音樂產業。第三方機構尼爾森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唱片銷量迎來七年來首次增長,自2006年以來,世界音樂產業總收入已實現了50%的增長,音樂產業正逐漸走出十年低谷。

僅僅依靠音樂產品自身還是不能盈利,收取少量費用的Spotify擁有近500萬付費用戶和1500萬的活躍用戶(這個數字相當驚人,別忘了美國人口只有3億多),得到了華納、索尼等唱片公司的支持,還順利接入Facebook平台,但由於版權費用太高,2011年還是虧損5900萬美元,隨著用戶增長虧損數額還有可能擴大。更不要提完全免費的Pandora,賺錢能力和iTunes相去甚遠,2011年iTunes為蘋果公司帶來75億美元的收入,而Pandora卻是近況不佳。

在中國,版權價格將越來越貴。宋柯來到恆大音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購了3500首歌曲的版權。「以我國目前的版權環境,他們(互聯網公司)想害我們已經不太容易。像當年蠻荒一般可以大肆侵權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宋柯的態度極為明確:希望明年年初可以達到收費下載MP3的目標,利益分配,應該五五分成。「這個問題必須被全行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否則整個行業都沒法生存。」

對這種吶喊,吳偉林則沒那麼熱衷。如此高的分成比例、「全面收費」恐怕只是唱片公司的一廂情願。雖然各大音樂平台已悄悄結盟倡導正版音樂收費,宋柯也和華納、環球等音樂公司高層幾次碰頭,但互聯網公司表現得相當低調。一位聯盟成員私下透露,「事情比較敏感,現在形勢還不明朗。」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去年的5.1億網民中,網絡音樂用戶為3.86億,而無線音樂用戶規模更高達7億,網絡音樂市場規模達到近28億元,這些聯盟成員佔據了半數以上的市場空間。

然而他們要麼有大公司背景,要麼佔據了優勢地位,對收費需求遠沒有唱片公司迫切。那些在免費浪潮衝擊下消亡的都是單打獨鬥的音樂平台,對騰訊、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大公司來說,音樂只是產品體系的一部分,音樂平台本身能否盈利並不重要。只要擁有良好用戶體驗,用戶就會自然的遷徙到體系內那些具備盈利能力的產品上。在騰訊,QQ音樂和其它平台級別產品相互連通,無論手機還是QQ即時通訊客戶端都能直接進入QQ音樂,用戶聽音樂隨手就能分享到微博上,Qzone的背景音樂也來自QQ音樂。

何況美國模式在中國行不通。像iTunes這樣的下載平台收費太高,愛國者等曾建立類似平台,以失敗告終,美國另一種收費模式是運營商增值服務,在中國由於政策等原因,注定只是少數人的盤中餐。

即便是在探索新模式上走得最遠的音樂平台騰訊,啟動Qplay計劃也是對產業的探索,不會強制收費。一方面,作為中國第一大音樂平台,扶植相關產業能促進騰訊周邊生態,另一方面,騰訊產品體系龐大,具有變現能力的產品很多,最容易實現移動與互聯網以及數字音樂出版新的商業模式。

早在2006年QQ音樂就開始嘗試收費。用戶購買「綠鑽」,就能獲得高質量正版音樂,可以在QQ空間內播放歌曲,讓好友進入空間就能聽到音樂,還可以相互點歌贈送,但這賺取的是音樂的增值服務費,而不是靠下載本身賺錢。

對大部分用戶免費,向小部分付費用戶提供高質量音樂和服務,這是互聯網公司最熟悉的商業模式。《連線》雜誌前主編凱文·凱利(Kevin Kelly)在一篇名為《戰勝免費》的文章中指出,互聯網就像一台複印機,可以把一切數字產品變為免費。「當複製品免費時,你就要去銷售那些無法複製的東西。」

按照騰訊的產品「套路」,一切將從用戶需求開始。吳偉林和QQ音樂產品總監張鑫每天都在琢磨,哪些是用戶需要又無法被互聯網複製的價值。

用戶到一個平台去聽音樂首先取決於內容,歌曲全不全,新不新。QQ音樂和100多家唱片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用吳偉林的話說,是中國為數不多「真正」在向版權方付費的音樂平台。

無論從言談舉止還是裝束,吳更像個音樂人,這就是他過去泡在音樂圈裡的印記。一度,他做的事情和宋柯類似,在QQ音樂平台上做了黃小琥和叮噹的專輯,張惠妹、許嵩等更大牌藝人的專輯正在排期。「如果每個平台都有周杰倫,用戶為什麼來QQ音樂收聽?我們每個月都有三到四張首發和首推,用戶必須到我們這兒,因為別的平台沒有。今年年底S.H.E復合,新專輯也會給我們獨家首發。」

按照慣例,數字音樂平台上的獨家內容只有兩週的「保鮮期」,然後就被分發到各家平台。除了音樂發燒友和狂熱的粉絲,吸引大部分用戶靠用戶體驗。

和吳偉林不同,張鑫一點都不「潮」,典型IT男模樣。和騰訊其它產品經理一樣,他的世界可以用數據量化。每隔兩三個月,QQ音樂就會做一次用戶調查,然後根據用戶反饋不斷調整產品。

一家音樂製作公司負責人誇獎QQ音樂產品做得好,在三四線城市出差時用手機播放最流暢。「用戶體驗好沒什麼秘訣,就是不斷積累。」張鑫有些不好意思,為了保證播放流暢,在各個城市QQ音樂對服務器和節點都不斷優化。「內地太大了,先不說資金,要把整個內地城市都做好真的需要好幾年時間。」

移動互聯網時代,張鑫必須關心用戶的流量。用戶在移動終端瀏覽時會習慣性的誤點擊,音樂會被下載,很多流量被浪費。他給QQ音樂客戶端設置了一個流量保護撥鈕,用戶一撥就只能聽本地音樂,不會到線上聽音樂。很簡單,但用戶非常歡迎。

「當用戶決定放棄,我們一定不會在任何地方誤用他的流量。」他說,因為手機屏幕太小,用戶更傾向於在電腦上編輯歌曲列表。用戶用電腦編輯時,只要開著WiFi,再開著手機QQ音樂客戶端,歌曲就能隨之上傳下載。這樣,帶著手機出門聽歌完全不需要流量。

實現這些功能除了對細節的考慮,還需要QQ音樂在後台做很多技術處理。Qplay就是過往積累的拓展。「只要接上標準化的API接口,就能用手機上的QQ音樂播放歌曲」,吳偉林看到的下一個突破點在車載終端,據說到了明年第一季度,帶有「Qplay」功能的SONOS音響將在易迅開售。

QQ音樂是中國為數不多堅持正版卻盈利的音樂平台。商業模式是提供增值服務,綠鑽會員每月收費10元。

增值服務意味著更多用戶特權。吳偉林甚至做過演唱會,去年QQ在深圳舉辦了張震岳演唱會,門票優先供應給綠鑽用戶,還有特別折扣。他說,「在音樂周邊有很多不同的事情發生,演唱會、歌友會等落地活動,我們統統都給綠鑽用戶做增值服務。」

相比宋柯的深惡痛絕,吳偉林對盜版態度更理性。他贊同,「只有真正打擊了盜版,正版音樂平台才有機會」,但「這還需要時間,需要很多層面共同努力,還需要技術手段」。QQ音樂嘗試給平台上的樂曲打上數字標記,之後果然發現了幾個大量盜用QQ音樂內容的平台。這些標記還幫助他平息過一場風波,一家國際唱片公司給QQ音樂首發某位超級巨星的專輯,但還沒上線其它平台上就已經有這個專輯。吳回憶,那些老外要追究法律責任,他一個一個的查盜版音檔,都沒有水印,就回應肯定不是QQ音樂漏出來的。後來發現源頭是美國一家BBS網站,內容是由一個美國用戶上傳的。「美國打擊力度這麼大也有盜版。」

真正讓他頭疼的是版權價格。用戶眾多,要照顧各種口味,QQ音樂往往買斷一家產品公司或是一個藝人的全部作品,但價格要一家一家地去談。互聯網用戶更喜歡的是按照點擊付費,但唱片公司總覺得音樂平台會「剋扣」點擊量。目前,大多版權採購採取「基礎費用+分成」的模式。吳偉林說,「沒有收費標準,什麼價格都有,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

毫無疑問,對於那些掌握著最大牌藝人、擁有最多曲庫的大唱片公司來說,互聯網音樂平台在版權談判上沒什麼話語權。吳偉林正在策劃一個頒獎典禮,「完全以互聯網的方式,按用戶喜好、試聽量、點擊量或下載量評選」。如果能借此建立互聯網公司在音樂行業的話語權,未來的價格談判就容易得多。

或許此刻宋柯介懷的不該是收費與否,或是分成的比例。看看數字音樂平台做的事情,出唱片、開演唱會、頒獎,未來還可能簽藝人、製作音樂。可能整個音樂產業的生態鏈都要被劃至互聯網麾下了。

宋柯終究回到了音樂產業。他說自己對未來很樂觀,但又沒有關掉自己的烤鴨店,辦公桌上放著一張報紙,上面醒目的標題就是:「音樂行業的春天到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75

期待中國動向的反轉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lluj.html

中國動向的年報顯示似乎業績已見底了,我一早就提及過,這公司的未來主要是看大股東,他有心經營以否,會否搞小動作把現金挪用搬空。現在看來,這兩個最擔憂的問題可以逐漸明朗,大股東想模仿優衣庫模式,現金也真是存在,雖然回報率偏低。未來阿里IPO,云峰基金退出可以大賺一筆。

 

我認可李寧品牌,只是崇洋,會穿KAPPA而不穿李寧,從這點看出,我是極為認同動向的品牌價值。也看不出穿件李寧的運動衣或KAPPA的運動衣去打打球,爬爬小山(題外話,我的專業戶外裝備夠一支籃球隊去漠河或登雪山),跑跑步,我的技術有什麼不同。我開雷克薩斯,但也用華為手機(不會用蘋果,也太貴)。我崇洋,媚外,不可否認,我只是想用好貨,而不是劣質的在國內銷售的爛貨(其實很多出口的產品品質很好)。我們要抵制的是蠢貨,爛貨,毒貨,而不是日貨或哪個國家的好貨!!

 

有很多人對於動向這種低於現金值,白送品牌的價值還說三道四,怕這怕那,我不屑這種想用極為偉大的高價格,跟潮流買入所謂偉大的公司的價值觀。我的投資原則是以垃圾的價格,買入一般的好公司。一旦這種公司反轉,極度歡迎那些樂於高價買好公司的人來抬抬轎子。可惜的是,低價可以更低,我過早買入動向,熬了好久至今仍是雞肋收益,綜合買入成本0.96HKD,大幅跑輸當時同樣價值超低估的磚頭股。

 

轉歲寒兄分析的動向年報:

中國動向收入17.7億,利潤1.77億。其中上下半年分別是8.3億/9.4億;0.97億/0.8億,收入利潤似乎已經見底。期末派息1分,加上中期的0.6分,全年1.6分或2港仙,派息率維持7成不變。

它的利潤下半年只有0.8億,少於上半年的0.97億,其實是因為報表列示方式有改變,把麥考林等投資項目的價值調整挪動了報表欄目,否則,按上半年的口徑,下半年的利潤應該有2.2億而不是0.8億,全年利潤不是1.8億而是2.8億。

從這個角度看,盈利情況比收入環比要更好一些。而存貨由年初的4億降到中報的3.6億,年末已經降到3億以下了。

公司手持現金50億,另有10億投資(阿里巴巴1億美金和麥考林股權),相當於手持現金75億港幣,而市值才58億。它總負債不到5億港幣,但有非現金資產16億,所以從PB的角度看非常便宜。

門店由年初的3119間減到年中的2550間,年末只有2009間了,全年淨減1110間,減幅非常大。店舖減少了3成,和收入同比減少3成多一致。考慮到一半店舖是下半年減少的,這意味著下半年的單店銷售同比上半年增長了2成,說明公司最壞情況已經過去了。

我估計動向股價低是市場懷疑它的現金可能有挪用但目前從分紅和存款及國債4%的利息收入比率看確實找不到任何證據表明50億現金有問題 kappa絕對不止10億的品牌價值國外還有那麼多足球等贊助活動在免費宣傳國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低的 門店才二千家、只有其它品牌的三成我估計陳義紅想徹底轉成自有品牌加自有零售不用百麗等代銷
1、主營已經可以打平了;2、百麗如果只減100家店,相對去年1000家基本可以忽略不計;3、阿里的估值看現在的市場傳聞,估計那1億美金可以翻倍;4、陳義紅確實有說要品牌+零售,這個理念我也認為是對的,之前庫存大的原因確實在生意模式上;5、庫存下降是非常明顯的,資產負債表上有金額,而利潤表上都已經在回撥之前計提的跌價準備了,說明存貨問題已經解決。我自己常去天貓和它的工廠店看,舊款打折3折的非常少,並且斷碼,一般都在5折以上。
 
所以我認為動向已經不可能再跌,業績也會逐步復甦。
沒有過多的說明和解釋,不過我覺得比李寧大手大腳的花,甚至還要增發圈錢好。
 
最後,我的幻想是。動向有錢,李寧有品牌,時尚+專業,他們合二為一的話~~~~~~~~~~~~~~~~~~~~~~~~~~~~~~
---我只是幻想一下。
 
投資有風險,謹慎獨立思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