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4/1起調升最低工資,成長幅度將是平均所得4倍,也是歷來西方國家最大調幅行動之一。開發中國家如馬來西亞,也正借助提高最低工資政策,力求較公平的分配經濟成長果實。 德國去年引進最低工資政策,時薪為8.5歐元,企業曾為此緊張,然而該國失業率如今已跌至史上新低。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英國自四月一日調漲最低工資,這項史上最快速調漲的工資政策,將使低薪勞工的工資今年顯著增加,成長幅度預料將是平均所得的四倍。 救薪資停滯新招! 日本、美國、馬來西亞陸續響應英國此舉全球矚目。許多已開發國家的政府目前寄託希望於最低工資政策,希望有助它們處理不平等和薪資成長乏力的問題。 人們把近年來薪資停滯的問題,歸咎於全球競爭加劇、勞工集體談判的力量衰退、生產力成長放緩,以及科技進步消滅了一些中等技能職位。 因應這種情況,德國去年破天荒引進最低工資政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矢言在可見的未來,每年調高最低工資三%;一些美國城市如西雅圖,則要把最低時薪調升王十五美元。 一些開發中國家(如馬來西亞)也正借助最低工資政策,力求較公平的分配經濟成長果實,並鼓勵雇主在價值鏈中努力上進。 一如薩塞克斯大學經濟學教授狄更斯(Richard Dickens)所言:「最低工資政策從未如此受歡迎。接下來的問題是:你可以把最低工資調 到多高?」 這正是英國新的國民「生活工資」 (living wage)將面臨的考驗;該工資一開始訂為時薪七.二英鎊,到二〇二〇年時將調升王九英鎊左右。英國技能部長博爾斯(Nick Bolcs)宣稱,這將是「世人記憶裡,西方國家法定最低工資最大幅的調漲行動之一。」不過,英國保守黨不是一直支持最低工資政策的。事實上,該黨反對英國於一九九八年引進該政策,理由是這會損害就業。「我們是以新的信仰熱忱推動這項政策,」博爾斯承認。 然而,許多經濟學家也已經改變了看法。 經濟學課本以前通常會說:如果你把工資調升至超過勞工替雇主創造的價值,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將因此減少;換句話說,最低工資會損害就業。 不過,經濟學家的看法如今不再那麼簡單了,主要是因為實踐經驗顯示,像英國等國家雖然持續調高最低工資,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顯著損害就業。 可能損害就業? 美德實況:刺激消費也降失業率德國的初步跡象也是正面的。德國去年引進最低工資政策(時薪八.五歐元),企業曾為此相當緊張,但該國失業率隨後繼續下跌,如今已跌王史上最低點。 《金融時報》的「大麥克」最低工資指數顯示,以國際標準而言,英國目前的最低工資(時薪六.七 英鎊)已相對慷慨: 領最低工資的英國人工作二十六分鐘,便可以買一個大麥克。英國的情況優於美國(四十一分鐘)和日本(三十二分鐘),與愛爾蘭和德國差不多,但不如澳洲(十八分鐘)和丹麥(十六分鐘)。 如果英國現在就把最低時薪調高到九英鎊的目標水準,則最低工資勞工只要工作十八分鐘就能買一個大麥克。 「我們將要進入未知的領域,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情況。這某程度是個社會實驗,」狄更斯教授稱。他是低薪委員會的成員,該委員會負責向政府建議最低工資的水準。 英國面對的問題是:就業市場可以維持強健表現嗎?尤其是雇用成本將升高的低技術勞工會因此失業嗎?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希爾頓(Andrew Hilton)認為,該政策將「重創」低階和低技術就業市場。德國最近也出現相關議論:有人擔心最低工資太高,將使新來的難民很難找到工作,因此,德國政界有人呼籲把低技術難民排除在最低工資適用範圍之外. 但倫敦政經學院教授曼寧(Alan Manning)指出,有關西雅圖等美國城市最低工資實驗的研究顯示,情況是樂觀的。這些分析顯示,低薪勞工將在本地增加消費,提升本地需求,為勞資雙方創造出一種良性循環。 他表示,英國在這方面做實驗是對的,而他也質疑英國「正蹣跚走向懸崖邊緣」的說法。 「我們目前或許看不清周遭情況,但情況很可能是我們正處於圓頂山丘的頂部:如果我們走過頭了,往回走便是,」他說。「沒有什麼是不可逆轉的。」 撰文者歐康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