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指示標語氾濫的港鐵(2014/8/28)

2014-08-28  NM
 
 

 

上星期的港鐵列車殺狗案,港鐵最大的錯,不但是處理不了突發事件,也在於由上至下在運作中沒有考慮群眾的情緒。港鐵,只不過是香港眾多官僚機構的其中之一。

港鐵無論是車廂抑或車站,都充斥大量的指示標語:「請勿飲食」、「請小心看管你的財物」、「小心腳趾」、「緊握扶手」……有些語氣屬於勸說,有些是指令式。總之,在港鐵管轄範圍,平均每秒鐘,最少可以見到三張以上的指示標語。不只是港鐵,香港大多數公共空間,都有指示氾濫的現象;在公共廁所,就連洗手的程序,也有指示。不過,港鐵的指示氾濫問題,特別嚴重。除了港鐵,我想就只有共產國家的官僚,才會這樣積極地去告訴老百姓要有怎樣的言行舉止。以今時今日的香港民情,有人會即時想到,因為港鐵多了非本地人,所以指示也愈來愈頻繁。當然,人多,摩擦也多,自然不過。指示標語氾濫,也反映了官僚的心態;在他們心目中,溝通就是到處張貼指示標語。這種想法,無疑是太天真,太簡單。有理由相信,官僚相信,一張標語不夠指示性,就貼多幾張,只要數目夠多,就可以改變港鐵乘客的行為。另一個可能,就是港鐵官僚根本沒有想過,究竟這些標語有沒有效,最重要就是公開說明之後,犯規的人就是錯,執法就合情合理。無錯,港鐵附例的辛辣,極為罕見;之前曾經有人質疑過為何港鐵有權自行立法和執法,但在愛秩序的香港,似乎主流民意支持執法從嚴的原則。究竟在密度極高的環境,怎樣才可以令人人都存在得舒服一點?每天在上落班的高峰期,我就很厭惡那些堆積在列車閘門附近的乘客;為什麼不可以往車廂中間挪移呢?方便自己方便人嘛。假如我是港鐵的官僚,或許我也會到處張貼「乘客請往車廂中間站立」的指示標語吧。假使標語沒有效用,立法可行嗎?早前,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就提出,要立法強制讓座,結果,這個建議在網絡上被瘋傳。難以執行的法例,跟沒有用的指示標語,其實都是白紙上的黑字,沒有制約力。說到底,假如人的行為不是自願自發,要維繫制度和秩序的成本,可以非常之高。官僚,尤其是營運鐵路的官僚,難免有點技術背景。操作機器和制度,或許他們很在行;但是將人當作機器般去管理,這種心態卻很容易將社會的關係變得高壓。無論是一間公司的管理,抑或環境空間的秩序,甚至整個社會的管治,道理都是一樣。技術官僚處理不了人性,處理問題也不近人情。上星期的港鐵列車殺狗案,港鐵最大的錯,不但是處理不了突發事件,也在於由上至下在運作中沒有考慮群眾的情緒。港鐵,只不過是香港眾多官僚機構的其中之一。事實上,政府和公營機構,絕大多數都是如此不近人情,只不過港鐵和一般市民的接觸面闊,亦頻繁;三日一小事,十日一大事,自然不過。經營一個環境、一個社會,需要的智慧絕不簡單。妄想以鋪天蓋地去改變人的行為,反映了官僚的膚淺和敷衍。奇怪是,社會上總有人相信官僚;在香港,這個問題尤其嚴重。香港人覺得社會愈來愈沒有人情味,愈來愈高壓,說到底,還是源於迷信官僚的文化。

李兆富公共事務顧問及時事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59

內功渾厚、武藝精進的港A股——國美電器(0493.HK)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2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8 12:58 編輯

內功渾厚、武藝精進的港A股——國美電器(0493.HK)
作者:格隆匯 天成

最近,深港通之風愈吹愈烈——從中小板到創業板,從科網股到環保股,“解放軍”的源源活水不斷“北水南調”,港股個股如久旱逢甘露般紛紛拔苗助長,其勢頭恨不得一飛沖天(具體情況可以參考格隆匯前幾天的文章)。沿著這股勢,順藤摸瓜,我在互聯網電商里找到一只貌似“性感”的港A股——國美電器(0493.HK)。

一對老冤家:國美VS蘇寧

說到港股的國美電器(0493.HK),就不能不提對標A股的蘇寧雲商(002024),兩個老冤家的歷史淵源就不細談了,很多人都知道,這兩家也一直在各個方面被人拿來比較對比。最近,2家公司年報出爐,我們來一窺究竟:



從業績來看,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國美2014年銷售收入603.60億元,同比增長7.02%;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43.5%,國美電器上市公司部分實現核心財務指標連續八個季度的同比增長。


蘇寧雲商2014年營業收入1091.16億元,同比增長3.36%;實現利潤總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9.46億元、8.61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加555.28%131.53%。不過,單看數字非常不錯,仔細分析卻不是這個道理。首先,這是蘇寧在2012年第一季度營業利潤下滑21.13%以後,在此後的11個季度里都沒有實現營業利潤同比正增長,今年第四季首次迎來正面回升。其次,蘇寧盈利主要是因為去年底將其11家門店的資產證券化獲得了約19.72億元補血



對此這樣的結果,2家各有說辭:



國美:我們賺錢了
蘇寧:我們在投入
國美:我們要吃掉超市和百貨的家電市場
蘇寧:請叫我互聯網公司


以上對話其實側面反映出,“互聯網+”下,他們已經分道揚鑣了,雖然都在轉型,但路徑卻截然不同:

蘇寧快刀斬亂麻大幅砍掉線下,發展線上,十八般武藝洋洋都學,目標是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

國美溫水煮青蛙:線上線下並重,業績支撐轉型,苦練內功,目標是實現全渠道零售,做家電O2O王者。

國美一直致力於完善自己的供應鏈網絡,在這基礎上再來完善電商等等其他功夫,實現全渠道零售戰略。相比於國美,蘇寧更願意談談未來。2013 年,大力發展網購業務,發展保險代理、消費信貸、基金支付等業務、申辦民營銀行、收購紅孩子、PPTV 等待,準備把自己打造成一家徹頭徹尾的互聯網公司。



這就好像學武之人,一個欲速成,千方百計偷學“葵花寶典”;另一個不那麽著急,一心一意苦練基本內功心法。最後2人誰會登頂成為一代大師,我們不得而知,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標準,不過我更傾向於後者,因為我的投資觀點:寧要看的見的進步,不要看不見的偉大

我看好國美的幾點邏輯:

1、掌門黃光裕可能重出江湖:

之前黃光裕入獄是國美遭遇的最大滑鐵盧,至那以後,蘇寧輕松超越國美登頂家電零售寶座,國美股價也一路下跌。不過,獄中的黃光裕仍對國美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不僅成功擠走陳曉,國美戰略由其妻代為指揮,戰術由張大中操盤,不過都是遵從黃的意見。目前,黃光裕刑期過半,按照我國法律,由於執行刑期不能少於原判決刑期的一半,這意味著刑期過半後,黃興裕通過減刑或者假釋,有可能提前出獄。201210月,黃光裕因在獄中表現良好獲得法院減刑10個月的裁定。根據我國法律,黃光裕也符合申請假釋條件。 而年初,以前支持陳曉的國美第二大股東貝恩資本的清倉出局,讓國美內部再不會離心離德,不管黃光裕能否提前出獄,國美上下已經同心同力。此外,國美有望加快整合,解決上市和非上市門店同業競爭問題,有可能將非上市門店註入上市公司。

2、國美內功深厚,腳踏實地,內外兼修

國美雖然也在做線上(國美在線),但其也註重修煉線下的內功——供應鏈采購、物流、售後等,並且做的非常不錯。從成本控制來看,國美14年的經營費率由13年的16.56%下降到今年的16.29%,而蘇寧的費率則由13年的14.82%上升至14年的16.34%12年在電商的沖擊下,零售行業受到巨大的沖擊,國美曾經一度陷入了嚴重虧損的困局,僅僅2012年前三季度虧損就達到6.87億,營收同比大幅下降18.02%,綜合毛利率同比下降2.97%。但是僅僅2年時間過去,國美業績就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國美用業績證明了轉型的成功,同時也在證明電商不會擊垮實體店,實體店仍然還有增長空間。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寧業績的持續下滑(14年由於將門店資產證券化收益暴增,但這也為以後巨大的攤銷費用埋下伏筆)。如此看來,國美穩紮穩打,內功更勝一籌。



3、國美內功渾厚,學習新功夫(電商),精進神速

看過倚天屠龍記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張無忌初期資質平凡,一看就難以成大器。但機緣巧合,學習了九陽神功,練了好多年,雖然進步慢但最終還是練成了。擁有了九陽神功這渾厚的內功心法後,後面學習其他武功便容易多了,還記得他練的那個乾坤大挪移嗎,不到半天功夫便成了。

國美就是這樣一個“張無忌”,擁有了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售後服務能力、物流配送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後,做起線上電商來也就順風順水了。



電子商務方面,國美在線2014年交易額同比提升84.4%,接近翻番,四季度單季提升117.3%;全年獨立訪客量同比增速85.3%,四季度提升149.5%。移動端新增用戶數同比提升97.2%,移動端交易額占交易總額19.4%,四季度占比高達35.1%

對比20142013艾瑞咨詢發布的國內B2C電商行業數據,發現在排名前10的電商平臺里,有一家公司格外引人註目,那就是國美在線,市場排名從第十名一下擠進了前五(市場份額由0.4%1.7%),成為僅次於天貓、京東、蘇寧、唯品會之後的第五大電商平臺。而蘇寧市場排名雖然不變,其市場份額卻從4.9%下降到3.2%。(如下圖所示)


2013年國內電商網絡交易市場份額排行榜



2014年國內電商網絡交易市場份額排行榜



國美在線的目標是的在20152016年進軍前3,和天貓、京東並列。要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國美在線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電商未來趨勢是渠道下沈和O2O,從這兩點來看,國美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渠道下沈: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地區的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購物需求日益旺盛,在一二線城市網購滲透率逐漸飽和的情況下,需求旺盛的農村市場開始成為各電商企業發力的新重點。而國美目前正在發力二級市場業務,國美將通過每年新開80~100家門店的速度,在未來三年實現新進入三四線城市100個,讓網絡進一步覆蓋到縣鎮。並且已經開始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進軍三四線城市的超市、百貨店業務。

O2O:大家電未來的趨勢是O2O,線下體驗好,線上購買,所以未來擁有大量實體店並非發展電商業務的絆腳石,而是其助力,也就是所謂的電網一體化模式。在高客單價、購買頻次相對較低的行業,在沒有看到具體實物時,消費者的決策難度也會相應較高。此時,線下門店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一方面線下門店可以成為連接企業和消費者的中心節點,成為有效的物流配送網點,安裝售後服務網點,可以大幅提升用戶的體驗,特別是當有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時優勢更為明顯。另外一方面,線下店通過銷售與客戶的互動,對於提升產品客單價也極有價值。而以國美為代表的電商模式,正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從這個角度看,未來國美的電商業務或許有可能成為天貓、京東之外的第三極。

估值:

這個就不多說了,因為整就一個詞:便宜。13倍的PE相比蘇寧在A股的113倍,然後又有業績,業績又穩,線上線下齊頭並進,線上還有亮點。

老實說,我自己琢磨完了後,還是不淡定的:夠性感,也完全符合格隆老大的“港A股”要求,還是忍不住想伸伸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837

阿里健康(00241.HK):承載馬雲醫療帝國夢想的港A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99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8 10:05 編輯

阿里健康(00241.HK):承載馬雲醫療帝國夢想的港A股
作者:格隆匯 天成

導讀:阿里健康最近動作不斷,此前4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轉讓天貓在線醫藥業務的營運權給予阿里健康,完成大整合後,阿里健康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子公司。緊接著,大整合之後就馬上大換血。4月17日早間,阿里健康發布最新人事任命。阿里健康董事會公告宣布,即日起,阿里集團18位創始人之一、阿里集團合夥人吳泳銘將擔任阿里健康董事會主席兼非執行董事,王磊擔任阿里建康新任CEO兼執行董事。阿里集團CTO王堅博士不再擔任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一職。阿里健康大換血,董事長、CEO換人,阿里系這麽急著全盤接手,到底意欲何為?

在這個激情澎湃的創業年代,被視為“創業之神”——馬雲的每一次充滿感召力的講話都會引起社會引起全民聚焦。同樣,在投資界,馬家軍的每一次投資布局也備受矚目,資本市場總是願意給出更高的溢價。

在港股,馬家軍的“阿里雙雄”便是最佳例證。這兩個“姐妹花”正因為她們性感的外表、強大的“幹爹”以及虛幻又不失真實的強大魅力,俘獲了大多數人心,成為這個市場、甚至這個時代的弄潮兒。她們正是承載著阿里娛樂與醫療帝國夢想的港A股——阿里影業、阿里健康。

阿里影業,格隆匯之前已經分析過了,具體可以參見以前的文章。這里,我要說說阿里健康。

馬雲曾經說過,人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這多少有點誇自己的意思,因為他的淘寶電商夢已經實現了啊。不過,他的夢想很多,現在站在新起點上,傾註阿里健康(00241.HK),他的醫療帝國夢會實現嗎?

馬雲的“醫療夢”

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馬雲語出驚人:“如果我們(投資)做對的話,30 年以後應該是醫生找不到工作了,醫院、藥廠越來越少。”馬雲的想法總是超前的,他總是給你繪了一幅藍圖,讓你看看30年後的世界是什麽樣的,雖然現在看起來不切實際,但他依然勇往直前,一如30年前他做淘寶一樣。這一次,他的醫療帝國夢會不會實現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是真的用心去做了——阿里健康。

阿里健康的前世今生

阿里健康前身是中信21世紀,其主營業務之一是電子監管網╱PIATS,手中擁有全國僅有的藥品電子監管碼體系。

2014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收購中信21世紀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14 年10月 21 日,中信21世紀正式更名為阿里健康。

2014年 12月,阿里健康公司的首款手機客戶端“阿里健康APP”正式登陸石家莊與杭州,首次介入醫院電子處方環節,進軍醫藥電商領域。

2015年4月15日,阿里健康停牌多日後複牌:阿里巴巴集團將轉讓天貓在線醫藥業務的營運權予阿里健康。

阿里巴巴集團目前擁有阿里健康約38%的股權,交易完成後,持股將上升到約53%(如可轉債完全兌換以後,將上升到約54.6%)。阿里健康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子公司。



從這一次大動作的資產註入可以發現,阿里已經開始意識到加快布局在線醫療的緊迫性了,畢竟,這是一塊充滿巨大想象力的行業(有人說,未來最具前景的行業是互聯網金融和在線醫療)。與當年電商拓荒的白紙一張相比,今天醫療領域的利益和資源分布是更加複雜和糾結的,再加上有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在角鬥,在準備奮力一搏,阿里必須加快戰略布局和推進。

移動醫院市場規模增長



阿里收購前——原中信21世紀擁有的殺手鐧:

1.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

2013年8月28日,阿里健康(原中信21世紀)拿到牌照,公司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的(10家公司中)第三方交易平臺唯一可開展B2B2C的公司。



2、中國僅有的藥品監管碼體系

中信21 世紀掌握著中國僅有的藥品監管碼體系,擁有中國藥品領域最真實、最大的流通數據庫。(國家藥監局為保證藥品在流通環節的質量,對醫藥流通流程進行全程監控,從而置了監管碼,每一盒藥品都會設定特定編碼,掌握了每個銷售藥品的全部流通數據,能夠真正保證藥品的正品、安全性,這對醫藥電商來說幾乎是品牌和信譽的絕對保障)



阿里收購後——“互聯網+醫療”帶你裝逼帶你飛:

1.阿里健康APP——用“滴滴打車”模式帶你裝逼

第一步:患者上傳處方下訂單——患者到醫院看病,得藥品處方,通過手機端“阿里健康”APP,上傳處方下訂單。

第二步:藥店搶單,類似“滴滴打車模式”——藥店通過客戶端,以市場競價的方式,搶單,類似出租車“滴滴打車”模式。

第三步:成交與配送——消費者根據價格、服務、品牌等模式選擇藥品供應和配送服務,支付費用,獲得藥品。



圖片來源:安信國際

在傳統醫藥流通模式中,我國80%的處方藥通過醫院渠道售出,僅有 20%的處方藥通過藥店渠道售出。阿里健康利用新模式突破,打造醫院-患者-阿里健康-藥店的 O2O 閉環。通過迫使或者補貼醫院,使醫院合作外流處方;藥店有強烈搭入阿里健康平臺的訴求,阿里嚴格甄選合作的連鎖藥店;患者由於價格便宜(比醫院約便宜 20%),補貼優惠,便利,藥品質量能夠得到保證,願意使用阿里健康平臺購藥。

2、醫蝶谷——全民健康管理帶你飛

阿里健康目前已經與多家醫療、門診、檢測機構合作,致力於提供線上線下最好醫療服務體驗,阿里健康雲醫院平臺變身醫蝶谷,開啟全民健康管理模式帶你飛。

阿里健康合作醫療機構








天貓醫藥館註入阿里健康——讓腰板挺得更直


根據《中國藥店》最新發布的《2014網上藥店研究報告》,在過去的一年里,天貓醫藥館的整體營收為36.6億元,占整個B2C醫藥電商銷售總額的46.9%,遠高於京東醫藥館的7.8%,各大品牌醫藥B2C官網的銷售額占比緊隨天貓醫藥館之後,為36.7% 。從這個數據看,天貓醫藥館作為目前最大的網上藥店平臺,地位不可撼動。

2014年中國醫藥B2C交易規模市場份額



對於阿里健康來說,目前並沒有可觀的流量,因此對於藥店終端的號召力非常有限,而天貓醫藥館的加入,的確能夠讓阿里健康在流量上挺直腰板。目前,天貓醫藥館主要是服務天貓上已有的線上人群,阿里健康定位的是線下的醫院人群,做的是醫院處方外流。天貓醫藥館玩的是B2C,阿里健康做的是O2O。

未來業績爆發點——處方藥大市場放開


目前我國在售的各類藥物約1.5萬種,其中OTC(非處方藥物)僅為4727種。在2013年,OTC藥品的市場規模為1783億元人民幣,而全國醫藥流通領域的總規模卻高達1.3萬億,非處方藥只占很小一部分。也正因此,搶占處方藥的網售市場才成為了各大醫藥電商的重中之重。

未來等待處方藥解禁的政策真正推出(2014年5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天貓醫藥館將聯手阿里健康撬動處方藥市場。

未來整合看點——支付寶未來醫院整合到阿里健康

阿里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分為三塊,分別是阿里健康、天貓醫藥館和支付寶未來醫院。這三條線路的業務在起初階段也沒有太多交叉,然而隨著業務的深入,各條業務線在未來發展的邏輯上開始有交叉,內部資源在分配上也會出現問題。所以這個時候通過合並,整合優勢,減少內耗,統一戰略無疑是明智的。也許在未來,支付寶未來醫院也會整合到阿里健康。

馬雲醫療帝國——決心很大,畫面很美

我們來簡單設想一下:支付寶未來醫院打通醫院內部數據和支付,阿里健康承接醫院外流的醫藥服務,然後在天貓醫藥館上完成交易;同時通過“數來寶”數據服務平臺(低調上線的一個平臺)和藥品電子監管平臺控制整個醫藥生產和交易的數據鏈條;最後還有溫情的“醫蝶谷”可以將公立醫院體制之外的醫療服務數據打通。

上面描述的畫面實在太美,而這就是未來的馬雲醫療帝國啊:醫藥交易、支付、數據全都無縫打通,360度玩轉醫療上下遊產業鏈。不過,話說回來,在BAT三家里,馬雲對醫療的決心和投入最大,想得最清楚,看得也更遠!

估值:阿里有價,健康無價

看到這里,對於阿里健康(00241.HK)的性感您再也不用擔心了吧,因為她就是承載馬雲醫療帝國的港A股。很多人說阿里健康太貴了,天貓醫藥館以194億港元賣給阿里健康,而現在阿里健康的市值相對停牌前一天已增加271億港元(以今天收盤價10.10相對停牌前一天的收盤價6.78來算),多出77億港元啊。但這樣算,實在是太狹隘了,對這樣一只充滿想象力的港A股,談估值你就輸了,想象一下未來醫藥電商、移動醫療整個產業鏈的廣闊市場前景吧,插上想象的翅膀你會發現:阿里有價,健康無價。

引申一下:關於阿里系和騰訊系

仔細思考可以發現,在二級市場,阿里系和騰訊系表現差異很大,阿里投資的公司走勢似乎都很犀利,交投活躍,而騰訊系的表現則相對較弱,這是什麽原因呢?

也許這和兩者的投資戰略和布局有關,和二馬的性格有關,和阿里和騰訊骨子里的基因差異有關,這一切都讓人深思。但不管這樣,我相信,馬雲很激情,馬雲的夢想也很多,馬雲的決心和力度也是最大的。


(文章代表作者特定立場和看法,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485

跟著大佬布局系列之六:窮得只剩下錢的港A股正峰集團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3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21 10:09 編輯

跟著大佬布局系列之六:窮得只剩下錢的“港A股”正峰集團(02389)
作者:格隆匯 阜成門外

問:如何低調地形容一個人非常富有?
答:窮得只剩下錢了。

在港股中,我就發現了這麽一家公司:完全符合格隆匯跟著大佬布局的“港A股”的所有特征。最關鍵的是,公司窮得只剩下錢了。當然,只要是個正常的股東,一定不會讓這錢趴在賬上吃銀行的利息,更何況背後的股東是NB哄哄的大佬北控集團。

總結下來的故事情節就是:大佬北控集團潛心布局了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窮得只剩下錢了。
那麽,我們是不是應當機立斷,前排搬個小板凳,坐等大戲上演?

這公司就是正峰集團(2389)

NB的老爹——北控集團
先介紹這個故事的背後大佬:北控集團。

大名鼎鼎的北控集團為北京市國資委直屬的窗口旗艦公司,主要業務為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投資、運營和管理,也是中國首都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投融資平臺。北控集團牛逼之處在於,它除了“官味十足”:是首都北京的窗口旗艦公司,各個方面都能得到政府充分的背書支持與資源傾斜外,公司管理與運作相當市場化:北控集團主要在民生方面進行布局,其風格是,要麽不做,要做就做第一。因此,類似北控水務,北京燃氣,北控置業等都大名鼎鼎,而且基本都做到了地區乃至全國龍頭的位置。

通過2014年6月的一次增發,北控借道北京建設成為了正峰集團(2389)的第一大股東。現在要確定的是:北控收正峰集團(2389)想幹嘛?總不至於用來打醬油玩?

或者換個問題:北控在布局了飲料、燃氣、垃圾發電、水務等民生領域以後,民生領域還有什麽細分市場是北控沒有布局,卻又無比渴望布局的?

下面我遵循格隆老大倡導的抽絲剝繭的方式做合理的推測分析:申明,完全不保證準確。
窮的只剩下錢的正峰集團(2389)
下面回到本文主角:正峰集團(2389)。

正峰集團早前主業是地產和電動工具。但這些都是過去時了。自從北控這個大佬進來後,公司就沒消停過地在做兩件事:
1、徹底清理和大甩賣舊資產,套現;
2、迫不及待配售新股,融錢;

兩者都是一個目的,一個字:錢。

先看賣資產套現。
從北控進入開始,正峰集團(2389)就開始了舊資產的大甩賣準備動作。

我們看看2014年年報(下圖),公司賬目非常簡單:帳上除了10.9億現金,剩下的就是待出售舊資產項目。待出售舊資產項目的賬面資產16.97億,賬面負債8.19億,實際凈資產8.78億。為了能夠早日出手這部分舊資產項目,公司與購買方簽署售賣合同時,不惜大幅折價,以6.69億賣出,導致公司減值虧損2.5億,直接把盈利從2013年的盈利6000萬弄到2014年虧損1.7億

是不是有點壯士斷腕的感覺?!

總之,是下了血本了,也算洗了個大澡:舊資產基本處理幹凈,換回6.69億港幣現金。



2015年3月,公司順利把上述舊資產售出,最新資產負債結構就大致變成了下面這樣:

是的,基本上公司除了錢,什麽都沒有了

再看配股融錢
著急忙慌打折甩賣資產只是其中一步,最關鍵還有第二步:正峰集團在2015年又連續增發兩次,合計募集資金大約9.6億

特別是2015年5月15這次的配售,5月15日剛開股東大會,剛授權公司今年可以配售不超過現有股份20%的股份,結果都不過一天,公司馬上把20%的額度用光了(香港上市公司每年股東會授權董事會增發新股 的上限是20%)。

而且2015年3月的那次配售,也把上一財務年度的配售額度直接用光了。

可見公司是多麽迫切的想要錢

好了,我們現在可以開始做加法了:我們把上面mark的錢加總下,10.9+6.69+9.6=27.2億。

這就是現在的正峰集團(2389):沒有資產。賬上趴著27.2億的現金。

正峰集團絕對是一個窮的只剩下錢了的土豪。


正峰集團想幹嘛,或者說北控集團想幹嘛?
不必猜測,線索其實不少。
線索一、股東北京建設(0925)14年年報中對正峰集團的定位:

線索二、正峰集團2014年年報中的一句話:

最耐人尋味的線索三:15年5月18日(就是前天),公司最新聘用了3位董事,其中一位非執行董事是一位有24年臨床經驗的醫療方面專家。

從上面三點,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正峰集團肯定是要往大健康這個大的產業方向去靠攏了,問題只是說會布局大健康的哪些方面。

猜測1:布局養老產業
中國人未富先老,專家的分析是2000年中國就已進入老年人社會,2025年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無數人在打養老這個產業鏈的主意。

正峰集團手握27億現金,已經開始出手了,花了4個億,從正峰集團的股東那邊買了個公司——北京陸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

此舉說明正峰集團正在接手北控健康醫療的資產,合理的推測就是未來北控健康醫療資源集團可能會借正峰集團整體上市,而北京陸港下面有一塊大的閑置空地,已經變更土地性質,未來可能就是用作養老配套設施。

看一段兩會上的記者采訪:
“北控置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文華委員介紹說,在2010年全資成立了老年事業投資公司之後,北控首批規劃建設四家養老機構。其中,曾經的遠方飯店將建成標準較高的康複型養老院,目前已裝修完畢;石景山區京原路的養老院也基本建成;規劃中,北控還將在王四營定向安置房片區建成一座3萬多平方米的養老機構,在北四環外大屯,還將在曾經的輸配廠用地上建一座養老基站。”

上面提到的公司叫北京北控老年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正在開發三個養老項目:A、北控光熙國際康複老年公寓
B、京原路養老項目
C、王四營養老項目

其中北控光熙國際康複老年公寓已經於2014年上半年開業,所以大膽猜測北控會先把這幾個養老公寓先放進來。這三個項目預計提供約1200個床位。一個床位每月租金約為6000到1.3萬元,假設平均價為8000元,目前三個項目的1200張床位的年收入大約可以達到1億多元。

現在布局養老產業正當時。現階段,我國已經處於老齡社會初期,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釋放了老齡產業發展空間,未來中國將成長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2014年至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從8%左右增長到33%左右。未來我國將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猜測2:布局醫院
為什麽我會猜布局醫院呢,畢竟註入養老院是比較靠譜的。

1)  首先還是因為公司太有錢了,27個億啊。目前的這幾家養老機構收完之後,現金還是多得發慌,而且公司負債極低,未來利用借貸杠桿可以撬動的資金遠不止手頭的27億。

2)  養老和醫療是緊密結合的。老人對醫療的需求非常大,作為一個有雄心在這個行業折騰出一片天地的公司,怎麽也得布局下相關產業鏈吧,這樣也可以實現人員設備的共享,對老人來說也算是一站式服務,甚至未來可能就會把養老院建在醫院的邊上。

3)說實話我對養老產業近幾年的盈利情況不是很樂觀,目前這個行業是個當期賺政績,賺口碑,賺人氣,未來賺大錢的行業。那當期靠什麽賺錢?集團勢必要通過一些其他盈利的資產來補貼養老產業,以形成期限完美匹配的完善大健康產業鏈,而醫療毫無疑問就會是一個最好的突破口和現金牛

最後看看K線圖和市值空間
公司現在手上現金27億,市值才區區52億。我很難說它到底應該有多少市值上升空間,就算它進入性感的醫療大健康領域,但畢竟還只是猜測,目前它沒有任何資產,完全無從評估。可以參考的因素兩個:

A、中國醫療大健康產業的空間。
這個任由你去想象,否則也不會有類似複興集團這樣的土豪打破頭,全國去高價收醫院,更不會看到翁國亮這個莆田系醫療大佬的名字,華夏醫療(8143)一個月就漲三倍。某種角度看,北控集團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資源,當然 不遜色莆田系和翁國亮;
B、大佬北控的實力
北控進入任何一個領域,都會力爭做第一。這個可以參考北控水務(371)。北控集團08年買殼北控水務,借殼當年北控水務市值60億,目前市值575億市值。十倍。

最後看看股價K線圖。這個地方特別提醒一點:公司在3月4日2合1(3毛合到6毛),之後從6毛錢的平臺起來到現在的平臺,這麽大一波行情,公司其實只漲了60%,這與公司背後的大佬,手中的現金,未來的可能產業布局完全不相稱。

無論如何,我覺得這個局很大,故事剛剛開鑼,很值得搬個凳子,擠到前排,安靜坐下,靜候大戲上演!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47

敢問彭博士,九月一日晚的港大畢業生議會EGM只有噓聲,沒有理性討論?

敢問彭博士,九月一日晚的港大畢業生議會EGM只有噓聲,沒有理性討論?

只有噓聲,沒有理性討論?那位彭博士果真含血噴人!我前晚就在會場,被人誣蔑,非說兩句不可!
 
前晚每位被抽中上台發言的,都有兩分鐘發言時間。支持彭某的發言者也完有數人。台上發言時,台下真偶有噓聲。但一,發噓聲者只是少數,而其聲浪絕無蓋過台上之發言。二, 噓聲大都在發言中後段才出現,確是沒風度,但大體上已沒有影嚮講者了。港大學生開大會互片一路如此,師承英帝議會,有人瞧不起此等英式虛偽,但起碼是場內有序。
 
彭某在電視上七情上面,繪形繪聲,真言過其實,別有用心,讓一眾歹人再借題發揮攻擊港人,果真土共維伯技俩也!
 
其實前晚獲贈最多最大噓聲的,是張家敏。按大會規定,發言兩分鐘後,米高峰電源就會被截斷,即要發言者知趣走下講台,管你是李柱銘還是彭博士,一視同仁也!但張前會長被關咪後不肯,還揮手投訴,此時噓聲就越來越大,被人叫下台!上面總總,大會皆有錄影下來的!
 
老老實實,每人才只發言兩分鐘(三位動議人,包括彭某,可開場發言,就有五分鐘),沒有提問環節,皆因會展10:30要收場,時間有限也。整個安排根本就只是各自表述然後投票,哪來討論機會呢?彭某貴為博士,難道你不明,你不懂嗎?

後記,信壇壇友提醒:

英國下議院慣例,
- 執政黨議員可以喝彩, 但不可鼓掌
- 反對黨議員可以喝倒彩
- 議員不允許謾罵,


小弟再翻英帝議院之按議事規則,凡行為不當,影響辯論進行者,可罰5天/20天 離場,不能參與辯論及投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05

28 Nov 2015 - [經濟一週「香港八十前」] 被市場遺忘的港企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0,6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由今期開始,我不再寫美股,原因並不是如上一篇「美股A餐」文章點題般對美股是否「高處不勝寒」有疑慮,始終美國經濟仍穩中有進,不好景又怎會考慮加息,相對世界其他地方,還有其吸引力。不過,我投資港股已二十年,現時仍是主力投資所在,所以還是在此專欄分析較熟悉的港股,才是雙贏之道。

我是七十年代出生,俗稱「七十後」,亦可說是「八十前」,但此非本欄新名稱「香港八十前」命名主因。自1995年投資港股,那時上市公司只有數百間,並大多是香港資本企業,至於後來紅籌、國企及民企相繼擁入,港股逐漸變天,市場及投資者焦點盡歸中國企業,很多港企卻逐漸被遺忘。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投資中國企業迎來多年的蜜月期,不過近年經濟增長減速,人口紅利優勢漸失,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經濟結構轉型未到位下,開始問題叢生,投資者至愛的內銀股估值因市場擔憂其潛在壞賬而日益下降,資源股因商品牛市週期見頂而業績屢創新低,不少行業面對產能過剩,來港的中國企業平均質素也明顯下降,造假個案越來越多,製造了不少投資陷阱。新政府積極推動各方面的改革,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成為市場炒作焦點,但改革不會即時見效,業績未見而暫時只炒憧憬下,換來的只是股價波動。

很多投資者仍熱衷投資中國企業,但賺錢的機會率其實已不斷下降。也有不少投資者喜愛炒賣國策,但新政府推行國策未見章法,若遇上市場不按常理,執行應對更見混亂,令炒賣國策有如炒賣財技股般,投資者有幸可短線賺錢,中長線怎樣大家心照,還看各人造化。所以,我決定人棄我取,反璞歸真,將焦點回歸港企,以業績為依歸,至於小投資者熱衷炒賣的財技股,本著導人向善,並非考慮之列。我將本專欄命名為「香港八十前」,因為我這個「八十前」會主力分析市值未到80億港元(10億美元),市場較少留意的港企。好像港通控股(32),已上市多年,市值約38億港元,現時主要經營香港駕駛學校、Autotoll電子收費系統、西隧及大老山隧道,大家也很熟悉的業務,收入及盈利近年仍穩步上揚,其股價今年走勢標青,經歷股市波動仍一直見平穩,至執筆時股價$10.1,今年連派息更升約40%。我的目標是於本專欄作出更多相類分享,而就著篇幅所限,會將相關財務分析數據放在「紅猴」Blog(按此)上,相輔相乘,實行內容O2O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98

9 Jan 2015 - [經濟一週「香港八十前」] 受惠低油價的港企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0,7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前週此欄分析嘉利國際(1050)後,股價於接著一週在成交增加下升了20%,我相信只是一個美麗巧合,但在市場鮮有分析中小型港企下,我能為大家提供多些資訊作考量,也算是正面!

進智公共交通(77)市值約3.5億港元,已連續三年虧損,至20159月的中期業績終於錄得較顯著的純利,毛利率大幅提升是主因,油價大跌自然居功至偉。集團經營狀況其實不是表面般差,若撇除公共小巴牌照重估虧絀及商譽減值撥備,過去三年皆錄得盈利,不過這兩項非現金項目源於港鐵網路不斷擴展,減低了乘客對小巴的需求,亦是集團業務的未來隱憂。於過往兩個半年度業績,燃料開支佔收入比率由以往的約20%劇跌至13%,算是對公共交通市場競爭越來越大的喘息!

油價大跌,市場往往想起航空公司是受惠股,其實大家每天在街上碰到的巴士、小巴、旅遊巴等又何嘗不是,投資機會往往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好像經營九巴,市值約83億港元的載通(62),至20156月的中期純利亦明顯按年大升,燃料開支佔收入比率由上年度全年的18%劇跌至11%。不過,大家若擔心港鐵不斷擴線的長期競爭揮之不去,則可考慮市值約19億港元的冠忠巴士(306)

冠忠巴士也有「大嶼山巴士」此專利巴士業務,不過至20159月的中期收入及溢利分別只佔整體7.2%1.4%,影響不大。集團的非專利巴士才是分析重點,以車隊規模計為香港最大,收入及溢利佔比分別約76%99%,此部份包括學童巴士、僱員巴士及屋邨巴士,對經濟氣候敏感度皆低,近年每年皆有調高收費。至於中港跨境客運服務,也是最大數個經營商之一,集團透過收購整合了一些同業,並透露明年有加價空間。不過,中港跨境旅客暫已見頂,或將影響此方面業績。其他業務方面,明年將積極推廣新收購的電召轎車市場,但不期望短期能帶來顯著盈利。至於國內業務,集團剛出售廣州長途汽車業務,似有淡出意向,未嘗不是好事。

冠忠巴士自2014年開始增加派息比率,是年度上半年亦高達111%,有評論認為此舉是支持現時大股東2014年大幅增持股權。不論何故,雖然小股東亦因此得益,但集團負債比率卻於期間由約50%升至約80%,可謂一把雙刃劍!

「香港八十前」專欄主要分析市值在80億港元下的港企,並實行內容O2O,進智公共交通及冠忠巴士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12日文章(按此重溫)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嘉利國際(1050))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971

9 Jan 2016 - [經濟一週「香港八十前」] 受惠低油價的港企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0,7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前週此欄分析嘉利國際(1050)後,股價於接著一週在成交增加下升了20%,我相信只是一個美麗巧合,但在市場鮮有分析中小型港企下,我能為大家提供多些資訊作考量,也算是正面!

進智公共交通(77)市值約3.5億港元,已連續三年虧損,至20159月的中期業績終於錄得較顯著的純利,毛利率大幅提升是主因,油價大跌自然居功至偉。集團經營狀況其實不是表面般差,若撇除公共小巴牌照重估虧絀及商譽減值撥備,過去三年皆錄得盈利,不過這兩項非現金項目源於港鐵網路不斷擴展,減低了乘客對小巴的需求,亦是集團業務的未來隱憂。於過往兩個半年度業績,燃料開支佔收入比率由以往的約20%劇跌至13%,算是對公共交通市場競爭越來越大的喘息!

油價大跌,市場往往想起航空公司是受惠股,其實大家每天在街上碰到的巴士、小巴、旅遊巴等又何嘗不是,投資機會往往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好像經營九巴,市值約83億港元的載通(62),至20156月的中期純利亦明顯按年大升,燃料開支佔收入比率由上年度全年的18%劇跌至11%。不過,大家若擔心港鐵不斷擴線的長期競爭揮之不去,則可考慮市值約19億港元的冠忠巴士(306)

冠忠巴士也有「大嶼山巴士」此專利巴士業務,不過至20159月的中期收入及溢利分別只佔整體7.2%1.4%,影響不大。集團的非專利巴士才是分析重點,以車隊規模計為香港最大,收入及溢利佔比分別約76%99%,此部份包括學童巴士、僱員巴士及屋邨巴士,對經濟氣候敏感度皆低,近年每年皆有調高收費。至於中港跨境客運服務,也是最大數個經營商之一,集團透過收購整合了一些同業,並透露明年有加價空間。不過,中港跨境旅客暫已見頂,或將影響此方面業績。其他業務方面,明年將積極推廣新收購的電召轎車市場,但不期望短期能帶來顯著盈利。至於國內業務,集團剛出售廣州長途汽車業務,似有淡出意向,未嘗不是好事。

冠忠巴士自2014年開始增加派息比率,是年度上半年亦高達111%,有評論認為此舉是支持現時大股東2014年大幅增持股權。不論何故,雖然小股東亦因此得益,但集團負債比率卻於期間由約50%升至約80%,可謂一把雙刃劍!

「香港八十前」專欄主要分析市值在80億港元下的港企,並實行內容O2O,進智公共交通及冠忠巴士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12日文章(按此重溫)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嘉利國際(1050))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716

《使徒行者》的港味:“一定要保證娛樂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9170

苗僑偉在兩部《使徒行者》中都飾演主角“卓sir”,他已經59歲了。(騰訊視頻供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9月21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這個刺激,對TVB來說是很大的” 港劇《使徒行者》系列在內地》)

在《使徒行者2》中,雙方想保留的元素非常清晰:港劇的“港味”。

2017年9月13日下午,因為通過口岸時略有延誤,電視劇《使徒行者2》的幾位香港主演罕見地遲到了。不過,他們仍給內地工作人員留下了好印象:禮貌、配合,不會跟著一大堆助理,“香港藝人有點不一樣”。

主演苗僑偉快步走進采訪間,連聲道歉。他戴著墨鏡,側身而坐,左耳的鉆石耳釘閃閃發亮。苗僑偉59歲了,在兩部《使徒行者》中都扮演“卓sir”,由他尋找臥底串起全劇,而第二部被設定為前傳。

1983年,苗僑偉在《射雕英雄傳》里飾演金國小王子楊康,與同為香港無線電視(TVB)演員的梁朝偉、劉德華、湯鎮業、黃日華並稱“無線五虎將”。那時候,苗僑偉和TVB都處在自己的黃金年代。

如今,50歲的TVB卻透出衰老氣息。“香港整體娛樂圈的競爭力和無線電視一樣,十幾年前或許還能獨步華人世界,今天老早就已經掉落到邊緣的位置了。”作家梁文道曾評論道。

有人把《使徒行者》稱為港劇的“翻身大仗”。2014年,該劇第一部播出,內地網絡播放量達到24億次,成為唯一一部播放量超過20億次的港劇。2016年,《使徒行者》電影版上映,內地票房超過6億元。

“沒有想過觀眾這麽喜歡關於臥底的故事。”苗僑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使徒行者》受歡迎的程度出乎眾多主創意料。

2015年11月,騰訊視頻與TVB達成合作協議,參與《使徒行者2》的制作。TVB負責節目及制作的副總經理杜之克曾表示:“TVB應該要認真想一下怎麽組織在整個亞洲有影響力的節目。內地近年流行制造IP,這個概念我們很認同,也是我們未來的目標。把節目的特色做出來,能否成為IP,不容易。”

9月13日晚間,在《使徒行者2》的開播發布會上,杜之克表示,這部電視劇的宣傳準備應當是TVB歷史上最多的。“我也希望通過這次經驗去學習,騰訊在面對幾個億觀眾的平臺上怎麽樣去做一件事情,應該怎麽樣宣傳、跟觀眾交流等。”他謙遜地說,“很多東西我們都需要學習。”

他們要的不是合拍劇,而是純港劇

港劇的內地之旅由來已久。尤其是自由貿易協議《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於2003年簽署後,香港和內地影視業的關系越發密切。

2004年,湖南衛視引進TVB出品的宮鬥劇《金枝欲孽》,獲得巨大商業回報,引起多家電視臺對香港電視劇的熱情。據中國傳媒大學學者張宗偉觀察,作為港劇最大生產商,“TVB的最新劇集也往往在制作階段就被內地電視臺搶購獨播權。”

不過,短短幾年後形勢大變。2010年起,TVB的盈利增長速度開始放緩,2014年出現五年以來首次凈利潤下滑。2016年底,TVB發布上市後首個盈利警告,顯示當年年度盈利較前一年下跌約55%到65%。

與香港電影界類似,TVB多次嘗試與內地合作:2006年,與浙江衛視合作取材於吳越爭霸的歷史劇《爭霸傳奇》;2007年,在香港回歸十周年之際與中央電視臺合拍商業題材劇集《歲月風雲》;2012年8月,與上海東方傳媒(SMG)合資成立上海翡翠東方傳播有限公司(TVBC),準備進一步打開內地市場。經營危機使這部分業務更為重要。

苗僑偉多次赴內地拍戲,發覺兩邊的制作水平差距日益縮小。“這幾年香港很多演員、導演、幕後、編劇都在內地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內地的制作水準比香港還要高。”苗僑偉說。

2015年開始與騰訊視頻合作後,杜之克發現“內地的發展是飛快的”。“不到兩年時間,我們看到內地的發展已經經過幾個階段的改變。”他坦言,“這個刺激,對TVB來說是很大的。”

但合拍劇往往受到“劇情俗套、港味不足”的質疑。學者張宗偉觀察到,《歲月風雲》被批評“內地導演和香港演員在配合上不夠默契,在風格上有明顯的夾生感,像是水土不服的港式主旋律”。

拍攝《使徒行者2》時,雙方共同決定改變合作方式:內容依照TVB方式制作,演員都來自香港。“我們最後和騰訊視頻落實下來的合作基礎就是,他們需要的不是合拍劇,他們需要的是純港劇。”杜之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港劇比合拍劇“好很多”。

騰訊視頻帶來了什麽變化?“當然是錢更多啦,”苗僑偉直言不諱,“場面會更好一些、大一點,制作資源更多了。”除在TVB片場拍攝,《使徒行者2》還前往內地和泰國取景。“我們真的希望透過跟內地媒體的合作,盡快把TVB的制作水平提高。”杜之克說。

在《使徒行者2》中,雙方想保留的元素也非常清晰:港劇的“港味”。

但“港味”難以具體界定。固定的戲劇套路可能算一種,比如人們總是圍在一起“打邊爐”,即吃火鍋;以及類似於“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的固定臺詞。苗僑偉則認為,反映當代生活的港劇也“與內地拍的現代戲感覺不一樣”。

譬如,《使徒行者》里驚心動魄的臥底故事,在內地電視劇里就不多見。在杜之克看來,那得益於他們跟香港警方“關系非常好”。

“長期以來,香港警察知道讓社會接受警察,對他們有好感的方法是通過媒體,所以願意協助,寧願‘你問我’‘你煩我吧’‘我好好告訴你很多材料,你不要亂說,盡量能夠真實’。”杜之克解釋,“我們也對社會有責任,不會拍一部警匪劇來歌頌壞人,這個價值觀是內化的。”

香港警匪劇里的角色亦正亦邪,時常出現“黑警”。顧問警察們有時在飯桌上發牢騷:“能不能不要說那麽多香港警察是‘黑警’啊!”。提及這個場景時,杜之克笑了起來:“就這樣而已,(警方)沒有給我們壓力。”

TVB與諸多行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計劃2018年拍攝的一部醫療劇,請了16位醫生做顧問。“完全沒有收費,也不需要向香港的醫科大學、醫療團體去‘叫’,他們用個人身份為我們提出一些意見,讓我們的劇質感能夠做好。”杜之克形容,依照這種流程拍攝的專業劇,不需要承受和顧慮太多問題,“能夠專註於怎麽樣呈現醫生的故事”。

“內地再往下走,我相信必定會出現專業程度非常高的專業劇。”杜之克認為,專業性目前是港劇的制作優勢,但很快就會被趕上。他給出的解決方法是“一定要保證娛樂性”,並強調這是港劇的根本。這似乎也是一種“港味”。

“我們就是拍劇來娛樂的,真的沒有想太多。什麽樣的故事能夠反映某一些人的心態,能夠反映這個社會、時代,能夠娛樂大家,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有娛樂性,這是前提,是我們做劇的總體想法。”杜之克補充道。

用任何角度看,TVB都是一個“怪胎”

一些好萊塢制作人來到香港,對杜之克感嘆,TVB的運作方式“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美國的影視業高層很難像TVB那樣,統一管理旗下的創作團隊。

“用任何角度看TVB都是一個‘怪胎’,很難想象這麽小的城市能夠發展出一套比較具規模的操作方法,長期地讓觀眾接受,而且影響到其他地區的華人市場。”杜之克對此深感“奇怪”。

半個世紀里形成的流水線操作,保障了TVB的持續產出。其攝影廠幾乎全年無休,拍完一部緊接著下一部,拍攝團隊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6至18小時。

“TVB的創作者、制作者有一個傳統,這個傳統是不理你的,換了一個老板,對他們來說生活沒有改變。”杜之克說,“沒有一個‘穿西裝的人’敢把它改變,不會‘搞’他們,外行不會亂領導內行。”

但這個龐大機制越來越僵化。“它慢慢變成一種自我操作的流程,大家都會關註自己的時間表,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放在跟進這個時間表和流程上。”杜之克發現,內容、質量和流程幾方面究竟孰輕孰重,已經變得模糊。

包括演員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成了流水線的一環,很難真正地創作,大家紛紛赴內地發展。“那時候在公司工作方面有點不開心。”參演了《使徒行者2》的宣萱也是其中一個,“走了再算吧,反正不會餓死的”。

“TVB像很好的學校,像小時候念書的時候,你住在學校里,學到很多,可能工資不能給你很多,但是能給你知名度,能訓練你的戲,給你很多演出機會,讓觀眾認識你。”宣萱坦言,TVB給了自己許多,但也形成了瓶頸,“到一個地步,你要學更多的話,要離開,要走出去”。

2016年的臺慶頒獎典禮上,一度離開TVB的演員鄧萃雯作為頒獎嘉賓出席,演員黎耀祥插科打諢地問她,如果請她回來,有什麽要求。

“我要錢!”“錢的問題,我們TVB一向不談的。”“我要有時間睡覺。”“這陣子我們流行拍到吃早餐喔。”鄧萃雯與黎耀祥半開玩笑地一問一答。

近幾年,TVB意識到改革的必要性,首先邀請出走的演員回來拍戲。“藝人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杜之克認識到,大家需要滿意的酬勞和高質量作品:“我們都有共同的願望,都不希望看見TVB退步,不希望看到TVB或者港劇的影響力一直走下坡路,在酬勞不太虧的情況下,能夠幫助‘港劇’這個品牌繼續保持競爭力,我覺得很多人都會努力。”

從2017年播出的《不懂撒嬌的女人》和《使徒行者2》開始,TVB的電視劇的拍攝質量開始接近電影。杜之克稱之為“類電影的操作方法”,其特征體現在素材量、顏色、場景、光線、視覺效果等諸多方面,“每一部分都在加強影像的感染力”。杜之克保證,2018年所有的開拍劇集里有超過300小時達標,“希望2019年能看到TVB的劇基本都在制作上達到這個水準。”

“演員不可能改變一個公司”

宣萱一回來就參演了前述兩部“類電影”劇集,體會到制作水準的變化。但她依然失望於某些舊有的處理方式。譬如,《使徒行者2》一共30集,只寫18集劇本就開拍,即演員們詬病已久的“飛紙仔”。邊寫劇本邊拍攝,使他們無法認真鉆研角色。

“其實講了很多遍,我們說要開工之前談好,把所有事情處理好,劇本完了要給演員一點時間看,才能把角色演得更好。”宣萱了解,TVB電視劇不間斷地播出,現有編劇人員要不停地工作,“可能這個戲沒有完,他們已經開始想下一部戲,一部電視劇有完整的劇本非常困難,除非他們請更多編劇”。

“演員不可能改變一個公司,我沒有嘗試去改變它。”宣萱補充道。

“改變過程必定出現問題,有一些矛盾、不協調、不願意,很多情緒問題都存在。”杜之克用懷孕打比方,“現在孩子怎樣不一定能說清楚,但是在懷孕過程中,我們現在非常努力地保持,希望它吸收足夠的營養”。

TVB還要面對互聯網世界的飛速變遷。

“2014年開始已經有一個比較整體的規劃,要在網絡上輸出自己的節目,但是當時,整個香港的網絡環境還不能非常容易做到穩定地輸送影像。”杜之克說,現在這已經不是問題了。2017年6月,TVB終於推出智能手機應用“big-big-channel”,試圖拓展年輕人的市場。

在互聯網流量已經成為內地電視劇的重要評價標準時,傳統的港劇制作模式是否能適應內地,尚不可知。根據對網絡觀眾的了解,騰訊視頻希望《使徒行者2》“更快節奏”。杜之克就此回憶道:“我們的學習過程跟《使徒行者2》的制作過程是同步的,所以《使徒行者2》很多東西不一定能夠趕得及吸收。”

雙方都清楚,兩邊的觀眾口味有別。港劇在香港針對家庭觀眾,TVB負責戲劇制作的助理總經理曾勵珍說:“我們制作的劇是要讓全家人一起看的。”TVB將與企鵝影視合作出品《溏心風暴3》,仍舊講述餐飲業家族的故事。其第二部曾在香港創下50點的收視紀錄,至今未被超過,而《使徒行者》的最高收視紀錄為33點。這種全家歡題材在內地的受歡迎程度,還有待觀察。

TVB每年與內地合作三至四部劇集,最多四部。而在內地視頻網站所引進的海外劇集里,港劇實際上算小眾需求。

“內地觀眾的口味越來越精準,他們辨析什麽是好制作、好故事、能演的演員,要求越來越高。”在杜之克眼中,內地觀眾進步得非常快。“我真有點擔心,如果現在可能50%的港劇他們能接受,不一定喜歡,要是我們再不進步的話,再過三年恐怕不到十分之一。”

“在所謂爭取進步的步伐上,我們真的非常非常緊張。”杜之克強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92

大道下的港漫回憶

1 : GS(14)@2012-10-01 11:04:22

搵日睇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1001/18028833
甘小文:惡搞先驅老闆照搞
唐唐僭建風波,催生「唐宅歷險記」、「唐伯父點收科」一系列惡搞圖,別以為惡搞是網絡世代產物,八十年代香港漫畫界就有惡搞先驅甘小文,網民還未想到把劉江華、江華、劉德華Key在一起時,他已經惡搞自己的老闆,不知哪裡找來幾張鬍鬚佬照片,標題寫著「扮黃玉郎大賽報名者排長龍」,並刊登在〈太公報〉內。〈太公報〉是刊登在《玉郎漫畫》裡一個仿報紙形式的兩頁專欄,而《玉郎漫畫》的老闆,不用說當然是黃玉郎,連老闆都敢惡搞,問你服未?
「讀小學時,我已經很喜歡看報紙和電視新聞,又常常被老師罰,我不喜歡老師,就出一份報紙報他們死訊,挖苦他們。後來入行漫畫界,在《小強漫畫集》刊登過〈小文日報〉,只刊登過一次。」他把這惡搞風格用於《玉郎漫畫》,〈太公報〉就出現了,「開同事玩笑,又留意多點新聞,把所有事情撈成一碟。」〈太公報〉其中一個主角咸球,真人是他同事陳卓球,陳卓球玉照常常被他加工醜化,「咸球初初不喜歡的,但我想他已經習慣了,如果有一期不玩他,他會不習慣的!」同事沒抗議嗎?「沒用的,他們知道阻止不了我,畫慣了,如果突然沒有他們,他們會覺得空虛。」其他經典角色還有哨牙珍、肥婆四、近藤周現、幪面超人和怪獸等,那老闆又有否禁止?「第一次改他的圖,我寄去澳洲給他看,也怕他不高興,不過能引到他笑就無問題。」
不重畫〈太公報〉
今日惡搞有Photoshop,按個掣,很方便,八十年代要改圖,就是做勞作,「剪照片,拼拼貼貼,用白油彩執一執,再畫線。做一期〈太公報〉需幾天時間,幾乎沒空閒做其他事情,我記得那時逢週四發稿,文字和圖片都要兼顧,時間很緊張。」〈太公報〉前後刊登了六七年時間,「1989年我離開《玉郎漫畫》後就沒寫〈太公報〉了,現在我不想再改圖了,因為點子已經榨乾榨淨。開頭寫,自己還笑得出,後來連自己都笑不出,就知是甚麼事了。我十幾年前還寫過《至Goal無敵》,人們就只記得〈太公報〉和《至Goal無敵》,不記得我近年做過甚麼。」咸球本來是星光大道24個雕塑之一,但因為真有其人,為免涉肖像權問題,故由哨牙珍補上,「她是我根據粵語長片常見的女角塑造,性格像時下港女。」無論誰入選,甘小文都高興,「多得他們,我才有飯開嘛。」
上官小強:九歲半的粗俗惹笑
上官小強在六十年代入行,代表作有七十年代面世的《壽星仔》系列,初初在《73漫畫》連載,風格搞笑,「我入行時,科幻、打鬥等風格的漫畫都畫過,最後還是覺得搞笑比較合乎自己樂觀性格。」上官小強說:「畫功很差,讀者看的都是書中笑料。」他有個壽星仔公仔,身穿幪面超人衫,瞪起一對大眼睛,非常英氣,塑造壽星仔時,他坦言受到史諾比漫畫影響,「我喜歡看Snoopy,阿壽初初設定是個神仙,左改右改就變了平常人。」壽星仔永遠九歲半,與強記、彭蛇合稱「神勇三膠龍」,其他角色還有珠女和火麻仁等。
當年他只覺得Charlie Brown呆頭呆腦很有趣,加上四格漫畫又好看,於是想創作類似角色,但沒想過傚法Snoopy微言大義,純粹搞笑,「當時我還小,哪會懂得那些道理。」《壽星仔》另一特色是對白破天荒用廣東話,「啲啲嘅嘅」讀起來更易上口,有些字眼甚至是粗口諧音如「大檸樂」,其他如「今日留一線,他日好相見」等等旁白,無不點中讀者笑穴,「其實只是幾句,後來老闆不喜歡太粗俗,又怕被投訴就少用了。」《壽星仔》出了五百多期,九十年代初停刊。星光大道把壽星仔重現年輕一代眼前,上官小強很開心:「畢竟代表了七八十年代的回憶。」
馮志明:率先掀起兵器潮
九十年代尾,馮志明率先推出實物兵器,掀起熱潮。「《霸刀》出版一週年,我隨書附送實物金屬兵器做紀念。」實物兵器前身是紙兵器,「印在封面,人物拿著的兵器可隨意取出,但紙兵器不夠真實,所以想到用金屬製。」實物兵器大約兩至三吋,具紀念價值,讀者反應極好。
《霸刀》是武俠漫畫,主角刀無敵用的「霸刀」就是馮志明首次做的實物兵器,後來發展至其他兵器如飛驚的兵器「虎斷」。「做連環圖的人都很純真,很喜歡玩一般大人覺得幼稚的事物,我們根本沒想過會掀起熱潮,只是貪一時高興。」同行爭相倣傚,替自己的漫畫出實物兵器,劇烈競爭下,他又想到做一比一兵器,「在日本見過一些仿照真劍做的木劍,同樣是一比一。於是我想,如果把漫畫人物的兵器一比一做出來,拿在手一定很過癮。」就這樣,三呎半長的「霸刀」面世了,「合金製,不夠硬淨,不能開鋒的,一開鋒就會崩,所以並不是武器。」數量不多,每把售二三千元,有價有市,之後再出推出「兩尺快刀」。後來又設計出可伸縮、形態可變的兵器
限量一比一霸刀
採訪當日,馮志明帶來《霸刀》其中一個兵器「黃禍」,「這把刀屬於外族族主,取名『黃禍』,因為這刀會為炎黃子孫帶來災難。人物和兵器相輔相成,故事才可發展下去。」人手雕刻的木盒內,除刀外還有卡片和證明書,卡片號碼是『4000/1289』,即生產了四千把,這把為第1289把,限量加上有出世紙,漫畫迷更覺珍貴。曾經有讀者收藏了三把「霸刀」,「後來我出《霸刀》網上遊戲,想買回其中一把做比賽獎品,這個讀者也不捨得放出。」兵器潮後來減弱,皆因越出越濫,「有些出版社說是限量出產,其實是無限量,兵器變得不矜貴。」《霸刀》人物沒有出現在星光大道,失望嗎?「不會!不可能人人有份。如果人人有份,就是分餅仔,沒有意義。」
2 : 承天(1379)@2012-10-01 11:32:48

80 90十年代 太多經典啦 香港有中華英雄 刀劍笑 超神z 龍神 百分百感覺 日本的入樽 龍珠 就算3x3eyes touch 電影少女都好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