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互聯網醫療改革到了頂點?

今年兩會,馬化騰叫板現行政策,建議打破醫院的“信息孤島”。

翻一下馬化騰歷年提案:2013年提案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隨後微信的紅利期造富一批人;2015年提案移動醫療,掀起移動醫療的投資熱潮,提前布局的掛號網和丁香醫生估值水漲船高;今年提案打破醫院“信息孤島”,又要掀起怎樣的浪潮?在大佬的關註點中,又有怎樣的投資方向?

“信息孤島是何方神聖,竟需馬化騰發聲?

簡單地說,醫療領域的“信息孤島”就是醫院之間的數據不共享、不互認,患者在這家醫院做的檢查、看的病,另一家醫院不承認,還要再查一次。

這種醫療信息不互認,在非標準化、醫生經驗依賴性很強的醫療領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互聯網醫療時代,就成了提升醫療效率、打通健康大數據的最大障礙。

因為信息孤島的存在,導致互聯網醫療難有實質性推進。大多數互聯網醫療項目還是以預約、掛號等周邊服務為主,無法形成用戶黏性——“患者掛完號,問完診,就跟你的APP無關了。” 到目前為止,包括騰訊投資的互聯網醫療企業都還沒有真正取得成功的商業模式。

受到資本熱捧不到兩年,互聯網醫療領域迅速遭遇天花板,這也是馬化騰不得不在兩會,對“信息孤島”向政府發聲的原因。

互聯網醫療投資兵分三路

“信息孤島”就像是互聯網醫療前行道路上的一座無法繞過去的大山,一擊之下,投資風向迅速分化,由搶占掛號入口轉變為三個方向:

一類直接轉向醫療,如開設線下診所,組建醫生集團,以獲取第一手健康數據。這類的典型是騰訊,就在馬化騰兩會提案公布不久,就宣布九大醫生集團宣布入住騰愛醫生。

一類試圖與醫院IT系統打通,逐個醫院地獲取健康數據,並利用互聯網提供第三方服務,如陪診、用藥等。這個方向則有趣醫網、用藥助手等等。

這兩條路子,都要有醫療資源優勢,而且必須重資產投入,沒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是做不起來的。而醫療服務的錯綜複雜,也註定了這筆燒錢的項目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多年的數據跟蹤積累,短期投入很難見效。

第三類則是使用標準化數據——體檢報告。體檢數據具有全身性、基礎性,可利用度非常高,是一座不言而喻的金礦。最近美年與愛康的收購與反收購官司,說到底也是健康大數據的入口之爭。但數據標準化,也就意味著數據維度少,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數據,很考驗想象力。

 

互聯網醫療未來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策層面是否放開,醫療機構之間的壁壘能否打破。雖然現在行業發展有倒逼改革的勢頭,但政策放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哪條路子能夠最終成功,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