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王候選人一》燒錢七年才成功 今年要賺兩股本 漢微科 站穩全球半導體檢測設備龍頭

2012-5-28  TWM




在今年的未上市一百強中,由於漢微科打敗美商科磊,取得全球半導體電子束檢測設備八成以上的市場,預估今年將獲利兩個股本,是少數被認為有機會挑戰上市新股王的企業之一。

撰文‧林宏文

已於五月二十一日掛牌上櫃的漢民微測科技公司(以下稱漢微科),是國內極少數可以突破國際大廠壟斷,且自行開發成功的半導體檢測設備廠商。由於漢微科今年獲利有達兩個股本的實力,預料掛牌後,將從原本的未上市股王,成為爭奪股王寶座的候選人之一。

後發先至!

吸收科磊大將 反而將之超越漢微科是一九九八年由四位創辦人在美國成立,其中三個人是來自美商科磊(KLA-Tencor)。總經理招允佳原來在科磊就是負責電子束檢測 設備的研發,但因科磊在光學產品檢測設備已占有絕對優勢,因此並未大量投入這個可能取代光學產品的新技術,也讓招允佳決定離職創業。

美商科磊為全球第四大半導體設備廠,更是台灣電子業設備採購的最大供應商之一。不過,科磊如今最後悔的事,就是十四年前讓招允佳離職創業,如今成為威脅科磊的最大競爭者。

招允佳說,當時他把創業想法告訴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獲得黃民奇的大力支持,因此,他完全沒找過其他人募資,就取得全部的創業資金。「我們就待在美國矽 谷,花了五年時間,終於把產品做出來。」談起黃民奇創辦的漢民科技,在國內半導體與面板兩大產業界幾乎無人不曉。漢民是國內最大且經營最久的設備代理商, 至今已經手超過一萬台設備;因此,雖然漢民科技一直沒有掛牌上市,但黃民奇早已被視為國內設備業的教父級人物。

黃民奇經營設備代理至今已三十五年,但早在漢民科技成立之初,他便有自主開發設備的企圖,因此當他遇到招允佳這個創業團隊時,如獲至寶,於是便積極籌錢投 資漢微科。如今,黃民奇不僅投資漢微科,成功開發出國內第一台「電子束檢測機」,加上漢民科技另外投資的一家公司漢辰科技,也成功為台灣開發出第一台的 「離子植入機」,算是非常難得的成績。

至於目前擔任漢微科董事長的許金榮,早年是與史欽泰、曾繁城及曹興誠等人一起派至美國RCA,引進半導體製程與設備技術的核心成員,並曾擔任過台積電副總 及聯電總經理等職務,是國內半導體界的老將。他被黃民奇邀請至漢民科技擔任總經理,同時也擔任漢微科董事長,負起推動設備研發的重任。

不過,設備業的進入障礙很高,漢微科的成長過程也經歷各種嚴厲的考驗。由於半導體客戶對設備精準度要求極高,不可能隨便更換供應商,漢微科必須用實力證明 產品的優異性。而且每個客戶測試時間少說三年、多則五年,也因此讓漢微科成立七年後,業績才開始轉虧為盈,並且在全球電子束的檢測設備市場上,取得超過八 成的市占。

打擊面廣!

幾乎所有半導體公司都是客戶許金榮說,台灣是全球投資半導體最密集的地方,因此台灣市場一直是全球半導體設備商兵家必爭之地。要切入自行研發的設備業,必須與所有公司打仗,競爭非常激烈,漢微科便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

仔細檢視漢微科的財報,由於前幾年公司都在燒錢,因此最初募集的錢幾乎全燒光。二○○八年漢微科進行過一次減資,把累虧全打掉,資本額從七.八億元減到僅剩一.三億元,減幅達八成以上;之後才再增資,讓公司得以運作下去。

招允佳說,目前在光學與電子束產品的比率,雖然還是有十比一的懸殊差距,但由於電子束的技術可以延伸到二十奈米或十四奈米以下,光學技術的物理瓶頸就很難突破;因此,未來新的產品需求幾乎都集中在漢微科的電子束產品上,這也是漢微科未來最值得期待之處。

其實,科磊早在一九九一年就推出第一部電子束產品,技術大約在○.三五微米。當時科磊創辦人兼執行長李維(Kenneth Levy)就已知道光學的技術會走到極限,因此堅持要盡快開發這項技術;但光學產品事業實在很賺錢,雖然電子束產品已開發出來,卻並未繼續投入研發資金。

半導體產業技術不斷進步,漢微科取代科磊的故事,顯然又是電子業另一個技術取代的案例,大廠忽略了新技術的取代力,反而讓新進者超前。由於漢微科已申請了關鍵專利技術,也就是跳躍式檢測方法,這是目前業界效率最好的方法,也讓雙方的技術差距已有明顯分野。

目前漢微科的客戶遍及所有半導體公司,前三大客戶為台積電、三星、爾必達,除了英特爾尚未確認外,幾乎喊得出名字的半導體公司都是客戶。而且在競爭者技術已追趕不及的情況下,漢微科的領先地位得以確立。

漢微科日前公布第一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四.五七元,加上毛利率持續保持在七○%,亮眼的成績,也讓漢微科成為今年未上市一百強企業中,最有機會爭取股王寶座的公司。

漢微科(3658)

股本:6億元

主要股東:漢民科技

經營團隊:董事長許金榮

總經理招允佳

主要產品:電子束晶圓檢測設備

成功 3關鍵

1. 創業團隊擁有專業知識與管理技能。

2. 大股東提供財務、客戶及研發等方面的支持。

3. 有效整合美國研發、中國製造及台灣整體測試與組裝等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8

神秘股后漢微科 背後的大陸天才

2012-12-17  TCW
 
 

 

半導體設備廠漢民微測科技公司,恐怕是今年最神秘的台股股后。

巴克萊證券估計,漢微科今年EPS(每股盈餘)二十一元;而公司股價在五月以二百零八元掛牌後,六個月就飆上六百三十二元的高價,直逼股王大立光。十一月底,卻又因為創業團隊和大股東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申請出脫持股六百張,股價在十二月初只花六天就跌掉一百元;大股東的一舉一動,深深影響這家公司的股價。

漢微科如此低調,原因之一在於,這家公司核心的技術之一,來自一名大陸的技術天才陳仲瑋,公司最關鍵的零組件製造和研發,都由他一手掌握。

漢微科做的是半導體檢測設備,利用近似電子顯微鏡的原理,以電子槍射出的電子束,探測晶圓上奈米大小的瑕疵,如果沒有及時探測出瑕疵,一片原本生產後價值上百萬元的晶圓,製造良率將大幅下降,甚至只能丟進垃圾桶。

目前,三星(Samsung)、台積電等都是漢微科的客戶,如果少了這家公司,全球半導體產業在半導體先進製程裡,將很難找到能生產電子束檢測設備的廠商。

經歷文革的老知青年輕時被流放青海當電工

漢微科的創辦人當中,總經理招允佳是台灣交通大學畢業,專長是圖形處理,能用超級電腦分析影像,以自動辨識出晶圓上的缺陷;另一位創辦人潘中石則是台灣成功大學機械系畢業,負責機構設計;但是最關鍵的電子槍設計技術,則在陳仲瑋身上,檢測設備能不能看見奈米大小的問題,要靠他設計的電子光學設備,才能偵測到越來越小的半導體設備,「他是全世界排名前十名的電子光學專家,」漢微科董事長許金榮說。

漢微科有能力自行生產電子槍,許金榮坦言,這是當年陳仲瑋靠著老關係在大陸組團隊的成果,再由漢微科併下團隊。直到今年,漢微科的電子槍仍在大陸生產,陳仲瑋則是漢微科北京分公司的董事長;漢微科研發人員主要在美國,美國分公司總經理也是陳仲瑋;台灣負責部分研發和八成的零件製造,可以說,這家公司最重要的關鍵技術和研發,都掌握在陳仲瑋的手裡。

更特別的是,陳仲瑋還是個經歷文革的老知青。他從北京清華大學畢業前遇上文革,念了六年才取得學位,一離開學校就被「流放」到青海當機械廠電工。這一去,就是十年,文革一結束,他就到山東工業大學念碩士,研究如何設計更精密的電子顯微鏡;他提出顛覆傳統的「擺動物鏡」概念,沒想到,這個想法讓他受邀到英國,因此被劍橋大學看見,從青海的小電工一夕成為劍橋的博士候選人。

技術一度不被看好出走創業後獲台灣人投資

一九八八年,他用擺動物鏡概念,完成全球第一台能觀察四奈米物體的電子顯微鏡,這個大小,只有台積電即將投產二十奈米製程線寬的五分之一。

這樣一個人,卻因為一個不被看好的計畫,被迫創業。離開劍橋後,當時最大的半導體檢測設備公司——美商科磊公司,聘請陳仲瑋參與研發電子束檢測設備。不過,當時傳統的光學檢測設備才是主流,電子束檢測相對成本高、技術難度也高,即使是科磊,也不看好這個市場。

招允佳、陳仲瑋、潘中石都在科磊的電子束研發部門,「他們是因為對產品的看法跟公司不同,才跳出來創業,」許金榮說,他們主動找上漢民,只花了半個小時,漢民就決定投資這個團隊。跳進半導體檢測市場,直到今年,漢微科的員工都只有兩百多人,科磊卻是擁有五千八百名員工的大公司。

撐過十二年才獲利如今個人身價逾十四億元

他們原先預期傳統光學產品在六五奈米就會走到盡頭,但卻多等了好幾年,才盼到電子束產品的時代到來。為了追上產業進步的速度,就算沒收入,美國研發團隊還是必須追著最新製程一代一代研發,陳仲瑋等了十二年,才看到獲利。十一月底漢微科股價突破六百元時,他的身價更超過新台幣十四億元。

陳仲瑋十分低調,即使公司上市,他也從不接受媒體採訪,漢微科董事名單上也看不到他的名字,甚至不在年報的高階主管名單中,上市前,整個創業團隊都不曾接受媒體採訪。

現在,是漢微科轉變的關鍵時期。漢微科股價十二月初向下修正,另外,招允佳也申請出脫持股,漢微科財務長李學寒解釋,招允佳賣股「主要是為了繳稅」;陳仲瑋擁有漢微科四%的股份,卻沒出手賣股,他的動向將是漢微科發展的重要指標。

巴克萊預估,漢微科明年的資本支出將較今年增加九倍,從今年的四千多萬元增加為四億九千萬元,且未來產業競爭將變得更加劇烈,陳仲瑋等創業團隊能不能持續加碼投資,將是漢微科未來發展成敗最關鍵的指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50

不被身體障礙打敗 從連賠12年到登上股王 漢微科總經理招允佳 不向命運低頭的勇者

2013-03-25  TWM
 
 

 

即使只當了一日股王,但漢微科總經理招允佳說,「漢微科是真材實料的公司。」他或許不在意股價高低,但對未來絕對自信滿滿,因為早在大學畢業時,患有小兒麻痺症的招允佳,就已經許願摘星!

撰文‧李洵穎

二○一三年開春以來,市場最津津樂道的不外乎是大立光和漢微科的股王爭霸戰。其中,漢微科只在三月十二日股價領先大立光,旋即隔日又被大立光超越。到三月十九日止,漢微科只是「一日股王」。

為什麼漢微科無法坐穩股王寶座,只能屈居第二?有人說,比獲利、比前景,漢微科都有股王風範,只因大立光有著大家最為熟悉的蘋果題材,而外界對於漢微科這檔自去年竄起的新秀較為陌生,先前還曾有法人封漢微科為「神祕股后」。

聽到法人對於漢微科的「神祕」評價,漢微科總經理招允佳笑著說:「漢微科一點都不神祕,只是我們的作風一向低調。」其實,漢微科的神祕印象來自於招允佳本身的低調作風。

低調非神祕

總經理十年僅公開露臉四次過去十年,招允佳在公開媒體場合出現的次數只有四次。

第一次,是○三年的一場研討會,這場會議的名稱很冷門,叫作「離子束與電子束技術趨勢」研討會;再來,就是九年之後,一二年漢微科捐贈台幣兩億元奈米級檢測儀器給母校交大的場合;第三次是同年的上櫃前業績發表會;至於最近一次的公開現身,則是一三年初的法人說明會。

由於招允佳大部分時間都留在美國,台灣業界對於招允佳普遍不熟悉,這也增添了漢微科的神祕感。但要了解漢微科,就要先認識招允佳。

招允佳,一九五七年生,一九八○年自交大電子工程系畢業。翻開他的交大畢業紀念冊,紙張透著點點斑黃,訴說著它的歷史感。在一張同學團體照中,招允佳的身材相對較其他同學矮小,因為他身患小兒麻痺症。台灣在一九五五到一九六六年,是小兒麻痺症大流行期間,當時還沒有實施疫苗預防接種計畫。

「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必會為你開另一扇窗。」這句話也適用在招允佳身上。雖然行動不便,但上天賜給他聰明頭腦,以彌補身體的不足。大學畢業時的招允佳戴著黑框眼鏡,展露一股有學問的書卷氣息。「他(招允佳)很聰明,功課很好!」一位招允佳的同學說。

在畢業紀念冊裡,招允佳提上這樣一句話,「實現難能實現的夢、摘取浩瀚蒼穹的星」,這位在別人眼中的「殘疾人士」,顯然對於自己的未來滿懷鬥志,但即使不向命運低頭,恐怕他那時也絕對沒能想到,三十年之後,會實現晉升股王的夢吧!

創業遇貴人

矽谷研發檢測技術,打敗老東家招允佳邏輯清楚、眼光獨到,反映在日後他自行創業的過程中。招允佳在交大畢業後,便赴美深造,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電子與電腦工程博士學位。後來進入半導體設備廠科磊(KLA-Tencor)工作,負責電子束檢測設備的研發業務。但因科磊在光學產品檢測設備已占有絕對優勢,且當時電子束成本偏高、良率較低,因此並未大量投入電子束檢測的技術。

但是,招允佳一心認為電子束檢測前景可期,他以清楚的邏輯頭腦運算著未來趨勢:隨著半導體製程不斷微縮,從微米時代到奈米時代,晶片的檢測重要性愈來愈高,相對地難度也會提高,傳統的光學檢測未來必將無法支應,必須用到電子束檢測技術才辦得到。

既然公司不看好,他決定相信自己的直覺,離開穩定的環境,自行創業。於是他以半導體技術重鎮的美國矽谷為基地,在「有人卻沒錢」的窘境下,熱情是支持一切的來源。

就在此時,招允佳遇見了貴人──漢民董事長黃民奇。黃民奇在聽取招允佳的創業想法不到半小時,連企畫書都沒有詳讀,就決定投資招允佳的團隊。

除了聰明之外,與招允佳共事、相處過的人給了他這樣的評價:「樂觀、積極。」因為招允佳的不放棄,造就了漢微科的誕生。一九九八年,漢微科前身─Hermes Microvision應運而生,以研發電子束晶圓檢測設備的核心技術為主。

招允佳和黃民奇的一把賭局,讓招允佳留在美國矽谷,繼續追求他那「難能實現」的創業夢,這一留就是五年。五年後,招允佳回到新竹,漢微科正式成立。

回顧漢微科的創業過程,第一套檢測機台的買主是聯電。當時漢微科和科磊同時向聯電展示機台,聯電評估之後,決定由漢微科勝出。漢微科打贏這場與老東家競爭之戰,著實給了漢微科往後向前打拚的信心和決心。

在漢微科成立後,若加計前身,招允佳自行創業已達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公司曾連續虧損十二年,直到一○年才正式轉虧為盈,直至今日。如果當初不是黃民奇的眼光獨到、招允佳團隊的堅持,恐怕投資界看不到漢微科的風光。

勝出關鍵在人

連虧十二年,靠頂尖人才躍升龍頭關於黃民奇與招允佳之間如同「伯樂找到千里馬」的關係,在○三年那場冷門的「離子束與電子束技術趨勢」研討會上就能清楚感受;「真正的關鍵,還是在人!」當時,黃民奇是以這句開場向外界介紹招允佳的技術團隊,他也強調:「漢民很幸運地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頂尖人才。」招允佳經營漢微科十分投入,如果沒有出差行程,他大多數時間都待在美國,較少回到台灣。最近一次,招允佳在三月五日要主持法人說明會,因而特地飛回台灣一趟,十八日當周離台、到處出差,然後再飛回美國。他難得回到台灣一趟,所以會議排得滿滿,從早到晚,沒有一刻得閒。一位漢微科的員工這樣形容招允佳的這一趟台灣行程:「他忙到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回想這一趟創業路,招允佳如寒天飲水冷暖自知,他回憶十年前,「大家不認識HMI(漢微科英文縮寫),不願花費時間在了解漢微科這家公司和技術,總是要花費很多精力去說服客戶。」如今,漢微科知名度已打開,拜訪客戶的情況今非昔比。國外客戶甚至認為「MIT(台灣製)」的漢微科就等於品質保證,只要聽到是漢微科,二話不說,就會決定採用。

「現在,客戶看到有些檢測問題無法突破,就會主動找漢微科尋求解決。」招允佳驕傲地說。目前漢微科的客戶遍及所有半導體公司,前三大客戶為台積電、三星、爾必達,喊得出名字的半導體公司幾乎都是客戶。而且在競爭對手的技術已追趕不及的情況下,漢微科的領先地位更是確立。

圓夢關鍵在心

雖是一日股王,堅信實力撐得起股價招允佳三句話中離不開技術、客戶,顯示這是他十分重視之處,而這也是造就漢微科成功的關鍵。半導體客戶對設備精準度要求極高,不可能隨便更換供應商,漢微科必須用實力證明產品的優異性。

挾著漢微科傳奇,招允佳亦在一三年當選交大傑出校友,並將在四月十三日交大校慶獲頒獎狀。

三月十二日,漢微科技股價以每股七五○元收盤,終於登上台股股王的寶座,惟隔天仍被大立光硬生生趕下寶座。雖然只登上一日股王,但漢微科以「半導體設備類股」的非主流之姿能夠一枝獨秀,實屬傳奇。面對股價屢屢攀高,招允佳坦言「壓力很大」,不過他也強調,「漢微科是真材實料的公司。」言下之意,漢微科擔得起股后、股王之名。

態度謙卑,卻也自信十足,這就是招允佳,一位即使雙腳不便,卻要發願摘星的勇敢創業家。

招允佳

出生:1957年

現職:漢微科技總經理

經歷:漢微科董事長特助、漢民副總經理、KLA-Tencor資深研發工程經理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電子與電腦工程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78

把漢微科股價從三百元喊到破千 一戰成名 菜鳥分析師為何喊力旺上看750元?

2014-06-02  TWM
 
 

 

一位年僅二十八歲的菜鳥外資分析師,他寫的一份首評力旺的買進報告,為何在台股市場引起軒然大波?曾將漢微科股價喊上千元的他,為何這次會給予力旺目標價達七百五十元?究竟他看到了什麼?

撰文‧周品均

五月二十日上午,距離台北股市開盤還有一小時,一份出自巴克萊證券的產業分析報告,已經躺在所有客戶的信箱裡頭,標題就這麼寫著——「力旺:下一家記憶體界的ARM(安謀,全球最大IP授權商)」,誰也沒想到這份報告會引爆新一波的炒股風暴。

巴克萊證券的報告裡頭不只首次針對力旺給予「加碼」的評等,目標價更上看七百五十元,對照五月十九日力旺收盤價僅二百二十五元,價差達二‧三三倍,震撼市場。

果不其然,九點台股一開盤,力旺股價馬上衝上漲停;四個交易日連拉了四根漲停板,最高一度達三百元,創下力旺掛牌以來的最高價。若以去年力旺EPS為三.八七元計算,此時力旺的本益比已經高達七七.五一倍。

出具這份報告的,不是別人,正是去年成功將漢微科股價喊上千元的巴克萊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侯明孝。

股價將漲逾兩倍?

厚達56頁報告 同業不買單力旺之所以被視為新一波外資炒股標的,其來有自。早在侯明孝的報告前,力旺股價從年初不到八十元的價位,一路飆漲至二百四十七元,外資持股比重也隨之由三.二五%大幅拉升至二○.八九%。

四月一日後,力旺四度被櫃買中心列為警示股,除了配合公佈單月自結獲利數字外,盤中交易也被處以二十分鐘撮合一次,買賣交易都要預收款項,希望達到警示投資人的效用。儘管櫃買中心四度警示,但就是攔不住如同野馬奔漲的力旺股價。

「這個目標價太不可思議了吧!」不少本土分析師看完這份報告,第一反應都是如此,,畢竟敢一口氣給出兩倍漲幅目標價的分析師,侯明孝還真是台股市場第一人。

營收能見度達兩年?

獲利模式特殊 老董也背書攤開侯明孝的報告,洋洋灑灑長達五十六頁,但開宗明義就指出,力旺的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技術具有破壞性創新的價值。他認為,力旺的IP授權商業模式就是記憶體界的安謀,IP授權的高拓展性,將確保未來十年的獲利能力。

侯明孝大膽預測,力旺將複製安謀在○九至一二年,四年獲利成長二.七倍的高度成長走勢,以力旺一六年EPS預測達一六.六八元,本益比為四十五倍做基礎,訂出目標價七百五十元的判斷。

面對外界的質疑聲浪,侯明孝私下曾向友人抱屈,認為客戶多為歐美投資人,喜歡能夠長期投資的標的,他也只是將未來兩年力旺股價的可能漲幅一次估算進去。「畢竟每天市場上有幾百份外資報告,如果我寫的都跟別人一樣,誰會看到我的報告?」熟識侯明孝的友人轉述。

除了侯明孝喊出的目標價驚人,報告中指稱力旺今年的技術服務接單是未來十八至二十四個月營收的先行指標,預估一六年EPS將達一六.六八元。可是,一名不願具名的產業分析師便抨擊,「就算力旺今年的EPS翻倍,目標價也不可能這麼高,況且,怎麼會用一六年EPS作為計算基準?」面對外界質疑聲浪,力旺董事長徐清祥更親上火線,接受《今週刊》專訪直言,「力旺的授權模式是收受IC設計客戶較低的使用費,等到客戶晶片量產,再向晶圓代工廠收取IP授權費用。」光是IP授權費用就貢獻力旺七成營收,而自平台開發到進入量產,耗時兩年左右時間,也就是侯明孝所估算營收能見度達二十四個月的依據。

徐清祥不諱言,「一般台灣公司的訂單能見度是不敢看這麼遠,但力旺不一樣,我們今年做的事,要到後年才發酵,今年帳上看見的營收,都是兩年前的耕耘。」由於專利費用入帳期多選在每季的第一個月,所以營收分佈會有不均的狀況,像是今年三月自結獲利就出現每股虧損○.○六元,不瞭解力旺獲利模式的投資人,就容易解讀力旺獲利波動大。

其實侯明孝也沒有通天本領,徐清祥隨手拿出一本記憶體IP的專業原文書,「侯明孝很認真,甚至把我的邏輯非揮發性記憶體論文都讀完,做了滿滿的筆記來向我提問。」徐清祥不諱言,侯明孝在出具報告前,是詳細做過功課的。

外界質疑侯明孝炒作力旺股價,熟識他的友人透露,侯明孝很不以為然,更直接向友人表達不滿,「這份報告是我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寫,每天在公司加班到凌晨一、兩點,如果我只是想紅,就不用寫一份五十六頁的報告,把半導體供應鏈分析得這麼詳細。」45倍本益比太誇張?

獲利爆發 將複製安謀老路再者,侯明孝給予力旺高達四十五倍的本益比,也讓外界相當困惑,許多分析師私下就表示,「連股王大立光本益比都只有二十八倍,力旺憑什麼有四十五倍?」這點,侯明孝的報告裡如此解釋,他估算,力旺未來兩年的複合成長率將達四五%,以此為基礎,將力旺的本益比設定為四十五倍,相較於安謀過去的本益比相對年度獲利成長率的比值(PEG)曾達一.五倍,他給予力旺一倍PEG,也不算太誇張。

但這個數字在外界看來,仍是高得超乎常理,櫃買中心副總經理黃炳鈞就說,目前上市公司本益比約二十倍,上櫃公司則約三十倍,力旺會被列為警示股,就是本益比、股價淨值比都超標。

根據櫃買中心的監督機制標準,股價本益比超過六十五倍、股價淨值比超過四倍,就達到警示界線,以力旺二十三日股價計算,力旺本益比超過七十五倍,股價淨值比達十二.四七倍,遠遠超出櫃買中心的警戒值。

力旺能否跟安謀畫上等號,享有高本益比,徐清祥不願正面評論,但他雙手一攤,還搬出太太賣股為證,「先前為了裝潢家裡、繳稅,我太太曾在力旺股價七十幾元轉讓力旺股票。」如果懷著炒股目的,自然沒道理在一一年至一二年間以七十元左右價位出售一一六張力旺股票。

預測能力神準?

功課做足 法說會提問犀利不只徐清祥趕緊滅火,身為風暴中心的侯明孝,也被證期局盯上,要他寫報告解釋。其實,侯明孝加入巴克萊不過三年資歷,不像其他外資分析師頂著留美碩士、博士的高學歷,侯明孝一從台大財金系畢業,就到元大證券當研究員。三年前他加入巴克萊證券,從巴克萊證券半導體產業首席分析師陸行之的助理開始做起,當時有些比較小的半導體公司召開法說會,只要陸行之沒空參加的,都是由侯明孝出席,再將筆記報告給陸行之。

一二年漢微科掛牌,外資圈第一位寫報告喊進漢微科的就是侯明孝,去年他從助理分析師升任分析師,更將漢微科的目標價調升至九九九元,由於當時漢微科股價不過七百三十五元,侯明孝的報告確實在市場上造成不小震撼。

兩個月後,漢微科股價飆漲至九九八元,甚至突破千元關卡,這一役讓侯明孝在外資圈一戰成名,也成了他的代表作。

侯明孝之所以屢屢能看準趨勢,不是他有預知能力,主要還是在於他肯花時間做功課。多家與侯明孝接觸過的公司,都對這位不到三十歲的外資新秀有著相當正面的評價,「他很常call公司、很認真,有些大牌分析師法說會都不出現,Sebastian(侯明孝)是做足功課,提的問題也很犀利。」就連對漢微科、華亞科不是那麼熟悉的歐美投資人,侯明孝也親自帶著漢微科總經理招允佳跟華亞科IR(投資關係)一起去做說明會(roadshow)。這次,侯明孝大膽將力旺股價喊上極具爭議的七百五十元,所掀起的市場波瀾,是他始料未及。至於力旺能否如侯明孝所估,還是淪為譁眾取寵的手段,只能等時間來證明。

侯明孝

出生:1986年

現職:外資巴克萊證券分析師經歷:元大證券研究員、巴克萊證券分析師

學歷:台大財金系

成績:第一位喊進漢微科的外資分析師,後來因漢微科股價突破千元,一戰成名菜鳥分析師,喊水會結凍?

——侯明孝近年主要喊進的個股

力旺

目標價 750元

當時股價 225元

華亞科

目標價 33元 35元 41元當時股價 21.3元 26.7元 28.55元

漢微科

目標價 520元 640元 990元 1250元 2000元當時股價 306元 482元 735元 796元 1220元2012年 2013年 2014年資料來源:巴克萊證券 整理:周品均

本益比飆到77.51倍

——力旺股價月線圖與侯明孝看好理由

2011.1.24

以70元掛牌上櫃

2014.5.20

侯明孝出具力旺報告,帶動股價一度漲至300元,本益比高達77.51倍● 看好力旺將成為記憶體界的安謀,預估力旺2014~2018年獲利成長趨勢,可複製安謀2009~2013年曲線● 行動裝置、先進製程與物聯網需求帶動力旺IP授權業績● 估力旺2014~2016年EPS分別為7.98元、11.55元、16.68元,2015~2016年EPS複合成長率為45% ● 以2016年EPS與45倍本益比作計算,首評給予目標價750元資料來源:巴克萊證券 整理: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44

全球半導體檢測設備龍頭 來台設訓練中心 千元高價股漢微科的強敵來了!

2014-06-09  TWM  
 

 

千元高價股漢微科的對手來了!正當漢微科仍在股價突破千元、去年每股獲利大賺三十五元的喜悅中,上個月,漢微科的頭號強敵科磊默默登台,訓練中心就設在半導體重鎮的新竹,一場半導體設備廠的大戰,已經山雨欲來。

撰文‧周品均

新竹台元科技園區一棟商辦大樓,藏著一家極度低調的公司,甚至不見公司招牌,難以看出到底這是家什麼公司。然而,這家神祕又低調的公司,其實是全球最大半導體檢測設備廠的研發重地,市值高達一○八.六億美元,它同時也是股價破千元的漢微科最大敵人—科磊(KLA -Tencor)。

五月的新竹,天氣已有入夏的氣息。玻璃帷幕籠罩下的訓練重地,這天氣氛格外熱絡,只見一名西裝筆挺的外國人,穿梭在會場中,他就是科磊執行長:瑞克.華勒斯(Rick Wallace)。

照道理來說,科磊身為全球半導體檢測設備龍頭,一三年營收高達二十八.四億美元(約八五二億元新台幣),對比起漢微科去年營收不過五十三.四億元新台幣,就像大鯨魚與小蝦米。只是,這些年漢微科強勢崛起,光從摩根大通證券的統計數字來看,科磊去年在全球晶圓缺陷檢測的市佔率,由一一年的八一%下滑至七○.四%,相反的,漢微科市佔率則從六.三%上升至一○.六%。

科磊不能再無視漢微科,即使科磊在距離台灣飛行時間僅五小時的新加坡就設有訓練中心,他們卻沒辦法看著漢微科從科磊手上端走一塊又一塊的肉,寧可砸下六千萬元也要在台設訓練中心,「因為客戶不想一直把工程師往飛機上送,他們太忙了。」華勒斯說。

科磊與漢微科的戰爭,連五小時都輸不起。

這樣的戲碼似曾相識,就像是當年的聯發科在追趕高通,只是這次的主角換成了漢微科和科磊。漢微科該高興,靠著過去三年獲利成長二.五倍的強勁實力,讓科磊不能再小看它;相反的,漢微科也該緊張了,因為它最大的敵人科磊,連五小時的飛行都等不了,直接踏上台灣半導體重鎮新竹設訓練中心。

比起漢微科,科磊既無在地優勢,也沒地利之便。為了與漢微科分庭抗禮,也為了拿到更多台積電的訂單,科磊要有更積極的作為,華勒斯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把訓練基地搬來台灣,打造一支逾五百人的精良部隊,他要在客戶需要科磊的第一時間,馬上出現。

在地化不能輸

搬來設備,鞏固二五%營收二五%,這是台灣半導體廠一年對科磊的營收貢獻。為了這二五%的營收,華勒斯一年飛來台灣三次,每次都是親自登門拜訪客戶,但除了美國、新加坡研發中心,他從未考慮在台設研發基地,直到漢微科踩中他們的痛處。

華勒斯不願正面回應與漢微科日益白熱化的競爭,但他強調,「在地化競爭,我們很熟悉,而且沒在怕。」為了抓住客戶的心,華勒斯甚至把最新一代的檢測設備都搬來台灣,就希望讓台灣半導體廠能直接在裡頭模擬,訓練他們的工程師一次上手使用科磊的檢測設備。

然而服務再好,也要有技術作為基礎。

科磊光學檢測技術講求的是快速,但對於檢測解析度卻不如漢微科的電子束。其實,漢微科手上的電子束技術最早就是科磊發展出去的,如今卻遭漢微科反撲,回頭抨擊科磊的光學檢測技術。

面對這些技術論戰,華勒斯相當不以為然,「當年科磊內部的團隊就曾預言過,光學檢測技術將被淘汰,可是這麼多年過去,光學檢測非但沒有被淘汰,也仍是市場主流,關鍵就在於電子束檢測速度太慢了。」

技術不能輸

檢測速度比漢微科快七天

「就拿手機中的任何一片晶片來說,用科磊的光學技術,檢查一片晶片缺陷的時間只需要七秒,但用漢微科的電子束檢測,卻要七天。」兩種技術的差異,大如鴻溝。

漢微科副總沈孝廉反駁,電子束與光學技術就像吉普車與跑車,你不能要求有吉普車的性能,卻要有跑車的速度。不願具名產業分析師指出,漢微科與科磊各自擁護的技術將會並存,由於整體晶圓缺陷檢測市場規模持續成長,因此,看好漢微科維持其成長曲線。

觀察這兩項技術在晶圓缺陷檢測市場的比重,電子束約拿下一五%,光學檢測則擁八五%市佔率。業內人士分析,「科磊確實早就搶走大部分的市場,但這不表示它就滿足現狀。」縱使漢微科快速崛起,過去四年更成功由虧轉盈,營收規模逾五十億元,華勒斯毫不怯戰,尤其目前半導體產業處於戰國時代,台積電、三星、英特爾大玩軍備競賽,設備廠投入新一代光罩製程檢驗機的研發費用,就高達五億美元。

設備廠的口袋夠不夠深,有沒有實力能搶進先進製程,自然也成了競爭力的評估選項。大鯨魚科磊若真要用資金競賽打壓小蝦米漢微科,漢微科恐怕難以招架。

尤其,科磊對於漢微科崛起,已經有危機意識,不惜把新的訓練中心設在漢微科的門前,在在凸顯漢微科頭號強敵科磊,已經不再忽視漢微科。至於漢微科能否像聯發科,狠踩高通痛腳般地回擊科磊,端看接下來的先進製程,兩家半導體設備廠要如何交手。

科磊公司

成立時間:1997年

市值:108.6億美元

執行長:華勒斯(圖)

主要業務:晶圓缺陷檢測設備主要客戶:台積電、英特爾等

近三年獲利:

2013年:5.43億美元2012年:7.56億美元2011年:7.94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63

最新調查出爐》千元股后漢微科出嫁下市,不會是第一樁? 好公司出走中

2016-06-27  TCW

這是一位證券公司董事長的獨家告白:台灣再沉淪下去,未來一定有更多好公司下市櫃!

現在台股每日成交金額六、七百億元,如果把ETF成交量扣除的話,台股實際成交量恐怕不到六百億元!

我聽到很多掛牌企業大老闆都心灰意冷,尋求下市櫃,改到海外另覓春天。現在市場就傳言,郭台銘已經下令,旗下子公司將來不在台灣上市。鴻海集團就有一家公司已拿到上市櫃核准函,自己不上市了(編按:天鈺科技),聽說還有兩、三家要往海外掛牌,這對台灣資本市場來說,是多大的警訊!

台灣股后選擇賣掉自己,當台灣資本市場萎縮,我們的收入與工作也將遭受衝擊……。

你能想像,有天台積電下市,消失在台灣資本市場嗎?

對店頭市場而言,這天正來臨。

六月十六日早上七點半,半導體檢測廠漢微科公告,全球第二大的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將以總金額新台幣一千億元,收購其一○○%的股權。被收購的漢微科將會正式下櫃,離開資本市場。

台灣資本史上,從未出現如同漢微科般上千元的高價個股,一夕間消失。

這家公司,在台灣店頭市場的地位,就如同台積電在上市市場的意義。

漢微科是個案,還是好公司把自己賣掉,從台灣離場的趨勢開始?

本刊展開獨家調查,訪問十家三百元以上的高價股(台灣目前三百元以上的高價股有二十三家),包括全球隱形眼鏡代工龍頭晶華光學、全球第一的雷射磊晶廠聯亞光電、全球前三大伺服器導軌廠川湖,以及遊戲廠鈊象電子等,總市值逾五千億元企業,進行一份「口灣資本市場動向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兩成公司指出,一旦出現「好買家」,會考慮將自己賣掉。而過去一年,有三成公司針對購併進行討論。對於未來四年台灣資金市場前景,只有兩成持正面態度看好,三家甚至看壞,其餘持平看待。

高價股,意指市場對其未來具有高期待性,肯定其是深具價值的奸公司。我們進一步追問,它們為何會願意考慮把自己賣掉,廠商的回覆如下:

「如果對方可以把我未來二十年會賺到的錢都給我,為何不賣?」一位財務主管受訪時強調,公司並非家族企業,如果有好買主出現,為了股東權益,考慮出售很正常。

一家受訪公司的發言人也直言,同類型產業,大陸本益比動輒是台灣的四倍至五倍,已經成為眼中的「好買家」。他們每天都在和中國企業打交道,知道中國買主口袋有多深,嫁作中國婦,可以讓他們在中國擁有更多市占率。

市場警訊》台股正在失去魅力?

本益比不如人、好公司不上市、殭屍股不下市未來有潛力的新企業則傳出,也不想上市。

近期市場傳言,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已下令,旗下子公司將來不在台灣上市,如鴻海旗下生產連接器的子公司鴻騰,就放棄台灣掛牌,準備到香港上市,而旗下績優的小金雞,面板驅動IC廠天鈺在今年四月撤件,與另一家一年每股稅後盈餘可達八元的工業電腦瑞祺電,都或將轉往海外掛牌。對此,鴻海發言人表示,不便評論。

好公司不上市,殭屍公司不下市(編按:一週內平均每日成交量低於十張的個股,稱為殭屍股,五月中達一百三十三檔,占上市櫃總家數達八.一%),甚至這三年來,台股現金減資的公司,高達三十一家,近兩年就有十八家。除了稅務考量外,也代表大家寧願把錢還給股東,也不願意投資未來。

台灣資本市場正出現危機(見第四十八頁圖)。

當一個原本該做為籌資用的市場,失去好公司標的,而逐漸萎縮,最明顯的影響是,你可能會在其他地方付出更多稅。因為,當股市稅收變少,政府就必須從其他管道徵稅,我們每個人還是要埋單。

此外,你的工作與收入也會受牽連。股市是匯聚民間儲蓄與企業籌資的重要管道,當資金在資本市場自由且充分流動,形成投資活動,如企業可蓋廠、聘雇員工等,人民才有工作,有收入才有消費,企業因此獲利,我們才可能加薪、有更好的收入,一國經濟成長正向循環因此形成。

要理解這群好司的動機。我們必須先深度解讀,漢微科,這家你或許有點陌生的股后,決斷把自己賣掉的背後思路。

「沒想到表現這麼好的公司,也要把自己賣掉!」擅長引薦外國企業來台掛牌、與兩岸數千家台商打交道的富蘭德林董事長劉芳榮說。

漢微科,無疑是台灣之光。

曾被選為亞太區半導體最佳分析師的陳慧明說,如果沒有漢微科,台積電、英特爾與三星,在二十八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研發過程中,「將多出一段很長的黑暗摸索期。」

漢微科的設備,如同一對銳利的「鷹眼」,能幫助晶圓廠在製程的研發階段,提早檢測出錯誤,降低進入量產時出錯的風險,降低損失。其握有的電子束檢測技術(見小辭典),是先進製程必備的檢測技術,在這塊市場,其擁有八成以上占有率,連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應用材料,在此技術上的腳步,都比漢微科慢了至少兩到三年。

這樣的競爭力,讓它曾一度擠下大立光當上股王,宣布購併當天,它的股價是一千三百三十元,一張股票等於一輛百萬名車。論影響力,漢微科十六日市值在店頭市場排名第一,其每日平均成交值約六億多元,跟上櫃個股的每日平均成交值三千萬元相比,是二十倍的差距,「吸金」功力非同小可。

但現在,這顆台灣市場上的鑽石,將鑲嵌在荷蘭的王冠上。

獨家發現》股后兩年多前就有購併念頭!

為何全賣?巨獸對手撈過界、不賣恐被邊緣化

在產業界眼裡,這是兩個A+片廠商的交易。艾司摩爾是全球最會賺錢的半導體設備商,(見第五十四頁),從英特爾到三星都搶著投資它。

但大家耳語不解的是:產業間的投資合作難免,雙方何必非要選擇百分之百購併,讓漢微科從台股消失?畢竟,漢微科在非法人市場上的籌碼很少,根本不在被購併的喜同機率」群,沒想到,最後竟然是經營階層,主動要把自己賣掉。

根據本刊獨家調查,漢微科在兩年多前,就動了購併念頭。

據了解,漢微科末上櫃前,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廠應用材料,曾希望以高價買下漢微科,就遭到漢微科大股東、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拒絕。理由是,台灣好不容易有一間領先的半導體設備廠,這是台灣的榮耀。

但,一位與黃民奇熟識的業界友人透露,兩年多前,漢微科卻驚見,自己的下一步,已被全球的戰局演變「卡關」,才與艾司摩爾開始技術合作,並自今年三月起積極洽談購併。

讓漢微科決心賣掉自己的變數一是:新的巨獸競爭者,正撈過界!原本跟自己同樣都是台積電供應商的應用材料,自二〇一五年起也正武跨入漢微科專精的電子束檢測市場,要以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式提供給客戶。一個市值是自己約十倍大的大廠,瞬間變敵人,據了解,連漢微科大客戶台積電,都在去年年底開始試用應材的電子東產品。

甚至連這次的買家二父司摩爾正極力發展的新技術,也必須用到漢微科最擅長的檢測技術,「艾司摩爾要跨過來(電子東檢測),只是時間跟代價,但漢微科要跨過去,跨不進去(極紫外光微影)。」該業界友人分析。

變數二是,全球購併潮,讓自己正被邊緣化。

二〇一五年十月,全球第三大半導體設備廠科林(Iam Rcscarch),砸一百零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四百多億元)購併漢微科最大競爭對手科磊,一舉成為全球第二大設備商,也讓其有如芒刺在背。

就像台灣眾多的隱形冠軍企業般,漢微科在自己專精的利基市場,因為深耕技術,而「長」得很漂亮。漢微科一五年年營收,是主要對手科磊的約十四分之一。據一位半導體產業觀察人士指出,漢微科的電子束檢測,可望逐步取代科磊的光學檢測,潛在市場規模是現在的五倍以上。

但,這還不足以確保,其能繼續單獨前行。

在全球的購併整合戰爭中,若不參與,就會被邊緣化。

壓力已顯示在漢微科的財報上。今年其第一季淨利比起去年同期,還大減四二%。

今日漢微科的抉擇,確實也可能是未來其他台灣好企業的出路。

正方思維》賣得好!價格好為何不賣?

宏達電當初讓大家很驕傲,但一倒誰還驕傲得起來?

如果我們把漢微科是否該「買掉自己」,以正反兩面討論。對漢微科而言,一個資本額七億元小公司,一年淨利二十多億元,卻能賣到一千億元價格,這價錢太好了,為什麼不賣?」

其次,這對雙方都是雙贏,艾司摩爾購併漢微科後,其生產技術可幫漢微科降低機台生產成本,且改善電子束檢測最為人詬病、檢測速度過慢的問題,使漢微科面對應用材料與其他廠商的競爭,能更保有優勢,更有籌碼去打國際戰爭。而漢微科則能幫助艾司摩爾完備檢測技術缺口。

此外,漢微科以千億元嫁掉後,大股東們個個都成為億元級富豪,「這對黃民奇(漢微科大股東)是好消息啦!」半導體設備廠主管表示,他賣掉漢微科的錢,可以再投資其他新事業。

但確實,身為第一個把自己賣掉的股后,而且又是台灣之光,其背負的壓力不小。當初買在股價兩千元高價以上的小股東,等於直接被判定要認賠離場,現有的創業階層全變成聽命行事的經理人,大老闆則變成荷蘭人。

產業問引起的討論漣漪,至今不斷。贊同漢微科決策的,如一位專精購併超過三十年經驗的律師主張,台灣不要為守住台灣之光,而不願意好企業被買走。

他說,若要論所謂台灣驕傲,「宏達電、威盛當初都讓大家很驕傲,但倒下去,誰還驕傲得起來?」倒不如趁自己是冠軍時,去跟其他人合作。不管換資金、換科技、換策略聯盟,還有辦法找下個新產品,期待每個二代拳王」變成二世拳王」,並不切實際。

反方思維鑼》這會是繞道西進小路?

當投資標的消失、公司失去主控權,經濟悲劇才開演對漢微科出走持保守態度的,則這樣論述思考:

一位曾任職外商的半導體業財務長憂心提醒,長久下去,若第二個、第三個「漢微科們」陸續從台灣資本市場上消失,變成外商子公司,台灣的產業環境將失去自主性。

一位半導體業的廠長級人士指出,漢微科最大的客戶其實不是台積電,是英特爾,台灣像這種在半導體設備領域,能定

出台灣,做到國際級客戶的好公司很少,它被外商買走,是台灣一大隱憂,因為設備商掌控半導體製造的命脈,「如果有一天它不把設備賣你,你就只能等死了。」更多的回饋是,這將讓已經很糟的台灣資本市場,雪上加霜。

一位IC設計公司董事長語重心長說,「這(漠微科下櫃)當然不是好的事情,資本市場應該要多一些好的公司,結果你竟然下市了,」他指出,像封測大廠日月光和矽品合併,變成控股公司,「然後如果拿一部分去美國掛牌,不在台灣掛牌,那有什麼好?」

現今台股的成交金額、本益比都持續滑落,到二〇一五年年底,成交金額約才六干億美元,而二〇一五年本益比只有十三.四六倍,跟國外相比,輸給日本、韓國和泰國股市。

這確實已經成為負向循環。當台灣股市失去競爭力,代表企業無法籌到更多資金,以去打國際購併戰爭,不想認輸的好企業自然會想下市離開。當越多人離開,又無新人加入時,台股自然將更缺乏讓資金投入的吸引力。

甚至,大家還把這案件聯想到,這是否是漢微科甩開法令包袱,繞道西進的新出路?若陸資直接投資艾司摩爾,就可直接變成股后的老闆?就在漢微科公告出售的前一天,財經報紙頭版才刊登,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對小英政府的喊話,其要後者開放中資參股IC設計業,否則將讓其錯失龐大商機。

揣測耳語的背後都反映著,企業對台灣環境的不安全慼。

股后面對資金市場萎縮,法令限制重重,國際購併潮等考驗,做出了選擇:走出去,不讓所處的環境限制、框住自己。

逆向思考》當好公司被買光怎麼辦?

身處困局,需越多敢冒險的伯樂,才能養出下一個漢微科

我們可以有的心理準備是:這並非特例,若資本環境不改善,未來四年可能將不斷有好企業出走。

能做的積極思考是:現在的台灣,是否仍有豐厚的生命力,長出「下一個漢微科」來?

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直言,「當務之急是要培養自己當伯樂,扶持更多新創公司上市,」其實,如同漢微科般的千里馬不多,現階段台灣卻更缺乏:願意冒險的伯樂們。

一位專敦創業的教授直言,他曾當面對著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建議,「一直吸納好人才到公司內部不是完全對的,應該有人才幫你在外部創業,當公司長大成幾億規模時你透過收購,才有辦法帶整間公司轉型,」他說。

這次報導,我們在第六十頁,介縉了漢微科大股東黃民奇的故事。這一役,他讓七億元的小公司賣出千億元高價,進帳逾三百億收入。然而,大家在欣羨之餘多不知道,當年,他是陪著漢微科慘賠十二年,不離不棄才得到此結果。

給新公司足夠的資金、時間與自由,拿掉不必要的藩籬限制。

一旦落實,不須規範,肥沃土壤自會養出美麗花朵,甚至,帶來接二連三的驚喜。現在台灣面對這波出走潮,應該有的眼界也應是如此。

唯有如此,我們才可能養出下一個漢微科,後續,也才能夠以更沉澱開放的眼光,面對即將到來的大整併潮。

間接嫁人?」目前法令行不通

漢微科所做的半導體設備,雖屬於陸資投資正面表列項目,但「陸資不得具控制力」,且實際審查仍阻礙重重。這次的購併案,會是間接西進的另一個可能嗎?

「這沒有用。」一位半導體廠財務長坦率的表示。該公司先前也研究過,有沒有可能先讓公司被外商收購,再由陸資入股外商,間接嫁給陸資,但發現此路不通。

目前政府法令規定,若屬於法令限制的產業項目,例如封測與晶圓代工等等,外資被陸資入股超過三成,則該外資在台灣的所有投資案,都得重新經過投審會審批,「因為(漢微科)公司還是登記在台灣……,政府在這部分細節管得很嚴。」

去年利基型記憶體廠常憶科技被聯發科收購,便是因外商母公司矽成遭陸資收購,其必須找新買主接手,否則陸資入主矽成的購併案會卡在台灣投審無法通過,因此最後由聯發科接手。

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表示,依昭二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未來漢微科若是從荷商變陸資,投審會還是會重新審查。

(文。吳申傑》

撰文者吳中傑、馬自明、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65

漢微科推手黃民奇,賠十二年不離不棄 有「白日夢大股東」 才有千億股后傳奇

2016-06-27  TCW

竹科最會賣公司的老闆黃民奇,業界人士稱他「酣眠」CEO,投資講意義、不看數字,結果雖多半賠錢,卻憑著使命感養出千元股后。

漢微科這樁價值千億的交易,造就了許多億萬富豪。最低調、但卻最豐收的一位,便是漢微科的最大個人股東──漢民集團創辦人黃民奇。

依照黃民奇個人持股與集團旗下投資公司持股估計,這次交易,將至少逾三百億元入帳。他沒有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名氣,卻意外成為竹科最會賣公司的老闆:一個資本額七億元的小公司,被他賣出千億身價,雖然這並非他的初衷。

做代理,賺到第一桶金渴望看見台製機,半小時決定入股

千億股后傳奇,其實是從黃民奇、這位人稱「阿奇董事長」的「酣眠」(台語:指白日夢)開始。

畢業自交大電子物理系的黃民奇,離開學校後只上過十個月的班,一九七七年就自行創業、成立漢民科技,從事半導體設備代理。當年,他是全台灣第二個將艾司摩爾(ASML)設備代理進台灣的人,也是讓台積電大量採購艾司摩爾設備,使後者名揚國際的功臣。

他在接受交大刊物《竹湖風雲錄》訪談時,提到自己的校園人脈:「因為加入籃球隊,我認識了宣明智(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倪集熙(翰門企業董事長)、高次軒(友訊科技已故董事長)及其他多位學長,畢業後,我們還在台北租了一個球場……。」

靠著艾司摩爾,黃民奇成功賺得第一桶金。這次的購併案,在二十六年前,他代理艾斯摩爾之初,就種下緣分。

代理外國半導體設備多年,黃民奇感嘆自己的工作是為外國廠商作嫁,一直有個心願,希望看見台灣自製的半導體設備出頭。

做投資,被嘲笑「酣眠」

投資變雞蛋水餃股,連奶油刀也做

一九九七年耶誕節前夕,黃民奇在矽谷飯店與四位漢微科創始人招允佳、陳仲璋等面談,花不到半小時,就爽快決定投資,只為一圓本土自製半導體設備的夢。

這個投資,就跟他的第一間公司漢民的台語發音:「酣眠」一樣,被嘲笑「很不切實際」。

漢微科投入的是進入門檻高的電子束技術,創立後的頭十二年皆虧損,前六年甚至辦過四次現金增資「續命」,黃民奇卻一路不離不棄。「有使命感的人,才會這樣撐下去,如果是一般創投,早就不玩了,」一位與黃民奇熟識、同樣畢業自交大的電子業大老觀察。

為了支持本土半導體設備,在漢微科之前,黃民奇也在國內外投資過許多設備事業,但卻未曾因失敗,停止他的腳步。

例如製造半導體原料磊晶片的漢磊,虧損連連,近年股價最低時甚至不到七一元,讓資本市場一度對黃民奇的投資失去信心,認為他的事業,不會是好標的。

但就像他的暱稱「阿奇」般,「他是科技界裡的一個『奇葩』……,屢敗屢戰,越挫越勇,」該名電子業大老表示。

近幾年,黃民奇持續在半導體設備業造夢,除了投資專攻低能量、高電流的離子植入機製造廠漢辰,更跨出科技領域,投資工業設計公司「奇想創造」旗下消費性品牌「奇想生活」。「他(黃民奇)是有點雅痞,比較風流侷儻、不拘小節,甚至有點豪爽的人。」一位黃民奇的友人觀察。

黃民奇所投資的產品,從三口幾十億元的半導體設備,變成一把不到六百元的奶油刀(奇想的招牌商品),但心念相同,奇想創造董事長謝榮雅直言,黃民奇會投他,關鍵就是:「我做的是台灣之光。」

奇想生活一位主管透露,二〇一四年九月,黃民奇正式投資前,沒進行太多實地稽核就決定投資,近兩年,只見過奇想經營階層兩次,其中一次,是去年底,黃民奇、林淑玲(黃民奇太大)與許金榮等七人組成的決策小組,召開漢民集團所有投資事業的年度會議。

重意義,帶人用蒸籠哲學

不開罵,就要你熱熱的、坐立難安

「阿奇董事長對營收、獲利等數字幾乎沒問……,他跟身邊的人都很低調,只做不說,他投資很強調意義……。」

黃民奇以代理賺得第一桶金後,投資的多數企業都不上市,他身為金主,在經營上,不強調控制,而是激勵,即便有責備,也使用所謂「蒸籠」哲學。

該主管記得:「去年拜訪漢民中國總部,高層說,中國今年做得不太好,阿奇跟他們說:,做不好,就全部去賣奶油刀。』這是一種他管理員工的方式,內部形容叫『蒸籠』,他不罵你,但對你有所不滿,就說這樣的話,讓你感到熱熱的、坐立難安,像蒸籠一樣。」

這次黃民奇出售公司,半導體業內人直覺反應,不知道他拿到資金後,下一個將會投資什麼?他的「造夢之路」,看來會繼續走下去。

現在的台灣,不缺有錢的企業家,而是缺乏更多會做夢又有資源的「阿奇們」,扶植出下一個漢微科。他們可能總被笑很「酣眠」,但卻是讓台灣更具希望的真推手。

黃民奇

出生:1952年學歷:交大電子物理學系經歷:漢磊科技董事長現職:漢民集團創辦人、漢磊科技榮譽董事長

撰文者吳中傑、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75

漢微科推手阿奇的傳奇創業路 黃民奇從被笑「酣眠」到千億賣外商

2016-06-27  TWM

漢微科以一千億元賣給荷商艾司摩爾, 風光背後,有個幫它終結十二年虧損的伯樂黃民奇, 朋友曾笑他?酣眠」,如今堅持到最後,不僅個人身價百億, 還讓台灣半導體設備在國際市場打下一片天。

六月十六日早上七點半,櫃買中心擠滿連早餐都來不及吃的記者,因為在台股中股價僅次於大立光學的「股后」漢微科技,一大早就由董事長許金榮宣布一項重大國際收購案。

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商艾司摩爾(ASML)將以每股一四一○元的價格,全資收購在全球電子束檢測設備市占率八五%的漢微科,總額達新台幣一千億元,創下台灣企業被外商全資收購的最高金額。

個性很低調

購併宣布當天 未曝光

同時間,艾司摩爾位於荷蘭的總部,也發表一段長達八分多鐘的影片,由艾司摩爾執行長、技術長及資深副總,加上漢微科執行長招允佳四人的錄影談話。艾司摩爾執行長韋尼克(Peter Wennink)說,未來十五年,技術整合將更形複雜,兩家公司的整合,可以為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而漢微科創業十八年來的靈魂人物招允佳更強調:「我們認為這是一加一遠大於二的合作。」不過,在這個備受國際半導體業重視的重大收購案中,催生漢微科最關鍵的人物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卻完全沒有曝光,甚至連新聞報導都很少談到他的名字。「阿奇最不喜歡鎂光燈,這次他又選擇躲起來了。」一位熟悉黃民奇的老朋友說。

黃民奇於一九七四年畢業於交大電子物理系,三年後就創立漢民科技,從代理半導體設備起家。九○年,在艾司摩爾還沒沒無聞時,黃民奇就被該公司的技術水準所吸引,甚至親自飛往荷蘭向艾司摩爾毛遂自薦,搶下代理權。

很多業界人士都以為,艾司摩爾是因為台積電二廠率先採用,才讓口碑傳開,成為日後世界領先的半導體設備廠。

不過,黃民奇曾澄清這件往事,當年最早購買艾司摩爾設備,其實是華邦電的五吋廠,「當時我一面在荷蘭向艾司摩爾爭取代理權,同一時間也寫航空信寄給華邦電高階主管,介紹這家新興廠牌的技術有多麼獨特」。最後華邦電決定採購五台,成為這家荷蘭公司在台灣的第一筆訂單。而當時華邦電負責的主管,就是後來創辦晨星,目前已併入聯發科的梁公偉。

當然,台積電大量向艾司摩爾購買機台,的確是促成艾司摩爾走紅世界半導體界的主因。黃民奇回憶,當年在爭取台灣代理權時,台積電首任總經理德裔美籍魏謀(Klaus Weimer)與他素昧平生,僅憑著一次對談印象,就向艾司摩爾高層推薦,「除了直接設立分公司外,找阿奇代理,是你們在台灣做生意的次佳選擇。」有趣的是,台積電大量採購艾司摩爾的機台,就是從當年快速擴充的六吋機台開始,負責興建台積電晶圓二廠的,就是當時擔任廠長的許金榮。許金榮在交大是早黃民奇一屆的學長,許金榮一路轉戰台積電、聯電後,最後還是被學弟延攬至漢民擔任總經理。

黃民奇雖然以設備代理起家,但他一直不以代理為滿足。公司成立早期,有個朋友跟他開玩笑說,「你公司取名叫漢民,不就是台語的『酣眠』(做白日夢的意思)?」黃民奇聽了沒有生氣,反而覺得這個說法打中他的心,「從做設備代理的第一天起,我就有自己做設備的念頭。」以當時台灣的產業環境與條件,要自己做設備,真的是在「酣眠」。

漢民?「鼾眠」?

公司名被譏像做白日夢

但也就是這種愛做夢的理想性格,讓黃民奇勇於走別人不敢走的路,在他發展事業的策略上,也處處看出與眾不同的特色。

例如,許多設備代理同業都陸續掛牌上市,但漢民至今依然沒有掛牌計畫;此外,黃民奇沒有固守在設備業,八五年就投資功率元件(Power MOSFET)領域的漢磊,在當時一片投資主流晶圓代工及記憶體產業的熱潮中,也是國內創新的嘗試。

九八年,黃民奇終於等到一個讓台灣設備業翻身的機會。同樣是交大晚他六年畢業、當時在舊金山矽谷設備大廠科磊(KLA)擔任資深研發工程經理的招允佳,有一次約他見面,提到有四位同事,覺得電子束技術在科磊不受重視,想自己出來創業。

黃民奇才聽不到二十分鐘,就有如獲至寶的感覺,當下立刻決定投資。「真的沒想到,竟然有人能夠找到奈米製程中的設備缺陷,簡直不可思議。」於是,招允佳便與陳仲瑋、潘中石及王義向等人,創辦了當時最前瞻的電子束檢測設備廠漢微科,黃民奇也成為最大的金主。

不過,擁抱自主設備的夢想,比預期要痛苦許多。漢微科總計前後虧損十二年,歷經多次減增資,才在二○一○年轉虧為盈。一二年五月,漢微科以二○八元上櫃,僅十八個月就登上台股千元股后,並一度漲至二五八五元,超越大立光搶下股王寶座。

去年七月,在工研院頒發院士授證典禮上,個性溫和、患有小兒麻痺症的招允佳堅定地道出他創業的心路歷程,「很多人談創新創業,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埋頭苦幹把想法實現,可能更重要。」當然,最重要的是有一位無怨無悔的「伯樂」黃民奇支持,才是漢微科團隊堅持到最後的關鍵。

如今,漢微科在黃民奇的資金支持下大放異彩,又在他與艾司摩爾長達二十年的交情下,將公司嫁到荷蘭,許多人會擔心,台灣又少了一家舉足輕重的企業。

台灣新思科技總經理李明哲說,台灣企業併入國際大公司,對台灣產業及人才的發展,其實是更大的機會。例如三年前台灣思源科技併入美商新思,如今回過頭來看,這些人才既能在台灣繼續發揮專才,又更具國際視野,對台灣政府也繼續繳稅,產業的?強強合併」是趨勢,台灣可以用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待。

慧眼識英雄

一路認股變成最大股東

其實,在黃民奇投資的半導體事業中,即使虧損多年的漢磊,黃民奇也認真思考下一步。六月九日,黃民奇將漢磊董事長交給已從聯電退休的和艦前總裁徐建華。徐建華過去是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信任的大將,也是聯電派赴中國開疆拓土的要角,如今以徐建華在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分量,加上漢磊科技總經理莊淵棋過去也曾在中國華潤上華擔任副總經理多年,漢磊未來與中國展開深入合作,也將指日可待。

另方面,業界傳出,黃民奇近幾年投資瀚薪科技,團隊來自工研院,公司專長是開發以寬能矽材料為基礎的半導體元件,能提高電動車的能源使用效率,比亞迪、豐田都曾找其合作。今年二月,漢磊入主嘉晶,目標之一也是寬能矽技術,黃民奇自己出任嘉晶董事長。由此來看,新能源車或許是黃民奇看重的下一個機會。

根據公開資訊,黃民奇目前持有漢微科一九七三張,加上配偶、子女等的一四八六張,以收購價每股一四一○元計算,黃民奇枱面上現金收入約四十八億餘元。

不過,黃民奇能夠掌控的股權,應該遠比枱面上的多很多。漢微科曾虧損十二年,前六年還有四次以十元辦理現增,但當時虧損累累,沒人敢參與認股,黃民奇及漢民科技只好一路認股成為最大股東。

因此,漢微科在一二年掛牌時,根據當時外資券商推估,黃民奇個人及家族掌控的股權就高達五成,若掛牌至今黃民奇仍維持高持股的話,此次艾司摩爾狠砸一千億元收購金額,即使扣掉艾司摩爾還辦理增資,邀請漢微科大股東及技術團隊回購艾司摩爾股票將近一八三億元外,很可能會有以「百億元為單位」的金額進入黃民奇口袋,這個驚人的天文數字,也創下台灣企業購併史上個人進帳的新高紀錄。

回顧一九九六年,原任台積電資深副總的許金榮遞出辭呈,並應老同學宣明智邀請加入聯電時,當時某位重量級高層說了一句名言,「When everyone is somebody, then nobody is anybody。」(當每個人都可以算大咖時,就沒有任何人是大咖了)。

如今,漢微科以千億元購併案躍上國際舞台,在更困難的半導體設備業揚眉吐氣,總算,許金榮、招允佳與黃民奇,都可以算是「Somebody」了。

黃民奇曾回交大演唱,組「野狗合唱團」重溫當年參與「星聲社」的舊夢。

從做設備代理的第一天起,我就有自己做設備的念頭。

黃民奇

出生:1952年

現職:漢民科技董事長、漢微科董事學歷: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畢業漢微科2012年掛牌,很快躍為股后。左起為黃民奇、許金榮、招允佳。

陸行之:台灣科技股對外資吸引力恐降低 前巴克萊分析師看「股后被併」購併漢微科,對艾司摩爾(ASML)具有重大意義。隨著三星走到7奈米,台積電要走5奈米,EUV(極紫外線光刻,編按:半導體的微縮製程)的技術發展已經接近極限,未來如果走到3奈米以下,電子束微影(E-beam)預料將取而代之,扮演重要角色,而現在尚無人成功開發此技術。

漢微科擁有的電子束微影(E-beam)技術雖用在晶圓檢測上,但以艾司摩爾的能力,應該有辦法將之轉換運用在wafer scanner(晶圓掃描)上,這也是艾司摩爾願意以高價買漢微科的主因。

值得一提的是,漢微科這樁購併案凸顯台灣資本市場的某種困境:成交量的持續萎縮與低迷,導致台灣半導體股的評價每況愈下。台灣半導體股本益比現在介於10到15倍之間,美國同業15到20倍、歐洲20倍,中國現階段也有30倍以上。

國外業者憑著較高本益比優勢,就更有條件發動購併攻勢,茁壯自己。像漢微科被併下市,站在外資的立場,在台股投資半導體股的選擇將愈來愈少,換言之,台灣高科技對對外資的吸引力恐怕也將越來越弱。

漢微科被併下市,我們應該更嚴肅看待台灣資本市場資金動能弱化的問題,台股目前600到800億元的日成交量,老實說是養不了大魚的。半導體產業未來要想養出大魚,或是讓目前的公司變成更大尾的魚,都將因此受到不利影響。

我們不妨趁這個購併案做一個思考:如果政府對中資入股半導體業持比較開放態度,讓他們持股15%或20%,除了可拉高台股本益比,這些公司也仍然存在,半導體家數不會減少,台股總市值將進一步提升。擔心技術外流?即使禁止中資入股,技術外流問題每天依然上演,他們可用金錢攻勢挖你的人才,倒不如「有條件、有管理」地開放中資入股,綁住他們部分的錢,至少可以削弱他們金錢攻勢的力道。

我們隔絕了資金活水,股東利益也跟著陪葬,但半導體技術外流,競爭力節節敗退的問題還是無解。

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漢微科的「消失」不會是最後一家。

(陸行之口述 謝富旭整理)

撰文 / 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