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與房產稅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0cv.html
近日,上海房價飆漲,購房潮洶湧,二、三線城市也蠢蠢欲動。今天下午,一位朋友來信問:“何以如此?”
我答:“主要原因有兩:1、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恐慌性地加重;2、受國家去庫存政策的影響。”
這朋友說了,很少看見我寫房地產方面的文章。這倒是。如今,房子的金融資產屬性日益偏重,房子日益成為非常重要的投資產品,在此形勢下,我覺得不妨重發自己2013年9月12日的小文:
房價和房產稅的金融學之解
昨天一位博友發表了一篇講到房地產的文章,引起了大家一番討論與交流。討論的核心問題是:房價是不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
有的朋友認為:房價上漲是因供給不足,“供求關系”是根本原因,所以增加供給,房價可降。
有的認為:房價上漲是“預期收益與風險”決定的,“供求關系”不適用於房價問題,所以要用金融手段——建立房產稅制度,來降房價。我是持這一觀點的。
如果房價真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那麽十幾年來,一方面不斷大量增加供給(供給增加),另一方面又竭力限制購買(需求減少),為什麽房價反而越漲越厲害呢?即使空置房越來越多,交易量大大萎縮,怎麽也不見房價下跌呢?
顯然,普通商品的“供求關系”這一經濟學原理解釋不了這個現象了。
現在的房子除了滿足居住需求外,越來越成為了重要的投資品,其金融資產屬性似乎遠遠大於商品屬性。買房子是為了以後能夠升值,這房子就變成了金融資產。而對於任何金融資產,決定其價值的根本力量是“預期收益與相應風險”,而不是“供求關系”,其定價是預期收益與風險均衡的結果。只要人們預期房子會漲,房價就難以下跌,不管供應充足與否。
房產稅為什麽對房價具有抑制作用呢?
你先拍拍腦袋設想一下吧,假如每年要繳納5%的房產稅,還會有那麽多人去買那麽多房子嗎?有多余房子的人恐怕連拋售都來不及呢!
現用文縐縐的金融學原理來作類比解釋:現在不是要推出股票期權交易了嗎?你買房不就是看好它未來的升值嗎?那好,我們不妨把房子看作是一只股票的看漲期權,每年繳納的房產稅就相當於是這只股票向外分紅。由於分紅會降低看漲期權的價值(這是因為股票價值等於其預期未來全部現金流的現值總和,分紅就是將其中一部分以當前價值兌現,結果便降低了股票價格),隨著分紅數量連年累積增加,這份看漲期權的價值也就會越來越低,這也就意味著房子的價值隨著繳納房產稅勢必下降,從而促使房子投資人預期收益下降,最終房價也就受到抑制了。
說到這,我突然想起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巴菲特很喜歡收到紅利,但他自己卻極不願意向外分紅,這是因為如他所說:“我們不分紅,因為我們認為我們能夠將我們賺到的每1元錢去賺更多的錢。”結果他50年不分紅,使得他公司的股價翻了1萬多倍,高達15萬美元一股,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股票,讓所有股東盡可能地獲得最大收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也成為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
當然,中國房地產問題絕非這麽簡單,它極其複雜,已經不單單是個經濟領域里的問題了。這里我只從金融學一個狹窄的角度來說說而已。
另附:本人2012年07月29日寫的小文——
小侃“預期收益與風險”
對於金融市場(比如股市)的資產投資問題,大多數人好像都沿襲“供給與需求”原理,如同對待普通商品交易那樣,來分析解釋其價格變動的原因,包括牛市和熊市。他們認為,資金充足,流動性增強,股市隨之而漲,於是便形成了牛市;反之,則會造成熊市。
這個認識是錯誤的,它把結果當原因,是本末倒置了。牛市,需求增加,供不應求,流動性充足;熊市,供給過剩,需求不足,流動性短缺。這些供求現象其實都是已經形成了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那原因是什麽呢?
普通商品與資產具有完全不同的屬性,買商品主要是為了帶來效用,比如,你買衣服是為了穿或表現時尚;而你買股票(資產)則是為了它以後升值,即獲取差價、分紅、派息,等等。由此多少可以認識到,決定資產價值的根本力量在於“預期收益與風險”。你買某只股票是看好它以後的獲利潛力,同時也承擔了相應的風險。當有更多的人像你這麽做,那麽這只股票就上漲了。把這一情況推廣到整個市場,於是就形成了牛市。反過來,你不看好後市,拋出股票,此時你手上並不缺少資金,流動性還正過剩著呢。若有更多的人這樣做的話,熊市便產生了。由此可見,股市的供求現象只是“預期收益與風險”行為的結果而已。
所以說,“供給與需求”雖然是商品交易經濟的基本原理,但它並不適應於具有金融屬性的資產定價領域,“預期收益與風險”才是金融市場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信心,就是一種預期。信心喪失,市場仍將萎靡不振;信心增強,市場必將朝氣蓬勃。
眼下,股市擊穿“鉆石底2132點”之後,盡管媒體輿論看空風聲四起,但市場參與者並沒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毅然堅守陣地的5000多萬戶投資者,絕大多數顯得比較鎮定,沒有驚慌失措,倉皇而逃。大盤雖創新低,卻沒引發急跌深跌,這表明市場出現企穩跡象,折射出投資者信心正在漸漸恢複。
朋友,你還要擔憂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