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多元化大幕已經拉開!在中國傳統節日元宵佳節來臨之際,2月20日,兗礦集團在悉尼與中國知名肉類企業即得利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即兗礦澳斯達有限公司(下稱“澳斯達”),其主營業務就是向中國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澳大利亞食品。這也是提出做大做強地產之後,兗礦集團為實現轉型升級的戰略使命而涉足的又一個非煤領域。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煤炭行業的第一次跨界轉型,在此之前,雲煤能源(600792.SH)對外表示,擬斥資1.6億參股基金去做地產;同時,永泰能源(600157.SZ)也組建物流板塊,從而為開展油品貿易業務“搭橋鋪路”,並進軍物聯網行業。
兗礦聯手得利斯集團成立跨境食品電商(網絡資料圖)
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調研中就發現,正在、將要實施業務多元化措施的煤企愈來愈多,橫跨的行業也是“五花八門”,但非專業人士難以勝任專業的事兒,而兗礦集團在跨界中選擇與專業公司合作,還是比較明智的。
開拓跨境食品電商
兗礦集團是兗州煤業(600188.SH)的母公司,後者是煤炭行業的龍頭上市公司,並已在境內外多地上市,年收入600億元左右;而得利斯集團則是得利斯(002330.SZ)的控股股東,後者是以生豬屠宰、冷卻肉、低溫肉制品、調理食品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專營上市企業,在國內擁有2萬多個銷售網點;基於此,兗礦集團與得利斯集團的“聯姻”也頗受資本市場的關註。
根據協議,兗礦集團將與得利斯集團按照60:40的投資比例組建澳斯達,重點打造獨立的澳斯達電商平臺,同時不排斥現有的天貓、京東等渠道,銷售包括但不限於肉類、奶粉、幹果、紅酒以及保健品等澳洲進口食品。
得利斯集團執行董事長鄭思敏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澳斯達的註冊資本是3000多萬元人民幣,雙方強強聯合、跨境合作,是為了進一步拓展國際化布局,完善產業結構。
事實上,兗礦集團已在澳洲深耕十年之久,作為其核心上市平臺,兗州煤業還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獨立煤炭上市公司即兗煤澳洲的控股股東。
為了讓澳斯達充分占據“地利”之勢,雙方在源頭上安裝了“雙保險”。一方面,兗礦集團將與澳大利亞知名牛肉供應商即賓得利牛肉集團(Bindaree Beef Group)合作,確保其高品質牛肉優先供應給澳斯達,並就開發礦區閑置土地發展畜牧等方面實行一攬子戰略合作。
另一方面,作為得利斯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並已在食品電商領域“小試牛刀”的得利斯也與賓得利牛肉集團達成共識,將以1.4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為6.3億元)收購Yolarno Pty Ltd.的45%股權。
據了解,Yolarno Pty Ltd.系賓得利牛肉集團旗下公司,也是澳大利亞領先的牛肉生產、銷售企業,擁有中國、美國、歐盟、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認證資質,並與多家全球及澳大利亞境內的大型超市、餐飲企業有著長期合作關系,現有產能為每天1200頭牛的屠宰量。
兗礦集團與得利斯集團合作開拓跨境食品電商背後,折射出的是澳大利亞牛肉出口的快速增長勢頭,特別是在中國市場蘊藏著巨大商機。
據媒體報道,來自澳大利亞肉食和牲畜公司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牛肉出口額三年內激增6倍,2015年達到了創紀錄的9.17億澳元(約43億人民幣)。
摩根大通公司經濟學家本·賈曼說,從數量、需求以及產品的高品質所帶來的收入角度看,澳大利亞的牛肉和農產品出口確實獨一無二。作為整個農業的一部分來看,它們所帶來的收入占鐵礦石和煤炭等產品所創造價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多元化煤企增多
在2012年以前,“炙手可熱”煤炭業讓煤價“居高不下”,煤企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彼時,能夠像神華集團一樣進行產業鏈上下遊布局的煤企並不多,構築多元化業務格局的煤企更是“鳳毛麟角”。
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正如鄧舜所言,目前煤價始終在低位徘徊,企業普遍虧損,為了扭轉不利局面,煤企紛紛開始打造非煤板塊,這也是無奈之舉,但已經產生可觀效益的都是那些提前幾年就已布局的煤企。
2015年12月,雲煤能源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自籌資金1.6億元,出資認購成都匯智信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有限合夥企業,即成都投智瑞峰投資中心(下稱“投智瑞峰”)的有限合夥人份額,上述1.6億元投資資金有明確的使用用途,將由投智瑞峰提供給騰沖恒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用於其房地產項目開發。永泰能源內部人士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雖然與公司主業關系不大,但公司的物聯網板塊註重的是投資,通俗理解的話就是用錢投資、產生效益之後,公司可以按照相應比例進行分成。
無獨有偶。2015年初,在確定向“能源、物流、投資”三大產業轉型的發展戰略之後,永泰能源加快華瀛石化大亞灣碼頭項目的設計規劃工作,積極籌備開展油品貿易業務,從而打造自己的物流板塊;同時,也聯手江蘇雙良、天碩投資等國內多家知名企業,通過潤良泰物聯網產業基金平臺與感知集團合資成立了感知科技有限公司,這標誌著永泰能源向物聯網行業投資的戰略規劃正在穩步有序實施。
不難看出,煤企在進行跨界轉型時,基本都是與人“合夥創業”,而不是“自立門戶”;對此鄧舜告訴記者,煤企在跨界轉型中,涉及的行業“五花八門”,如旅遊、軍工、地產、物聯網等等,這些領域對於煤企來說都是陌生的;然而,煤企在跨界轉型中,選擇與較為專業的企業進行合作,如兗礦集團與得利斯集團的合作,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是一個較為優選的跨界轉型模式。
上市煤企跨界轉型的時間點集中在2015年,但由於2015年年報尚未正式發布,目前還無法得知跨界轉型的效果。但兗礦集團的地產業務已經有了令人艷羨的回報。
在提出集優崛起、做大做強地產業之後,兗礦集團將旗下地產板塊進行了整合,並於2014年3月成立中垠地產,秉承著“集中一線、慎行二線、去化三四線,杜絕四五線”的發展策略,中垠地產已相繼斬獲南京馬群、江蘇揚中、上海630和中垠廣場、勝利生物等多個項目。
記者註意到,兗礦集團官網發表了一篇《品牌制勝——中垠地產整合發展系列報道之一》的文章,該文透露,2015年,中垠地產預計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利潤則有兩億元。億元級別的利潤水平對於普遍處於虧損狀態的煤企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露”。對此,1月21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多次試圖聯系兗礦集團有關部門負責人,但其手機始終處於關機狀態。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