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小台商 幫美國七成鐵道維安

2013-12-16  TCW
 
 

 

十二月初,一列紐約火車疑似因為超速兩倍、司機打瞌睡等人為因素出軌,造成四死六十餘傷,震驚全美國,因為五個月前,才剛上演同樣的悲劇。

這起意外,讓一家台灣小公司理立系統(Lilee Systems),成為加州矽谷的新聞焦點。

它的產品裝在火車上後,透過遠距離傳輸技術,不僅能夠預先警告火車駕駛,甚至還能從遠端強制火車減速、煞車,預防相撞、出軌等禍事發生。

美國火車路線總長達二十多萬公里,是中國的兩倍多,美國七大鐵路公司已有三家採用理立的產品,市場覆蓋率高達六九%;十一月又拿下全球最大捷運系統——美國紐約捷運的標案,軌道總距離約等於台灣鐵路總長,理立系統成為第一家打入此領域的台灣公司。

交大畢業、在美國拿到伊利諾大學電機博士學位的理立執行長李佳儒,原本只是思科(Cisco)工程師,當他看到二○○八年美國政府決定著手立法、強制火車頭加裝安全預警系統後,不畏當時金融海嘯,決定從思科離職。他每天窩在星巴克寫營運計畫書,隔年,和弟弟一起創業。

這門生意,光是美國的商機就多達新台幣六百億元,全球更達三千億元,台灣土生土長的李佳儒,憑什麼讓美國百年歷史、而且保守的鐵道事業,願意對他們開啟一扇門?

創業之前,李佳儒是標準的留美工程師,已經在無線通訊領域耕耘二十多年,為了搶攻鐵路安全監控系統的商機,甚至還用兩年半的時間,打敗全球六十多個競逐者,開發出新的通訊協定,經過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認證後,成為全球通用標準。

通路〉前東家思科協助銷售

技術方面過關,但是光憑這個,就能敲開保守的鐵路產業大門嗎?

雖是工程師出身,但「李佳儒很會講話、很有創業頭腦,」身為理立投資人之一的F—貿聯董事長梁華哲說。

從一個小工程師,挑戰美國鐵路運輸的安全監控商機,看過許多矽谷創業故事的李佳儒,在四年之內,一路打進各大公司,靠的是懂得與巨人共舞,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他說,像理立這樣的小公司,矽谷非常多,想獲得創投青睞,就要找到立基點,而他看到理立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賣給其他大公司,創投資金才能出場。為了讓自己的第一次創業能成功,吸引創投資金協助,在技術之外,他已想好打進鐵路產業的策略。

李佳儒知道,自己雖有遠距離傳輸的獨門技術,但完全沒鐵路產業背景,必須和大公司結盟,才有機會打開鐵路大門。前東家思科是他第一個找上的合作夥伴,「鐵路列控系統對我們來說是門大生意,但對思科來講卻是門小生意。」

他開玩笑的說,創業後先跟思科簽約,才不會讓巨人來打你,保有生存空間。思科成了理立的「通路商」,協助銷售產品。在思科的網頁上,能看到理立的公司名字在「連結鐵道」的產品列中。

爭取標案方面,理立找了承攬台北捷運內湖線的加拿大龐巴迪(Bombardier)、法國阿爾斯通(Alstom)等大廠合作,因為理立的台灣人背景優勢,就是能把產品做得比大廠快又便宜。

資金〉拚轉型的緯創入股

有了創業想法與技術,還要有資金與產能才能落實。李佳儒一開始創業前兩年,沒有領一毛薪水,當他在台灣碰上緯創資通高層,理立持股最大的法人股東終於有著落。

緯創董事長林憲銘一直希望尋求轉型,緯創一年營收超過六千億元,全球前十大電腦品牌中,它已經掌握了七家;前五大LCD電視與顯示器品牌中,也有三家是緯創客戶;前三大消費性電子,也拿下了兩家,能拿的客戶都拿下了,毛利率卻一度低於五%,產品生命週期半年到一年,投入大量研發資源,報酬率卻不高。

相較之下,工業控制領域的產品雖然目前的營收貢獻度還不到五%,但毛利率卻是二五%到四○%,像理立這類鐵路安全控制系統,更是一用就是十五年,投資報酬率高出許多。

成為股東後,緯創立刻投入大量資源,協助理立生產出傳輸距離長達一千五百公里的收發器,能在戶外抵抗攝氏正負七十度的惡劣氣候,這些條件都不是手機、電腦這類商用型產品能做到的,而是工業用等級的特殊設計與製程。

貴人〉美國前運輸部長引薦

雖然有技術,也想好了策略,但一個李佳儒沒預料到的意外貴人,為理立創業歷程打開另一個機會。這個人是現任理立系統的董事,美國前運輸部長峯田良雄(Norman Mineta)。

二○一一年在一次會議上,李佳儒偶然有機會向峯田報告理立的營運目標,當時理立仍在產品開發階段,和峯田擔任董事的其他大型運輸公司相比,規模實在小得可以,但峯田卻對他極為肯定,願意無條件給予協助,甚至主動開口要當理立的董事。

兩年多來,峯田不僅每季的董事會都自掏腰包從美國東岸飛到矽谷參加,還幫忙把理立引薦給鐵路公司高層,陪著李佳儒一起在會議桌上談判。對擔任過運輸部長、現年八十二歲的峯田而言,美國運輸的國際競爭力,比什麼都重要。

理立能夠協助鐵道運輸暢通,減少事故發生,就能間接提振美國國內的運輸效率,李佳儒找到自己與巨人共舞的價值,讓理立成為美國火車頭背後的控制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70

全球七成蝦子健康 小台廠來把關

2014-07-28 TCW
 

豔陽下,一尾尾活跳跳的蝦子在魚塭中恣意游著,但你知道嗎?從泰國到巴西,聯合國統計、一年產值高達四百億美元的蝦養殖市場,七成是靠一家資本額三億元的台灣小公司協助健康把關!

這家小公司是位於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的瑞基海洋生物科技。

在魚塭旁切下一片小小的蝦檢體,放入全球最輕薄短小的手持式檢測儀器後,兩小時就能知道受測蝦是否感染病毒、染病程度有多嚴重,就連過去測不出來的潛伏期病毒,都能精準測出。

現在,全球最大蝦養殖供應商卜蜂與統一等都是瑞基的客戶,而它的全球市佔率也高達七成。卜蜂內部曾經統計,沒有使用瑞基檢測產品前,蝦病發生率高達近六成,一發病就是整池蝦全死光,損失可能多達數億元;使用瑞基產品後,發病率控制在一成左右,大幅降低風險。

連年大賺一個股本首闢蝦病毒市場,躍升龍頭

小公司一躍為全球龍頭,因為它領先全球,將人用先進的核酸檢測技術應用在水產養殖業,因此,立刻席捲全球七成市場。

當時,全球蝦養殖產業苦於蝦類白點病毒之害,就連曾經是「草蝦王國」的台灣也因為此病,年產量在短短三年間從逾八萬噸銳減剩十分之一,王國就此崩解。

瑞基董事長劉正忠約二十年前從美國回台灣創立瑞基前身|銳基,選擇一頭栽進種蝦檢測市場,就是因為當時的友人希望一圓復興台灣草蝦王國的美夢;這個夢後來雖然因為團隊理念不合、沒能實現,卻意外讓瑞基成為全球蝦養殖的把關「門神」。

頂著美國分子生物準博士的頭銜,劉正忠跨進蝦測試的專業領域之初,卻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個巨人,就是台灣白點病毒權威,成功大學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院長羅竹芳。

羅竹芳至今還記得,當時三十出頭的劉正忠很客氣的到實驗室拜訪,她沒考慮多久,就答應合作,主要是因為劉正忠慎重的向國科會與台大經過公開招標程序、取得蝦基因序列資料庫授權。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台灣年輕人重視智慧財產權,我說我都給你(核酸資料庫)了,你就用吧!」羅竹芳回憶,「但他說,我未來想要做國際化,要走正途。」

病毒檢測的結果如何判定、正確與否,完全要看背後資料庫建置的完整程度;有了羅竹芳的蝦核酸資料庫,瑞基等於省去了兩年的資料庫建置工夫,因此短短不過一個月,就成功開發出可量產的商用產品,創全球業界首例。

瑞基意外切割出蝦病檢測這個利基市場,還一躍為全球龍頭,毛利率一度高達九成,幾乎每年都大賺,但二○一一年之後,連同今年在內,瑞基竟然要交出連三年虧損的成績單。

逾千倍的成本差距首創單手設備,免送實驗室

原來,劉正忠約莫十年前就開始佈局白點症以外的動物疾病研究,每年投入新適應症的研發經費佔營收比重,越來越高,終於在二○一二年吃掉所有本業獲利、一路虧損到今年。

這樣大手筆的投資,換來的是橫向與縱向的雙向產品線擴充。橫向來說,瑞基能夠檢測的疾病數,已經從早年的單一種、在今年底擴增為一百二十種,檢測的對象,也從經濟型動物如蝦、雞、鴨、魚等,一路延伸到陪伴型寵物。

縱向來說,瑞基正在顛覆傳統動物檢測市場。

過去,各種檢體必須送回專業的實驗室內,如蝦類病毒就必須使用要價兩百多萬元的大型設備才能檢測;但現在,瑞基開發出單手操作的輕便檢測設備,魚塭旁邊當場就能判讀,且價格僅需數千元。

劉正忠說,他的終極目標,就是做出「使用簡便如咖啡機一般」的設備,把過去只有大財團用得起的養殖檢測設備,透過結合台灣電子業的長才,降低成本,讓中小型個人養殖戶也都能用得起,進而減少疾病損失。

瑞基正一步步向中小型養殖戶推廣產品,但已經有一個來頭不小的「巨獸」先認同劉正忠的「咖啡機」理念了。它,就是美國國土安全部。

打從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一直對維安戒慎恐懼,其中又以對生化武器最為忌憚,尤其炭疽熱散播力強、不易防範;因此美國國土安全部下轄的實驗室特別廣召全球檢測設備業者,進行產品驗證,只要美國官方有相關需求,就從這張通過檢驗的名單中採購設備。

今年上半年甫公佈的合格名單中,瑞基成為亞洲唯一入選的公司,雖然相關商機必須等待美國政府預算核可,才會逐步發酵,但已經是對這家小公司技術的肯定。

揮別在利基市場的舒適圈,瑞基幾乎是賭上了三年數千萬元的獲利,希望能把研究和產品根基扎得更穩、更深;現在,劉正忠期許中的產品線一一到位,接下來就要看這家小公司的行銷業務能力能否跟上,完成瑞基顛覆全球檢測市場的夢想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14

昔日小台灣時光 2015年01月15日

1 : GS(14)@2015-01-18 02:37:36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45651

調景嶺與其他木屋區一樣,都是二十世紀中的社會產物,但它的組成卻有另一重意義。由於區內人經歷過艱苦的難民營時期,於惡劣環境下一同掙扎求存,建立出一種互助精神。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調景嶺自處一角四十多年,自然有一套與眾不同的生活模式,縱使現在可透過歷史書籍及遺跡等線索,去研究嶺內的社會文化,但要更深入了解其獨特性,最清楚不過的,還是一群舊街坊。
文:林穎嵐
圖:由受訪者提供、調景嶺中學非官方網頁、調景嶺吹水會專頁及香港舊照片

節日
調景嶺時歷半世紀,雖然村內各方面均有變化,但惟獨慶祝雙十節這個傳統,是四十多年不變。在調景嶺土生土長的Ricky說:「每逢雙十節前我們都好忙,服務處會向每家每戶派很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用繩串起並懸掛在舖頭及家門外,區內各處有很多牌樓,學校還會舉辦朗誦比賽。」王國儀解釋指,每年10月都是調景嶺的雙十活動月,除了學校舉辦朗誦、歌劇等比賽,還會於正日在調景嶺中學的平地上筵開100圍,並邀請歌星唱歌助興。

生活
對調景嶺舊街坊而言,最不捨的就是嶺內的「大街」,因為街上有各式各樣的食店、士多及茶餐廳,區內人都習慣在這裡「打躉」。由於早期交通不便,所以區內齊備各種商店,據曾於嶺內生活廿多年的Erin所講,那裡有理髮店、生活百貨、凍肉店、小食店及士多,就連麻雀娛樂中心都一應俱全。因為店舖數量不多,以致某些舖頭變相成為獨市生意,與Erin在調景嶺認識的Witty說:「大昌百貨是村內唯一售賣生活用品的舖頭,校服、文具、砂煲罌罉都一一有售;而出售柴米油鹽的,則有賣米的林記、售賣凍肉的焜興,還有牛肉叢、豬肉曾等。」

娛樂
王國儀指,調景嶺至1988年才安裝無綫電視發射器,還好嶺內背山面海,所以學生哥的娛樂都與大自然有關,他說:「他們會拿著大光燈和水桶,結伴到海邊捉魚蝦蟹及挖蜆,收穫可達數十斤。」多位街坊均指,他們最愛到海邊捉沙蛆釣魚、潛水捉帶子。女生愛漫步園林,同樣在嶺內生活多年的阿娟形容:「每年7、8月,漫山都是紫色的山捻,可以即摘即食。」從舊照可見,嶺內碼頭外時常泊滿小艇,她說:「學生都喜歡租艇出海,換上泳衣,一到海中心便跳進水裡。」相反,男生則喜歡捉金絲貓,用邊緣有刺的露兜葉製成「籠子」,再帶回校「比賽」,Ricky笑說:「經常在墓地旁捉金絲貓,聽聞有最好打的品種。」王國儀解釋,金絲貓品種繁多,如紅孩兒、肥婆及老篤等,這些綽號都來自其外形,「紅孩兒」即全身呈紅色,「肥婆」就是腹部飽滿,而「老篤」則前腳較堅硬,「篤」對方就是其必殺技。

房屋
調景嶺剛成立時,難民都居於由社會局搭建、設於大坪的棚屋,王國儀憶述:「五十年代大多是A字棚及葵棚,由一條柱加兩塊油紙搭成。」如前文所言,1962年8月襲港的颱風溫黛,是該地發展的轉捩點,王說:「當晚我在碼頭附近睡覺,一個巨浪拍過來,床就被捲走了。翌日早上,滿山都是油紙、爛木,全村一夜間變廢墟。」他說,溫黛造成極大破壞,此後嶺內房屋便改用木材興建,意味著調景嶺由難民營轉型為木屋區,令政府藉詞接管並派員落戶,他指:「當局62年把村分成12區,房號編列為X區X號,但落戶的官員做事馬虎,有時忘記昨日編到哪戶,翌日又隨便找另一家繼續編排,以致房號亂七八糟。」

教育
在教會的推動下,調景嶺在五十年代後期有逾十間中小學,而較有名的包括信義中學、鳴遠中小學、慕德小學、位於大坪的調景嶺中學等。Lily說:「調景嶺的大學生比例,較同年代的木屋區高,幾乎是八十年代木屋區之冠。」當時區內學生均享有台府提供的教育補貼,亦因此吸引許多區外學生到嶺內寄宿,周潤發及溫碧霞就是其中之一。時任服務處主任的王國儀說:「當時台方為學生設立『補送大學』制度,每10名調景嶺學生,便有一人無需考入學試升讀台灣的大學。而且但凡考獲台灣學位者都可免船費、書簿費、學費及宿費赴台讀大學。」

治安
調景嶺未被殖民政府接管前,社區設施一一欠奉,就連警署也於1961年才設立,所以,61年以前的保安工作,就由老街坊肩負。王說:「秧歌舞事件後,1952年蔣介石壽辰時又有左派來挑釁,引起騷亂。」此後,他們便自組「自治糾察隊」,他仍依稀記得當時情形:「幾名壯丁每晚拿著火把,在山上巡邏、輪流守夜,女的便在山腳準備消夜,是調景嶺的獨有傳統。」

醫療
國民黨軍當年退守台灣時,部分於中國東北傳教的外籍傳教士,亦隨隊逃難到香港,沿途照顧病患,及後定居調景嶺。曾入讀靈實醫院護士學校的Lily說:「起初生活環境惡劣,嶺內許多人因營養不良患上肺病,傳教士就在附近築了幾間小屋作為隔離病房,成為靈實醫院前身。」挪威教士司務道於1955年,創辦了現時位於將軍澳尚德邨後山的靈實醫院,但Ricky卻坦言當年甚少去靈實看醫生,「靈實起初只收肺病病人,後期才收門診,而且與調景嶺距離很遠,嶺內人睇急症都倚賴位於大坪的『大坪診所』。」對於該診所的出現,多位舊街坊說法不一,有指是殖民政府加建並運作,亦有指由傳教士募捐經費蓋建而成。姑勿論是否由傳教士所建,調景嶺的醫療設施得以發展,他們的確功不可沒。

飲食
調景嶺發展至七、八十年代時,每逢假日都有遊客坐船來旅遊,至95年清拆前,更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並一嘗特色小食。Erin指,當時村內最具名氣的就是「小上海」的上海排骨麵,但Ricky則說:「其實以前碼頭外,還有魚蛋、糖蔥餅等小販檔,學生哥時錢不多,只能吃小食。當時便宜又好吃的小食有很多,如:大街上的韭菜盒子及永生鍋貼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