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an:SoLoMo這個詞要火。
前,BusinessInsider 的 BI Intelligence 曾發表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美國互聯網趨勢報告。近日,他們又發佈了一份專注於移動(mobile)及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ing)的報告《Social and Mobile》。該報告來自 9 月 27 日 BusinessInsider 主辦的 Social Media ROI 大會上,其中披露的數據及事實都十分耐人尋味。
移動、社交勢不可擋,商業化進程長途漫漫
·去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超過了 PC。BI 預測在未來幾年,平板電腦的銷量也會超過 PC。
·來自移動端的流量已經佔據全球總流量的 12%。
·截至 2012 年 3 月,人們每個月花在移動網頁以及應用上的總時間已經超過了 1200 億分鐘。一年之前,這個數字還不到 600 億分鐘。
·2011 年到 2012 年間,美國的智能手機佔有率從 35% 上升至 46%,功能手機從 48% 下降到 41%,無手機的人群比例為 12%。
·2012 年 1 月,來自 Nielsen 的數據顯示,智能手機的滲透率(普及率)在年輕高收入人群中最高。
·在美國,「社交」元素在手機使用中的佔有率在不斷攀升,其中社交網絡及博客方面的使用比重增加了兩成,逼近 40%。
·2011 年 12 月的數據,人們每天使用 Apps 的時間為 94 分鐘,瀏覽移動網頁的時間為 72 分鐘。
·在人們使用的 Apps,遊戲以及社交網絡佔了最大比重。來自 Flurry 的數據,2012 年第一季度,人們每天花在遊戲以及社交網絡應用上的時間各為 24 分鐘。
·Facebook 的移動用戶約為 5 億(註:最新數據顯示已經超過 6 億),Twitter 的過半流量來自移動端,純移動應用 Instagram 在兩年內突破了 1 億用戶量。
·交流是人們使用移動設備上社交網絡的最重要需求,而且,他們很喜歡用手機拍照以及接收資訊。
·但人們很少(32%)真正去點擊移動社交網絡上的廣告,移動端的「貨幣化」進程仍舊長途漫漫。
·移動端的 CPM 要遠遠低於桌面端(3.5 美元和 0.75 美元)。智能手機用戶對「突兀的廣告」很不感冒。智能手機上的廣告收效甚微。總之,移動端的廣告收入仍舊只有冰山一角。
移動商業如何靠譜?
移動端如何進行商業運作?有一種理論認為:只要利用好手機的定位功能,讓用戶通過「簽到」或者「許可」的方式分享自己的位置,商家就可以在用戶靠近的時候推送優惠券。然而這種基於位置的優惠券模式卻收效不佳。只有 36% 的用戶會使用商家提供的優惠券。
原因何在?因為這並不是人們平時習慣消費的方式。很少消費者會只因為折扣而走進一家商店,相反,商店裡銷售的東西需要足夠吸引,或者他們正好在那個 時間尋找你所要廣告的產品。另外一種「簽到」的思路似乎也無法成為主流。從數據來看,美國各個年齡層(18-29 歲,30-49 歲和 50 歲以上)人群使用簽到服務的比例都在 25% 以下。
電商沒有從社交網絡那裡得到太多助力。電商的總流量裡,來自 Facebook 以及 Twitter 的總流量僅佔比 0.52%。
BusinessInsider 認為「純正的」(Native)移動廣告才真正可行,比如 Facebook 在移動端推出的 Sponsored Stories,Twitter 的廣告推(Promoted Tweet)。這兩者有個共同特點,都可以被廣泛傳播(highly sharable)。
另外,BI 指出情景化(除了地理位置,根據用戶的愛好,興趣等屬性)的推薦也是可行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商家在用戶允許的情況下推送信息,並且這類信息應當不頻 繁,與用戶高度相關。此外,這種模式更適用於提供服務的商家,並且這種服務能夠引導用戶直接在智能手機上消費。
領跑的三輛馬車及潛在的贏家
Facebook:5 億以上的移動用戶,「無敵」的移動用戶參與度(mobile engagement);但缺少有效的位置數據,對 Instagram 及 Glancee 等公司的收購或許會有所幫助。
Twitter:60% 以上的流量來自移動端,產品以及廣告平台都很「移動」,用戶的 Tweets 透露了很多信息。
Google:有非常好的資產組合,在廣告的相關性方面世界領先,擁有最普及(popular)的移動財產和服務;但在社交網絡的數據上,Google 有巨大的劣勢。
而在談及誰有可能拿到「勝利之匙」時,這份報告給出的名單有 Foursquare,Pinterest,Groupon,LivingSocial,蘋果(Apple),Microsoft 以及 Path 等新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