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解約戰林小明:我用2億捧佢 江若琳:係人都知我委屈

2014-04-24  NM
 
 

 

四年前被捲入老闆林小明跟前妻趙雪瑛婚變漩渦的江若琳,事後雖獲老闆力撐,繼續坐穩做「寰宇一姐」,但近日雙方賓主關係突然一百八十度逆轉。

有指跟公司完成十年死約的江若琳,決定離巢外闖,更發律師信提出解除餘下的五年「生約」。但聲稱投放了二億栽培江若琳的林小明堅持唔肯放人,更一口咬定江若琳背後受人唆擺。窮剩五十八蚊

○八年,被指介入老闆林小明婚姻的江若琳,為示清白,公開只有五十八蚊結餘的銀行存摺,證明自己未有被老闆「照顧」。事隔六年,一直被公司力捧的她,電影孭飛做女主角、提名金像獎,但風光背後,江若琳突然自爆在寰宇十年,雖然收入過千萬,但扣除化妝、梳頭、服裝、出唱片、演唱會及公司抽佣後,真正落袋不多;每月靠公司墊支三萬三元作為生活費,再加上要令力勸她離開娛樂圈的母親安心,去年江若琳再向公司借多五十萬。

終於捱過十年死約,江若琳趁下月開始進入五年「生約」前,主動提出解約,她在電話中回應說:「我已經交咗俾律師處理,我一直想和平解決,去到呢一刻,我唔想講太多嘢。其實十年來,喺我身上遇到嘅事,再大嘅困難我都一一捱過,我經歷嘅辛酸、委屈,係人都知,到咗今日,我只會用一個平靜心情去面對。」

患抑鬱症

據瞭解,江若琳曾經向圈中好友透露,自無辜被指做老闆「小三」後,情緒大受影響,加上一直向公司借錢度日,緋聞、經濟壓力下,一度令她患上抑鬱症,去年發病時,試過一個月足不出戶,對於現時情緒狀況,江若琳拒絕透露:「我唔回應呢個問題,我係咪同圈中朋友講過?我都唔方便答你。總之林生對我有知遇之恩,以後嘅事,就隨遇而安。」

受人唆擺

另一邊廂,強調十年來在江若琳身上投放二億栽培的林小明,堅拒解約:「佢講完約,呢個係佢嘅interpretation(解釋),我哋由頭到尾都講緊十五年,十年死約,五年係extention約,即係話我哋有權續約,佢冇權say no,我亦有權十年後唔要嘅,簡單講,如果知道今年約滿,我點會一一年同佢開演唱會、一二年拍《高舉愛》、年尾拍《巾幗大將軍》,揼咁多錢去做佢,然後一三年先收成,如果一四年約滿,邏輯上我會唔會咁做?亦相信唔會有經理人咁蠢;再者,如果佢張約係滿,唔需要俾律師信我啦,行咗去咪算囉。不過我對佢無嘢,作為公司立場,我一定要捍衞合約精神。「我仍然覺得佢係無知,受人唆擺,經理人阿標接到律師信,都有即刻問佢,佢話交咗俾律師搞,我哋似乎冇乜可以做。而佢嘅五年生約條款,並唔係有另一間公司出多一蚊,佢就可以轉會。而係通知佢extend,而轉會講嘅情況係terms option right,呢個已經係冇意思,係十五年之後嘅事,我哋份約都有呢個terms option right,不過唔係十五年內嘅事。」

投資二億

至於過去十年總共投放二億資源,林小明續說:「佢唔係全部做主角,總之佢有份參與嘅,總銀碼超過二億。」對於江若琳向外表示十年來冇真正收入,要靠公司墊支生活費;林小明承認:「如果佢唔使墊支,賺到幾多錢,咪按合約照分囉。初頭佢賺唔到咁多錢,有需要,我哋咪墊支,佢賺到錢咪扣番,如果墊支愈多,扣嘅時間會愈長。(總共墊支幾多錢?)要計嚇,相信一定唔少,但銀碼有啲敏感。不過佢話一蚊都冇就真係荒謬,呢十年衣食住行喺邊度嚟?舉個例子,林小明賺咗一億,但呢十年使大咗,話自己冇賺過錢,講唔通。而佢早排仲要同公司借五十萬,呢筆數唔係底薪,係墊支,要喺收入扣番。如果搵咗咁多年錢,手頭上好似冇乜錢,呢個係個人問題,而家唔係話我搵到錢唔分俾佢。」

全無先兆

江若琳話走就走,一度被指不懂飲水思源,林小明相信她只是受人唆擺:「因為我唔知佢心諗緊咩,一星期前仲見過面,大家都好開心,之前亦冇先兆。突然之間做埋啲傻事,希望佢可以儘快醒番,投入工作。」對於江若琳近年患上抑鬱,林小明表示不知情:「如果係,應該係二○一○年前嘅事,○八年之後嗰兩年,佢事業唔係咁順利,佢曾經喺電話講過唔開心。」

見慣不怪

藝人與經理人之間的合約糾紛,在娛樂圈見慣不怪,能夠和平分手,無須對簿公堂的例子寥寥可數。

梁洛施

08年,正與李澤楷拍拖的梁洛施(Isabella)入稟法院,爆出當年她與英皇簽下的合約內容,除條件苛刻,還指出經理人霍汶希向她要求極不合理的行為,令她覺得被出賣並對經理人失去信心,故要求解約,結果,雙方糾纏半年後和解收場。

傅穎

09年,傅穎未曾與金牌大風處理好解約手續,便高調加盟星皓,終被金牌控告毀約,官司至今仍未完結。

黃聖依

04年憑周星馳電影《功夫》一炮而紅,簽約星爺的星輝公司後,接拍了多部影視作品,到05年,黃聖依突然對經紀公司提出多項控訴,要求單方面解約,最後,雙方花了一年半時間打官司才正式「分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971

綠帽戴足半世紀 4個仔兩個係人哋

1 : GS(14)@2016-08-17 08:01:18

「綠帽唔怕戴,最緊要除得快!」台灣卻有一名男子戴綠帽,竟然戴了半個世紀!台灣新竹一名78歲陳姓男子與王姓妻子50年前結婚,王女在1963年誕下長子,當時表示孩子是陳男的,陳男不疑有他,之後又陸續生了2個兒子,然而三子出生後,王女獨自前往台北生活,留下3個小孩給陳男照顧,在這期間仍不定期回鄉跟丈夫同住,第四個兒子在1972年出生。直至1975年兩人離婚,王女帶走長子、次子以及四子。去年12月,陳男的姪子跟陳男的次子連絡上,次子告訴他一個天大秘密:「我母親生前曾分別帶大哥、四弟去見過他們的生父」,才知道原來長子與么子是王女分別與2個不同男人所生,事後姪子將這件事告訴陳男,陳男才驚覺自己當了50多年的「便宜老豆」,憤而提起確認親子關係的訴訟。新竹地院審理後,日前判決確認陳男與53歲的老大以及44歲的四子均無親子血緣關係。《自由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7/197398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213

【你的名字】真係人如其名? 研究︰名字和外表相關

1 : GS(14)@2017-03-04 00:35:47

果籽之前就做過街訪,有受訪者話叫Henry和Jack嘅朋友一般唔靚仔,仲可能有啲毒,亦有人話Sophia一般都係八婆,唔通真係有「人如其名」呢回事?美國心理學會(APA)近日在旗下學術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刊登一份研究指,面孔和名稱的確存在配對效應。研究總共在兩個國家(以色列和法國)進行了8項實驗,當中7項實驗的對象都是人,只有一項用上電腦測試。在前者的實驗中,參與者需要在看到一張陌生的面孔後,精確地在名單中選出此人的真實名字,而在後者的實驗中,電腦程式透過計算此人的面孔數據,找出94,000張陌生面孔的真實名字。結果發現,人隨機估中的機會只有20至25%,但看過樣子之後,答案正確的機會有25至40%。而電腦程式隨機估中的機會只有50%,但經過計算面孔的數據後,準確性提升到54%至64%。研究人員表示,研究證實了面部和名稱存在配對效應,因為人對名字有社會期望,造成某些特定名字的人,看起來應該是某個樣子的情況。資料來源︰
Ruth Mayo et al. We Look Like Our Names: The Manifestation of Name Stereotypes in Facial Appear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February2017 DOI:10.1037/pspa0000076報道重溫:【最怕改壞名】Olivia、Oliver進佔十大英文名榜首香港人又中幾多?
http://bit.ly/2hYdLgW記者︰盧逸文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03/199456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649

【文化籽】《一念無明》關注精神病 康復者:要當我哋係人

1 : GS(14)@2017-03-04 10:19:52

片中很多對白刻意示範處理關係最差的方法、最傷害的話。導演表示電影核心是愛需要學習。



【文化籽:藝文沙龍】「精神病患者要食藥」,同「肚餓要食嘢」一樣,似乎冇乜好質疑。可是藥只能治標,治本良方,係十斤耐心溝通加上廿斤平等對待慢火煲埋嗰一碗。先後被診斷患上社交焦慮、強迫症、抑鬱症、躁狂及精神分裂的鄭仲仁最明白呢服藥功效。電影《一念無明》主角患有躁鬱症,導演黃進拍攝前向鄭「取經」。雖然故事苦過廿四味廿四次方,光影間卻盡是關懷。



不用萬念俱灰,只要一念無明,已夠讓人自願跟死神遠走。無明即望唔透、望唔清。精神病患者越搵出口,越係兜圈。余文樂在片中演躁鬱症患者,亢奮抑鬱兩路夾擊,被關進精神病院。細個被父母忽略、工作壓力、照顧病母重擔、女友唔認同,冇一樣唔推佢埋牆角。電影聚焦佢出院後如何被歧視,左鄰右里當佢危險人物,連阿爸曾志偉都怕佢傷害自己,問你點頂?單靠食藥真係醫得好?負可能。佢喺極低潮,日復日蜷伏在床上,雖生猶死之時,一牆之隔劏房小孩願意同佢傾偈,冇當佢「唔正常」,令余文樂喊咗出來。黃進說:「小朋友同阿樂相處好平等、好接近,無理世俗對佢嘅標籤,可能比藥物更珍貴。」呢個唔只係電影橋段,從事精神健康服務的社工鄭仲仁以過來人身份證實。「我13歲前仲係叫『鄭仲仁』,13歲後就變成咗『精神病人』。父母唔明白情況,會鬧我打我,好孤立,冇人同我分擔睇精神科醫生嘅羞恥。直至廿幾歲,我嘅人生都好暗淡。」



余文樂演出時而高山時而低谷的躁鬱症患者,有驚喜。

余文樂辭工照顧總是惡言相向的病母金燕玲,負面情緒一直無法釋放。

女友方皓玟把余文樂帶到教會,以為可以幫到他,卻不了解對方需要甚麼。


抑鬱30年 單靠食藥冇用

後來他到復康中心做治療,有個職員把他當作普通青少年看待。「佢會聽我講我有乜壓力,有時會講吓點樣識女仔,甚至爆吓粗,呢種社交好重要。」他自言看了廿幾三十年精神科醫生,最幫到佢的係這位職員。鄭續說:「大家一直認為精神病係腦部化學物質問題,食藥就可以好番晒。藥喺我最嚴峻嗰陣令我舒服啲。我抑鬱到晚晚都想死,啲藥可以令我瞓着都識笑,但係我醒咗唔會笑。」他提及最近的港鐵縱火案,認為大眾草率地把事件歸納為「佢冇食藥」。「當局只會諗點樣控制,令佢冇風險,整個制度冇當精神病患者係人,只希望佢哋唔生事,唔理你生活得有冇意義,總之你成個人謝晒,植物人咁,佢哋就覺得最安全。」鄭仲仁說現正看公立醫院精神科醫生的人超過22萬,剛過去一年,新症有四萬幾。把精神病患者隔離,就可close file?鄭仲仁認為係推卸責任,其實人人都有份令其他人困擾。黃進同意,「我哋係共生,唔可以話呢個係環境問題,你我都係對方嘅環境因素。」社會有把人逼瘋的因子,卻沒有善後的解藥,歧視令患者更難康復,這是我們的共業。公營醫院缺資源,一個應該以人為本的病科,一樣流水作業。「醫生將我由抑鬱診斷為精神分裂,轉變咁大佢只係用咗15分鐘,而且冇解釋畀我聽。」他又記得有次詢問醫生藥物副作用,醫生只看着電腦冷冷地說:「我好多病人喺外面,冇咁多時間答你問題。」電影也有余文樂與精神科醫生零溝通,機械式對答橋段。黃進說:「我唔覺得醫生想咁樣醫病,但佢得到嘅資源只能夠咁樣。」「好多人都有情緒同壓力,過了某個界線,就會被定義為『有病』。其實可以唔使分得咁清楚,就當我哋走得比較前,經驗豐富啲。」多了解少偏見,大家都可以幫精神病患者找到光明出口。



曾志偉作為照顧者承受很大壓力,為對方好卻不得其法。不懂得愛,最後變成了傷害。

同一屋簷下各劏房戶,不欲與患有精神病的余文樂共住一室,逼曾余二人搬走。

小朋友不戴有色眼鏡看余文樂,令他得到支持與認同。


鄭仲仁與精神病「同行」30年,現在不用依賴藥物,耍太極、影相、寫書法都是他自助方法,最重要當然是修補與家人及朋友的關係。

黃進提到電影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有類似經歷的觀眾向他們表示電影有安撫作用,令他很鼓舞。

上映日期:3月30日場地提供:1563 at the East記者:葉青霞攝影:林栢鈞(部份圖片為電影劇照)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04/199464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786

【動畫】斬頭虐打強姦北韓勞改營守衞:佢哋唔當囚犯係人

1 : GS(14)@2017-05-01 11:57:40

北韓勞改營惡名昭彰,有脫北女守衞親述營內情況,直言勞改營的守衞根本不當囚犯是人。她多次目睹囚犯被虐打至不成人形、女囚犯被守衞強姦,連初生嬰兒也逃不過被虐殺的命運。林惠真(Lim Hye-jin)17歲起在接壤中國邊境的勞改營當守衞,見盡營內地獄般的景況。她記得自己20歲時,一對兄弟逃獄後,連帶這對兄弟的7名家庭成員亦受株連,幾星期後這對兄弟在中國被捕,被帶回營內,當時他們已經被打至不成人形,「這對兄弟在所有人面前被斬頭,他們(當局)要殺雞儆猴,其他囚犯亦要向兩人擲石」。這一幕只是勞改營惡行的冰山一角,林惠真稱有女囚犯被盤問時惹怒了守衞,守衞便把她脫光,並在她身上點火,「他們不當囚犯是人,只是當他們是動物」。她又稱男守衞會與女囚犯有「性關係」,「其實這就是強姦,因為囚犯沒有說不的權利」。而不幸懷孕的女囚犯會被迫墮胎或是被處死,有時嬰兒出生後會被打死甚至是被活埋。林惠真據報是首位講述自己在勞改營經歷的女守衞,她指:「我們被洗腦,不能對囚犯有任何同情心,他們說囚犯曾幹下恐怖罪行,現在我知道他們只是平凡人,我很內疚。」林惠真後來因為在中國做買賣而成為階下囚,15年前她被迫要脫光在男守衞面前「遊街示眾」,終決心叛逃。踏入中年的她目前住在首爾,她指勞改營近年的情況可能更加惡劣,她對自己曾經忠心維護的北韓體系感到憤怒,「我被領導們欺騙,感到被背叛,他們要我們不要將這些人當成人看待,令我現在大受創傷」。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01/200075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1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