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副區長辭職賣咖啡,能成功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743

作為一名辭職的副區長,顧建偉本人成了創業的最大賣點之一,經常接受媒體采訪。他說:這是噱頭,也有利弊。 (受訪者供圖/圖)

無錫,這座650萬人口、以傳統制造業為經濟支柱的城市,正在力爭成為“互聯網+”後面的那個賓語。它和大部分二三線城市一樣,淹沒在全民創業的喧囂里。

在跨入40歲的當口,副區長顧建偉選擇辭職創業,再拼一把。

在他的選擇里,蘊含的並非是對體制內的徹底失望,更多的,是對體制外更好未來的向往。

比起大多數下海的公務員,顧建偉的選擇顯得更酷一點。

他開了家3W咖啡館,裝修成最時髦的LOFT工業風。

每天,三到五個創業團隊排著隊找他咨詢,從70後到90後,問的內容從怎麽用互聯網思維賣蔬菜,到怎麽用互聯網思維開電影院,什麽都有。“公務員下海潮”與“萬眾創新”,在一個中年男人的身上巧妙地交匯著。

直到三個月前,他還是無錫最年輕的處級幹部,無錫核心城區——北塘區的副區長。他花了17年,從街道辦事員奮鬥到這個位置。而今,他以“創業導師”的姿態“混入”創業大軍。

他說,他的咖啡館“帥到沒朋友”。

為什麽辭職

2015年10月27日晚,四個高中同學在聚餐。除了顧建偉還有一個商人、兩個處級幹部,一個組織處長,一個管招商。

話題是一個物流項目。幾個人熱絡地交流,順帶著評點無錫的互聯網物流行情。組織處長悶頭吃菜,直到有人提到了“黨費”。他眼睛一亮,放下筷子,揮舞起手臂說:“你們不交黨費,那是你們覺悟不夠!”接下來,飯局成了一堂黨章黨紀課。

四十歲的顧建偉看上去仍像一個沈悶的中年“幹部”。襯衫,西裝,皮鞋,用舊的Coach公文包,表情不多,語速平穩。他的談吐帶著些“機關氣”,總是夾雜著“人生”“時代”“世界”之類的詞,也愛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掛在嘴邊。他還經常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據說這能給他帶來“正能量”。

“他完全沒變化。”同學之一說。

當年高考,顧建偉是鎮上考得最好,也考得最遠的。北京大學的高材生,回無錫當了崇安區的一名街道辦事員,同學的驚訝程度不亞於他這次辭職。

1998年,顧建偉從北京大學政治學專業本科畢業。那一年,江蘇省恢複選調生機制,從高校大規模選拔優秀青年充實到基層,中選則可免去公務員考試。江蘇省委組織部來到北大,找了四五十名江蘇籍學生開選拔會,口號是“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主戰場去”,結果無一人報名。

作為團校負責人,顧建偉成為最後中選的三人之一。

“如果不去到主戰場,你不會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二十出頭的顧建偉,就這樣做出了他至今都認為“最符合自己人生價值觀”的決定:“我們北大人希望把自己的命運和社會捆綁在一起,這是一個偉大精神的核心。”

當年與他一起回江蘇的兩個北大畢業生,只有他堅持得最久。

饒有意味的是,那一年也是後來被視為“中國商業互聯網真正興起”的一年,張朝陽推出搜狐,王誌東創建新浪網,馬化騰創辦騰訊。劉強東也在這一年到中關村賣電腦,開始創業。

顧建偉奔向了他的“主戰場”,一個三五十人的街道辦事處,除了他,全是四五十歲的原國企員工。

“我們認為政府管理是非常落後、傳統的;年輕人很自信,覺得我們應該而且可以推進政府治理體系的改變。”顧建偉曾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精心制作了一份關於社區建設的調查問卷,領導說不錯,可他很快意識到,這其實用不著。“現實的社會是,領導怎麽說,我就怎麽幹”。

17年宦海浮沈,顧建偉幹過旅遊,搞過拆遷,2012年到北塘區後分管招商引資、企業服務和投融資,其間還經歷了幾次官場地震。他只是淡淡地說,“官場就是這樣”。

他的這一路,飯局上的另一位處長是全程見證者。他說,那也是一部血淚史。“我們這個年紀,要做到這個職位真不容易。直白一點,可以說是光宗耀祖了。”

在聽說顧建偉辭職時,他很驚訝,甚至有些羨慕。盡管他自己也知道前路迢迢,“領導崗位有限”;公務員的形象時常被社會妖魔化也讓他有些委屈。“可真的要放棄,還是舍不得,要下很大很大的決心”。

但公務員下海早已不是新鮮事了。2014年,全國公務員報考人數比前一年下降了36萬,2015年又下降了10萬。智聯招聘《2015年春季人才流動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春節後,公務員跳槽率同比增長了34%,最熱門的轉型方向是房地產、金融和互聯網。

猶豫了幾年,顧建偉說服了家人,於2015年初遞交了辭呈。

辭職信里,他寫道:“作為一個已經不再年輕的公務員,我希望與年輕人站在一起。”

名為孵化實為地產

“他幹得比我出色”,“如果我來做這個產品,肯定會歪掉的”。

那天晚上——10月29日的創業沙龍,每一個年輕創業者分享完自己的項目,顧建偉走上臺,都會開口先捧場,說這兩句話。

當晚到場的所有創業者、企業家,加起來不到30個,擺好的椅子都沒坐滿。但顧建偉仍然全情投入,講得自己都激動起來。

他說:“我太老了,比不了年輕人。在年輕人面前,我們投降就可以了。所以我沒有重新選擇一個項目來創業,我想算了吧,索性服務於創業吧。”

辭職事件為他帶來了關註。自從3W咖啡開張,他就開始頻繁接受媒體采訪。他還特意觀察了各個媒體如何轉載有關他的報道,如何起標題的規律。盡管一些媒體報道令家人感到不滿,提出抗議。他會告訴前來求教的創業者:“如果你自己有賣點,就把你自己打出去。”

“這是個噱頭,但有利弊。”他很清楚,和大多數下海官員一樣,自己也會招來許多猜想。有人猜測,他是被八項規定“逼”走的,或是為了把黑錢洗白。近年來一個又一個無錫官員的落馬,也很容易被找出來聯系在一起。

他迫切需要一場勝利,這比澄清急迫多了。

顧建偉創辦並擔任總經理的無錫創客空間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經開創了兩個“眾創空間”,還有2個正在籌劃。與北京3W咖啡達成合作,又助力了他的品牌之路。公司共有十個股東,每人占股10%。他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創業方向:創業服務。

“不用考慮,(入股)要的。”在接到顧建偉詢問後,顏健鷗連忙點頭。

他是無錫本土互聯網領頭企業——泛亞中國的CEO,顧曾是他的直管官員。兩人的辦公室只有500米距離,顧經常一個電話,兩人就碰頭聊上一陣。而與企業家做行業交流,並不是一個副區長的職責,對仕途也沒有什麽幫助。

“我並不覺得他像領導。”顏健鷗說,他2011年主動認識了身為官員的顧建偉,而顧找他卻從不聊政治,只聊行業。在他看來,顧的創業方向,最大化了多年官場生涯積累的東西——人脈、資源、見識。“他適合做這個”。

“眾創空間”是2015年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的新概念。無錫市政府緊隨潮流,今年10月印發了《無錫市建設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行動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明確了“加快工商註冊流程、貸款、資金支持、稅收優惠等扶持措施”。顧建偉嗅到的就是這股商機。

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副總經理尹雪巖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無錫已有超過40家作為創業平臺的孵化器,其中大部分有政府背景,水平也參差不齊,這類政府背景的孵化器通常是對外招商引資的渠道,以引入稅源和解決就業為目標導向。“名曰孵化器,本質是‘科技地產’”。

一位創業者對南方周末記者抱怨:“他們最經常的服務就是過來收租金。”在無錫新區,他租用了其中一個孵化器的辦公場地,租金甚至高於市場價,只有每平方米每年的營業額達到一定指標,才能拿到補貼,“這和‘孵化’完全背道而馳”。

“就無錫的體量來講,並不需要這麽多孵化器。”尹雪巖說,冗余容易造成資源分散,甚至不必要的惡性競爭;而真正能為創業者創造價值的,可能沒有幾家。

從官場走入商海,顧建偉仍未徹底完成角色轉換的任務。打過多年交道的企業家,現在仍喜歡稱他為“顧區”;如今來向他請教創業資訊的創業者,則喊他“顧總”,而一些更年輕的則喊他“顧老師”。

他自己很清楚:政府背景,帶來的並不全是優勢。

在推介一個教育產品時,他解釋:假設他作為官員到學校推廣,說兩句“校長,你要用我的產品啊”,必定暢通無阻,反而不會關心產品本身的競爭力了。“一定會歪掉的”。

“互聯網+”,希望與困難

“孵化器必須掙錢,咖啡館必須掙錢,不掙錢我們就不做”。

在10月31日召開的最近一次董事會上,顧建偉向股東們宣講:目前收支基本平衡。未來,用服務掙錢有多種方式,能否成功仍需時間檢驗。

他野心很大:打算將“孵化器的運營服務”打包成產品,賣給全國的孵化器;也打算做股權眾籌平臺,還要做私募基金……

這些在北京的創業咖啡館里每天都能讓人耳朵聽出繭子的創意,在無錫卻顯得有些水土不服。甚至,難以理解。

多位互聯網業內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無錫的互聯網創業項目不僅基數小,體量、層次也遠落後於北京等一線城市。

單從來顧建偉的咖啡館喝咖啡的人身上,都能發現這一點:這里幾乎看不到草根創業者的電腦包,反而是清一色的西裝革履。造訪者的平均年齡不小。

顧建偉雖然期待著更多年輕人的造訪,但現實是:無錫有大量的傳統企業希望完成自己的“互聯網+”轉型,他們有錢,卻找不到方向。

“無錫有深厚的產業縱深,工業4.0是無錫互聯網突圍的機會。”顧建偉在多個場合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在給創業項目做指導時,他也會有意將項目往與本地傳統產業相結合的方向引導。

無錫市人社局勞動就業管理中心主任徐斌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2014年享受開業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各類創業扶持政策的達1.19萬人。其中,無錫特色體現在,“互聯網+傳統行業”模式的電子商務創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這座城市有11所職業技術學院,卻僅擁有唯一一所重點高校——江南大學,依仗這唯一高校資源的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項目70%來自江南大學學生。

2015年,科技園前三季度新增了50家師生創業企業。這已經比以往一年半的數目還要多。但對於無錫全市而言,還遠遠不夠。入選江蘇省級孵化器的,無錫只有4個,而蘇州有14個,南京11個。

“這兩年,蘇州、杭州的(政府)支持力度也起來了。如果讓我再選的話,不一定是無錫。”劉飛正是在顧建偉的指引下,放棄了原有的一個“智慧旅遊”創意,轉而專註於“智能設備雲服務”,即為無錫的大批傳統企業提供遠程設備監控,以降低維護成本。

無錫當地一家雜誌的女主編黃倩(化名)1990年代從蘇州來到無錫。“當時的無錫”,到處都在拆房子,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遠遠把蘇州甩在後面”。在她看來,這些年來的政壇動蕩,對無錫經濟的挫傷很深刻。

剛從江南大學工業設計學院畢業的姚浩已經是第二次創業,現在的項目是一個名叫“十八創”的創業社群與培訓平臺。但他已經不想在無錫待了。

幾個月前,相差18歲的兩人相識。顧建偉十分看好姚浩,姚浩卻有自己的打算。“顧老師在無錫肯定沒話說,什麽都搞得定。”但他的項目是要走向全國的,論資金、資訊、人才這些硬指標,無錫都不是一個互聯網創業者會傾心的地方。他並不認為顧建偉能幫上太大的忙。

他也很不習慣顧建偉團隊里什麽都要匯報的風格。“行政作風有點濃”。

“無錫沒有創業的氛圍,沒有人才,沒有目標用戶。”姚浩幹脆直接將公司註冊在了上海,不久後就打算從無錫撤退。談到無錫的創業環境,他沒有信心,“頂多一些小的技術外包公司能活下來”。

但在顧建偉看來,無錫的互聯網轉型,和他自己的事業一樣,才算剛剛起步。這正是希望所在。“大家相信我,是因為這個時代來了。”

創辦一家半公益性質的孵化器,如何活下去的壓力,直接落在作為操盤手的他的肩上。何況為了籌集入股資金,他自己還背上了不低的債務。

股東之一提出了這樣的需求:他們急需一個成功的案例,一個由自己親手孵化並大獲成功的項目。“哪怕挖一個過來,包裝包裝。”另一位股東附和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