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從近期手機行業的現狀來看,借勢營銷已很難再有所作為,笨鳥精神似乎是必然選擇。

自雷軍借MIUI向手機市場投石問路之後,互聯網手機逐漸成為國內IT界的絕對主角。從瘋搶到風靡再到瘋狂,互聯網手機品牌越來越多,卻又相繼曝出了產品和模式上的種種弊病。一方面在營銷上噱頭不斷,一方面在銷量壓力下被迫出海,此時的互聯網手機活像一出唐吉坷德式的戲劇。

道瓊斯的報道指出,小米第三季度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為1850萬臺,首次出現同比下滑。與此同時,Canalys稱在第三季度中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81%。當然,根據小米一個季度的銷量成績難以妄下結論,但從目前互聯網手機的現狀來看,下坡路似乎難以避免。

商業模式和積木式創新的乏力

10月22號《華爾街日報》刊文把中國智能手機銷量的增長歸因於商業模式創新,比如說小米、一加等幾乎零庫存的運營模式。互聯網模式出現的確幫助小米、榮耀等互聯網品牌極大地縮減了生產成本,在創立之初銷量也呈現了指數倍增長。可如今國內的主流互聯網手機品牌在20個左右,既有小米、魅族等純粹的互聯網品牌,也有奇酷、樂視等互聯網企業跨界的產物,還有榮耀等實力派廠商。當一塊蛋糕被三五家企業瓜分的時候,沒有人懷疑互聯網模式的可持續性,而當無數雙兇狠的眼睛瞄向這個市場時,互聯網手機已從藍海殺成了血海。

國內幾乎所有IT企業的崛起都離不開商業模式的創新,百度、阿里如此,華為、聯想也是如此,而當商業模式創新乏力的時候,這些IT巨頭們給出的答案是選擇技術創新,而多數互聯網手機廠商們卻選擇了積木式創新。

盡管很多人指責國產手機醉心於硬件堆砌,這些廠商在發布會上卻頻頻亮相“黑科技”以博取喝彩。事實上除了華為等少數品牌在手機處理器芯片、基帶芯片、圖像處理芯片等基礎技術上有所創新外,多數仍停留在積木式創新。舉個例子來說,在iPhone 5s上市後,魅族順勢推出了自家帶指紋識別的新機,而究其指紋識別技術卻出自一家名為“匯頂科技”的公司之手。與之不同的是,2012年蘋果就收購了指紋認證傳感器和解決方案的提供商AuthenTec,並先後申請了“使用單晶基底的薄膜的帶傳感器電路的指紋生物傳感器及相關方法”專利,買斷傳感器的供應商,以確保iPhone的技術優勢。

一個既定的事實是,老羅為一款手機殼開了一場2000多人的演講,魅族更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拼湊出一款帶指紋識別和金屬機身的產品,來和競爭對手死磕千元機市場。積木式創新本身就很難形成技術壁壘,結果就是國內手機市場出現了很多追逐賣點的“快消品”。在機會主義的驅動下,很多互聯網手機儼然成了有品牌的山寨產品。

從目前來看,商業模式和積木式創新已經難推動互聯網手機的前進,互聯網手機廠商必將再次站在抉擇的十字路口,是在互聯網營銷上一條道走到黑還是回歸品質和創新。

風口的豬和笨鳥精神的新選擇

不久前,榮耀總裁趙明在一次演講中以“笨鳥”自比,聯想到之前頗為流行的“風口的豬”理論,恰是互聯網手機廠商做出的兩種選擇。

從雷軍的觀點來看,所謂“風口的豬”,本質仍是順勢而為,即選擇最肥的市場、抓住好的時機。但從更多人的理解來看,“風口的豬”卻暗示了一種機會主義,尤其在創業者身上頻見這種心態。其實把這個問題折射到某些互聯網手機品牌上,投機心理遠大於順勢而為,最近頻繁上演的發布會就是一個例證,各家都想著上頭條,借助新品來提升銷量,從高端市場到中低端市場,再到屢屢失守價格底線的超低端市場,沒有任何品牌想要錯過可能存在的風口。

而到底什麽才是笨鳥精神,趙明給出了六點解釋,即不吝嗇(巨資投入研發)、不封閉(匯聚全球最優秀的資源)、不投機(做極致的產品)、不妥協(近乎變態的品控)、不獨享(有朋友有未來)、不忽悠(互聯網應傳遞正能量)。

誠然,互聯網營銷的幕後,手機行業已是一地雞毛,或許守住行業底線,在技術和產品上提高競爭力,才是可行之路。對於其他互聯網手機品牌來說,試圖僅僅借助營銷上位,無異於飲鴆止渴,是積極轉型還是盲目堅持,值得每一個廠商思考。

互聯網模式寒冬臨近,轉型是必然

其實,十月份手機發布會的雲集足見手機市場的投機心態,畢竟即將到來的雙十一是不可多得的鋪量良機。但從近期手機行業的現狀來看,借勢營銷已很難再有所作為,笨鳥精神似乎是必然選擇,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手機市場寒冬臨近。有關國產手機市場洗牌的消息層出不窮,之前就有媒體報道2014年有130多個手機品牌無奈退市,不久前大可樂手機的破產再次敲響了警鐘,當年背靠互聯網思維粉墨登場的青橙、100+、小辣椒、原點手機等,如今早已沒有了聲音。沒有人知道下一個倒下的品牌是誰,但大可樂死於融資困難的事實卻讓不少企業殫精竭慮,加快生態布局以求獲得資本青睞便成了某些互聯網品牌的出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手機制造企業的接連倒閉,也反襯了手機市場的糟糕場面。

二、線上渠道被攤薄。正如前文所講,目前的主流互聯網手機品牌已經增加到了20多個,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手機品牌都主動或被動的開始挖掘線下渠道。媒體上經常傳出手機廠商和迪信通、蘇寧、國內等簽署銷售協議的消息,還有一些手機品牌默許線下渠道加價出售。當互聯網手機品牌的整體趨勢從線上向線下發展的時候,不得不面臨和華為、三星、聯想等線下渠道優勢明顯的品牌競爭,事實證明在線下市場用戶更看重產品的品控和實際體驗,而非價格為王。

三、互聯網模式技窮。互聯網模式的核心是互聯網營銷,在電商渠道成為公共高速公路的情況下,手機廠商之間比拼的還是營銷。而與之同時,傳統手機品牌已經適應互聯網的營銷手段,對互聯網營銷賴以生存的手機品牌來講,要麽進行新一輪的模式創新要麽坐等失去原有優勢。於是乎,生態、情懷、眾籌等一系列新玩法被炮制出來,依然未能挽回互聯網手機品牌銷量下滑的趨勢。

華為和小米在第三季度的市場表現,已經證明了專註品質和創新才是不二法門。同時對於互聯網手機來講,是選擇繼續等待風口還是學習笨鳥精神自己去創造風口,兩種不同的選擇也預示著不一樣的未來。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於對智能硬件、O2O、手機等行業的觀察研究。微信公眾號:sp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