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筆論天下:還我「小販價」 陸日勤

2008-07-29 AppleDaily

日 勤近日患感冒,先看西醫、再看中醫。西藥見效快,可以暫時紓緩感冒引發的頭痛發燒等問題,但對抗病菌,始終要靠自己身體的抵抗力,只有中藥有固本培元的功 效,加上進行適量的運動,長遠來說,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不二之法。最近,香港經濟也有消化不良的症狀,政府推出110億元紓解民困措施,包括一次過派發綜 援金和學童津貼,日勤認為,這些政策都是西藥,或可有助止痛,但治標不治本。要治本,就要強化低收入家庭的抵抗通脹能力,令他們賺多一點錢。

政策治標不治本

食 物價格較去年增加兩成,但清潔工薪酬卻停滯不前,有人倡議設立最低工資法,迫僱主加人工,日勤認為,這種做法亦是西藥,而且其副作用很大,會減少就業機 會。在「你唔做、有大把人做」的客觀環境下,議價佔上風的始終是僱主,為了避免被老闆剝削,我不打工,買入一些小貨品在街上叫賣,這樣可否維生?日勤認 為,做小販是自立謀生的一個基本做法,而這個行業在30年前養活了不少低下階層。60至70年代,小販在香港街上隨處可見,當時全港有超過30萬人從事小 販行業,佔整體勞動人口兩成多。他們擺賣各式各樣的廉價貨品和食物,包括了衣服、玩具、零食及日用品。戲院門外,就擺賣着煨魷魚乾、雞髀和其他小食。晚市 有炒小菜,也有雜貨攤。經營小販生意所需要的資本低,技能低,賺錢機會多,只要懂得頭腦靈活和勤力,總可以賺點錢應付生計。今日,從事小販的人數只有兩 萬,小販數量大幅減少的原因,並非社會不需要他們。有人將小販的衰落,與經濟轉型混為一談,這是不合理的。工廠北移令製造業職位大幅減少有其實際原因,就 是內地成本低,而香港是工廠北移的最大受惠者,令香港順利轉型至高增值事業。不過,小販行業式微,並不是因為有更優良的零售模式取而代之,式微只是政府政 策迫使。政府故意趕絕小販,無論是為改善市容,還是提高衞生水平,趕絕小販政策又是一種西藥,副作用是扼殺低下階層基本謀生機會,令他們面對今日的通脹, 不得不向政府求助。

扼殺基層謀生機會

趕絕小販的另一個副作用,是減少廉價消費的渠道。廉價日用品供應商,因應付不到大型超市 連鎖店的供貨量和上架量要求,跟着小販一起式微。今日的消費者買日用品,只有到超市買貨品,來來去去是幾隻大牌子,被迫接受所謂的「最抵價」,而沒有機會 選擇小販所提供的真正廉價品。小販行業,不但改善低下階層的收入,也可降低生活開支。組織「格價隊」和急忙派糖的政府,應考慮放寬小販限制。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0

SENSE隨筆150825可不可能還我自由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8/25/sense%e9%9a%a8%e7%ad%86150825%e5%8f%af%e4%b8%8d%e5%8f%af%e8%83%bd%e9%82%84%e6%88%91%e8%87%aa%e7%94%b1/

SENSE隨筆150825
可不可能還我自由
礎執筆

「死做爛做似隻雞… “似隻雞” ;比人鬧仲要開口笑… “開口笑” 」周星馳電影中幾句簡單歌詞道盡受薪階層的心聲。為何受薪階層會感到失去自由像奴隸呢? 除了極權方式以外, 公司的營運管理是否就沒有其他出路了呢?

〈五層需求〉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 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需求層級理論」, 指出人類有五層需求:
A生理需求:第一層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例如空氣、水和食物等.
B 安全需求:第二層為免於恐懼、危險和免於被剝削的需求;
C愛與歸屬需求:第三層為歸屬團體和結交朋友等需求;
D自尊需求:第四層為自信、受同儕認同與尊敬;
E自我實現需求:最終層為個人對自我潛能的充分發揮。

只有當低層次的需求獲得滿足後, 才可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
前四層需求可歸類為「匱乏性需求Deficit; D-needs」, 缺乏得到滿足後, 需求便會消失; 而最終層則為「自我成長性質需求Being; B-needs」, 一旦出現就會持續不息, 並且越來越強。當人能自我實現時, 工作便不會再有痛苦, 而是一種樂趣。反之, 如果一味停留在低層需求, 不感到像奴隸才出奇。

XYZ理論〉
1960年 麥克雷格提出了管理學的「X理論」和「Y理論」。
X理論 認為管理者必須採取獨裁式領導, Y理論 則認為管理者需採合作、互信的領導原則。

X與Y理論的分歧主要源於對以下六條問題抱持相反的看法:

  1. 相信人值得信賴嗎?
  2. 相信人願意承擔責任嗎?
  3. 相信人會追尋工作的意義嗎?
  4. 相信人天生就希望學習嗎?
  5. 相信人不拒絕改變, 但卻拒絕被改變嗎?
  6. 相信人比較喜歡工作, 不願遊手好閒嗎?

X理論(專制管理) 的前設認為以上六大問題的答案均是否定的, 並有以下假設:

  1. 以壓迫恐懼的手段來管理才有效
  2. 管理者需要表現出獨裁者的威嚴才能進行管理;
  3. 人不能百分之百地被信任, 必須時時刻刻受到監督;
  4. 除了低層需求, 人沒有更高層次的需求

Y理論(開明管理) 的前設則是對六大問題的答案均為肯定的, 並有以下的假設:

  1. 每個人都是可信任的;
  2. 每個人都盡可能獲知所有事實真相
  3. 員工都有達成目標的衝動;
  4. 最好沒有「支配從屬層級」
  5. 不論處於組織內的任何位置, 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終極管理目標並加以認同;
  6. 員工和員工之間的關係都很和善, 不互相對抗或嫉妒;
  7. 「綜合效益synergy 」是存在的
  8. 相關的個人都是心理健康的;
  9. 組織夠健全;
  10. 每個人都具備欣賞別人的能力;
  11. 員工並非只想獲得安全需求的滿足;
  12. 人有主動自我實現的傾向
  13. 每個人都喜歡好的工作團隊、朋友關係、良好歸屬以及團隊愛;
  14. 敵意是一種初始反應而非性格
  15. 員工可以忍受壓力…..

總共有37個假設。(太多假設, 列舉一部份已夠霸佔版面.)

除了以上假設上的不同外,  X理論和Y理論還有以下的差異:
150825考察各方面的差異, 可以看出 X理論比較現實主義, 相信人性是灰暗的; Y理論比較理想主義, 相信人性是光輝的。這兩個理論可說是各走極端, 照理還有中間的路線。於是1968年 馬斯洛提出「Z理論」, 假設人一旦達到經濟上的安全感, 就會努力提升生活的價值, 尋求可以發揮創造力的工作場所。不過在完成理論之前, 他便開離了人世, 該理論並未正式完成。

如果要實行極之理想化的Y理論, 必需要有多種配合。但在一個老闆追求快速成效, 短視而不願投入成本培訓人材, 業務員都靠欺騙顧客獲得業績, 賄賂才是硬道理的社會 (以上陳述並非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只有專制管理的X理論才能應付。

參考書目:《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 Maslow On Management(2004)
Abraham Maslow, Deborah Stephens, Gary Hei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251

【旅遊籽】執垃圾+觀燕鷗 還我海岸美景

1 : GS(14)@2015-07-23 01:33:38

香港海岸垃圾多,塔門大概只是冰山一角。



【旅遊籽:假日散心】鉛水鬧恐慌,大家好徬徨,皆因水是生命的泉源。香港人天時暑熱,愛去海灘玩水,有垃圾污染海洋,都值得大家關注,奈何垃圾蟲的魔爪,伸延至沙灘、郊區海岸,威脅海洋生態。根據環保署的調查,在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政府部門共收集了約四千噸沿岸垃圾,當中超過六成是塑膠。如果你唔識游水,又想做清道夫救救海洋,不妨由執拾海岸垃圾做起,齊齊來「掃」膠。


小時候第一次放風箏的記憶,就是給了塔門,只依稀記得自己在一片草原上,不知不覺把風箏放上無邊天際。到大學時在西貢黃石碼頭坐半小時船,跟三五知己野餐走到弓背山坡下的石灘,近距離飽覽無敵海景,恍如置身台灣東海岸或日本沖繩,一切美好還歷歷在目。最近機緣巧合參加了大埔環保協進會舉辦的海岸清潔活動,打算重臨舊地。小心翼翼地漫步塔門凹凸不平的石灘上,火熱太陽高高掛,恨不得躲於大樹下遮蔭,可是這次一行百多名參加者,以愛護環境的熱血與太陽對抗,「唔好諗啦!夾咗先講!」少女用麵包夾,迅速夾起膠樽,不過切記要先倒掉樽內的飲品,再壓扁膠樽放入垃圾袋就最慳位。怕曬的熱血中女,撐傘擋陽光後,撿起大型發泡膠,擔心「會唔會塞爆垃圾袋㗎?」他們或許是海岸清潔的初哥,但都想為環保出一分力。短短20分鐘,百多名參加者當天共撿了約30袋垃圾,當然還有更多尚待清理。



參加者Eva:「飄上岸的垃圾會於潮汐再沖落海,垃圾被海洋生物吃掉後,人類有機會禍從口入。」

參加者阿熙:「剛於外國回流,沒想過這裏的垃圾量如此驚人,應教育下一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政府應改善廢物回收政策。」

黃牛不怕人,是塔門的親善大使,任影唔嬲。



俯拾「膠」是 參加者烈日下執不停

塔門垃圾只是冰山一角,全港共有27個海洋垃圾黑點,不過政府往往令人不可思議,根據環保署本年四月發佈的《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海上垃圾佔都市固體廢物少於0.5%,從而得出的結論是,香港的海岸垃圾不是嚴重問題!魔鬼藏細節,調查顯示沿岸垃圾已有二千六百多噸是塑膠,數字驚人,垃圾侵蝕海岸,俯拾「膠」是。就垃圾種類而言,源頭都是和康樂活動或海上活動有關。雨季時,水上活動較密集,包括划船、釣魚等,沿岸的塑膠垃圾更逼近七成。經營水上活動生意的Paul Etherington住在香港38年,常撐獨木舟或駕船到海岸拾荒,覺得問題多年來從沒改善,並指以漁民遺棄的垃圾最嚴重,膠樽亦是重災所在,「執乾淨過,隔一排又回復原狀。」解決舊患的靈丹妙藥,他認為應從教育着手,教導市民別買樽裝水,才治標又治本。少用膠質產品,做個無膠人之餘,Paul建議大家身體力行,遠足或進行水上活動,不妨帶幾個垃圾袋,執得幾多得幾多,集合大家的力量,或許有朝一日,能還原靚靚海岸。



西貢南風灣湛藍的海水,多了一個飄浮的氣油罐,成了污點。

Paul Etherington前往銀礦灣收集膠樽,用獨木舟或小船運到回收處。

塔門海水碧藍層次分明。



沿岸垃圾的種類








執海岸垃圾貼士

1.帶備垃圾膠袋2.戴勞工手套,保持清潔衞生之餘,減少被硬物刮傷的機會3.查閱距離海岸最近的垃圾回收站的位置,如有廢物分類回收箱更佳



親親燕鷗 保持廿米距離

上周六,記者坐船出海探燕鷗,香港觀鳥會燕鷗研究組召集人陳慶麟(Alan)滔滔不絕揭開這種罕見雀鳥之神秘面紗。燕鷗屬鷗科鳥類,全球共有44種,在香港逗留過的有12種,大部份為候鳥,Alan傳授了簡單方法辨認三種於香港生B的燕鷗,「記住三色雪糕嘅顏色就認到。」灰白「呍呢拿雪糕」是黑枕燕鷗、啡色翅膀「朱古力雪糕」是褐翅燕鷗、名字有紅色的「士多啤梨雪糕」便是粉紅燕鷗。每逢五月底至八月底便會華麗登場,偏愛清靜,謝絕噪音,棲息在香港東部或東南部海岸,例如蒲台島、西貢碼頭,便能尋獲牠們的芳蹤。船過了赤洲,逼近燕鷗生蛋地石牛洲,雀鳥攝友紛紛拿出「大炮」瞄準「朱古力雪糕」──褐翅燕鷗。Alan估計當天有百多隻燕鷗出沒,大飽眼福。島上沒大樹遮蔭,牠們厲害到懂得善用岩石下的天然遮蔭位,或躲於人造小洞中孵蛋。海天一色,這幅大自然美麗景象,只因漁護署之德政,禁止船隻靠近石牛洲20米範圍內,才能為燕鷗留住香港一個與世隔絕的棲息地。



粉紅燕鷗 去年夏季最高數字:281隻(謝偉麟/香港觀鳥會提供圖片)

褐翅燕鷗 去年夏季最高數字:670隻)何建業/香港觀鳥會提供圖片)

黑枕燕鷗 去年夏季最高數字:551隻(謝偉麟/香港觀鳥會提供圖片)





燕鷗最愛靜,觀賞或拍攝時謹記收細音量,勿高聲喧嘩。

燕鷗懂得用岩石下的天然遮蔭位,或躲於人造小洞中孵蛋。



數字資料來源:漁護署



記者:梁慧琳攝影:梁志永編輯:謝慧珊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718/192230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733

【親子籽】踢開補習班 菠蘿山上還我童真

1 : GS(14)@2016-03-13 02:41:18

Megan與幾個媽媽帶同子女,拋開書本,手牽手走過高低起伏的山路,越過菠蘿山。



【親子籽:教養之道】現今怪獸家長強迫孩子贏在起跑線,小朋友被迫未學行先學跑,家長黃素賢(Megan)卻以大自然為師,兒子張子桓(魚子醬)不但不用上興趣班和補習班,讀K1的他放學後更可四圍玩,3歲人仔已經上山下海,到過香港過百個戶外地方郊遊,走過近二十座高山。Megan不甘獨賞自然風光,開設網上平台,召集家長與孩子衝出石屎森林,一起為孩子建造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



菠蘿山地貌奇特,氣勢雄偉。 難度:★★★☆☆


旅行一定要出國?我城真的沒有值得駐足細賞的地方?Megan說:「香港人總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其實冰室、一些自然風光、大澳棚屋等都值得細看,要珍惜現存的東西。」這28歲的全職媽媽身邊不乏怪獸家長,當朋友正為讀K1的子女報考語文試、討論升小一填表策略時,她卻忙着計劃帶兒子去哪裏遊山玩水,更自稱「鐵人家族」,因為遊玩不比讀N個補習班輕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知易行難,小學便上山露營的Megan最愛發掘親子好去處,於網上相約素未謀面的家庭一起出發,付諸行動讓孩子愉快學習。訪問當日她便約了四個家庭,五個媽媽帶着五個小孩,一行十人踩上屯門菠蘿山行足六公里,由貧瘠的山頭,越過險峻的大峽谷,走到下白泥。年紀最輕的三位小朋友才3歲,五個小孩在山頭自由奔跑,跌倒了拍拍手又再跑過,與平日在城市中輕易大吵大鬧的港孩相比,獨立得讓人另眼相看。



十分鐘完成功課 即玩!

「我想和其他家長一起還小朋友一個應有的童年,而非用金錢堆砌童年回憶。」Megan回想自己的童年,不但學過琴棋書畫,連功夫也學得精,所有興趣班全是自己想學,沒一樣是為了贏在起跑線。眼見現在學生學甚麼只為一紙證書,她慨嘆以前考試不溫書也能過骨,現在學生卻要操卷操到沒時間睡覺,她誓要將自己的快樂童年延伸到下一代。由兒子魚子醬兩歲開始,兩母子便四出遊歷──到深涌野餐、到有機農莊體驗耕種苦與樂、走過河背水塘、欣賞沙頭角蘆葦田、參觀馬鞍山舊礦場……相比一星期學足七日中英數普通話音樂的莘莘學子,Megan更把握兒子放學後的午後時光,十分鐘完成功課後便會四圍玩,謝絕補習班和興趣班,「我很反對起跑線這回事,你覺得你贏在語文,我覺得我有其他地方優勝過你。」面對香港扭曲的教育制度,她雖無力改變,但能把握兒子讀幼稚園這短短三年時光,盡力給他一個有得玩的童年。慶幸尚有家長與她理念相同,不只補習、逛商場和去主題公園,還會帶孩子走訪大自然,親身體驗萬物枯榮。



一馬當先衝上山 即跑!

五個小朋友手拖手築成人鏈,穿過良景邨,站在山腳,眼見前面是一條條長命斜,他們總一馬當先衝上去。現年41歲的在職媽媽潘凱欣(Boogie)年多前於網上認識Megan,從未行過山的她半年前膽粗粗帶3歲女兒楊梓蕎(Bella)跟Megan兩母子體驗行山樂,怎料一試愛上。Boogie發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怕螞蟻怕狗的女兒一旦身處郊外,便甚麼小動物也不怕。坊間總說3歲小朋友最適合學這學那,Boogie不以為然:「學術性的東西到老都能學,行山的體力卻不會永遠都有。」當人人只着眼子女前途,這班家長卻給予孩子活在當下的快樂。現今獨生子女多的是,家長無從觀察子女平日如何與朋輩相處,出外認識新朋友是教導子女與人相處的妙法。菠蘿山山路陡峭,碎石滿途,大人收起雙手殿後,讓小朋友學習互相照顧。年紀最大的兩個小朋友是7歲的李雅詩(Ella)和8歲的李梓瑩(Angie),兩個小學生也是獨生女,沿路發揮大姐姐本色,上斜落斜都主動握緊其他小朋友的小手。五個小孩坐在山崖邊的大石上拍照,大姐姐捉緊小孩,着他們不要害怕。Ella的媽媽譚淑儀(Joey)一年前在網上活動認識Megan,起初只單純地想帶女兒四出玩樂,沒想到開闢了讓女兒學習與人互助互愛之路。Megan:「現今小朋友升讀小學後便很忙,很高興他們放假不用補習、上興趣班,可以一起出來玩。」兩年後,魚子醬也將升讀全日制小學,見步行步的Megan首選happy school,絕不抹煞兒子玩樂的機會。



較年長的Angie(左二)和Ella(左三),會主動照顧年紀較輕的小孩。

在菠蘿山,不時會看到經年月風化的大石。

家長Joey(左一)最高興女兒Ella(左二),能透過郊遊學懂與朋輩相處。



與大自然共處 即問!

小朋友好奇心爆棚,在山上信手拈來一草一木都可以玩一餐。越往山上走,山石越見奇特,一大塊被風化了的石頭激發了小朋友好奇心,Megan趁機教導他們要珍惜大自然,之後和他們上地理課,解釋侵蝕現象、紅色石頭含金屬元素等等。魚子醬途中遇見吃力地踩單車上山的叔叔,邊拍手邊大叫:「努力!加油!」就像Megan鼓勵他踏破崎嶇一樣。



媽媽說有危險 即停!

未上山前,還以為大人細路必定拖到實,畢竟小朋友步履不穩走上山,家長化身緊張大師也無可厚非。怎料置身荒野,小朋友比身處市區更自由,有時跑在大人前方數百米,有時又落後大人身後探索四周,「很多家長都過份保護子女,覺得郊外就危險。」登上山頂,魚子醬坐在山邊開餐,Megan着我們不要緊張,因為腳下不是懸崖,而是小斜坡。魚子醬在戶外玩得多,訓練出對媽媽的服從性,媽媽說危險、叫他不動就不動,Megan也樂於放手,養成兒子獨立自信的性格。走到菠蘿山大峽谷,路狹窄得只能容納一人,大人細路手拖手一前一後走過去。沿路下山,小朋友跨過高低起伏的山路,回到城市各自歸家,小朋友去向不再一樣,但同樣沒有起跑線,他們尋獲了享受童真的捷徑。



看似站在懸崖邊很危險?背後其實是一片石地,很安全。

坐在屹立山頂的大石上,小朋友毫無懼色。

潘凱欣(Boogie)與女兒楊梓蕎(Bella)享受行山樂。



面書:魚子醬-鐵人家族親子遊



Megan推介 親子好去處




藍地灌溉水塘

路線:嶺南大學旁小路沿配水庫上斜,30分鐘後到達屯門徑出口燒烤場,沿平路直行,再沿樓梯往下走便到水壩,路程約2.5km。特色:藍地水塘面積小,環境清靜,秋天出遊可欣賞紅葉。難度:★★☆☆☆




坪洲手指山

路線:坪洲兒童遊樂場後方有清晰指示牌上山,約30分鐘便能走到山腳附近的天崖海角,那處有涼亭可歇息,路程約1km。特色:飽覽愉景灣、青馬大橋及港島西景色。難度:★☆☆☆☆




屯門公眾騎術學校

路線:可自行組團參加小組導賞團,每位收費$5,全程1小時。如沒參加導賞團,亦可免費遊覽騎術學校,惟馬房範圍不得進入。特色:有機會接觸小馬、到馬房觀察馬匹日常生活。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陳曉欣攝影:楊錦文編輯:陳漢榮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2/195256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68

【旅遊籽】不要石屎 還我古道泥沙路

1 : GS(14)@2016-03-18 23:59:07

有香港「山界第一人」之稱的曾小強指,有得揀,一定揀跑泥沙路,行山還是希望能夠真正接觸到大自然。



【旅遊籽:文化地標】以前交通網絡落後,想買乜買物都要翻山越嶺,人們來回穿梭,漸漸行出一條條古道。中國有茶馬古道、日本有熊野古道、台灣有八通關古道,其實香港都有古道,不過大多湮沒。越野跑手曾小強(Stone)跑山十年,發覺山野間水泥路徑不斷增加,還伸延至古道,最近怒氣爆煲,發起fb關注小組望喚起社會關注。行山路,還是步步高低跌宕,偶爾動魄驚心,才有樂趣。


四百年前,未有青山公路、荃錦公路,荃灣與元朗之間隔住幾個山頭。荃灣鄉民想去元朗墟市購物、做生意或探親,都要翻山越嶺,假如元朗人戀上荃灣人,今天當然冇問題,但舊時卻是Long-D戀,少點腳骨力都冇資格跨區談情。路是人行出來的,鄉民在幽深山徑來回穿梭、運送貨物,走的人多了,山徑漸變成連接元朗及荃灣的交通要道,再演變成今天的元荃古道。香港有五十多條古道,因交通發展很多已湮沒,有的變成郊遊徑,如元荃古道大部份路段歸入大欖郊野公園。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指,四百年前,大概在明朝,荃灣仍是小村落,鄉民會前往元朗墟市出售農產品或購買日用品,古人普遍腳力好,可一日來回兩地。慕名而至,未上山前以為古道古色古香,散發古裝武俠片氣息,但我最期待的畫面沒有出現,有三四百年歷史的元荃古道人工味濃,即時有點興致索然。有香港「山界第一人」之稱的越野跑手Stone都深有體會,他是全職救謢員,仍擠出時間每周跑五日山,有時間就去世界各地練習及挑戰越野跑比賽,以業餘性質參賽,卻獲得世界第八佳績。在林蔭之間身水身汗跑了十年,Stone發覺郊野漸多水泥山徑、水泥鑲石路、花崗岩路,明明該是自然地景,人工化的觸手卻無聲無息侵佔。本來都打算隻眼開隻眼閉,直至最近Stone在家附近山頭練跑,發現山徑都鋪成水泥混花崗岩路,怒氣即時爆煲,「我份人好怕同人嘈交,但當下好嬲怒,覺得要出聲。」他隨即在facebook開設「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在跑山、做救謢員、湊仔之間擠出時間製作問卷、上電台做節目,牽頭喚起社會關注。



拒絕水泥路 跑手跑出新泥路

元荃古道本來是Stone其中一條最鍾愛的山徑,從荃灣起點開始的一段上山路並非古道,但沿途村落小屋疏疏落落,農戶在家門前墾地耕作,飼養大堆看門狗,路旁還長了棵吊鐘花樹,頗有前人依山耕作的況味,意外有點古道氣息。到深入大欖郊野公園範圍,正式踏入古道,只見草堆間修葺了條新簇簇的水泥鑲花崗岩路,一直穿過石龍拱,伸延向田夫仔方向。石塊整整齊齊,古意即時蕩然無存,Stone回想,僅五年前,此路仍是碎石小徑。「我去外國練跑或者比賽,會覺得真係跑咗入大自然,當地郊野甚少會用水泥鋪設山徑,只取諸自然選用沙袋、木材、石頭等等,唔會混入水泥。」四圍比賽及練跑的他,認識很多外國越野跑手,「佢哋都好鍾意香港郊野,鍾意睇獨特嘅高樓林立景觀,又覺得接近城市好方便,但佢哋都好奇點解有咁多石屎山徑,跑落隻腳易痛,對膝頭又大負擔。」仔細留意,會見到石龍拱路段的水泥鑲石路旁邊,有條平行伸延的自然泥沙路。Stone解釋:「因為好多人唔鍾意行水泥鑲石路,寧願走泥沙路,所以側邊又多咗一條新路。我自己跑山嗰陣,都會特登跑泥沙路。」



影響生態 蠑螈河蟹過不了花崗岩路

個人認為,平心而論,花崗岩路也不是全無用處,的確較方便一家大細行走,Stone:「你以為水泥鑲石路好安全?其實只要落少少雨,路面就好濕滑,好易跣低,唔好忘記香港仲有十幾條極易行嘅家樂徑,何必要搞古道?」他並非完全反對建水泥路,「村落附近鋪建石屎路冇問題,始終要方便居民生活。」但入到郊野,就應當自然生態行先。綠色力量自然及科學總監鄭睦奇博士指,水泥鑲石路對生態有影響,尤其用花崗岩鋪設的路一般比周圍路面高,部份小動物未必能夠跨越,尤其是河澗生物如蠑螈、河蟹等。幾層花崗岩路面對牠們來講,是橫蠻的千里城牆。Stone指出,三年前曾有組織收集簽名反對鋪建水泥路面,收到政府回覆,指希望能「鼓勵更多遠足人士使用這些路徑」。Stone搖頭苦笑:「大家行山都係想感受大自然,遠離石屎森林一陣,點知又撞番石屎,避無可避。」贏到方便,但輸了古道。整段元荃古道挑戰性不高,邊行邊拍照,三個半小時輕輕鬆鬆就行完。喜出望外是後段的南坑排頗有古意,還留有古舊的手砌石徑。沿途又經過伯公廟,即土地廟,鄧家宙指前人以山路通商,有機會遇上山賊,故在山路建廟宇求平安。他補充,古道無法用傳統方式保育,以元荃古道為例,本身無甚文物,道路又重新鋪整過,僅剩一些小廟古村。他認為最好的保育方法是留下路徑原有風物,讓市民可以親身體驗古道風貌,畢竟古道是古人自發行出來的,最好的保育是大家踏着古人的足迹繼續走,不論跑山還是郊遊。



五年前,元荃古道石龍拱路段仍是碎石小路。

Stone最近在facebook開設「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

走上石龍拱,部份路段還算平坦,毋須為便利鋪石屎路。



路段由民政署負責,負責人指鋪上花崗岩路是為方便附近村民。

在元荃古道外的四排石山,數個月前剛鋪整好混凝土花崗岩路,路兩側暫時寸草不生。

鄧家宙博士指要保育古道,最好是讓市民親身體驗。



後段的南坑排頗有古意。

古人行元荃古道有機會碰上山賊。前人在山路開端建伯公廟求平安。

石屎路由兩三層混凝土及花崗岩石整合而成。



頗輕鬆就上到石龍拱,可眺望青衣。

在荃灣起點上山的石屎路,非古道路段,方便居民上落。

鄭睦奇博士指小路旁有其獨特生態,重新鋪路會摧毀生態。






外國山徑保天然



【日本】



日本人取諸自然,採用山間木材修建山路。

用石頭鋪設山徑,但沒有在石頭中間加入混凝土。





連欄杆都用木材製成。

用山邊樹木砌成的步道,與郊野融為一體。



【台灣】



用木頭劃出步道走向,並用沙包阻擋水土流失。

梯級用木材製成,不會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山友意見




泥路似地毯

朱先生:「我都有玩越野跑,自己寧願行泥沙路,少少驚險係行山樂趣之一,踩泥沙路感覺似踩地毯,雙腳唔會太痛。」




水泥坡危險

素素:「我有玩毅行者,都會行山練習,都覺得水泥路數量越來越多,上下坡路較危險,可以鋪水泥石梯,始終唔係人人有專業行山裝備,但如果係平坦路段,只需原始嘅泥沙路就好。」



香港山徑石屎化

元荃古道之外,香港好多山徑近年都鋪設了水泥路。



龍脊部份路段鋪設了混凝土梯級。

針山的郊遊徑梯級用混凝土鋪設。

梅窩去貝澳路段,一條石屎路不夠,還要鋪夠兩條。



記者:臧諾攝影:徐振國編輯:陳漢榮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8/195339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18

【還我真街市】東涌有個荷李活?買餸定拍戲?

1 : GS(14)@2016-08-07 02:06:18

看見這些仿製舊日小店的裝修,其實大家應該更懷念以往的真街坊小店。



以懷舊香港為翻新主題的東涌逸東街市,重新開業後成為「香港街市」,街市內外的裝修原來以60年代九龍城風貌作主題,仿古招牌、晾衣竹、唐樓景、舊街牌,還有以傳統手紮的飛機,這一切卻漂亮得有點假,像是一個廠景,多於一個要天天用來買菜生活的地方。


街市乾淨企理,對街坊來說是好事,但這個強調「香港」的場景卻給人一種去了海洋公園老大街的感覺,甚至漂亮得像荷李活電影中搭建出來的戲棚場景。街坊都說物價跟以往差不多,希望這不是剛開業的假象吧。記者:謝翠玲、湯珮然、黃子卓攝影:伍慶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05/197232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614

追討流美文物「昭陵」二駿中國學者呼籲:美國還我國寶!

1 : GS(14)@2017-02-18 00:51:21

「如果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那我能說自由女神是我的,把它拿回北京放着嗎?」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研究文化遺產法的博士後李源不以為然表示。15日,他受流失海外中華文物研究會與亞太事務研究中心之邀,來到紐約大學,向非法佔有中國文物「昭陵」二駿的賓夕凡尼亞大學博物館呼籲:「還我國寶!」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李源所提到的「昭陵二駿」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六駿」六塊浮雕中的兩座,1918年這些文物被不法分子打碎,偷偷運往美國,經過重新拼裝修復,在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陳列至今近百年,堪稱該館「鎮館之寶」。李源認為這是一種非法佔有:「偷盜不能轉移所有權,任何人都不能給予別人他本來就沒有的東西!」對於現在甚囂塵上的「國際主義」理論,他有自己的見解:「國際主義理論認為文化遺產不應只屬於一個國家,而是屬於全人類的,這種立場根本不成立,正確的觀點應當是文化遺產的所有權屬於它來自的國家和民族,而全人類則有相同的義務和責任去保護文化遺產。」他也提出,美國一些專家認為文化遺產在美國才能受到更好的保護和展示是一種謬論:「現在中國的文物保存技術、經濟實力都已達到了國際先進的水準,而且中國的博物館大部份是免費的,而到訪中國這些博物館的人數已經以數十億人次來計算,不像芝加哥藝術館這樣的機構,進去欣賞文物還要三十美金(約234港元)。」同時李源也強調,中國的文物應放在中國的環境,才能讓世界更好地理解這些文化遺產的意義:「把昭陵二駿放在中華文明沒有斷絕的環境中,才能理解它代表的是什麼,就如同把自由女神放在紐約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意義。」被問到為何至今才追討這件百年前遺失的文物?他表示,中國過去的法制建設、政治環境都不太安定,但現在中國的社會環境已經越來越積極和開放,因此希望透過追回遺失文物來彌補一些過去的遺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7/199313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730

控訴逼遷︰還我橫洲百家布

1 : GS(14)@2017-07-02 14:17:52

去年政府「摸底」發展橫洲起樓,3條橫洲村落面臨逼遷,橫洲綠化帶發展關注組今年首次參加7.1遊行。楊屋新村村民張先生指,想藉遊行控訴政府收地程序的不公義。關注組收集各戶布料,縫製百家布標語「何處是吾家」,百家布包括了嫁妝龍鳳被、小朋友衣物,象徵了橫洲內存在所有村民生活的回憶。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2/200760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