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博文通過手機撰寫(手機訪問sina.cn)] 逃脫不了,也無須逃脫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ezl.html
兒子是80後,以前對股市不屑一顧,死活不肯做股票。後來經我多次敦促,這才很不情願地拿出一點錢,於去年1月3日勉強入市。一年多下來,迄今浮贏接近150%;現又看到周圍同代人大都也在炒股;這下,這小子有點來勁了!每天看盤,琢磨走勢,希望做得更好,不要落後於別人。其實,生怕趕不上其他的“羊”,也是一種“羊群心理”。
昨天,我回上海,他見我,就問:“老爸,我現仍然滿倉著,而其他人都在逐漸撤退,你看我什麽時候撤離為好?”像他這樣盯著走勢圖,企圖“逃頂”的人還真不少。
誠然,股市階段性風險日益增大,調整也日益臨近,“狼”一定會來,但問題是,它到底何時來到?下挫幅度會有多大?這都無法預知。因為《沒人會比市場更聰明》(本人2014年12月6日小文),不宜走在市場的前面,因此,你即使想逃離,也只能等看到大幅下跌了才可逃吧?而逃跑之後,你將面對兩種情況:一種是牛市途中調整;另一種則是牛市結束而進入熊市。下面,我們辨析一下這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調整。若你相信牛市不變,那我們不妨拿2007年“5.30”這波最大的調整來作參考。當時下挫幅度也只不過21%而已,這樣的話,現在等你看到了大幅下跌,開始動身離場,然後再等看到回升企穩,重新進場,這樣一去一回,你未必能夠占到多少便宜。更何況,還始終存在著判斷失誤與操作不當的可能性呢。比如,年初那波從3406點的下跌,當時許多人都以為真的“狼來了”!結果呢,大盤只經過2個星期,下探到了3049點,便止跌回升,繼續走牛,跌幅只有10.5%,那時逃出去的人陣腳大亂。
所以說,不要試圖去抓波段,還是打消這種念頭為好,因為難度實在太大。
第二種情況,牛市結束而走熊。世事無常,變幻莫測,大盤闖不過歷史最高點6124點而偃旗息鼓,瘋牛倒下,再入熊途,這也並非絕不可能。不過,即便如此,這也是事後才能知曉之事,是不是?這樣的話,你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它下跌10%、20%、30%、50%……最後大呼:“媽的!熊市啊!”屆時,股市可能已經快到熊底了呢。
於是乎,你也許會十分氣惱地責問:“你說波段操作不可取,我認了,也不想去嘗試,但這麽大級別的熊市總有個辦法逃脫吧?不然,這股票還怎麽做呢?”
很遺憾地告訴你:沒辦法的!這個疑問以前也曾緊緊地困擾於我,所以我完全能夠理解你的想法與困惑。倘若你把視野盡量放寬,就會發現和明白,熊市其實也是一種調整,只是它的級別比較大或非常大罷了。A股從95點開啟走到目前的4400點,上漲了46倍,你說它熊什麽?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股市也是不斷上漲的,因為股市最最本質的屬性就是:它是個長期多頭市場。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特大股災吧。那個時候,A股大盤下跌了73%,道瓊斯下跌了54%,可說極端厲害了吧?盡管跌幅如此巨大,然而,我們怎麽就沒聽到過有哪個真正的中外投資大師成功躲避的呢?特別是,怎麽竟然連股神巴菲特也沒幸免於難呢?當時,確實是有極少數人逃掉的,但後來怎麽就再也不見他們有什麽非凡建樹的呢?而許多全程陪跌得慘不忍睹的人,現在怎麽都那麽的斐然出色呢?很有意思吧?可見得,“逃頂”是偶然碰巧的,而逃不了倒是必然的,這也是放棄波段操作的必然結果。
我們由上述兩種情況,可以引出一條悖理:在股市行進過程中,你既然連大級別的熊市都不能及時察覺,何以看得出小級別的調整波段呢?反過來,你既然連小級別的調整都看不準,又何以看得清大級別的熊市呢?股市幾百年以來,你聽到過有誰真正解決了這個問題的?從來沒有吧?這實在是因為股市永遠是不可預測的!所以說,你竭盡波段揣摩、牛熊猜測之能事,盯著走勢圖做股票,那是永遠解決不了問題的。你自己短短的一年多的實踐也已充分證明了這點。你想,如果這波牛市途中,你輕信“狼來了”,跑進跑出,會有現在這點業績嗎?許多人誠惶誠恐地跑進跑出的,情況不是反而越弄越糟了嗎?
我們再拿最為典型的指數為例來作解釋與說明吧。我們都非常清楚地知道,指數始終是“滿倉”運行的,它們從不躲避調整或熊市,是不是?但最終為什麽它們都那麽強勢?你隨便打開上證、深證、中證500、滬深300、道瓊斯、標普500等看看,市面上又有幾個人能夠長期戰勝指數的?
綜上所述,面對調整也好,熊市也罷,你橫豎難以逃脫,也不必刻意要去逃脫,盡管這多少讓你感到無奈或沮喪。
功夫都在K線外,只要長期堅持不懈地投資,並且拿著好股票(好公司、好價格),何須畏懼任何調整或熊市?
其實,投資是與自己比高低,勿與市場爭強,也不必在乎某段時期落後於別人,應該擯棄這種“羊群心理”,因為“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海明威)”
“這樣?!”兒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