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換股權財技(出口轉外銷-謝mlyu 指正)


註:以下這項財技要在商譽不會重估的情況下,才能實行,敬請留意。


另外,細心的讀者mlyu發現了一些錯誤,謝謝你的指正,你的意見更加強這樣東西的可行性。


這個財技,我是在中國有色金屬(8306)的財技方法取得靈感,然後把之公諸於世,我相信現在有些人開始玩這個遊戲。


近來,一些甚麼股,發認股權給員工以作為獎勵,如黃金集團(1031)、兩儀控股(94)等等隻股就炒起,所以我想到了一個計謀,無本做莊賺大錢,以下供各位參考看看,但是時間就有點長了。


這兩星期,發股認股權即炒的例子,但這些股必須是細股、炒股才行,正經點也不行。


兩儀控股(9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05/LTN20090805736_C.pdf


中國燃氣(38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03/LTN200908031239_C.pdf


南華金融(61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05/LTN20090805532_C.pdf


潤迅通訊(98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11/LTN20090811446_C.pdf


黃金集團(103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11/LTN20090811457_C.PDF


尚有謝謝味皇兄,因為他提供了這條計謀給筆者才能想到這些。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178




假設公司有500股股票,股價10仙。

然後公司買了我的資產,作價100元,我第一年保證20元、第二年保證60元,然後你批認股權給我和公司認同的一個人,但這位人兄被化名為公司僱員,並不須披露名稱,該認股權認股價為10仙,可以認100股。

在這個過程,我收到100元,但要付80元給公司作保證盈利,10元稍後以認股權入公司,所以你的支出只是10元(100-80-10),我拿這10元去打點做莊,買乾街貨,若股價不變,可買100股,即20%股權。

第1年盈利,每股4仙,轉虧為盈,已經做到好價錢,以10倍PE計,已經價值40仙。但第二年增長2倍,炒高股價,加以宣傳機器,每股可以賺12仙,之後爆炒上50倍P/E都唔覺貴(PEG只是0.25!!),即6元。


之後在第2年年結後,第3年年結初,可以認購這些換股權,即刻賺5.9元一股,賺了590元。

然後又批多120股,每股5元,較市場價格6元有折讓,集資600元。

到現時,你拿到600元。
我又賺到590元,加上又有100股每股價值6元股票,即賺了1,190元,雖然這100股賣出來會壓低股價,但無所謂了。


那第3年當然除了爆煲後,另外認股權支出亦很大,造成不少虧損,但是公司已成集資成功,也不用理這些東西。


之後合股,又供股,又炒過,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17

康師傅(322)、借款、應收付款的共通(出口轉外銷)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416


322大股東外業也多,連寶島第一高樓101,他們今年陸續購入30%以上的股權,為最大的股東之一,可見資金需求大,加上基金的要求,所以要派息。

另外,他們的包裝、採購、餐飲業務等等尚是在自己口袋中的。

仲有,大股東在2000年前後,因擴張過速,有挪用資金及炒自己股票的前科。

2004年獲巨利原因: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105/LTN20040105015_C.pdf


..


第一高樓101絕對有官府背景,其持有約40%101股權,前陣子那位陳敏薰(?)小姐就是101的CEO,已牽扯陳前總統的案件下獄。

有次我問一家公司,問它為何應付款減少,負債增加,我問它是否用銀行貸款找數,那位財務小姐告訴小弟,它們是這樣的。

公司生意做大,應收付款自會持續增加,倘若付錢快,收款慢的話,當中的週轉現金需求增加,銀行貸款自會增加,若不夠,當然伸手最快。

至於葡萄牙狂人兄,銀行貸款,其實都是正所你所稱「佔用別人資本做生意」,只不過當然要付一點利息。另外,銀行為甚麼會借錢給你,都是正如你所說「討價還價能力,有信譽」,另外你有還款能力及抵押品,才會借給你的。

至於借款方面,當然是應收較應付慢,生意又要做大,才有借款問題。若果保持一定規模,又或是收付帳期保持穩定或是收款快些,其實現金量不需要這樣大,亦不需向銀行借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6

挪威鮭鍍金外銷 三張關鍵王牌

2011-10-31  TCW




同樣是魚,為什麼有的貴、有的便 宜?

同樣一台斤,虱目魚產地價四十元,台灣養殖產量最大的魚種——吳郭魚,一台斤只有二十八元,但卻有一條魚,一台斤直接從一百元起跳。

牠是大西洋鮭魚,是全球養殖魚類中,產值最高的魚種。這一條身長八十公分、四公斤重的魚,在北歐小國挪威,洄游出一部養殖傳奇。

挪威鮭魚產地價格每單位比虱目魚貴一倍半,卻絲毫不減牠在全球的受歡迎程度。牠闖蕩全球一百五十個國家,二○一○年為挪威創造四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 千四百億元)的外銷產值。

挪威有蜿蜒兩萬公里的海岸線,足以把地球繞上半圈,從南到北一路綿延至北極圈內。一座座數以萬計,直徑超過三十公尺的圓形箱網,沿著海岸在海水中佇立,大 小鮭魚泅泳在十到四十公尺深的網袋,在峽灣的波濤中載沉載浮。

你可以說,牠是一條得天獨厚的魚。

不像台灣的養殖魚種,受限於國土資源,缺地、缺水使生產停滯,挪威鮭魚有無數的峽灣可以棲息,三十年來產量年平均成長九‧六%。

但牠並非一開始就是國際魚,從北極圈游向全世界的過程,也是傷痕累累,經過一連串的努力,才有今天。

養殖漁業是風險高、資本密集的產業。以鮭魚來說,除了設備的投資,十二到十八個月的成長期必須經歷疾病、溫度、天候的種種考驗,再加上加工、批發、市場價 格的波動,對於小公司來說,是成本很高的賭注。

二十年前,挪威鮭魚養殖沒有大企業,只有七百多家小公司沿著海岸散布。今天,全球產量第一的鮭魚供應商美威集團(Marine Harvest)就來自挪威,囊括全球五分之一的產量,年營業額達二十七億美元。

挪威鮭魚今日的成績,關鍵在小公司被市場經濟淘汰,走向大企業經營。要從天災人禍中把魚搶救回來,要在全球攻占別人的市場,憑藉的就是價值鏈的資源整合。 多了這一大步,就讓技術研發、成本控管、市場行銷三張王牌發揮到極致。

技術革新之於鮭魚養殖,就在「控制」兩個字,透過技術,才能把不可抗力的風險,化成一個個可以控制的變項。

王牌一:技術研發 從水域容積控制魚量,邁向量產

利用箱網技術,就能掌控多少水域、容積有多少產量;有了疫苗,就能提高魚苗的存活率,免於病毒的威脅;掌控飼料的營養成分,就能控管魚隻的生長速度,調節 市場的供需狀況。

以生產成本來說,要養出一公斤的鮭魚肉,在八○年代還需要近六十挪威克朗(約合新台幣三百元),到了現在,這個花費只需要約四分之一。另外,飼料配方也在 不斷進化,鮭魚的營養提高了,附加價值也會跟著增加。

技術,是推動產業進化的那一隻手。二次大戰後箱網技術的發明,讓鮭魚養殖邁向量產。開發了疫苗,讓產量在五年內飆上四倍,引發一九九一年市場價格崩盤,小 公司承擔不了風險紛紛退場,改變了整個產業結構。

但技術研發,卻也免不了兩個限制。第一,研發需要專業人才,例如聘用海洋生物學家,家庭經濟規模的小公司便很難做到。第二,以技術來降低生產成本有其極 限,拿挪威鮭魚來說,每公斤的成本在一九九六年就已經降到現在十八挪威克朗的水準。同樣的道理,儘管台灣漁民有很強的研究精神、超人的耐力,也很難把虱目 魚每台斤三十元的生產成本壓得更低。

因此挪威養殖業很早就體會到,上游生產成本控制遲早會碰到瓶頸,最多只能做到節流,無法開源。要進一步增加收益,須把眼光放在資源整合與下游的銷售上。

王牌二:產業鏈整合 將各環節成本和風險,降至最低

展開鮭魚養殖這條長長的產業鏈,從生產端的種苗孵化、魚苗育成、成魚養殖、後製的食品加工,一直到運銷端的批發零售,每段分工除了各自的風險,還隱藏著看 不到的交易成本。

這二十年來,挪威養殖業進行一連串的水平與垂直整合。一九九一年,挪威最大的十家漁產公司只掌握國內八%的鮭魚生產,二○一○年已經躍升到六五%。價值鏈 的整合,成了挪威鮭魚面對國際競爭,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策略。

水平整合能增加飼料買賣的議價能力,再進一步,飼料商兼做生產,或通路商與加工廠契作生產自有商品,垂直整合除了緊密銜接每個環節,更能有效降低成本、控 制品質。

對照台灣,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蕭世民指出,台灣的「養殖技術」雖具備國際水準,但在競爭力上卻節節敗退,原因就是「缺乏大型企業來整合主導整 個產業鏈,」停留在家族企業,甚至是家族手工的規模,即使少數人表現突出,仍無法提升整個產業的經濟價值。

王牌三:市場行銷 開發在地化料理,創造附加價值

除了技術研發、規模化,讓鮭魚變「貴」的關鍵,是透過行銷創造附加價值。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挪威進口的第一千萬條「千禧鮭魚」從奧斯陸飛越八千六百公里來到上海。從九○年代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被叫作「三文魚」的挪威鮭魚, 以每年平均兩成的成長率,攻占了中國人的餐桌。

「在地化」是挪威鮭魚外銷的準則,要賣到哪裡,就得從當地人的角度思考,而非從生產者的角度思考。

傳統煙燻的鮭魚,到了中國,搖身成為生魚片。為了把鮭魚融入當地飲食文化,官方的挪威漁產外貿局(NSEC)每年都在中國八十個城市,向中、西餐廳的廚師 授課,或者舉辦全國性的烹飪比賽,並在五星級飯店和知名餐廳,舉辦挪威三文魚美食節,邀請民眾免費嘗鮮;即使售價稍高,以品牌行銷的新鮮鮭魚,七十二小時 內就得以空運送到。

挪威官方與業者,努力打造鮭魚「高價、新鮮、美味」的形象,在上海,人們一年吃掉七十萬條挪威鮭;在北京,近三成的消費者說他們每個月至少要吃一次三文 魚。

其經驗告訴我們,養殖漁業要成功,須在上游降低生產成本,在下游行銷提高附加價值。換句話說,產銷一線,否則只能停在看天吃飯的宿命。

這三十年間,挪威鮭魚即使有先天優勢,官員與養殖魚業者,卻不敢怠惰,戰戰兢兢。如今,挑戰還在繼續,對手智利以低成本急起直追,挪威則以提升品質與積極 行銷應戰,從去年數字看來,挪威仍略勝智利一籌。

台灣養殖魚外銷,不必然要走低價路線,關鍵在於官方與業者,是否擁有打造產品身價的能力。當中國市場大門打開,台灣食材如何征服對岸消費者味蕾?挪威經驗 值得我們借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2

他從大虧三億變音樂節外銷先鋒

2013-04-08  TCW
 
 

 

對比邁入十九年的春吶音樂節,春浪歷史僅八年,但卻是戶外音樂節售票最多的一個活動,為期兩天票房可達兩萬張,相當於攻蛋(小巨蛋)藝人兩場票房。今年春浪將挺進新加坡、香港,是台灣音樂節軟實力輸出海外首例。

春浪背後推手,是友善的狗文化總經理沈光遠。唱片業盛極一時,他曾接下李宗盛之位,出任滾石音樂總監;好景不常,創業之作遇到產業景氣低迷,加上不擅財務,二○○○年公司結算時,共虧損超過三億元。

一位敗光家產、失意的唱片公司老闆,如何靠音樂節翻身?

結束唱片公司營運的沈光遠,花了一年時間跟五十多個債權人商討還債事宜,同時靠著接單唱片公司製作外包案,一手生存、一手還債。無奈,營收始終趕不上利息週轉速度。

直到二○○五年底,南部朋友商請他到墾丁辦音樂節,成了翻身契機。「買唱片的人越來越少,但看表演的人越來越多,」看見商機的沈光遠決定翻身一搏。只是,先有春吶引領在前,後有大小免費團隊進駐,後起之秀的春浪如何殺入音樂節戰國時代?

春浪八人團隊清楚要殺出重圍,先要聚焦特色。「我們要跟春吶競爭嗎?不要。因此聚焦出華人流行主流音樂加電音定位,以區別春吶先行優勢,」沈光遠分析。

學抓漏,堵兩百個缺失

花三年千萬元學費,學會成本管控是第二步。音樂節行程是一天,包含十多組藝人,還加上跨國組合,複雜度比單一演唱會高上十倍。一開始,因成本掌控不足,春浪連續三年虧損共千萬元。「很多人以為辦音樂節很容易,但真的獲利很少,倒幾百萬元稀鬆平常。」一位唱片公司總經理表示。

每次失敗就成了「抓漏」的競技場。一手要付負債利息,一手還有新欠債,一不小心就會將自己推進更大黑洞。沈光遠沒有退路,第一年結束隔天馬上開檢討會,缺失高達兩百個。

他開始「抓漏」。例如,燈光音響就花了五百萬元,占成本二成五比率,但降到兩成是理想值。沿用熟悉硬體設備廠商,增加議價空間;且在占成本四成的藝人費用控制上,也慢慢練習出一個邏輯。

估票房,藝人分級算商機

以五月天為例,在小巨蛋能賣一、二十萬張票,但到春浪只能吸五千張票。五千人如何被計算出來?七年春浪參與人數是「資料庫」,透過交叉比對,從每場中五月天登場到下場後,散去人潮變動紀錄來發現人潮密度,進而算出五千人的票數。

為更精準估算出每位藝人帶來的票數,團隊將目前檯面上一百組藝人分成A、B、C、D四類,如能開得起萬人演唱會藝人五月天、王力宏、S.H.E屬於A類,五千張票房,B組約三千張票、C組一千張票、D組是五百張票。

一個B組歌手可帶來三千張票,票價一千五百元計算,約逾四百萬元商機。唱片公司若開出兩百萬元價碼,占了一半,則會割捨;三成左右則會成交,這是沈光遠口中的大易法則。

產品力有了,財務成本控制精準,慢慢建立品牌力,企業贊助自然願意上門,約可以平衡二成到二成五成本,以兩千萬元製作成本計算,也省下四、五百萬元。一進一省間,第四年轉虧為盈。一場兩天的活動,前年淨利率達一八%,去年僅一天也有一二%的成績,對比企業贊助最多的「簡單生活節」的虧損,春浪是台灣少數靠出售門票本業獲利的音樂節。

從負債三億元到連四年獲利,友善的狗靠音樂節翻身,還輸出海外,考驗著沈光遠製作內容之外,更大的經營能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81

人均收入僅台灣的三分之一 文創外銷產值是台灣十倍 泰國靠文創 華麗變身文化輸出國


2013-06-17  TWM
 
 

 

二○○九年,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身穿鮮豔的禮服出席國宴。這個亞洲設計師可不是吳季剛,而是泰國出生的Thakoon Panichgul,也宣告泰國設計風潮興起。十年前,這個國家開始了一場大型創意計畫,從曼谷開始,將文創產業一路推往全球。他們如何只用了十年,就能華麗轉身?

撰文‧楊卓翰

走在曼谷的街頭,泰國年輕人「潮」的程度絕對不輸日韓。這裡年輕人的風格,既不像「哈日族」著重飾品層次,也不像「哈韓族」剪裁大方俐落,而是帶有鮮豔色調、濃厚南國的泰國時尚。

「我穿的是JASPAL,泰國的牌子,設計師在紐約很有名,你不知道嗎?」曼谷街上一名穿著時尚的年輕人,被問到穿著哪個牌子,很驕傲地說。原來,這個叫JASPAL的牌子,有「泰國ZARA」之稱,除了在泰國知名外,今年也在馬來西亞開了四家分店,還找來在紐約設計圈享有盛名的泰裔設計師Nuj Novakhet操刀。原來,泰國時尚,早已走出國界,在世界各地的時裝秀閃耀。

如果你對泰國文化的印象,還停留在便宜的手工藝品、看不完的古寺廟宇,那你真的落伍了。從家具設計、流行服飾到影視媒體,泰國早就大舉將自己的文化輸出。聯合國最新的報告統計,二○一一年泰國文創產業的出口額高達五十五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千六百億元);同年根據台灣文化部統計,文創外銷產額僅新台幣一百五十三億元,只有泰國文創輸出的十分之一!

文創產業中心的起點

成立亞洲最大創意設計知識庫為什麼這個人均收入只有台灣三分之一、在我們眼中視作貧窮的國家,只花了十年,竟能將自己的文化優勢發揮到極致,成為台灣望塵莫及的文化輸出國?台灣拚了好幾年的文創產業,卻始終長不大?

《今周刊》採訪團隊追尋泰國文創的原點,來到曼谷最熱鬧的購物中心。就在購物中心頂樓、人來人往的電影院對面,我們造訪了泰國創意設計中心︵Thai Creative and Design Center,TCDC︶。「文化創意」這個抽象的名詞,就是在TCDC這個亞洲最大的創意中心孕育成形,並成為無限商機。

○三年,泰國政府耗資兩百億泰銖,啟動「Creative Thailand」(創意泰國)計畫,要將泰國打造成東協的創意中心。而泰國創意設計中心,就是整個計畫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泰國創意設計中心結合原木及黑色金屬的高雅裝潢,讓對時尚或設計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人,都想進去沾染一下文化氣息。這裡占地四千五百平方公尺,高達三萬本藏書,可說是全亞洲最大的設計圖書館。每一年,有超過六十萬人次進館。除了具有打造文創產業的象徵意義,泰國創意設計中心也是泰國所有文創及設計的政策發源地以及首腦。「推動文創背後的經濟效應,就是我們最大的責任。」泰國創意設計中心總監諾帕多︵Noppadol Weerakitti︶說。現在,泰國文創已經成長為一兆二千億元的產業。但是在十年之前,文創一詞在泰國甚至尚未出現。

改變泰國核心價值

「勞工成本太高 不能再靠代工競爭」「泰國以前也像其他的國家。我們的專長就是用很低的成本,做出很低價的產品。我們與台灣、韓國很像,都是靠OEM(貼牌生產)來帶動經濟。但是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把我們狠狠地敲醒。」回顧泰國發展文創產業的緣由,諾帕多說。

「我們發現,只要中國願意,可以買我們十倍多的機器;如果越南來做(代工業),可以用我們十分之一的價格生產。我們的競爭優勢就沒了。」諾帕多認為,製造業是可以複製的,作業流程、管理方法、生產技術,都很容易複製,很快就能在成本低廉、資金便宜的地方發展產業。「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新的方法生存。」諾帕多說。

「國家開發文創,其實看的是帶動整個泰國的經濟效應。」工業院副院長Supant Monkolsuthree也指出說:「我們的勞工成本比不過印度、越南、中國的廉價勞工。我們得發展無法複製、價值又高的產業,才能支撐經濟。」這句話從人均收入只有六千美元、不到台灣三分之一的國家政府官員口中說出來,實在耐人尋味。什麼產業無法複製、價值又高呢?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創意、我們的幽默,是別人學不走的!」諾帕多指指自己的腦袋:「這是一個很顯而易見的路,就是用我們獨特的文化來賺錢。」不過,「要把想法變成真正賺錢的行業,一點都不簡單。」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李仁芳觀察泰國文創深入,他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泰國不是科技大國,卻是不折不扣的生活大國、文化大國。以前,台灣社會的主流精英,極強調work smart︵聰明的工作︶,創意生活不在主流價值觀的視野中。」不過,泰國的創意生活,也是從政策引爆。

「文化產業政策的成功與否,決定在能否製造一個『充滿創意的氣氛』。」國家知識中心政策研究處處長希利昂(Sirion Hrimpranee)說。把創意和知識深植民心,這就是泰國創意與設計中心的首要工作。

抽象的概念,就要從看得到、摸得到的地方開始。TCDC蒐集全世界三萬本的設計藏書,成為散布知識的重點。泰國文創中心之所以建立在人流量最大的購物中心和電影院旁邊,就是因為要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每年六十萬的高客流量,就是成果。不只如此,TCDC還在全國陸續建起十三個分部,並深入校園講課。

「我們宣傳的目標不是設計系的學生,而是各行各業的學生與民眾。」因為,希利昂指出:「創意絕不只有設計系的學生才有。泰國文創之所以如此蓬勃,就是因為我們鼓勵許多傳統產業中的人才加入。」泰國工業院泰台經濟合作委員會祕書長楊盈政就觀察,現在泰國很多的創意產業創業者,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工程師、金融業。「因為很多人都在九七年的金融風暴失業,這對泰國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大覺醒。因為人們失去工作,以前那種安穩的假象不存在,逼迫他們要去冒險。」楊盈政說。

因此,在九七年後,泰國年輕人急著尋找一條創業之路,曼谷時尚計畫其中一項重要的政策,就是「國家文創基金」,提供年輕人創業補助金。泰國政府每年提供中小企業創業的補助金高達二億泰銖,而包括類似台灣的「一鄉一特產」等政策,都密切和TCDC合作。

擴大產業鏈

高速鐵路也有文創風

TCDC把創意帶進民間,但催生文創市場和供應鏈,才是攸關經濟成長的重點。諾帕多說:「文創不只是精緻的工藝品、或是流行樂、小說這些產品。這張桌子、椅子,你剛剛走過的門、你看到的廣告,生活中都是文創商機。」他舉例,最近最令泰國文創產業興奮的大事,就是政府計畫興建的「高速鐵路」。但是,為什麼建鐵路也能跟文創扯上關係?「關係可大了!從車站整體風格、到地板的瓷磚、窗簾、每一個小細節,全部都和設計有關。」諾帕多說。這就是TCDC的另一項任務||把全國商業融入設計的領域。而飾品與家具,正是泰國創意產業最蓬勃發展的項目之一。

泰國百貨公司和其他地方不同的一個特色,就是一定會有一層比IKEA還要大的現代家飾設計品的展示中心。「這裡九成都是來自泰國自己的設計師!」泰國最大的家庭飾品通路Design Square展場經理說,在他身後的泰國品牌家具綿延到好遠好遠。

事實上,泰國光靠家具出口,每年可以賺進五五○億泰銖的外匯,而且從設計到生產,每一分收入都在泰國,而不是台灣家具業擅長的「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強大的創意產業更帶動了傳統產業。Material ConneXion是全球第一個材料資訊中心,而亞洲第一家總部,就開設在曼谷。

「泰國成功的關鍵,不在於我們有很好的設計師或是導演,而是我們有完整的產業鏈。」Material ConneXion曼谷分部執行長Chompoonuj Weerakitti說。「泰國政府把整個產業,透過像這樣的平台串聯起來。」將整個產業連成一張緊密的網。

「大家都想當導演、當明星;其實一位導演、一部影片的明星,就需要一千人在背後支撐。創意產業最重要的,是背後的產業鏈。」諾帕多說。工業院院長Pongsvas Svasti就估計,曼谷時尚計畫將會支撐一萬座工廠,以及一百五十萬名勞工。

引入外資

培養當地人才與國際接軌

這正是一般人看到泰國文創亮麗時,所忽視的重點。泰國電影產業能夠揚名國際,強而有力的產業鏈支撐正是關鍵。在亮麗的大銀幕後,其實是政府引進的大型電影公司的投資。○一年,全球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法國特藝集團(technicolor)進駐亞洲市場,所選的據點就是曼谷。

別小看電影後製,事實上,一般電影後製經費占預算的一半,對於帶動產業非常重要。導演李安日前在台灣演講,也特別建議政府應發展電影後製工程,可以帶動本地拍片產業。現在,包括好萊塢、中國、馬來西亞、甚至台灣的電影,都特地到泰國進行電影後製,泰國已成為亞洲電影後製中心。

泰國的後製到底強在哪裡?特藝執行長佐丹奴(Giorgio Giordano)指出:「選擇曼谷,就是因為這裡的人才和技術相當成熟,所以我們把泰國當成我們布局亞洲區的起點。」而這也與泰國政府鼓勵後製投資有關。泰國朱拉隆宮大學電影系系主任Raksarn Wiwatsinudom就說,泰國政府每年提供四十億泰銖經費來鼓勵進行跨國合作,並且專為電影產業降低關稅。

泰國政府想藉特藝這樣的國際大廠,提升國內技術及人才。現在特藝在曼谷的一百多名員工裡,有九五%都是當地的人才。泰台經濟合作委員會主席簡世瑜觀察:「﹃少年PI﹄帶給台灣電影工業一線生機,但是台灣政府卻忘了,電影是一個整合性很高的產業,從前製內容、到後製、音效、顏色調校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政府如何建立起強健的產業鏈,值得向泰國學習。

文創產業需要長期投資

不能只看誰花的錢比較凶

雖然發展了好多年,台灣文創出口產值只有泰國的十分之一,但是講到台灣的文創產業,曾來台灣參訪的諾帕多與希利昂卻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真的很羨慕台灣!」諾帕多指出,文創產業需要長期投資,不能只看誰花的錢比較凶。真正重要的,還是台灣能與科技結合的文創潛力。「你們的科技業應該可以給你們的文創很大的助力,特別是現在各種行動媒體、APP等,台灣應該可以走得比泰國更快,在這一塊我們可以說還沒開始。」李仁芳則認為,台灣發展創意產業,還是必須先發展出自己的「生活文化」。「當你體驗過好東西,才知道怎樣設計出好東西。從未好好過過日子的人,不太可能設計出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的物件。」他補充:「我不知道台灣算不算生活大國,但這一、兩年來,在青年世代微型創業帶動下,勢頭是愈來愈好。」回到台灣的街頭,一家家高品質的餐飲與本土服飾設計也正嶄露頭角。而今年創業的新形態「APP創業」也慢慢變成主流。台灣創意服務業若能像泰國政府一樣,從激發人才到充實供應鏈一應俱全,誰說下一個輸出創意的亞洲國家,不會是台灣呢?

一分鐘看泰國

首都:曼谷

官方語言:泰語

國家領袖:總理盈拉.欽那瓦

人口:6575萬人

面積:20萬平方公里(台灣的5.5倍)民族:泰族、馬來人、華人

GDP:3657億美元

人均GDP:5678美元

泰國培養軟實力

創造優於台灣的文創外銷產值

台灣 1.5 %

泰國 2.75 %

培養人才(創意產業占全國勞動力比率)文創是「人」的行業,因此擴充人才乃泰國政府發展文創的第一步。反觀台灣,文創產業就業人口成長緩慢,成為文創產業無法躍進的致命傷。

台灣 45052 家

泰國 15 萬家

產業鏈(除了前端設計公司之外,文創產業企業家數)泰國除了金字塔頂端的前端設計公司,整個產業的價值鏈十分健康,也讓國內文創產業從源頭到生產端,都能對經濟產生貢獻。

台灣 70 部

泰國 1662 部

吸引外國專業(2008至2011年國外電影商前來拍攝電影數)為了提振國內電影工業,泰國祭出國內拍攝製作電影免稅招數,吸引國外電影團隊。除了能夠引入國外人才,也帶來實質的經濟收益。

台灣拚了好幾年的文創產業,始終長不大?

——泰國、台灣文創產值比較

泰國(新台幣億元)

家具及家飾品 576

出版業 738

珠寶設計 5470

電影生產 143

電影及戲劇表演 102

廣播、電視 458

設計、品牌及創意資訊 3067

合計 10554

台灣(新台幣億元)

視覺藝術、音樂表演及工藝 857 電影、電視、廣告出版 3987

設計、品牌 1322

合計 6166

資料來源:泰國財政部、中華民國文化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63

自貿港區 拚外銷變搶內銷生意

2013-08-19  TCW
 

八月八日,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大陣仗的率領經建會、經濟部、財政部、交通部、衛生福利部、農委會與金管會七大部會首長,召開記者會,一字排開的把規畫超過四年、歷經兩任經建會主委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簡稱自貿港區)大菜端出。

自貿港區分兩階段推動。第一階段以只要行政命令和措施改變就可以實施的項目為主。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業加值和產業合作,是優先推出的四大項目,追加的金融業,要等到行政院核定後,才能適用。敏感的租稅優惠及牽涉到修法部分,等到第二階段,立法院修法完成後,才開始推動。

「二○一四年可增加國內生產總額(GDP)三百億元,創造一萬三千人就業機會,」主導規畫自貿港區的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說。自貿港區儼然成了救經濟、救失業的良方,這是管中閔上任六個月以來的首張成績單。

這張成績單很眼熟,在既有的自貿港區營運模式中,加進了人流、金流,與「前店後廠」的新創意,包裝推出。早在二○○二年在台北港設立的東立物流公司,已具有「前店後廠」雛形,利用自貿港區中的關稅、營業稅、貨物稅優惠特點,委託國瑞等二十二家廠商,將組裝豐田(Toyata)Altis車款,銷往中東地區。二○一一年出口汽車約五萬一千輛,營收三百億元。與經建會預估,自貿港區第一階段推出,在二○一四年可增加GDP的金額一樣,一家公司就可以做到的金額,經建會卻當作一年的政績。政府要更有企圖心,民眾才會對經濟成長「有感」。

自貿港區是推動區域自由經濟的前奏曲,開放,後續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才能繼續談判,台灣在全球才有競爭力。開放的主軸與方式這條線,必須拿捏得宜,執行才不會失準。

租稅法令亂一國兩制,公平性引質疑

「一線之隔竟然適用不同的租稅條件、勞動及相關法令,這樣很容易造成混亂,不就等於是一國兩制?」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王鍾渝直接點出問題。一線之隔的差異是,示範區內的農工原料及貨品可以免稅自由出入,可以快速取得土地並享有租金優惠,同時專業人士工作前三年薪資所得課稅,以半數計算等。跨出線外,所有的優惠消失。

免稅與優惠誘因,讓線外的人想要擠進線內。自貿港區的區位,從起初規畫的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高雄港、蘇澳港與桃園航空城的「五港一空」,正式宣布前加進了台南安平港與屏東農業生技園區,成了「六港一空」,每個縣市都想擠進線內,增強招商優勢。「示範區提供許多優惠措施,區內外競爭條件改變,容易造成的公平性問題。」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秋興提醒說。

「前店後廠」就是自貿港區最大的挑戰。經建會規畫的「前店後廠」,希望在自貿港區設點的公司,將委外加工的項目交由區外的工廠生產,創造就業機會。立意雖佳,這條線的分際卻很容易拿捏不清。「前店適用的優惠,後廠是不是同等適用?」商業發展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長杜震華說。

「前店進口的原料送到後廠生產,若在原料或是成品中,把本地的東西夾帶進去,會不會有問題?要不要審查?」杜震華說。新加坡、菲律賓蘇比克灣、韓國的自由經濟區是封閉的區域,進出的貨物都要檢查,人員要看護照、通行證,台灣的自貿港區「前店」封閉、「後廠」開放,是否會產生夾帶等問題,變相的讓後廠的成本下降,成了隱形問題。

政策制度亂內銷減稅,易引起產業紛爭

此外,自貿港區的精神,區內的產品應該百分之百外銷,但政策卻開了一條縫。根據規畫,外貨貨主在區內從事儲存、簡易加工者,享有外銷一○○%、內銷一○%免營所稅待遇。原本不能內銷的產品,現在不僅開放,還可享有一○%免徵營所稅待遇,成本相對較低。這條縫,將成為示範區外同業競爭不公平的導火線。

一線之隔備受挑戰,國際醫療項目的變化最能感受得到。原本限定只能在示範區內設立國際醫院,現在國內三十九家醫療院所,只要在「前店」的機場或是港埠設置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就可以把人帶到「後廠」的醫院進行健檢、醫美或重症治療,失去了原先想要吸引國際級醫療機構如新加坡萊佛士醫院,或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合作的構想。「會排擠到醫生的時間,屆時可能出現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台大醫學院外科名譽教授陳維昭說。

自貿港區內的優惠,成了廠商眼中的胡蘿蔔,不光是台灣的廠商想進入,韓國的經驗也是如此。二○一一年,韓國六大自由經濟區,共有七百九十七家韓國國內企業進駐,外國企業五十七家,內資企業想辦法要擠進去,享受好處。

配套細節亂加工出口,本土製怎認定?

問題來了,當大多數的國內企業都想要卡位享受租稅優惠,會排擠到誰?誰要付出代價?影響最直接的就是稅收。稅收減少,國內的建設、福利政策可能會受到排擠,人民能夠享受的福利減少。政府可能還會考慮加稅,來降低國家稅負。對廠商來說,可能因為競爭多了,銷售量下降,出現價格競爭,甚至營運不善而倒閉。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示範區設點,有可能帶進就業機會與創造消費力。從國外聘請的專業人士來台,會到區外租屋、買東西,會帶動當地的消費力。以金融業國外人士平均每個月花費新台幣六萬元計算,只要一百三十九人,每年就可以帶來一億元的消費力,這是比開公司、設工廠還要更直接的收益。新公司設立,就會聘用員工,降低失業率。高雄港招來倫敦金屬交易中心(LME)設點,讓原本不可能到LME工作的人,有了新機會。

放,難免有得有失,得失之間,政府要如何拿捏分寸才不會製造困擾。對政府而言,自貿港區是國內全面自由化的先行版,等到六港一空順利運行後,接下來就是全面推行。既然全面實施是目標,政府可以更有魄力的推動,提出更實際的行動力與效益預估,才能讓企業與民眾放心。

「細節藏在魔鬼裡,沒有配套的細節,以後衍生出的問題,恐怕會難以收拾,」杜震華說。台灣區茶輸出同業公會曾提出,未來在示範區中進口茶葉等原料加工後出口,如何認定是台灣產製(MIT)?從越南、大陸進口的茶葉,進入自貿港區加工後,掛上MIT製造後外銷,將在全球與本地正牌產品較勁,苦的將是本地的茶農。

在台北港營運績效斐然的東立物流,建議政府放寬自貿港區外委外加工法令,能夠享有更多優惠。面對廠商的要求,政府法令的這條線要收要放,就是學問。

等了四年多,原本冀望端出牛肉滿滿的牛肉麵,卻成了上面撒灑了蔥花的現成小菜。政府用「摸著石頭過河」一邊做、一邊走的心態來帶動經濟,難怪小菜裡的石頭不少,企業與民眾很難下嚥。

【延伸閱讀】自貿港區經濟效益,明年真能開花?——自貿港區預估成績單

項目:民間投資具體做法:外資投資、台商回流預計效益:2014年投資可增加200億元

項目:國內生產總額具體做法:鬆綁法規預計效益:2014年可增加300億元

項目:國內就業機會具體做法:前店設立新據點,後廠接單增加、增聘員工預計效益:2014年可增加1萬3千人就業

項目:自由港區貿易值具體做法:六港一空新設公司營運,帶來產值預計效益:2015年產值將可倍增,突破1兆元

資料來源:經建會

【延伸閱讀】自由經濟示範區,內外稅率差很大——各產業及營利所得課稅標準

項目:農工原料示範區內:免稅示範區外:課徵2.5%~25%

項目:貨物進出口示範區內:免徵關稅、貨物稅、營業稅、菸酒稅、菸品健康福利捐、推廣貿易服務費、商港服務費示範區外:課徵0%~80%

項目:陸資投資示範區內:可全面投資示範區外:持股有限制,其中面板、半導體、工具機、太陽能電池、LED等產業,持股不得高於20%

項目:海外股利或盈餘示範區內:在示範區內投資,免稅示範區外:課徵5%~40%稅率

項目:薪資所得示範區內:前3年薪資以半數金額課徵所得稅示範區外:課徵5%~40%稅率

項目:權利金所得示範區內:免稅示範區外:課徵0%~17%營所稅

資料來源:財政部、經濟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55

皮包公司炮製外銷騙局撕開中銀絨業

http://money.21cbh.com/2013/9-12/xMMzA3Xzc1OTQxMA.html

以「軟黃金」羊絨為主業的中銀絨業,在精心編織羊絨盛景圖的同時,亦留下一個個充滿懸疑的「針眼」,詭異莫測。

行業景況低迷,中銀絨業卻能獨善其身5年保持高增長;外銷逾半的業務結構,卻難覓境外核心客戶蹤跡;自詡為國內龍頭企業,自有品牌籍籍無名;淨利潤節節攀高,經營性現金流持續惡化。

歷時數月,上證報記者遠赴寧夏、北京、河北、廣東、香港等地,實地探訪中銀絨業15家核心客戶與供應商,試圖還原中銀絨業真實的商業圖景。

調查結果令人心驚。

記者在寧夏靈武羊絨產業園區發現,中銀絨業幾大內銷客戶集聚於公司總部3公里半徑內,裙帶關係與隱秘關聯交易浮現;追蹤資金流向,中銀絨業採購、銷售、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皆主要來自這些內銷客戶,營業收入「空轉做大」之外,亦有資金通過預付、應收兩大科目向關聯方沉澱,逃避資金監管。

在寧夏、山東、北京等地,記者採訪的多家內銷客戶的資金實力、工商登記收入與中銀絨業所示的銷售金額難以匹配,交易真實性打上大大的問號。

在香港,記者的所聞所見愈加匪夷所思。2012年新晉為中銀絨業大客戶的三家香港公司,均為設立僅一年左右的空殼公司,實際控制人指向三名潮汕人,且其身份均為深圳當地進出口報關公司業務員。

每個深圳進出口報關公司都會在香港設立一個空殼公司,以借此獲得幫助客戶結算匯的一個海外賬戶。

「簡直離奇!」深圳進出口圈人士看到如此的幕後交易設置驚呼。

20多歲的年輕進出口報關公司業務員,化身國際羊絨採購巨頭,與中銀絨業發生億元交易。「在我們這邊,這是不可能發生的情況。」

經記者多方暗訪得悉,三家皮包公司亦主要系深圳進出口報關公司在香港謀求資金賬戶所設,「這種皮包公司在圈裡太普遍」。進出口報關公司的隱秘「業務」之一,是向客戶提供虛增外貿交易,攜手騙取出口退稅。

中銀絨業財務報表同樣疑雲籠罩。在業績連年增長的情況下,中銀絨業經營性現金流持續大額流出;同時,公司存貨逐年迭增,佔總資產近半,且年採購額超過利潤!

中銀絨業是否在囤貨居奇?有羊絨業巨頭表示費解:「羊絨企業的原料庫存,一般以滿足一到兩年的生產為宜,羊絨是可再生資源,囤積過多沒有必要。」

其實,中銀絨業利潤之源並非來自主業。據統計,2009年至今,公司所獲的政府補助、貼息及出口退稅佔利潤總額的六成以上。

拋卻虛浮華彩,卸下濃墨妝容,中銀絨業該是如何一番真面目?

外銷客戶難覓蹤跡

潮汕三年輕人「導演」出口生意

中銀絨業是國內羊絨產業龍頭,老闆馬生國從最早的販賣羊絨原料開始,如今已發跡為覆蓋羊絨紡織全產業鏈的大型上市公司。

然而,華章璀璨的描述遮掩了商業邏輯的空洞無力。

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中銀絨業的核心客戶是誰?記者翻閱2008年至今幾乎所有公告,各種描述語焉不詳。

在最新的定增預案中,公司對客戶的介紹為:與眾多國際大型百貨公司及知名品牌商建立了穩固的貿易合作關係。

然而,記者按圖索驥,中銀絨業重磅推出的國內成衣品牌「菲洛索菲」、「布朗艾倫」,以及國外品牌「托德鄧肯」在淘寶、天貓、eBay、Amazon等電商平台上僅有零星幾條產品記錄,更遑論知名度。

那麼,究竟哪些客戶為中銀絨業貢獻如此佳績?

三大香港客戶露出馬腳

2007年底,馬生國三兄弟依靠資產置換入主中銀絨業,外銷一直佔據半壁江山,規模由2008年的4.79億元(外銷佔比約64.21%)增至2012年的13.2億元(外銷佔比約54%)。

但據記者統計,2008年至2011年,中銀絨業前5大客戶中亮相的外銷客戶僅美國道森(2009年至2011年合計銷售額金額3.09億元)、意大利施奈德有限公司(2009年銷售金額4278萬元)和香港北京吉事達有限公司(2010年銷售金額6690萬元)3家公司,合計金額並不大。

這與中銀絨業海外業務佔半的結構形成鮮明對比。

不過,這並不妨礙公司外銷業務逐年膨脹。2012年,中銀絨業開始閃現新的海外大客戶。

2012年半年報,中銀絨業前五大客戶中,唯一的境外客戶是貢獻7535萬元營收的群泰國際商貿有限公司(下稱「群泰國際」)。2012年年報中,兩家香港大客戶入局,分別是第3大客戶CHINADIGITALMARKETCO(下稱中國數碼)1.16億元和第五大客戶東勝國際商貿有限公司(下稱東勝國際)9157萬元,而群泰國際在年報中未能排入前五。2013年半年報,群泰國際再次出現,名列第五大客戶,交易金額為6296萬元。

引人注意的是,2012年、2013年集中冒出來的這3家香港客戶是誰?

香港註冊處網上查詢中心顯示,群泰國際成立於2011年3月17日;東勝國際成立時間更短,於2012年2月22日成立;中國數碼成立於2011年5月3日。這3家公司的註冊資金皆僅1萬港元,都屬私人公司。香港「公司條例」規定顯示,私人公司又名封閉公司,為香港註冊公司中規模最小的一類。

這意味著,這3家香港公司都是成立當年或次年,即與中銀絨業發生億元左右的交易。

但3家公司在香港貿發局未有任何相關信息。據瞭解,香港貿發局是負責推廣香港對外貿易的法定機構,凡是以香港為基地進行經營活動的貿易商、製造商及服務供貨商,皆會在香港貿易發展局留下記錄。

這意味著,這3家在香港註冊的公司在香港並未有真實的經營或貿易行為。


潮汕三年輕人的皮包公司

為探究真相,記者趕赴香港進一步查訪群泰國際、中國數碼及東勝國際的背景。

在群泰國際2013年週年申報中登記的註冊辦事處地址——香港九龍葵湧葵昌路26號豪華工業大廈23層B07,記者發現門口懸掛著「香港龍翔國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銘牌。

這是一間10來平米的辦公室,僅兩名員工。一位員工向記者解釋,他們是一家秘書公司,並確認群泰國際系其客戶,但對其日常業務並不知曉。期間,有郵局人員送來包裹,該員工對記者說:「我們平時就做這些,把收到的郵件寄到我們深圳的公司,然後由他們再分別寄送到客戶手裡。如果你要找我們的客戶,必須先找我們公司負責人,留下你的聯繫方式,由他轉達給客戶,再由客戶聯繫你。」

中國數碼的註冊地址在香港九龍旺角道33號凱途發展大廈704單元,該地址是兩家名為「華記國際商務」和「華富國際商務(香港)」的秘書公司。

記者提出想要聯絡中國數碼,但遭到拒絕:「坦率跟你說,我們是秘書公司,如果你理解這四個字,就應該知道你在我們這裡拿不到任何信息。如果你真的想要和公司聯繫,要找到警方,我們只能把信息提供給警方。」

當記者解釋說並非是來追債的,而是想要瞭解一些業務情況,幾位員工態度緩和了很多:「其實我們平時替客戶接電話就說負責人不在,所以我們真的不能幫你聯繫公司。」當記者問中國數碼是否可能是個皮包公司,該員工暗示記者:「你自己看到了,一家正常的公司會是這樣的嗎?要不要做生意你自己想吧。」

東勝國際的註冊地址——旺角花園街2-16號好景商業中心705單元,銘牌是「禹泰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顯而易見,3家公司都是通過秘書公司設立的皮包公司。據業內人士介紹,在香港註冊公司十分簡單,只需提供股東身份證或護照複印件、確定公司名稱即可,「整個費用不過5000-6000港元。」據悉,這類公司真正的股東都在內地,在香港沒有辦公地,也不知其業務範圍。

據查詢,中銀絨業3大香港客戶的股東共同指向了來自廣東潮汕的3人——詹紹基、張旭東和詹凌云。

資料顯示,群泰國際由出生於1987年7月的詹紹基持有100%股份,其身份證地址位於潮州市饒平縣上饒鎮茂芝長堤一巷。饒平縣下轄上饒鎮、黃岡鎮、新豐鎮、繞洋鎮等,其中黃岡鎮為縣府所在地。

記者趕赴饒平縣上饒鎮,經調查獲悉,詹紹基2006年讀大學,畢業後留在廣東,此後在深圳羅湖區黃貝嶺一帶從事進出口報關中介生意。東勝國際的唯一股東是張旭東,與詹紹基年紀相仿,身份證信息顯示其生於1989年4月,戶籍地址為新豐鎮上葵大屋東一巷3號。在饒平縣內,張旭東所在的新豐鎮與詹紹基所在的上饒鎮間僅數公里之遙。

記者經多番詢問找到張旭東家。多位村民證實張家確曾住在此處,但多年前已舉家搬往深圳,「張旭東他爸在深圳做進出口代理報關的生意,前兩月還回來過一次。」

附近村民表示,並未聽聞他倆有做羊絨經銷生意,且規模做得那麼大。

除了這兩名「80後」外,中銀絨業另一家香港大客戶——中國數碼的股東是一位「70後」。

據查,中國數碼於2011年5月3日成立,歷史沿革較複雜。2011年9月前,公司股東為操天生,目前股東詹凌云,出生於1977年,現戶籍登記地址為廣州天河區。

中國數碼的原始股東操天生是何來頭?按照資料,記者奔赴操天生的老家安徽懷寧高河鎮騎龍社區。

經人指點,記者找到了操天生的家——一幢兩層樓房連著兩間平房。記者進門看到,客廳房頂上的瓦片已有缺漏,陽光從屋外直接照進屋內;客廳當中橫著一輛破板車,堆放著農具;裡面擺放著已經掉漆的桌子和一個長條板凳。即便在經濟欠發達的安徽農村,這樣的場景也已不多見了。

記者詢問操天生的近況時,他的母親滿是埋怨,「他不回家的,有時候大年三十回來一次,一年就打一兩次電話。」

鄰居也說,操天生經濟狀況不好,這些年一直帶著老婆孩子在外打工,幾乎沒有回來過。

這表明,操天生很可能只是個「過客」。而最終接手中國數碼的詹凌云,籍貫同屬於廣東省饒平縣。

假出口的生意經

三位饒平人——詹紹基、張旭東和詹凌云的身份信息、住址地點、工作性質均驚人的重疊。

記者查證,詹凌云在中國數碼註冊訊息中留下一處深圳辦公地址——深圳市羅湖區瑞思國際B座27B。

瑞思國際B座27B指向一家名為深圳市迪士塔實業有限公司的進出口代理報關公司,網站資料稱「我司專業進出口報關、報檢、代結外匯(按照銀行當天牌價買入價結)、代理退稅、代辦產地證。」

記者通過應聘方式進入這家公司工作,證實詹凌云確在該處。

工商資料顯示,迪士塔註冊資金100萬元,自然人邱燦、詹志強分別持有60%和40%股權。邱燦和詹志強來自饒平縣繞洋鎮,該鎮緊鄰詹紹基與張旭東出生的新豐鎮及上饒鎮。

迪士塔的業務員做的事情很簡單:不斷把電話打向從阿里巴巴搜索到的各地的貿易公司,最主要的就是貨運公司。詢問「有沒有貨要走之類的」,「我們公司主要可以代理報關,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負責拖車,我們幫你們走貨後,每個集裝箱/櫃子還可以返錢1600元。」

這是什麼樣的生意?

「他們賺的是出口退稅。」有進出口資深人士告訴記者。以紡織行業為例,為減輕紡織行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於2009年4月將部分紡織品(如羊絨紗線、羊絨衫)的出口退稅率上調至16%。

對中銀絨業這類大企業來說,其資質齊全,本身也有專職的進出口報關公司,從運輸、報關到退稅等環節都可以獨自操辦。

但對一些小公司而言,他們或許有真實的出口業務,但卻沒有直接結算外匯的賬戶開立資格,亦無申請出口退稅的資質,拿不到出口退稅。像迪士塔這樣的進出口代理公司,可以替貿易公司、小企業代結外匯,他們少收錢反而返點送錢給出口公司,目的是積累出口、出口退稅單據,再將出口數據二次「販賣」給需要作假出口數據或者寄望騙取出口退稅的第三方,真實出口就這樣「張冠李戴」用來虛增第三方出口、騙取出口退稅。

這樣的情況在以往的深圳十分普遍。上市公司也有涉及者——如南紡股份8月14日公告,2010-2011年期間,公司出口貨物單證中,經核實有54份備案單證為虛假單證,共涉及已退稅款1033萬元。根據相關規定,南京市國稅局稽查局對公司已取得的退稅1033萬元予以追回。

虛增出口業務

「做進出口報關中介的,天天守在深圳打電話要中介業務,哪有可能同時又在香港做羊絨經銷?」深圳進出口圈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中銀絨業跟這3個人做生意,很奇怪。量還這麼大,很少見。」

「中銀絨業這種大公司,有自己獨立的出口資質和報關公司,不需要中介,當然也更不需要一個進出口報關公司的業務員來幫他們開發羊絨銷售。」

記者經過摸排,鎖定詹紹基、張旭東同在一家名為深圳市益聖通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的地方工作。益聖通「服務項目涉及代理海運、空運業務、進出口貨物清關、報關、貨物出入境檢驗檢疫、貨物倉儲、退稅等一條龍服務」,詹紹基為總經理助理。

益聖通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07年7月,註冊資金50萬元,唯一自然人股東及法人皆為張文鎮。

值得特別留意的是,工商登記信息所載張文鎮身份證信息顯示,其生於1967年1月,戶籍地址與張旭東同為廣東省饒平縣新豐鎮上葵大屋東一巷3號。

結合記者在新豐鎮上葵大屋東一巷的探訪,當地皆為獨棟獨戶,以門牌號區分。主管戶籍登記的人士表示,戶籍地址具有標識性,同一地址即意味著張文鎮與張旭東屬一家人。

這意味著,詹紹基與張旭東同在張旭東家人所在公司務工,他們「創造」了中銀絨業的兩家香港大客戶——群泰國際和東勝國際。

為什麼中銀絨業三大香港客戶中至少有兩家歸屬於同一方,且要開設兩個香港賬戶與公司?

圈內人士分析,進出口尤其是涉及出口退稅的生意監管很嚴,「海關會查,稅務局也會關注,一個貨櫃金額過大會被查,一家公司出口金額巨大且集中在少數公司也同樣會被注意。」

記者依照進出口圈套路與詹紹基取得「業務」聯繫。

詹紹基表示,虛增幾千萬出口數據「問題不大」,慣常手法是「買單」(指購買小企業廢棄的出口數據)並由他們報關,「只要出口數據的話,只需提供公司資料等文件就可以了」,海外假客戶的問題「都不用擔心」。

「是我們那些客戶不需要這些出口數據,所以可以用你們公司的抬頭把海關數據都給你們。」詹紹基說。

不過,按此方式操作,要給他一筆不小的中間費用。在不要求騙取出口退稅條件下,「每天的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今天的價格是美金總金額的0.017。」

在交流中,一個尤為值得注意的細節是,詹紹基通知他以往的客戶稱,「群泰賬號取消使用。」

「詹紹基這麼跟客戶通知,在圈裡看來,基本就鎖定了群泰國際只是一個結算匯賬號,不會有別的解釋,也不是一個實業公司。」深圳進出口圈人士稱。

中銀絨業2013年半年報顯示,群泰國際依然是第五大客戶,交易金額達6296萬元。

中銀絨業完全有渠道,並不需要借助進出口報關公司,更不需要依靠詹紹基這樣的潮汕「80後」。

據中銀絨業公告,公司於2010年5月成立深圳分公司,專營羊絨紗線的銷售業務,深圳分公司2011年紗線銷售大幅增長,公司實現羊絨紗線銷售約297噸(不含公司全資子公司英國鄧肯紗線銷售277噸),其中出口約160噸,佔同期羊絨紗線出口總量約8.8%,位列羊絨紗線出口企業第五位。

中銀絨業在香港也早有子公司,中銀絨業香港全資子公司——東方羊絨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8月,主營無毛絨和羊絨條的國際市場銷售。

既然如此,中銀絨業為何要跟香港皮包公司做生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88

外銷人仔 Money Cafe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19.html
小川強調減少人民幣干預,同一時間人行繼續加快外銷人仔。

繼英國後,人行兩日內委任兩間人民幣清算行,包括建行負責英國,而歐洲由中行負責,以此計算,人民幣全球已有五個清算中心,包括香港,新加坡、台灣、英國及德國。

英國似乎跟法蘭克福加成平手,但中、英同時會以本幣做交易貨幣,中間跳過美元,故此以倫敦匯市排名,及中英今年預期明年底貿易額一千億美元計,中國借英國,變相打贏香港。

香港銀行界認為,不是直接競爭對手,事關以人行佈局,歐洲由於質易來往大,需要兩大清算中心,區內新加坡負責東南亞、本港既食北亞、又有美國,兼有人民幣產品雙線發展,優勢是否有被跨大?
時間會證明。

八十八樓高層話,香港行早幾年,基礎較強,首席離岸中心地位可以暫保,但以後發展,若人強、我弱、不進則退矣。

人行近乎一日內委任兩間人民幣清算行,速度及頻密前所未見,而觀乎早前南韓表明,會直接以韓圜兌人仔做交易結算、新加坡計劃十月、連同早前俄羅斯,及澳洲,以至遠到美國。可以肯定,中國對去美元化相當認真,日後緩衝美國不斷量寬影響,周小川居功至偉。

截至四月為止,人民幣位列全球第七大交易中介貨幣,人仔是否要問鼎全球儲備貨幣,意圖明顯不過。

而中、短線而言,人仔扎馬,加快國際化,並且要增加話語權之限,而是配合去槓桿及方便人行掌握流動性管理。

中環賓卡指,全球債息持續回落,唯獨中國債息反而向上,內地絕無僅有未有受惠低息潮,既然如此,盡快加大人仔幣境外流量,從而引進債券產品,企業、地方正正可以趁機海外借「平」錢,向鬼子佬大鱷齊齊為內地高槓桿,借出一張發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396

不單打獨鬥 貿易商與養殖戶合力淘金 不只外銷 鰻魚大王開餐廳拚內銷

 
2014-10-06  TWM

 

曾享有「鰻魚王國」美名的台灣,因養殖量萎縮而盛名不再,但吳明韋、阮旭揚兩位中生代,結合養殖與貿易的實力,再度撐起台灣鰻魚業的半邊天,一年活鰻出口量高達三千噸;現在,他們更開鰻魚料亭,希望讓台灣人愛上鰻魚的美味!

撰文‧鄧 寧

一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皮書,讓台灣鰻魚外銷大王吳明韋驚覺,「只靠外銷日本是不行的!」由於IUCN在今年六月正式將鰻魚指定為瀕危物種,未來國際貿易恐怕將有所限制,吳明韋決定親自跳下來經營鰻魚餐廳,想藉此擴大國內鰻魚消費市場。

午夜零時,台北市林森北路上正常營業的餐廳都已拉下鐵門,吳明韋監督著新開幕的「浪漫鰻屋」店內清潔工作告一段落,不顧一天勞累,拿了鑰匙就發動轎車趕往桃園,在離機場約二十分鐘車程的工業道路旁,有他龐大鰻魚事業中重要的一環──活鰻出口包裝場。

活鰻出口第二代

北部魚市場都有他的貨

數量龐大的鰻魚,在池子裡無聲地快速游動,牠們前一晚就從雲林養殖場被運來桃園,「吊水」(加速水流迫使魚游動)數小時恢復活力後,包裝場的工人就依照鰻魚的大小、重量選別規格。

一般人肉眼根本分不出差異,但熟練的工人摸一下,就能將一尾五○○克、三三○克或二五○克的鰻魚分出等級,日本人最愛吃的就是一尾二五○克的鰻魚,業界術語是「4P」,一切兩半,正好是一份鰻魚飯的量。

「這一定要凌晨作業啦!選好以後把鰻魚冰昏,充氧裝袋再裝箱,五、六點送到機場,八點就坐飛機去日本了。」光是這天晚上,出貨鰻魚就有三.七噸,以一公斤八百元的產地價來算,價值近三百萬元,出口價還要加上包裝費、車資、空運費、檢驗費等,一公斤可達九百元;需求旺的時候,包裝場一周出貨三次以上,吳明韋一定會到場監督。

或許是因為凡事親力親為,今年才三十七歲的吳明韋,看起來已飽歷滄桑,國中畢業就出社會呷頭路,快遞業、屠宰業都待過,後來才回到父親的活鰻包裝場幫忙。在現場作業時他發現,有些鰻魚長得太大尾,已經不符合日本人要求的外銷規格,他就向盤商買下活鰻拿到北投、天母、士林一帶的菜市場叫賣,一尾只要一百元。

活鰻在現今的菜市場幾乎已經絕跡,但吳明韋自己的鰻魚事業就是從這裡起步。當時他才二十三歲,仗著年輕跑得勤快,他用一年的時間,就打下了新竹以北的鰻魚批發市場,至今講起來仍如數家珍:「從新竹南寮漁港到桃園魚市、三重魚市、中央魚市場、基隆魚市場,北部幾乎都是我放的鰻魚啦!做到我都長骨刺。」但台灣的鰻魚消費人口比起日本,畢竟是小巫見大巫,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蔡秋棠指出,台灣鰻魚養殖已有五十年歷史,最高峰曾同時有三千多戶從事鰻魚養殖,現在約有一千來戶;但鰻魚內銷僅約五%左右,其他九五%全部外銷到日本。

不甘心只做內銷批發的小生意,吳明韋希望能打入更大的外銷市場,但當時在市面上買賣鰻魚的都是五、六十歲的老江湖,吳明韋一介小卒要出頭成為大盤商兼貿易商,實在不容易,直到他遇見鰻魚養殖圈內赫赫有名的屏東林邊阮家之子阮旭揚,他們倆一位貿易起家,一位養殖起家,兩位台灣鰻魚業的中堅世代攜手合作,從鰻苗收購與培育、初鰻與成鰻養殖到活鰻出口外銷,逐漸發展成一條龍的生意模式,這才撐起半邊天。

養鰻世家之子

鰻魚堆中長大還留日

吳明韋的公司叫「永顧」,阮旭揚的公司叫「旭日昇」,兩人加起來就是全台灣最大的鰻苗收購商,當台灣捕撈量不足時,就向中國、日本收鰻苗;兩家公司共有七個養殖場,分布在屏東、雲林、嘉義,合計成鰻養殖量約有二百萬尾,目前是台灣第二大;若論外銷數量,位於桃園的包裝場一年可出口二千至三千噸鰻魚,已經是台灣第一大,市占率達到七成,稱兩人為新一代的鰻魚大王也不為過。

阮家在四十餘年前就投入鰻魚養殖事業,一家都靠養鰻為生,在屏東有三、四甲地當養殖場,光在今年就養了七、八百萬條初鰻,大部分賣給其他養殖業者。「鰻魚業的景氣循環五到六年一次,每次都會淘汰一批人,能留下來的都是信用好的業者,不只台灣,中國、日本也都是這樣。」從小在鰻魚池邊「摸魚」長大的阮旭揚說。

光是看鰻魚的外皮顏色深淺,阮旭揚就能判斷這批鰻是在屏東、雲林還是嘉義養殖;大學時他更直接赴日到東京國際大學讀經營管理,「語言要通、要懂日本人的文化,才能跟他們做生意嘛!」因為深諳養殖要領,懂鰻魚又懂日文,阮、吳兩人在十年前經生意往來認識後一拍即合,成為緊密的生意夥伴,「兩家合作,調節魚量才方便,規模越小越難做。」但這樣的合作模式卻是鰻魚業界裡的異數,老一輩的鰻商習慣殺得你死我活,地盤劃分清清楚楚,極少攜手合作,身為「老一輩」的蔡秋棠看著阮、吳兩人突圍殺出,也是十分讚許:「我們那代比較保守,不像新生代敢衝,之前鰻苗量太少、太貴,保守的人不敢養,他們敢買敢養,自然就變成新生代最突出的業者。」台北的老字號鰻魚飯店「濱松屋」更已向吳明韋進貨長達十年,會計張小姐說:「阿韋做事阿莎力,鰻魚貨源也比別家穩定,品質又好,我們有八成都是用他的鰻魚。」甚至連價格較實惠的肥前屋,也因為這兩年鰻魚奇缺無比,而開始向吳明韋叫貨。

合開鰻魚料理店

聯合名店做大市場

兩人攜手鰻魚事業逾十年,數億元的身家都押在滑不溜丟的鰻魚上面,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皮書,卻有可能讓未來鰻魚國際貿易受限。

阮旭揚嘆道,台灣雖然是世界鰻魚的主要產地之一,但仰賴出口外銷的結果,就是價格完全任人宰制,價格好時利潤不錯,差的時候往往會賠得血本無歸,「日本、韓國都是百分之百內銷,價格相對穩定;中國約有三○%內銷,日本人不要還有國內需求支撐,結果同樣的鰻魚賣到日本,價錢就硬是能比台灣好!」長達十年,中國的鰻魚外銷價都比台灣高,一公斤能多賣二百日圓,形成「內銷能力越好,外銷價格越高」,但對內銷比率僅有五%的台灣鰻商來說,就失去了對出口國日本的議價能力。

為了能讓鰻魚養殖戶更安心地投入產業,吳明韋和阮旭揚決定將「一條龍」延伸到鰻魚產業的最後一段,也就是直接開鰻魚料理店。

首店「浪漫鰻屋」於八月底開幕,還找來資深媒體人蔡玉真當行銷總監;蔡玉真獻策的第一招就是舉辦鰻魚祭,集合肥前屋、京都屋、濱松屋、劍持屋、大東屋等名店,一起將鰻魚消費市場做大,「擴大內需」支持本土產業,長遠目標希望能將內銷比率提升至三○%。

「我們要拿回鰻魚的主導權!」走出活鰻包裝場,天空已微微發亮,監督鰻魚送到機場後,吳明韋還要回台北準備開店,阮旭揚則從屏東北上會見日本客戶,兩人的鰻魚王國,還有得拚。

吳明韋

出生:1977年

現職:永顧國際董事長

經歷:快遞業、屠宰業

學歷:國中畢業

永顧資本額:2000萬元

阮旭揚

出生:1969年

現職:旭日昇貿易董事長

經歷:鰻魚養殖

學歷:東京國際大學經營學科旭日昇資本額:2000萬元

鰻魚大王的

創意煉金術

1. 兩強合作

聯手穩定貨源供應日本,穩坐鰻魚外銷7成市占率。

2.一條龍模式

從鰻苗收購、成鰻養殖到活鰻出口全包。

3.自開餐廳

今年開設鰻魚料理店,供應自家活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61

外銷、內需倒地 台灣明年景氣糟


2015-08-31  TCW

不到一個月內,五大外資銀行紛紛調降台灣經濟成長預估值,花旗集團將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二.三%調降至二%,明年則由三.二%調至二.七%,瑞銀也認為明年不保三%。

單就成長率來看,明年似乎比今年好,其實不然。「這是因為今年基期太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指出:「實際上明年成長力道並不如今年。」

攤開台灣今年來的出口貿易金額,自二月以來不僅連續六個月呈現負成長,代表經濟領先指標的外銷訂單,更連續四個月收黑表現,就連經濟部統計處處長林麗貞都悲觀表示:「不排除下半年有負成長的可能。」

元大寶華綜經院董事長梁國源指出,台灣的貿易依存度高,出口就占 GDP 逾六成,其中近三九%出口仰賴中國,但中國今年來經濟成長趨緩,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不僅連續五個月處於榮枯分界線五十以下,七月份更降至四十七.八,創下近兩年來新低。

紅色供應鏈,威脅台灣未來五年

雪上加霜的是,中國的「紅色供應鏈」逐漸成熟,讓過去台灣一枝獨秀的面板、太陽能與LED等電子零組件大受衝擊,連央行總裁彭淮南都發出警訊:「未來三到五年,(紅色供應鏈)對台灣威脅大於機會。」

再從內需角度來看,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房地產不僅產值龐大,從業人員更超過一百萬人,相關聯產業達一百多種,是內需的經濟支柱。然而房 地產長期的超額供給,逐漸在近兩年出現徵兆,去年以來房屋稅與地價稅大幅調升,明年又有房地合一稅制上路,投資人預期房市下跌的氛圍更加濃厚,莊孟翰甚至 大膽預估:「房價未來還有一至兩成的下跌空間,」房價一旦下跌,「台灣經濟成長一定被拖累。」

當台灣經濟成長的兩大引擎——外銷與內需,均欠缺看好條件,台灣明年景氣恐比今年還糟,各行各業均須提前因應。

【延伸閱讀】別被經濟數字騙了!明年成長全因今年太差——外銀預測台灣經濟成長率

■ 花旗2015年:2.3 %→2.0 %2016年:2.7 %

■ 瑞銀2015年:3.0 %→2.3 %2016年:2.9 %

■ 星展2015年:2.7 %→1.8 %2016年:3.5 %

■ 渣打2015年:4.3 %→2.0 %2016年:N/A

■ 澳盛2015年:2.81 %→1.94 %2016年:N/A

註1:各家外銀最新預測為今年7 月底後陸續提出註2:2016 年預估值優於 2015 年,是因為2015年基期太低

資料來源:上述外銀報告 整理:夏嘉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4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